资源简介 (共41张PPT)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目录议题一:古籍经典:中华文化的主要内容议题二:缘起何处: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和特点总议题:从《典籍里的中国》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议题三:迈向何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古籍经典——中华文化的主要内容议题一典籍 简介《尚书》 展现华夏九州的家国概念以及“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天工开物》 六次科考屡次不中的逆境下著书,晚年读持家,把书中的农业和手工业的技术教授给乡邻,继续福泽百姓。《史记》 以“家国一体”的大一统思想为主题基调,以子承父志、著书立说为核心,《本草纲目》 聚焦中华医学典籍,增进大众对中华传统医学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传承求真务实、心系民生、开拓创新的精神。《论语》 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贯穿始终的“仁”的思想。《孙子兵法》 感悟古代兵法中“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历史真谛,理解“以和邦国”“以和为贵”的血脉传承。《楚辞》 延续“路曼曼(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徐霞客游记》 感受这位千古奇人“朝碧海而暮苍梧”的人生理想,以及追根溯源、探求真理的科学精神。《道德经》 展现老子求道、悟道、传道的一生,求索“上善若水”的奥义《周易》 揭示出先民对自然、社会、人文整体和谐的探索,歌颂先贤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和美德。议学情境:《典籍里的中国》简介议学任务1:《典籍里的中国》简介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哪些内容?此外,还有哪些内容?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1)核心思想理念: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左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义”一定正,不正何“义”——《墨子·天志下》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1)中华传统美德: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敬事而信,敬业乐群——《论语·学而》素知将军仗义行仁,扶危济困,不想果然如此义气——《水浒传》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3)中华人文精神: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等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论语》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文天祥《正气歌》礼之用,和为贵。——《论语》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以下材料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哪些思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义田记》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陈情表》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论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自强不息向上向善社会和谐孝老爱亲见义勇为敬业乐群扶危济困以下材料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哪些思想?就文学而言,先秦的《诗经》《楚辞》《尚书》,西汉的乐府诗,东晋的田园诗,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等,代表了不同时期的文学成就。注意:1.传统文化不等于过去的文化,过去的文化,部分被历史淹没,在长期的的历史中形成并保留至今的文化才是传统文化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在文学、艺术、哲学、科学技术等方面。(相关链接)就艺术而言,商代的四羊方尊、西周的青铜艺术、秦代的秦始皇陵兵马俑、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水画、唐宋元时期的宫廷画和文人画、明清时期的园林建筑等,代表了不同时期的艺术成就。就哲学而言,先秦的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兵家等诸子之学,两汉的经学,魏晋的玄学,隋唐的佛学,宋元明的理学,明清的实学,等等,代表了不同时期中国先哲思考宇宙、问辩人生的思想硕果。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孔 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孟 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老 子“法”、“术”、“势”相结合的治国方略。韩非子就科技而言,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许多古代发明和发现早于欧洲数百年之久。我国在天文学、气象学、医药学、农学、数学等领域都取得了独特的成就。张衡地动仪文学艺术哲学科技医药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在文学、艺术、哲学、科学技术等方面。思考:体现了中华文化什么样的基本特征?博大精深议题二缘起何处?——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和特点2.中华传统文化形成和发展传统建筑传统服饰传统中医药文化(1)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劳动中创造)(2)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各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赵武灵王胡服骑射(3)是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断增强其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中国与世界:包容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在文学、艺术、哲学、科学技术等方面。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博大精深文学艺术哲学科技医药学传统产生于约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539年波斯入侵,致其亡国,文化湮灭产生于约公元前3500年,先后希腊化、罗马化、伊斯兰化,现沉睡千年产生于公元前3200年以后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入侵,雅利安文化产生于约公元前2100年,夏商周春秋……宋元明清……至今 ,文化一脉相承,生生不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源远流长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1)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人民的特质、凛赋不仅铸造了绵延几千年发展至今的中华文明,而且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文化。(2)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比较“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比 较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侧重不同 纵向的时间层面, 从动态上,即从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如中华民族连绵不断的文明,在历史发展长河中从未中断过。汉字和史书典籍是源远流长的见证。 横向的内容层面,强调丰富多彩。从静态上,即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等联系 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因源远流长才有时间发展、丰富自己;因博大精深才具有了强大生命力,才能源远流长4.对世界的贡献①中华文化在很长时间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对周边国家和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世界的意义)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对中华民族的意义)迈向何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议题三议学情境归纳: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今天,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等多种场合,人们往往行跪拜礼,给长辈磕头表达尊敬和孝道。厦门一学校学生在学校操场上集体做“跪拜礼”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引起不小的争议。有人称赞:跪拜礼是一种文化,值得弘扬传承下去!也有人反对,称跪拜礼是封建糟粕,应该剔除。对此,你怎么看?5.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传统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生动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哪些当代价值?“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在重大疫情面前,人民安全和身体健康是第一位的。—2020年5月22日,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2019年1月2日,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我们要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拓展同世界各国的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2018年4月10日,习近平出席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讲话议学情境: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1)对国家发展的意义: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办好今天的事情,推动国家发展。 P98-1 每逢佳节倍思亲。中华民族为什么会“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就是因为我们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能 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对中华民族的意义(2)对中华民族的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文稿中经常引经据典。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治国理政中大有可为,有助于提高我们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纵有良法美意,非其人而行之,反成弊政。”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2019年9月24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诸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对今天解决问题的意义(3)对今天解决问题的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强调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平发展,这些思想和理念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处理国际关系的意义(4)对处理国际关系的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①国家——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才能办好今天的事情,推动国家发展。②民族意识——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③解决问题——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④处理国家关系——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弘扬和传承的意义?)P9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1.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①②③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基本特征):——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1.中华传统文化 存在 糟粕 的原因:2.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的 正确态度:①②③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①②③④1.“岁朝图”原是文人雅士为祈福新年而以鲜花、果蔬等为素材创作的绘画作品。到了近代,齐白石等绘画大师将“岁朝图”生活化、世俗化,他的“岁朝图”中寓意吉祥富贵的牡丹花绽放,鞭炮、红灯笼、酒杯等“俗物”汇聚,表达新年的喜悦和祝福,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年画”。人们喜欢齐白石“岁朝图”,是因为该作品( )①充满民俗特色,展现传统节日的欢庆氛围②贴近民众生活,承载美好生活的精神追求③反映作者理想,解构节日文化的传统内涵④恪守传统风格,再现传统文化的清雅意蕴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A课堂练习2.近期,北京调整了千余处公交车站名称,其中多处恢复了历史悠久的老地名。如“祈年大街北口”站改为“打磨厂”站,“龙潭路西口”站改为“东四块玉”站,“东花市大街”站改为“铁辘轳把”站……老地名的恢复留住了一份念想。公交站“唤回”老地名( )A.是对市民文化需求的表达,说明文化根源于人们的情感需要B.是对城市历史印记的保留,能彰显城市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C.是对地名文化意义的挖掘,延续并且增强了公交站的文化生命力D.是对传统文化发展的促进,融合了城市发展新理念与民族传统精神B课堂练习3.(2022·北京高考真题,7)“你读过的课文中哪一篇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某论坛的这一话题,吸引了数万人参与讨论。下面是不同年龄的人分享重温课文的感受:重温课文①可以唤醒人们的文化记忆,丰富精神世界②获得的是理性认识,有助于实现认识的飞跃③让历经岁月洗礼的人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深刻④让不同年龄的人思昔抚今,形成对当下生活的共同认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A甲:我记得诱人的高邮咸鸭蛋,“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乙:《匆匆》让我开始知道要珍惜时间,不能让时间白白流逝。丙:十几岁的日子和思想很简单,其实当年并没有完全读懂《我与地坛》的深意。丁:学《记承天寺夜游》时也有清凉月夜,但不懂得知己难遇,不懂得能在夜半时分找到人“相与步于中庭”的可贵。课堂练习4.习近平总书记在运城博物馆考察时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这是因为( )①文物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②文物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③让文物活起来有利于传承中华文明④文物是中华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课堂练习5.物勒工名”是我国古代长期延续的一种手工业管理制度,要求器物的制造者把自己的名字勒刻在器物上面,便于管理者检验与追责,“以考其诚”。久而久之,诚信敬业、精益求精的制度要求就内化为工匠的自觉意识,从而推动了传统工匠精神的形成与传承。“物勒工名” ( )①是传统工匠精神形成和发展的根源 ②可为现代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借鉴③以满足民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为导向 ④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D课堂练习6.在抗洪抢险救灾这场“遭遇战”中,不畏难、不惧苦的广大青年官兵、消防队员、救援志愿者、原本可以享受假期的大学生,在风雨中逆行、在积水中跋涉、在堤坝上奋战、在黑夜里坚守,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气神,全力以赴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力帮助群众脱险。新时代青年身上蕴含着( )①讲仁爱、重民本、崇正义的核心思想理念②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时代精神③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的中华传统美德④与时俱进、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C课堂练习7.一个好的地名往往具有记录历史、传承文脉、铭刻记忆的作用。2023年,我国开展“乡村著名行动”,用新时代乡村好地名展示乡风、体现乡韵、铸造乡魂:将塑造地名品牌与文旅、特色产业深度融合,带动乡村发展致富。由此可见,开展“乡村著名行动”能够( )①发挥乡村好地名滋润与凝聚人心的功能,有助于乡风文明建设②巩固乡村好地名在乡村文化中的核心地位,推进美丽乡村建设③通过乡村好地名弘扬传统道德和人文精神,增强民众的归属感④推动乡村好地名价值的创造性转化利用,促进乡村的产业振兴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传统美德≠传统道德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