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联系观、发展观)课件(4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联系观、发展观)课件(41张PPT)

资源简介

(共41张PPT)
《哲学与文化》复习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
唯物
辩证法
总特征
(基本观点)
联系的观点
发展的观点
实质与核心
(根本观点)
矛盾的观点
联系
发展
矛盾
根本内容
根本动力
构成、引起
世界是怎么样的: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联系、发展、矛盾的。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核心问题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基本观点)。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分析的方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把握世界的规律
联系的普遍性→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客观性→从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建立新联系
联系的多样性→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联系的含义
联系的特点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联系观)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发展观)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总特征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相互区别相互联系;方法论
系统优化方法:系统的基本特征;方法论
发展的普遍性
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发展的状态(形式):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发展的途径(趋势和道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发展的过程(:根本途径)辩证否定
矛盾的含义:对立统一
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一分为二、全面
矛盾的普遍性→前提;承认/直面/分析/解决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基础/关键)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精髓;关系;方法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
(根本观点)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问题的精髓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理清知识脉络
1.联系的含义: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1)联系的普遍性(不存在孤立的事物)
考点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观)
2.联系的特征:
(2)联系的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联系的多样性(形式不同)
如何判断是否考查“联系”?
识别的关键词:影响/制约/促进/阻碍/带来/制约/需要/调动/关系到/引起/导致/相结合/合作/协作/协调/正确处理…之间的关系/…一体化、系统化/有利于/统一/相关/处理…关系/…同时/离不开/一致性、连续性(过去、现在、未来)
普遍性 客观性 多样性
含义
表现
方法论
侧重点
2.联系的基本特征
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
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①事物之间: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②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③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二者都是客观的。
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强调的是不存在完全孤立的事物
强调的是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强调的是联系具有不同的形式
有人说: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所以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这种说法对吗?
特别提醒:联系的普遍性,联系具有普遍性,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具有联系,还应明确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①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
②事物总是与周围的事物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
③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
④任何事物都是有联系的。( )
⑤任何两个事物间都有联系。( )


×
×
×
误区警示
(1)联系是普遍的,不存在孤立的事物,联系又是有条件的。
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2)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之前就存在,不能认为人类能够建立自在事物的联系;
(3)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具有“人化”的特点,但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为事物的联系≠主观联系
(4)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属性和规律,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而不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
(5)联系具有多样性,既有多变的联系,也有稳定的联系。不能认为稳定的联系不存在。
人为事物的联系判断依据:事物的联系是否与实践有关系。
①建立的基础看:人为事物的联系以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基础
②产生的过程看: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建立
③产生的结果看: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拓展】为什么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
总结:联系的“三能三不能”
联系不能被创造、消灭、割断(因为联系是客观的),但是人可以建立事物之间的具体联系、可以改变事物之间的具体联系、创造事物之间的具体联系。(因为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原理】联系是具有客观性,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 ①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联系是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1.“联系观”重要哲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
【原理】联系具有多样性。
【方法论】 要求我们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或:不能只看到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还要看到那些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
3.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类别 整体 部分
区别 内涵
地位、功能
联系 相互依赖 相互影响 (1)整体和部分的区别与联系
事物的全局或发展的全过程
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②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①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
②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也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在一定条件下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疑难解析:整体的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整体功能是大于还是小于部分功能之和是有前提、有条件的。
三个臭皮匠,
胜过一个诸葛亮。
当部分以有序、优化、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即:1+1>2。
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即:1+1<2。
1.整体功能≠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
2.整体功能是大于还是小于部分功能之和是有前提、有条件的。
A、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大
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B、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小于各部分功
能之和。
3.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不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4.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不是总能决定整体功能的变化,必须是“在一定条件下”或“在特殊情况下”。
特别提醒
【原理】+【方法论】
(1)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既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又要重视部分的作用。 A和B之间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分析;(强调整体的重要性)
(2)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要求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分析(强调部分的重要性)
原理总结2: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各个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组成整体时,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整体中的若干部分可多可少,可有可无;一些部分的丧失,不至于影响整体的存在和发展。
系统与要素的关系则强调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缺一不可,系统内部的各个要素都具有独特的、其它要素不可替代的功能。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更强调有序性和优化趋向性原则。
只有具有系统的基本特征,即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的整体才是系统,因此系统不能与整体完全等同。
为什么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系统优化方法
系统的含义 系统的基本特征
方法论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整体性
有序性
内部结构优化趋向
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用综合的思维方法来认识事物。要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原 理】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要求树立全局观念,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原理总结3: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论原理
1.联系是普遍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是客观的。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3.联系是多样的。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①整体与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总)
②整体局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掌握系统优化方法。(强调整体)
③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要求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强调部分)
5.系统优化方法原理
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的特征。要求树立全局观念,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联系观原理总结(5个)
原理归纳一:
1.发展的普遍性和发展的实质
原理内容 方法论
发展的普遍性
发展的实质 图示法 理解 二、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观)
物质世界处于永恒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
①自然界:低级→高级;简单→复杂;
②人类社会:原→奴→封→资→社(共);
③人的认识:不知→知;知之不多→知之较多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反对静止和僵化保守思想)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包括宇宙间一切变化和过程
变化——既有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
也有下降的、向后的、退步的
发展——是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运动变化
没有直接表达或规定运动、变化的总体性质和趋势
揭示运动变化
的趋向性
运动
变化
发展
区分:运动、变化和发展
P32相关链接:
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唯物辨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总趋势是前进和上升的。
拓展延伸
2.新事物与旧事物
新事物 旧事物
含义
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因 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
旧事物是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会走向灭亡的事物。
判定新旧事物,不是形式的新旧、不是出现时间的先后,也不是力量的强弱,其根本标志在于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P33相关链接)
① 新事物相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根本原因)
②新事物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汲取了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③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1.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是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在时间上,新事物的出现较旧事物晚;在发展上,最终力量比旧事物要大,比旧事物更加完善和成熟;新事物的“新”不在于形式,主要在于内容要符合客观规律。
2.注意错误的标准:
① 事物出现的时间的先后(新事物≠新生事物)
② 事物的一时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是否成熟和完善
(新事物≠强大事物)
③ 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
【知识拓展】 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原理总结:
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原理
【原 理】①发展具有普遍性。物质世界处于永恒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
②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
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反对静止和僵化保守的思想。
3.发展的状态(形式):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量变 质变
区别 性质 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特点 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状态 统一、相持、平衡和静止等 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等
结果 性质没变,仍是该事物 性质改变,变为另一事物
联系 原理内容 方法论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④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 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①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量变角度);
②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质变角度);
③当人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就要把量变控制到一定的范围之内,坚持适度原则。
(1)量变说明事物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由于构成事物的主要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地位没有发生易位,因此事物暂时保持其根本性质不变。
(2)发展通过质变实现,但质变不一定是发展,只有上升的、前进的质变才是发展。
(3)量变和质变都很重要,不能说谁比谁更重要。
(4)并非只要有量变就会有质变,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
(5)量变引起质变有两种情况,一是数量的增减场所的变更会引起质变,二是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够引起质变。
有关量变、质变的几种表述
拓展延伸
【方法论】坚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①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③坚持适度原则。
【原理】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发展就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发展观”重要哲理: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发展的状态)
4、发展的趋势和途径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①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②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
③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曲折的过程。
方法论: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方法论: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和考验。
趋势
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发展观”重要哲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发展的途径)
【原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
但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任何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方法论】要坚持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①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②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和考验。
事物发展总趋势(方向):前进的、上升的
事物发展的道路:曲折的、迂回的
事物发展的途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是指事物发展的“总方向”,而不是指每一具体阶段或每一步的方向。正因为如此,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注意: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积累:体现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的句子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黄蘖禅师)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
◇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好事多磨;一波三折
辨证的否定:
①任何事物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
②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③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特点)
注意:A、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
肯定方面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和保持其性质和现状的方面,
否定方面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和向另一事物转化的方面。
B、扬弃≠抛弃 扬弃是既否定又肯定,既克服又保留
C、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强调的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强调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5、辩证的否定观
“发展观”重要哲理:辩证的否定观
【原理】任何事物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辩证的否定是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实质是扬弃,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拓展延伸:发展的根本途径——辩证否定
辩证否定观 形而上学否定观
否定的动力 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斗争的结果,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是外力强加于事物的,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与发展和联系的关系 是发展和联系的环节 是对旧事物的消灭,是发展的中断和联系的割裂
否定与肯定的关系 实质是扬弃,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把肯定和否定绝对地割裂,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
下列符合辩证否定观的有:
①把写好的字又涂掉; ②洗澡水脏了,就把它连同盆里的小孩一起倒掉
③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④种子发出新芽
⑤新能源汽车取代传统汽车; 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⑦人把虫子踩死; ⑧破茧成蝶
→辩证否定观:③④⑤⑥⑧
形而上学否定观:①②⑦
【澄清误区】
⑴联系与发展是毫无关联的吗?
不是。因为事物的发展离不开事物之间的联系,联系是事物发展的基本条件,事物失去了联系就不能发展,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也是不能发展的。
⑵发展是由运动引起的吗?
不是。发展是由联系引起的。
⑶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永恒性。
发展的普遍性是从空间上讲的,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永恒性是从时间上讲的,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没有一个事物是亘古不变的。
⑷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吗?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并不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而是辩证的否定,即有肯定有否定,有继承有发展。
⑸力量强大的事物≠新事物。
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是从长远的观点来说的,不是说新事物在开始的时候就具有强大的力量。当新事物刚刚出来的时候旧事物的力量往往更强大。
⑹成熟、完美的事物≠新事物。
新事物在开始的时候,恰恰是不够成熟、完美的东西;相对而言,旧事物可能显得更成熟、完美。当然,新事物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最终会成熟、完美起来。
⑺形式上新颖的事物≠新事物。
内容是事物的根本,看待事物的性质必须抓住它的内容。新事物在形式上未必就新,旧事物在形式上未必就旧。
全面整合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发展观 具体内容
普遍性 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实质 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状态(形式) 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途径 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方向 前进的、上升的
总趋势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道路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
规律 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动力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根本 途径 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归纳总结
原理内容 方法论
发展的普遍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发展具有普遍性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静止地看问题
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发展的途径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发展的状态 ①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事物的发展就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①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③坚持适度原则
发展的根本 途径 ①任何事物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②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通过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其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③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反对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发展观原理总结
原理归纳二: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哲学与文化》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系统优化方法是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辩证关系的具体运用。简要分析华为公司是如何运用系统优化方法服务好中小企业的。(6分)
第一步:题问逻辑可视化
系统优化方法是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辩证关系
用什么分析?
分析什么?
怎么分析?
(2)系统优化方法是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辩证关系的具体运用。简要分析华为公司是如何运用系统优化方法服务好中小企业的。(6分)
简要分析华为公司是如何运用系统优化方法服务好中小企业的。
①系统优化方法的知识是什么?
②华为公司服务好中小企业的具体做法?
第二步:知识逻辑可视化
第三步:材料逻辑可视化+答案生成可视化
在数字中国建设中,非公有制经济也不缺位。为满足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和升级数字化水平需求,华为公司制定了【华为服务中小企业的具体举措】:“支持伙伴,做广覆盖“和“产品做强,伙伴自主”两大原则,研发、销售、营销、供应、服务等部门严格按照原则达标。
通过产品研发,提升产品性能,优化交易平台,降低伙伴销售产品和服务的难度;提升伙伴营销能力,创造新商机;建设区域仓,帮助伙伴灵活快速供应产品;建设授权服务中心,补齐服务中小企业数字化的“最后一公里”。 各部门密切合作,高效运行,满足了中小企业伙伴的需求。
①立足整体,运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寻求最佳方法。(1分)华为公司立足整体,从公司整体布局出发,制定最佳方案。(1分)
②把各个要素联系起来,统筹考虑,优化组合。(1分)华为公司制定了两大原则使各部门按原则运作,促使各部门密切合作,高效运行。(1分)
③实现最优目标,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1分)华为公司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效率突破,因而满足了中小企业伙作的需求。(1分)
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
注意: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观+发展观
答题要素: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发展的趋势+发展的状态+发展的过程+发展的原因
①发展是普遍的(,物质世界处于永恒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分析
②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树立创新意识+分析(如支持…的发展)
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分析
④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抓住时机,积极促成质变,(坚持适度原则)+分析
⑤辩证否定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知识·总结
联系具有普遍性→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特点
联系观
整体→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
发展的普遍性与实质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把握世界的规律
(辩证法)
发展观
(总特征)
(总特征)
联系具有客观性→从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建立新联系
联系具有多样性→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部分→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发展
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优化趋向
系统优化方法
用综合的思维方法来认识事物
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发展的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发展的根本途径:辩证否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