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5张PPT)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一、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时代精神的精华第一课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二课探索认识的奥秘第四课把握世界的规律第三课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五课实现人生的价值第六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七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第八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九课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史观人生价值观不忘本来哲学基础知识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吸收外来面向未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教材结构思维导图(哲学的基本知识)哲学的内涵哲学的发展从起源看从与时代关系看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看从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看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何者为本原有无同一性唯心主义古,近,辩历物→意主唯,客唯意→物有:可知论无:不可知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条件基本特征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什么研究什么为什么要学马哲二、考点突破考点1 追求智慧的学问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1.本义 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它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2.产生 ①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不是从人们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从改造世界角度)②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从认识世界角度)3.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②真正的哲学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4.作用 哲学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正确/错误指导,并不是决定),真正的哲学有助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哲学的起源比较 世界观 哲学区别 含义特点联系 反对 是零散的、自发的,不系统的,人人都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不是人人都有①哲学与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②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④两者都源于生活实践,都有正误之分。哲学≠世界观。既要反对将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情,也要反对把哲学简单化, 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学说。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哲学与世界观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 方法论区别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具体方法)联系 注意:①世界观与方法论不是相互影响或相互决定的关系。方法论不能影响更不能决定世界观;②不能认为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①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②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③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总和)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4、哲学与具体科学: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比较 哲 学 具体科学区 别 研究对象 整个世界 世界某一具体领域、具体方面、某一事物任务 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 揭示世界某一特定领域的特殊规律作用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方法论(一般)指导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的方法指导联 系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②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指导);③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和升华;两者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错误倾向②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①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科学之母”,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知识整合:什么是哲学?(全面把握哲学)(1)从本义看: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它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2)从起源看: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3)从与时代关系看: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升华。(4)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5)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6)从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看: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考点2 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人们的思想如:理论、理念、计划、经验 思想、 观点、感觉、方针政策、目标等主观性的东西。思维意识意识以外的一切事物如:地球、生物、环境、国情、磁场等可见或不可见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事物。存在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A.“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能等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Attention: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第一性问题/本体论)(1)谁先谁后;(2)谁决定谁;(3)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4)谁是本原,谁是派生的。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 )存在决定思维唯物主义思维决定存在唯心主义注意:对何者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认识论)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存在 )能不能可知论不可知论注意:不可知论≠唯心主义注意: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唯一标准。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荀子“自然界是一本不隐藏自己的大书,只要我们去读它,我们就可以认识她。”思考:你怎么看待这两人的观点?费尔巴哈——都属于可知论 ,认为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人不仅不能感知和证明物质实体的存在,也不能感知和证明精神实体(包括上帝)的存在。康德除了对知觉之外,我们对任何事物都没有一个完善的观念。思考:你怎么看待这两人的观点?休谟——都属于不可知论 ,认为思维不能正确认识存在。庄子和他的朋友惠施(公元前370-前310)一起外出散步,走到一座桥上,只见桥下有很多鱼不停地游来游去,穿梭嬉戏,自由自在,好不惬意,于是: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不是鱼,就不知道鱼的快乐,那么不是物,就不知道物的道理,18世纪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休谟认为,认识不能越出经验的范围。至于知觉之外是否存在着一个能产生知觉的东西,这个东西是物质实体还是精神实体,这是我们无法知道的。休谟康德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他认为:刺激人们的感官而引起感觉的物自体的本来面貌是不可认识的;世界上只有没被认识的事物,不存在不能被认识的事物。——马克思1.神舟十八号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我国逐步掌握空间站建设技术,空间站建设又迈出一大步。2.庄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3.荀子: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4.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马克思)5.人不仅不能感知和证明物质实体的存在,也不能感知和证明精神实体(包括上帝)的存在。(康德)6.我们永不能由知觉的存在或其任何性质,形成关于对象的存在的任何结论。(休谟)可知论不可知论可知论可知论不可知论不可知论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 关系问题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辩证关系内容 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存在决定意识,思维对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联系 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 误区辨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辨证关系问题×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分歧 基本观点 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基本形态 内涵 评价 代表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和 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 主义客观唯心 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气火土等)把原子看作世界的本原,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唯一特性)否认神创,本质正确;只是猜测,缺乏科学依据,复杂问题简单化克服直观猜测,丰富发展;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正确揭示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人民根本利益,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五行说、范缜、王夫之、泰勒斯、赫拉克利特等培根、狄德罗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理解为世界的本原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本质错误,但就局部作用而言,两者都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王阳明、陆九渊、慧能、贝克莱、笛卡尔朱熹、神创论、柏拉图、黑格尔主观精神:一般是指“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客观精神:指“人之外”的神秘的意志力量(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神)注意: 唯物主义不都是正确的。只有辩证的和历史的唯物主义才是正确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神之辩南北朝时期,齐朝宰相肖子良的府内,名流云集,高僧满座。他们迷信佛教,大谈因果报应,宣扬人死后精神不亡。范缜挺身而出,指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他把肖子良等一帮王公名流驳得哑口无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天地和人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 子 (约公元前313-前238)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人。万物都是天地与阴阳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万物的生化是自然而然的,是没有意志与目的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王夫之(1619-1692)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与顾炎武,黄宗羲齐名. 世称“船山先生”。气者,理之依也。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王 充(27——约97) ,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字仲任。天地合气,万物自生。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人生病了就有忧虑感和恐惧感,而恐惧的时候就容易看到有“鬼”出没。其实是指其实鬼并不存在,是因为害怕才会恐惧于鬼的存在,而不是说真的有鬼。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 Thales )约公元前624 --- 公元前547或546年古希腊首位有记载的哲学家,希腊七贤之一, “科学之祖”。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宇宙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按一定尺度燃烧,一定尺度熄灭。赫拉克利( Herakleitos)约公元前540年—前480年古希腊哲学家,“晦涩哲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是英国哲学家、作家和科学家。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人是钟,人的心脏是钟表的发条,神经和关节是其中的油丝和齿轮。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霍布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水是万物的始基。2.原子是世界的本原。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5.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6.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7.宇宙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方寸上燃烧,在一定的方寸上熄灭 。8.气者,理之依也。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课堂训练:请判断下列观点分别属于唯物主义的哪种基本形态。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3.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两种形态 基本观点 共同点(根本观点)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把意识作为世界的本原,认为意识决定物质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天、命、理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主观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王守仁是中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他的思想被称为心学。他同朋友观花,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关 ”答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主观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疑邻偷斧主观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英国哲学家:贝克莱“物是观念的集合”“存在就是被感知”我们只有感觉到一个东西,才能知道它是存在的。假如我们都不去看月亮,那么谁能够断定月亮还在那里存在呢?一个东西是存在还是不存在,是这样存在还是那样存在,都得以我们的感觉为准。哪里有独立存在的东西呢?主观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先有此理存天理,灭人欲朱 熹(公元1130—公元1202)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诗人、教育家、文学家。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客观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客观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1770—1831)德国古典哲学家、学者。德国古典哲学代表之一,唯心主义辩证法开创者,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绝对精神”产生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客观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主观精神即天大地大“我”最大。也就是他认为人的精神决定一切。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天大地大“它”最大,比如神。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战国)孔子:畏天命,无所祷也死生有命,富贵在天2 (法)笛卡尔:我思,故我在3(古希腊)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创造的,理念是世界的本原,现实世界是理念的“影子”。4(战国)孟子:万物皆备于我5《圣经》说:世界是由上帝创造的6(英)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7(春秋战国)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8(明)的王阳明:“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心外无物”9(德)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10(南宋)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11(南宋)朱 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先有此理12(德)黑格尔:“绝对精神”产生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课堂训练:请判断下列观点分别属于唯心主义的哪种基本形态。4.★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世界本原世界状态对 立对 立否认矛盾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承认矛盾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基本派别两个阵营①哲学上的“两大阵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②辩证法和和形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③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 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考点3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产生的历史条件 (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2)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3)自然科学前提: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4)社会科学前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等取得的积极成果。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 它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 3.历史使命 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4.重要意义 ①是人类认识史上一次最为壮丽的日出,是人类认识发展结出的丰美硕果。②自从有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劳动群众就有了自己的精神武器,哲学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 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本质特征。 (2)基本特征 ①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它结束了旧哲学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的状态;它的唯物主义是辩证的唯物主义,它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把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贯穿社会历史研究领域,从而结束了唯心主义在历史观中占统治地位的局面。③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之所以科学的,就在于它正确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反复检验。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必要前提,革命性是科学性的保证。(3)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