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日益开放的世界经济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共2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 日益开放的世界经济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共29张PPT)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选必一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第六课 走进经济全球化
6.2 日益开放的世界经济
1.经济全球化的机遇/积极影响 P65一段
(1)总体而言: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生产力
发展
上层建筑
调整
经济全球化
应该看到,经济全球化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符合各方利益,是大势所趋。
-----习近平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一、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
低收入国家GDP增长3.4%
到2030年将帮助近四千万人口脱贫
收益90%由伙伴国分享
(2)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因素:生产力的发展
机器大工业生产
工业革命
大规模商品交换
世界统一市场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的产物
国际分工
不断深化
各国比较优势
充分发挥
国际经济交流与
合作日益广泛
贸易大繁荣
投资大便利
人员大流动
技术大发展
推动
经济全球化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1.经济全球化的机遇/积极影响
(3)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P65一段
生产要素全球流动
国际分工水平提高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国际贸易迅速发展
(商品、服务全球流动)
科技进步、推动产业转移和结构升级
为各国经济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为世界经济
发展提供
强劲动力
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的机遇/积极影响
相关链接
分工水平
分工水平的提高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因为提高分工水平有利于通过专业化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技术进步,减少在不同工作之间转换的成本。分工水平的提高需要以一定的市场规模为基础,因此,世界统一市场的形成能为提高分工水平提供市场基础;同时,分工水平的提高又会促进市场交易规模扩大。
对比改革开放前后,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哪些机遇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珠江三角洲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地区。如今,这里已成为举世闻名的现代化制造业中心。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抓住了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充分发挥了本地区的优势。
探究与分享
1.经济全球化的机遇/积极影响
(4)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动自身经济发展。P65二段
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资源方面 加速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可以利用这一机会,引进资源、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就业方面 吸引外资,扩大就业,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
国际市场 扩大国际市场解决产品销售问题,带动本国经济发展。
企业方面 借助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探究与分享
经济全球化一定会使人们普遍受益吗?为什么?
2025年4月2日,美国正式实施《全球贸易对等法案》 ,这一举措如同在全球经济的平静湖面投下巨石,激起千层浪。法案生效后,全球贸易环境瞬间恶化,涉及商品总值超 8 万亿美元,占全球 GDP 的 9%。全球平均关税从原本的4.7% 暴增至19.3%,远超1929年大萧条时期。
在这一冲击下,全球产业链陷入混乱。日本汽车、意大利奢侈品、墨西哥制造业等纷纷受创。特斯拉上海工厂有 3 万辆 Model Y 滞留保税区,无法顺利交付,资金回笼受阻。伦敦交易员为避险,提前将 40% 仓位转入黄金和比特币等相对稳定的资产。厄瓜多尔玫瑰等非必需消费品贸易基本陷入冻结,众多花农血本无归。
2.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消极影响
(1)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着不平衡问题——存在差距 P66一段
要高度关注贫困和饥饿问题
要正视和妥善处理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给不同产业、不同群体带来的冲击
如:微笑曲线
世界贫困人口分布
相关链接
思考:哪些国家处于获利高位,哪些国家处于获利低位?从图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思考:发展中国家如何获得更多的收益?
发达国家处于价值链条的高端,获取了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绝大部分收益;发展中国家处于价值链条的低端,只能从中获取较少收益。
结论:世界经济发展面临不平衡问题,两极分化严重。
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微笑曲线
启发:
发展中国家要获得更多的收益,就必须向曲线的两端延伸——
要么向上游的创新研发延伸;
要么向下游的品牌服务延伸。
◇术语:发挥比较优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延伸产业链/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提升价值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占领产业链供应链制高点
(2)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加剧。(风险全球化)P66二段
①一国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酿成国际性的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
2.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消极影响
②当前,人为风险和治理失灵带来的风险可能变成全球性风险,如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公平赤字等 P66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全球性风险
在现代社会,随着人类对社会生活和自然界干预范围的扩大和程度的加深,人类自身的决策失误和行为失当成为风险的主要来源,人为风险已经超过自然风险。
人为风险、治理失灵带来的风险是现代社会面临的两种主要的风险类型。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它们可能变成全球性风险,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威胁。
3.对待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正确态度
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既要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又要勇敢迎接挑战,同舟共济,实现合作共赢。
拓展延伸:多角度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客观趋势  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
世界 积极影响   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科技进步、产业转移与结构优化,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动自身经济发展
消极影响   使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着不平衡问题,不确定性和风险加剧
我国 个人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扩大商品消费市场,促进就业,提高消费水平
企业  有利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培育自主品牌,加大竞争优势;有利于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国际市场,扩大对外投资
国家  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优化出口、投资和消费的比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引进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扩大外需,拉动出口,提高国际竞争力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
世界经济增长缺乏新的动能,传统引擎的拉动作用在减弱,世界经济增长依然未能开辟出一条新路。
贸易保护主义甚嚣尘上,出现了以邻为壑、封闭对抗的势头。
全球收入分配不平等、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令人担忧,世界上仍然有数亿人口生活在极端贫困中。
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把握好经济全球化方向,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呢?
适应经济全球化,坚持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方向
建设创新型世界经济
建设开放型、包容型世界经济
完善全球治理,各国共同协商、加强合作
探究与分享
1.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具体措施
二、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
(1)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P67一段
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共同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
(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第六届进博会
“进”享全球 “博”出未来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相关链接
经济全球化发展
方向
开放
要更好地促进世界各国的相互交流合作与国际分工协作。
普惠
要反对歧视性的贸易投资条款和待遇,反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
共赢
要反对零和博弈,使不同国家相互受益、共同繁荣。
平衡
更好解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平衡、南北失调问题。
要关切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促进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协调发展,建立更加合理的利益分配体系。
包容
相关链接
零和博弈与双赢
零和博弈又被称为游戏理论或零和游戏,源于博弈论(game theory)。是指一项游戏中,游戏者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而游戏的总成绩永远为零。 从个人到国家,从政治到经济,似乎无不验证了世界正是一个巨大的零和游戏场。这种理论认为,世界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财富、资源、机遇都是有限的,个别人、个别地区和个别国家财富的增加必然意味着对其他人、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掠夺,这是一个邪恶进化论式的弱肉强食的世界。与"零和"对应,也常用"双赢"概念。
"双赢"的基本理论就是"利己"不"损人",通过谈判、合作达到皆大欢喜的结果。
“筑墙设垒”与“脱钩断链“
筑墙设垒:筑起围墙,设立堡垒,用于防护自身安全。现经常引伸为保护主义。
脱钩断链:脱钩的意思是脱离联系,原指火车车厢的挂钩脱落,引申为事物的联系中断。
在开放合作领域,中国不断拓展制度型开放,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双边、区域和多边合作,反对保护主义,反对“筑墙设垒”和“脱钩断链”。
相关链接
内容 要求
创新型 开辟增长源泉 创新是打开世界经济增长之锁的钥匙,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新业态、新模式、数字经济
开放型 拓展发展空间 要继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帮助发展中国家深入参与国际分工,推动全球经济进一步交流与融合;
联动型 凝聚互动合力 协调合作是必然的选择,要在世界经济的共振中实现联动发展;
包容型 夯实共赢基础 使经济全球化好处惠及所有国家,特别是欠发达国家和弱势群体,使得经济全球化更具有包容性。
(2)要建设创新型、开放型、联动型、包容型世界经济 P67二段
原因:①跨国问题越来越多,对各国的影响越来越大。国际社会逐渐意识到,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协商、加强合作。
②现阶段全球治理机制(传统的全球治理机制)由发达国家主导,自身存在不足、易受霸权主义影响以及缺乏相应的调整和变革,难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需要加以变革和完善,从而为各国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P68二段
措施:①各国共同协商、加强合作,解决跨国问题;
②变革和完善由发达国家主导的传统全球治理机制;
③需要遵循平等、开放、合作、共享的原则。
(3)要完善全球治理 P68一段
完善全球治理机制需要遵循的原则 P68
原则 要求
平等
开放
合作
共享
要求更好反映世界经济格局新现实,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确保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要求坚持理念、政策、机制的开放,适应形势变化,广纳良言,充分听取各方的建议和诉求,鼓励各方积极参与和融入,不搞排他性安排,防止治理机制封闭化和规则碎片化。
要求各国加强沟通和协调,照顾彼此利益关切,共商规则,共建机制,共迎挑战。全球性挑战需要全球性应对,合作是必然选择。
提倡所有人参与,所有人受益,不搞一家独大或者赢者通吃,而是寻求利益共享,实现共赢目标。
相关链接
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
1.总对策(态度)
2. 方向
3.目标 (动力)
4.治理
5. 观念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既要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又要勇敢迎接挑战,同舟共济,实现合作共赢。
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共同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
①要建设创新型世界经济,开辟增长源泉(科技创新,经济增长)
②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拓展发展空间(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交流融合)
③要建设联动型世界经济,凝聚互动合力(协调合作,联动发展)
④要建设包容型世界经济,夯实共赢基础(惠及所有国家/阶层/人群)
需要各国共同协商、加强合作(工商共建共享);变革和完善传统全球治理机制;遵循平等、开放、合作、共享原则。
坚持多边主义,实现互利共赢。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摒弃零和思维,坚持义利相兼、先义后利,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同繁荣。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小结: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活力
机遇
日益开放的
世界经济
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完善全球治理
挑战
建设创新型、开放型、联动型、包容型世界经济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同舟共济
合作共赢
课堂小结
1.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一定会使各国普遍收益。
2.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来说是机遇,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挑战。
3.经济全球化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4.为了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平等、开放、合作、共享的方向发展。
5.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发展环环相扣,因此协调合作是打开世界经济增长之锁的钥匙。
提示:经济全球化在给世界各国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挑战,并不一定使世界各国普遍收益。
提示: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提示: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的是强劲动力,而不是根本动力。
提示:为了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提示:创新是打开世界经济增长之锁的钥匙,协调合作是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必然选择。
易错明辨
1.(2023·全国卷)《管子》中记载:鲁梁两国百姓惯于织绨(古代一种织物)。齐国禁止国内织绨并要求所需绨服全部从鲁梁购买,同时齐桓公带头穿绨服,百姓纷纷仿效,结果绨价大涨。鲁梁国君遂要求百姓少种粮而全力发展绨业。然而一年多后,齐桓公率百姓改穿帛服,并封闭关卡与鲁梁断绝经济往来。很快鲁梁粮价飞涨,百姓陷入饥荒,纷纷投奔齐国。三年后,鲁梁臣服于齐国。从中可获得的启示是( )
①粮食安全是一国经济安全的底线
②生产分工会加剧一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③经济结构单一存在潜在经济风险
④对外贸易畅通是一国经济发展的保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详解】②: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与协作不断深化加强,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生产的合理分工,共同协作的完成,可以充分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推动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科技进步、产业转移与结构升级,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因此生产分工不一定会加剧一国经济发展不平衡,②排除。④:对外贸易畅通,有助于促进一国经济发展。但一国经济发展,根本上还是要依赖于自身,④排除。
典例分析
2.(2023·辽宁·11)2023年2月,全球多个主要经济体公布2022年对华贸易年报,韩国、德国、英国和欧盟对华投资较上年增幅分别为64.2%、52.9%、40.7% 和92.2%。结合材料及下表(数据来源:新华通讯社),可以推断出(  )。
  
①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保持乐观  ②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日益上升 
③中外经贸投资合作近三年持续共赢  ④欧盟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年份     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美元) 中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美元) 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额(美元)
2020年 4.65万亿 1329.4亿 1443.7亿
2021年 6.05万亿 1451.9亿 1734.8亿
2022年 6.31万亿 1465.0亿 1891.3亿
项目
A
【详解】①: 2022年韩国、德国、英国和欧盟对华投资较上年都有较大的增幅,说明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保持乐观,①入选。②∶材料体现的是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不断增长,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和实际使用外资也是不断增长的,但是无法判断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日益上升,②不选。③:从2020年到2022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不断增长,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和实际使用外资也是不断增长的,这表明中外经贸投资合作近三年持续共赢,③入选。④:欧盟对华投资较上年增幅为92.2%,只能看出是增幅较大,无法判断欧盟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④不选。故本题选A。
3.(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长安复携手,丝路启新程。”中吉乌公路、中塔公路、中哈原油管道、中国一中亚天然气管道是今天的“丝路”,货运列车和直飞航班是当代的“驼队”……从2013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到2023年召开中国一中亚峰会,中国同中亚国家的关系进入一个崭新时代。这是因为,中国与中亚国家( )
①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广泛的现实需求、坚实的民意基础
②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③同为发展中国家,有结盟的利益诉求
④共同建立起了适应国际力量对比新变化的全球治理体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答案】A【详解】①②:2013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到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关系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原因在于中国与中亚有历史渊源,同时存在共同的国家利益,中国同中亚合作能够促进双方的发展,①②符合题意。③:我国外交活动的基本立场是独立自主,我国坚持不结盟原则,③表述错误。④:目前新的全球治理体系尚未建立,④表述错误。故本题选A。
4.2023年是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蓝图变实景,处处繁华满目新。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和共享,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同繁荣。“一带一路”十年深耕,风光正好,共行、共建、共享,合作、创新、交流、发展,正在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能。数字化已经成为如今国际发展浪潮中的重要驱动力,推动“一带一路”数字化项目发展,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发展、共同繁荣的新路径。“一带一路”是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繁荣的合作发展之路:
151国:截至目前,我国已与151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文件,成为25个沿线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 1.6万列:2022年全年开行中欧班列1.6万列,发送160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9%、10%;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发送货物75.6万标箱,同比增长18.5%。
3979亿元:截至2022年底,我国企业在沿线国家建设的合作区,已累计投资3979亿元,为当地创造了42.1万个就业岗位。 31个:2022年全年我国与相关国家签署绿色发展、数字经济、蓝色经济等领域投资合作备忘录达到了31个,为共建“一带一路”拓展了更大的空间。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阐释“一带一路”是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繁荣的合作发展之路的原因。
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各方利益,共建“一带一路”适合经济全球化要求,在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联动性,助力我国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的同时,带动沿线国家增加投资、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实现了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