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设计【教学分析】《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是人教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七课第二框题的教学内容。该框题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两个目题,主要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形成、特点及当代价值,从而引导学生从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角度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能够对一些事件进行简单分析,但没能形成较为完善的认知结构。学生求知欲强,对书本知识易接受和掌握,也愿意通过一些活动的方式获取知识。本堂课就根据他们这个特点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对第七课第一框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从一般意义上认识了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明确了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在此基础上,许多同学对个别意义上的中华传统文化认识不深刻,尤其不能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缺乏高度的文化自信。本节课将从内容、特点、形成和当代价值等角度,帮助同学们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增强文化自信。【教学目标】课程标准: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领会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弘扬民族精神。(1)通过学习,能够正确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坚定文化自信;(2)辩证看待中华传统文化,能够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3)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体验,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自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2.科学精神: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和中华传统文化主要内容、特点,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3.公共参与:积极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主议题:如何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纹’以载道──藏着纹样里的中国浪漫环节一:赏中国纹样,探中华文化之源卷草纹其以S形为骨架,辅以C形装饰,通过巧妙的花、叶、果实的填充,展现了自然的循环之美。这种连绵不断、波曲无尽的姿态,不仅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持久,更寓意着人们对自然、和谐与美的追求。卷草纹由忍冬纹发展而来,忍冬纹随佛教艺术在我国兴起而出现,是一种外来样式,在南北朝佛教装饰中广泛使用并影响世俗装饰。南北朝后期与中国文化融合,逐渐演变成独具中国特色的卷草纹样。历经朝代变迁和民族交流融合,唐代卷草纹广泛流行,多取牡丹枝叶,线条曲卷多变,花朵繁复华丽、层次丰富。唐代以后,唐草纹传承不断,明清15世纪新航路开辟之后,中欧之间的贸易往来愈加频繁。到了17世纪末18世纪初,“中国风”热潮开始席卷整个欧洲,丝绸、茶叶、瓷器、漆器、家具、壁纸等中国产品大量涌入欧洲。中外文明再次碰撞出奇妙的火花,中国的卷草纹和欧洲的莨苕装饰也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合流。莨苕是原产自中东和地中海沿岸的草本植物,又名宿根草,带有紫色小花,叶子较大且非常锋利。茛苕装饰纹样最早出现于公元前5世纪,是一种建筑上的装饰元素,在此后的发展之中,莨苕装饰被大量运用于欧洲的的建筑雕刻、工艺美术之中。 议学活动一 任务:透过卷草纹样的发展历程,体会中华文化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并归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什么特点?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1)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2)中华文化是在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的①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②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断增强其包容性,促进自身发展。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1)中华优秀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3)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议题二:析中国纹样,悟中华文化之涵龙纹在古代象征着皇权,其造型威严庄重,细节精致,体现封建等级制度;莲花纹蕴含着佛教文化中纯洁、高尚等寓意;万字纹以其独特的魅力闪耀着吉祥与连绵不断的寓意。万字纹,又称“卍”字纹,象征着万寿无疆、福寿连绵。当这种纹样遇上富贵之花——牡丹,便诞生了万寿牡丹宋锦马甲,寓意着幸福美满、富贵无边。议学活动二 :这些故宫纹样分别蕴含了哪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1)核心思想理念:(2)中华传统美德:(3)中华人文精神:议题三:创中国纹样新,显中华文化之值“‘纹’以载道──故宫博物院沉浸式数字体验展”于2025年5月14日起在香港对公众开放。此次展览以“纹样”为主题,以“沉浸”为核心,提取故宫建筑、陶瓷、织绣等文物上的传统纹样,结合数码创新技术,为观众呈现中华传统纹样背后的文化内涵与当代艺术诠释,让观众以全新视角探索传统文化的魅力。 故宫推出的以故宫纹样为元素的文创产品,如带有故宫纹样的笔记本、书签、饰品等,这些文创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成为热门商品。故宫博物院沉浸式数字体验展,利用数字技术制作的故宫纹样互动展览,观众可以通过触摸屏幕等方式深入了解纹样背后的文化故事,吸引大量游客参观。 议学活动:结合材料,思考为什么故宫纹样与科技结合的文化展示形式能受到欢迎?这对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何启示?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2)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过程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1)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从历史与未来的关系)(2)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文化与民族的关系)(3)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从传统文化内容看)(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未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对世界影响)课后实践作业让学生课后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故宫纹样,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和手法,设计一款文创产品,并撰写设计说明,阐述产品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以及如何体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学以致用1.(2025浙江1月卷16)给文物插上科技翅膀,“数字故宫”走进千家万户:从东方美学、传统服饰中找灵感,在当代审美、日常需要中找方向,华夏大地掀起“汉服潮”……新技术新方式新理念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这表明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③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突出的精神气质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离不开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2.(2024年北京卷)将青山唤作“翠微”,“十里楼台倚翠微”;将信使唤作“鸿雁”,“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将日月星辰唤作“曜灵”“望舒”“白榆”……天地万物,草木摇落,飞禽走兽,稚子鱼虫,多有其雅称,富有诗意。这说明( )A.人们的精神世界归根到底是由语言文字塑造的B.雅称是人们想象出来的观念,是一种个体意识C.事物的美感来自于自然界本身,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雅称呈现了意境之美,蕴含着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3.(2024年山东卷)玑衡抚辰仪由十八世纪在华任职的欧洲学者主持设计,是中国古代传统仪器制度与西方计量刻度的完美结合。2024年初,中国驻斯洛文尼亚大使馆与北京天文馆合作,利用3D技术制作了玑衡抚辰仪一比一复制品,并赠送给设计者的家乡--斯洛文尼亚。下列理解正确的是①融合中西方科技的玑衡抚辰仪诠释了“和实生物”的理念②玑衡抚辰仪及其复制品是通过实践创造出来的客观实在③“中西合璧”的设计思路创新了“天人合一”思想的内涵④赠送复制品传递着中国“尚和合、求大同”的价值追求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