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教案课题: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第一框 追求智慧的学问课时:1课时年级:高二年级一、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理解哲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价值。科学精神:通过辨析哲学与世界观、具体科学的关系,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公共参与:用哲学思维分析生活现象,初步形成用哲学智慧指导实践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哲学的起源;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难点: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与联系;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三、教学方法议题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案例分析法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设问,激发兴趣视频导入:播放短视频《哲学有点甜》(北大哲学系毕业歌曲片段),歌词片段:“哲学教会我如何生活……”提问:结合歌词和生活体验,你认为“哲学是什么?它离我们远吗?”设计意图:通过轻松的音乐情境,打破学生对哲学的“抽象化”认知,引出本课主题。【新课讲授】:分议题探究议题一:哲学的起源——从“生活实践”到“智慧追问”哲学的本义材料呈现:展示“哲学”词源(古希腊语“爱智慧”)及汉语“哲”的含义(智慧、明智)。教师总结: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现成的“智慧”)。哲学的产生探究活动1:结合教材“阅读与思考”(柏拉图《泰阿泰德》中“惊奇是哲学的开端”),分组讨论:“哲学智慧是凭空产生的吗?它与人类的实践活动有何关系?”学生分享:各组代表发言,教师引导总结:实践基础:哲学产生于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如疫情防控中的“精准施策”体现哲学思维)。追问与思考:起源于人们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如“我是谁?”“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哲学与生活的关系案例分析:列举生活中的哲学问题(如“选科应遵循兴趣还是就业前景?”“网络热词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说明哲学“既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议题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的含义情境对比:甲同学:“月考失利是‘命不好’,只能顺其自然。”乙同学:“事在人为,我要总结错题,下次一定进步。”提问:两人对“失败”的不同态度体现了什么?(引出“世界观”概念)总结: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如“世界是物质的”“事物是发展的”)。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表格辨析:对比项 世界观(如“命运天注定”) 哲学(如马克思主义哲学)特点 零散的、自发形成的 系统化、理论化的科学性 可能是朴素的、不科学的 经过逻辑论证,追求科学结论: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举例说明:世界观:“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如“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世界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方法论: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如“正确看待学习中的暂时困难”)。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议题三: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的分类快速问答:学生列举所学学科(如物理、历史、心理学),教师归类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合作探究2:结合教材“相关链接”,分组完成任务:第一组:分析“牛顿经典力学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关系(具体科学为哲学提供基础)。第二组:分析“达尔文进化论对哲学‘发展观’的影响”(哲学随具体科学发展而发展)。第三组:讨论“爱因斯坦为何说‘哲学是科学研究之母’”(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教师总结:区别:具体科学研究某一领域的具体规律(如“细胞分裂”),哲学研究整个世界的普遍规律(如“联系、发展、矛盾”)。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指导(反对“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的错误观点)。【巩固练习】:易错辨析与情境应用辨析题:“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因此人人都是哲学家。”(提示:哲学需系统化、理论化,普通人的零散观点不等于哲学)。情境题:“为什么科学家钱学森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的科学研究的最高指导原则’?”(答案: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四、板书设计第一框 追求智慧的学问一、哲学的起源:实践 + 追问二、哲学的内涵:1. 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三、哲学与具体科学:区别:具体规律 vs 普遍规律联系:基础与指导五、作业布置基础作业:完成教材“探究与分享”:用生活实例说明“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拓展作业:搜集一则“科学家受哲学思想启发取得成就”的案例(如“量子力学与东方哲学的关联”),下节课分享。六、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