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第三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包括两目。第一目“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阐述如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第二目“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阐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集中体现为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植根孕育于中华文化,第二目是第一目内容的聚焦和深化。【教学目标】◆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能够结合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饱受磨难而更加坚强的发展历程,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历史,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和力量。◆认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明确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阐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阐述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丰富和发展了民族精神,懂得这些精神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巨大作用,增强对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明确在新时代,弘扬民族精神,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认识到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树立牢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2.科学精神: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含义、中华民族精神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3.法治意识:理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这对开创党和国家发展新局面起着巨大作用。4.公共参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需要全员参与,要引导广大青少年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学重点】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内容。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作用、特点、做法。【教学难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教学过程】主议题:足不出户,云游故宫——从故宫看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当下,故宫博物院的数字化变革让古老的紫禁城触手可及。打开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多种语言版本满足了全球观众的需求。进入 “全景故宫” 板块,借助 VR 全景技术,仿佛能穿越时空,漫步在故宫的中轴线,360 度全方位欣赏太和殿的庄严肃穆、御花园的精巧秀丽。每一处红墙黄瓦、每一片琉璃瓦都清晰可见,耳边还有详细的语音讲解,将故宫的历史文化娓娓道来,与实地参观的体验几无差别。而在 “数字文物库” 中,超百万件文物信息尽在眼前,10 万张精细文物影像可供放大观赏,无论是精美绝伦的书画,还是工艺精湛的陶瓷,轻轻一点,便能跨越时空,与历史对话。 环节一:云游故宫 ——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融合传统与数字的深度融合 。故宫博物院的数字展厅不断推陈出新。在 “数字多宝阁” 中,12 类文物的超高清三维模型经过精细材质拟真处理,呈现在大众面前。观众可在网站上与 “文物” 互动,随意放大、缩小、旋转,360 度无死角欣赏文物细节,感受古代工匠的巧夺天工。例如,通过这一技术,能清晰看到乾隆款画珐琅团锦花纹盖罐上繁复精美的纹样,每一处色彩过渡、每一道线条勾勒都纤毫毕现。“故宫名画记” 则整合了书画藏品的超清影像与学术论文等资源,实现线上超清浏览与学习研究。新增的 300 件超高清书画藏品和 1500 余个标注点,为文博爱好者与学者提供了深入研究中国古书画的便捷平台,像《千里江山图》的细腻笔触与壮阔山河,都能在屏幕上细细品味。议学活动一任务:结合议学情境,商议,故宫数字化是如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 一、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1.创造性转化(1)内涵按照当今时代特点和要求,对传统文化中有借鉴意义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予以改造,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新内涵和新的呈现形式。(2)目标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2.创新性发展(1)内涵按照当今时代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进步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2)目标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适合当今时代实践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形式。环节二:故宫修缮 —— 传承民族精神的坚守情境:故宫的修缮工作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工程。多年来,故宫的文物修缮工作者们秉持着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他们精心研究每一处建筑的历史风貌、结构特点,运用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故宫古建筑进行修复。面对复杂的技术难题、漫长的修复周期,他们毫不退缩,默默奉献,只为让故宫这一文化瑰宝能够长久地保存下去,传承给后代。 与常人无异的他们,每天都在重复着细致且考究的修复工作。他们不仅是众多文物的修复大师,更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白衣天使!议学活动二任务1:从故宫修缮工作者的身上,我们能看到哪些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这些精神对我们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什么重要意义? 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环节三:故宫文化传播 —— 新时代民族精神的弘扬情境: 如今,故宫博物院借助互联网、新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开展了多样化的文化传播活动。通过线上直播,让全球观众足不出户就能领略故宫的壮美建筑和珍贵文物;推出数字故宫项目,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参观体验;举办各类故宫文化主题展览,在国内外巡回展出,吸引了大量观众。这些创新的传播方式,让故宫文化走向世界,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议学活动三任务1.在故宫文化传播过程中,体现了新时代弘扬民族精神的哪些新要求?任务2.我们青少年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方面可以做些什么? 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中华民族精神的特点2.伟大的抗疫精神3.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要求学以致用1.(2025年河北卷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强大动员力、战斗力以及凝聚力的精神之“源”。据此,可以推出①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②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③伟大建党精神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精神滋养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2.(2025浙江1月卷16)给文物插上科技翅膀,“数字故宫”走进千家万户:从东方美学、传统服饰中找灵感,在当代审美、日常需要中找方向,华夏大地掀起“汉服潮”……新技术新方式新理念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这表明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③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突出的精神气质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离不开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3.(2025年湖南卷9)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抗战中,十多万湖湘子弟兵怀着极大民族义愤、浴血奋战,以身许国,为夺取全国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伟大抗战精神的锻造形成,凝聚着湖南儿女的血性担当。这启示①不屈的民族精神是在风雨中经受磨炼而不断发展的②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③抗战精神已融入湖湘传统文化忠诚与担当的优良品格中④爱国主义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是锻造抗战精神的载体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4.(2024年1月浙江卷)工匠精神源于“工”这一古老职业,鬼斧神工、炉火纯青等都是对“工”之技艺的形象表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诸多大国工匠以“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精神,创造了一个个工程技术奇迹。工匠精神①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③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④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