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设计(表格式)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设计(表格式)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附件 教学设计
年级 高三 课型 一轮复习课 学段 高中 版本章节 统编版必修三第六课第二节
课题 6.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课标要求 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解释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 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科学精神 依法维护新型民族关系,促进宗教活动依法进行。 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
公共参与 在新疆发展中,感悟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反对邪教。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难点:国家结构形式;如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课件、学案、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创新设计 (含AI应用)
课堂 导入 播放9月25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庆祝大会片段 提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年来,为何天山南北的画卷越绘越美,花儿越来越红? 教师:总结学生的关键词,引出本节复习课题。 观看视频,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以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动态画面里感受新疆的变化,为后面选用素材做准备。
课堂 讲授 课堂 讲授 展示议题: 浏览议题,明确学习内容 选用情境,创设议题,增强课堂的生活性、情境性。
环节二 任务导学 5分钟自读教材P59-P6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完成下列任务。 1、我国呈现什么样的民族格局? 2、我国的行政区域类型有哪些? 3、我国运用什么方针处理民族关系?(重点) 4.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几级? 5.何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制度有何意义,今天如何坚持和完善?(重点) 6.我国实行什么宗教政策? 学生按照要求,自主学习知识,归纳要点。 感知教材体系,熟悉基础知识,吃透课本。
环节三 情境探究 新知梳理 展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族人民都有一个共同家园,就是中国;都有一个共同身份,就是中华民族;都有一个共同名字,就是中国人;都有一个共同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思考:结合总书记的话,谈谈你对“都有一个共同身份,就是中华民族”的理解。 引导学生归纳知识 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探究与分享一:小组合作讨论,完成下列任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70年前,在党中央亲切关怀和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宣告成立,在新疆和平解放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启了新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历史进程。 问题: (1)新疆自治区属于我国行政区域什么类型?我国的行政区域类型有哪些? (2)为什么新疆是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实现繁荣发展的? 引导学生归纳:行政区域类型 我国行政区域类型:一般行政地方(依法行使地方行政权) 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 特别行政区(依法行使高度自治权) 国家结构形式 我国的国家结构是单一制,只有一部宪法、一个中央政府。民族自治地方必须接受中央政府统辖。 探究与分享二:小组合作讨论,完成下列任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5年9月25日,王沪宁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提到,70年前,在党中央亲切关怀和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宣告成立。7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彰显了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充分展现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强大生命力,充分证明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是完全正确的。 新疆同全国一道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疆各民族大团结不断巩固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昂首阔步走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疆篇章。 探究任务: (1)新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推动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原因。 (2)新疆7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体现什么制度优势。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民族区域自治。 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1.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形成/已经确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 (1)民族平等 含义:各民族绝无高低优劣之分;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义务。 (2)民族团结 含义:各族人民和谐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 重要性:民族的大团结和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3)各民族共同繁荣 含义: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重要性:这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注:①聚居的地方≠居住的地方。 ②自治地方没有自治乡,民族乡不享有自治权 ③自治机关不包括自治地方的法院和检察院 4.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探究与分享三:小组合作讨论,完成下列任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11月1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马兴瑞深入伊斯兰教经学院和有关宗教活动场所等地调研。他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提升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推动多种宗教和谐并存、健康发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中更好发挥积极作用。要深入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注重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人心,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要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牢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加强高水平宗教教职人员培养培训,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学科建设,推动新疆宗教工作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探究任务: (1)我国如何推动新疆多种宗教和谐并存健康发展。 (2)作为青年学生,请以“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促进新疆宗教健康发展”为主题,撰写一份倡议书。 要求:立场坚定,观点鲜明;学科知识运用准确;逻辑层次清晰;字数不少于150字。 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分享成果,总结归纳。 三、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 总结:如何解决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问题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如何团结各族人民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疆篇章。 答: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③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方针 ④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⑤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宗教,不断推动我国宗教的中国化。 阅读总书记的话语,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 结合情景,运用知识,完成活动任务 结合情境,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任务,并派代表分享成果。 阅读情境,小组合作完成探究任务,形成答案,分享成果。 归纳梳理问题要点。 选用总书记的素材,引导学生分析我国民族的格局及其特点。 以情景为载体,将学科知识融入生活情境,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培养学生提取和整合信息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以王沪宁的讲话为情境,创设情境,设置探究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完成知识生成,归纳总结知识,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马兴瑞深入伊斯兰教经学院和有关宗教活动场所等地调研为情境,设置探究任务,同时设置开放性试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 培养学生主观题归纳能力,提升学生对知识整合的综合能力。
作业设计 1.(原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70 年来,始终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经济总量突破 2 万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下列对新疆发展成就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新疆发展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②保障少数民族优先发展权利,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 ③坚持依法治国,以宪法和法律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 ④消除各民族文化差异,推动新疆文化与全国文化完全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新疆发展的根本保证,①正确;我国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不存在 “少数民族优先发展权利”,②错误;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宪法和法律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保障,③正确;各民族文化各具特色,应尊重文化差异而非消除,④错误。 2.(原创)70 年来,新疆依法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同时坚决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破坏活动,推动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下列举措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①依法登记宗教活动场所,规范宗教活动秩序 ②禁止宗教界开展对外文化交流,隔绝渗透渠道 ③引导宗教界人士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要求宗教团体放弃宗教教义,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依法登记宗教活动场所、规范宗教活动,是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体现,①正确;我国支持宗教界开展正常对外交流,“禁止对外文化交流” 说法错误,②错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包括引导宗教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核心价值观,③正确;我国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要求放弃宗教教义” 违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④错误。 3.在新疆 70 周年发展进程中,法治建设始终贯穿其中,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下列做法符合《政治与法治》中 “法治新疆” 建设要求的是 ①新疆公安机关依法打击暴力恐怖犯罪,维护社会公共安全 ②以 “促进民族团结” 为由,强制要求少数民族群众改变传统习俗 ③新疆政府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④为提高治理效率,简化行政许可流程,省略必要的法律程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公安机关依法打击犯罪,是履行专政职能、维护法治秩序的体现,①正确;公民的传统习俗受法律保护,“强制改变习俗” 违背法治原则和公民权利,②错误;政府依法行政、政务公开,是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举措,保障公民合法权益,③正确;简化流程不能省略必要法律程序,否则违背依法行政要求,④错误。 小组合作完成试题,作出正确答案,分享成果。 完成后使用评价表,对小组成员进行评价。 以新疆庆祝成立70周年素材为情境,创设情境,模拟训练,训练学生的思维、知识、能力。 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制作评价表,既评价学习情况,又引导活动过程。 借助AI处理材料,筛选适合材料的设问,命制的试题更具有考试性,更具创新性,更符合高考命题的趋势和方向,提升高考备考的效率。
课堂 总结 通过学习本节课,能更加坚定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信念,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于新时代新疆的建设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板书设计 结构板书,直观详细。 借助AI生成系统模板,完成知识有体系构建。
教学反思 本课属于新授课,在授课过程中以视频、素材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整体感知、复盘回顾本课内容。本次教学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素材为情境,整体成效突出,优点显著。其一,素材选择贴合教学需求,选取新疆交通建设突破、特色产业升级、民生保障完善等案例,结合具体数据,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的抽象理论转化为生动实践,90%以上学生反馈能快速理解制度内涵,有效降低学习难度。其二,探究与分享任务设计科学,设置“分析新疆成就背后的制度支撑→小组讨论自治权的具体体现→分享对民族团结的认识”的环节,各小组均能积极参与,结合素材深入探讨,课堂互动氛围浓厚,知识掌握率较高。其三,价值引领到位,通过展示新疆各民族共同奋斗的画面,学生深刻体会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增强了制度自信与民族团结意识。 仅少数学生对自治权的行使范围理解不够精准,后续可补充相关案例进一步讲解。 回顾设计思路,预设学生参与情况,形成二次备课思路,提升教学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