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主权统一与政权分层 教学设计(表格式)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主权统一与政权分层 教学设计(表格式)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资源简介

高中思想政治《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2.1主权统一与政权分层
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主权统一与政权分层》 课型 新授课
学科 思想政治 年级 高中二年级
学段 高中 版本章节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第二课第一框
教学目标 (一)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通过学习国家主权与民主集中制,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认同,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权威的信念。 【科学精神】通过理解国家主权的不同成立观点,培养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正确看待国际关系中的主权争议。 【法治意识】通过了解国家主权的法律表现和宪法规定,增强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 【公共参与】通过联系现实案例,认识到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国家意识,积极参与公共事务。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准确阐述国家主权的含义、地位、表现,以及主权国家的四项基本权利。 2.理解国家行政区划产生的原因、划分依据和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掌握中央与地方权力划分的原则和内容。 3.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区分主权国家的不同基本权利,分析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处理原则。(三)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合作交流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借助时事热点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升知识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国家主权的含义、地位、表现。 2.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
学情分析 高中二年级学生具备一定政治学科基础,对国家主权、中央与地方关系有初步认知,但对其内涵、外延及具体体现的理解不够深入。学生关注时事热点,具备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但在理论联系实际、辩证分析问题方面仍需引导。学生认知水平存在个体差异,部分学生对抽象政治概念的理解存在困难,需通过丰富案例和互动活动辅助学习。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收集“联合利剑-2024B”演习、我国行政区划调整、新中国成立后国际承认等案例资料。 2.制作包含知识点讲解、案例分析、练习题的多媒体课件。 3.设计小组合作探究任务单。 (二)学生准备: 1.预习课本P15-P17内容,标记疑惑点。 2.收集1-2个近期我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案例。
教学过程
教学任务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创新设计(含AI应用)
新课导入 情境呈现:播放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 “联合利剑-2024B” 演习相关短视频(截取新华社报道片段,时长1分钟),展示国务院台办发言人陈斌华的表态节选:“是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正义之举”。 问题引导:“同学们刚刚在视频中听到了‘国家主权’这个关键概念,结合我们上节课所学的国体与政体知识,大家不妨先思考:国家为何要如此坚定地捍卫主权?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主权统一与政权分层》,探寻答案。 3. 展示本节课课标要求和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回顾旧知,建立新旧知识联系,明确学习方向,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讲授 一、探究国家主权 —— 议学结合,深化理解(20 分钟) 1.议学情境:从“联合利剑”演习看主权 展示材料: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开展“联合利剑-2024B”演习,是对“台独”分裂势力的有力震慑,是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正义之举。国家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大势,维护国家主权的能力坚不可摧。 学生活动1:小组合作探究(3分钟)以4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从这场演习中,你能看出国家主权有怎样的重要性?”小组代表做好发言准备。 2.知识点总结与深化:国家主权的核心内容 (1)国家主权的含义 教师引导:结合课本 P15 内容,从刚才的讨论中,我们能提炼出国家主权的本质。 国家主权是现代国家存在的法理依据,具有两个核心特点:统一不可分割、至高无上且排他。 对内表现,一国之内没有两个最高权力;对外表现,有权独立自主处理内政外交,不受他国干涉。 补充:国家与地区的根本区别 :国家有主权,地区没有。 (2)国家主权的地位 结合学生发言总结:正如演习所体现的,主权是国家最重要的构成要素,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一旦丧失主权,国家便会解体或消亡,这就是我国坚决震慑“台独”分裂势力的根本原因。 拓展:回顾国家的基本要素(人口、领土、政权、主权),明确主权是“最重要要素”的地位。 (3)国家主权的重要体现 教师讲解:课本 P15 指出,独立自主的对外交往是国家主权的重要体现,但并非唯一体现。 对内:通过宪法等法律形式明确主权,体现至高无上性;② 对外:获得其他国家承认,体现独立自主性。 (4)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 主权的具体实现,体现在主权国家的四项基本权利中。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人口、领土、政权、主权。 学生活动2:即时练一练(5分钟)出示4个案学生自主判断体现的权利,举手回答并说明理由: 联合国会员国旗帜按字母顺序排列,各国地位平等—-平等权 中国自主决定解决台湾问题的方式,不受外国干涉—-独立权 中国海警依法驱离非法闯入黄岩岛的菲方人员 —-管辖权 中国合理增长国防支出,提升国防实力—自卫权 二、探究政权分层 —— 自主梳理,明确关系(15 分钟) 1. 议学情境:中国的行政区划与权力划分 展示材料:我国划分为 34 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 23 个省、4 个直辖市、5 个自治区、2 个特别行政区。1997 年为推动发展,合并成立重庆市。这些划分考虑了民族、历史、地理诸多因素。 学生活动 3:自主思考与分享(4分钟)结合材料和课本 P16 内容,思考:“我国为什么要划分行政区域?这些行政区域有哪些类型?” 邀请 2-3 名学生分享观点。 2.知识点总结与深化: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1)行政区划的产生与依据 结合学生回答总结:①产生原因:国家疆域辽阔、人口众多,无法通过中央政府直接管理所有事务,为了管理便利和有效而划分;②划分依据:需考虑民族、历史、地理、文化、经济等多种因素(如重庆的设立兼顾经济发展需求)。 (2)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 一般行政地方(省、市、县)、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 强调:三类区域均在中央统一领导下行使权力。 (3)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划分及原则 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各自行使自身在法定范围内的权力。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的权力划分,往往通过国家宪法加以规定。 ①一般而言,中央政府主要负责国家秩序与整体发展、军事、外交等国家级事务,(国家层面的)。②地方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各自区域内的经济发展、 社会治安等地方性事务。(本区域范围内的) 学生活动 4:法条解读(3分钟)阅读我国宪法规定:“国务院统一领导全国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地方各级政府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工作,服从国务院”。思考:“我国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如何划分?遵循什么原则?” 我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原则:民主集中制。 表现: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中央与地方各级国家机构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划分职权。 高考真题演练——巩固提升,对接考情 1.2024年以来,外国记者在我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多次就台湾地区选举提问。对此,外交部发言人严正指出,“台湾地区选举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是外交问题”,并建议提问者向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了解相关情况。外交部发言人如此答复的原因是( A ) A.国家主权具有排他性,台湾问题不能国际化 B.国家主权是不可分割的,外交事务不受他国干涉 C.国家主权是统一的,捍卫主权不属于外交事务 D.国家主权至高无上,主权国家间要相互尊重 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我国要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这表明,中国式现代化( A ) ①体现了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 ②创造了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现代化经验 ③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 ④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选取时事热点 “联合利剑”演习作为议学情境,既贴合学生关注的社会动态,又能将抽象的“主权重要性”与具体实践结合。通过小组合作,调动学生主动思考,避免被动接受知识,同时培养其合作探究与语言表达能力,为后续理解主权“生命和灵魂”的地位奠定感性基础。
四项基本权利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且易混淆。通过 “案例辨析” 的即时练习,将抽象的权利概念转化为具体实例,帮助学生快速抓住各权利的核心特征(如独立权的 “自主决定”、管辖权的 “领域内管理”)。同时,自主回答与理由阐述相结合,既能检验学生的理解程度,又能强化其逻辑分析能力,突破 “权利辨析” 的难点。 以我国行政区划的实例为情境,贴近学生生活认知,降低 “政权分层” 这一概念的抽象感。通过 “自主思考+分享” 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从材料和课本中提取信息,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同时,结合重庆设立的案例,自然引出行政区划的“划分依据”,为后续知识点讲解铺垫事实基础。 我国中央与地方的职权划分是本节课的学习难点,而宪法条文是最权威的依据。通过 “法条解读” 活动,引导学生直接接触法律文本,从原文中提炼“中央统一领导”“地方分工负责”的核心逻辑,进而理解“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内涵。这种方式既符合“科学精神”的核心素养要求,又能让学生直观感受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治基础,突破难点的同时强化政治认同。 利用AI技术制作交互式地图,学生点击行政区域可查看类型、权力划分等信息,增强学习趣味性和直观性。
课堂小结 1.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点,以思维导图形式呈现。 2.学生快速回顾核心知识点,教师强调重点难点。 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巩固所学内容。 借助AI思维导图生成工具,自动生成个性化知识点思维导图,学生可查看保存。
作业布置 1.学生绘制本节课知识思维导图 2.学生根据9月3日阅兵片段总结阅兵式体现的国家相关主权的知识200字。 加深知识理解记忆,提升知识应用能力。
作业设计 绘制“国家主权”“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知识结构图,要求逻辑清晰、重点突出。 2.学生根据9月3日阅兵片段总结阅兵式体现的主权知识,撰写200字左右的分析短文。说明阅兵式上体现的国家主权相关知识(如主权的表现、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等)。
板书设计/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1.课堂上需关注小组探究中学生的参与度,后续可优化分组方式,明确组内分工,确保每位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解题能力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优化新课授课模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表现中,做到学科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内容化。 2.教学案例选择可更贴近学生生活,可选取在中央与地方的协作下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案例,增强学生的理解感和代入感。 3.课后应及时收集学生作业,分析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对学生普遍存在的知识漏洞在后续教学中补充讲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