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课件(2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3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课件(23张PPT)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6.3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民主专政
(第四课)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五课)
(国体)
(政体)
制度保证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第六课)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一单元)
决定
根本保证
决定
课前复习
1.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是什么?P60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是什么?相互关系P61
3.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4.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什么?P64-P65
6.3.1
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这三个机构是层级相同的村级组织吗?
村务监督委员会与另外两个机构是什么关系?
三块牌子挂在一起,说明三个机构的组成人员是一样的吧。
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委会是什么关系?他们管的事情是一样的吗?
村委会是如何产生的?

村监委享有监督村委会的职权,村委会和村监委都接受村支委的领导;
不一定。村“两委”的人员可以交叉任职。村支委和村监委的人员可以交叉任职。但村委会成员及其近亲属不得担任村监委成员。
不一样。村支委是党的基层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村委会是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村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三至七人组成,他们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
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基层群众自治?
【P65探究与分享】
中国共产党组织
国家机构(以行政机关为例)
基层
行政机关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领导
社区居委会(城市)
村委会(农村)
指导
领导
拓展延伸
“基层”到底是指哪一层?
基层党组织
是指人民群众在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在居住地范围内,依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
1.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领导
与国家和政府层面的政治民主相比,基层民主具有发生领域的基层性、民主参与的直接性、管理活动的自治性等特点
主体
一、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1)含义 (P66 第一段)
(2)特点(P66 专家点评)
依托:村委会
居委会
(村委会、居委会不是基层政权组织,不是基层国家机关,不是基层政府)
方式
内容
范围
实质
2.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
——村委会和居委会
①性质
②产生
③职能
④自治途径
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1)村民委员会(P66 第二、三段)
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选举产生,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
在农村基层治理实践中,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是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运用民主的办法来管理本村的日常事务,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的有效途径。
一、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
★注意几种说法:
1.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 管理模式(方式)√
创新 / 完善基层自治的组织形式 / 体系×
丰富了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实践形式 √
创新治理格局 √
2.村(居)委会:不是基层政权组织形式,不是国家权力机关,不是基层政府,不履行政府职能
3. 村民(居民)自治的范围由法律规定,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但可以拓宽民主管理的途径,丰富民主管理的形式。
4.我国基层政权组织:乡/镇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对村(居)委会进行指导和监督,但不是上下级的关系。
5.村“两委”: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村委会的工作必须在村党支部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村党支部与村委会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村委会和居委会
①性质
②产生
③职能
④自治途径
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居民委员会成员由居民选举产生,向居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
居委会成员居民选,社区大事居民定,日常事务居民管。这大大调动了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也有效提高了居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素质和能力。
一、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
2.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
(2)居民委员会(P66 第三段+P67 第一段)
★居委会≠街道办事处
街道办事处是基层政府在城镇的派出机构,属于政府部门,是行政机关,受地方政府的领导和委派。街道办事处可以对居民委员会的工作进行指导、支持和帮助,但不能直接干预。
易混易错
①村委会和居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②村委会和居委会≠基层政权机关(乡镇一级的人大和政府、城市的街道办事处)
③村委会和居委会≠基层权力机关(乡镇一级的人大)
④村委会和居委会≠基层行政机关(乡镇一级的政府、街道办事处)
⑤村委会和居委会≠基层党组织(村党支部)
⑥村委会和居委会≠社会团体
⑦村委会和居委会≠街道办事处(城市基层政权中政府的派出机关)
乡镇政府对村委会进行指导而非领导,二者不是上下级关系。
村委会干部≠国家公务员;大学生村官也不是官,不是国家干部,而是村长和村支书的助理。
6.3.2
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1)根本原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重要性(意义):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P67第二段)
(3)地位: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P69最后一段▲注意:扩大基层民主≠扩大公民的民主权利
(4)补充:①发展基层民主,能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生活的素质和能力。②有利于更好发挥村委会(居委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作用。
二、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1.为什么发展基层民主?
2.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途径
注意: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的不是国家事务,管理的是基层公共事务;
二、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1) 民主选举
①农村:
在农村,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的产生采取村民直接选举的办法,实行无记名投票、公开计票,选举结果当场公布。
“当家人自己选”
②城市:
在城市,社区居委会正从过去的居民代表选举,向更高比例的居民直接选举发展,选举程序更加规范,给城市基层治理带来显著变化。
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农村的村民委员会和城市的居民委员会,按法律规定均由本居住地的村民或居民选举产生。
注意:1、公民基本民主权利: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2、民主选举≠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3、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民主管理的基础/基层群众自治的基础
二、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有事好商量,有事多商量,有事会商量”
(2)民主协商
①原因:城乡基层的公共事务千头万绪,应该也必须由众人商量着办
②意义:只有本着有序参与的原则,让居民或村民合理表达意见和建议,求同存异,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好方案,促进基层社会的和谐。
③展开:我国城乡的基层民主协商,在街道或乡镇、社区或行政村以及企事业单位等不同层次展开,也贯穿基层治理的全过程
二、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3) 民主决策
②要求
①原因
城乡基层的公共决策与每家每户的利益直接相关。
按民主决策要求,在农村,凡关系村民公共利益的事项都要由村民以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方式集体做出决定。
在城市,社区公共事务的民主决策通过召开居民会议进行。
“大事自己定”
注意:
1、公民参与民主决策≠公民享有决策权(在我国公民没有决策权)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公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人大代表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3、村/社区的重要事务不是由村委会/居委会决定
二、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4) 民主管理
②要求
①原因
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议事规则,推动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做好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的关键。
在法律上,基层公共事务的管理属于本村的全体村民或本区的全体居民;在现实运作中,一般要通过一定的程序,授权给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来进行。
“日常事务自己管”
二、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5) 民主监督
②要求
①原因
负责城乡基层公共事务管理的居委会和村委会,事实上都掌握一定的权力。要防止以权谋私,尽可能避免管理工作的失误,必须实行民主监督。
凡是与基层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和需要让基层群众知晓的事项都应公开,让每个居民或村民了解,还应对基层自治组织的实际管理工作进行评议。
注意:民主监督≠公民的监督权
民主监督的主体可以是村民、市民、国家机关、政协等
而公民行使监督权,涉及的是公民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关系。
③形式
设立社区公开栏,村务公开栏,社区民主评议小组,农村村民会议监督
二、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实践途径(形式) 实践内容
民主选举 村(居)民直接选举产生村(居)委会成员。(是基层自治的基础)
民主协商 坚持有序参与原则,合理表达,求同存异,在城市或乡镇、社区或行政村以及企事业单位等不同的层次展开。(侧重利益协商,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
民主决策 凡关系到公共利益、公共事务的事项,必须召开村(居)民(或代表)会议集体讨论决定。(侧重群策群力做决定)
民主管理 依法制定村(居)民自治章程和议事规则,推动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基层民主管理的关键)
民主监督 防止以权谋私,尽可能避免管理工作的失误。【如村(社)务公开、评议、村务监督委员会等】
理解与区分基层群众自治的实践途径
区分
拓展延伸
村委会是我国的基层政权组织,在村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履行基层的国家职能,可以决定全村的一切事情,维护村民的一切权益,是基层群众依法直接行使国家权力和管理国家事务的组织,有利于扩大村民的民主权利。
村委会成员由村民选举产生,要对上一级政府(乡人民政府)负责并报告工作。上级政府可以对村委会的工作进行指导、支持、帮助,需要的时候还可以直接干预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
【课堂检测】你能找出并改正几处错误?
高一17班学生小明在2025年寒假社会实践期间,走访了本村村委会之后,写了一份总结报告: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村党支部
不是国家机关
关系村民公共利益的事项都要由村民集体作出决定
合法权益
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权利法定
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
基层政权组织对村委会和居委会是指导与被指导、协助与被协助的关系,不得干预
6.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
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基层群众自治的含义
基层群众自治的
组织形式
发展基层民主的原因
途径
民主选举
民主协商
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
民主监督
农村村民自治委员会
城市居民自治委员会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样)
课堂小结




政心所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