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课件(共2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3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课件(共23张PPT)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高中思想政治 必修 3 政治与法治
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课标要求
领悟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6.3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不一样。村支委是党的基层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村委会是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P65探究与分享】
中国共产党李家村支部委员会、李家村村民委员会、李家村村务监督委员会
不一定。村“两委”的人员可以交叉任职。村支委和村监委的人员可以交叉任职。但村委会成员及其近亲属不得担任村监委成员。
村委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三至七人组成,他们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委会成员。
村“两委”
村监委享有监督村委会的职权,村委会和村监委都接受村支委的领导。
1.村务监督委员会与另外两个机构是什么关系?
2.三块牌子挂在一起,说明三个机构的组成人员是一样的吧!
3.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委会是什么关系?他们管的事情一样吗?
4.村委会是如何产生的?
知识扫盲:“基层”到底是哪一层?什么叫做“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省委
市委
县委(区委)
街道工委
乡镇党委
社区党支部、村党支部
中共中央
省政府
市政府
县(区)政府
街道办事处
乡镇人民政府
社区居委会、村委会
国务院
领导
基层党组织
基层行政机关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不是行政机关)
指导
中国共产党组织结构
国家行政机关
(一)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1.基层群众自治
(1)含义P66-1
是指人民群众在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在居住地范围内,依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
依托
主体
领导
范围
实质
行为
特点
村委会+居委会
(2)特点 P66专家点评
发生领域的基层性、 民主参与的直接性、 管理活动的自治性、
(居住地范围) (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3)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形式: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
性质
主要 职能
产生
管理
村民居委会(P66-2-3)
居民居委会(P66-3+P67-1)
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①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②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③调解民间纠纷④协助维护社会治安⑤向人民政府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
由居民选举产生,向居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①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②调解民间纠纷③协助维护社会治安
④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
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由村民选举产生,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在农村基层治理实践中,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是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运用民主的办法来管理本村的日常事务,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的有效途径
居委会成员居民选,社区大事居民定,日常事务居民管。这大大调动了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也有效提高了居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素质和能力
★居委会≠街道办事处
街道办事处,属于政府部门,是行政机关,受地方政府的领导和委派。街道办事处可以对居民委员会的工作进行指导、支持和帮助,但不能直接干预。
课堂练习:
某市街道党工委组织辖区商铺经营者、离退休干部、优秀青年志愿者等成立“治”趣相投的微自治队伍,为社区理建言献策,围绕楼道堆物、高空抛物等社区治理难题进行头脑风暴,群策群力,推动社区居民由“被动管”向“主动融”转变。这( )
①能够激发群众自治活力,凝聚基层治理的合力
②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凝聚力
③创新了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有利于提升自治效能
④有利于优化基层政权配置,实现共商共建共享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村“两委”就是村中国共产党员支部委员会和村民自治委员会的简称,习惯上前者简称为村支部,后者简称村委会。村支部是基层党组织,领导村委会的工作,村支部和村委会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乡镇政府、村委会、村支部三者的关系
乡镇政府
国家基层政权组织、
基层国家机关、
基层政府
村委会
基层群众性
自治组织
村党支部
基层党组织
指导
领导
村务监督
委员会
监督
协助
知识拓展: 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与基层政权组织
基层政权组织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区别 指乡镇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街道办,派出所,民政部门 包括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等,它们不是国家机关,而是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联系 ①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基层政权组织对村委会和居委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委会和居委会自治范围内的事情; ②是协助与被协助的关系,村委会和居委会协助基层政权组织开展工作
(二)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1.为什么要发展基层民主
(1)根本原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发展基层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要求。
(2)地位: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发展基层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P67第二段)
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P69最后一段 ▲注意:扩大基层民主≠扩大公民的民主权利
(3)重要性(意义):发展基层民主,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P67第二段),能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生活的素质和能力。P67第一段
(二)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2.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实践形式(途径)
(1)民主选举(当家人自己选) P67-3
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农村的村民委员会和城市的居民委员会,按法律规定均由本居住地的村民或居民选举产生。
注意:1、公民基本民主权利: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2、民主选举≠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3、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民主管理的基础/基层群众自治的基础
(二)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2.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实践形式(途径)
(2)民主协商 (有事好商量、多商量、会商量)
内容
含义:基层的公共事务应该也必须由众人商量着办。
要求:本着有序参与的原则,让居民或村民合理表达意见和建议,求同存异。
意义:找出解决问题的好方案,促进基层社会的和谐。
状况
我国城乡的基层民主协商,在街道或乡镇、社区或行政村以及企事业单位等不同的层次展开,也贯穿于基层治理的全过程。
(二)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2.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实践形式(途径)
(3)民主决策 (大事自己定)
原因
城乡基层的公共决策与每家每户的利益直接相关。
要求
在农村,凡关系村民公共利益的事项都要由村民以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方式集体做出决定。
在城市,社区公共事务的民主决策通过召开居民会议进行。
注意:
1、公民参与民主决策≠公民享有决策权(在我国公民没有决策权)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公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人大代表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3、村民会议(居民会议)、村委会(居委会)具有决策权。
(二)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2.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实践形式(途径)
(4)民主管理 (日常事务自己管)
原因
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议事规则,推动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做好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的关键。
要求
在法律上,基层公共事务的管理属于本村的全体村民或本区的全体居民;在现实运作中,一般要通过一定的程序,授权给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来进行。
注意:民主管理是指村民、居民管理本村、本社区的日常事务,而非国家事务。
1.国家事务是由国家机关管理,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无权处理国家事务,人民群众也不能直接管理国家事务。(即:人民群众不能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2.社会事务又叫做公共事务,一般是由人民群众参与管理的事务,基层事务就是属于社会公共事务 (村务和社区事务都属于社会公共事务)
3.公民不能直接管理国家事务,但是可以通过一切渠道间接参与国家事务。
如:人大开门立法(立法协商)、政府民主决策(听证会,群众代表参与)、公民行使监督权(监督国家机关公权力的行使)
4.国家机关一般不能直接干预基层事务。
知识拓展
(二)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2.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实践形式(途径)
(5)民主监督
①原因
负责城乡基层公共事务管理的居委会和村委会,事实上都掌握一定的权力。要防止以权谋私,尽可能避免管理工作的失误,必须实行民主监督
②要求
凡是与基层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和需要让基层群众知晓的事项都应公开,让每个居民或村民了解,还应对基层自治组织的实际管理工作进行评议
③形式
设立社区公开栏,村务公开栏,社区民主评议小组,农村村民会议监督
注意:民主监督≠公民的监督权
民主监督的主体可以是村民、市民、国家机关、政协等
公民行使监督权,对象是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
形式 内 容 民主途径
民主选举 直接选举产生村委会、居委会成员 直接选举村(居)委会成员、“海选”
民主协商 有序参与,合理表达,不同的层次展开 众人商量、商议、讨论
民主决策 凡关系到基层公共利益、公共事务的事项,集体作出决定 集体决定、村(居)民会议、议事会
民主管理 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议事规则,推动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制定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议事规则
民主监督 防止以权谋私,尽可能避免管理工作的失误 村务公开、“明白墙”、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干部述职报告
小结:基层民主实践的形式与内容
村委会是我国的基层政权组织,在村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履行基层的国家职能,可以决定全村的一切事情,维护村民的一切权益,是基层群众依法直接行使国家权力和管理国家事务的组织,有利于扩大村民的民主权利。
村委会成员由村民选举产生,要对上一级政府(乡人民政府)负责并报告工作。上级政府可以对村委会的工作进行指导、支持、帮助,需要的时候还可以直接干预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
【考考你】你能找出并改正几处错误?
高一17班学生小明在2024年寒假社会实践期间,走访了本村村委会之后,写了一份总结报告: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村党支部
不是国家机关
关系村民公共利益的事项都要由村民集体作出决定
合法权益
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权利法定
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
基层政权组织对村委会和居委会是指导与被指导、协助与被协助的关系,不得干预
总结 :如何推进我国基层群众自治?
党+三治+三合一+全过程民主+多个主体+科技
①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激发群众学习自觉和行为自觉。
②坚持党建引领,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增强群众法治观念,提高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推动乡村治理法治化、规范化、制度化。实现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机统一。
③坚持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站稳人民立场,保障基层群众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实践直接行使民主权利,调动群众自治积极性,增强群众获得感。创新基层自治模式,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
④多个组织(村委会、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共同参与。
⑤运用现代技术,推动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精细化,提高基层治理效能。
基层群众自治
制度
2.人民群众
直接行使
民主权利
的生动实践
小结
(2)居委会:性质、产生、职能、如何自治
1.基层群众自治
(1)村委会:性质、产生、职能、如何自治
含义
组织
形式
(是什么)
发展基层民主的原因
途径
(为什么)
(怎么样)
①民主选举(自己选举当家人,是基层自治的基础)
②民主协商(基层的公共事务由众人商量办)
③民主决策(公共事务群策群力集体做决定)
⑤民主监督(村/区务公开,事务在阳光下运行)
④民主管理(依法依章依规,日常事务村/居民管)
【易错易混】(判断正误,错误的请改正。)
1.人民群众依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间接行使民主权利。( )
2.村民(居民)委员会是我国的基层政权机关。( )
3.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党员选举产生,向村党支部负责并报告工作( )
直接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不是我国的基层政权机关
由村民选举产生,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6.村民能对涉及自身利益的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进行决策。( )
4.村民或居民合理表达意见和建议是做好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的关键。( )
5.创新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形式。( )
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议事规则,推动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做好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的关键。
村民能参与民主决策,但没有决策权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形式仍然是村委会、居委会,并未创新。
1.某县针对群众普遍关注事项,在全县各村推行“亮开政策、亮开受理、亮开办理、亮开结果”工作法,及时公开工作安排部署、重点任务推进和惠民政策落实等情况,并依托“民情一点通”信息化平台,让群众随时随地查询。上述做法能够( )
①提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公信力
②加强基层行政系统内部监督
③方便村民行使民主监督权
④保证村民行使民主决策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材料反映了村民的监督,不属于行政系统内部监督,②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方便村民民主监督,而不是民主决策,况且,村民可以参与民主决策,决策权不在村民,④错误且不符合题意。故选B。
B
2.某村整合老祠堂等闲置资源搭建说事平台,让村民有地方自行调处矛盾纠纷,动员组织退伍军人,热心村民等,打造一支办事公道的说事员队伍:通过村组推荐、支部把关、乡镇审核选树先进典型,鼓励村民参与“文明家庭户”等评选活动,管造了崇德向善的氛围。该村的做法( )
①体现了政府领导和支持基层自治 ②扩大了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
③丰富了基层群众自我管理形式 ④彰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优越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①: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而不是政府领导,①错误。②: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是法定的,不能随意扩大,②错误。故本题选D。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