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7张PPT)7.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第一目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第二目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因(1)必要性:①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P81。治国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P74(2)重要性:②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体系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到党执政兴国,关系到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P81①法治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P81②法治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以理性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佳途径。P73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党内法规体系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共同推进一体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总目标:2. 科学内涵最根本的保证根本制度基础根本遵循行动指南达成效果前提法治体系(总抓手)贯彻实施形成实现坚持(二)坚持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及科学内涵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1)是什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具体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静态的法律制度(国家)静态的法规制度(党的)动态的用法来治理的体系:(实施、监督、保障)具体路径前进方向(3)要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努力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向着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不断前进。p81区分不同行为主体在依法治国中的职责和作用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全面依法治国原则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政治保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统一起来。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切实尊重宪法法律权威,模范尊重宪法和法律权威,坚持依宪执政和依法执政。(1)原因:(2)要求:党进行立法( ) 党制定法律( )党严格执法( ) 党公正司法( )注意: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力量源泉)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1)原因:(2)要求: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1)原因: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2)要求:①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②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价值追求)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1)原因:(2)要求: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注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要反对特权和歧视。没有正当理由给予优待,即为特权;没有正当理由加以限制或增加负担,即为歧视。平等允许合理的差别。特定群体: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注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要反对特权和歧视。没有正当理由给予优待,即为特权;没有正当理由加以限制或增加负担,即为歧视。平等允许合理的差别。特定群体: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注意: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A、要反对特权和歧视,但平等允许合理的差别。B、“平等”指公民在法律实施上的平等(是守法平等和司法平等,不是立法平等)C、不是绝对的平均主义,反对特权和歧视。4.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精神支撑)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1)原因:(2)要求: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民法典第184条“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适用条件:救助行为需为“自愿”“紧急”,且不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如明知自身无能力施救仍冒险操作)。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实践基础)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要求: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我们要学习借鉴世界上优秀的法治文明成果。但是学习借鉴不等于是简单的拿来主义,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认真鉴别、合理吸收,不能搞‘全盘西化’,不能搞‘全面移植’,不能照搬照抄。”语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0102030405小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背诵)根本保证力量源泉价值追求精神支撑实践基础材料二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船重千钧,掌舵一人。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材料一 在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是人民群众参与司法的一种直接形式。它是为了使法官的法律专业逻辑,不偏离社会的大众生活逻辑太远,使得司法接地气。材料三 2022年3月31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通报,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原副主任傅政华(正部级)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判断以下材料分别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哪个原则?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迈入“民法典时代”。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这一重大立法任务。这是一部有效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全国人大常委会10次审议,10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3次组织全国人大代表研读讨论,针对意见反映集中、争议较大的问题专门召开座谈会……民法典立法适应发展、与时俱进,直面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痛点难点问题,积极回应社会热点诉求、满足新时代人民法治需求、对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民法典的编纂以“保护民事主体权利”作为主线,把对人身权、人格权的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到规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到规制霸座行为、禁止高利放贷;从民法总则规定民事活动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到具体条文要求赡养父母、抚养未成年子女,民法典草案用一个个法条映照出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在“民”与“法”之间彰显为民情怀。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民法典的编纂遵循了依法治国的哪些原则。2、我国民法典的出台过程①全面依法治国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领导立法……②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⑤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③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④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课堂小结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因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