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做个自立的好孩子》教学设计课题基本信息课题 《做个自立的好孩子》学科 心理健康 年级 四年级 单元版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册别 下册1.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本课程围绕小学生自立能力培养展开。以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开篇,引发学生对 “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的思考。“心情话吧” 板块通过讲述肖冰在老师和同学眼中的优秀表现,以及其日常生活中父母对他自立培养的事例,让学生直观感受自立的具体体现。“心灵港湾” 深入阐述 “自立” 的含义,强调从身体自立到生活各方面自立的成长过程,并引用 “君子以自强不息” 说明自立自强的重要性,同时对比部分学生缺乏自立能力的现象,引发学生反思。“活动在线” 包含三个活动,分别以真实故事分享、生活场景想象、民间故事感悟等形式,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自立与依赖的相关问题。“方法指南” 总结了培养自立能力的具体方法,“亲子分享” 则将课堂延伸到家庭,促进亲子共同关注自立能力培养。 2.学生情况分析:四年级学生正处于从依赖向逐渐独立过渡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有自我意识,但在生活和学习中仍存在不同程度的依赖现象。部分学生习惯于在父母和老师的督促下完成任务,缺乏主动解决问题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帮助他们认识到自立的重要性,逐步培养自立意识和能力。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故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课件(肖冰故事、相关名言、案例)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学习目标 评价内容与方式1. 通过故事分析、案例讨论等过程,理解自立含义,能分辨生活中的自立与依赖行为,培养自我认知素养。 2. 历经小组合作、情境模拟等活动过程,学会制定自立计划,提升问题解决与沟通协作素养。 3. 在感悟与思考中,树立自立意识,增强责任感,塑造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与社会适应素养。 1.对自立含义的理解准确性,能否正确分辨行为(他评+自评) 2.自立计划的合理性,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师评+小组互评) 3.课堂讨论中对自立的态度,课后实践表现(师生互评+家长反馈)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学习重难点 突破方法学习重点:理解自立含义,区分自立与依赖行为,学会制定自立计划。 学习难点:树立并强化自立意识,克服依赖心理并形成长期自立习惯。 1.案例分析法 2.情境教学法 3.小组讨论法 4.联系生活法4.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 (5分钟) 1. 学生准备好书包、课本、文具,开展“快速收拾书包大比拼”,选5 - 6名同学上台比赛,其他同学观察。 2. 比赛结束,引导学生评价,教师总结,点明自立的体现。 展示陶行知名言PPT,提问学生联系比赛想到的自立行为,引导发言。 4. 肯定学生分享,引出“做个自立的好孩子”主题。 以收拾书包比赛导入,能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参与热情。让学生在比赛和评价中初步感受自立,结合名言引导分享,唤醒生活经验,自然引出课题,为后续教学营造积极氛围。心情话吧(5分钟) 声情并茂讲述肖冰的故事,同时展示与故事相关的图片或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 故事讲完,组织学生4 - 5人一组讨论:“肖冰在哪些方面做到了自立?这对他有什么好处?”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讨论并适时引导。 3. 小组讨论结束,每组推选代表发言。教师对各小组发言进行点评、总结,强化学生对自立表现及好处的认识。 通过讲述肖冰故事和小组讨论,学生能从实例中直观感受自立的表现和意义,培养分析与合作能力,增强对自立的感性认识。心灵港湾 (7分钟) 结合PPT讲解“自立”的含义,对比婴儿期和长大后不同自理能力,让学生直观感受自立的成长过程。 展示“君子以自强不息”等名言,简单讲解含义,提问:“从这些名言中,能看出自立自强有多重要呢?”鼓励学生发表看法。 3. 列举学生中常见的依赖行为,如让家长帮忙背书包、喂饭等,组织学生讨论依赖的危害,引导学生反思自身行为。 讲解自立含义并展示名言,帮助学生构建清晰概念,从文化层面深化对自立重要性的理解。讨论依赖危害,促使学生反思自身,强化自立意识。活动在线 (15分钟) (一)活动一:故事分享(5分钟) 1.给每个小组发放两个小学生故事的资料,提出问题:“你愿意像故事中的女生那样吗?为什么?你建议她如何锻炼自己?”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讨论结束后,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可补充、提问,总结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思考正确的行为选择。 (二)活动二:想一想(5分钟) 1.用PPT展示“独自在家”的情境图片,描述:“如果父母外出一周,你独自在家,会怎么安排生活?”给学生3分钟独立思考。 2.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互相学习。每组推选代表向全班分享,点评并给予建议。 (三)活动三:故事感悟(5分钟) 1.播放民间故事音频,播放结束后组织学生讨论:“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发?依赖他人有什么危害?父母不让你独立做事时怎么办?自己有哪些依赖毛病,打算怎么改?” 2.学生分组讨论后,每组派代表分享,引导学生制定克服依赖的计划,鼓励学生课后付诸行动。 故事分享活动中,分析故事人物行为,引导学生思考并做出正确价值判断,提升辨别能力。“想一想”的情境活动,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规划生活的能力。故事感悟活动,借助民间故事让学生深刻认识依赖危害,制定克服依赖计划,将认知转化为行动。方法指南 (5分钟) 1.“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培养自立能力呢?”请写下自己的自立计划。 教师根据学生的自立计划,总结培养自立能力的方法,如树立自立意识、从小事做起、相信自己、勇于实践等,写在黑板上,并结合生活实例详细解释。 学生拿出纸笔,记录重点内容,加深记忆。 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培养自立能力的方法,能帮助其梳理知识,形成体系。教师结合实例讲解,让方法更具可操作性,为学生实践提供明确方向。课堂小结与亲子分享 (3分钟) 1. 总结本节课重点知识,强调自立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培养自立能力。 2. 亲子分享:背诵《自立歌》;与父母讨论培养自立能力的事,尝试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并记录感受,下节课分享。 课堂总结强化重点知识,加深学生对自立重要性的记忆。让学生在家庭中践行自立,将课堂学习延伸到生活。5.板书设计做个自立的好孩子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方法: 1.树立意识 2.从小事做起 3.勇于实践6.教学反思与改进11《做个自立的好孩子》实践性作业单姓名 时间 学校 班级 组别一、课前实践性作业题1.自立情况自查:思考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的自立表现,记录一件自己做得好的自立事例,以及一件想改进的依赖事例。 2.自立故事收集:通过询问长辈、阅读书籍或上网搜索,收集1 - 2个关于自立的小故事。故事可以是名人轶事,也可以是普通人的经历。记录故事的主要内容,并简单写下自己对故事中人物自立行为的看法。二、课堂实践性作业题1.生活的内容: 理解自立含义,区分自立与依赖行为,学会制定自立计划,并在生活和学习中落实,将课堂所学延伸到日常生活,提升自立能力。 2.实践的方式: 采用故事教学法,讲述肖冰的故事让学生感受自立表现;运用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肖冰的自立行为及好处、依赖行为的危害等;通过情境教学法,设置“整理书包大比拼”等趣味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应对方式;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各类自立与依赖案例,加深学生对自立的理解。 3.素养的目标: 培养学生自我认知素养,使其能分辨生活中的自立与依赖行为;提升问题解决与沟通协作素养,通过小组合作学会制定自立计划;塑造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与社会适应素养,树立自立意识,增强责任感 。三、“五步探究”解题(一) 创设生活情境,明确学习任务 组织学生开展“整理书包大比拼”游戏。让学生提前准备好书包、课本、文具,挑选5 - 6名同学上台参与比赛,其他同学在台下认真观察。 任务1:能准确理解自立的含义,并结合比赛中的表现,举例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行为属于自立,哪些属于依赖行为; 任务2:依据对自立的理解,为自己制定一个简单的自立小目标及实现计划,(二) 分解学习任务,开展学习尝试 1.理解自立含义:结合“整理书包大比拼”游戏,用3 - 5句话谈谈对自立含义的理解,并分享自己身边类似的自立或依赖行为。 2.制定自立计划:根据故事内容以及自己对自立的理解,初步制定一份简单的自立计划,计划内容不少于3条。(三)分析学习尝试,讨论学习方案 1.人员分工:全班分成6 个小组,每组5 - 6人,共同开展探究性学习,每组推选一名组织能力较强的同学担任小组长。 2.实践步骤: (1)讲一讲:小组成员轮流发言,结合日常实例分享对自立的理解。 (2)析一析:剖析老师或同学提供的典型案例,分析人物行为及结果,分享从中得到的启示。 (3)写一写:基于讨论内容,每个人独立思考,写下自己的自立计划,明确目标与行动步骤。 (4)晒一晒:成员依次展示自己制定的自立计划,阐述思路,接受小组其他成员的点评。 (5)改一改:参考小组意见,完善自立计划,优化目标设定和行动步骤,提升计划的可行性 。 3.注意事项:在讨论过程中,要求小组成员认真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不同观点,不随意打断他人发言。(四) 把握学习方案, 合作学习行动 1.讲一讲:小组成员轮流发言,结合日常实例分享对自立的理解。 我觉得自立是 。 2.析一析:剖析老师或同学提供的典型案例,分析人物行为及结果,分享从中得到的启示。 从这些案例中我获得的启示是: 。 3.写一写:基于讨论内容,每个人独立思考,写下自己的自立计划,明确目标与行动步骤。 我的自立计划 自立目标时间范围行动步骤4.晒一晒:成员依次展示自己制定的自立计划,阐述思路,接受小组其他成员的点评。 5.改一改:参考小组意见,完善自立计划,优化目标设定和行动步骤,提升计划可行性 。 我的自立计划(优化表) 自立目标时间范围行动步骤(五) 抓住学习行动, 评价学习成果 1.小组展示:每组选派代表上台展示《我的自立计划》 2.师生评价:教师针对各小组的自立计划从“目标合理性、步骤可行性、可监督性”等方面进行点评。 3.总结要点:教师总结,强调自立计划关键要素,强化学生对自立计划制定与执行的理解。四、课堂拓展延续开场的“整理书包大比拼”,增加书包物品,限时2分钟完成整理与分类,模拟真实场景,增加难度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后小组互助,分享整理技巧与心得,学会自主探索更高效的方法。师生共同总结,强化自立意识,鼓励大家把整理书包的自立行为延伸到日常生活中。五、课后实践性作业1.亲子分享:背诵《自立歌》。 2.与父母讨论培养自立能力的事,尝试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并记录感受,下节课分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