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3《勇敢与逞强》教学设计课题基本信息课题 《勇敢与逞强》学科 心理健康 年级 四年级 单元版本 北师大版 册别 下册1.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心理健康教材,主题为“勇敢与逞强”,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勇敢与逞强的区别,培养正确的勇气观。教材通过多个生活情境故事、活动设计以及心灵港湾的理论阐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勇敢和逞强的行为特征,学会判断和分析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2.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道德判断能力,对勇敢行为有初步认知,能识别如见义勇为等明显勇敢行为,但对勇敢与逞强的区别缺乏深入理解,易混淆。他们分析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后果的能力尚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具体情境和引导来提升判断力。该阶段学生情感丰富,对勇敢行为有向往,希望通过勇敢表现获得认可和尊重。但部分学生可能因缺乏正确引导,将逞强误认为是勇敢,以盲目冒险或冲动行为寻求关注。需要通过教学培养他们对勇敢的正确认知,引导其体验勇敢带来的积极情感。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探究式、互动式、合作学习、学科实践。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 多媒体(PPT课件、网络资源、人工智能等)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学习目标 评价内容与方式1.通过学习和思考,了解勇敢的定义以及影响勇敢的因素,最终能够准确说出勇敢的含义和勇敢力量的来源,从而培养对勇敢的正确认知素养。 2.在参与相关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勇敢带来的幸福和快乐,进而能够深刻体会勇敢的积极情感价值,提升积极情感体验素养。 3.在实践活动中,尝试勇敢地去完成一件事,最终能够凭借勇敢突破自我,从而形成勇于实践和突破自我的能力素养。 1.能够准确表述勇敢的定义及列举出影响勇敢的因素(自评+他评)。 2能够描述在勇敢行为中感受到的幸福和快乐,能够分享勇敢带来的积极情感体验,在不同情境中表现出对勇敢的积极态度。(师评+小组互评) 3.是否能够主动参与勇敢的实践活动。是否能够在实践中克服困难,完成任务。是否能够通过勇敢的行为实现自我突破。(师生互评+家长反馈)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学习重难点 突破方法学习重点:理解勇敢与逞强的本质区别。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勇敢的行为,而不是逞强。 1. 创设真实情境(如绑架案例)进行行为辨析2. 通过小品表演强化认知理解3. 制定 "勇敢行为清单" 指导实践4.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一、教学导入 1. “水浒传”知多少 (1)他是谁?这张图描述了什么故事?你能具体说一说吗。 (2)他又是谁?这张图描述了什么故事?你能具体说一说吗。 (3)思考 同学们,这两个故事中你认为谁勇敢,谁爱逞强,为什么? 选取《水浒传》经典案例(武松打虎与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利用学生熟悉的文学形象引发认知冲突,激活前经验。二、心情话吧 一天,小乐和两名小伙伴再自己家附近玩耍,突然一条粗壮的胳膊从后面勒住了小乐的脖子,一只大手捂住了他的嘴巴。小乐并没有反抗,而是乖乖跟着勒他脖子的男子,没有发出任何声音。背后却跟小伙伴打起手势,让小伙伴不要靠自己太近以及自己身处危险之中。两个小伙伴一边远距离跟随小乐到招待所,一边寻求大人帮助,最后就再劫匪将小乐带离招待所时,民警将其抓获。 1.你认为小乐和他的小伙伴们是否勇敢?为什么? 2.如果你遇到类似的情况,你会怎样保护自己? 以贴近学生生活的危机事件为载体,增强学习的现实意义。通过对比 “反抗” 与 “不反抗” 的后果,打破 “勇敢”等于 “对抗” 的思维定式。三、心灵港湾 1.勇敢是明智的、负责任的。勇敢的人知道何时该站出来,何时需要退后。他们知道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比什么都重要。 2.逞强是冲动的、不考虑后果的。只考虑眼前的事情,不考虑自己的行为可能给自己或别人带来的问题。 3.判断以下行为是勇敢还是逞强? (1)西西刚学会游泳,为了向大家显示自己的勇敢,游向了深水区。 (2)小蝶看见有个小孩在马路中间玩儿,当时来往车辆很多,他如果乱跑就危险了。于是她趁没有汽车通过的空当跑到小孩身边,一只手紧紧拉着小孩,另一只手挥动红领巾向司机叔叔示意,汽车果然停住了。小蝶牵着小孩迅速跑到马路边。 (3)小伙伴一起玩,小成发现一个马蜂窝,为了显示自己的勇敢,在大家都表示怕马蜂的情况下,小成找了个杆子把马蜂窝捅了下来。 师:同学们,我们应该成为一个勇敢的人,而不是一个争强好胜,只会炫耀和卖弄自己,哗众取宠的人。 通过 “行为 — 动机 — 后果” 三维分析框架,帮助学生建立理性判断标准,强化 “勇敢 = 智慧 + 责任” 的核心认知,破除 “勇敢 = 对抗危险” 的思维定式。四、活动在线 1.小品表演 故事一:某个小孩被坏人拐骗,在火车站,他借口上厕所,在厕所里他机智地得到了一位陌生叔叔的帮助,终于逃脱了魔掌。 故事二:某小学生帮同学打架,被人用石头砸伤了头并出了血,却不喊痛,同学称他真勇敢。 故事三:小红在写作业,小明叫他去玩。小红有道题解不出,不去,小明让小红抄自己的作业,小红拒绝,小红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把题解出来了。 2.各小组依次表演自己的小品,思考: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勇敢的人? 引导学生关注 “智慧应对” 与 “团队协作” 在勇敢行为中的重要性,强化 “保护自己是勇敢的前提” 这一理念。五、方法指南 要成为一个勇敢的人,需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我们可以这样做: 1.面对而不是逃避困难2.说出你的想法3.尝试新事物4.正确处理失败5.帮助他人6.保持正直和诚实 通过方法指南,聚焦积极行为,塑造学生 “我是勇敢者” 的自我认同。六、课堂小结 请大家欣赏音乐《永不退缩》,结束本节课的学习吧。 通过音乐放松心情,强化主题。七、课外活动 请同学们回家后,跟爸爸妈妈一起讨论什么是勇敢?什么是逞强?记录爸爸妈妈的回答 让学生深化对勇敢的认知,更能在家庭支持下形成稳定的心理品质。5.板书设计勇敢 vs 逞强√ 冷静判断 × 冲动行事√ 保护他人 × 不计后果√ 智慧应对 × 盲目冒险6.教学反思与改进13《勇气与逞强》实践性作业单姓名 时间 学校 班级 组别一、课前实践性作业题1.生活案例收集 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记录一个你认为“勇敢”的行为和一个“逞强”的行为(如:同学主动帮助老人过马路/朋友为证明自己敢爬高墙)。思考:为什么你认为这些行为属于勇敢或逞强? 2.故事预学 阅读《水浒传》中“武松打虎”和“鲁智深闹山门”的故事,用简单文字或漫画形式概括两个故事的核心情节。二、课堂实践性作业题1.情境分析任务 ①校园情境:好朋友被高年级同学勒索,让你帮忙一起打架出气。②家庭情境:父母因工作忙碌经常不在家,你是否独自在家过夜?任务: 分组讨论:这两个案例是勇敢还是逞强?为什么? 用“勇敢能量条” 工具(理性判断√ 风险系数√ 保护自己√ 帮助他人√)标注案例中的关键点。 2.公交车上发现小偷正在行窃,你会怎么做?三、“五步探究”解题(一) 创设生活情境,明确学习任务 1.播放齐齐故事动画片段 2.提出核心问题:齐齐的行为是勇敢还是逞强?为什么?如果你是齐齐,会采取什么不同的方法?(二) 分解学习任务,开展学习尝试 1.小组讨论与分类:各小组将课前收集到的勇敢和逞强的实例进行整理和分类,尝试找出它们各自的特征和表现形式。例如,勇敢可能表现为在面对困难时不退缩、坚持去做正确的事情等;而逞强可能是为了面子或显示自己的能力强而做出的不理智行为。 2.勇敢行为清单:“在这个情境中,哪些行为体现了勇敢?为什么?”(如:冷静分析情况、寻求成人帮助) 逞强行为清单:“哪些行为看似勇敢,实则是逞强?为什么?”(如:冲动反击、隐瞒危险) 个人思考与记录:每位同学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并完成以下表格,进一步明确自己对勇敢与逞强的理解。 区别维度勇敢逞强行为目的行为方式面对风险的态度他人的评价(三) 分析学习尝试,讨论学习方案 1.学习准备:事件转盘、便利贴、笔、学习单。 2.学习分工:全班分成7个小组,每小组6人左右,先自主学习然后相互配合开展合作学习。 3.学习步骤:学生明确自己对勇敢与逞强的理解。通过转盘游戏进一步巩固。小组合作完成《行为分类记录表》及海报,并展示汇报。 4.注意事项:设置 "智慧锦囊" 信封,内含案例参考(如:勇敢=保护他人+保护自己)对内向学生采用 "接力发言":每人只说1个词或1句话(四) 把握学习方案, 合作学习行动 1.轮盘转动与讨论: 步骤 1:操作员转动指针,随机指向一个关键词(如“冷静分析”)。 步骤 2:小组讨论: “这个行为属于勇敢还是逞强?为什么?” “请举一个校园生活中的例子。” 步骤 3:填写《行为分类记录表》。 每组汇报 1-2 个关键词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补充或质疑。 教师总结关键词的核心区别(如:是否基于理性判断)。 《行为分类记录表》 关键词类别(勇敢 / 逞强)理由生活案例2.制作《勇敢行为指南》海报:包含安全口诀、求助方法、心理调节技巧(五) 抓住学习行动, 评价学习成果 成果展示:每组派代表分享方案,其他小组用 “点赞贴纸” 投票选出 “最佳勇敢方案”,并说明理由。五、课堂拓展“勇敢能量储蓄罐” 每人在纸条上写下自己或他人的一个勇敢行为(如:主动承认错误 / 坚持练习跳绳),投入班级 “勇敢能量储蓄罐”。 每周抽取 3 张纸条,全班分享并讨论如何将这些行为延续到生活中。课后实践性作业21 天勇气挑战 选择一项 “勇气任务”(如:每天主动发言一次 / 帮助同学解决问题),填写《勇气挑战记录表》,记录完成情况和感受。 勇气挑战记录表 日期任务内容是否完成我的感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