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心理健康下册第十六课 记忆秘籍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年级心理健康下册第十六课 记忆秘籍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16《记忆秘籍》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 《记忆秘籍》
学科 心理健康 年级 四年级 单元
版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册别 下册
1.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围绕 “记忆”主题,通过故事案例、科学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实践活动等形式,系统介绍组块法、卡片法、协同记忆法、形象记忆法等实用记忆策略,帮助学生掌握科学记忆方法,提升学习效率。 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学生正处于记忆能力发展关键期,但普遍存在记忆效率低、方法单一等问题。通过本课学习,可引导学生认识遗忘规律,主动运用记忆技巧解决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情境模拟、学科实践 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 PPT 课件、数字记忆卡片、教学视频(陈正之故事)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 评价内容与方式
认知目标: 理解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掌握 4 种以上记忆方法 技能目标: 能运用至少 2 种记忆方法完成数字/词语记忆任务 情感目标: 培养科学记忆意识,增强学习自信心 课堂问答:遗忘曲线特点;记忆方法举例说明 活动表现:在 “记数字”活动中正确复述数字;小组合作完成词语记忆任务 反思日志:记录 1 个应用记忆方法的实例;课堂参与度观察(发言、合作表现)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难点 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遗忘曲线规律、记忆方法实践应用 学习难点:记忆方法的灵活运用 1. 动画演示遗忘曲线
2. 设计阶梯式训练(数字→词语→课文)
3. 亲子合作任务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8 分钟) 讲述《陈正之以勤补拙》的故事
师生互动: 1.教师提问:“为什么陈正之能从‘记忆力差'变成大学者?” 2.学生讨论:结合自身经历分享记忆困扰。 通过故事引发共鸣,建立学习期待
二、科学探秘(12 分钟) 环节 1:遗忘曲线实验室 动画演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小组讨论:“为什么考前突击效果差?如何利用规律复习?” 环节 2:记忆方法博物馆 情境模拟:参观 “记忆方法博物馆”,通过实物卡片(组块法)、多感官体验区(协同法)、故事工坊(形象法)等区域学习记忆技巧 将抽象规律具象化,促进知识理解
三、记忆训练营(18 分钟) 活动 1:数字大挑战 初级挑战:20 秒记忆 “850273169”(运用组块法) 进阶挑战:30 秒记忆 “61244 183672 54108216”(分类记忆) 活动 2:词语变形记 小组任务:将“书包、彩虹、图书馆、足球”编成故事 展示分享:评选 "最佳记忆故事" 通过分层任务实现方法迁移
四、总结拓展(7 分钟) 活动 1:记忆秘籍手账 学生绘制:“我的记忆秘籍”手账(含遗忘曲线图示 + 个人专属方法) 活动 2:亲子任务卡 布置任务:与家长共同设计 “家庭记忆游戏”,下周分享 构建家校协同的记忆训练体系
5.板书设计
记忆秘籍 组块法 卡片法 多种器官协同活动记忆法 形象记忆法
6.教学反思与改进
16《记忆秘籍》实践性作业单
姓名 时间 学校 班级 组别
一、课前实践性作业题
收集生活中的记忆困扰案例(如背单词、记公式等),用便利贴记录 3 个具体问题,课堂分享。
二、课堂实践性作业题
1.生活的内容:运用组块法、形象记忆法等策略解决数字 / 词语记忆问题,理解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应用。 2.实践的方式:通过 “数字大挑战”“词语变形记” 活动,分组合作完成记忆任务并展示。 3.素养的目标:提升记忆策略应用能力,培养科学记忆意识,增强合作与表达能力。
三、五步探究解题
(一) 创设生活情境,明确学习任务 情境导入:讲述 “陈正之记忆逆袭” 故事,提问:“如何像陈正之一样高效记忆?” 学习任务:掌握组块法、形象记忆法,完成数字与词语记忆挑战。
(二) 分解学习任务,开展学习尝试 任务 1: 20 秒记忆数字 “850273169”,尝试用组块法(如 “850-27-3169”)。 任务 2: 30 秒记忆词语 “书包、彩虹、图书馆、足球”,尝试用故事法串联。
(三) 分析学习尝试,讨论学习方案 1.学习准备:准备纸、笔、计时器,回顾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 2.学习分工: (1)小组 6 人,设组长 1 名、记录员 1 名、汇报员 1 名。 (2)组内分工合作完成任务并记录。 3.学习步骤: (1)独立尝试记忆数字 / 词语; (2)组内分享方法,讨论最优策略; (3)用选定方法重新记忆并验证效果。 4.注意事项:限时完成,尊重不同方法,记录真实结果。
(四) 把握学习方案, 合作学习行动 数字挑战: 独立记忆→组内核对→讨论组块法优化方案。 词语挑战: 个人编故事→组内互评→完善故事逻辑。 3.记录员整理方法,汇报员准备展示。
(五) 抓住学习行动, 评价学习成果 小组汇报: 展示记忆方法及效果。 汇报模版: 大家好,我是第 组的成员。 我们组用到的记忆方法有: 我们认为 的记忆方法最有效,验证结果是 全班投票: 评选 “最佳记忆故事”,分享创意点。 教师总结: 提炼通用记忆策略,强调遗忘曲线的应用。
四、课堂巩固拓展
设计 “我的记忆手账”: 绘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并标注复习时间点。 2. 分享 1 个课后应用记忆方法的实例(如背古诗)。
五、课后实践性作业
与家长合作设计 “家庭记忆游戏”(如记忆扑克牌),记录游戏规则及效果。 2. 运用遗忘曲线规律,制定英语单词复习计划(连续 3 天记录复习成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