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7《和拖延说再见》教学设计课题基本信息课题 和拖延说再见学科 心理健康 年级 三年级 单元 17版本 北师大版 册别 下册1.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和拖延说再见》针对三年级学生常见的拖延问题展开,极具现实意义。教材先用生动的生活场景,如做作业拖拖拉拉、睡前迟迟不收拾书包,让学生快速感知拖延行为,引发共鸣。2.学生情况分析:三年级学生正处在从形象思维迈向抽象思维的阶段,对直观的拖延行为能理解,但对于背后复杂的成因和时间管理这类抽象概念,理解起来有难度。他们自我意识渐强,因拖延被批评会感到羞愧、难过。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不少学生做作业不专心、生活琐事也拖拖拉拉。而且学生间存在个体差异,活泼好动的孩子更容易拖延,而性格沉稳的孩子相对好些。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探究式、互动式、合作学习、学科实践。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多媒体(PPT课件、网络资源、人工智能等)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学习目标 评价内容与方式1.了解拖延的不良影响、探索拖延的原因。2.让学生了解做事拖延的危害,找出克服拖延的好方法。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思想感情和抓紧时间做事的态度。 1.独立思考能力。(师评+自我评价)2.合作意识意识和能力。《师评+互评》3.表达能力。(师评+互评)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学习重难点 突破方法教学重点:在让孩子在轻松的情景剧中认识到自身拖延的行为,改善拖延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改善拖延的方法并应用在生活中。 1. 应用“五步探究”的策略。具体为:明确任务、尝试表达、学习方案、实践探究、成果展示。2. 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探讨合作,展示分享,最终接纳自己的优缺点,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使自己快乐的学习和生活。4.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一、教学导入 小组合作完成传递一本书。游戏规则:手脚不能碰到书。脚只能在原地动。每个组从第一个同学开始逆时针传递到最后一个同学。小组同学可以讨论一下你们准备怎么快速的传递这本书来顺利的完成这个游戏。站起来围成一个圈。游戏结束后采访:你们组第一个完成的,你们怎么做到的?心情怎么样?你们组感受到快给你们带来的快乐。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二、案例分析家里(上学的早晨) 人物:小明、奶奶、妈妈、摊饼阿姨、2个路人师:接下来老师要给大家布置任务了,老师安排第一小组的同学表演第一个场景,第二组演第二个情景,第三组演第三个情景,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道具在前面,如果你觉得需要的话可以到前面来拿,老师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小组讨论一下应该怎么演。采访其他组同学:刚才这个情景,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想说的?你觉得他的这种做法好吗?为什么?(原因)对他造成什么影响?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解决,我们可以来帮他解决这个拖延行为吗? 通过情景模拟,学生能直观看到拖延如何让原本充裕的上学准备时间变得紧张,意识到合理安排时间,按时完成洗漱、吃早餐等事务,才能确保准时上学 ,明白遵守时间、高效利用时间是保证日常生活和学习有序进行的基础。三、情景剧学习(放学前交作业拖拉) 放学了,老师让同学们在教室门口排好队准备放学,小华拖拖拉拉,他在翻书包找作业本,老师催他:快点小华!同学们在门口也等的着急。小华说:快了快了,我的东西放的有点乱,再找找,再找找。整理好站好队走到学校门口时,门卫叔叔说:你们班老是老大难啊,每次都最后一个,害的我等那么长时间,不然我早就可以下班了,就等你们了! 通过情景模拟,:认识到放学前是交作业的既定时间,拖拉错过就违反规则,从而增强时间观念,理解拖延会给其他人带来不便。四、情景剧:社会(过马路拖延) 放学回家的路上,同学们结伴过马路。举路牌(红、绿灯),都过了几个绿灯了,小红还没过去,她在和几个小伙伴做游戏忘记了,这时一名老师经过:你们不是早就走了吧,怎么到现在还在这啊,你看过马路的时候不能这么拖拉,很危险的而且爸爸妈妈在家等久了也会担心的! 通过模拟看到拖延过马路,直观感受到拖延会将自己置于危险境地,明白生命安全容不得半点耽搁。五、总结 谁有勇气把自己的拖延行为说一说,我们大家一起来帮助你。(看时间讨论几个)接下来小组同学讨论如何赶走拖延,你有什么好的方法,看看哪个小组的办法最多,最行之有效。 总结所学,巩固知识5.板书设计和拖延说再见上学的早晨放学前交作业过马路拖延6.教学反思与改进17《和拖延说再见》实践性作业单姓名 时间 学校 班级 组别一、课前实践性作业题寻找身边的拖延现象1. 观察任务:在接下来的两天里,仔细观察自己的日常生活,包括起床、洗漱、吃早餐、做作业、整理书包等环节,记录下自己或家人出现拖延行为的场景。2. 记录要求:每个场景记录要包含时间、地点、人物、拖延行为具体表现、产生的后果。例如:“周二早上7点,家里卧室,我自己,闹钟响后按掉继续睡,导致洗漱匆忙,没吃早餐就去上学,到学校时差点迟到” 。二、课堂实践性作业题案例分析:呈现上学早晨小明拖延起床导致一系列问题的案例,安排学生分组表演并进行采访,引导学生思考拖延的原因、影响及解决办法,让学生直观认识到拖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情景剧学习:展示放学前交作业拖拉、过马路拖延两个情景,采访其他同学和表演者,使学生认识到拖延会违反规则、给他人带来不便以及危及自身安全,增强时间观念和安全意识。三、“五步探究”解题(一)创设生活情境,明确学习任务 在这堂课的案例分析和情景剧学习中,创设了上学的早晨、放学前交作业、过马路这三个生活情景。上学早晨小明拖延起床,致使上学匆忙;放学前小华交作业拖拉,影响班级放学;过马路时小红拖延,带来安全隐患。明确的学习任务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参与,分析这些情景中拖延行为的原因、影响,并思考解决办法,从而认识拖延危害,学会改善拖延行为。(二)分解学习任务,开展学习尝试 观看上学早晨、放学交作业、过马路等情景模拟,记录看到的拖延行为。思考拖延行为产生的原因(如对时间没概念等);分析其造成的影响(像上学迟到、影响他人等)。拖延行为原因影响(三)分析学习尝试,讨论学习方案 1. 学习准备:准备模拟道具,如路牌、书包等;熟悉各情景案例内容。2. 学习分工:每组推选导演组织表演,安排同学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其余负责观察记录。学习步骤:小组讨论表演细节;进行情景表演;观察小组分析讨论拖延行为;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影响;共同探讨解决方法。注意事项:表演要尽量还原情景;讨论时尊重他人观点,积极发言;控制讨论声音,不影响其他小组。(四)把握学习方案,合作学习行动 1. 观看或表演案例情景:若理解情景有困难,老师可在表演前借助PPT呈现情景关键信息,如角色关系、事件背景,帮助学生快速入戏。2. 讨论分析拖延原因与影响:当学生难以深入分析时,老师给出引导问题,像“小明赖床可能是因为前一晚睡得晚,这反映出什么问题”,启发思考。探讨克服拖延方法:若学生思路受限,老师分享一些常见方法,如制定时间表、设置奖励机制,开拓学生思维。整理形成小组结论:老师提供结论模板,比如“我们发现拖延原因有……,克服方法是……”,规范学生输出。学生合作完成表格并派代表上台展示发言克服拖延起床的方法克服放学前晚交作业的方法克服过马路拖延的方法(五)抓住学习行动,评价学习成果 师生共同评价学习成果,并板贴最终结论四、课堂拓展:手抄报同学们可以在课后制作“和拖延说再见”主题手抄报,把学到的克服拖延方法画上去,加深记忆。五、课后实践性作业学生针对如按时起床、及时完成作业等易拖延事项,发起21天挑战,每天打卡,家长监督,培养良好习惯,克服拖延。4 /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