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 11三年级心理健康下册《做勇敢的孩子》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心理健康 11三年级心理健康下册《做勇敢的孩子》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11《做勇敢的孩子》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 做勇敢的孩子
学科 心理健康 年级 三年级 单元 第11课
版本 北师大版 册别 下册
1.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本课程围绕 “做勇敢的孩子” 展开,旨在通过真实案例和多样化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勇敢的内涵,认识到勇敢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重要性,并掌握培养勇敢品质的方法。 2.学生情况分析:三年级学生正处于性格塑造关键期,在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困难,部分学生可能因胆小而退缩。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树立勇敢面对困难的意识,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情景模拟法。运用多媒体展示案例、图片和视频,组织小组讨论和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勇敢的力量。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多媒体(PPT 课件、相关故事视频、音乐等)、记录卡片、勇气量表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 评价内容与方式
1. 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勇敢的含义,认识到勇敢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通过分享和讨论,能说出自己勇敢的经历,学会在不同情境下勇敢面对困难。 3. 在实际生活中,逐渐培养勇敢的品质,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能力。 1. 课堂参与度(师评 + 互评):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分享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参与的积极性和投入度。 2. 对勇敢的理解和应用(师评 + 自我评价):通过提问、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考察学生对勇敢的理解及在实际情境中的应对能力。 3. 行为表现(师评 + 家长反馈):观察学生在课堂和课后的行为,结合家长反馈,评价学生在生活中是否逐渐表现出勇敢的行为。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难点 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理解勇敢的内涵,学会在面对困难时勇敢应对;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将勇敢的品质融入日常生活,克服内心恐惧。 1. 通过杜瑶瑶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勇敢的表现和意义,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理解。 2. 组织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勇气,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3. 布置课后实践任务,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勇敢品质的培养。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一、视频激趣,导入课题 1.播放一段小朋友克服恐惧,勇敢攀爬高处的视频。 2.提问学生:“视频中的小朋友做了什么?你觉得他勇敢吗?在生活中,你认为什么样的行为是勇敢的呢?” 3.引导学生自由发言,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做勇敢的孩子。 营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自然导入课程。
二、心灵港湾讲解 1.讲述教材中杜瑶瑶的故事,同时展示相关图片辅助讲解。 2.故事讲完后,提出问题引导思考:“杜瑶瑶在面对家庭变故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她是如何表现出勇敢的?”“如果是你,处在她的境地,你会怎么做?” 3.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每组推选代表分享观点。 通过真实案例,让学生直观感受勇敢的力量,引发学生共鸣助学生深入理解勇敢的概念,为应对困难提供方法指导。
三、实践探究,接纳自己,完善自己 1.利用 PPT 展示不同的情境图片,引导学生辨别哪些是勇敢的行为,哪些是鲁莽的行为,讲解勇敢的真正含义:勇敢是在面对困难和恐惧时,依然能保持冷静,理智地采取行动去克服困难,而不是盲目冲动行事。 2.结合生活实例,如消防员灭火、医生抗击疫情等,说明勇敢在不同职业和生活场景中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勇敢可以帮助我们战胜困难,实现成长。 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同感,激发学生的勇气,同时让学生从他人经历中学习
四、活动在线 1.勇敢的我
组织学生开展 “勇敢的我” 分享活动,鼓励学生把自己表现很勇敢的事情讲给大家听。
请其他同学给予肯定和赞扬,教师适时进行点评和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勇敢带来的积极影响,增强自信心。 2.情境应对
展示教材中 “活动在线” 的四个情境,让学生分组讨论在这些情境下会怎么做。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应对方法。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完善,引导学生运用勇敢的品质和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学会勇敢面对困难。 为学生提供培养勇敢品质的具体方法,帮助学生将勇敢落实到行动中。
五、课后拓展 1.完成教材中的亲子分享任务,与父母讨论如何成为勇敢的人,并记录自己和父母的看法。 2.制作一张 “勇气卡片”,写下自己接下来想要勇敢尝试的一件事情,贴在显眼的地方,激励自己去行动。 将课堂知识延伸到家庭,促进亲子沟通,共同培养学生的勇敢品质。
5.板书设计
做勇敢的孩子
一、勇敢的含义
二、勇敢面对困难
1. 面对困难,承认现实
2. 有信心战胜困难
3. 有毅力坚持到底
三、培养勇气的方法
1. 突破现状
2. 追求卓越
3. 原谅别人
6.教学反思与改进
11《做勇敢的孩子》实践性作业单
姓名 时间 学校 班级 组别
一、课前实践性作业题
回想自己曾经遇到困难的经历,比如第一次独自睡觉、参加比赛等,简单记录下当时的情况,包括遇到了什么困难、自己最初的反应以及最后是如何应对的,思考这段经历中自己是否勇敢,如果再来一次会有哪些不同的做法。
二、课堂实践性作业题
1.生活的内容: 参与 “勇敢的我” 分享活动,讲述自己勇敢的经历;参与情境应对讨论,针对作业难题、生病面临考试等情况探讨应对方法。 2.实践的方式:在 “勇敢的我” 分享活动中积极发言,认真倾听他人经历并给予反馈;分组讨论情境应对方法,与小组成员交流观点。 3.素养的目标: 培养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三、五步探究解题
(一) 创设生活情境,明确学习任务 教师展示如小朋友独自走夜路、在众人面前表演等生活场景图片或视频,提问学生在这些情境中的感受和做法,引出学习如何做勇敢的孩子的任务。
(二) 分解学习任务,开展学习尝试 学生根据教师讲解和自己的理解,尝试分析勇敢在不同情境中的表现,如面对困难不退缩、敢于尝试新事物等,并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想法。
(三) 分析学习尝试,讨论学习方案 各小组汇总成员的想法,讨论勇敢行为的特点和应对困难的有效方法,教师参与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完善学习方案。
(四) 把握学习方案,合作学习行动 按照完善后的方案,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如在 “勇敢的我” 分享活动中互相鼓励,在情境应对讨论中共同探讨最佳解决办法,通过合作实践勇敢面对困难。
(五) 抓住学习行动,评价学习成果 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时,观察小组成员在分享活动中是否积极参与、表达是否清晰自信;在情境应对讨论中能否提出合理有效的应对策略;成员之间是否相互支持、协作良好。
四、课堂巩固拓展
1. 制作一张关于 “勇敢” 的思维导图,梳理勇敢的含义、在不同场景中的表现以及培养勇敢品质的方法。 2. 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互相补充完善,加深对勇敢的理解。 3. 从教材 “活动在线” 的情境中选择一个,编写一个简短的故事,详细描述主人公勇敢应对困难的过程,在班级内分享。
五、课后实践性作业
1. 完成教材中的亲子分享任务,与父母讨论如何成为勇敢的人,认真记录自己和父母的看法,下节课与同学交流。 2. 制作一张 “勇气卡片”,写下自己接下来一周内想要勇敢尝试的一件事情,如主动和陌生人打招呼、参加一项新的兴趣活动等,贴在显眼的地方,每天提醒自己去行动,并记录尝试过程中的感受和结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