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做勇敢的孩子》教学设计课题基本信息课题 做勇敢的孩子学科 心理健康 年级 三年级 单元 第11课版本 北师大版 册别 下册1.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本课程围绕 “做勇敢的孩子” 展开,旨在通过真实案例和多样化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勇敢的内涵,认识到勇敢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重要性,并掌握培养勇敢品质的方法。 2.学生情况分析:三年级学生正处于性格塑造关键期,在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困难,部分学生可能因胆小而退缩。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树立勇敢面对困难的意识,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情景模拟法。运用多媒体展示案例、图片和视频,组织小组讨论和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勇敢的力量。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多媒体(PPT 课件、相关故事视频、音乐等)、记录卡片、勇气量表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学习目标 评价内容与方式1. 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勇敢的含义,认识到勇敢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通过分享和讨论,能说出自己勇敢的经历,学会在不同情境下勇敢面对困难。 3. 在实际生活中,逐渐培养勇敢的品质,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能力。 1. 课堂参与度(师评 + 互评):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分享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参与的积极性和投入度。 2. 对勇敢的理解和应用(师评 + 自我评价):通过提问、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考察学生对勇敢的理解及在实际情境中的应对能力。 3. 行为表现(师评 + 家长反馈):观察学生在课堂和课后的行为,结合家长反馈,评价学生在生活中是否逐渐表现出勇敢的行为。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学习重难点 突破方法学习重点:理解勇敢的内涵,学会在面对困难时勇敢应对;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将勇敢的品质融入日常生活,克服内心恐惧。 1. 通过杜瑶瑶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勇敢的表现和意义,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理解。 2. 组织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勇气,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3. 布置课后实践任务,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勇敢品质的培养。4.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一、视频激趣,导入课题 1.播放一段小朋友克服恐惧,勇敢攀爬高处的视频。 2.提问学生:“视频中的小朋友做了什么?你觉得他勇敢吗?在生活中,你认为什么样的行为是勇敢的呢?” 3.引导学生自由发言,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做勇敢的孩子。 营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自然导入课程。二、心灵港湾讲解 1.讲述教材中杜瑶瑶的故事,同时展示相关图片辅助讲解。 2.故事讲完后,提出问题引导思考:“杜瑶瑶在面对家庭变故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她是如何表现出勇敢的?”“如果是你,处在她的境地,你会怎么做?” 3.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每组推选代表分享观点。 通过真实案例,让学生直观感受勇敢的力量,引发学生共鸣助学生深入理解勇敢的概念,为应对困难提供方法指导。三、实践探究,接纳自己,完善自己 1.利用 PPT 展示不同的情境图片,引导学生辨别哪些是勇敢的行为,哪些是鲁莽的行为,讲解勇敢的真正含义:勇敢是在面对困难和恐惧时,依然能保持冷静,理智地采取行动去克服困难,而不是盲目冲动行事。 2.结合生活实例,如消防员灭火、医生抗击疫情等,说明勇敢在不同职业和生活场景中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勇敢可以帮助我们战胜困难,实现成长。 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同感,激发学生的勇气,同时让学生从他人经历中学习四、活动在线 1.勇敢的我组织学生开展 “勇敢的我” 分享活动,鼓励学生把自己表现很勇敢的事情讲给大家听。请其他同学给予肯定和赞扬,教师适时进行点评和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勇敢带来的积极影响,增强自信心。 2.情境应对展示教材中 “活动在线” 的四个情境,让学生分组讨论在这些情境下会怎么做。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应对方法。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完善,引导学生运用勇敢的品质和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学会勇敢面对困难。 为学生提供培养勇敢品质的具体方法,帮助学生将勇敢落实到行动中。五、课后拓展 1.完成教材中的亲子分享任务,与父母讨论如何成为勇敢的人,并记录自己和父母的看法。 2.制作一张 “勇气卡片”,写下自己接下来想要勇敢尝试的一件事情,贴在显眼的地方,激励自己去行动。 将课堂知识延伸到家庭,促进亲子沟通,共同培养学生的勇敢品质。5.板书设计做勇敢的孩子一、勇敢的含义二、勇敢面对困难1. 面对困难,承认现实2. 有信心战胜困难3. 有毅力坚持到底三、培养勇气的方法1. 突破现状2. 追求卓越3. 原谅别人6.教学反思与改进11《做勇敢的孩子》实践性作业单姓名 时间 学校 班级 组别一、课前实践性作业题回想自己曾经遇到困难的经历,比如第一次独自睡觉、参加比赛等,简单记录下当时的情况,包括遇到了什么困难、自己最初的反应以及最后是如何应对的,思考这段经历中自己是否勇敢,如果再来一次会有哪些不同的做法。二、课堂实践性作业题1.生活的内容: 参与 “勇敢的我” 分享活动,讲述自己勇敢的经历;参与情境应对讨论,针对作业难题、生病面临考试等情况探讨应对方法。 2.实践的方式:在 “勇敢的我” 分享活动中积极发言,认真倾听他人经历并给予反馈;分组讨论情境应对方法,与小组成员交流观点。 3.素养的目标: 培养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三、五步探究解题(一) 创设生活情境,明确学习任务 教师展示如小朋友独自走夜路、在众人面前表演等生活场景图片或视频,提问学生在这些情境中的感受和做法,引出学习如何做勇敢的孩子的任务。(二) 分解学习任务,开展学习尝试 学生根据教师讲解和自己的理解,尝试分析勇敢在不同情境中的表现,如面对困难不退缩、敢于尝试新事物等,并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想法。(三) 分析学习尝试,讨论学习方案 各小组汇总成员的想法,讨论勇敢行为的特点和应对困难的有效方法,教师参与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完善学习方案。(四) 把握学习方案,合作学习行动 按照完善后的方案,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如在 “勇敢的我” 分享活动中互相鼓励,在情境应对讨论中共同探讨最佳解决办法,通过合作实践勇敢面对困难。(五) 抓住学习行动,评价学习成果 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时,观察小组成员在分享活动中是否积极参与、表达是否清晰自信;在情境应对讨论中能否提出合理有效的应对策略;成员之间是否相互支持、协作良好。四、课堂巩固拓展1. 制作一张关于 “勇敢” 的思维导图,梳理勇敢的含义、在不同场景中的表现以及培养勇敢品质的方法。 2. 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互相补充完善,加深对勇敢的理解。 3. 从教材 “活动在线” 的情境中选择一个,编写一个简短的故事,详细描述主人公勇敢应对困难的过程,在班级内分享。五、课后实践性作业1. 完成教材中的亲子分享任务,与父母讨论如何成为勇敢的人,认真记录自己和父母的看法,下节课与同学交流。 2. 制作一张 “勇气卡片”,写下自己接下来一周内想要勇敢尝试的一件事情,如主动和陌生人打招呼、参加一项新的兴趣活动等,贴在显眼的地方,每天提醒自己去行动,并记录尝试过程中的感受和结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