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8.美丽文字民族瑰宝 教学设计+时政速评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8.美丽文字民族瑰宝 教学设计+时政速评

资源简介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美丽文字民族瑰宝教学设计及时政述评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统编版教材《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骄人祖先灿烂文化》第八课《美丽文字民族瑰宝》中的第一和二专题。
本课时由两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丰富多样的文字”,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我国不仅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且许多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古老而优美的汉字”,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汉字一路走来,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不同的书法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认识,具备了一定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正在逐步发展,看待问题也会有初步的独立思考。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已经接触过多次,汉字作为学生每天接触的学习载体,他们非常熟悉,但是学生社会阅历浅,对其表意性和独特地位理解不深,另外,教材中的汉字故事年代久远,抽象意义较难阐述,且与学生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他们对汉字背后承载的文化内涵的理解有难度。
【教学目标】
1.开展小组合作,了解我国语言文字的多样性,知道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2.通过分析、探究完成汉字演变年代尺,发现汉字的历史和特点,初步感受汉字的独特魅力,欣赏汉字之美。
3.通过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体验活动,感受我国汉字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语言文字的多样性,发现汉字的历史和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了解我国汉字历史与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
【教学方法】
以情境活动为教学的主要组织与实施形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领悟;在学法上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导语:今天带领同学们来到河南安阳,参观一座与中国各民族文字及历史的专题博物馆。
2.观看视频:《中国文字博物馆》宣传视频。
3.引入课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寻汉字故事,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进入“中国文字博物馆”,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情境,顺利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丰富多样的语言文字。
小小讲解员发言,引入第一个展厅(AI形象及语音)
(一)猜一猜。
1.课件出示各民族文字,提问:这都是哪些民族的文字呢?
2.提问:你都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这些民族文字呢?
(二)找一找。
1.小组合作找一找:人民币上的这些分别是什么民族文字?
2.学生思考归纳:我国语言文字有什么特点呢?
3.小结:我国语言文字有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字的特点,可真是丰富多样啊!
(三)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1.提问:你们想想,我国这么多语言文字,不同民族之间该如何交流呢?
2.课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设计意图】参观展厅、讲解员讲述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在本环节了解各民族的语言文字、知道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我国的通用语言文字,感受我国语言文字的特点。
活动二:直观形象的早期汉字。
小小讲解员发言,引入第二个展厅(AI形象和语音)。
(一)探寻甲骨文奥秘。
1.小组分享:根据课前学习任务单,搜集资料,探寻甲骨文的奥秘!时间:一分半。
2.观看视频:《汉字之源--甲骨文》
(二)游戏环节:甲骨文字我来猜。
1.出示图片,这些甲骨文都是对应的哪些汉字呢?
2.说一说:你发现了古汉字的特点了吗?
(三)写一写:在教材63页的田字格内书写对应的规范汉字。
小结:汉字与绘画同出一源,汉字的这种写意性形体使得人们很容易根据字形去判断它所表达的意义,直观形象,具有写意之美。
【设计意图】本环节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兴趣,在观看视频、游戏环节中,学生们了解甲骨文的魅力与早期汉字的写意性。
活动三:古老悠久的汉字历史。
小小讲解员发言,引入第三个展厅(AI形象和语音)
(一)探寻汉字历史。
1.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课中任务1:汉字演变年代尺。
2.出示思维导图,详细介绍汉字演变过程。
(二)在学习任务单上完成课中任务2。
小结:中国汉字传承至今、久盛不衰。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任务单,学生探讨汉字演变过程,教师加以讲解,学生了解汉字文明历史悠久、盛久不衰。
活动四:绚烂多彩的书法文化
小小讲解员发言,引入第四个展区(AI形象和语音)。
(一)播放视频:《书法艺术展》
书法文化绚烂多彩,是中华艺术宝库中的重要元素。
(二)说一说:同学们,看到这么美的书法艺术,看到外国人也十分喜爱,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
(三)联系时政。
课件出示习近平总书记在殷墟遗址考察时的话。
课堂小结:经过今天的中国文字博物馆之旅,想必你们对文字有了更深的认识,希望你们在今后学习生活中能够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欣赏书法作品,了解外国人喜爱书法,明白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连接世界。品读习语,升华本节课主题。
三、课后作业。
(小组合作,二选一完成)
(1)搜集甲骨文字,开展猜字谜活动。
(2)搜集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对联、歇后语等,举办一次趣味汉字交流会。
时政述评
传承中华文化争做时代少年
一、述时政新闻。
2024年9月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进行考察。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现场情况。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考察时,多次安排行程前往博物馆,调研文物保护研究利用情况,这充分体现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赓续中华文脉的重视。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
二、评时政新闻。
我们不禁要思考,在新时代,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究竟有何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为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筑牢坚实根基。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生息、发展和壮大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这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在新时代,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有助于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情操、价值观念、辩证思维和科学智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矿藏。如“仁义礼智信、以和为贵”等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发扬,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能促进文化创新,推动经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现代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素材。游戏《黑神话:悟空》以《西游记》为基础,运用现代科技进行创新性演绎,取得了巨大成功。同时,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产业进行融合,创造了文化旅游专线、文创产品开发等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了经济繁荣发展。
三、论时政运用。
那么,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呢?
首先,学习是传承文化的根基。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应该多途径去学习传统文化。在教材里就有着开启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的钥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养分,引导我们领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除了课堂学习,我们还可以课外学习传统艺术,将古代先贤们留传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吸收、内化进而掌握。
其次新时代的少年应该学会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传承的实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从小事做起,学以致用,积极践行传统文化要求。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要以中华文化的价值观为指引,践行仁爱、忠诚、礼义廉耻等优良传统。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传递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共同关注和传承中华文化。
最后,新时代的少年应该懂得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传承的拓展。大家应该都看到过李子柒、九月等优秀博主分享的视频,他们都是利用现在的新媒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传播与普及。我们也可以在平时生活中利用手抄报、图片、视频进行宣传,让更多人的参与和实践到传承文化中去。最后,让优秀传统文化得到生生不息的传承和发展。
新时代的少年们,当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为使命,怀热忱、勇探索、敢担当。不仅要学习和实践中华文化的智慧,更要努力争做时代的好少年。愿你们心怀理想,砥砺前行,传中华优秀文化之风范,让古老文化闪耀时代华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