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式教学】5.1 走近老师 教学设计 (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议题式教学】5.1 走近老师 教学设计 (表格式)

资源简介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七年级上册
第5课  和谐的师生关系
5.1《走近老师》教学设计
课题 走近老师 单元 第二单元 成长的时空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七年级
教材 分析 本框内容隶属于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 成长的时空“和谐的师生关系”这一课的第一框 “走近老师”,是学生认识师生关系的起始内容。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首先介绍了教师职业的特点,明确教师是承担教书育人使命的神圣职业,也是符合法律规定要求的专业人员,还强调了教师在文明传承中的重要重任,让学生从职业本质上认识老师;接着阐述了教师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通过 “四个引路人” 的表述,具体说明老师在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等方面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意义;最后结合时代发展,提出教师要成为 “四有” 好老师的要求,使学生对新时代教师的标准有清晰认知,也为理解师生关系的发展奠定基础。整体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老师,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成长需求。
学情 分析 初中生日积月累与老师相处,能直观感知老师传知识、改作业等工作,却难深入理解教师职业专业性、相关法律规定及老师对成长的深层作用,且自我意识发展易让他们对师生关系认知片面。 情感上,部分学生愿与老师沟通,也有学生因内向、怕批评等对老师敬畏疏远,不擅表达尊重;信息时代多样知识获取渠道,让学生对传统教学方式和教师角色有新看法,给教学引导带来挑战。 生活中,学生常与老师课堂提问、课后请教等互动,这些是理解知识的基础,但他们难察觉互动背后教师职责及对自身成长的意义,需教学引导结合生活经验与教材知识。
核心 素养 目标 健全人格:引导学生全面看老师,既知其传知识、规行为的严格,也懂其关心成长、解困难的付出,避免片面认知,培养尊重理解他人品质,以积极心态与老师相处。 道德修养:让学生明老师教书育人的使命与重要作用,心生尊重感恩,通过主动问好、认真听讲等日常行为,践行尊师规范,提升修养。 法治意识:学《教师法》中教师资格等内容,知教师职业受法律规范保护,也明自身权益受护,学会用法律思维看师生关系。 责任意识:让学生知老师是成长引路人,明白认真学习、配合老师是对自己负责、尊老师劳动,培养责任意识。
重点 教师职业特点;教师的作用
难点 时代发展对老师提出了哪些要求?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导入 新课 老师模仿秀——猜猜他是谁? ①请你模仿任何一位你熟悉的老师的一个经典动作、一句口头禅或者一个标志性表情。 ②模仿出于爱,观察要仔细。(只模仿特点,不模仿缺陷,我们要做最有品位的模仿者) ③最后我们会投票选出一位”最佳模仿奖“。(准备奖品)
讲授 新课 总议题:师者何以扎根讲台,灌溉梦想? 分议题1:溯源师者 分议题2:读懂师者 分议题3:未来师者 分议题1:溯源师者 学生活动:谁是“教师通”? 关于教师的知识你了解多少?是时候检验你是真正的“教师通”还是“知识小白”了!快来迎战 1.教师这一职业最早出现于哪个时期? 答案:奴隶社会初期 2.“教师”一词最早出自哪部典籍? 答案:《学记》;“教师者所以学为君也。” 3.我国的教师节是每年的几月几号? 答案:9月10日 4.今年的教师节是我国的第几个教师节? 答案:第41个 5.你认为,一个好老师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答案:专业知识、耐心、幽默感、公平、善于沟通等 播放视频:典籍里的中国——孔子 思考:你认为教师这个职业的工作有哪些?你能感受到教师这份工作承载着怎样的责任吗? 提示: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家访、教研、组织班级活动;承载着传递文化、塑造人格、助力学生成长,乃至推动社会文明延续的责任。 小结1:①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教师对人类数千年文明的延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议学问题:如果孔子在现代教书育人,他需要取得哪些“资格”? 提示:教师资格证、普通话等级证书、学历、体检合格证明等 小结2:②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了教师的资格、任用、培养和培训等要求。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重任。 笔记:1、教师职业的特点?(P35) ①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教师对人类数千年文明的延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②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了教师的资格、任用、培养和培训等要求。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重任。 分议题2: 读懂师者 社会热点:张桂梅的小喇叭,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5月27日上午,一场简短的捐赠仪式在张桂梅办公室进行。她日常使用的物品被国家博物馆正式收藏,这些物品包括: 一个在学校日常使用的小喇叭 一张学生们集体写给她的教师节贺卡 一面华坪女高升旗仪式使用的国旗 手抄件 思考:同学们,国家博物馆通常收藏什么?(青铜器、古籍、文物...)为什么这些普通的现代物品能被郑重收藏?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这段经典文字成为华坪女高的誓词,给予师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动力,让她们有勇气和力量去追逐梦想,改变命运。 每天早上5点,张桂梅就拿着小喇叭催促“快点,快点!起床,洗漱,进教室!”这样的催促声,在华坪女高的校园里,每天都要响起好几遍。她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如今,张桂梅身患多种疾病却依旧坚持工作,帮助山区女孩圆大学梦她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站在这个讲台上守护着学生们。” 她最欣慰的是女高毕业生大多选择成为教师、医生、警察等社会服务者。当两名学生告诉她要去西藏当兵时说:“您告诉过我们,祖国哪里需要,我们就上哪里去!” 当第一批学生已为人师反哺社会,当助学会的接力棒传递下去,张桂梅的高山宣言正在被千万女性书写成现实:每座高山都在托举另一座高山,每个人杰都在成就下一个人杰。 探究与分享: 同学1:我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教育和引导。进步时,老师会给我鼓励;迷茫时,老师会为我指点迷津。 同学2:我们现在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有些方面的知识不通过老师也可以学到。 思考:你同意上述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笔记:2、教师的作用?(P35-P36) 老师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老师是我们锤炼品格的引路人,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引路人,是我们创新思维的引路人,是我们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新时代教师“四个引路人”】 分议题3:未来师者 “古今师者”画像 古代学生:吾师陈先生,年近花甲,常着素色长衫。每日清晨,吾等躬身行礼后方能入书斋。先生持戒尺讲《四书》,逐字拆解,遇学不佳者便以戒尺警示,课后勤研典籍,鲜少与吾辈闲谈。在吾心中,先生威严如松,只以传道授业为任。 现代学生:我的王老师总活力满满,上课用动画讲知识,还让我们分组讨论。她周末学新媒体,用短视频帮我们补薄弱点,微信秒回我们的疑问与烦恼。运动会我崴脚,她立马来照顾。她常说要进步,在我眼里,她就是有信念、有爱心的好老师。 思考:①如果让你分别用一个关键词来形容这两位老师,你会用什么词?为什么? ②造成这种巨大反差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笔记:3、★时代发展对老师提出了哪些要求?(P36) 随着时代的发展,老师正在不断改变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四有”好老师)
课堂 小结
课堂 练习 1.中央电视台和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大型公益活动“寻找最美乡村教师”,用真挚的情感真实记录乡村教师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精神品格。这种品格正是教师职业的最好诠释。可见教师( ) ①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 ②有各自的教学风格 ③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④都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答案:题目中提到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 活动记录了乡村教师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精神,这体现了教师传递人类文明、肩负教书育人职责的特点。①“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 和③“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符合题意;②“有各自的教学风格” 在材料中未体现,④“都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说法过于绝对(“都是” 表述不当,并非所有教师都能达到这一标准)。所以答案选D。 2.“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教过我的老师很多,至今我都能记得他们的样子,他们教给我知识、教给我做人的道理,让我受益无穷。”下列观点最能恰当概括上述内容的是( ) A.老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 B.老师是我们锤炼品格的引路人,也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引路人 C.随着时代的发展,老师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趋于稳定 D.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公民应该履行的基本义务 答案:材料中 “教给我知识、教给我做人的道理” 明确体现了老师在知识传授和品格培养方面的作用。A 选项侧重 “人类文明传承者”,未突出 “做人道理”;C 选项 “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趋于稳定” 与对话中 “时代发展推动教师改变工作理念和方式” 相悖;D 选项 “尊重老师是义务” 在材料中未涉及。B 选项 “是我们锤炼品格的引路人,也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引路人” 精准匹配材料内容,答案选B。 3.“燃灯校长”张桂梅被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她40余年扎根偏远地区教育一线,用爱心和智慧点亮万千乡村女孩的人生梦想。张桂梅身上具有的可贵品质有( ) ①坚定的理想信念 ②独特的教学风格 ③高尚的道德情操 ④博大的仁爱之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张桂梅 “40 余年扎根偏远地区教育一线” 体现了①“坚定的理想信念”,“用爱心点亮乡村女孩梦想” 体现了③“高尚的道德情操” 和④“博大的仁爱之心”;②“独特的教学风格” 在材料中未提及(材料未描述其教学方式的独特性,仅强调奉献与爱心)。所以答案选C。 4.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是教育家精神的重要品质,以下诗句体现这一品质的是( ) A.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B.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C.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答案:题干要求体现 “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A 选项呼吁 “破格选拔人才”,与教师仁爱无关;B 选项表达自信豪迈,与主题不符;C 选项体现 “患难与共” 的友情,不涉及教师奉献;D 选项 “落红化作春泥护花” 以比喻手法,象征教师无私奉献、滋养学生的仁爱之心,符合题意,答案选D。 5.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王夫之说:“身教重于言传。”这两句话共同说明了( ) A.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 B.教师高尚的人格具有强大的教育力量 C.教师的言传可有可无 D.教师不仅教给我们知识,还教我们做人的道理 答案:“其身正,不令而行”“身教重于言传” 均强调教师自身品德修养对学生的影响。A 选项 “人类文明传播者” 侧重知识传递,未体现 “身教”;C 选项 “言传可有可无” 说法错误(材料强调身教重要,并非否定言传);D 选项 “教知识和做人” 未突出 “自身品格的示范作用”。B 选项 “教师高尚的人格具有强大的教育力量” 精准契合 “身教” 的核心内涵,答案选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