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20240326所有正确的事情都有代价,但不能因为有代价就不去做!法律的权威来自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我们办的不是案子,是别人的人生。法律,是让坏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法,不能向不法让步!20240326刑法第二十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若你遭遇这些情况,会怎么办?20240326第八课 第一框——从《第二十条》看法治国家的建设我国法律鼓励公民依法行使正当防卫的权利。但长期以来,有人把正当防卫制度称为“沉睡条款”。那么,第二十条何以成为“沉睡条款”?《第二十条》的创作灵感源于2018年震惊全网的著名的“昆山反杀案”,正是这个案子让人们重新认识了刑法“第二十条”,从此推动司法界对正当防卫作出更加准确的认定。2018年8月27日,刘海龙驾车在江苏省昆山市震川路与骑自行车的于海明发生争执。刘海龙取出砍刀连续击打于海明,后被于海明反抢砍刀并捅刺、砍击,刘海龙受伤死亡。最终,检方认定于海明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电影《第二十条》片名就取自刑法第20条关于正当防卫的规定,直指严肃司法议题,深层次展现了社会价值观问题。20240326议题一第二十条何以成为“沉睡条款”?“第二十条”之所以成为“沉睡条款”,专家分析,具体有以下原因:刑法规定本身较为原则、抽象。之前法学理论界与实务界对正当防卫认定中的不法侵害、正在进行、防卫与互殴等情形的判定存在许多争论;涉及正当防卫的案件,往往事实证据比较复杂,有的案件还缺少证据,导致在认定时会出现一些较大的争议;受传统司法理念影响,司法人员不敢创新、大胆去适用,“以前的案件都是这么定的”;“死者为大,谁闹谁有理,谁死伤谁有理”的认识,客观上也对正当防卫制度的适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议一议:1、“第二十条”的沉睡暴露了我国的法治国家建设中的哪些问题?2、不断激活沉睡的“第二十条”让人们看到了法治国家建设的美好愿景。谈谈你对法治国家的认识。上述法律规定,对于已满14岁但不满16岁的人,并不是全部情形都会追究刑事责任,只有符合“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特定的情形,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而且,法律还特别规定,已满14岁,不满18岁的应该咸轻处罚。存在问题:部分内容不合良法标准,导致司法过程中存在无据可依的情况;国家司法机关、司法人员的理念、能力和担当不够;公民正当的合法的权利没有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议学提示阅读教材P85-86页,结合材料,对法治国家内涵及特征进行梳理总结。议学提示议一议:1、“第二十条”的沉睡暴露了我国的法治国家建设中的哪些问题?2、不断激活沉睡的“第二十条”让人们看到了法治国家建设的美好愿景。谈谈你对法治国家的认识。1.内涵是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是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的国家;是法治成为治国理政基本方式的国家(P87)。2.特征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原因:我国的法律反映民众意愿,符合民众利益,体现社会共同理想信念。要求: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即宪法法律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总结一:解读法治国家二、我国国体2.特征坚持良法之治原因解读:良法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认同,最大程度发挥法律效力。良法标准:内容合理体系完备、规范系统、类别齐全、协调统一要求: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总结一:解读法治国家20240326二、我国国体2.特征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公民的权利和尊严应得到法律的确认,并通过执法和司法加以保障。总结一:解读法治国家20240326二、我国国体2.特征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国家的各项权力(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监督权等)都必须在法律之下运行;要完善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总结一:解读法治国家2024032620240326有评论说,电影《第二十条》点燃了“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火把!实际上,早在2020年“两高一部”发布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时就强调:坚决捍卫“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法治精神。那么,如何做到“法,不向不法让步”呢?20240326议题二如何做到“法,不向不法让步”?20240326议一议:请结合相关素材和判例,谈谈全社会如何形成合力,真正做到“法,不向不法让步”?法律是最基本的道德。立法和司法鼓励什么、抑制什么,都会影响社会的公序良俗甚至可能重新塑造社会的价值导向。“第二十条”从沉睡到被激活到不断适用于各种判决,这是我国法治建设进程中的一大进步,也为我们建设法治国家带来诸多启示。议一议:请结合相关素材和判例,谈谈全社会如何形成合力,真正做到“法,不向不法让步”?将有何意义?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从不同主体的角度去谈最高检发布第12批指导案例,明确了正当防卫的界限标准;两高一部发布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随着时代和社会发展不断激活、完善相关法律条款;(从推动立法、完善法律的角度,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坚持良法之治)司法机关依法办理一系列正当防卫案,让正当防卫条款不再“沉睡”(从法律的实施角度,让已经制定的法律有效实施,规范权力的运行)公民要敢于拿起法律武器,惩恶扬善,见义勇为(从公民个人的角度保护公民权利)议学提示二、我国国体2.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坚持良法之治(结P85)——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有法可依在宪法之下,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形成一个部门齐全、层次分明、结构协调、体例科学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二、我国国体20240326总结二:如何建设法治国家注意: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他法律法规不得同宪法相抵触202403261.首先要坚持党的领导。党要依法执政、依宪执政,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模范遵法(加上P82第一段)二、我国国体3.坚持宪法至上(结合P85),推进宪法实施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要求: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宪法实施+完备法律体系+法律的严格实施总结二:如何建设法治国家二、我国国体4.完善法律实施机制,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结合P86)——已有法律需要有效实施要求:政府部门:依法履行法定职责,提供优良公共服务;社会公众: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司法机关:严格公正司法,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宪法实施+完备法律体系+法律的严格实施总结二:如何建设法治国家5.要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20240321我们都在起落之中 学着去生存也跌跌撞撞 假装坚强 清晨到夜深我知道 你不躲藏 你不退让撞破那扇门还像当初一样奋不顾身赤诚地追问走过遗憾 尝过冷暖 添几种身份在聚散离合悲欢之中 将自己看真我知道 你也愤怒你也哀痛命运多残忍可那些善良勇敢诚实的人还在往前奔这世界 还有多少散落人间不安的灵魂我们走着走着总会遇见懂自己的人尾声:让我们用电影片尾曲结束本课……你现在是不是泪流满面!!!所以:在法治国家,做到“法,不能向不法让步”有何意义?议一议:在法治国家,做到“法,不能向不法让步”有何意义?“老韩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郝秀萍要去跳楼啊,是她的绝望,是她对法治的绝望,对公平的绝望,对我们的绝望。如果我们(检察官)不能够让这个母亲重燃希望,我们有什么资格穿上这身衣服”——对国家机关:能够有效规范权力运行;“我们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十几年后,孩子会长大,会步入社会。我们是把怎样的一个世界交给他们?法不能向不法让步!”——对国家:能够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对公民:保障公民合法权益。议学提示对国家机关:能够有效规范权力运行;对公民: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对国家:能够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多主体角度分析二、我国国体总结三:建设法治国家意义20240321总结:法治国家一、解读法治国家内涵特征: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原因解读;要求。坚持良法之治:原因解读;良法标准;良法制定要求。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保护公民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原因解读;要求。二、如何建设法治国家(结合特征)三、建设法治国家意义坚持党的领导,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坚持宪法至上、推进宪法实施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完善法律实施机制、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对国家机关:能够有效规范权力运行对公民: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对国家:能够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20240321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这一规定( )A.实现了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B.体现我国宪法得到了全社会的尊重和遵从C.有助我党更好地依法行使国家职能D.表明我国坚持宪法法律至上D【解析】D: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表明我国建设法治国家,坚持宪法法律至上,D符合题意。A: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对宪法进行宣誓的制度突出了宪法所具有的最高的法律地位,A说法错误。B:宪法宣誓的制度化,使每个公民享有更广泛的监督权,使国家工作人员和全社会成员都成为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未体现“我国宪法得到了全社会的尊重和遵从”,B不符合题意。C: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国家相关部门履行国家职能,C说法错误。课堂练习2.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即法律应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遵从。这是因为( )①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②法律是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出来的③法律符合每一位公民的利益④法律体现了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和信念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D【解析】法律应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所以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①是题干的结果而不是原因,与题意不符;在我国,法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但并不符合每一位公民的利益,③错误;法律是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出来的,体现了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遵从,②④符合题意。课堂练习3.“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这句话启示我们( )A.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尊重宪法法律的权威B.建设法治国家需要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C.建设法治国家需要完善法律的实施机制D.法律的有效实施需要国家强制力的保证C【解析】ABD:材料主要强调法律实施,而未涉及尊重宪法法律的权威、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也未涉及国家强制力的保证,ABD不符合题意。C:“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意思是,只要法令畅通,纪律和风气自然清正,那么就没有治理不好的国家,也没有不能教化的民众,这启示我们建设法治国家需要完善法律实施机制,C正确。课堂练习4.法国思想家卢梭“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人民的内心里。”这启示我们( )①法律主要依靠人们内心的信仰保证实施②法治的真谛,在于全体人民的真诚信仰和忠实践行③人民权利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④坚持全面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C【解析】①:法律要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不是主要靠人们内心信仰保证实施,①排除。④:题干强调了全民增强法律信仰的重要性,该选项强调的是宪法的重要性,该选项与题干无关,④排除。课堂练习5.2023年1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正式施行。修订后的体育法强调推进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实施全民健身战略、推进全民健身计划,并优先发展青少年和学校体育。我国对体育法进行修订是因为( )①法治国家坚持宪法至上,体现社会共同理想信念②法治国家坚持良法之治,不断完善我国法律体系③法治国家保护合法权益,给予特定群体特殊优待④法治国家规范权力运行,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C【解析】②: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完善了我国的法律体系,体现了坚持良法之治,故②正确。③:修订后的体有法推进全民健身计划、实施全民健身战略,并优先发展青少年和学校体育。体现了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并对青少年群体给予特殊优待,故③正确。①:材料未体现宪法至上,①不符合题意。④:材料未体现规范和监督权利运行,④不符合题意。课堂练习6.某镇政府在修筑公路时,需占用一村民的承包地。在没有与该村民达成有效补偿协议的情况下,便组织人员将其承包土地上的庄稼毁掉。该村民要求镇政府对此事予以合理解决,但未得到答复。于是,该村民向县人民法院提出了行政诉讼,将镇政府推上了被告席。法院经过认真的庭审调查,作出判决,责令被告镇政府对原告作出合理的赔偿。不符合这一事实的说法是( )A.政府滥用职权会损害群众的切身利益B.司法机关必须依法行政C.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依法受到保护D.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职权受人民法院监督B【解析】镇政府要修筑公路,在没有与承包农民达成协议的情况下,毁掉土地上的庄稼,显然是滥用职权,侵犯了农民的合法权益,法院判决镇政府对毁掉农民承包土地上的庄稼进行赔偿,充分说明我国公民的权益依法得到保护,也很明显地体现了人民法院坚持依法办事,对行政机关有一定监督作用。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而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严格依法办事,B把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混为一谈是错误的。课堂练习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数字技术正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的深刻变革。今年的ChatGPT引爆新一轮人工智能竞争的风口,数字技术的新应用新业态新场景必将风起云涌,给国家治理现代化、特别是为数字法治创造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随着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陆续出台,为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2023年4月11日,国家网信办起草《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我国在数字治理方面的法网日渐织密,针对数字技术应用形成了日趋完备的法律规范和监督体系。有人认为,有了完备的法律规范和监督体系就能确保数字技术应用向上向善。请运用“建设法治国家”的知识进行评析。习题练习参考答案:①建设法治国家需要完备的法律体系。完备的法律规范和监督体系为数字技术应用治理提供了制度前提。②建设法治国家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推动数字技术应用向上向善还需要完善法律实施机制,网信、公安、市场监管等政府部门依法履行法定职责,加强市场监管。③司法机关严格公正司法,网络平台和社会公众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定,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