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法治国家(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 法治国家(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法治国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推进。本框是《政治与法治》第八课“法治中国建设”的第一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法治中国建设的三大支柱之一,是法治政府的前提条件和法治社会的政治基础。因此,本框在本课中起到统领作用,在整个单元中处于核心地位。本框共设两目,第一目是“法治国家的内涵”,讲述法治国家的内涵及基本特征,第二目“建设法治国家”,阐明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具体措施和重大意义。两目分别从“是什么”和“怎么办”两个角度,阐明什么是法治国家、如何建设法治国家。
【学情分析】
1.认识层面:高一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对依法治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普遍认为政治离目前的生活比较遥远,对依法治国的认识停留在具体的电视上,不关注而且兴趣比较小。本节课主要由生活入手由浅入深的理解法治国家。
2.情感层面:高一学生目前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学生在生活中可以感知到法治国家发挥的作用,但是有时候受到网络上的负面消息影响,对法治的认知有一定的偏差。通过本课对法治国家讲解,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目标确定】
一、教学目标
1.必备知识:我国法治国家的内涵、基本特征及其原因
2.关键能力:能够理解良法的具体要求;理解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能列举事例,阐明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
二、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认同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掌握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优越性,增强建设法治国家的信心。
2.科学精神:理解法治国家的建设是系统性工程,体会法治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与价值。
3.法治意识:坚持法治精神,树立法治思维,有全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意识。
4.公共参与:树立法治意识,自觉遵守法律,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为建设法治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法治国家的内涵
教学难点:如何建设法治国家。
【教学方法】议题式教学、探究式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近期,一部由中央政法委宣传教育局、中央政法委政法综治信息中心指导,以扫黑除恶为背景的电视剧《狂飙》在国内赢得一阵好评,收视率一路飙升。有人甚至说:没看《狂飙》都不好意思出门;也有人说,只要有安欣在,出门就安心了!同学们你赞成这样的说法吗?出门安心主要是因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热播电视剧的评论,让同学们意识到,我们出门安心确实是因为有千千万万的“安欣”存在着,而其背后则是法治国家的强大,进而引出“法治国家”的内涵。
1.法治国家的含义:就是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在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
过渡:那么法治国家是如何让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呢?
呈现议题:
学习新课
议题一:法治国家有何特征
议学情境一:高启强,人称“强哥”,最初的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不修边幅,满身鱼腥对吃拿卡要的市场管理员唯唯诺诺的鱼贩。后来,他陷入一桩命案跟了一位大哥(剧中的泰叔)身份完成三连跳,一步步陷入泥潭也一步步走向堕落,最终成了盘踞一方的黑恶势力。当然剧中的高启强最终因犯故意杀人罪、绑架罪、行贿罪等11项罪名,数罪并罚,受到了法律最严厉的制裁——死刑,结局可谓大快人心。
议学情境二:赵立冬,曾经不可一世的赵市长,充当黑社会头子高启强和蒋天的保护伞,收受巨额财产,草菅人命,他觉得自己有省里的何书记做他的保护伞,他就是京海的土皇帝,赵立冬背叛党性原则,以权谋私,跟黑社会狼狈为奸,肆无忌惮,最终意料之中也成了阶下囚,被判死刑。
议学情境三: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人身权、财产权、监督权、言论自由等,2004年现行《宪法》进行了第四次修改,增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也是享有其他人权的基础。在《狂飙》这部剧中,一共有20多人系被活埋、被枪杀、被撞车等非正常死亡。当然,剧中所有侵犯他人人身权,践踏他人生命的行为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议学任务:根据情境材料,结合教材85、86页的内容,谈谈法治国家有何特征?
活动要求:小组合作探究,代表发言,时间3分钟。
学生讨论发言:略。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提示:议学情境一:坚持宪法法律之上、坚持良法之治
议学情境二: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议学情境三: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
议学小结:
2、法治国家的特征
(1)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①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即宪法法律应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
②法律是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出来的,反映了民众的意愿,符合民众的利益,体现了社会共同理想和信念,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遵从。
(2)坚持良法之治
①原因: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
②表现:一方面,良法应内容合理,在制定过程中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符合社会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另一方面,良法应体系完备、规范系统、类别齐全、协调统一,能够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③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方可制定出良法,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国家。
(3)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
原因:①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包括人身权、财产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
②在法治国家,公民的权利和尊严应得到法律的确认,并通过执法和司法加以保障。
(4)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为了规范权力的运行,就需要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议题二:如何建设法治国家
议学情境: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整个法律体系的基础。作为根本大法,它是其他法律、法规赖以产生、存在、发展和变更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基石。电视剧《狂飙》中的各种违法犯罪事件多达几十起,触犯了包括宪法及刑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等七大类。剧中所有违法乱纪的人物,无论是与黑社会狼狈为奸、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的赵立冬,还是盘踞一方的黑社会“大哥”高启强,亦或是目无法纪、为非作歹的叛逆青年高晓晨最终都被司法机关绳之于法,都受到了法律的严惩,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议学任务:根据议学情境,结合教材87、88页的内容,请你谈一谈如何建设法治国家?活动要求: 同桌互议,举手发言,时间2分钟。
学生讨论发言:略。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提示:法治国家意味着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建设法治国家,既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打击黑恶势力,需要健全法律,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需要政府部门、司法机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议学小结:
建设法治国家
1、总体要求
法治国家意味着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① 建设法治国家,既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
②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
2、建设法治国家具体要求
(1)推进宪法实施
原因: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要求:
① 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
②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
(2)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原因: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
要求:在宪法之下,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形成一个部门齐全、层次分明、结构协调、体例科学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国家治理有法可依。
(3)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①政府部门:政府部门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为社会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
②社会公众:社会公众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③司法机关:司法机关严格公正司法,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定分止争,惩罚犯罪,化解矛盾,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议题三:建设法治国家意义何在
议学情境:电视剧《狂飙》以艺术的形式反映社会真实事件,剧中高启强的原型之一就是四川汉龙(集团)黑社会组织头目刘汉,2014年湖北省咸宁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刘汉死刑,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视频观看)
议学任务:根据议学情境,谈谈法治国家建设有哪些积极意义?
活动要求:各抒己见,举手发言。
学生讨论发言:略。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提示:可以从不同的主体角度思考。
议学小结:3、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
(1)国家机关角度:能够有效规范权力运行
(2)公民角度: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3)整个国家角度: 能够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
情感升华 :(宪法宣誓)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观念,依法行使权利,忠实履行义务,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少年,在国家做个好公民,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
【课堂小结】
本框题我们学习了什么是法治国家,知道了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也理解法治国家是如何治国理政的,感受到了法治国家建设的重大意义。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时刻牢记学法、尊法、守法、护法、能用法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法治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1.本框题采用议题式教学,利用电视剧《狂飙》中的素材作为议学情境,教学过程中教态亲切自然、口齿清楚,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热烈。
2.课堂最后的宪法宣誓是一大亮点,在学生全体起立,右手握拳上举那一刻已经感受到同学们内心的激动,相信,这是绝大部分同学第一次参与宪法宣誓,会在题目内心种下一棵关于法的种子。
3.本框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建设法治国家”通过议题二的学习,学生基本懂得建设法治国家的总要求及具体内容,但对于法的相关知识学生其实和欠缺,课堂上如果可以拓展补充一些如我国的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我国的法律层级等知识,学生理解得会更透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