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15张PPT)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7.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经典咏流传》为什么能够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
这对我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何启示?
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以明星或普通人作为经典传唱人,用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来演绎传统经典诗词,带领观众领略诗词之美。创作者没有局限于讲述诗词文化知识、阐释诗歌人文价值、解读传统思想观念,而是从经典中提炼适应当下时代需要的文化意蕴,以激发观众的情感共振和心灵共鸣。节目一经播出,便获得了观众的广泛好评。
一、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
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对传统文化中有借鉴意义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予以改造,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新内涵和新的呈现形式,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1.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进步和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使之成为适合当今时代实践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形式。
2.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如果你是“致敬英雄”这一主题的经典传唱人,你会借经典向谁致敬?为什么?
在他们的身上体现出中华民族怎样的精神品质?
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在五年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
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 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
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3.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举例说说:你在哪些事件中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4.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性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既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表现)。
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了一系列伟大成就,铸就了一系列伟大精神。
新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建党精神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照金精神、东北抗联精神、南泥湾精神、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大别山精神、沂蒙精神、老区精神、张思德精神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北大荒精神、塞罕坝精神、“两路”精神、老西藏精神(孔繁森精神)、西迁精神、王杰精神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青藏铁路精神、女排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三牛”精神、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丝路精神、北京冬奥精神等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给民族精神注入生机和活力,使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需要必胜的信心、昂扬的斗志,更需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结合新时代的国情和奋斗目标,谈一谈:新时代我们应如何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内容上、途径上)?
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5.新时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要求
在新时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
1.著名作家冯骥才说:“我认为我们的传统文化,跟我们当代的文化、当代的生活、时代的精神、人民生活的需求特别是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审美的需求需要融合起来。我们要致力于创造能站在时代的高峰,能够体现鲜明的时代精神,有巨大感召力的感染力的,而且有独创精神和审美精神的作品。”这说明对待优秀传统文化要( )
A.坚持问题导向,立足于人民的精神需要抛弃其落后的精神内核
B.对陈旧的表达形式予以改造,侧重新呈现形式,突出民族气派
C.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D.实现创造性转化,对其内涵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推陈出新
C
2.每天下午三点,是非遗岭南押花艺术首位代表性传承人的直播时间,她是广州市工艺美术大师,并被评为“传承广州文化的100双手”,“非遗+直播”的形式,不仅为非遗接上时代的地气,更为非遗文化注入流量的热度。这启示我们要( )
①善于推陈出新,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
②借助现代科技,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时代价值
③立足时代之基,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④注重经济效益,发挥文化推动经济发展的功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3.新开放的中国科学家博物馆推出的主展览“共和国脊梁——中国科学家博物馆馆藏精品展”,展示了190余位科学家的400余件(套)实物、400余张图片等展品。游客为他们的爱国热情所感染,对此高度好评。这一展览旨在( )
①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的功能
②讲好中国故事,厚植革命文化的土壤
③传播正能量,创新性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④传承科学文化,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4.在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我国体育健儿顽强拼搏、奋勇争先、不负使命,勇夺40枚金牌、27枚银牌、24枚铜牌,实现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中国体育健儿积极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展现了中国青年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精神风貌。这种精神风貌( )
①能够激励中华儿女奋力实现中国梦
②是爱国主义精神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
③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源泉和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