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5 齐齐哈尔二模)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违背矛盾律
②法定继承的第一顺序是: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概念的外延划分多出子项
③诗歌是文学作品,散文不是诗歌,所以,散文不是文学作品犯了“大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④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正确的推理形式是肯定前件式或否定后件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2025春 濮阳期末)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科学思维方法强调通过战略思维把握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势,统筹全局与局部、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为国家发展提供前瞻性指引。由此可见,科学思维(  )
①能帮助我们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②是真实内容与正确形式的有机统一
③能确保我们正确全面把握我国国情
④可以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具体的方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25春 温州期末)甲说:“你赞成丙为班长吗?”乙答:“我不赞成。”甲问:“你反对吗?”乙答:“我不反对。”乙的回答(  )
A.正确,符合矛盾律的要求
B.正确,没有违反排中律的要求
C.错误,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
D.错误,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
4.(2025 郑州三模)科学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和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某中学通过自然观测、科学探究、创客活动、项目研究等社团开展活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就学生参与社团情况,下列说法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的是(  )
①若“如果王同学报了自然观测社团,张同学就不报科学探究社团。”为真,则“张同学报了科学探究社团,那么王同学肯定没报自然观测社团。”为真
②若“有的创客活动社团的学生不是一班同学。”为真,则“有的一班同学不是创客活动社团的学生。”为真③若“只有不报自然观测社团的学生,才能报科学探究社团。”为真,则“不报科学探究社团的学生,就一定报自然观测社团。”为真
④若“有的项目研究社团的学生是共青团员。”为真,则“有的项目研究社团的学生不是非共青团员。”为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2025春 长沙校级期末)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加快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到2027年,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机制运转高效,低空经济发展规模全国领先。到2030年,智能互联、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低空设施网基本建成,低空经济成为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增长极。材料表明(  )
①形象思维运用联想和想象等反映认识对象,触及事物本质和规律
②需要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看问题,以动态的方式去思考认识对象
③思维在实践中产生与发展,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目的
④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能够对事物发展趋势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25春 大连期中)蛇年春节档的《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以令人咋舌的票房成绩打破多项影史记录,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姿态,成为现象级的文化爆款。其成功背后有着清晰的底层逻辑。下列语句中与刊文中的“逻辑”含义相同的是(  )
A.普及逻辑是提高中华民族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B.演讲比赛时,演说一定要有逻辑力量
C.我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经济逻辑使然
D.“揭露霸权主义的逻辑
7.(2025春 佛山校级月考)下列关于形式逻辑的观点,说法错误的是(  )
A.形式逻辑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特别关注推理的问题
B.学习形式逻辑的基本知识与方法,是学习广义逻辑学的必经之路
C.形式逻辑认为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主要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
D.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
8.(2025 济南一模)以美育人,塑造美好心灵。某高中学校结合自身优势,构建了富有特色的校本美育课程体系。围绕舞蹈、戏剧、数字艺术、非遗四大课程,开发多元的美育课程载体。就课程参与情况,甲乙丙丁作了如下发言:
甲说:张三和李四分别报了戏剧、舞蹈
乙说:如果张三报了戏剧,那么李四报了数字艺术
丙说:或者张三报了戏剧,或者李四报了舞蹈,我认为是假消息
丁说:只有张三报了非遗,李四才报舞蹈
最终结果证明只有一人预测正确。由此推断(  )
A.张三报了非遗,李四报了舞蹈
B.张三报了戏剧,李四报了数字艺术
C.张三报了戏剧李四没报数字艺术
D.张三没报非遗,李四没报舞蹈
9.(2025春 延边州校级期中)无论是航天科技还是芯片制造,外部对中国的无理打压从未停歇。哪里有封锁,哪里就有突围;哪里有打压,哪里就有创新;暴风雨最猛烈的地方,恰恰是“哪吒闹海”“一飞冲天”的舞台。小院高墙挡不住创新思维,脱钩断链最终将孤立自己。用“哪吒闹海”妙喻中国科技创新突围(  )
①将推理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
②体现了思维表达具有情感性
③表明思维运行方式的想象性
④以形象思维揭示事物的本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2025春 温州期中)某市举办科技创新大赛,进入决赛的四支队伍为:北斗队、天问队、蛟龙队、嫦娥队。三位评委(周评委、吴评委、郑评委)进行赛前预测:
周评委说:“冠军将在北斗队和天问队中产生。”
吴评委说:“冠军必定是蛟龙队或嫦娥队。”
郑评委说:“嫦娥队不可能夺冠。”
最终结果显示,只有一位评委的预测正确。该冠军队伍是(  )
A.北斗队 B.天问队 C.嫦娥队 D.蛟龙队
11.(2025 河北模拟)西藏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后,甲、乙、丙、丁四支救援队伍迅速行动。已知:若甲队负责物资分发,那么乙队不负责医疗救助;或者丙队负责道路抢修,或者甲队负责物资分发;只有丁队负责人员搜救,乙队才负责医疗救助。若现在乙队负责医疗救助,则(  )
①丙队负责道路抢修
②甲队负责物资分发
③丁队负责人员搜救
④甲队负责人员搜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2024秋 河南期末)根据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①有人认为成绩好靠天赋,有人认为成绩好不靠天赋——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
②顾客:“你们这有好酒吗?”店家:“我们家的酒从不掺假”——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③下午去游泳我不太愿意,不去游泳我也不愿意——违背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④一些美国政客,既认为中国是世界的威胁,又认为中国必将崩溃——违背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2025春 绿园区校级期中)“任何英雄豪杰,他的思想、意见、计划、办法只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其原材料或者半成品只能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或者自己的科学实验中,他的头脑只能作为一个加工厂而起制成完成品的作用,否则是一点用也没有的。”毛主席这段话告诉我们(  )
①思维是在实践中产生的
②正确的思维能够在人们的实践中起决定作用
③思维是对认识对象的机械反映
④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2025春 坪山区校级期中)某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团队研制的小麦赤霉病自动监测预报器,能根据小麦抽穗期间的气象因子、初始菌源量、小麦抽穗始期、品种开花期值等,自动预测小麦蜡熟期赤霉病病穗率。该团队还利用物联网与云计算技术开发了小麦赤霉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该团队之所以能取得上述成果,得益于(  )
①思维具有能动性,能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②思维具有实践性,可以发现并解决问题
③思维具有预见性,能够推断事物发展的前景
④思维具有间接性,能够凭借已知认识未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2025 碑林区校级模拟)《墨子 小取》中说:“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意思是用名称反映事物,用判断表达思想,用推理揭示原因。根据上述对逻辑思维的表述,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①“马”“牛”“羊”“树木”等属于“以名举实”中的“名”
②“白马是马”“牛不是马”等此类的表述属于“以辞抒意”
③“因为有角,所以是牛”,正确体现“以说出故”的过程
④“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是“以辞抒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2025春 广东月考)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中“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描绘了一幅秋夜羁旅图。以下对诗句分析正确的是(  )
①以感性形象为基本单元,用“月落”“乌啼”等意象勾勒出清冷的秋夜画面
②以形象思维的想象性,从“江枫”与“渔火”的明暗对比中感受视觉冲击
③以思维表达的严谨性,借寒山寺的钟声传递出诗人旅途中孤独寂寥的心境
④以运行方式的推导性,通过“城外”“客船”论证出诗人愁思难眠的羁旅之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2025 贵州模拟)2024年12月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发布官方吉祥物形象“巳(sì)升升”。整条小蛇的造型参考了甲骨文中的“巳”字,眉眼取自三星堆青铜蛇。身上由景泰蓝工艺刻画背部缠枝纹,寓意“生生不息”;由花丝镶嵌工艺勾勒出海棠、玉兰、桃花与牡丹,寓意“春回大地”;从头部的蝙蝠装饰到尾巴点缀的寿字盘长结,寓意“福从头起,尾随如意”。这一形象设计(  )
①运用形象思维反映认识对象,发挥了非逻辑制约的畅想功能
②体现了思维具有能够集合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属性的概括性特点
③是情感性的思维表达方式和想象性的思维运行方式的巧妙结合
④通过检核表法将不同事物信息有目的地进行组合产生新思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2025 重庆模拟)“四象限法则”(如图)是著名管理学家史蒂芬 科维提出的一个时间管理理论。在运用“四象限法则”时,我们要特别关注一个硬边界,就是一定不要让任何一个“重要不紧急”的问题演变成“重要紧急”的问题。“四象限法则”体现的科学思维方法有(  )
①运用信息交合法,达到思维聚合
②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要把握适度原则
③坚持底线思维,关注“硬边界”,防患于未然
④运用辩证思维,坚持整体性和动态性的对立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2025 安徽一模)在《和平是一棵树》这首诗中,诗人写道:“和平是白天鹅的翅膀,是翅膀掠过宁静的湖水,是水底映出的云影;和平是开向四方的门,是门里圆桌上斟满的红酒,是酒上照耀的灯……”此思维表达(  )
A.以概念为基本单位,不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以感性形象为基本单位,触及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思维表达情感化,不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思维表达严谨化,触及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0.(2025 唐山一模)在某校团委会举办的“纪念五四运动演讲比赛”中,某班派出甲、乙、丙、丁四名同学参赛。比赛结束回班后,班长询问获奖情况,四位同学与班长开玩笑:
甲同学说:“我获奖了。”
乙同学说:“我们都获奖了。”
丙同学说:“乙和丁至少有一人获奖。”
丁同学说:“我们中有人没获奖。”
已知以上四位同学中,有两人说真话,有两人说假话。那么,其中说真话的是(  )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丁 D.丙和丁
二.材料题(共4小题)
21.(2025春 韩城市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5年4月,美国以“对等贸易”为由,对中国电动汽车、半导体加征34%关税,却豁免欧盟、俄罗斯同类产品:声称“不针对特定国家”,却向中国征收的关税为“对等”征收;
美国在“对等关税”的国家中将将中国港澳地区、欧盟也单独列为加税或豁免对象。2025年4月10日,美国政府宣布将对华输美商品的“对等关税”税率从104%提高至125%。美方指责中国“破坏供应链”,却无视其2018年率先发动关税战;对中欧汽车零部件分别征收125%和10%关税,违背“对等原则”。美国物价指数上涨12%,企业预警经济衰退,暴露美方政策逻辑悖论。
结合材料,运用“遵循逻辑要义”和“准确把握概念”知识,分析“美式双标”所犯的逻辑错误。
22.(2025春 雁塔区校级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缘起】
张某于2022年6月入职某公司。该公司在与张某订立劳动合同时,要求其订立一份补充协议作为合同附件,补充协议内容包括“我自愿申请加入公司‘奋斗者计划’,主动放弃加班费”。半年后,张某由于个人原因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支付加班费。该公司以张某自愿订立“放弃加班费协议”为由拒绝支付。张某遂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
【查实】
仲裁委员会结合该公司考勤记录、工作系统记录等证据,确定了张某的加班事实。
【争议】
张某:公司称只有签订补充协议,才能入职。我要入职,所以我要签订公司的补充协议。
公司:只要签订了合同,就应该遵守合同规定,张某自愿与公司订立了放弃加班费的合同,所以公司不需付加班费。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分别分析张某和公司的推理结构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3.(2025春 杭州月考)材料:本届“村BA”经过激烈争夺,遵义、铜仁、毕节、黔东南4个市(州)的代表队挺进总决赛。关于哪只球队获得了最终冠军,下面有四种说法:
黔东南:我不是冠军
遵义:我是冠军
铜仁:毕节是冠军
毕节:遵义不是冠军
(1)若已知其中只有一支球队说了真话,请分析哪只球队获得冠军,并写出推理过程。
(2)若已知其中只有一支球队说了假话,请分析哪只球队获得冠军,并写出推理过程。
24.(2025春 长沙校级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诗词歌赋如颗颗珍珠,熠熠生辉。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华文化智慧的结晶。陶然于诗的绮丽如画之美,也不应忽视其璀璨的智慧之光。
诗句一: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诗句二: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诗句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请运用《逻辑与思维》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中的诗句分别体现了思维的什么特征。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5 齐齐哈尔二模)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违背矛盾律
②法定继承的第一顺序是: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概念的外延划分多出子项
③诗歌是文学作品,散文不是诗歌,所以,散文不是文学作品犯了“大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④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正确的推理形式是肯定前件式或否定后件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形式逻辑基本规律;明确外延的方法;三段论推理
1、形式逻辑基本规律
(1)同一律
①含义: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则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则就是假的。
②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自身必须保持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
(2)矛盾律
①含义: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简单说:就是不要自相矛盾)
②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具有矛盾关系的论断,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
③注意问题: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不同于辩证法所讲的事物的客观矛盾。
(3)排中律
①含义: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
②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矛盾的论断不能都否定,不能对“是”与“非”各打五十大板。
③违反排中律的逻辑错误是骑墙居中的“两不可”。
2、明确外延的方法
(1)划分的含义:划分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它是依据一定的标准,把一个概念的外延分为几个小类。小类是大类的种,大类是小类的属。划分就是把一个属分为几个种的逻辑方法。划分由母项和子项两部分构成。
(2)划分的规则
①必须充分了解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的客观关系。
②要遵循划分的逻辑规则。
3、三段论推理
(1)一个形式结构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在前提和结论中,大项、小项和中项必须分别出现两次。如果出现四个不同的项,结论就不能必然得出。这种逻辑错误叫作“四概念”的错误。
(2)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违反这一规则,就会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
(3)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这是针对大项和小项提出的要求。
(4)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结论为否定,当且仅当,前提中有一否定。
【解答】①错误,东边出了太阳,西边却在下雨,此时此刻,说是没有晴,其实还是有晴啊,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并没有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没有违背矛盾律;
②正确,法定继承的第一顺序是:配偶、子女、父母,不包括兄弟姐妹,属于概念的外延划分多出子项;
③正确,正确进行三段论推理,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这个三段论推理中,大项“文学作品”在前提中是肯定判断的谓项,是不周延的,但是在结论中是否定判断的谓项,是周延的,犯了大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④错误,“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是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正确的推理形式是否定前件可以必然地否定后件,或者肯定后件可以必然地肯定前件。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明确设问指向,从题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教材知识相结合,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2.(2025春 濮阳期末)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科学思维方法强调通过战略思维把握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势,统筹全局与局部、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为国家发展提供前瞻性指引。由此可见,科学思维(  )
①能帮助我们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②是真实内容与正确形式的有机统一
③能确保我们正确全面把握我国国情
④可以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具体的方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1、含义: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它与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片面僵化的思维相对立。
2、特点:
(1)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
(2)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精确性;(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因此要采用数学工具和数学手段)
(3)科学思维的结论具有可检验性;(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坚持真理。)
(4)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根据历史和现实,找出规律,提出合乎逻辑的推断,具有超前性。)
(5)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普适性。(是对认识对象本质和规律的反映,只要条件满足,就可显现)
【解答】①正确,科学思维强调通过战略思维把握事物发展趋势,统筹全局与局部、当前与长远的关系,这体现了其能够帮助人们从复杂现象中洞察本质,从而更好地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②正确,科学思维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内容必须真实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真实内容);另一方面,形式必须符合逻辑规则(正确形式)。二者有机统一才能形成科学思维,这也是题干中“前瞻性指引”的逻辑基础;
③错误,“确保”一词表述绝对化;
④不合题意,国家发展的具体方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思维侧重从宏观层面指引方向,而非事无巨细地给出操作步骤,因此,科学思维提供的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而非“具体方案”。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及善于运用知识对选项进行辨析排除。
3.(2025春 温州期末)甲说:“你赞成丙为班长吗?”乙答:“我不赞成。”甲问:“你反对吗?”乙答:“我不反对。”乙的回答(  )
A.正确,符合矛盾律的要求
B.正确,没有违反排中律的要求
C.错误,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
D.错误,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
【分析】本题考查:形式逻辑基本规律
(1)矛盾律
①含义: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简单说:就是不要自相矛盾)
②思维规范: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具有矛盾关系的论断,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
③注意问题: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不同于辩证法所讲的事物的客观矛盾。(A.客观事物本身所包含的矛盾二重性即对立统一是客观存在的,而自相矛盾是思维混乱的一种表现,是对客观实际的错误反映。B.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但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客观事物的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2)排中律
①含义: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
②思维规范: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矛盾的论断不能都否定,不能对“是”与“非”各打五十大板。
③注意问题:避免犯“两不可”的错误,是保证思维明确性的基本条件。“二不择一”也可以,如弃权。互相否定的思想并都是矛盾关系,有的是反对关系。如:X是正数与X不是正数(反对关系,可以同假); X是正数与X是负数(矛盾关系)。
(3)同一律
①含义: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则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则就是假的。
②思维规范: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自身必须保持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
③注意事项:不同时间或不同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统一的。
【解答】AB错误,从材料可知,乙既不赞成也不反对,是违反排中律的要求;
C正确,从材料可知,乙既不赞成也不反对是违反排中律的要求,是错误的行为;
D错误,乙既不赞成也不反对并不是违反不矛盾律的要求。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及善于运用知识对选项进行辨析排除。
4.(2025 郑州三模)科学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和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某中学通过自然观测、科学探究、创客活动、项目研究等社团开展活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就学生参与社团情况,下列说法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的是(  )
①若“如果王同学报了自然观测社团,张同学就不报科学探究社团。”为真,则“张同学报了科学探究社团,那么王同学肯定没报自然观测社团。”为真
②若“有的创客活动社团的学生不是一班同学。”为真,则“有的一班同学不是创客活动社团的学生。”为真③若“只有不报自然观测社团的学生,才能报科学探究社团。”为真,则“不报科学探究社团的学生,就一定报自然观测社团。”为真
④若“有的项目研究社团的学生是共青团员。”为真,则“有的项目研究社团的学生不是非共青团员。”为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分析】本题考查:形式逻辑基本规律
(1)矛盾律
①含义:又称不矛盾律,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简单说:就是不要自相矛盾)
②思维规范: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具有矛盾关系的论断,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
③注意问题: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不同于辩证法所讲的事物的客观矛盾。(A.客观事物本身所包含的矛盾二重性即对立统一是客观存在的,而自相矛盾是思维混乱的一种表现,是对客观实际的错误反映。B.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但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客观事物的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2)排中律
①含义: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
②思维规范: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矛盾的论断不能都否定,不能对“是”与“非”各打五十大板。
③注意问题:避免犯“两不可”的错误,是保证思维明确性的基本条件。“二不择一”也可以,如弃权。互相否定的思想并都是矛盾关系,有的是反对关系。如:X是正数与X不是正数(反对关系,可以同假);X是正数与X是负数(矛盾关系)。
(3)同一律
①含义: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则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则就是假的。
②思维规范: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自身必须保持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
③注意事项:不同时间或不同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统一的。
【解答】①正确,“如果王同学报了自然观测社团,张同学就不报科学探究社团。”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若其作为真前提,有效的推理形式是肯定前件肯定后件和否定后件否定前件。“张同学报了科学探究社团,那么王同学肯定没报自然观测社团。”是通过否定后件否定前件,属于有效推理;
②错误,“有的创客活动社团的学生不是一班同学。”是特称否定判断,不能进行换位推理;
③错误,“只有不报自然观测社团的学生,才能报科学探究社团。”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若其作为真前提,有效推理形式是否定前件否定后件和肯定后件肯定前件。“不报科学探究社团的学生,就一定报自然观测社团。”是肯定前件肯定后件,属于无效推理;
④正确,“有的项目研究社团的学生是共青团员。”是特称肯定判断,进行换质推理,可得“有的项目研究社团的学生不是非共青团员。”为真。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在选择过程一定要注意选项与题干主旨的相关性。
5.(2025春 长沙校级期末)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加快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到2027年,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机制运转高效,低空经济发展规模全国领先。到2030年,智能互联、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低空设施网基本建成,低空经济成为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增长极。材料表明(  )
①形象思维运用联想和想象等反映认识对象,触及事物本质和规律
②需要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看问题,以动态的方式去思考认识对象
③思维在实践中产生与发展,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目的
④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能够对事物发展趋势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辩证思维的含义及特征
1、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1)含义: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它与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片面僵化的思维相对立。
(2)特点:
①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
②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精确性;(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因此要采用数学工具和数学手段)
③科学思维的结论具有可检验性;(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坚持真理。)
④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根据历史和现实,找出规律,提出合乎逻辑的推断,具有超前性。)
⑤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普适性。(是对认识对象本质和规律的反映,只要条件满足,就可显现)
2、辩证思维的含义及特征
(1)所谓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与核心是运用矛盾分析法,从对立面的统一中把握事物。
(2)辩证思维的重要特征
①整体性。
②动态性。
【解答】①错误,实施意见不是形象思维;
②正确,材料中指出江苏省政府颁发的《关于加快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推进低空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这表明需要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看问题,以动态的方式去思考认识对象;
③错误,思维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思维才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④正确,到 2030年,智能互联,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低空设施网基本建成,低空经济成为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增长极。材料表明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能够对事物发展趋势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材料中指出到文件明确2027 年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机制运转高效,低空经济发展规模全国领先。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6.(2025春 大连期中)蛇年春节档的《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以令人咋舌的票房成绩打破多项影史记录,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姿态,成为现象级的文化爆款。其成功背后有着清晰的底层逻辑。下列语句中与刊文中的“逻辑”含义相同的是(  )
A.普及逻辑是提高中华民族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B.演讲比赛时,演说一定要有逻辑力量
C.我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经济逻辑使然
D.“揭露霸权主义的逻辑
【分析】本题考查:形式逻辑的含义
1、“逻辑”的多种含义
(1)“逻辑”是一个多义词:现代汉语中的“逻辑”,或者与“规律”同义,或者指“逻辑规律与规则”,或者指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或者指“逻辑学”这门学问。
(2)逻辑学研究的对象:“规律”意义上的“逻辑”是所有科学的研究对象。“逻辑规律与规则”,以及“思维方法”意义上的“逻辑”才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3)逻辑学研究的目的:逻辑学研究试图将逻辑规律与规则运用到实际思维中,以区分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不正确的思维方法。作为工具性学科的逻辑学是为把握“规律”服务的。
2、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
(1)含义:人们把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形式逻辑视为狭义的逻辑学,而把含有狭义的逻辑学和研究辩证思维中的规律、规则与方法的辩证逻辑等视为广义的逻辑学。
(2)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形式逻辑特别关注推理问题。其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
(3)意义:学习狭义逻辑学的基本知识与方法,是学习广义逻辑学的基础。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
【解答】题干中“底层逻辑”指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或原理。需选择与此含义相同的选项。
A不合题意,该选项指逻辑学学科,与题干不同;
B不合题意,该选项指论证的严密性,属于思维逻辑,与题干不同;C符合题意,“经济逻辑”指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与题干“底层逻辑”一致;
D不合题意,该选项指霸权主义的行为模式或策略,接近但侧重动机,不完全等同。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7.(2025春 佛山校级月考)下列关于形式逻辑的观点,说法错误的是(  )
A.形式逻辑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特别关注推理的问题
B.学习形式逻辑的基本知识与方法,是学习广义逻辑学的必经之路
C.形式逻辑认为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主要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
D.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
【分析】本题考查:形式逻辑的含义
形式逻辑:研究人的认识知性阶段思维规律的学说,狭义指演绎逻辑,广义还包括归纳逻辑。形式逻辑的思维规律也是思维形式和思维内容的统一。
【解答】AB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形式逻辑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特别关注推理的问题;学习形式逻辑的基本知识与方法,是学习广义逻辑学的必经之路;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
C错误,但符合题意,形式逻辑认为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并不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而是取决于思想的结构形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形式逻辑的含义,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度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要用排除法排除观点错误的选项。
8.(2025 济南一模)以美育人,塑造美好心灵。某高中学校结合自身优势,构建了富有特色的校本美育课程体系。围绕舞蹈、戏剧、数字艺术、非遗四大课程,开发多元的美育课程载体。就课程参与情况,甲乙丙丁作了如下发言:
甲说:张三和李四分别报了戏剧、舞蹈
乙说:如果张三报了戏剧,那么李四报了数字艺术
丙说:或者张三报了戏剧,或者李四报了舞蹈,我认为是假消息
丁说:只有张三报了非遗,李四才报舞蹈
最终结果证明只有一人预测正确。由此推断(  )
A.张三报了非遗,李四报了舞蹈
B.张三报了戏剧,李四报了数字艺术
C.张三报了戏剧李四没报数字艺术
D.张三没报非遗,李四没报舞蹈
【分析】本题考查:行使逻辑基本规律
(1)矛盾律
①含义:又称不矛盾律,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简单说:就是不要自相矛盾)
②思维规范: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具有矛盾关系的论断,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
③注意问题: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不同于辩证法所讲的事物的客观矛盾。(A.客观事物本身所包含的矛盾二重性即对立统一是客观存在的,而自相矛盾是思维混乱的一种表现,是对客观实际的错误反映。B.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但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客观事物的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2)排中律
①含义: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
②思维规范: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矛盾的论断不能都否定,不能对“是”与“非”各打五十大板。
③注意问题:避免犯“两不可”的错误,是保证思维明确性的基本条件。“二不择一”也可以,如弃权。互相否定的思想并都是矛盾关系,有的是反对关系。如:X是正数与X不是正数(反对关系,可以同假);X是正数与X是负数(矛盾关系)。
(3)同一律
①含义: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则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则就是假的。
②思维规范: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自身必须保持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
③注意事项:不同时间或不同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统一的。
【解答】A错误,“只有张三报了非遗,李四才报舞蹈”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由其构成的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正确推理形式是否定了前件,结论就否定后件或者肯定了后件,结论就肯定了前件,“张三报了非遗”是肯定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不符合正确的推理结构,A不选。
B错误,C正确,“如果张三报了戏剧,那么李四报了数字艺术”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张三报了戏剧”是肯定了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李四报了数字艺术”结论就肯定了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后件,是正确的推理结构,但乙说法错误,所以张三报了戏剧,李四没有报数字艺术;
D错误,丁为假,“只有张三报了非遗,李四才报舞蹈”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由其构成的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正确推理形式是否定了前件,结论就否定后件或者肯定了后件,结论就肯定了前件,“张三没报非遗”是否定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李四没报舞蹈”是否定了后件,是正确的推理结构,到本题只有一人正确,根据排中律可知,甲丙中必有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9.(2025春 延边州校级期中)无论是航天科技还是芯片制造,外部对中国的无理打压从未停歇。哪里有封锁,哪里就有突围;哪里有打压,哪里就有创新;暴风雨最猛烈的地方,恰恰是“哪吒闹海”“一飞冲天”的舞台。小院高墙挡不住创新思维,脱钩断链最终将孤立自己。用“哪吒闹海”妙喻中国科技创新突围(  )
①将推理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
②体现了思维表达具有情感性
③表明思维运行方式的想象性
④以形象思维揭示事物的本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思维基本形态的特征
(1)根据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的不同,可以将思维分为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是思维的基本形态。
(2)如果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共同属性,通过语词巩固下来,形成了概念,并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就属于抽象思维。如果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的是事物的形象特征,并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就属于形象思维。
(3)抽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
【解答】①错误,②③正确,用“哪吒闹海”妙喻中国科技创新突围运用的是形象思维,将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表明思维运行方式的想象性,体现了思维表达具有情感性;
④错误,以形象思维触及事物的本质,抽象思维揭示事物的本质。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在选择过程一定要注意选项与题干主旨的相关性。
10.(2025春 温州期中)某市举办科技创新大赛,进入决赛的四支队伍为:北斗队、天问队、蛟龙队、嫦娥队。三位评委(周评委、吴评委、郑评委)进行赛前预测:
周评委说:“冠军将在北斗队和天问队中产生。”
吴评委说:“冠军必定是蛟龙队或嫦娥队。”
郑评委说:“嫦娥队不可能夺冠。”
最终结果显示,只有一位评委的预测正确。该冠军队伍是(  )
A.北斗队 B.天问队 C.嫦娥队 D.蛟龙队
【分析】本题考查:形式逻辑基本规律
(1)矛盾律
①含义: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简单说:就是不要自相矛盾)
②思维规范: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具有矛盾关系的论断,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
③注意问题: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不同于辩证法所讲的事物的客观矛盾。(A.客观事物本身所包含的矛盾二重性即对立统一是客观存在的,而自相矛盾是思维混乱的一种表现,是对客观实际的错误反映。B.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但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客观事物的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2)排中律
①含义: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
②思维规范: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矛盾的论断不能都否定,不能对“是”与“非”各打五十大板。
③注意问题:避免犯“两不可”的错误,是保证思维明确性的基本条件。“二不择一”也可以,如弃权。互相否定的思想并都是矛盾关系,有的是反对关系。如:X是正数与X不是正数(反对关系,可以同假);X是正数与X是负数(矛盾关系)。
(3)同一律
①含义: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则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则就是假的。
②思维规范: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自身必须保持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
③注意事项:不同时间或不同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统一的。
【解答】ABD错误C正确,根据题意,只有一位评委的预测正确。需逐一假设各选项为冠军,验证是否符合条件:假设冠军是A(北斗队):周评委正确(北斗队属于北斗或天问)。吴评委错误(冠军非蛟龙或嫦娥)。郑评委正确(嫦娥未夺冠)。结果:两人正确,不符合条件。假设冠军是B(天问队):周评委正确(天问队属于北斗或天问)。吴评委错误(冠军非蛟龙或嫦娥)。﹣郑评委正确(嫦娥未夺冠)。结果:两人正确,不符合条件。假设冠军是C(嫦娥队):周评委错误(冠军非北斗或天问)。﹣吴评委正确(嫦娥队属于蛟龙或嫦娥)。郑评委错误(嫦娥夺冠)。结果:仅吴评委正确,符合条件。假设冠军是D(蛟龙队,题目中误写为“蛇龙队”):周评委错误(冠军非北斗或天问)。吴评委正确(蛟龙队属于蛟龙或嫦娥)。﹣郑评委正确(嫦娥未夺冠)。结果:两人正确,不符合条件。综上,唯一符合条件的冠军是嫦娥队。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11.(2025 河北模拟)西藏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后,甲、乙、丙、丁四支救援队伍迅速行动。已知:若甲队负责物资分发,那么乙队不负责医疗救助;或者丙队负责道路抢修,或者甲队负责物资分发;只有丁队负责人员搜救,乙队才负责医疗救助。若现在乙队负责医疗救助,则(  )
①丙队负责道路抢修
②甲队负责物资分发
③丁队负责人员搜救
④甲队负责人员搜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形式逻辑基本规律
(1)矛盾律
①含义:又称不矛盾律,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简单说:就是不要自相矛盾)
②思维规范: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具有矛盾关系的论断,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
③注意问题: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不同于辩证法所讲的事物的客观矛盾。(A.客观事物本身所包含的矛盾二重性即对立统一是客观存在的,而自相矛盾是思维混乱的一种表现,是对客观实际的错误反映。B.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但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客观事物的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2)排中律
①含义: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
②思维规范: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矛盾的论断不能都否定,不能对“是”与“非”各打五十大板。
③注意问题:避免犯“两不可”的错误,是保证思维明确性的基本条件。“二不择一”也可以,如弃权。互相否定的思想并都是矛盾关系,有的是反对关系。如:X是正数与X不是正数(反对关系,可以同假);X是正数与X是负数(矛盾关系)。
(3)同一律
①含义: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则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则就是假的。
②思维规范: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自身必须保持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
【解答】①正确,“甲队不负责物资分发”是对“或者丙队负责道路抢修,或者甲队负责物资分发”中一支选言支的否定,根据相容选言推理的有效式“否定肯定式”,可推出丙队负责道路抢修;
②不合题意,“乙队负责医疗救助”是对“若甲队负责物资分发,那么乙队不负责医疗救助”的否后,根据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式“否后必否前”,可以推出甲队不负责物资分发;
③正确,“乙队负责医疗救助”是对“只有丁队负责人员搜救,乙队才负责医疗救助”的肯后,根据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的有效式“肯后必肯前”,可推出丁队负责人员搜救;
④错误,“甲队负责人员搜救”说法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应该是丁队负责人员搜救。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及善于运用知识对选项进行辨析排除。
12.(2024秋 河南期末)根据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①有人认为成绩好靠天赋,有人认为成绩好不靠天赋——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
②顾客:“你们这有好酒吗?”店家:“我们家的酒从不掺假”——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③下午去游泳我不太愿意,不去游泳我也不愿意——违背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④一些美国政客,既认为中国是世界的威胁,又认为中国必将崩溃——违背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形式逻辑基本规律
(1)同一律
①含义: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则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则就是假的。
②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自身必须保持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或偷换概念。
(2)矛盾律
①含义: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简单说:就是不要自相矛盾)
②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具有矛盾关系的论断,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
③注意问题: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不同于辩证法所讲的事物的客观矛盾
(3)排中律
①含义: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
②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矛盾的论断不能都否定,不能对“是”与“非”各打五十大板。
③违反排中律的逻辑错误是骑墙居中的“两不可”。
【解答】①错误,矛盾律是指在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与其否定论断,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两个“有人认为”可以是不同的人,该说法没有违反矛盾律,没有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②正确,同一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同一律要求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好酒不等于不掺假的酒,该选项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违反同一律;
③错误,排中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与“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去游泳”和“不去游泳”都不愿意,违反了排中律,而不是违背思维的确定性要求,不是违背同一律;
④正确,矛盾律是指在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与其否定论断,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既认为中国是世界的威胁,又认为中国必将崩溃”这两种说法自相矛盾,违背思维的一致性要求,违背同一律。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明确设问指向,从题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教材知识相结合,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13.(2025春 绿园区校级期中)“任何英雄豪杰,他的思想、意见、计划、办法只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其原材料或者半成品只能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或者自己的科学实验中,他的头脑只能作为一个加工厂而起制成完成品的作用,否则是一点用也没有的。”毛主席这段话告诉我们(  )
①思维是在实践中产生的
②正确的思维能够在人们的实践中起决定作用
③思维是对认识对象的机械反映
④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分析】本题考查:思维的含义;思维的特征
1、思维的含义
(1)“逻辑与思维”中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
(2)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是人类理性认识方式的高度概括,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的思维方式,是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思维的特征
(1)思维风格的差异:人人都会思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风格。不同风格的思维在速度、方式、质量乃至结果上有很大的差异。
(2)思维的共同特征:间接性、概括性、能动性、间接性。
【解答】①④符合题意,“任何英雄豪杰,他的思想、意见、计划、办法只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其原材料或者半成品只能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或者自己的科学实验中,他的头脑只能作为一个加工厂而起制成完成品的作用,否则是一点用也没有的。”毛主席这段话告诉我们思维是在实践中产生的,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
②错误,正确的思维能够在人们的实践中起重要作用;
③错误,思维是对认识对象的能动反映。
故选:B。
【点评】考查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背过相应的理论知识,排除错误选项,然后结合理论与材料进行选择即可。
14.(2025春 坪山区校级期中)某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团队研制的小麦赤霉病自动监测预报器,能根据小麦抽穗期间的气象因子、初始菌源量、小麦抽穗始期、品种开花期值等,自动预测小麦蜡熟期赤霉病病穗率。该团队还利用物联网与云计算技术开发了小麦赤霉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该团队之所以能取得上述成果,得益于(  )
①思维具有能动性,能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②思维具有实践性,可以发现并解决问题
③思维具有预见性,能够推断事物发展的前景
④思维具有间接性,能够凭借已知认识未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思维的特征
(1)概括性,所谓思维的概括性,是指思维能够把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抽取出来加以概括、反映事物间的规律性联系。
(2)间接性,所谓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总是以一定的事物为媒介,来反应那些不能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
【解答】①④符合题意,研制的自动监测预报器,能根据小麦抽穗期间的气象因子、初始菌源量、小麦抽穗始期、品种开花期值等,自动预测小麦蜡熟期赤霉病病穗率,说明思维具有能动性,能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思维具有间接性,能够凭借已知认识未知;
②错误,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但思维不具有实践性;
③错误,科学思维具有预见性。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对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去除观点本身错误的选项。
15.(2025 碑林区校级模拟)《墨子 小取》中说:“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意思是用名称反映事物,用判断表达思想,用推理揭示原因。根据上述对逻辑思维的表述,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①“马”“牛”“羊”“树木”等属于“以名举实”中的“名”
②“白马是马”“牛不是马”等此类的表述属于“以辞抒意”
③“因为有角,所以是牛”,正确体现“以说出故”的过程
④“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是“以辞抒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1)同一律
①含义: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则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则就是假的。
②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自身必须保持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或偷换概念。
(2)矛盾律
①含义: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简单说:就是不要自相矛盾)
②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具有矛盾关系的论断,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
③注意问题: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不同于辩证法所讲的事物的客观矛盾
(3)排中律
①含义: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
②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矛盾的论断不能都否定,不能对“是”与“非”各打五十大板。
③违反排中律的逻辑错误是骑墙居中的“两不可”。
【解答】①正确,“马”“牛”“羊”“树木”这些概念,是用来反映对应实际事物,属于“名”;
②正确,“白马是马”“牛不是马”是判断,用来表达思想,符合“以辞抒意”;
③错误,“因为有角,所以是牛”属于推理,但是有角的并不一定是牛,推理错误;
④错误,将人性比作素丝,通过素丝染色后的变化,类比人在不同环境影响下的改变,以此进行类比推理,属于“以说出故”。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在选择过程一定要注意选项与题干主旨的相关性。
16.(2025春 广东月考)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中“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描绘了一幅秋夜羁旅图。以下对诗句分析正确的是(  )
①以感性形象为基本单元,用“月落”“乌啼”等意象勾勒出清冷的秋夜画面
②以形象思维的想象性,从“江枫”与“渔火”的明暗对比中感受视觉冲击
③以思维表达的严谨性,借寒山寺的钟声传递出诗人旅途中孤独寂寥的心境
④以运行方式的推导性,通过“城外”“客船”论证出诗人愁思难眠的羁旅之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思维的基本形态
根据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的不同,可以将思维分为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如果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共同属性,通过语词巩固下来,形成了概念,并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就属于抽象思维。如果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的是事物的形象特征,并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就属于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是思维的基本形态。
【解答】①正确,形象思维的特点是以感性形象为基本单元。诗句中的意象均为诗人观察到的具体物象,通过对这些感性形象的组合,勾勒出一幅清冷孤寂的秋夜图景;
②正确,形象思维具有想象性,诗人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加工改造(如色彩对比) 创造出的艺术形象。“江枫”的暗色调与“渔火”的暖色调形成视觉色彩对比,这种对比并非单纯的写实,而是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想象与情感,强化了画面的层次感和情感张力,体现了形象思维的想象性;
③④错误,思维表达的严谨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都是抽象思维的特征,而材料体现的是形象思维。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选出正确选项。
17.(2025 贵州模拟)2024年12月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发布官方吉祥物形象“巳(sì)升升”。整条小蛇的造型参考了甲骨文中的“巳”字,眉眼取自三星堆青铜蛇。身上由景泰蓝工艺刻画背部缠枝纹,寓意“生生不息”;由花丝镶嵌工艺勾勒出海棠、玉兰、桃花与牡丹,寓意“春回大地”;从头部的蝙蝠装饰到尾巴点缀的寿字盘长结,寓意“福从头起,尾随如意”。这一形象设计(  )
①运用形象思维反映认识对象,发挥了非逻辑制约的畅想功能
②体现了思维具有能够集合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属性的概括性特点
③是情感性的思维表达方式和想象性的思维运行方式的巧妙结合
④通过检核表法将不同事物信息有目的地进行组合产生新思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思维的基本形态
根据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的不同,可以将思维分为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如果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共同属性,通过语词巩固下来,形成了概念,并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就属于抽象思维。如果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的是事物的形象特征,并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就属于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是思维的基本形态。
【解答】①③符合题意,形象思维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反映认识对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吉祥物形象“巳(sì)升升”的设计运用形象思维、联想思维反映认识对象,发挥了非逻辑制约的畅想功能;
②错误,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而不是集合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属性;
④错误,利用已有的或引进的事物信息,通过列举的方法,将不同信息有目的地进行组合的是信息交合法,以产生新的思路,不是检核表法。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对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去除观点本身错误的选项。
18.(2025 重庆模拟)“四象限法则”(如图)是著名管理学家史蒂芬 科维提出的一个时间管理理论。在运用“四象限法则”时,我们要特别关注一个硬边界,就是一定不要让任何一个“重要不紧急”的问题演变成“重要紧急”的问题。“四象限法则”体现的科学思维方法有(  )
①运用信息交合法,达到思维聚合
②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要把握适度原则
③坚持底线思维,关注“硬边界”,防患于未然
④运用辩证思维,坚持整体性和动态性的对立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学会科学思维
(1)有利于我们自觉地遵守形式逻辑的要求,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真理。
(2)有利于我们正确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3)有利于我们综合运用各种科学思维方法,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提升我们的思维品质,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
(4)有利于我们正确地看待思维定势的两重性,克服其负面影响,提高思维的效率。
(5)把握科学思维的精髓,学会运用科学思维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提高学习的工作的效率;有利于我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做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的人。
【解答】①错误,运用信息交合法,属于发散思维;
②正确,一定不要让任何一个“重要不紧急”的问题演变成“重要紧急”的问题,这体现了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要把握适度原则;
③正确,“四象限法则”中特别关注一个硬边界,就是一定不要让任何一个“重要不紧急”的问题演变成“重要紧急”的问题,这体现了坚持底线思维,关注“硬边界”;
④错误,运用辩证思维,坚持整体性和动态性的统一,但不是对立统一。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19.(2025 安徽一模)在《和平是一棵树》这首诗中,诗人写道:“和平是白天鹅的翅膀,是翅膀掠过宁静的湖水,是水底映出的云影;和平是开向四方的门,是门里圆桌上斟满的红酒,是酒上照耀的灯……”此思维表达(  )
A.以概念为基本单位,不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以感性形象为基本单位,触及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思维表达情感化,不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思维表达严谨化,触及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分析】本题考查:思维的基本形态
根据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的不同,可以将思维分为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如果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共同属性,通过语词巩固下来,形成了概念,并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就属于抽象思维。如果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的是事物的形象特征,并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就属于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是思维的基本形态。
【解答】A错误B正确,这首诗通过“白天鹅的翅膀”“宁静的湖水”“门”“红酒”等感性形象,以比喻和象征的方式表达“和平”的丰富内涵。这属于形象思维,其基本单位是感性形象(不是以概念为基本单位)。通过意象的组合,诗歌触及到和平的本质特征,如宁静、包容、光明;
C错误,材料中的思维表达情感化,但触及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错误,思维表达严谨化是抽象思维的特点,不是形象思维的特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在选择过程一定要注意选项与题干主旨的相关性。
20.(2025 唐山一模)在某校团委会举办的“纪念五四运动演讲比赛”中,某班派出甲、乙、丙、丁四名同学参赛。比赛结束回班后,班长询问获奖情况,四位同学与班长开玩笑:
甲同学说:“我获奖了。”
乙同学说:“我们都获奖了。”
丙同学说:“乙和丁至少有一人获奖。”
丁同学说:“我们中有人没获奖。”
已知以上四位同学中,有两人说真话,有两人说假话。那么,其中说真话的是(  )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丁 D.丙和丁
【分析】本题考查:形式逻辑基本规律
(1)矛盾律
①含义:又称不矛盾律,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简单说:就是不要自相矛盾)
②思维规范: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具有矛盾关系的论断,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
③注意问题: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不同于辩证法所讲的事物的客观矛盾。(A.客观事物本身所包含的矛盾二重性即对立统一是客观存在的,而自相矛盾是思维混乱的一种表现,是对客观实际的错误反映。B.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但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客观事物的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2)排中律
①含义: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
②思维规范: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矛盾的论断不能都否定,不能对“是”与“非”各打五十大板。
③注意问题:避免犯“两不可”的错误,是保证思维明确性的基本条件。“二不择一”也可以,如弃权。互相否定的思想并都是矛盾关系,有的是反对关系。如:X是正数与X不是正数(反对关系,可以同假);X是正数与X是负数(矛盾关系)。
(3)同一律
①含义: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则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则就是假的。
②思维规范: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自身必须保持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
【解答】ABC不合题意,乙和丁同学的说法是相互矛盾的关系。所以乙同学和丁同学的话必定一真一假。因为四位同学中,有两人说真话,有两人说假话,而乙同学和丁同学的话一真一假,所以甲同学和丙同学的话也一真一假。假设甲同学说的“我获奖了”是真的,即甲获奖了。若甲获奖了,对于丙同学说的“乙和丁至少有一人获奖”,有可能乙和丁中有一人获奖或者两人都获奖,此时丙同学的话也可能是真的,这与甲同学和丙同学的话一真一假矛盾,所以该假设不成立。因此甲同学说的是假话,即甲没有获奖。因为甲没有获奖,所以乙同学说的“我们都获奖了”就是假的,那么丁同学说的“我们中有人没获奖”就是真的。又因为甲同学和丙同学的话一真一假,甲同学说的是假话,所以丙同学说的是真话。
D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说真话的是丙同学和丁同学。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及善于运用知识对选项进行辨析排除。
二.材料题(共4小题)
21.(2025春 韩城市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5年4月,美国以“对等贸易”为由,对中国电动汽车、半导体加征34%关税,却豁免欧盟、俄罗斯同类产品:声称“不针对特定国家”,却向中国征收的关税为“对等”征收;
美国在“对等关税”的国家中将将中国港澳地区、欧盟也单独列为加税或豁免对象。2025年4月10日,美国政府宣布将对华输美商品的“对等关税”税率从104%提高至125%。美方指责中国“破坏供应链”,却无视其2018年率先发动关税战;对中欧汽车零部件分别征收125%和10%关税,违背“对等原则”。美国物价指数上涨12%,企业预警经济衰退,暴露美方政策逻辑悖论。
结合材料,运用“遵循逻辑要义”和“准确把握概念”知识,分析“美式双标”所犯的逻辑错误。
【分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遵循逻辑要义”和“准确把握概念”知识,分析“美式双标”所犯的逻辑错误,属于分析说明题。有效信息:2025年4月,美国以“对等贸易”为由,对中国电动汽车、半导体加征34%关税,却豁免欧盟、俄罗斯同类产品;声称“不针对特定国家”,却向中国征收的关税为“对等”征收→可运用同一律知识,分析说明美方将“对等贸易”异化为单边制裁,偷换“对等”概念本质,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违反思维的一致性;有效信息:美方指责中国“破坏供应链”,却无视其2018年率先发动关税战;声称“不针对特定国家”,却向中国征收的关税为“对等”征收→可运用矛盾律知识,分析说明美方先发动关税战,却指控中国破坏规则,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有效信息:美国以“对等贸易”为由,对中国电动汽车、半导体加征34%关税,却豁免欧盟、俄罗斯同类产品→可运用划分的知识,说明美方对在“对等贸易”国家中将港澳列为“国家实体”,将欧盟(经济体)与俄罗斯(国家)混同,犯“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可运用定义的逻辑规则知识,说明单方面定义中国为违规者,自身却排除在外,犯“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
【解答】①违反同一律,偷换概念。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美方将“对等贸易”异化为单边制裁,偷换“对等”概念本质,出现“偷换概念”的错误,违反思维的确定性。
②违反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美方先发动关税战,却指控中国破坏规则,将中列为加税对象,却声称“不针对特定国家”,违背思维的一致性。
③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美方对在“对等贸易”国家中将港澳列为“国家实体”,将欧盟(经济体)与俄罗斯(国家)混同,犯了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
④定义项与被定义项要全同。美方定义中国为违规者,自身却排除在外,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关键在于准确理解题意和掌握教材知识。第一步,审设问:明确知识限定范围、设问角度、主题、主体等;第二步,审材料:分层次,找关键句子、词语,可根据标点符号划分层次,根据关键句子、词语准确把握材料信息;第三步,组答案:根据关键句子、词语,分析其体现的教材知识,理论与材料相结合加以分析说明。
22.(2025春 雁塔区校级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缘起】
张某于2022年6月入职某公司。该公司在与张某订立劳动合同时,要求其订立一份补充协议作为合同附件,补充协议内容包括“我自愿申请加入公司‘奋斗者计划’,主动放弃加班费”。半年后,张某由于个人原因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支付加班费。该公司以张某自愿订立“放弃加班费协议”为由拒绝支付。张某遂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
【查实】
仲裁委员会结合该公司考勤记录、工作系统记录等证据,确定了张某的加班事实。
【争议】
张某:公司称只有签订补充协议,才能入职。我要入职,所以我要签订公司的补充协议。
公司:只要签订了合同,就应该遵守合同规定,张某自愿与公司订立了放弃加班费的合同,所以公司不需付加班费。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分别分析张某和公司的推理结构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分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分别分析张某和公司的推理结构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属于原因类的试题。解答时,要明确设问范围是逻辑与思维知识,切入点大。材料中“公司称只有签订补充协议,才能入职。我要入职,所以我要签订公司的补充协议”,说明张某推理结构正确,因为张某的“只有......才......”推理是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其有效形式是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张某要入职,即肯定后件,结论必然肯定前件,即签订补充协议。材料中“只要签订了合同,就应该遵守合同规定,张某自愿与公司订立了放弃加班费的合同,所以公司不需付加班费”,说明公司推理结构正确,因为公司的“只要......就......”推理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其有效形式是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公司肯定了前件“签订了合同”,其结论必然得出后件“遵守合同规定,即公司不需付加班费”。
【解答】①张某推理结构正确。张某的“只有......才......”推理是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其有效形式是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张某要入职,即肯定后件,结论必然肯定前件,即签订补充协议。
②公司推理结构正确。公司的“只......就......”推理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其有效形式是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公司肯定了前件“签订了合同”,其结论必然得出后件“遵守合同规定,即公司不需付加班费”。
【点评】属于原因类的试题,解答该题首先要提炼出材料信息所要表达的观点,从材料中找答案,做到理论观点与材料信息有机对接,多角度分层次书写。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注重对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概括提炼观点,描述阐释事理的能力的考查,有一定的难度。答案组织时从原因、意义角度组织。
23.(2025春 杭州月考)材料:本届“村BA”经过激烈争夺,遵义、铜仁、毕节、黔东南4个市(州)的代表队挺进总决赛。关于哪只球队获得了最终冠军,下面有四种说法:
黔东南:我不是冠军
遵义:我是冠军
铜仁:毕节是冠军
毕节:遵义不是冠军
(1)若已知其中只有一支球队说了真话,请分析哪只球队获得冠军,并写出推理过程。
(2)若已知其中只有一支球队说了假话,请分析哪只球队获得冠军,并写出推理过程。
【分析】(1)本题要求回答若已知其中只有一支球队说了真话,请分析哪只球队获得冠军,并写出推理过程,属于简答题。材料中“遵义:我是冠军”和“毕节:遵义不是冠军”,可联系互相矛盾的两个命题。排中律要求: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设问中“已知其中只有一支球队说了真话”,可推测说真话的或者是遵义,或者是毕节,这样黔东南、铜仁队说的必是假话。
(2)本题要求回答若已知其中只有一支球队说了假话,请分析哪只球队获得冠军,并写出推理过程,属于简答题。材料中“遵义:我是冠军”和“毕节:遵义不是冠军”,可联系矛盾律要求: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设问中“已知其中只有一支球队说了假话”,可推测说假话的或者是遵义,或者是毕节,这样黔东南、铜仁队说的必是真话。
【解答】(1)
①黔东南队获得冠军。
②材料中,遵义和毕节两队的话是互相矛盾的两个命题。排中律要求: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根据四支球队中只有一支球队说真话,因此说真话的或者是遵义,或者是毕节,这样黔东南、铜仁队说的必是假话。而黔东南说假话,则正好表明黔东南队获得了冠军。
(2)
①毕节是冠军。
②材料中,遵义和毕节两队的话是互相矛盾的两个命题。矛盾律要求: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根据四支球队中只有一支球队说假话,因此说假话的或者是遵义,或者是毕节,这样黔东南、铜仁队说的必是真话。而铜仁说的是真话,则正好表明毕节是冠军。
【点评】(1)和(2)均属于简答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作答即可。
24.(2025春 长沙校级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诗词歌赋如颗颗珍珠,熠熠生辉。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华文化智慧的结晶。陶然于诗的绮丽如画之美,也不应忽视其璀璨的智慧之光。
诗句一: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诗句二: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诗句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请运用《逻辑与思维》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中的诗句分别体现了思维的什么特征。
【分析】本题要求学生运用《逻辑与思维》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中的诗句分别体现了思维的什么特征。“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主要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主要体现了思维的能动性;“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主要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
【解答】①思维具有间接性,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诗句一:诗人从昨夜风声雨声推测出吹落了许多春花主要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
②思维具有能动性,是对认识对象的能动反映。诗句二:不同的人对秋季有不同的主观感受主要体现了思维的能动性。
③思维具有概括性,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诗句三:人世间总有悲、欢、离、合,像天上的月亮有阴、晴、圆、缺一样,这些自古以来都是难以圆满的。此句将人生百态加以提炼和概括主要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
【点评】本题为体现类主观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阐释事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留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解答时要注意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有针对性的调动和运用有关知识作答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