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法治国家 课件(1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 法治国家 课件(17张PPT)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回顾: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要 求
1.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
共同推进
一体建设
2.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法治中国建设的三大支柱
法治国家
的主体
法治国家的基础
法治建设
的目标
第一目
法治国家的内涵
——以中国法治进程推动力量
“孙志刚”案为分析切口
一、法治国家的内涵
1、法治国家的含义
①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
②在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
③是法治成为治国理政基本方式的国家(P87-1)。
依法治国 依宪治国 依法执政
依宪执政
主体
人民群众
中国共产党
探究问题:《收容遣送办法》等制度为什么最终被废除?
体现了法治国家的什么特征?
《收容遣送办法》与《宪法》相抵触,是违宪行为。
(中国宪法规定,公民合法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收容遣送办法》是1982年制订的行政法规,其中有关限制人身自由的内容,与我国宪法相抵触)
它侵害了公民的人身自由,是对限制外来人口的粗暴的做法;
《收容遣送办法》不是良法。其内容不符合社会和人民的需要,不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
收容所工作人员出现粗暴、违法执行问题。
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
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坚持良法之治
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1)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法治的根本原则
①表现: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即宪法法律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
②原因:法律是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出来的,反映了民众的意愿,符合民众的利益,体现了社会共同理想和信念,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遵从。
2.法治国家的特征 P85-2
(2)坚持良法之治——法治的前提和基础 P85-3
①原因:法治国家强调依法治理,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
②表现:
一方面,良法应内容合理,在制定过程中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符合社会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
另一方面,良法应体系完备、规范系统、类别齐全、协调统一,能够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要求: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一部法律是否属于良法最大的标准是否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二、我国国体
(3)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法治的精髓所在
①公民权利内容
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包括人身权、财产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
②原因:
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
③要求:
公民的权利和尊严应得到法律的确认,
并通过执法和司法加以保障。
注意: 公民权利≠公民政治权利
公民权利:指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所享有的公民资格和公民资格相关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权利。
政治权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主要指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等
(4)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对国家权力的制约 P86-2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首先要建好笼子。笼子太松了,或者笼子很好但门没关住,进出自由,那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
表现:国家的各项权力,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监督权等,都必须在法律之下运行。
要求:国家的各项权力都必须在法律之下运行,需要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惩戒机制)、不能腐(防范机制)、不易腐(保障机制)的体制机制。
知识关联
法治国家的特征
建设法治国家措施
(1)推进宪法实施
(2)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3)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1)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2)坚持良法之治
(3)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
(4)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总要求:既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P87-1
Your text here
法治国家意味着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建设法治国家,既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
二、建设法治国家
1、建设法治国家的总要求:
①原因: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②要求: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
(1)推进宪法实施 P87-2
2.建设法治国家的具体措施
注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关键在于树立宪法权威,加强宪法实施。这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前提和保障。
宪法解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已经存在并且正在生效的宪法规范的内容、含义和界限作出说明。(宪法解释权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权属于全国人大。)
合宪性审查又称宪法监督:依据一定的程序和方式,对法律、法规和行政命令等规范性文件和特定主体行为是否符合宪法进行审查并做出处理的制度。其作用在于保障宪法的实施、维护宪法权威、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统一和尊严,保证宪法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有效的遵守和实施。
备案审查:对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司法解释进行备案审查,是法律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全国人大要对审查中发现存在与宪法法律相抵触或不适当问题进行处理。
知识拓展:宪法解释、宪法监督、备案审查
宪法解释的目的在于发展宪法
宪法监督的目的:维护宪法的权威,维护法制的统一性,保障宪法的实施。
①重要性: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
②要求:在宪法之下,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形成一个部门齐全、层次分明、结构协调、体例科学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国家治理有法可依。
宪 法
法 律
行政 法规
地方 法规
法律层级
P88相关链接
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形成≠完备)。这一法律体系包括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
(2)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P88-1
2.建设法治国家的具体措施
从法律效力看: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政府部门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为社会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
社会公众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司法机关严格公正司法,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定分止争,惩罚犯罪,化解矛盾,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①原因:
已经制定的法律需要得到有效实施。
②要求:
(3)完善法律实施机制(P88第二段)
2、建设法治国家的具体措施
法律的实施环节,是由执法、司法、守法、监督的环节组成。
经法院审理,涉嫌故意殴打孙志刚致死的12名被告及在孙志刚被收容过程中涉嫌渎职犯罪的6名被告,分别被判处死刑及有期徒刑,对此案负有责任的公安、卫生、民政等部门的负责人及有关人员20多人受到了党纪、政纪处分。
6月20日,国务院公布施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8月1日起,新办法正式施行,1982年国务院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废止。……
思考
孙志刚案公布处理结果有着怎样的意义?
案件处理结果(部分)
规范权力运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
公民角度
国家机关角度
国家角度
3.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
①对国家机关: 能够有效规范权力运行。
②对公民: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③对国家:能够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
二、建设法治国家
1.坚持良法之治是法治的首要内容
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
2.推进党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方可制定出良法,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国家
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3.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法治的主要功能。
保护公民各项权利是法治主要功能。
4.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法性审查工作
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
5.在法治国家,人民的权利和尊严应得到法律确认,并通过立法、执法加以保障
在法治国家,公民的权利和尊严应得到法律确认,并通过执法和司法加以保障
6.党的领导为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
坚持依法治国为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
【易错明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