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第一单元知识体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全面依法治国第七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第八课法治中国建设第九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法治国家法治社会的内涵建设法治社会目标主体基础8.3法治社会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中心议题:法治,如何让生活更美好?学习目标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要求 学习任务要求列举实例,阐明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意义。 政治认同:认同法治社会的基本特征,增强建设法治社会,促进公平正义、和谐社会的信心。 科学精神:通过教学,理解法治社会的内涵和特征,建设法治中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党和国家的统筹与规划,更需要公民和全社会的参与与推动。 法治意识:增强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建设法治社会。 公共参与: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以为,为落实良法善治、建设法治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法治社会的内涵法治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领会法治社会建设的原因8.3法治社会8.3.1法治社会的内涵01尊学守用,和谐有序结合你的法律常识,思考视频中矛盾纠纷双方的行为是否得当?有何依据?应当如何解决问题呢?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章饲养动物损害责任1245条 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饲养动物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妨碍他人生活。法律依据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1165条【过错责任原则】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一、法治社会的内涵1.内涵知识小结8.3.1法治社会的内涵法律得到公认和普遍遵从、社会治理依法开展、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法治意识法治实施实施效果前提保证目标材料体现了法治社会的哪些特征?遛狗不拴绳违法。新规实施之后,遛狗现状如何 遛狗不拴绳现象相比以前明显减少,一些不文明养犬情况也有所好转。很多爱狗人士大多都系着绳子,除了个别流浪狗外。有市民表示,饲养者的自觉性有所提高,大家自我保护意识也逐渐增强了。养狗市民表示:“养狗是我们的自由,但文明养狗是我们的义务。”网友表示:以后人的过错再也无法怪罪无辜的狗狗,因宠物发生的矛盾我们有法可依。《民法典》是我们的信仰”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社会各个领域依法运行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8.3.1法治社会的内涵探究与思考一、法治社会的内涵2.具体表现(特征)知识小结8.3.1法治社会的内涵(1)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表现:在法治社会中,人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全体公民、社会组织对于法律发自内心地认可和接受,普遍认可法律是社会生活中所有人应遵守的基本规范。(2)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社会各个领域依法运行。表现:无论是私人生活领域还是在公共生活领域,法律要求得以普遍的遵守,权利得以实现,义务得到履行,违法犯罪得到有效遏制。(3)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要求:在纠纷发生后,人们普遍依据法律主张自己的权利,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有效处理纠纷、化解矛盾。(法治意识——信法)(法治实施——守法)(实施效果——用法)镜头一 2021年2月20日,有群众向公安机关举报,有网民在微信群中发布多条侮辱诋毁卫国戍边英雄官兵的言论,引发群内成员强烈不满。对此,警方迅速开展调查,于当日21时许,将该网民陈某强(男,28岁)查获,该人对为发泄个人情绪发表违法言论的事实供认不讳。目前,该人因涉嫌寻衅滋事罪被北京市海淀公安分局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工作中。警方表示,英雄不容亵渎,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对于公然诋毁侮辱英雄的行为,警方将依法坚决严惩。镜头二 近20斤木板从5层阳台扔下楼,砸在楼下人行步道上,这是北京通州某小区发生的危险一幕,所幸当时并无人员经过。2021年3月18日北京通州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此案,以高空抛物罪判处被告人王某某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罚金人民币三千元。《刑法修正案》(十一)将高空抛物罪新增为一个独立罪名,本案为北京市首案。8.3.1法治社会的内涵是指当事人因合同发生纠纷时可以再行协商,在尊重双方利益的基础上,就争议的事项达成一致,从而解决纠纷的方式。和解通过第三方的排解疏导、说服教育,促使发生纠纷的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纠纷的活动就是调解。调解诉讼仲裁仲裁是通过仲裁机构解决纠纷的方式。当事人根据他们之间订立的仲裁协议,自愿将其争议提交仲裁,并受仲裁裁判约束。仲裁机构作出的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当履行。诉讼俗称“打官司”,它是在纠纷主体的参与下,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解决具体纠纷的活动。诉讼分为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三种类型。在多元的纠纷解决方式中,诉讼是解决纠纷的最后途径。知识拓展02知行合一,共建家园8.3.2建设法治社会8.3.2建设法治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该法规定养犬要办证,携带犬只出户的,应当按照规定佩戴犬牌并采取系犬绳等措施,防止犬只伤人、疫病传播。喜:公园、景区等公共场所, 市民遛狗都拴绳忧:一些小区和道路上, 还有个别狗没有拴绳,甚至个人市民表示不知道这一新规。惑:对于新规谁来实施,大家都不想理小区里有些老人,没有经济收入,被狗咬了不舍得打针也不知如何索赔。 思考:如何让依法文明养狗真正落到实处?探究与思考如何建设法治社会8.3.2建设法治社会(1)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①原因:法治社会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②要求:必须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如何建设法治社会8.3.2建设法治社会(2)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①多元主体: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②社会规范: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如何建设法治社会8.3.2建设法治社会(3)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具体要求:①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②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援助范围,健全司法救助体系,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知识拓展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援助的律师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人给予无偿提供法律服务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 特殊案件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第二款、第三款的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法律援助如何建设法治社会8.3.2建设法治社会具体要求:①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②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③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4)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非诉讼方式俗称“民告官”诉讼方式就是打官司行政裁决机关主要包括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国家立法机关以及国家法律授权的特定行政机关等部门,可以依照法律授权和法定程序,对当事人之间发生的特定民事、经济纠纷等进行裁决。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行政诉讼8.3.2建设法治社会行政仲裁 行政复议 行政诉讼区别 受理的机关不同 由当事人选定的仲裁庭做出裁决 由行政机关受理 由法院受理适用的法律不同 《仲裁法》 《行政复议法》 《行政诉讼法》法律的后果不同 对仲裁决定不服,可提起民事诉讼 属于行政行为的范围 属于司法行为联系 是不同性质的调解方式,且各有所长,不能互相替代法律得到公认和普遍遵从、社会治理依法开展、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法治社会的内涵法治社会的建设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能够更好地形成全社会学法、信法、用法的氛围,增进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法治社会的意义知识小结8.3法治社会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诉讼方式:打官司,由法院判决非诉讼方式:当事人和解、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裁决、行政复议、仲裁等。“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人民的内心里。” 法治的真谛,在于全体人民的真诚信仰和忠实践行。我们要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担当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让遵法守纪者扬眉吐气,让违法失德者寸步难行,共筑法治中国的精神大厦。中国没有法外之地归纳整理8.3法治社会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区 别 内涵特征要求意义联系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辅相成,是法治中国建设的三根支柱。法治国家是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目标,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必须服从、服务于法治国家建设。法治政府是法治国家建设的主体和重点,是法治社会建设的先导和示范。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易错易混8.3法治社会1、法治社会意味着全社会对道德普遍信仰,实施德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解析:×法治社会意味着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2、建设法治社会要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法律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解析:× 建设法治社会要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易错易混8.3法治社会3、 建设法治社会能够有效消除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解析:× 建设法治社会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4、建设法治社会应该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解析:×建设法治社会要求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5、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要求强化道德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解析:× 要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8.3法治社会随堂测试1.漫画《问题凸显》意在提醒人们要( )A.积极参政议政B.规范权力运行C.增强法治观念D.推进政务公开逃税是违法行为,未成年人打赏、私相授受问题的出现体现了人们法治观念的淡薄C8.3法治社会随堂测试2.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这才是法治的力量所在、尊严所系。这表明在法治社会中( )A.社会治理依法开展,已经没有违法行为B.社会纠纷只有运用法律手段才能解决C.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D.公民的所有利益都受到法律的确认与保护社会纠纷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手段解决C合法权利8.3法治社会随堂测试3.下列对法治社会的内涵理解错误的是( )A.法律得到公认和普遍遵从B.社会治理靠道德规范约束C.公共生活和谐有序D.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法治社会是指社会治理依法开展,而不是靠道德规范约束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