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6张PPT)第九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9.4 全民守法第一目 全民守法的内涵第二目 推进全民守法1.含义:指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主体包括公民社会组织国家机关行为上:都要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观念上:法治的真谛,在于全体人民的真诚信仰和忠实践行。一、全民守法的内涵(1)全民守法要求依法行使权利。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P108一、全民守法的内涵2.体现:权利 权力概念 不同 法律概念,一般指自身拥有的维护利益之权,总是和义务联系在一起 政治概念,一般指有权支配他人的强制之力,总是和服从联系在一起主体 不同 享有者范围较广泛,公民个人、被管理者拥有的是权利 同一定机关、职务有关,享有者特定,一般是国家机关、社会管理者行使【知识拓展】权利和权力的区别处理方 式不同 权利一般可以放弃或转让 权力不能放弃或转让,否则就是渎职或失职对应面 不同 一般与义务相对应 一般与服从相对应P108(2)全民守法要求依法履行义务。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公民也负有相应的义务。只有所有的人都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才能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马克思一、全民守法的内涵2.体现:P108(3)全民守法意味着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应通过合法的手段,理性维权。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争议、化解矛盾,不应诉诸暴力或其他违法手段。一、全民守法的内涵2.体现:3.意义——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于法治社会建设而言——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于人民法治意识而言——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推动全民守法,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于法治国家建设而言双方行为对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有何意义?为了促进健康消费环境的建设,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从国家、企业、公民三个层面,就如何营造一个积极的消费环境提出具体的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消费市场日益繁荣,消费投诉也随之增加。据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期间(1月28日-2月5日),电商网购负面信息达215,264条,涉及促销规则不透明、虚假发货等问题,拼多多、抖音、淘宝等平台投诉量居前列。春节期间全国餐饮消费负面信息达566,531条,占比39.03%,文化娱乐负面信息达362,638条,部分影院因票价过高引发争议。这些数据反映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探究思考国家:完善法律法规;推进普法宣传;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加强市场监管;推进法治进社区、进学校;新闻媒体加大法治宣传;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企业:合法诚信经营,保证产品质量,严格遵守生产标准;建立售后服务体系,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及时响应和处理消费者的投诉和建议;承担社会责任,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维护行业秩序,抵制不正当竞争行为。公民:增强法治观念,学习法律知识,了解基本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通过合法途径维权;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高道德素养,参与社会监督,对发现的违法行为进行举报。二、推进全民守法1、观念上:推进全民守法,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要求: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内化于心)二、推进全民守法2、行动上:投身依法治国实践,尊法守法。要求:推进全民守法,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外化于行)二、推进全民守法3、道德上: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要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公序,指公共秩序,是指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需的一般秩序;良俗,指善良风俗,是指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需的一般道德。公序良俗指民事主体的行为应当遵守公共秩序,符合善良风俗,不得违反国家的公共秩序和社会的一般道德。(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二、推进全民守法1.公序良俗:指民事主体的行为应当遵守公共秩序,符合善良风俗,不得违反国家的公共秩序和社会的一般道德。公序,指公共秩序,是指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需的一般秩序;良俗,指善良风俗,是指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需的一般道德。2.要坚持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 )中华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又有糟粕,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 )知识拓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区别 主体 立法机关 主要是行政机关 司法机关 主要是公民,包括国家机关和各种组织地位 法治中国建设 前提 法治中国建设关键 法治中国建设防线 法治中国建设基础联系 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必须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进程中,这四个方面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全民守法全民守法的内涵推进全民守法内涵原则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观念上: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行动上: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道德上: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意义课堂小结知识整合:如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指导思想共同推进一体建设首要内容根本保证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推进宪法实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党坚持依宪执政和依法执政,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统一起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