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式教学】5.3 友善待人 教学设计 (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议题式教学】5.3 友善待人 教学设计 (表格式)

资源简介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2025新教材八年级上册
第5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5.3《友善待人》教学设计
课题 友善待人 单元 第二单元 维护社会秩序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年级
教材 分析 本框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第三框的内容。首先明确友善是什么,友善是待人热情友好、与人为善,再点明其重要地位有两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让学生先简单了解“友善”;接着解答为什么要友善,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说明友善能传递温情、加深信任、营造互信互助的风气,最终促进社会和谐,让学生理解友善不仅关乎个人交往,还与社会发展相关;最后重点指导怎么做到友善,有三个方法:宽容他人、换位思考、助人为乐,还特别强调“宽容有原则”,避免学生误解“友善就是无底线让步”,既给出方法,又纠正可能的认知偏差。其中,“如何做到友善待人”是本框的重点,而“把握宽容的原则”“真正做到换位思考”是难点 ,因为学生容易把“宽容”和“无原则妥协”混淆,也容易在实际中习惯从自身角度想问题,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引导帮学生突破。
学情 分析 初中生日常交往经验丰富,对友善有初步正面认知,比如知道对同学友好能交友、帮助别人会开心。但实际交往中仍有问题:不会宽容,遇小矛盾易斤斤计较;不懂换位思考,习惯从自身角度想问题;对友善认知有偏差,误将无底线让步当宽容,或不主动帮有困难的人;缺乏行动意识,知道要友善却常犹豫。
核心 素养 目标 政治认同:知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美德,明倡导原因,认同其对交往、社会和谐的重要性,愿日常践行。 健全人格:交往中平和处矛盾、不否定他人,对困难者有同情心,养成包容友善性格,避免孤僻自私。 道德修养:宽容他人小过失、不苛求,遇事换位思考,他人需帮助时主动搭手,将友善用于日常。 法治意识:知友善中宽容有原则,不迁就越道德底线、违法的行为,不纵容错误。 责任意识:知友善促和谐、暖社会,愿担友善责任,从小事做起,带动他人一起践行。
重点 如何做到友善待人?
难点 把握宽容的原则;真正做到换位思考。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导入 新课 社会热点:小伙在餐馆门口徘徊7分钟 2025年8月13日,在广州一家饭店,一名小伙拉着行李箱在店门口徘徊很久,看到店里人少了一些,便鼓起勇气走进店里向老板点了一套店内的“2号餐”。事后店主黄展护表示,当时小伙在门口站了七八分钟,应该是想进来吃饭的。在小伙点了免费餐后,妻子怕小伙吃不饱,特意打了很多的饭菜。小伙临走时专门向老板和老板娘鞠躬致谢。 播放视频:小伙在餐馆门口徘徊7分钟 猜一猜:这份神秘的“2号餐”到底是什么?
讲授 新课 总议题:从“暗号餐”中探寻友善待人的真谛 分议题 1:观“暗号餐”行为,明友善内涵地位 分议题 2:探“暗号餐”价值,懂友善待人意义 分议题 3:循“暗号餐”精神,会友善待人方法 分议题 1:观“暗号餐”行为,明友善内涵地位 议学情境:“2号餐”是添记隆江猪脚饭的“招牌菜”。这家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的饭店门口常年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如果你在广州找工作,生活暂时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跟我们的店员说:“要个2号餐”,不用不好意思,吃完直接走就行。 思考:店主黄老板的行为,是一种什么样的品质? 关于友善的故事你知道哪些? 六尺巷:朝康熙年间,安徽桐城的张家与邻居吴家因宅基地界线争执不下,互不相让。张家人自觉受辱,修书一封,快马送至京城,希望官拜文华殿大学士的张英能为家族撑腰。 张英在京城收到家书,展信一笑,提笔回诗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见诗后,顿感惭愧,当即主动将墙垣退后三尺。吴家目睹此景,深受感动与震撼,也主动将自家的墙退后三尺。于是,两家之间形成了一条宽六尺的巷子,不仅化解了干戈,更成就了一段“仁义巷”的千古美谈。 思考:“六尺巷”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这说明“友善宽容”的精神只是现在才有的吗? 笔记:1.友善的内涵及地位(P42) (1)内涵:友善,就是待人热情友好,与人为善。 (2)地位: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分议题 2:探“暗号餐”价值,懂友善待人意义 议学情境:饭店老板黄展护是一名退役军人。他说,这个“2号餐”他们已经默默坚持了快十年。2008年,黄展护来到广州打拼,初到大城市也曾感到迷茫和无助。那时,房东通过免租、少收租金的方式帮他度过了最难熬的阶段,这份雪中送炭的温情黄展护一直铭记于心。“每个人都有困难的时候,也有不好意思开口的时候,用“2号餐”代替免费饭菜或许可以让他们少一些窘迫。”“2号餐”成了这里温暖的暗号,只要说出这三个字,就能吃上一顿体面的、热腾腾的饭。 思考:①为什么要用“暗号”?直接说“我没钱,能免费吃吗?”效果有什么不同? 教师引导:“2号餐”这个暗号,其实是对受助者自尊心的保护。如果直接说“我没钱,能免费吃吗?”,会让求助者直面自己的窘迫,可能因自卑而不敢求助;而“2号餐”的暗号,让求助变得体面,既传递了帮助,又保留了他人的尊严。 ②房东对黄老板的友善,产生了哪些影响? 提示:房东的友善,不仅帮黄老板度过了难关,更在他心中种下了善意的种子,让他后来用“2 号餐”坚持十年帮助他人,形成了“友善传递友善”的良性循环。这说明友善能传递温情与爱心,就像一盏灯照亮另一盏灯,最终让整个社会充满温暖。 ③受助者吃完“2号餐”后向老板鞠躬,这个鞠躬又表达了什么? 提示:受助者的鞠躬,既是对黄老板善意的感谢,也是对这份友善的认可与回应,体现了友善能加深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笔记:2.为什么要友善待人?(P42) 在社会生活中,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彼此尊重、包容多样,能够传递温情与爱心,加深社会成员之间的信任,营造互信互助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 分议题 3:循“暗号餐”精神,会友善待人方法 议学情境:某店内来吃“暗号餐”的人来自不同地方,有人喜欢吃辣,有人口味清淡;有人吃饭时安静,有人会和同桌简单聊天。老板却没有要求大家“必须吃一样的口味”“必须保持绝对安静”。他特意在后厨备了辣椒油、醋、咸菜等小料,用干净的小碟子分装好,放在取餐台最显眼的位置,旁边贴着手写的小纸条:“口味随喜,不够再添”。 思考:你觉得这位老板的做法高明在哪里?他贴的纸条“口味随喜,不够再添”让你有什么感觉? 同学们对如何友善待人有着不同的观点。 同学1:友善与讲原则容易冲突,讲原则就难以做到友善。 同学2:做到友善待人,就要心怀善意,学会包容。 同学3:友善意味着事事都要忍让。 你如何看待这些观点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应如何做到友善。 笔记:3.★如何做到友善待人?(P43-P44) (1)宽容他人。 ①我们要学会体谅和包容他人,不苛求他人,做到求同存异、和而不同,不因存在差异或矛盾就回避交往、拒绝合作。 ②当然,宽容是有原则的,在涉及道德底线与法律等原则问题上,我们应不让步、不迁就。 学生活动:情景扮演——“被拒绝的邀请” 情景: 小A兴高采烈地邀请好朋友小B周末去看电影,但小B却冷淡地拒绝了。 第一轮(错误示范): 小A的反应是:“你真没劲!算了,我找别人去!”(不欢而散) 思考:小A的回应问题在哪? 提示:只考虑了自己的失望,没有考虑小B为什么拒绝。 第二轮(正确示范):小A运用“停看听想”四步法后,回应变为:“哦好吧,没事儿。不过看你好像心情不太好,是最近学习太累了吗?还是有什么事?” 笔记:(2)换位思考。 ①我们要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 ②善解人意,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 议学情境:在广州,多家餐饮店早已悄然加入提供免费“暗号餐”的行列,如梅花园荔枝岗的“1号餐”也为困难者提供免费用餐机会。更有广州餐饮经营者在社交平台发布免费爱心餐消息,他表示,自己曾流落街头,一盘爱心烧鸭饭让自己下决心重新做人,“我深知饥饿滋味,现在有能力了,想把这碗饭传下去。”从牛肉面馆、饭馆到夜市小摊,一场基于尊重与信任的爱心接力正在广州进行中。 学生活动:“微公益”计划 广州的店主们用他们的方式发起了爱心接力。我们作为学生,虽然能力有限,但也应该尽己所能,现在请你制定一个“微公益”计划,在我们的班级、校园或社区里,发起一场微公益接力。 计划书内容: 公益名称: 帮助对象: 示例:雨伞共享计划——忘带雨具的同学 清洁天使致敬行动——校园保洁员 旧书漂流角——低年级同学 笔记:(3)助人为乐。 ①我们要用爱心温暖需要帮助的人,尽己所能搭把手、出份力。 ②当他人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在道义上予以支持,在物质上予以帮助,在精神上予以关怀,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启思导行: 你的身边一定有这样的人,他们文明有礼、诚实守信、热情友好、乐于助人﹔在危急关头,他们临危不惧、挺身而出、见义勇为……他们也许是你的同学、朋友、亲戚、邻居,也许是与你有一面之缘的人。他们在举手投足间向社会传递正能量,给我们带来温暖和力量。 寻找身边的好人,分享他们的故事。谈谈他们身上体现了哪些道德品质。 我们应该如何以身边的好人为榜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提示:搜集身边好人的故事,通过分享好人的故事,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弘扬正能量。 (2)培养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关注社会问题;培养法治观念,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正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发扬敬业精神;树立诚信意识,维护公平公正;尊重差异友善互助,关心他人;等等。
课堂 小结
课堂 练习 1.某市开展 “社区暖心行动”,志愿者每周为独居老人提供服务:帮老人采购生活用品、陪老人到医院复诊,还组织老人参加手工兴趣班。其中志愿者王姐说:“看到老人笑,就觉得再累也值。” 该行动体现了( ) A. 宽容他人,求同存异 B. 换位思考,善解人意 C. 助人为乐,传递爱心 D. 坚守原则,不迁就错误 答案:C。 2.《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经典处世准则。某班制定班规时,班长小杨说:“如果我反感被当众批评,那也不能在全班面前指责同学的错误。”于是班规加入“批评同学需私下沟通,尊重他人感受”的条款。小杨的做法( ) A. 宽容他人的差异与矛盾 B. 换位思考,不强加意志 C. 坚守道德底线不妥协 D. 以物质帮助传递温情 答案:B。 3.运动会期间,小浩不小心踩坏了小欣的运动会纪念徽章(非贵重物品),小欣很心疼但没有发火,说:“徽章坏了可惜,但你不是故意的,下次注意就好。”但后来小浩故意弄坏小欣的新钢笔,小欣明确表示 “你必须道歉,故意损坏他人东西是不对的”。小欣的做法( ) A. 无原则迁就他人错误 B. 只宽容小事,不宽容大事 C. 宽容有原则,非无底线 D. 换位思考优先于宽容 答案:C。 4.某小区推行 “邻里互助角”:居民可将闲置的雨伞、工具放在互助角供他人临时使用,也可在互助角发布需求(如 “求借婴儿车”)。一段时间后,小区邻里争吵减少,不少居民会主动帮邻居代收快递、照看孩子。这一现象说明友善待人能( ) A. 直接提升个人的道德水平 B. 营造互信互助的社会风气 C. 替代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 D. 让所有人都养成助人习惯 答案: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