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蒹葭》——追寻之美《诗经 秦风》,“秦风” 指秦国(今陕西一带)的乐歌,展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与文化特色;一、秋水伊人初相遇声情并茂,品读韵律01跟着配乐感受文章解码意象,勾勒画面02意象捕捉蒹葭、白露、秋水、道路诗中反复出现了哪些景物?蒹葭:白露:象征解码——小组合作探究秋水:道路:苦竹林边芦苇丛,停舟一望思无穷。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请小组代表分享探究结果清冷、朦胧、充满阻隔的追寻背景核心要点:这些景物共同营造了怎样的画面?聚焦核心——“伊人”之谜03在这个苍茫朦胧的画面中,诗人追寻的对象是什么?“伊人”的形象在诗中清晰吗?思考对象感受“伊人”形象“伊人”之谜与初步思考你认为‘伊人’可能指什么?(小组讨论)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 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 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二:溯洄从之探真义强化对“追寻”动作和“阻隔”意象的感受。走进意境,聚焦追寻诵读多元解读,深挖主旨01*意象的朦胧和主旨的开放*可望而不可即的怅惘、执着*追寻过程中展现的精神力量与永恒美感小组讨论美在何处?哲思点亮,有感而发02这种‘追寻却难达’的体验,仅仅存在于古诗中吗?在我们的生活中(学习、爱好、理想、人际关系等),是否也有类似的体验?谈谈你的感受。将诗歌主题与自身生活经验、人生思考相联系哲思一刻老师来补充:追寻本身的价值和意义是主要方向,即使目标看似遥远,追寻的过程塑造了我们,那份执着与向往是人类精神的闪光点。《蒹葭》之美,美在朦胧的意境,更美在对这种永恒人生困境的深刻描绘和超越性的审美表达。哲思一刻“现代版《蒹葭》”: 尝试用现代诗歌的语言和意象(如高楼、地铁、霓虹灯、电脑屏幕...),模仿重章叠句的形式,写一段表达现代人某种“追寻”体验的小诗。“《蒹葭》主题短评/微博”: 用精炼的语言(100字左右)写下你对这首诗最深的感悟或对其主题的评论。创意表达 有感而发读后感——我感受到的美角度 要求 分值内容 适当引述,感受深入,能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 25语言 用词精准,修辞手法丰富。 25创新 富有创新,有自己的想法。 25书写 书写工整,字迹清秀,无错别字。 25总结升华,布置作业03《蒹葭》的妙处正在于重章叠句的韵律美 、意象的朦胧美、往复回环的节奏美,写出了人类对理想境界永恒的求索之姿。课堂小结基础: 背诵并默写全诗;整理重点字词解释和诗歌主旨。拓展:* 对比阅读《诗经》中另一首表现“求而不得”情感 的诗(如《周南·汉广》),分析异同。*搜集化用《蒹葭》意象或意境的诗词、歌曲、文章片段,并简要评析。作业万头攒动,火树银花处,不必找我。如欲相见,我在各种悲喜交集处。我们能做的事 就只是长途跋涉的返璞归真。——再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蒹葭》.pptx 伴奏.m4a 在水一方.mp4 女声蒹葭.mp4 岂曰无衣.mp4 童声蒹葭.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