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积极维护人身权利 课件(3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积极维护人身权利 课件(30张PPT)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走近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是发生在校园内外、以学生为参与主体的一种攻击性行为,它既包括直接欺凌也包括间接欺凌。校园欺凌不等同于校园暴力,校园暴力包含校园欺凌,而校园欺凌是最常见的一种校园暴力。当前我国和全球的校园欺凌现象都十分严峻,各国政府和各国际组织也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文件以应对校园欺凌。
那么,我国法律是如何应对校园欺凌的呢?
校园暴力,从以前到现在,一直存在,不仅仅存在于现实,还存在于遭受过暴力的每一个人的心里。
在某些未成年人心里,欺辱同学只是同学之间的纠纷,不算什么大事,不受法律约束,故肆无忌惮!真是这样吗?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民事权利包括财产权和人身权
自然人
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人身自由权
人格尊严权:
身份权:因婚姻家庭关系等产生的相关权利。
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
姓名权、肖像权、
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
人身权利分类
议学提示1:视频中存在哪些校园欺凌的行为?
视频中校园欺凌的主要行为
骂:唇骂、中伤、讥讽、贬抑受害者
打:殴打,伤害受害者身体
毁:撕书、剪衣物等毁坏个人财产
吓:利用照片恐吓、威胁、逼迫
传:传播谣言(病原体),人身攻击
辱:拍视频、强迫脱衣、淋水、戏弄、丢红墨水
议学提示2:这些行为是否违法,如违法,侵犯了受害人哪些人身权利?
视频中校园欺凌的主要行为
骂:唇骂、中伤、讥讽、贬抑受害者
打:殴打,伤害受害者身体
毁:撕书、剪衣物等毁坏个人财产
吓:利用照片恐吓、威胁、逼迫
传:传播谣言(病原体),人身攻击
辱:拍视频、强迫脱衣、淋水、戏弄、丢红墨水
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
姓名权肖像权
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
健康权
议学提示3:防范校园欺凌,保护人身权利的依据和意义是什么?(即人身权利的地位和作用)
人身自由:是自然人真正成为独立的民事主体的前提
生命权:生命是自然人最高的人身利益
身体权:身体是承载生命健康的物质载体
健康权:关系到个人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
依据:民法优先保护民事主体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
意义:
人格尊严
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
违法就要接受法律的制裁。下面,我们看看上面提到的真实案例中,警方是如何依法处理的!
媒体报道河南一女生被多人逼着脱衣服拍照,不脱就用烟头烫。河南封丘县公安局通报称,封丘县发生一起未成年人被欺凌案件,受害人报警后,我局王村派出所会同刑侦大队迅速组织警力进行调查,并将涉案违法行为人刘某(女,14岁)等6人全部予以行政拘留处罚,并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随后,封丘公安局还发布警情通报,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对受害者进行安抚疏导,为防范二次伤害,对潜在违法行为进行告诫
结合材料议一议:
违法者已承担法律责任。受害人可否要求民事赔偿,如何赔偿?
警方为何不直呼姓名?
传播相关视频和图片可能二次侵害什么权,如何依法处理?
公安机关为什么强调要抵制人肉搜索?
依据《民法典》规定,刘某(女,14岁)等6人侵害了女生生命健康权,造成其人身伤害和精神损害,应当承担民事法律责任(未构成犯罪,无需承担刑事责任,具体责任请看下面):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精神损害赔偿。
议学提示2:施害者已承担法律责任。受害人可否要求民事赔偿,如何赔偿?
殴打或者故意伤害他人。对此类违法行为,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对于有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14周岁的人或者60周岁以上的人的,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情形之一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猥亵他人、故意裸露身体。对此类情节恶劣的行为,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此外,猥亵智力残疾人、精神病人、不满14周岁的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
生命权
健康权
尊重和保护侵害者和受害者姓名权、名誉权、隐私权。
姓名权
议学提示2:警方为何不直呼姓名?
自然人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一般来说,未成年人由父母决定其姓名。成年后有权自己决定继续使用或者改变姓名,但是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等权利。
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被他人使用足以造成公众混淆的笔名、艺名、网名、译名、姓名的简称等,参照姓名权加以保护。
传播相关视频和图片可能侵害受害者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
肖像权
议学提示3:传播相关视频和图片可能二次侵害什么权,如何依法处理?
内容:自然人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肖像权。
侵权责任:肖像权受侵害时可主张精神损害赔偿。自然人死亡后,其肖像权受到侵害时,其近亲家属可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传播相关视频和图片可能侵害受害者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
名誉权荣誉权
议学提示3:传播相关视频和图片可能二次侵害什么权,如何依法处理?
名誉含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内容: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也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的荣誉称号,不得诋毁、贬损他人的荣誉。
英烈条款:“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人肉搜索会侵害受害者隐私权、名誉权、姓名权、肖像权
议学提示4:为什么要抵制人肉搜索?
含义: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隐私权是法律规定自然人享有的保护自己隐私的权利。
内容: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个人信息与隐私权密切相关,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以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方式处理他人个人信息。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
必要性和重要性:民法保护隐私权,是对宪法规定的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住宅不受侵犯等公民权利的落实;有利于保护自然人的人身与财产权利、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隐私权
正确区分名誉权和隐私权
01
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社会评价,名誉权为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享有,损害名誉往往是采取侮辱、诽谤的方式。
02
隐私是自然人不愿公开的秘密,只能为自然人所有,侵害表现为公开散布。
校园欺凌有法律保护,有国家和社会的重视,有学校和家庭的参与,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少。
愿所有的青春,都可以被温柔对待!
总结:积极维护人身权利
人身权利的分类 自然人 人身自由、人格尊严权、身份权
法人、 非法人组织 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生命健康权 含义、内容、地位和作用、侵权责任(如何民事赔偿)
姓名肖像权 含义、内容、侵权责任
名誉隐私权 含义、内容、英烈条款、意义
课堂练习
1.去银行办事或者在车站买票,你会发现在柜台办理业务的顾客与后面排队的顾客之间隔着一段距离,地上画着一条黄线,这就是所谓的“一米线”。这一措施维护了公民的( )
A.肖像权 B.荣誉权 C.姓名权 D.隐私权
2、某超市因销售假冒伪劣食品,致使一些顾客的身体出现过敏、腹泻等不良反应。从法律角度看,超市的行为侵害了顾客的_________权。
A.人身权 B.生命健康权 C.隐私权 D.肖像权
D
B
课堂练习
3.最初,民法典草案里没有“人格权编”。但法学界、法律界许多与业人士认为,在编纂民法典时,应该为人格权设立独立的一编。民法典将人格权独立成编( )
①是因为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②是因为人格权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名誉权、隐私权等
③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格权保护水平,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④有利于把维护人的尊严、保障人民利益放在至高位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①:民法典将人格权独立成编,是通过法律加强国家和社会治理,而不是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①说法错误。
②:民法典将人格权独立成编,是凸显人格权的重要性,而不是因为人格权的具体内容,②说法错误。
D
课堂练习
4、2021年12月8日18时许,沅江市公安局草尾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称,草尾某宾馆一房间内有人被绑架。在民警的反复询问下,龙某终于说出了实情。之所以被陈某军及蒋某政两人带到宾馆关起来,是因为他骗了陈某军的钱。下列说法正确的(  )
陈某军、蒋某的行为合法,因为陈某军属于被骗钱的受害者
陈某军、蒋某的行为非法,其行为侵犯了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
龙某被绑架,其骗钱的行为仍然要受到法律制裁
陈某军、蒋某的行为侵犯了龙某的生命健康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解析】陈某军、蒋某非法绑架龙某,侵犯了其人身自由权,但不能明确是否侵犯其生命健康权。故选C
课堂练习
5、2021年8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个人信息保护法》。这是中国首部针对个人隐私保护的法律,该法释放出了国家决心整治市场侵害个人隐私行为的信号,标志着我国网络数据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①国家在立法方面对任何公民一律平等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保护公民合法权益
③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真实性
④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不受干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公民是守法平等,不是立法平等。①错误:《个人信息保护法》表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真实性;“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不受干涉”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④排除
C
课堂练习
6、村民赵某受重男轻女的思想影响,在一儿一女均达到法定上学年龄时,他只让儿子上学,而把女儿留在家中帮忙干活,并常年殴打女儿。事件披露后,警方对赵某实施刑拘,检察院提起公诉、在本案中,赵某主要( )
①侵害了女儿的人身自由权 ②侵犯了女儿的生存权
③侵犯了女儿受教育的权利 ④侵害了女儿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①:人身自由权,是指公民在法律范围内有独立行为而不受他人干涉,不受非法逮捕、拘禁,不被非法剥夺、限制自由及非法搜查身体的自由权利。①不符合题意。“村民赵某受重男轻女的思想影响,在一儿一女均达到法定上学年龄时,他只让儿子上学,而把女儿留在家中帮忙干活,并常年殴打女儿。”可见,赵某侵犯了女儿受教育的权利和女儿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选D。
D
课堂练习
7、得知自己的硕士学位被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基于委托认定为不真实,某大学副校长以学位中心侵犯自己姓名权、名誉权和荣誉权为由将其诉至法院,要求法院判决撤销学位中心的认定并赔偿自己精神损失1万元。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的行为( )
A.不合法,侵犯了自然人的人身自由权
B.不合法,侵犯了自然人的姓名权
C.合法,未侵犯该自然人任何合法权益
D.合法,基于委托进行的认定都是合法的
C
【解析】C:学位中心作出的认定不存在过错,亦未造成对该副校长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的损害,学位中心是基于委托对学位进行认定,认定目的是打击学位造假。因此,即使未经本人允许,该认定行为也没有侵犯该副校长的姓名权、名誉权和荣誉权,未侵犯该副校长任何合法权益,故C正确。
8.李某和黄某原是男女朋友关系,后因李某品行不佳分手。李某将自己起草并打印的关于黄某的三种材料共10页,散发、张贴于包括黄某丈夫陈某单位在内的多个单位。材料中“黄某自幼在其养父的虐待下畸形成长,人格异常”等表述,给黄某精神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并导致其流产。后经查明,被告在材料中所述的内容完全失实。
请结合所学法律知识,谈谈对本案中李某行为的认识。
课堂练习
参考答案
我国法律规定,自然人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侵犯他人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费用。
本案中李某违反了民法典的规定,以侮辱、诽谤的方式侵害了黄某的名誉权,并致黄某流产住院,侵害了其生命权、健康权。
李某应当承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支付医疗费和精神损失费等责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