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课件 学案 练习)2026届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部编版)教材梳理(一轮)必修4 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7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课件 学案 练习)2026届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部编版)教材梳理(一轮)必修4 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第17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 主干构建 知识导引
①实践活动 ②追问 ③思考 ④世界观和方法论 ⑤思维和存在 ⑥本原 ⑦同一性 ⑧全人类 ⑨辩证法 ⑩自然观与历史观 科学性和革命性
考点一
【易错澄清】
1.纠正:哲学是对具体科学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而不是各门具体科学的相加。
2.纠正: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但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3.纠正: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而不是相互影响、相互决定。
4.纠正: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5.纠正: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考向研析】
典例1 B [解析] 本题以一些科学史实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依题意可知,牛顿、爱因斯坦、海森堡分别从经验主义、唯物论、柏拉图哲学出发,建立起了各自的科学理论。这说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同时也表明具体科学的发展需要哲学智慧的启迪,①④正确。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②错误;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认为“哲学是一种能生产知识的知识”是错误的,③错误。故选B。
典例2 D [解析] 概率论、数理统计、微分动力系统等都属于具体科学,其研究成果为哲学家提供帮助。这说明具体科学的发展为哲学提供基础,D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具体科学对哲学的作用,不涉及透过现象看本质,A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具体科学对哲学的作用,没体现哲学对具体科学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量变的过程,且决定的必然性与随机的偶然性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也不是事物发展中的一次质变,C不选。故本题选D。
考点二
【易错澄清】
1.纠正:“理生万物”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我思故我在”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二者都属于唯心主义,在世界本原问题上没有分歧。
2.纠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纠正:哲学的基本问题中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
4.纠正:从派别上讲,哲学史上的对立和斗争归根到底,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只能是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
【考向研析】
典例1 C [解析]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具有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的情况,说明不同时代和地区因特定的时风和民俗,对事物的概念和表达方式不同,而不是表达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方式不同,故①错误。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具有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的情况,只有弄清了名物关系,才能避免误读文献。这说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名物学研究无法回避的哲学基本问题,研究名物关系最终是为了实现思维与存在的一致,故②③正确。题干不涉及物质的内涵,故④排除。故本题选C。
典例2 B [解析] “存在是主体,思维是宾词”强调存在决定思维,属于唯物主义;“存在即是被感知”夸大了意识的作用,属于唯心主义。①符合题意。“人类历史是理念的展开”和“思维的发展是历史的动力”均是唯心主义,②不符合题意。“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指天有一定的运行规律,地有一定的运行法则,属于唯物主义;“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属于唯心主义。③符合题意。“人是一种聪明的机器”属于机械唯物主义;“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属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考点三
【易错澄清】
1.纠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旧哲学的本质区别在于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纠正: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的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不能提供具体方案。
3.纠正: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4.纠正: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揭示了自然界的物质性,以往的唯物主义哲学回答了自然界的物质性。
【考向研析】
典例1 D [解析]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①不选。马克思的功绩在于,“第一个把已经被遗忘的辩证方法……应用到一种经验科学即政治经济学的事实上去”,说明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方法,②正确。黑格尔辩证法是唯心的,马克思辩证法是唯物的,二者有本质区别,③说法错误。“第一个把已经被遗忘的辩证方法、它和黑格尔辩证法的联系以及差别重新提到人们面前”,说明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成分,④正确。故本题选D。
典例2 D [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中国社会发展提供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而不是提供具体方案,①说法有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②不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不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典例3 D [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理论。题干主要强调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独特理论品质,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党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③④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方向说法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①不选。马克思主义是为人类求解放的人民的理论说法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②不选。故本题选D。第17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课标要求】 1.比较哲学思维与日常思维的异同。
2.理解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考点一 追求智慧的学问
1.哲学的起源
(1)哲学的本义: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它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2)哲学的产生
哲学来 自生活 本源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产生 方式  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生活需 要哲学  哲学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3)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②哲学会随着时代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
③真正的哲学从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的层面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因此,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提醒] 哲学不等于智慧。哲学有正确与错误、科学与非科学之分。科学的哲学能够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而不科学的哲学则会把人们引向歧途。所以,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完成给人智慧、指导实践走向成功的任务。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哲学与世界观
项目 世界观 哲学
区 别 含义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特点  自发形成的,人人都有;一般是零散的、不自觉的  系统化、理论化
存在  零散、自发  思想体系
联系  哲学与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二者都起源于生活实践,并在实践中发展和接受检验;二者均有正误之分
错误 倾向  ①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学说  ②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与普通人无关
(2)世界观与方法论
关系 世界观 方法论
区别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联系  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两者统一于哲学
注意  ①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但不是二者的简单相加  ②不能说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项目 哲学 具体科学
区 别 研究 对象  整个世界  某一具体领域
任务  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揭示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特殊规律
作用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方法论指导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方法指导
联系  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②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③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不是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错误 倾向  ①替代论: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  ②取消论: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
[提示] 哲学的内涵
1.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之和。
纠正:


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哲学就是世界观。
纠正:


3.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决定。
纠正:


4.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纠正:

5.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纠正:

考向一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典例1】 [2021·广东卷] 不少有重大贡献的自然科学家既是科学伟人,又是科学哲人。牛顿从经验主义出发建立起古典力学,爱因斯坦从唯物论出发建立了广义相对论,海森堡受柏拉图哲学的启发,决心寻找反映自然秩序的数学核心,建立了矩阵力学。能解释上述科学史实的是 ( )
                 
①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②哲学的争论引领具体科学的进步 ③哲学是一种能生产知识的知识 ④重大科学研究前沿需要哲学智慧的启迪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考向二 哲学与具体科学
【典例2】 [2022·江苏卷]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表明,空间上微观的随机性导出了宏观的决定性。微分动力系统的研究又揭示出,时间上微观的决定性呈现为宏观的随机性。气体分子一个一个随机活动于空间的局部,而整体上却遵从明显的规律……数学的严密论证帮助哲学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决定的必然性与随机的偶然性不仅是对立的,而且是统一的。材料告诉我们 ( )
A.必须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本质
B.哲学为具体科学的发展提供指导
C.量的积累能够引起事物的质变
D.具体科学的发展为哲学提供基础
考点二 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从社会实 践来看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从哲学自身派别来看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提醒] 关系问题≠辩证关系
项目 思维(意识)和存在 (物质)的关系问题 思维(意识)和存在 (物质)的辩证关系
内容  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对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
联系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唯物 主义  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 主义  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阵营 观点 基本形态 主要区别
唯物 主义 物质 决定 意识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气、土、火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把自然科学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物质结构如原子看作世界的本原,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结合,把自然观和历史观在唯物辩证的基础上有机结合
唯心 主义 意识 决定 物质  主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提醒]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共同缺陷
(1)混淆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将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物质的具体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将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原子。二者均将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
(2)缺少辩证法思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包涵初步的辩证法思想,但属于一种猜测,缺乏理论性。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分离。
(3)在历史观上陷入唯心。二者在自然观上坚持了唯物主义根本立场,但是在社会历史领域陷入了唯心主义。
(3)哲学上的“两个对子”
唯物主义与 唯心主义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区别  回答的是世界“是什么”的问题  回答的是世界“怎么样”以及用什么样的思维方法来把握世界的问题
联系  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要正确揭示世界的本原,不仅要坚持唯物主义的观点,还要坚持辩证法的观点。只有这样,才可能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1.“理生万物”与“我思故我在”的分歧就在于物质与意识谁是本原。
纠正: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纠正: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依据。
纠正:

4.从派别上讲,哲学史上的对立和斗争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四军对垒。
纠正:

考向一 哲学的基本问题
【典例1】 [2024·浙江6月选考] 名物学是研究事物及其名称的学问。名与物的关系十分复杂,其背后甚至隐藏着特定的时风和民俗。由于地有南北、时有古今,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的情况比比皆是,弄清名物关系很困难,然而只有弄清了,才能避免误读文献。由此可知 ( )
①不同时代表达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方式不同 ②名物学研究无法回避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③研究名物关系最终是为了实现思维与存在的一致
④物质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的客观实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考向二 哲学的基本派别
【典例2】 [2024·甘肃卷] 法国哲学家拉美特利明确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他把唯物主义比作“牢固坚实的橡树”,把唯心主义比作“脆弱的芦苇”。下列选项中,前后两端分别体现哲学两大基本派别的是 ( )
①存在是主体,思维是宾词——存在即是被感知 ②人类历史是理念的展开——思维的发展是历史的动力 ③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 ④人是一种聪明的机器——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点三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马克思主义哲学
(1)产生发展与历史使命
产生发展 历史使命
科学的 理论  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人民的 理论  无产阶级斗争的必然产物;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为建立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劳动群众的精神武器
(2)基本特征
核心 观点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重要 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它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于社会历史研究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正确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理论 品质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1)毛泽东思想
①地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②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精髓)、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①形成: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不同时期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②作用: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①形成: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②地位: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③作用:为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④要求: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
1.是否研究时代的迫切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旧哲学的本质区别。
纠正:

2.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为人类发展提供具体方案。
纠正:

3.科学性和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纠正:

4.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回答了自然界的物质性。
纠正:

考向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典例1】 [2024·湖南卷]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马克思的功绩在于,“第一个把已经被遗忘的辩证方法、它和黑格尔辩证法的联系以及差别重新提到人们面前,同时在《资本论》中把这个方法应用到一种经验科学即政治经济学的事实上去”。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
①《资本论》第一次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 ②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③黑格尔辩证法与马克思辩证法没有本质区别 ④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成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考向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
【典例2】 [2023·海南卷]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 ( )
①为中国社会发展提供了具体方案 ②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③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④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考向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
【典例3】 [2022·辽宁卷] 李大钊曾说,马克思主义是“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但必须研究它“怎样应用于中国今日的政治经济情形”。毛泽东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指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这些论述强调 ( )
①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方向 ②马克思主义是为人类求解放的人民的理论 ③党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④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第17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1.B [解析] 中国古人在与天地自然的相处中,参悟生存之法、生活之理、生命之道,说明哲学智慧产生于人处理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着主观世界,①③正确。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哲学家表达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方式不尽相同,但材料没有涉及,②排除。材料主要强调哲学的产生,不涉及实践的直接现实性,④排除。
2.B [解析] “自然研究家尽管可以采取他们所愿意采取的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表明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B正确。材料强调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哲学是从自然科学知识中概括出的最一般的结论在材料中未体现,A不符合题意。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因此,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的、有害的。“摆脱各种理论思维形式的制约”说法错误,C排除。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那种把哲学看作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D错误。
3.D [解析] 科研人员通过分析极目空间望远镜和费米卫星的联合观测数据,发现伽马射线谱线,这是迄今观测到的宇宙天体产生的能量最高、证据最确凿的谱线。这体现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③④正确。材料未强调意识的产生,①与题目主旨不符。自然界是客观的,自然界事物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类的科学发现,②错误。
4.D [解析]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①排除。哲学的本义是热爱智慧、追求智慧,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②排除。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都与一定的哲学智慧联系在一起。③正确。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因为它从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的层面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④正确。
5.B [解析]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但哲学未必是科学的,因此哲学未必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的统一,A排除。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广大青年应正确看待45°阶段,克服“玻璃心”,练就“钻石心”,实现45°向90°的过渡。这体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体现哲学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影响,B正确,D排除。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C排除。
6.B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人工智能时代哲学对于理解和面对人生的重要性,没有体现人工智能发展为真正哲学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②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哲学的作用,没有涉及哲学基本问题,③不符合题意。
7.D [解析] 这两种观点没有反映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A不符合题意。这两种观点都是唯心主义,没有体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思想上的对立,B不符合题意。唯心主义哲学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不能说无任何积极意义,C错误。“心外无物”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世界的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理生万物”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这两种哲学思想都对世界的本原问题作出了自己的回答,D正确。
8.B [解析] 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人们可以创造出新的具体的物质形态,但不能创造物质,②说法错误。科学的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③说法错误。
9.D [解析] “类人机器人”的出现,明显地确证并深化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实践基本结构历史变化的观点。这说明具体科学的发展为验证哲学的真理性提供了依据,具体科学的发展能够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②④符合题意。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但材料体现的是具体科学对哲学的作用,没体现辩证唯物主义对科学的影响,也没体现哲学思想的不断深化为具体科学的发展提供指导,①③不符合题意。
10.B [解析] 认为气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故①排第一位。认为基本元素为世界的本原,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故③排第二位。“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属于辩证唯物主义,故②排第三位。④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不符合题意。因此,正确的顺序是①→③→②。
11.A [解析] 荀子在这段话中强调了自然界的规律性和秩序性,以及这些规律对万物生长变化的影响,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①的观点认为水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①正确。范缜的“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精神(神)是依赖于物质(形)的,物质存在则精神存在,物质消亡则精神消亡。这种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正确。“有理则有气”“有理而后有象,有象而后有数”强调理是宇宙万物存在和变化的根本,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③排除。“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属于客观唯心主义,④排除。故本题选A。
12.D [解析] 揠苗助长体现唯心主义,刻舟求剑是形而上学中静止的观点,①不符合题意。天行有常强调规律的客观性,是唯物论观点,唇亡齿寒是辩证法中联系的观点,②不符合题意。气生万物是唯物主义观点,心外无物是唯心主义观点,③符合题意。盲人摸象是形而上学中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流水不腐是辩证法中运动的观点,④符合题意。
13.D [解析] 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启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要立足本国实际,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③符合题意。世界形势日新月异……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这启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要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回应新的课题挑战,④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要立足本国实际、站在时代前沿,没有涉及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为人民造福,也没有体现揭示并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①②不符合题意。
14.B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没有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②错误。哲学都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能够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这不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点,③不符合题意。
15.D [解析] 马克思主义是自己所处时代的实践的总结和升华,且“科学之科学”说法错误,A排除。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正确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排除。马克思主义为创新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而不是提供具体的方法,C排除。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这说明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导人们改造世界的行动,D正确。
16.B [解析] 材料强调要坚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无关,②不符合题意。“为全人类解放而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价值使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③不符合题意。第17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1.[2025·浙江丽水期中] 中国古人在与天地自然的相处中,参悟生存之法、生活之理、生命之道,比如“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辩证智慧、“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人格美学、“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生命喟叹……这说明 ( )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处理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 ②不同时代表达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方式不相同 ③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着主观世界 ④实践可以把人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恩格斯说:“自然研究家尽管可以采取他们所愿意采取的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问题只在于:他们是愿意受某种蹩脚的时髦哲学的支配,还是愿意受某种以认识思维的历史及其成就为基础的理论思维形式的支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哲学是从自然科学知识中概括出的最一般的结论
B.哲学为自然研究家们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C.自然研究家应努力摆脱各种理论思维形式的制约
D.哲学是凌驾于自然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
3.[2025·江苏扬州期中] 2024年7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牵头的科研团队,通过分析极目空间望远镜和费米卫星的联合观测数据,在伽马暴中发现能量高达37兆电子伏的伽马射线谱线,且谱线的能量和光度均以幂律形式演化,这是迄今观测到的宇宙天体产生的能量最高、证据最确凿的谱线。这一发现说明 ( )
①离开了客观存在,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 ②自然界事物的存在往往依赖于人类的科学发现 ③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世界统一于物质 ④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5·河南南阳期中] 2024年8月1—8日,第25届世界哲学大会在意大利罗马举行。本届大会以“跨越国界的哲学”为主题,旨在促进学术界和公众对人类社会未来的反思,强调哲学思想在公共领域的持续重要性。关于哲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具体科学 ②哲学的本义是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科学 ③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需要哲学智慧 ④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25·天津红桥区期中] “45°人生”形容年轻人想卷卷不动、想躺又躺不平的尴尬姿态。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广大青年应正确看待45°阶段,克服“玻璃心”,练就“钻石心”,实现45°向90°的过渡。这说明 ( )
A.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C.世界观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最普遍的问题
D.哲学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重要影响
6.《将人生哲学到底》是三联书店在2023年出版的图书。该书向人们展示了人工智能时代哲学思考对于理解和面对人生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在科技发展的今天,保持对于人文和思辨的关注,以实现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和谐共存。材料表明 ( )
①科学的世界观对社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②人工智能为真正哲学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③即使在人工智能时代,人们也无法回避哲学基本问题 ④科技越进步,人们越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王阳明的“心外无物”和朱熹的“理生万物”都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广泛影响的重要哲学思想。这两种哲学思想 ( )
A.反映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之间的分歧
B.体现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思想上的对立
C.都是无任何积极意义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D.都对世界的本原问题作出了自己的回答
8.[2025·江苏连云港期中] 某合作团队发明了一种新物质,完美地实现了硬度与弹性在同一物质中的“兼容”,同时还能像塑料那样拥有可塑性。该团队将有机化学中“官能团化反应”这一合成理念融入无机合成化学中,把有机功能分子引入“无机离子分子”中,实现了具有有机片段和无机离子片段的杂化分子合成。基于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②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人们可以创造出新物质 ③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2025·河北保定调研] 人工智能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类人”,“类”即“相像”“近似”之意,正如“类人猿”不是“猿人”一样,“类人”不是人,但它像人,特别是与人的思维有近似之处。“类人机器人”的出现,明显地确证并深化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实践基本结构历史变化的观点。这说明 ( )
①辩证唯物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影响科学的发展 ②具体科学的发展为验证哲学的真理性提供了依据 ③哲学思想的不断深化为具体科学的发展提供指导 ④具体科学的发展能够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2025·湖南长沙期中] 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下列有关描述及排序正确的是 ( )
序号 观点
①  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
②  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③  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④  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摹本或影子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①→②→④ D.③→①→②
11.荀子说:“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在关于对世界本原问题的认识上,上述材料中的哲学思想与以下观点一致的是 ( )
①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 ②我国古代哲学家范缜指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③程颐的“有理则有气”“有理而后有象,有象而后有数” ④我国汉代思想家董仲舒提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2025·四川成都期中] 毛泽东说,事实上,无论哪个国家,都有唯心主义,都有形而上学,都有毒草。我们公开承认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香花和毒草的斗争。下列观点能体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之间的对立的是 ( )
①揠苗助长—刻舟求剑 ②天行有常—唇亡齿寒 ③气生万物—心外无物 ④盲人摸象—流水不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2025·河北衡水期中] 2024年是邓小平同志诞生120周年。关于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同志曾说:
◎“我们多次重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这启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要 ( )
①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为人民造福 ②揭示并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③立足本国实际,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④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回应新的课题挑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 )
①其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②在概括升华具体科学的基础上,正确揭示了世界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 ③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能够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 ④找到了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是无产阶级实现自身解放的强大精神武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2025·浙江杭州期中] 2024年4月29日,“伟大飞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文物史料专题展”在中共一大纪念馆开幕。马克思《论波兰问题》笔记手稿首次展出,为观众呈现了一次“源与流”的命运交汇,生动印证“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马克思主义是当代实践的总结和升华,是“科学之科学”
B.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的,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
C.马克思主义为创新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具体的方法
D.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导人们科学地改造世界
16.
◆如果不懂得从改造中国中去认识中国,又从认识中国中去改造中国,就不是一个好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邓小平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
上述论断共同强调 ( )
①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③为全人类解放而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价值使命 ④中国共产党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共96张PPT)
1
7

17

时代精神的精华
考点一 追求智慧的学问
考点二 哲学的基本问题
考点三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主干构建 知识导引
抽丝剥茧 考点突破
作业手册
答案速查【听】
答案速查【作】
实践活动
追问
思考
世界观和方法论
思维和
本原
同一性
全人类
辩证法
自然观与历史观
科学性和革命性
存在
1.哲学的起源
(1)哲学的本义: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它致力于从总
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2)哲学的产生
哲学来自生活 本源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产生方式 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
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生活需要哲学 哲学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考点一 追求智慧的学问
(3)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
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②哲学会随着时代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
③真正的哲学从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的层面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
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因
此,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提醒]哲学不等于智慧。哲学有正确与错误、科学与非科学之分。科
学的哲学能够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而不科学的哲学则
会把人们引向歧途。所以,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完成给人智慧、指导实
践走向成功的任务。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哲学与世界观
项目 世界观 哲学
区别 含义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 看法和根本观点 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
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特点 自发形成的,人人都有; 一般是零散的、不自觉的 系统化、理论化
存在 零散、自发 思想体系
项目 世界观 哲学
联系 哲学与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哲学以世界观为内 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 统一;二者都起源于生活实践,并在实践中发展和接受检 验;二者均有正误之分 错误倾向 ①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 学学说 ②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与普通人无关 (续表)
(2)世界观与方法论
关系 世界观 方法论
区别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 和根本观点 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
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联系 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 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两者统一于哲学 注意 ①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但不是二者的简单相加 ②不能说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项目 哲学 具体科学
区别 研究 对象 整个世界 某一具体领域
任务 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 展的一般规律 揭示世界某一具体领域
的特殊规律
作用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提供方法论指导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
世界提供具体方法指导
项目 哲学 具体科学
联系 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②哲学为具体 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③哲学与具体 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不是多数与 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错误倾向 ①替代论: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 取代具体科学 ②取消论: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的指 导作用 (续表)
[提示]哲学的内涵
1.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之和。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而不是各门具体科学的相加。
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哲学就是世界观。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但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3.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决定。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而不是相互影响、相互决定。
4.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
武器。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5.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考向一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典例1】 [2021·广东卷]不少有重大贡献的自然科学家既是科学伟
人,又是科学哲人。牛顿从经验主义出发建立起古典力学,爱因斯坦从
唯物论出发建立了广义相对论,海森堡受柏拉图哲学的启发,决心寻找
反映自然秩序的数学核心,建立了矩阵力学。能解释上述科学史实的是
( )
①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②哲学的争论引领具体科学的进步 ③
哲学是一种能生产知识的知识 ④重大科学研究前沿需要哲学智慧的启迪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本题以一些科学史实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理解、
运用知识的能力。依题意可知,牛顿、爱因斯坦、海森堡分别从经验主
义、唯物论、柏拉图哲学出发,建立起了各自的科学理论。这说明世界
观决定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同时也表明具体科学的
发展需要哲学智慧的启迪,①④正确。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②错误;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认为“哲学是一种能生产知识的知识”是错误的,③错误。故选B。
考向二 哲学与具体科学
【典例2】 [2022·江苏卷]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表明,空间上微观的随
机性导出了宏观的决定性。微分动力系统的研究又揭示出,时间上微观
的决定性呈现为宏观的随机性。气体分子一个一个随机活动于空间的局
部,而整体上却遵从明显的规律……数学的严密论证帮助哲学家在一定
程度上说明:决定的必然性与随机的偶然性不仅是对立的,而且是统一
的。材料告诉我们( )
A.必须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本质 B.哲学为具体科学的发展提供指导
C.量的积累能够引起事物的质变 D.具体科学的发展为哲学提供基础

[解析] 概率论、数理统计、微分动力系统等都属于具体科学,其研究成果为哲学家提供帮助。这说明具体科学的发展为哲学提供基础,D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具体科学对哲学的作用,不涉及透过现象看本质,A不符合题意。
材料强调具体科学对哲学的作用,没体现哲学对具体科学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
材料未体现量变的过程,且决定的必然性与随机的偶然性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也不是事物发展中的一次质变,C不选。
故本题选D。
1.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
考点二 哲学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从社会实践来看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
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从哲学自身派别 来看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
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提醒]关系问题≠辩证关系
项目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 关系问题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
辩证关系
内容 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对存在
有能动的反作用
联系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 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唯物主义 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
定意识
唯心主义 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
意识决定物质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阵营 观点 基本形态 主要区别
唯物 主义 物质 决定 意识 古代朴素 唯物主义 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
体的物质形态(如水、气、土、火等)
阵营 观点 基本形态 主要区别
唯物 主义 物质 决定 意识 近代形而 上学唯物主 义 把自然科学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物质
结构如原子看作世界的本原,把一切运动都
归结为机械运动
辩证唯物 主义和历史 唯物主义 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结合,把自然观
和历史观在唯物辩证的基础上有机结合
(续表)
阵营 观点 基本形态 主要区别
唯心 主义 意识 决定 物质 主观唯心 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
觉、经验、心灵等)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认
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
观精神
客观唯心 主义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神、理念、绝对精
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
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续表)
[提醒]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共同缺陷
(1)混淆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将世界的本原归结
为某种物质的具体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将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原
子。二者均将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
(2)缺少辩证法思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包涵初步的辩证法思想,但属于
一种猜测,缺乏理论性。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将唯物主义与辩证
法分离。
(3)在历史观上陷入唯心。二者在自然观上坚持了唯物主义根本立场,
但是在社会历史领域陷入了唯心主义。
(3)哲学上的“两个对子”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区别 回答的是世界“是什么” 的问题 回答的是世界“怎么样”以及用什
么样的思维方法来把握世界的问题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联系 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 哲学体系。要正确揭示世界的本原,不仅要坚持唯物主义的观 点,还要坚持辩证法的观点。只有这样,才可能成为彻底的唯物 主义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续表)
1.“理生万物”与“我思故我在”的分歧就在于物质与意识谁是本原。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生万物”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我思故我在”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二者都属于唯心主义,在世界本原问题上没有分歧。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依据。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哲学的基本问题中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
4.从派别上讲,哲学史上的对立和斗争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
和形而上学的四军对垒。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派别上讲,哲学史上的对立和斗争归根到底,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只能是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
考向一 哲学的基本问题
【典例1】 [2024·浙江6月选考]名物学是研究事物及其名称的学问。
名与物的关系十分复杂,其背后甚至隐藏着特定的时风和民俗。由于地
有南北、时有古今,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的情况比比皆是,弄清名物关系
很困难,然而只有弄清了,才能避免误读文献。由此可知( )
①不同时代表达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方式不同 ②名物学研究无法回
避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③研究名物关系最终是为了实现思维与存在
的一致 ④物质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的客观实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具有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的情况,说明
不同时代和地区因特定的时风和民俗,对事物的概念和表达方式不同,
而不是表达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方式不同,故①错误。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具有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的情况,只有弄清了名物关系,才能避免误读文献。这说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名物学研究无法回避的哲学基本问题,研究名物关系最终是为了实现思维与存在的一致,故②③正确。
题干不涉及物质的内涵,故④排除。故本题选C。
考向二 哲学的基本派别
【典例2】 [2024·甘肃卷]法国哲学家拉美特利明确把哲学划分为唯
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他把唯物主义比作“牢固坚实的橡树”,
把唯心主义比作“脆弱的芦苇”。下列选项中,前后两端分别体现哲学两
大基本派别的是( )
①存在是主体,思维是宾词——存在即是被感知 ②人类历史是理念的展
开——思维的发展是历史的动力 ③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心皆具
是理,心即理也 ④人是一种聪明的机器——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存在是主体,思维是宾词”强调存在决定思维,属于唯物主义;“存
在即是被感知”夸大了意识的作用,属于唯心主义。①符合题意。
“人类历史是理念的展开”和“思维的发展是历史的动力”均是唯心主义,②不符合题意。
“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指天有一定的运行规律,地有一定的运行法则,属于唯物主义;“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属于唯心主义。③符合题意。
“人是一种聪明的机器”属于机械唯物主义;“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属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1.马克思主义哲学
(1)产生发展与历史使命
产生发展 历史使命
科学的 理论 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实现无
产阶级和
全人类的
解放
人民的 理论 无产阶级斗争的必然产物;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 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为建立理想社会指明 了方向;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劳动群众的精神武器 考点三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基本特征
核心 观点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重要 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
证法的有机结合,它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于社会历史研究领
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
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
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正确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
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马克思主义
哲学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
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续表)
理论 品质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
(续表)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1)毛泽东思想
①地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
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②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精髓)、群众路线、独立
自主。
(2)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①形成: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不同时期中国实践和
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②作用: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①形成: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
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
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
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②地位: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
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③作用:为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④要求: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
立场观点方法,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
1.是否研究时代的迫切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旧哲学的本质区别。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旧哲学的本质区别在于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为人类发展提供具体方案。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的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不能提供具体方案。
3.科学性和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4.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回答了自然界的物质性。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揭示了自然界的物质性,以往的唯物主义哲学回答了自然界的物质性。
考向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典例1】 [2024·湖南卷]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马克思的
功绩在于,“第一个把已经被遗忘的辩证方法、它和黑格尔辩证法的联系
以及差别重新提到人们面前,同时在《资本论》中把这个方法应用到一
种经验科学即政治经济学的事实上去”。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①《资本论》第一次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 ②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
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③黑格尔辩证法与马克思辩证法没有本质区别
④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成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①不选。
马克思的功绩在于,“第一个把已经被遗忘的辩证方法……应用到一种经
验科学即政治经济学的事实上去”,说明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研究政治经
济学的方法,②正确。
黑格尔辩证法是唯心的,马克思辩证法是唯物的,二者有本质区别,③说法错误。
“第一个把已经被遗忘的辩证方法、它和黑格尔辩证法的联系以及差别重新提到人们面前”,说明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成分,④正确。故本题选D。
考向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
【典例2】 [2023·海南卷]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
不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
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领导中国
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 )
①为中国社会发展提供了具体方案 ②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
华 ③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④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
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中国社会发展提供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而不是提供具体方案,①说法有误。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②不符合题意。
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不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考向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
【典例3】 [2022·辽宁卷]李大钊曾说,马克思主义是“世界改造原动
的学说”,但必须研究它“怎样应用于中国今日的政治经济情形”。毛泽
东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
义”。习近平指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
这些论述强调( )
①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方向 ②马克思主义是为人类求
解放的人民的理论 ③党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④马克
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理论。题干主要强
调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独特理论品质,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党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③④符合题意。
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方向说法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①不选。
马克思主义是为人类求解放的人民的理论说法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②不选。故本题选D。
作业手册
1.[2025·浙江丽水期中]中国古人在与天地自然的相处中,参悟生存
之法、生活之理、生命之道,比如“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辩证智慧、“仁
者乐山,智者乐水”的人格美学、“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生命喟
叹……这说明( )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处理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 ②不同时代表达哲
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方式不相同 ③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
造着主观世界 ④实践可以把人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中国古人在与天地自然的相处中,参悟生存之法、生活之理、
生命之道,说明哲学智慧产生于人处理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人类
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着主观世界,①③正确。
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哲学家表达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方式不尽相同,但材料没有涉及,②排除。
材料主要强调哲学的产生,不涉及实践的直接现实性,④排除。
2.恩格斯说:“自然研究家尽管可以采取他们所愿意采取的态度,他们
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问题只在于:他们是愿意受某种蹩脚的时髦哲学
的支配,还是愿意受某种以认识思维的历史及其成就为基础的理论思维
形式的支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哲学是从自然科学知识中概括出的最一般的结论
B.哲学为自然研究家们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C.自然研究家应努力摆脱各种理论思维形式的制约
D.哲学是凌驾于自然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

[解析] “自然研究家尽管可以采取他们所愿意采取的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表明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B正确。
材料强调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哲学是从自然科学知识中概括出的最一般的结论在材料中未体现,A不符合题意。
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因此,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的、有害的。“摆脱各种理论思维形式的制约”说法错误,C排除。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那种把哲学看作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
的“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D错误。
3.[2025·江苏扬州期中]2024年7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牵头
的科研团队,通过分析极目空间望远镜和费米卫星的联合观测数据,在
伽马暴中发现能量高达37兆电子伏的伽马射线谱线,且谱线的能量和光
度均以幂律形式演化,这是迄今观测到的宇宙天体产生的能量最高、证
据最确凿的谱线。这一发现说明( )
①离开了客观存在,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 ②自然界事物的存在往往依
赖于人类的科学发现 ③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世界统一于物质 ④思维
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科研人员通过分析极目空间望远镜和费米卫星的联合观测数据,
发现伽马射线谱线,这是迄今观测到的宇宙天体产生的能量最高、证据
最确凿的谱线。这体现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思维能够
正确认识存在,③④正确。
材料未强调意识的产生,①与题目主旨不符。
自然界是客观的,自然界事物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类的科学发现,②错误。
4.[2025·河南南阳期中]2024年8月1—8日,第25届世界哲学大会在意
大利罗马举行。本届大会以“跨越国界的哲学”为主题,旨在促进学术界
和公众对人类社会未来的反思,强调哲学思想在公共领域的持续重要性。
关于哲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具体科学 ②哲学的本义是热爱智慧、追求智慧
的科学 ③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需要哲学智慧 ④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
神的精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①排除。
哲学的本义是热爱智慧、追求智慧,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②排除。
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解决
问题的巧妙方法,都与一定的哲学智慧联系在一起。③正确。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因为它从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的层
面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
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④正确。
5.[2025·天津红桥区期中]“45°人生”形容年轻
人想卷卷不动、想躺又躺不平的尴尬姿态。幸
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广大青年应正确看待45°阶
段,克服“玻璃心”,练就“钻石心”,实现45°向
90°的过渡。这说明( )
A.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C.世界观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最普遍的问题
D.哲学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重要影响

[解析]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但哲学未必是科学的,因此哲学
未必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的统一,A排除。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广大青年应正确看待45°阶段,克服“玻璃心”,练
就“钻石心”,实现45°向90°的过渡。这体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
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体现哲学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
活的影响,B正确,D排除。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C排除。
6.《将人生哲学到底》是三联书店在2023年出版的图书。该书向人们展
示了人工智能时代哲学思考对于理解和面对人生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在
科技发展的今天,保持对于人文和思辨的关注,以实现人工智能与人类
的和谐共存。材料表明( )
①科学的世界观对社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②人工智能为真正哲学赋予
了新的时代内涵 ③即使在人工智能时代,人们也无法回避哲学基本问
题 ④科技越进步,人们越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人工智能时代哲学对于理解和面对人生的重要性,
没有体现人工智能发展为真正哲学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②不符合题意。
材料强调哲学的作用,没有涉及哲学基本问题,③不符合题意。
7.王阳明的“心外无物”和朱熹的“理生万物”都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广泛影
响的重要哲学思想。这两种哲学思想( )
A.反映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之间的分歧
B.体现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思想上的对立
C.都是无任何积极意义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D.都对世界的本原问题作出了自己的回答

[解析] 这两种观点没有反映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A不符合题意。
这两种观点都是唯心主义,没有体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思想上的对立,
B不符合题意。
唯心主义哲学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不能说无任何积极意义,C错误。
“心外无物”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世界的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理生万物”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这两种哲学思想都对世界的本原问题作出了自己的回答,D正确。
8.[2025·江苏连云港期中]某合作团队发明了一种新物质,完美地实
现了硬度与弹性在同一物质中的“兼容”,同时还能像塑料那样拥有可塑
性。该团队将有机化学中“官能团化反应”这一合成理念融入无机合成化
学中,把有机功能分子引入“无机离子分子”中,实现了具有有机片段和
无机离子片段的杂化分子合成。基于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②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人
们可以创造出新物质 ③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④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人们可以创造出新的具体的物质形态,
但不能创造物质,②说法错误。
科学的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③说法错误。
9.[2025·河北保定调研]人工智能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类人”,
“类”即“相像”“近似”之意,正如“类人猿”不是“猿人”一样,“类人”不是
人,但它像人,特别是与人的思维有近似之处。“类人机器人”的出现,
明显地确证并深化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实践基本结构历史变化的观点。
这说明( )
①辩证唯物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影响科学的发展 ②具体科学的发展
为验证哲学的真理性提供了依据 ③哲学思想的不断深化为具体科学的
发展提供指导 ④具体科学的发展能够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类人机器人”的出现,明显地确证并深化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实践
基本结构历史变化的观点。这说明具体科学的发展为验证哲学的真理性提
供了依据,具体科学的发展能够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②④符合题意。
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但材料体现的是具体
科学对哲学的作用,没体现辩证唯物主义对科学的影响,也没体现哲学思
想的不断深化为具体科学的发展提供指导,①③不符合题意。
10.[2025·湖南长沙期中]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
态。下列有关描述及排序正确的是( )
序号 观点
① 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
② 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③ 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④ 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摹本或影子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①→②→④ D.③→①→②

[解析] 认为气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故①排第一位。
认为基本元素为世界的本原,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故③排第二位。
“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属于辩证唯物主义,故②排第
三位。
④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不符合题意。
因此,正确的顺序是①→③→②。
11.荀子说:“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在关于对
世界本原问题的认识上,上述材料中的哲学思想与以下观点一致的是
( )
①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 ②我国古代哲
学家范缜指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③程颐的“有理则有气”“有理
而后有象,有象而后有数” ④我国汉代思想家董仲舒提出“道之大原出
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荀子在这段话中强调了自然界的规律性和秩序性,以及这些规律对万物生长变化的影响,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①的观点认为水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①正确。
范缜的“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精神(神)是依赖于物质(形)的,物质存在则精神存在,物质消亡则精神消亡。这种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正确。
“有理则有气”“有理而后有象,有象而后有数”强调理是宇宙万物存在和变化的根本,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③排除。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属于客观唯心主义,④排除。故本题选A。
12.[2025·四川成都期中]毛泽东说,事实上,无论哪个国家,都有唯
心主义,都有形而上学,都有毒草。我们公开承认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香花和毒草的斗争。下列观点能体现唯物主义与唯
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之间的对立的是( )
①揠苗助长—刻舟求剑 ②天行有常—唇亡齿寒 ③气生万物—心外无物
④盲人摸象—流水不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揠苗助长体现唯心主义,刻舟求剑是形而上学中静止的观点,
①不符合题意。
天行有常强调规律的客观性,是唯物论观点,唇亡齿寒是辩证法中联系的观点,②不符合题意。
气生万物是唯物主义观点,心外无物是唯心主义观点,③符合题意。
盲人摸象是形而上学中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流水不腐是辩证法中运动的观点,④符合题意。
13.[2025·河北衡水期中]2024年是邓小平同志诞生120周年。关于如
何坚持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同志曾说:
◎“我们多次重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
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
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几十
年、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
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这启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要( )
①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为人民造福 ②揭示并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
客观规律 ③立足本国实际,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④始终站在
时代前沿回应新的课题挑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启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要立足本国实际,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③符合题意。
世界形势日新月异……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这启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要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回应新的课题挑战,④符合题意。
材料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要立足本国实际、站在时代前沿,没有涉及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为人民造福,也没有体现揭示并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①②不符合题意。
14.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
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
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
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
①其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②在概括升华具体科学的基础上,正确揭示了世界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
律 ③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能够帮助人们确立人
生观 ④找到了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是无产阶级实现自身解放的强大
精神武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没有涉及马
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②错误。
哲学都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能够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这不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点,③不符合题意。
15.[2025·浙江杭州期中]2024年4月29日,“伟大飞跃——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时代化文物史料专题展”在中共一大纪念馆开幕。马克思《论波
兰问题》笔记手稿首次展出,为观众呈现了一次“源与流”的命运交汇,
生动印证“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对此
理解正确的是( )
A.马克思主义是当代实践的总结和升华,是“科学之科学”
B.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的,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
C.马克思主义为创新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具体的方法
D.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导人们科学地改造世界

[解析] 马克思主义是自己所处时代的实践的总结和升华,且“科学之科
学”说法错误,A排除。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正确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排除。
马克思主义为创新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而不是提供具体的方法,C排除。
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这说明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导人们改造世界的行动,D正确。
16.
◆如果不懂得从改造中国中去认识中国,又从认识中国中去改造中
国,就不是一个好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邓小平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
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
上述论断共同强调( )
①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②马克思主
义的基本原理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③为全人类解放而斗争
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价值使命 ④中国共产党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材料强调要坚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持马克思主
义的指导,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无关,②不符合题意。
“为全人类解放而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价值使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③不符合题意。
第17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主干构建 知识导引
①实践活动 ②追问 ③思考 ④世界观和方法论 ⑤思维和存在
⑥本原 ⑦同一性 ⑧全人类 ⑨辩证法 ⑩自然观与历史观
科学性和革命性
考点一
易错澄清
1.哲学是对具体科学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
遍的规律,而不是各门具体科学的相加。
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但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3.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
现世界观,而不是相互影响、相互决定。
4.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
统一,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5.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考向研析
【典例1】B
【典例2】D
考点二
易错澄清
1.“理生万物”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我思故我在”是主观唯心主义的
观点,二者都属于唯心主义,在世界本原问题上没有分歧。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哲学的基本问题中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
心主义的依据。
4.从派别上讲,哲学史上的对立和斗争归根到底,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
义两种,只能是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
考向研析
【典例1】C
【典例2】B
考点三
易错澄清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旧哲学的本质区别在于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的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不能提供具体
方案。
3.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实践观
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4.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揭示了自然界的物质性,以往的唯物主义哲学回
答了自然界的物质性。
考向研析
【典例1】D
【典例2】D
【典例3】D
1.B 2.B 3.D 4.D 5.B 6.B 7.D 8.B 9.D 10.B
11.A 12.D 13.D 14.B 15.D 16.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