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甲公司设计并生产的一款藤椅,其外观形象线条交织犹如碗状,高度模仿了乙公司设计并建造的名为“巢”的知名建筑作品。同时,为了提高该藤椅的市场销量,甲公司在产品标签上注明设计者为国内著名设计师林某,而林某对此却毫不知情。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知识,说明本案中的甲公司侵犯了当事人哪些权利。若林某通过民事诉讼维权,可提出哪些诉讼请求?甲公司的藤椅外观形象高度模仿了乙公司设计并建造的名为“巢”的知名建筑作品,侵犯了乙公司的著作权和专利权。甲公司擅自盗用林某的姓名,侵犯了林某的姓名权;林某可以提出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诉求。一轮复习新教材(统编版)高三政治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第四课《侵权责任与权利界限》体系构建第四课 知识体系侵权责任与权利界限权利保障于法有据(侵权责任)权利行使 注意界限(民事权利的限制)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一般侵权责任特殊侵权责任依据、意义——诉讼时效、承担方式——对知识产权的限制对人身权的限制1.民事权利行使的界限和要求2.民事权利限制的表现3.妥善处理相邻关系民事责任违约责任侵权责任承担方式:预期违约和实际违约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适用定金罚则等。类型:?注意:侵权责任(侵犯民事权利)≠违约责任(合同履行)考点梳理核心考点一:侵权责任(权利保障 于法有据) 直接方式1.侵权责任的内容(是什么)(1)一般侵权责任: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判定条件①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了损害。——损害的事实②行为人行为时主观上存在过错。(故意或者过失:不影响其承担民事责任,但过错程度对于衡量其责任大小具有法律意义)。——主观过错③该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一个人只能对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后果负责,法律通常要求受害人确定损害结果发生的真实原因。 ——二者有因果关系故意:行为人预见到自己的行为会导致某一损害后果而希望或者放任该后果发生的一种主观心理状态。(坏)过失: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结果应当预见或能够预见而没有预见;具有主观的疏忽大意或者过于自信。(蠢)承担方式 侵权行为 适用范围停止侵害 侵害他人财产或人身的行为正在进行或继续状态 丈夫一直家暴并威胁妻子,妻子可以依法要求其停止暴力行为排除妨碍 权利人行使其权利受到他人不法阻碍或者妨害时,财物受到侵害,主要适用于物权,特别是相邻权受到侵害的场合 甲将自己的车放在乙家车库,阻碍了乙,乙可以要求排除妨碍,将车开走消除危险 行为人的行为对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潜在威胁 例如:存在安全隐患的广告牌、 阳台上的花盆等返还财产 侵权人非法占有或管理他人财产,该财产仍存在 一般适用于财产所有权恢复原状 侵权行为致使他人的财产遭到损害或者形状改变 主要适应于财产损害的场合赔偿损失 导致他人身体健康或财产受到损害的 适应损害人身权和财产权的情形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侵权人侵害他人人格尊严(如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肖像权)。 (恢复名誉专属于侵害名誉权的民事责任) 主要适应于损害人身权益的情形(可能另外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案例分析:姚某在商场经商家同意试戴一只翡翠手镯,并问价。商家报价8万(实际进货价4万元,市价5万元),姚某认为价格太高,表示不买,并急忙取下试戴上的手镯,不慎将手镯摔断。①姚某应承担的侵权责任还是违约责任?为什么?应承担侵权责任。姚某已表示不买,未与商家形成买卖合同,因此不存在违约;她不慎摔断了手镯,侵害了商家的财产权,理应承担侵权责任。②姚某须以哪些方式承担责任?如要赔偿损失,该赔多少?赔偿损失,5万元。民法1184条: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合理方式计算考点梳理3.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及诉讼时效(怎么样)(1)承担方式 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可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2)诉讼时效 注意诉讼时效,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限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不告不理)(1)含义:是指由法庭所作出的赔偿数额超出实际损害数额的赔偿;(2)目的:通过对义务人施以惩罚,阻止其重复实施恶意行为,警示他人不要采取类似行为。 p32诉讼时效起算:从被侵害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算,而不是从有侵权行为时开始起算。超过诉讼时效,权利人仍有权利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会受理),但法院不再支持其诉讼请求,其可能丧失胜诉权。王女士乘坐公交车去上班,车价2元,车至半路,该司机突然紧急刹车,导致王女士失去平衡摔倒,腿骨骨折,花去治疗费用2万元。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司机不是故意刹车,在主观上没有过错,不承担责任 ②公交公司认可侵权,但拒绝王女士同时赔礼道歉和赔偿损失的要求 ③紧急刹车与王女士的损害有因果关系,公交公司应承担侵权责任 ④公交公司没有全面履行合同,王女士可以选择请求承担违约责任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D故意与过失都是主观过错的表现,司机存在过错,排除①。侵权责任可以合并使用,排除②。侵权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是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③入选。合同履行要坚持全面诚信原则,④入选。考点梳理(2)特殊侵权责任:过错推定侵权责任和无过错责任承担侵权责任。理解 重点案例过错侵权责任 动物园笼子里养了一只狮子,挂警示牌禁止喂食触摸,你被咬了一口 (动物园可证不是其过错, (尽到了管理和提醒责任) 动物园动物致人损害、林木折断致人损害、高空坠物、抛物、个人信息受侵害(4类常考记住!)无过错侵权责任 小区遛狗咬了邻居 (邻居有非故意挑逗行为,可减轻 邻居故意挑衅-不承担) 饲养的动物致人损害、生产者产品责任、环境污染责任(动物工业两害这三类!)不能自证清白就是你的错!--过错推定无论如何都是你的错!--无过错推定(尽到管理职责)(定期检查、修剪)(定期检查、清理)(定期做预防和保护)间接陈某在小区内遛狗时见四周无人,遂解开犬绳任其自由活动,邻居吴某上前逗弄,不料被狗咬伤。事后吴某要求陈某赔付医疗费用2000元,陈某以“对方逗弄在先”为由拒绝赔偿。吴某诉至法院,法院判决陈某承担1500元医疗费。饲养宠物是个人自由,但在行使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保护他人的义务。除了要按规定为宠物办理登记证、免疫合格证并定期接种疫苗,还要做好防护措施,如遛狗时系好犬绳、戴好嘴套等,以免出现宠物伤人事件。本案中,陈某在公共场所未给狗佩戴安全绳,致使吴某受伤,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而吴某对狗进行逗弄,自身也存在一定过错,因此可适当减轻陈某的赔偿责任。考点梳理核心考点一:侵权责任(权利保障 于法有据)2.法律规定侵权责任的原因(为什么)(1)承担侵权责任的法律依据:法律保护民事主体的各项人身权和财产权。行为人侵害他人的民事权利,应当依法承担侵权责任。(2)法律规定侵权责任的意义(作用)①个人角度:法律规定侵权责任,旨在保障民事主体的合法权利不受侵犯,合理确定相关行为人与权利人之间的利益。②社会角度:法律规定在特定情形中适用过错推定与无过错责任原则,对社会某些群体的合法权利给予特别保护,体现了社会公正。③社会角度:侵权责任规则有助于平衡社会各方利益,合理预防损害,促进社会和谐。注意区分: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侵权责任 违约责任原因 行为人侵害他人民事权利,应当依法承担侵权责任。 合同当事人在合同期内没有履行合同义务,应当承担违约责任。行为特点 侵权行为致使他人人身、财产权益受到损害。 在合同期内没有按合同约定履行合同义务。责任构成要件和免责条件 有损害事实(前提条件) 免责条件只能是法定的,当事人不能事先约定免责条件,也不能对不可抗力的范围事先约定。 合同当事人违约。除了法定的免责条件,如不可抗力以外,合同当事人还可以事先约定不承担责任的情况。承担责任的方式 既包括财产责任,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又包括非财产责任,如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及法定惩罚性赔偿 主要是财产责任,如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定金罚则、支付违约金等甲到一家餐厅就餐,在一盘菜肴中发现一只硕大的蟑螂,立即晕倒。经抢救,才得以脱险此餐厅的行为应如何定性A 构成违约行为,不构成侵权行为,只承担违约责任B 构成侵权行为,不构成违约行为,只承担侵权责任C 即构成违约行为,又构成侵权行为,既承担违约责任又承担侵权责任D即构成违约行为,又构成侵权行为。根据甲的请求或承担违约责任,或承担侵权责任《民法典》规定,“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承担侵权责任。√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竞合考点梳理核心考点二:权利界限(权利行使 注意界限)1.民事权利限制的内容 P35(1)民事主体行使民事权利时不能超过正当的界限。(2)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要遵循诚信原则;不违法;不违背公序良俗考点梳理核心考点二:权利界限(权利行使 注意界限)2.民事权利限制的表现(1)民法对名誉权(人身权)的界限 P35a.对经营者的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就不能认定为侵害名誉权。 但借机以诽谤、诋毁、侮辱等方式损害对方利益的,则构成侵权。b.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 1、捏造、歪曲事实;2、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3、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的,则构成侵权。考点梳理2.民事权利限制的表现(2)民法对著作权的界限:作品的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使用作品的合理使用 P36含义:使用作品不需要著作权人同意,也不必支付使用费。情形:①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③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④为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作品的法定许可适用 P36含义:在某些情形中,除非权利人事先声明不许使用,他人可以不经著作权人同意,直接使用著作权人的作品,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使用费,这属于作品的法定许可情形:①报刊转载其他报刊上发表的作品;②在为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而编写出版的教科书中,汇编已经发表的作品片段或者短小的文字作品、音乐作品等。注意:在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使用的情况下,仍须指明作者和作品出处考点梳理3.对相邻权的限制——妥善处理相邻关系 P37核心考点二:权利界限(权利行使 注意界限)原因 ①邻里之间如果在排水、通行、通风、采光、观景等方面处理不当,就可能引发侵权纠纷。②相邻关系是对不动产所有权的限制或延伸;(实质)法律规定相邻关系,对于保护相邻不动产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稳定社会秩序,具有重要的意义类型 包括相邻用水、排水,相邻通行,相邻不动产利用与管线安设,相邻通风、采光、日照,相邻有害物质排放,等等。怎么样妥善处理相邻关系 1.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2.法律、法规对处理相邻关系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可以按照当地习惯。3.一方在为自己便利行使权利时,也应当照顾到相邻方的利益,给予排水、用水、通行(结合材料)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便利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是一项暖心的民生工程。然而,一些工程在具体实施中遇阻重重。某校思政实践小分队围绕“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问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Y小区因民意协商不成,导致加装电梯项目搁置四年。思政实践小分队深入社区调查发现,该小区11号楼加装电梯项目搁置极具典型性。该楼居住着11位80岁以上的老人,14户业主中只有一楼的2户反对,符合该市老旧小区住宅加装电梯管理办法的加装电梯条件。但一楼业主为加装电梯并未给自己带来实质性的利益,反而因加装电梯影响了居住环境,如采光、安全、通风、噪音等,导致自己利益受损,因此反对加梯。请运用相关法律知识评述一楼业主反对加装电梯的行为。民法典规定,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相邻关系一方在为自己便利行使权利时,应当照顾到相邻方的利益。加装电梯适用于相邻关系的法律规定,11号楼老年人众多,而且同意加装电梯亚主数量已符合该市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因此,作为一楼业主有义务予以协助。当然,加装电梯会给一楼住户带来一定影响与损害,应当给予合理的补偿。1.李某与张某是邻居,两家中间隔着一条过道,张某因工作原因需要上夜班,为了深夜回家安全,在靠过道的墙壁上安装了一盖照明灯,每晚9点到凌晨4点间开启。照明灯正对着李某家卧室,中间没有任何物体遮挡,严重影响了李某的睡眠。李某要求张某停用照明灯,被张某拒绝,李某恼怒之下,直接把照明灯砸坏。(1)分析李某是否有权要求张某停用照明灯。(6分)(2)指出李某是否应承担法律责任,并说明理由。(4分)李某有权要求张某停用照明灯。理由:民法典规定,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相邻关系一方在为自己便利行使权利时,应当照顾到相邻方的利益。材料分析:张某的照明灯严重影响李某睡眠,损害了相邻权利人的利益,李某有权要求其停用照明。李某应对自己的行为承担侵权责任。理由:行为人因行为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李某砸坏照明灯,侵犯了张某的所有权,主观上存在过错,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应承担侵权责任。2.韩某在A报刊上发表纪实文章《矿泉壶不出矿泉水》,称有关研究表明,矿泉壶的矿化、磁化、灭菌装置有害,提醒消费者“慎用”“当心”,并对几家矿泉壶生产企业的夸大性广告提出批评。B报社未经同意,转载了韩某的这篇文章,同时按照规定支付了使用费。被点名批评的企业向人民法院起诉,认为韩某的行为侵犯了自己的名誉权。(1)韩某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 请说明理由。(4分)(2)B报社并未侵犯韩某的著作权,为什么 (6分)(3)请你对被点名批评的矿泉壶生产企业的广告行为进行评析。(6分)(1)不构成,理由:消费者如实对经营者的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就不能认定为侵害名誉权, 因为这些行为是保障消费者批评监督权所必须的。(2)B报社未经同经韩某同意转载了韩某已发表在A报刊上的文章,但按照规定支付了使用费,属于作品的法定许可,所以并未侵犯韩某的著作权。广告是重要的企业营销与产品推广手段。点名批评的矿泉壶生产企业在广告中对矿泉性能、功能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欺骗、误导消费者,构成不正当竞争,违反了守法公序良俗原则,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