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中国的矿产资源教案(表格式)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湘教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中国的矿产资源教案(表格式)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湘教版(2024)

资源简介

第二节 中国的矿产资源
本节教材包括“矿产和矿产资源”“种类齐全,总量丰富”“地区分布不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国家安全”四部分内容。
在“矿产和矿产资源”部分,教材首先明确界定了矿产的概念,让学生清晰掌握什么是矿产,这是学习的基石。接着详细介绍矿产资源的分类,分为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结合教材部分自然资源示例图辨析,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矿产资源的概念。
在“种类齐全,总量丰富”部分,借助世界和中国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储量对比(2020年)图,以数据为支撑,直观呈现“总量大但人均少”的矛盾,通过课堂讨论“人均不足的原因”,引导学生从人口、消费需求等角度辩证分析,渗透人地协调观,培养综合思维。
在“地区分布不均”部分,教材运用大量地图和图表直观展示各种矿产资源在全国的分布情况,学生可通过观察地图了解不同地区的资源优势,强化区域认知能力。同时以“西气东输工程”为实践载体,引导学生探究资源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提升地理实践力。
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国家安全”部分,教材正文阐述了中国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如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保意识。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在知识储备方面,他们对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如地形、气候等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学习矿产资源的分布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在生活经验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到一些与矿产资源相关的物品,如金属制品、煤炭等,这使他们对矿产资源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然而,他们在策略经验上相对不足,对于如何系统地分析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开发利用中的问题等还缺乏有效的方法。从身心发展特点来看,八年级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阶段,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可能会觉得矿产资源的分布等内容较为抽象和枯燥,理解起来存在一定困难。针对这些学习困难和障碍,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探究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矿产资源的分布地图、开采过程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相互启发,共同解决问题。
【内容要求】
1.以某地区的一种自然资源为例,说出该资源在当地的分布状况、对外输出地区以及对当地乃至世界的重要意义。
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矿产资源的主要特征,举例说明矿产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认识开发、利用、保护矿产资源的重要意义。
【核心素养目标】
区域认知:
通过地图和案例,说出中国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
综合思维:
1.能够综合分析中国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其与地形、气候等自然要素的关系。
2.学会从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角度思考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地理实践力:
1.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当地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提出合理的建议。
人地协调观:
1.能够理解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矿产资源的依赖以及保护矿产资源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
难点:
1.探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等工具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课题 中国的矿产资源
教学 步骤 过程与方法 设计意图
导 入 新 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天用的塑料文具、穿的衣服、坐的汽车,都和哪种资源有关吗 请学生分享答案,教师补充总结。 展示教材P79石油资源开发利用流程示意图,简要讲解石油从开采到加工的流程。 想一想,日常生活中哪些场景需要用到石油资源 过渡:石油虽重要,但我国人均占有量却很低。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中国的矿产资源到底有什么特点。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切入,激发兴趣,建立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教 学 过 程 一、矿产和矿产资源 自主学习:概念和分类 发放任务单,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矿产和矿产资源部分,完成以下问题: 1.什么是矿产和矿产资源 2.教材部分自然资源示例图中哪些属于矿产资源 为什么 3.矿产资源可以分为哪几类 请举例说明。   通过任务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初步建立“矿产”与“矿产资源”的核心概念,并通过实例辨析,区分矿产资源与其他自然资源的差异。
教 学 过 程 二、种类齐全,总量丰富 展示中国已发现的矿产种类和储量的数据,提问:从这些数据中,你能看出中国矿产资源种类有什么特点 展示教材P81世界和中国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储量对比(2020年),分小组完成数据对比任务。 1.说一说,我国主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储量,与世界差异较大的有哪些 2.我国矿产资源丰富,但多数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较少,谈一谈其中的原因。 教师总结:我国资源总量排名靠前,但因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几分之一。我们必须树立节约意识! 过渡:资源不仅人均少,分布还不均衡。比如长庆油田的天然气,为何要千里迢迢输送到东部 三、地区分布不均 任务1 能源矿产 展示教材P82中国主要能源矿产分布图,提问: 1.我国能源矿产主要分布在哪里 2.煤炭、石油、天然气的主要分布省区是哪些 教师总结:我国能源矿产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北多南少”。煤炭集中分布于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石油多出产于黑龙江、山东、陕西、甘肃、新疆等地,天然气主要集中在新疆、陕西、四川等地。 过渡:资源分布如此不均,如何解决东部地区的能源需求呢 结合教材P84我国西气东输管道运输主干线路示意图,讲解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并完成相关任务: 1.结合中国地形分布图,说出我国西气东输工程途经的主要地形区。 2.议一议,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部和西部分别有哪些有利影响。 教师总结:西气东输工程对东部地区而言可以缓解能源短缺,改善空气质量,对西部地区而言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教师引导学生读教材P83页202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示意图,谈一谈我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异同。 任务2 金属矿产 展示中国主要金属矿产分布图,提问: 1.我国的铁矿主要分布在哪里 2.有色金属如铝土矿、锡矿、钨矿等主要分布在哪里 教师总结:铁矿主要分布在辽宁、四川、内蒙古、河北和山西等地,有色金属矿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任务3 非金属矿产 展示中国主要非金属矿产分布图,提问: 1.我国非金属矿产有何分布特点 2.磷矿、硫铁矿、石墨等分布在哪里   通过中国矿产种类和储量数据,直观呈现“种类齐全”的国情特点。 通过小组讨论揭示“总量大但人均少”的矛盾,渗透人口与资源关系的国情教育,强化节约意识。 通过读图定位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分布省区,培养学生空间分布认知能力,理解能源矿产“北多南少”的格局。 通过东西部影响分析,渗透区域协调发展理念,理解资源调配对国家经济与生态的双重意义。
教 学 过 程 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国家安全 展示一些因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不当而引发的环境问题的案例,如矿山开采导致的土地塌陷、水土流失等。提问:我国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讲解我国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介绍我国在推进矿产资源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方面采取的措施,如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建设绿色矿山等。 结合我国战略性矿产目录,讲解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的重要关系,强调确保矿产资源安全对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活动 永兴“银楼” 阅读教材P85活动永兴“银楼”,回答: 1.没有银矿,永兴如何成为“银都” 2.这种模式对我国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有哪些借鉴意义   通过直观的生态破坏图片,引发学生对粗放开发模式的反思,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 结合“节约资源”“绿色矿山”等国策,传递生态文明理念,增强学生对国家战略的认同感。 通过“无银矿却成银都”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循环经济模式(如废料再生)的创新价值,培养资源再利用意识。
课 堂 小 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到矿产资源是自然界具有利用价值的矿物或岩石,我国矿产资源种类齐全、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呈现出“大而不富”的特点。从分布来看,能源矿产“北多南少”,金属矿产分布广泛但相对集中,非金属矿产“南多北少”。面对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国家通过西气东输等工程实现跨区域调配,同时要重视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特别是永兴“银楼”变废为宝的案例启示我们,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矿山是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方向。作为新时代少年,我们要树立“节约资源就是保护国家战略安全”的意识,从日常点滴做起,共同守护祖国的矿产资源安全。
课 堂 练 习   长期以来,煤炭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很高,近年来可再生能源占比逐年上升。相比煤炭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废气、废渣等污染物,天然气属于清洁能源。如图为某年我国东部、中部、西部能源生产和消费占全国的比例。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能源 (D)                              A.消费结构中不含可再生能源 B.生产结构中东部原煤占比高 C.生产量和消费量各地区相匹配 D.生产结构中西部天然气优势最大 [解析]根据图文材料可知,近年来我国能源消费中可再生能源占比逐年上升;生产结构中西部原煤占比较高;我国的天然气生产集中在西部地区,东部地区能源储量小,但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生产量和消费量各地区不匹配。
课 堂 小 结 2.我国实行西气东输工程可以 (A) ①缓解东部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状况  ②发挥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  ③优化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④减轻西部地区的环境破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西气东输工程为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创造了条件,有利于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短缺问题,优化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天然气是清洁能源,对东部地区环境改善十分有益,但沿途管线施工会对西部地区的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需要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板 书 设 计 一、概念分类 矿产资源: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分类:能源、金属、非金属 二、特点与分布 1.总量大,人均少 2.分布不均: 能源矿产:“北多南少” 煤→晋陕蒙 油→黑鲁新 气→新川陕 金属矿:铁→辽川冀 有色→南方 非金属:“南多北少” 三、开发与保护 问题:资源浪费、地质灾害、环境污染等 对策: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教 学 反 思   本节课围绕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与开发利用展开,整体上完成了教学目标,但部分环节需优化调整。在“概念与分类”部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较好地理解矿产定义,但对“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认识不足。数据对比环节,学生能直观感受“总量大、人均少”的矛盾,但部分学生对柱状图分析存在困难,需加强读图指导。在“分布不均”任务中,结合地图的能源矿产定位较为顺利,但金属矿产的省区记忆易混淆,可增加趣味填图活动辅助记忆。西气东输工程的跨区域调配意义学生理解到位,但对地形区迁移的关联分析能力较弱,可结合分层设色地形图对比讲解。案例“永兴银楼”有效激发了学生对循环经济的兴趣,但讨论时间稍显仓促,可提前布置预习任务深化思考。总体来看,本节知识容量较大,需精简部分细节,增加课堂互动(如矿产资源分布拼图游戏),并强化“资源安全”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从“知”到“行”形成节约意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