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2.2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Contents目 录12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3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到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不能偷换概念)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不能自相矛盾)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不能“两不可”)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和基本规律01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The Regular pattern of identity: The certainty requirement of thinking一、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1.遵循同一律的理由2.同一律基本内容:(1)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2)要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和规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不能游移不定,这就要遵循同一律的要求。(1)常用公式:“A是A”。(2)公式解释: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探究与分享“你们这样通宵达旦、吵吵闹闹地在宿舍打牌,影响别人休息。”“影响别人,又不影响你。别人没有怨言,你有什么不平的?”甲乙评析:买荼叶的人所说的“好茶”指的是品质优良的荼叶,卖荼叶的人说的“好荼”指的是没有变质的茶叶。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3.同一律的要求(1)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2)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 “偷换概念”、“偷换论题”。“概念”的同一性: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必须具有确定性,不能随意变换。逻辑错误:“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判断”的同一性: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一判断断定了什么必须具有确定性,不能随意更改。逻辑错误:“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4.条件性(1)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2)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发展。它所反对的,只限于在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02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The Regular pattern of Contradiction: The requirement of consistency of thinking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韩非子,难一》载:“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日:‘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日:‘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日:‘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这位楚人为什么“弗能应” 这位楚人“弗能应”的原因是:问话者的问题“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揭露了其论断中的逻辑矛盾。“最坚固的盾"和“最锋利的矛"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1.遵循矛盾律的理由2.矛盾律基本内容:(1)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2)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1)常用公式:“A不是非A”。(2)公式解释: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表示对A否定的论断)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3.矛盾律的要求(1)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①“概念”角度,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同一个对象不能同时用两个相互矛盾的概念来反映。②“判断”角度 ,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对象,不能同时作出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2)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探究与分享判断:下列论断哪些是自相矛盾的,哪些不是。①小明想画一个方的圆 。②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③人类的认识能力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④这几周的军训太紧张了,但已经不知不觉地过去了。①和④论断都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要么画圆,要么画方,不存在“一个方的圆”;既然“太紧张”,就不可能“不知不觉”。②和③论断没有自相矛盾。“噪”与“静”“鸣"与“幽”是对立统一的;认识能力的“无限"与“有限”也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4.区别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逻辑矛盾 辩证矛盾区别 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是思维混乱的一种表现 事物的客观矛盾,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允许逻辑矛盾则是诡辩论的特征 承认辩证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矛盾律及其要求是就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作的论断而言的。 自相矛盾的论断是对客观实际的错误反映。 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此事物可以变成彼事物。从不同时间、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并不是自相矛盾的。03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The Regular pattern of excluded middle: The requirement of clarity of thought会议主持人的话是否合乎逻辑,为什么 在一次讨论会上,关于某部古典作品是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优秀作品,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意见。有人认为它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有人认为它不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讨论结束时,会议主持人表态说:“我反对第一种意见,也反对第二种意见。”探究与分享矛盾关系“它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肯定判断“它不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否定判断主持人对这两个判断同时加以否认。结论:主持人的话不符合逻辑。因为两个判断构成矛盾关系,对两个具有矛盾关系的判断之一加以否定,必须对另一判断予以肯定。逻辑思维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1.遵循排中律的理由2.排中律基本内容:(1)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2)要避免思维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1)常用公式:“A或者非A”。(2)内容: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3.排中律的要求:(1)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也就是说,不能同时否认“A”,又否认“非A”,(2)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两不可”。4.矛盾律与排中律的区别:矛盾律:A和非A必有一假(以真推假)排中律:A和非A必有一真(以假推真)(1)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2)来源:在社会实践中,对认识客观事物的正确思维活动的总结,既认识了客观事物的规律,也认识到了思维自身的规律。(3) 实践证明,只有遵循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才有可能成为科学的思维。违背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不可能是科学的思维。5.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与规律课堂巩固一列火车进站了,有个小伙抢先上了火车,一看座无虚席,他就厚着脸皮硬往一位老大爷身边挤座儿,老大爷不高兴的说“小伙子,别硬坐了,座位已经满了”。小伙子嬉皮笑脸地说:“老大爷,没办法,我买的就是硬座票”。这位小伙子( )①违背了矛盾律 ②偷换概念③违背了同一律 ④违背了排中律A.① ② B.① ④ C.②③ D.③④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