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考向情境题】人教九上化学单元测试(二) 空气和氧气(原卷版+解答版+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考向情境题】人教九上化学单元测试(二) 空气和氧气(原卷版+解答版+ppt)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化学学科
【新考向情境题】
九上化学单元测试(二)空气和氧气
2025中考题仿真模拟湖北等地适用
(时间:50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共13个题,共18分。1~8题,每题1分;9~13题,每 题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4 ·赤峰)空气是地球上宝贵的自然资源,人类对空气的认 识经历了漫长的研究和探索过程。
回答1~3题。
1.18世纪70年代,拉瓦锡通过定量实验证明了空气是混合物,其中约占空气体积的气体是( B )
A. N2 B. O2 C. CO2 D. H2 O
2.随着科技的发展,空气中各成分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下列用途主要 利用物理性质的是( C )
A. 氮气——充氮包装 B. 氧气——医疗急救
C. 稀有气体——激光技术 D. 二氧化碳——气体肥料
3.如图是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改进实验装置(夹持装置已省略), 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 D )
A. 现象:实验过程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 推论:实验后,玻璃管中剩余气体具有可燃性
C. 分析:红磷的量多或少,都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D. 评价:用改进装置实验,能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4.下列物质中, 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污染物是( D )
A. 氮气 B. 氧气
C. 稀有气体 D. 可吸入颗粒物
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C )
A. 空气 B. 铁矿石 C. 高锰酸钾 D. 红糖水
6.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正确 的是( D )
A. 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B. 氧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C. 稀有气体含量少,没有利用价值
D.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7.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 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B. 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
C. 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
D.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
8.下列关于实验室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实验操作中,先后顺序错 误的是( C )
A. 先检查制氧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试剂
B. 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再对准试剂加热
C. 收集氧气完毕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D. 等导管口排出的气泡均匀后,再将导管伸入盛水的集气瓶口
9.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实验中用到了二氧化锰。关于二氧化锰的 说法错误的是( B )
A. 作该反应的催化剂 B. 反应前后其质量发生改变
C. 反应前后其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D. 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10.下列化学反应中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D )
A. 酒精+氧气 点燃 水+二氧化碳
C.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氧气
B. 二氧化碳+水→ 碳酸
D. 硫+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11.智能手机app采集数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实验 装置如图所示,使用激光笔引燃烧杯内的红磷,观察并记录智能手机 气压计的数值变化,记录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实验编号 ① ② ③
反应前压强p始/hpa 989.0 989.1 988.9
反应中最大压强/hpa 1 092. 1 1 093. 0 1 091. 9
反应后压强p终/hpa 804.1 805.2 804.0
消耗氧气含量/% 18.7 18.6 18.7
A. 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
B. 反应中压强变化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消耗氧 气
C. 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
D.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红磷燃烧不能将氧
气完全耗尽
12.实验室有如下图所示的仪器装置。某同学准备利用这些装置及相关 的试剂制取氧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可以选用Ⅰ作发生装置
B. 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可用Ⅱ作发生装置
C. 可以选用Ⅳ来收集氧气
D. 用Ⅴ收集氧气时,应从导管a通入氧气
13.(2023 ·咸宁崇阳县月考)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
A. 图①: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 图②: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C. 图③: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氧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D. 图④: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7个题,共32分)
14.(5分)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式认识“空气”。
(1)从分类角度:空气属于_混合物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从变化角度:已知常压下,氮气沸点为-196 ℃ , 氧气沸点为
-183 ℃ 。使用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时温度(t)的取值范围为__-196 ℃ < t <_-_183_℃ 。将一定体积的液态空气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液态物质 的体积约为原来的 ,其主要成分是_液氧_。用液态空气制取氧气的 过程属于_物理_变化。
(3)从应用角度:磷在空气中燃烧会产生浓浓的白烟,常用于制造烟
点燃
幕弹。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__。
15.(4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近期我国不少地区出现“雾霾天气”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 是一种无毒无害的现象,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 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霾中细小粉粒状漂浮颗粒物直径一般在 0.01微米以下,可直接通过呼吸系统进入支气管,甚至肺部。所以,霾影响最大的是人的呼吸系统,造成的疾病主要集中在呼吸道疾病、脑血管疾病、鼻腔炎症等病种上。雾霾同时出现,水汽、静风、逆温、 凝结核等条件缺一不可。
气象因素是形成雾霾污染的外因,大气中的细颗粒物(PM2.5) 、硫 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臭氧等污染物是形成雾霾天气的内因。细颗 粒物主要来自燃煤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餐饮厨房排放、工地扬尘 及生物质燃烧等。
科学分析表明,机动车尾气中含有多种污染物,如固体悬浮微粒、 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HC) 、氮氧化合物(NOx)等,主要来源于汽油 车和柴油车的使用。如表是同排量汽、柴油车排放量水平的比较。
排放物 PM2.5 NOx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HC
汽油车排放量 1 1 1 1 1
柴油车排放量 10 3 0.75 0.5 0.5
目前有效的尾气治理方法是在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中加装催化转 化器,使CO 、HC 、NOx 三种有害 物质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一系列反应,较快地转化为对人体无害的物质(如图所示)。
由此可见,在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 中安装催化转化器,可以减少污染物排 放,有效治理雾霾。但治理雾霾仍是一 场持久战。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从影响人体健康的角度上看, 雾和霾的区别是 雾是一种无毒无_ 害的现象_,霾可能造成多种疾病_。
(2)形成雾霾天气的内因是 大气中的细颗粒物_(PM2.5_)_、硫的氧化物、 氮的氧化物_、臭氧等污染物___。
(3)某地区禁止使用柴油车,主要是为了减少 尾气中含有的多种污_ 染物_,如固体悬浮微粒和多种有害气体等_的排放。
(4)为了减少雾霾天气的出现,请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 减少煤的_ 燃烧_,使用清洁能源。
16.(4分)新型发光陶瓷是将高科 技蓄光材料融入传统陶瓷釉料中, 经高温烧制而成。它吸蓄光能后,可在阴暗环境中自行发光,以下是其部分生产流程。分析流程,回答 问题:
(1)上述设备中,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_烧成炉_。
(2)生产蓄光材料需要在稀有气 体环境中进行,所利用的稀有气体 的性质是 化学性质不活泼__(合理_ 即可_)_。
(3)若坯料中铁粉未被除去,则烧制的陶瓷会出现黑点,其原因是_________.
(用文字表达式解释)。
(4)结合题目信息,分析烧成炉的设备要求:_耐高温_(写一个)。
17.(5分)科学家依据蒸汽机原理设计出液氮蒸汽机,即利用液态氮 蒸发来驱动机车。
(1)液氮蒸汽机的原理主要依据 D_(填字母)。
A. 氮气作燃料燃烧放热
B. 氮气和氢气反应放热
C. 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
D. 氮气沸点为-196 ℃ , 远低于常温
(2)请说出液氮蒸汽机的两条优点: 氮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大_,原料_
充足_;液氮蒸汽机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_。
(3)若要广泛应用液氮蒸汽机需要克服哪些难题?
液氮的沸点很低_,不易储存_;制取难度大_,需要找到经济的制取方法_ __(或其他合理答案_)___(答两点)。
18.(5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 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试管_,②_集气瓶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A_ (填字母),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__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_,_若木条复燃_,_证明已收集满__。
(3)选用E装置收集气体时,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①③_(填序号)。
①反应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②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立即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
③收集气体后,将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再移出水槽
19.(5分)(2023 ·襄阳谷城县期 末)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 气并完成相关实验(夹持仪器已略 去),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A装置中从仪器①处注入的试
剂是_过氧化氢溶液_。
(2)用C装置收集气体的方法是 C
(填字母)。
a.排水法b. 向下排空气法C. 向上排空气法
(3)C中收集满氧气后,打开弹簧 夹K1 、K4 ,关闭K2 、K3 ,其中打 开K1 的目的是__排出A 中继续产生_ 的气体_,防止气压过大。点燃D中 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C装 置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到红磷燃
烧的现象是 剧烈燃烧_,产生大量的_白烟_,放_出热量__。待红磷熄灭, C装置冷却后,打开K3 ,观察到的现象是 烧杯B 中的水进入C装置_。
20.(4分)(2024 ·襄阳宜城市期中)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 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航天员将在中国空间站完成各项任务,保障航天 员的氧气需求至关重要。那么,空间站的氧气从哪里来?
Ⅰ.从地球带上去
(1)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分解的方法制氧气,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
式:____。
(2)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的模拟实 验过程如图1所示(已知液氮的沸点是 -196 ℃ , 液氧的沸点是-183℃) ;
空试管浸入液氮一段时间后,试管内
图1
产生一定体积的液态空气。取出试管,液态空气沸腾,伸入燃着的木 条,木条熄灭,导致木条熄灭的原因是 液氮沸点低_,先从液态空气__ 中汽化_,且氮气不能支持燃烧_;1分钟后伸入带有火星的木条,观察 到木条复燃。
(3)利用分子筛可将氧分子从空气中“筛”出去,氮分子不能通过分子筛,氧分子可以顺利通过分子 筛从而获得高浓度的氧气。其原理如图2 ,由此可 知两种分子的大小:氮分子_>_氧分子(填“> ”或“ < ”)。
图2
Ⅱ.在空间站制出来
空间站利用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Na2 02)反应制氧气,同时生成碳酸钠。
(4)科学家设计了生命保障系统,实现了“水-氧-碳”的循环转化。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_ABC_(填字母)。
A. “水-氧-碳”的循环转化,减少了氧气的携带量,减轻了火箭和飞船 的载重
B. 若在产生氧气的同时产生其他气体,系统需要对其进行处理
C. 人体代谢产物中的水既有气态又有液态,设计系统时应考虑水的冷 凝与净化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化学学科
【新考向情境题】
九上化学单元测试(二)空气和氧气
2025中考题仿真模拟湖北等地适用
(时间:50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共13个题,共18分。1~8题,每题1分;9~13题,每 题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4 ·赤峰)空气是地球上宝贵的自然资源,人类对空气的认 识经历了漫长的研究和探索过程。
回答1~3题。
1.18世纪70年代,拉瓦锡通过定量实验证明了空气是混合物,其中约占空气体积的气体是( B )
A. N2 B. O2 C. CO2 D. H2 O
2.随着科技的发展,空气中各成分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下列用途主要 利用物理性质的是( C )
A. 氮气——充氮包装 B. 氧气——医疗急救
C. 稀有气体——激光技术 D. 二氧化碳——气体肥料
3.如图是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改进实验装置(夹持装置已省略), 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 D )
A. 现象:实验过程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 推论:实验后,玻璃管中剩余气体具有可燃性
C. 分析:红磷的量多或少,都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D. 评价:用改进装置实验,能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4.下列物质中, 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污染物是( D )
A. 氮气 B. 氧气
C. 稀有气体 D. 可吸入颗粒物
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C )
A. 空气 B. 铁矿石 C. 高锰酸钾 D. 红糖水
6.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正确 的是( D )
A. 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B. 氧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C. 稀有气体含量少,没有利用价值
D.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7.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 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B. 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
C. 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
D.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
8.下列关于实验室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实验操作中,先后顺序错 误的是( C )
A. 先检查制氧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试剂
B. 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再对准试剂加热
C. 收集氧气完毕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D. 等导管口排出的气泡均匀后,再将导管伸入盛水的集气瓶口
9.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实验中用到了二氧化锰。关于二氧化锰的 说法错误的是( B )
A. 作该反应的催化剂 B. 反应前后其质量发生改变
C. 反应前后其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D. 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10.下列化学反应中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D )
A. 酒精+氧气 点燃 水+二氧化碳
C.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氧气
B. 二氧化碳+水→ 碳酸
D. 硫+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11.智能手机app采集数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实验 装置如图所示,使用激光笔引燃烧杯内的红磷,观察并记录智能手机 气压计的数值变化,记录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实验编号 ① ② ③
反应前压强p始/hpa 989.0 989.1 988.9
反应中最大压强/hpa 1 092. 1 1 093. 0 1 091. 9
反应后压强p终/hpa 804.1 805.2 804.0
消耗氧气含量/% 18.7 18.6 18.7
A. 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
B. 反应中压强变化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消耗氧 气
C. 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
D.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红磷燃烧不能将氧
气完全耗尽
12.实验室有如下图所示的仪器装置。某同学准备利用这些装置及相关 的试剂制取氧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可以选用Ⅰ作发生装置
B. 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可用Ⅱ作发生装置
C. 可以选用Ⅳ来收集氧气
D. 用Ⅴ收集氧气时,应从导管a通入氧气
13.(2023 ·咸宁崇阳县月考)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
A. 图①: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 图②: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C. 图③: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氧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D. 图④: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7个题,共32分)
14.(5分)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式认识“空气”。
(1)从分类角度:空气属于_混合物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从变化角度:已知常压下,氮气沸点为-196 ℃ , 氧气沸点为
-183 ℃ 。使用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时温度(t)的取值范围为__-196 ℃ < t <_-_183_℃ 。将一定体积的液态空气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液态物质 的体积约为原来的 ,其主要成分是_液氧_。用液态空气制取氧气的 过程属于_物理_变化。
(3)从应用角度:磷在空气中燃烧会产生浓浓的白烟,常用于制造烟
点燃
幕弹。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__。
15.(4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近期我国不少地区出现“雾霾天气”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 是一种无毒无害的现象,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 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霾中细小粉粒状漂浮颗粒物直径一般在 0.01微米以下,可直接通过呼吸系统进入支气管,甚至肺部。所以,霾影响最大的是人的呼吸系统,造成的疾病主要集中在呼吸道疾病、脑血管疾病、鼻腔炎症等病种上。雾霾同时出现,水汽、静风、逆温、 凝结核等条件缺一不可。
气象因素是形成雾霾污染的外因,大气中的细颗粒物(PM2.5) 、硫 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臭氧等污染物是形成雾霾天气的内因。细颗 粒物主要来自燃煤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餐饮厨房排放、工地扬尘 及生物质燃烧等。
科学分析表明,机动车尾气中含有多种污染物,如固体悬浮微粒、 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HC) 、氮氧化合物(NOx)等,主要来源于汽油 车和柴油车的使用。如表是同排量汽、柴油车排放量水平的比较。
排放物 PM2.5 NOx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HC
汽油车排放量 1 1 1 1 1
柴油车排放量 10 3 0.75 0.5 0.5
目前有效的尾气治理方法是在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中加装催化转 化器,使CO 、HC 、NOx 三种有害 物质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一系列反应,较快地转化为对人体无害的物质(如图所示)。
由此可见,在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 中安装催化转化器,可以减少污染物排 放,有效治理雾霾。但治理雾霾仍是一 场持久战。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从影响人体健康的角度上看, 雾和霾的区别是 雾是一种无毒无_ 害的现象_,霾可能造成多种疾病_。
(2)形成雾霾天气的内因是 大气中的细颗粒物_(PM2.5_)_、硫的氧化物、 氮的氧化物_、臭氧等污染物___。
(3)某地区禁止使用柴油车,主要是为了减少 尾气中含有的多种污_ 染物_,如固体悬浮微粒和多种有害气体等_的排放。
(4)为了减少雾霾天气的出现,请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 减少煤的_ 燃烧_,使用清洁能源。
16.(4分)新型发光陶瓷是将高科 技蓄光材料融入传统陶瓷釉料中, 经高温烧制而成。它吸蓄光能后,可在阴暗环境中自行发光,以下是其部分生产流程。分析流程,回答 问题:
(1)上述设备中,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_烧成炉_。
(2)生产蓄光材料需要在稀有气 体环境中进行,所利用的稀有气体 的性质是 化学性质不活泼__(合理_ 即可_)_。
(3)若坯料中铁粉未被除去,则烧制的陶瓷会出现黑点,其原因是_________.
(用文字表达式解释)。
(4)结合题目信息,分析烧成炉的设备要求:_耐高温_(写一个)。
17.(5分)科学家依据蒸汽机原理设计出液氮蒸汽机,即利用液态氮 蒸发来驱动机车。
(1)液氮蒸汽机的原理主要依据 D_(填字母)。
A. 氮气作燃料燃烧放热
B. 氮气和氢气反应放热
C. 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
D. 氮气沸点为-196 ℃ , 远低于常温
(2)请说出液氮蒸汽机的两条优点: 氮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大_,原料_
充足_;液氮蒸汽机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_。
(3)若要广泛应用液氮蒸汽机需要克服哪些难题?
液氮的沸点很低_,不易储存_;制取难度大_,需要找到经济的制取方法_ __(或其他合理答案_)___(答两点)。
18.(5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 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试管_,②_集气瓶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A_ (填字母),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__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_,_若木条复燃_,_证明已收集满__。
(3)选用E装置收集气体时,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①③_(填序号)。
①反应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②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立即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
③收集气体后,将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再移出水槽
19.(5分)(2023 ·襄阳谷城县期 末)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 气并完成相关实验(夹持仪器已略 去),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A装置中从仪器①处注入的试
剂是_过氧化氢溶液_。
(2)用C装置收集气体的方法是 C
(填字母)。
a.排水法b. 向下排空气法C. 向上排空气法
(3)C中收集满氧气后,打开弹簧 夹K1 、K4 ,关闭K2 、K3 ,其中打 开K1 的目的是__排出A 中继续产生_ 的气体_,防止气压过大。点燃D中 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C装 置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到红磷燃
烧的现象是 剧烈燃烧_,产生大量的_白烟_,放_出热量__。待红磷熄灭, C装置冷却后,打开K3 ,观察到的现象是 烧杯B 中的水进入C装置_。
20.(4分)(2024 ·襄阳宜城市期中)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 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航天员将在中国空间站完成各项任务,保障航天 员的氧气需求至关重要。那么,空间站的氧气从哪里来?
Ⅰ.从地球带上去
(1)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分解的方法制氧气,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
式:____。
(2)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的模拟实 验过程如图1所示(已知液氮的沸点是 -196 ℃ , 液氧的沸点是-183℃) ;
空试管浸入液氮一段时间后,试管内
图1
产生一定体积的液态空气。取出试管,液态空气沸腾,伸入燃着的木 条,木条熄灭,导致木条熄灭的原因是 液氮沸点低_,先从液态空气__ 中汽化_,且氮气不能支持燃烧_;1分钟后伸入带有火星的木条,观察 到木条复燃。
(3)利用分子筛可将氧分子从空气中“筛”出去,氮分子不能通过分子筛,氧分子可以顺利通过分子 筛从而获得高浓度的氧气。其原理如图2 ,由此可 知两种分子的大小:氮分子_>_氧分子(填“> ”或“ < ”)。
图2
Ⅱ.在空间站制出来
空间站利用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Na2 02)反应制氧气,同时生成碳酸钠。
(4)科学家设计了生命保障系统,实现了“水-氧-碳”的循环转化。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_ABC_(填字母)。
A. “水-氧-碳”的循环转化,减少了氧气的携带量,减轻了火箭和飞船 的载重
B. 若在产生氧气的同时产生其他气体,系统需要对其进行处理
C. 人体代谢产物中的水既有气态又有液态,设计系统时应考虑水的冷 凝与净化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2张PPT)
人教新版九上 化学
同步课件
人教版九上化学 新考向情境题 阶段性检测
九上化学单元测试(二) 空气和氧气
2025中考题仿真模拟 湖北等地适用
(时间:50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共13个题,共18分。1~8题,每题1分;9~13题,每
题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4·赤峰)空气是地球上宝贵的自然资源,人类对空气的认
识经历了漫长的研究和探索过程。
回答1~3题。
1.18世纪70年代,拉瓦锡通过定量实验证明了空气是混合物,其中约
占空气体积 的气体是( )
B
A. B. C. D.
2.随着科技的发展,空气中各成分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下列用途主要
利用物理性质的是( )
C
A. 氮气——充氮包装 B. 氧气——医疗急救
C. 稀有气体——激光技术 D. 二氧化碳——气体肥料
3.如图是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改进实验装置(夹持装置已省略),
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 )
D
A. 现象:实验过程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 推论:实验后,玻璃管中剩余气体具有可燃性
C. 分析:红磷的量多或少,都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D. 评价:用改进装置实验,能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4.下列物质中,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污染物是( )
D
A. 氮气 B. 氧气
C. 稀有气体 D. 可吸入颗粒物
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C
A. 空气 B. 铁矿石 C. 高锰酸钾 D. 红糖水
6.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正确
的是( )
D
A. 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B. 氧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C. 稀有气体含量少,没有利用价值
D.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7.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D
A. 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B. 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
C. 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
D.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
8.下列关于实验室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实验操作中,先后顺序错
误的是( )
C
A. 先检查制氧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试剂
B. 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再对准试剂加热
C. 收集氧气完毕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D. 等导管口排出的气泡均匀后,再将导管伸入盛水的集气瓶口
9.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实验中用到了二氧化锰。关于二氧化锰的
说法错误的是( )
B
A. 作该反应的催化剂 B. 反应前后其质量发生改变
C. 反应前后其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D. 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10.下列化学反应中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
D
A. 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 B. 二氧化碳水 碳酸
C. 过氧化氢水氧气 D. 硫氧气 二氧化硫
11.智能手机 采集数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实验
装置如图所示,使用激光笔引燃烧杯内的红磷,观察并记录智能手机
气压计的数值变化,记录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实验编号 ① ② ③
反应前压强 989.0 989.1 988.9
反应中最大压强/
反应后压强 804.1 805.2 804.0
消耗氧气含量/% 18.7 18.6 18.7
A. 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
B. 反应中压强变化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消耗氧

C. 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
D.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红磷燃烧不能将氧
气完全耗尽

12.实验室有如下图所示的仪器装置。某同学准备利用这些装置及相关
的试剂制取氧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可以选用Ⅰ作发生装置
B. 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可用Ⅱ作发生装置
C. 可以选用Ⅳ来收集氧气
D. 用Ⅴ收集氧气时,应从导管 通入氧气

13.(2023·咸宁崇阳县月考)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
A. 图①: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 图②: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C. 图③: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氧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D. 图④: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7个题,共32分)
14.(5分)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式认识“空气”。
(1)从分类角度:空气属于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混合物
(2)从变化角度:已知常压下,氮气沸点为 ,氧气沸点为
。使用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时温度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将一定体积的液态空气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液态物质
的体积约为原来的 ,其主要成分是______。用液态空气制取氧气的
过程属于______变化。
液氧
物理
(3)从应用角度:磷在空气中燃烧会产生浓浓的白烟,常用于制造烟
幕弹。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15.(4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近期我国不少地区出现“雾霾天气”,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
是一种无毒无害的现象,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
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霾中细小粉粒状漂浮颗粒物直径一般在
0.01微米以下,可直接通过呼吸系统进入支气管,甚至肺部。所以,
霾影响最大的是人的呼吸系统,造成的疾病主要集中在呼吸道疾病、
脑血管疾病、鼻腔炎症等病种上。雾霾同时出现,水汽、静风、逆温、
凝结核等条件缺一不可。
气象因素是形成雾霾污染的外因,大气中的细颗粒物 、硫
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臭氧等污染物是形成雾霾天气的内因。细颗
粒物主要来自燃煤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餐饮厨房排放、工地扬尘
及生物质燃烧等。
科学分析表明,机动车尾气中含有多种污染物,如固体悬浮微粒、
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 等,主要来源于汽油
车和柴油车的使用。如表是同排量汽、柴油车排放量水平的比较。
排放物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汽油车排放量 1 1 1 1 1
柴油车排放量 10 3 0.75 0.5 0.5
目前有效的尾气治理方法是在
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中加装催化转
化器,使、、 三种有害
物质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一系列
反应,较快地转化为对人体无害的物质(如图所示)。
由此可见,在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
中安装催化转化器,可以减少污染物排
放,有效治理雾霾。但治理雾霾仍是一
场持久战。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从影响人体健康的角度上看,
雾和霾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雾是一种无毒无害的现象,霾可能造成多种疾病
(2)形成雾霾天气的内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气中的细颗粒物、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臭氧等污染物
(3)某地区禁止使用柴油车,主要是为了减少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排放。
(4)为了减少雾霾天气的出现,请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尾气中含有的多种污染物,如固体悬浮微粒和多种有害气体等
减少煤的燃烧,使用清洁能源
16.(4分)新型发光陶瓷是将高科
技蓄光材料融入传统陶瓷釉料中,
经高温烧制而成。它吸蓄光能后,
(1)上述设备中,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________。
烧成炉
可在阴暗环境中自行发光,以下是其部分生产流程。分析流程,回答
问题:
(2)生产蓄光材料需要在稀有气
体环境中进行,所利用的稀有气体
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化学性质不活泼(合理即可)
(3)若坯料中铁粉未被除去,则
烧制的陶瓷会出现黑点,其原因是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文字表达式解释)。
(4)结合题目信息,分析烧成炉的设备要求:________(写一个)。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耐高温
17.(5分)科学家依据蒸汽机原理设计出液氮蒸汽机,即利用液态氮
蒸发来驱动机车。
(1)液氮蒸汽机的原理主要依据___(填字母)。
D
A. 氮气作燃料燃烧放热
B. 氮气和氢气反应放热
C. 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D. 氮气沸点为 ,远低于常温
(2)请说出液氮蒸汽机的两条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氮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大,原料充足;液氮蒸汽机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3)若要广泛应用液氮蒸汽机需要克服哪些难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
液氮的沸点很低,不易储存;制取难度大,需要找到经济的制取方法(或其他合理答案)
18.(5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
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__。
试管
集气瓶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
(填字母),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收集满
(3)选用 装置收集气体时,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反应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②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立即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
③收集气体后,将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再移出水槽
①③
19.(5分)(2023·襄阳谷城县期
末)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
气并完成相关实验(夹持仪器已略
去),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A装置中从仪器①处注入的试
剂是______________。
过氧化氢溶液
(2)用C装置收集气体的方法是__(填字母)。
.排水法.向下排空气法 .向上排空气法
(3)C中收集满氧气后,打开弹簧
夹、,关闭、 ,其中打
开 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点燃D中
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C装
置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到红磷燃
排出A中继续产生的气体,防止气压过大
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
烧杯B中的水进入C装置
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待红磷熄灭,
C装置冷却后,打开 ,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4分)(2024·襄阳宜城市期中)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
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航天员将在中国空间站完成各项任务,保障航天
员的氧气需求至关重要。那么,空间站的氧气从哪里来?
Ⅰ.从地球带上去
(1)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分解的方法制氧气,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
式: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氧化氢水氧气
图1
(2)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的模拟实
验过程如图1所示(已知液氮的沸点是
,液氧的沸点是 );
空试管浸入液氮一段时间后,试管内
液氮沸点低,先从液态空气中汽化,且氮气不能支持燃烧
产生一定体积的液态空气。取出试管,液态空气沸腾,伸入燃着的木
条,木条熄灭,导致木条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钟后伸入带有火星的木条,观察
到木条复燃。
图2
(3)利用分子筛可将氧分子从空气中“筛”出去,
氮分子不能通过分子筛,氧分子可以顺利通过分子
筛从而获得高浓度的氧气。其原理如图2,由此可
知两种分子的大小:氮分子___氧分子(填“ ”或“
”)。
Ⅱ.在空间站制出来
空间站利用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制氧气,同时生成碳酸钠。
(4)科学家设计了生命保障系统,实现了“水-氧-碳”的循环转化。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BC
A. “水-氧-碳”的循环转化,减少了氧气的携带量,减轻了火箭和飞船
的载重
B. 若在产生氧气的同时产生其他气体,系统需要对其进行处理
C. 人体代谢产物中的水既有气态又有液态,设计系统时应考虑水的冷
凝与净化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