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1.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展望未来,化学科学具有十分广阔的探索空间。下列四个选项中现代化学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 )A.开发新能源B.合成新物质C.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D.防治环境污染2.化学在古代与现代的科技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古代与现代的冶金技术均利用了相同的化学原理 B.古代与现代的火箭发射均利用了液态燃料C.古代捣碎中药与现代中药纳米粉碎均是化学变化 D.古代风筝与现代热气球飞行均不需要物质直接供给能量3.《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立法是为了保障食品安全,根本目的是预防疾病、保障民众健康。下列造假行为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假奶粉”B.用工业石蜡等给瓜子“美容”C.用硫黄燃烧去熏蒸粉丝D.用毛发水、酱色水、盐等兑制成“假酱油”4.进入20世纪以后,化学科学经历了迅速发展的时期,取得了若干项现代化学的重大成就。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这个时期重大化学成就的是( )A.放射性元素的发现B.现代量子化学理论的建立C.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D.制陶技术的成熟5.我国科学家曾首次利用超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在一块晶体硅(由硅原子构成)的表面直接移动硅原子写下“中国”两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以上操作中没有发生任何变化B.该操作中包含化学变化C.此技术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以再分D.这表明我国科学的发展已进入了操纵原子的阶段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早在远古时代,化学就是一门独立的科学B.功能各异的食品添加剂、各种化妆品、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证明了化学的创造性和实用性C.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D.化学的特征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认识物质、以符号形式表征物质、在不同层面上创造物质7.随着科学的发展,学科间的交叉和综合越来越多,学科之间的界限越来越不明显,“边缘科学”代表了一个新名词,说明了学科间的相互联系。但目前的科学研究,学科间的分工依然存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仍有所不同。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合成新药物 B.近期出现雾霾的原因探究C.原子弹爆炸实验 D.冶炼特种钢8.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A.甲醇低温所制氢气用于新能源汽车 B.氘、氚用作“人造太阳”核聚变燃料C.偏二甲肼用作发射“天宫二号”的火箭燃料 D.开采可燃冰,将其作为能源使用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把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B.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可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提取青蒿素使用乙醚,是因为乙醚可溶解青蒿素而难溶于水C.化学家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通过化学变化创造出新的原子和新的分子D.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奠定基础10.诺贝尔化学奖曾颁给两位女科学家,以表彰其“开发了一种基因组编辑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科学,是研究生物学科的基础B.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一门自然科学C.化学注重理论分析、推理,而不需要做化学实验D.化学家可以在微观层面操纵分子和原子,组装分子材料11.下列各项中,主要属于化学科学研究范畴的是( )A.许多金属和合金具有低温下失去电阻的特性,即具有超导性B.两个较轻的原子核聚合为一个较重的原子核时要释放出大量的能量,所释放出的能量可用于发电C.天然的和人为的各种电磁波干扰和有害的电磁辐射会造成电磁污染D.美国科学家利用分子组装技术研制出世界上最小的“纳米算盘”,该算盘的算珠由球形的C60分子构成1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涉及很多的化学知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中,“星桥铁锁开”涉及化学变化B.明朝的《本草纲目》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创始,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指蒸锅),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该段文字记载了白酒(烧酒)的制造过程中采用了蒸馏的方法来分离和提纯C.“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这种对青蒿素的提取方法属于化学变化D.《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Ca(OH)213.化学与能源开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应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B.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C.实现化石燃料清洁利用,就无须开发新能源D.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应分类回收利用14.下列科技成果不属于化学成就的是( )A.美国科学家约翰等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形式和各向异性”,获得诺贝尔奖B.我国研制的二十四面体铂纳米晶粒催化剂比传统铂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高4倍C.美国科学家罗杰发现“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获得诺贝尔奖D.我国某公司用高分子材料生产的“隐形手套”可保护人手不被浓硫酸腐蚀15.(1)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填字母)。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②白玉为床,金作马 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④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⑤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A.①②③ B.②④⑤C.③④⑥ D.③⑤⑥(2)有一首赞美某种气体的诗,其中的几句是:“她营造了云雾缭绕的仙境;她驱散了炎炎夏日的暑气;她奋不顾身扑向烈火;她带给大地勃勃生机……”这首诗所赞美的气体是 ;进游泳池前,有些游泳馆要求我们在一个浅水池内对拖鞋和脚进行消毒,浅水池中的水呈紫红色。该池中起消毒作用的物质可能是 (填写有关物质的化学式)。(3)很多军事武器中都有化学知识在起作用,化学科学已渗透到军事科学的各个领域。①现代军事武器的原料中 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②照明弹是利用 、铝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而制成的。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1.C 现代化学日益成为一门“中心科学”,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研究领域涉及微观世界、能源开发、材料研制、环境保护、生命科学等;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属于数学科学的研究领域。2.A 金属的冶炼是将金属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古代和现代的冶金技术不同,但原理相同,A项正确;古代的火箭所用燃料是火药,现代的火箭使用的是液态燃料,B项错误;无论是古代捣碎中药还是现代中药纳米粉碎,均无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C项错误;现代热气球飞行是利用燃料燃烧提供热量,使热气球中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D项错误。3.C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有新物质生成。A、D项是物质的混合,B项是石蜡熔化又冷却的过程,只有C项中硫黄燃烧有新物质SO2生成。4.D 古代人类就已经熟练掌握了制陶工艺,制陶技术的成熟不属于20世纪重大化学成就。5.D 硅原子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组成“中国”这两个汉字,物质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其他物质的生成,该操作中不包含化学变化,该操作并没有分割原子,这表明我国科学的发展已进入了操纵原子的阶段。6.A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使化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并较快发展,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化学科学的特征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认识物质、以符号形式表征物质、在不同层面上创造物质。7.C 化学科学就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自然科学。合成新药物,是物质的制备,属于化学研究范畴,A不符合题意;出现雾霾的原因探究是物质组成的研究,属于化学研究范畴,B不符合题意;原子弹的爆炸属于原子核的变化,原子种类发生了变化,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C符合题意;冶炼特种钢,是物质的制备,属于化学研究范畴,D不符合题意。8.B A项,甲醇低温生成氢气和氢气用作燃料发生的都是化学变化;B项,氘、氚用作核聚变燃料不是化学变化;C项,偏二甲肼用作火箭燃料发生的是化学变化;D项,可燃冰是甲烷水合物,用作燃料发生的是化学变化。9.C 门捷列夫发现并提出元素周期律,A正确;提取青蒿素使用乙醚,是因为青蒿素难溶于水而易溶于乙醚,乙醚与水互不相溶,便于与水层物质分离,B正确;制造新的原子需通过核反应,核反应不是化学反应,C错误;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认为原子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为近代化学奠定基础,D正确。10.C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进行化学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不需要实验是错误的,C不正确。11.D 超导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性质,A项错误;核反应不是化学变化,不属于化学科学研究范畴,B项错误;电磁辐射是物理研究内容,不属于化学科学研究范畴,C项错误。12.B 星桥铁锁开的意思是城门的铁锁打开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错误;白酒的烧制是利用沸点不同进行分离,为蒸馏操作,B正确;青蒿素的提取属于萃取,属于物理变化,C错误;碳酸钙高温分解为氧化钙,“石灰”指的是CaCO3,D错误。13.D 化肥和农药的施用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但大量施用时会污染土壤和水资源,应合理施用;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不是治理污染;化石燃料在自然界是有限的一次能源,为了可持续地发展,必须开发新能源;垃圾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可回收的应尽量分类回收利用。14.A A项是物理学的研究范畴;B项是研制高效催化剂,制备新物质,属于化学成就;C项是研究物质的微观构成,属于化学成就;D项是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属于化学成就。15.(1)C (2)CO2 KMnO4 (3)①火药 ②镁解析:(1)①②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③⑥包含燃烧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④是生石灰变成熟石灰,熟石灰又与CO2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CO2固体升华吸热,给环境降温;可灭火;供给植物呼吸,释放O2。紫红色有消毒作用的物质是KMnO4。(3)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中与武器关系最密切的是火药;Mg、Al燃烧时可产生耀眼白光。3 / 3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课程 标准 1.认识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其特征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认识物质、以符号形式表征物质、在不同层面上创造物质。 2.了解化学科学的发展历程及其趋势分点突破(一) 化学科学的形成与发展1.化学科学的发展简史(1)古代①取火、保存火种;②烧制陶瓷、冶炼金属、酿造酒类。(2)近代① 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② 提出氧化学说;③ 提出原子论;④ 提出分子学说;⑤ 发现元素周期律。(3)现代①放射性元素的发现;②现代量子化学理论的建立;③化学热力学与动力学的开创性研究;④创造新分子的合成化学的崛起;⑤高分子化学的创立;⑥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2.我国化学家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成果(1)1965年,我国科学家成功地合成 ,这是首次人工合成的、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质。(2)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抗疟新药 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如图是我国从古代到当代的三位化学家及他们的成就:【交流讨论】1.古代的化学实践活动有哪些?2.拉瓦锡的氧化学说对近代化学发展有什么贡献?3.侯氏制碱法的“碱”是指纯碱还是烧碱?化学科学产生、发展过程1.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对近代化学的最大贡献是( )A.最早使用天平研究化学B.最早提出空气由O2和N2组成的结论C.提出氧化学说D.用加热HgO的方法制取O22.关于化学及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B.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C.人们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通过化学变化制造出新的原子和新的分子D.道尔顿的“原子论”和阿伏加德罗的“分子学说”对化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3.化学是一门充满神奇色彩的科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绘制了元素周期表B.英国科学家波义耳提出氧化学说,使近代化学得到了革命性的进展C.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论,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D.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系统地解决了在原子量(相对原子质量)测定方面存在的混乱问题4.在科学史上中国有许多重大的发明和发现,为世界现代物质文明奠定了基础。以下涉及化学科学且是中国对世界重大贡献的是( )①造纸 ②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③提出原子论 ④指南针 ⑤炼铜、炼铁 ⑥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 ⑦人工合成牛胰岛素⑧火药A.①②③④ B.②④⑦⑧C.①⑤⑦⑧ D.③⑤⑥⑦分点突破(二) 化学科学的主要特征1.化学科学的含义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 、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2.化学科学的主要特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认识物质、以 形式表征物质、在不同层面上创造物质。3.化学科学的发展趋势(1)现代化学已经成为 与 并重的科学。(2)各种分析和测试物质结构、跟踪化学反应过程的技术,成为现代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3)理论计算辅以计算机模拟来研究 、预测物质的反应活性、研究反应的 过程等,成为现代化学研究的热点。 1969年,屠呦呦研究小组发现中药青蒿具有抗疟效果,但用水煎熬青蒿所得提取物无效,青蒿的乙醇提取物药效也不高。后来,受到古代文献《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绞取方法的启发,屠呦呦使用沸点比乙醇更低的乙醚(34.6 ℃)来提取青蒿中的有关物质。经过努力,最终获得抗疟新药“青蒿素”。【交流讨论】1.启发屠呦呦提取青蒿素的古代药方使用了怎样的提取方法?与屠呦呦建立的提取方法有何异同?利用了物质的哪些性质?2.屠呦呦研究小组发现,用水煎熬青蒿所得提取物无效,由此推断青蒿素具备怎样的性质?3.青蒿素的相关研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提取青蒿素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4.青蒿素的相关研究中用到哪些研究方法?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比较内容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定义 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本质特征 宏观:无其他物质生成 微观:构成物质的微粒结构不变,微粒间隔可能改变 宏观:有其他物质生成 微观:构成物质的微粒结构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微粒外观特征 状态、形状、大小的变化 常伴随有发光、放热等现象区别 有无新物质生成联系 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一定没有化学变化,但是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会有物理变化的过程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一门科学,原子核的裂变与聚变是原子核发生了改变的反应,属于核反应,而不属于化学反应。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比较内容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反应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内容 色、味、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水溶性等 稳定性、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等特性 可由感官或物理仪器认知 与化学反应相互依存,不可分离1.下列有关化学科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B.化学研究只能认识分子,不能制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C.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提出了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D.化学研究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最终人类会毁灭在化学物质中2.古典诗词源远流长,包罗万象,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诗词隐藏化学变化的是( )A.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B.遥见寻沙岸,春风动草衣C.荷风送秋香,竹露滴清响D.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分点突破(三) 化学科学的探索空间化学微观领域 化学家可以在微观层面上操纵 ,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等资源和能源的开发、利用 化学科学使人们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发与利用资源和能源材料科学领域 化学科学将继续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使各种新型材料的制造成为可能环境领域 化学科学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有力保障生命科学领域 化学科学可以帮助人们从分子层次上了解生命问题的本质、揭示生命运动的规律;使研究人员在 水平上了解疾病的病理,寻求新方法,研制新药物,为人类提供健康保障信息科学领域 化学科学可以指导人们研制功能各异的信息材料,为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诺贝尔化学奖曾颁给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Jennifer A.Doudna两位科学家。这个奖项是她们应得的,因为她们在基因编辑技术方面有杰出的贡献,并感谢她们为这个领域所做出的努力。随着科学的发展,近年来兴起了营养化学、地球化学、海洋化学等科学。【交流讨论】1.请从化学与其他学科关系方面分析化学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2.该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是因为基因编辑技术,这属于生物科学的内容,是不是这意味着化学科学的作用在科学研究中越来越弱?“中心科学”——化学与各个领域的密切关系 1.随着科学的发展,近年来兴起了营养化学、地球化学、海洋化学等学科。这说明( )A.随着科学的发展,各学科依然独立存在B.化学与其他学科互相渗透,化学正在消失C.由于化学科学的基础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化学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心科学”D.化学不再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制备和应用的科学2.关于化学科学探索的意义,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化学科学探索可提高粮食产量、缓解能源危机、合理利用资源,以保障人类的生存B.通过化学科学探索可合成新物质,以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C.通过化学科学探索可探明生命过程中的奥秘、合成新药物,以促进人类的身心健康D.通过化学科学探索可制造出对环境无害的化学品及生活用品,完全杜绝对环境的影响3.随着科学的发展,学科之间的交叉综合越来越多,各个学科领域是相互联系的。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疫苗的研制B.研制一款更加环保的易分解的塑料C.将废旧的物品和不能直接利用的农产品通过技术转化成汽车燃料D.研究物体的运动与运动规律4.诺贝尔化学奖曾授予研究冷冻电子显微镜的三位科学家。冷冻电镜技术可用于溶液中生物分子的高分辨率结构测定。下列叙述与上述技术无关的是( )A.在分子水平上了解疾病的病理B.充分利用潮汐能发电C.对蛋白质结构进行研究D.对DNA结构进行研究1.化学工业以及那些生产医药、燃料、金属、食品、肥料乃至几乎所有其他制成品的公司实际上都依赖于化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B.同样的反应,用的步骤少、副产品少,消耗的能量就少C.化学家们已能够在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和原子,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等D.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还伴随能量的变化,如吸热、放热、发光等2.化学来源于生活,下列生产活动或现象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沙里淘金 B.粮食酿酒C.菜刀生锈 D.火炬燃烧3.化学科学的形成、发展与应用过程中,下列科学家与其成就不相对应的是( )A.英国科学家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B.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提出原子论C.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D.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21世纪,化学还将继续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使各种新型功能材料的生产成为可能B.制陶瓷、冶金及酿酒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C.放射性元素的发现和现代量子化学理论的建立,都是进入20世纪后现代化学的重大成就D.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提出原子论,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5.化学是一门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的科学,下列事实不能直接体现此观点的是( )A.通过有机合成等化学方法,可以合成治疗病毒的特效药B.以工业合成氨技术为基础,可以制造出增产粮食所需的氮肥C.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把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到统一的理论体系D.在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和原子,可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等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基础知识·准落实】分点突破(一)师生互动1.(2)①波义耳 ②拉瓦锡 ③道尔顿 ④阿伏加德罗⑤门捷列夫 2.(1)结晶牛胰岛素 (2)青蒿素探究活动交流讨论1.提示:主要有烧制陶瓷、冶炼金属、酿造酒类、炼制“仙丹”等。2.提示:拉瓦锡通过实验否定了燃素学说,提出了燃烧的氧化学说,并通过大量的实验让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提出的质量守恒定律获得公认,使化学由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逐步成为一门独立的自然科学。3.提示:纯碱。纯碱为Na2CO3,烧碱为NaOH。自主练习1.C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对近代化学的最大贡献是提出氧化学说,使近代化学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2.C 在化学变化中有新分子生成,但原子不发生变化,当原子转化为其他元素原子时发生的是核反应,C错误。3.B 氧化学说是由法国科学家拉互锡提出的,B错误。4.C 我国四大发明中的造纸和火药涉及化学;另外,我国是最早使用青铜器和冶炼铁的国家;1965年,我国在世界上首先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分点突破(二)师生互动1.组成 2.符号 3.(1)实验 理论 (3)物质的结构 微观探究活动交流讨论1.提示:古方中采用由青蒿绞取青蒿汁的方法。相同点:均是提取青蒿中的成分;不同点:屠呦呦采用乙醚在低于60 ℃的条件下获得青蒿提取物。利用了青蒿素在水、乙醚中的溶解性差异。2.提示:高温易分解。3.提示:青蒿素的发现与提纯、确定组成、测定结构、合成与修饰等。只发生了物理变化。4.提示:青蒿素冷浸提取法,选用先进的现代化实验仪器,如高分辨率质谱仪、X射线衍射等。自主练习1.A 化学具有创造性,不管是有机合成还是无机合成,利用合成化学的知识可以制造出许多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B错误;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C错误;化学研究可以利用化学反应将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物质,并进一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为人类的发展服务,D错误。2.A A项中“新醅酒”即新酿的酒,在酿酒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B、C、D项中无新物质生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分点突破(三)师生互动分子和原子 分子探究活动交流讨论1.提示:由于化学科学的基础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化学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心科学”。2.提示:不是。这更进一步说明了化学科学是一门中心科学,与其他科学都有着密切联系。自主练习1.C 题干所给信息说明随着科学的发展,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学科之间正相互渗透融合,形成了许多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化学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心科学”。2.D 人类的活动不可避免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D项错误。3.D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应用的学科。根据定义,研制疫苗、研制易分解塑料、通过技术转化汽车燃料均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A、B、C不符合题意;研究物体运动与运动规律是物理学研究范畴,D符合题意。4.B 由题意可知,该技术应用于微观层面;在分子水平上了解疾病的病理、对蛋白质结构进行研究、对DNA结构进行研究均属于微观层面。【教学效果·勤检测】1.B 同样的反应,用的步骤少、副产品少,消耗的能量不一定少。2.A 沙里淘金是分离密度不同的固体混合物,没有新物质产生,则发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A符合题意;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乙醇产生,发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菜刀生锈过程中发生的是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火炬燃烧有新物质产生,是化学变化,D不符合题意。3.B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氧化学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论,B错误。4.D 化学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A正确;制陶瓷、冶金及酿酒过程均生成了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B正确;进入20世纪后,现代化学的重大成就有放射性元素的发现和现代量子化学理论的建立等,C正确;原子论是由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的,D错误。5.C 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是化学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但不能说明化学的创造性和实用性,C项符合题意;合成新药物、利用合成氨技术制造氮肥、在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和原子都体现了化学的创造性,将它们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则体现了化学的实用性,A、B、D项不符合题意。6 / 6(共78张PPT)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课程 标准 1.认识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其特征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认识物质、以符号形式表征物质、在不同层面上创造物质。2.了解化学科学的发展历程及其趋势目 录1、基础知识·准落实2、教学效果·勤检测3、学科素养·稳提升基础知识·准落实1梳理归纳 高效学习分点突破(一) 化学科学的形成与发展1. 化学科学的发展简史(1)古代①取火、保存火种;②烧制陶瓷、冶炼金属、酿造酒类。(2)近代① 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② 提出氧化学说;③ 提出原子论;④ 提出分子学说;⑤ 发现元素周期律。波义耳 拉瓦锡 道尔顿 阿伏加德罗 门捷列夫 (3)现代①放射性元素的发现;②现代量子化学理论的建立;③化学热力学与动力学的开创性研究;④创造新分子的合成化学的崛起;⑤高分子化学的创立;⑥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2. 我国化学家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成果(1)1965年,我国科学家成功地合成 ,这是首次人工合成的、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质。(2)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抗疟新药 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结晶牛胰岛素 青蒿素 如图是我国从古代到当代的三位化学家及他们的成就:【交流讨论】1. 古代的化学实践活动有哪些?提示:主要有烧制陶瓷、冶炼金属、酿造酒类、炼制“仙丹”等。2. 拉瓦锡的氧化学说对近代化学发展有什么贡献?提示:拉瓦锡通过实验否定了燃素学说,提出了燃烧的氧化学说,并通过大量的实验让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提出的质量守恒定律获得公认,使化学由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逐步成为一门独立的自然科学。3. 侯氏制碱法的“碱”是指纯碱还是烧碱?提示:纯碱。纯碱为Na2CO3,烧碱为NaOH。化学科学产生、发展过程1.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对近代化学的最大贡献是( )A. 最早使用天平研究化学B. 最早提出空气由O2和N2组成的结论C. 提出氧化学说D. 用加热HgO的方法制取O2解析: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对近代化学的最大贡献是提出氧化学说,使近代化学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2. 关于化学及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B.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C. 人们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通过化学变化制造出新的原子和新的分子D. 道尔顿的“原子论”和阿伏加德罗的“分子学说”对化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解析: 在化学变化中有新分子生成,但原子不发生变化,当原子转化为其他元素原子时发生的是核反应,C错误。3. 化学是一门充满神奇色彩的科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绘制了元素周期表B. 英国科学家波义耳提出氧化学说,使近代化学得到了革命性的进展C.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论,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D. 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系统地解决了在原子量(相对原子质量)测定方面存在的混乱问题解析: 氧化学说是由法国科学家拉互锡提出的,B错误。4. 在科学史上中国有许多重大的发明和发现,为世界现代物质文明奠定了基础。以下涉及化学科学且是中国对世界重大贡献的是( )①造纸 ②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③提出原子论 ④指南针⑤炼铜、炼铁 ⑥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 ⑦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⑧火药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⑦⑧C. ①⑤⑦⑧ D. ③⑤⑥⑦解析: 我国四大发明中的造纸和火药涉及化学;另外,我国是最早使用青铜器和冶炼铁的国家;1965年,我国在世界上首先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分点突破(二) 化学科学的主要特征1. 化学科学的含义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 、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2. 化学科学的主要特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认识物质、以 形式表征物质、在不同层面上创造物质。组成 符号 3. 化学科学的发展趋势(1)现代化学已经成为 与 并重的科学。(2)各种分析和测试物质结构、跟踪化学反应过程的技术,成为现代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3)理论计算辅以计算机模拟来研究 、预测物质的反应活性、研究反应的 过程等,成为现代化学研究的热点。实验 理论 物质的结构 微观 1969年,屠呦呦研究小组发现中药青蒿具有抗疟效果,但用水煎熬青蒿所得提取物无效,青蒿的乙醇提取物药效也不高。后来,受到古代文献《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绞取方法的启发,屠呦呦使用沸点比乙醇更低的乙醚(34.6 ℃)来提取青蒿中的有关物质。经过努力,最终获得抗疟新药“青蒿素”。【交流讨论】1. 启发屠呦呦提取青蒿素的古代药方使用了怎样的提取方法?与屠呦呦建立的提取方法有何异同?利用了物质的哪些性质?提示:古方中采用由青蒿绞取青蒿汁的方法。相同点:均是提取青蒿中的成分;不同点:屠呦呦采用乙醚在低于60 ℃的条件下获得青蒿提取物。利用了青蒿素在水、乙醚中的溶解性差异。2. 屠呦呦研究小组发现,用水煎熬青蒿所得提取物无效,由此推断青蒿素具备怎样的性质?提示:高温易分解。3. 青蒿素的相关研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提取青蒿素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提示:青蒿素的发现与提纯、确定组成、测定结构、合成与修饰等。只发生了物理变化。4. 青蒿素的相关研究中用到哪些研究方法?提示:青蒿素冷浸提取法,选用先进的现代化实验仪器,如高分辨率质谱仪、X射线衍射等。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比较内容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定义 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本质特征 宏观:无其他物质生成 微观:构成物质的微粒结构不变,微粒间隔可能改变 宏观:有其他物质生成微观:构成物质的微粒结构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微粒外观特征 状态、形状、大小的变化 常伴随有发光、放热等现象区别 有无新物质生成 联系 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一定没有化学变化,但是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会有物理变化的过程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一门科学,原子核的裂变与聚变是原子核发生了改变的反应,属于核反应,而不属于化学反应。2.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比较内容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反应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内容 色、味、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水溶性等 稳定性、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等特性 可由感官或物理仪器认知 与化学反应相互依存,不可分离1. 下列有关化学科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B. 化学研究只能认识分子,不能制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C.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提出了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D. 化学研究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最终人类会毁灭在化学物质中解析: 化学具有创造性,不管是有机合成还是无机合成,利用合成化学的知识可以制造出许多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B错误;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C错误;化学研究可以利用化学反应将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物质,并进一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为人类的发展服务,D错误。2. 古典诗词源远流长,包罗万象,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诗词隐藏化学变化的是( )A.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B. 遥见寻沙岸,春风动草衣C. 荷风送秋香,竹露滴清响D.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解析: A项中“新醅酒”即新酿的酒,在酿酒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B、C、D项中无新物质生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分点突破(三) 化学科学的探索空间化学微观领域 化学家可以在微观层面上操纵 ,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等资源和能源的开发、利用 化学科学使人们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发与利用资源和能源材料科学领域 化学科学将继续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使各种新型材料的制造成为可能分子和原子 材料科学领域 化学科学将继续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使各种新型材料的制造成为可能环境领域 化学科学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有力保障生命科学领域 化学科学可以帮助人们从分子层次上了解生命问题的本质、揭示生命运动的规律;使研究人员在 水平上了解疾病的病理,寻求新方法,研制新药物,为人类提供健康保障信息科学领域 化学科学可以指导人们研制功能各异的信息材料,为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分子 诺贝尔化学奖曾颁给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Jennifer A. Doudna两位科学家。这个奖项是她们应得的,因为她们在基因编辑技术方面有杰出的贡献,并感谢她们为这个领域所做出的努力。随着科学的发展,近年来兴起了营养化学、地球化学、海洋化学等科学。【交流讨论】1. 请从化学与其他学科关系方面分析化学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提示:由于化学科学的基础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化学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心科学”。2. 该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是因为基因编辑技术,这属于生物科学的内容,是不是这意味着化学科学的作用在科学研究中越来越弱?提示:不是。这更进一步说明了化学科学是一门中心科学,与其他科学都有着密切联系。“中心科学”——化学与各个领域的密切关系 1. 随着科学的发展,近年来兴起了营养化学、地球化学、海洋化学等学科。这说明( )A. 随着科学的发展,各学科依然独立存在B. 化学与其他学科互相渗透,化学正在消失C. 由于化学科学的基础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化学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心科学”D. 化学不再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制备和应用的科学解析: 题干所给信息说明随着科学的发展,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学科之间正相互渗透融合,形成了许多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化学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心科学”。2. 关于化学科学探索的意义,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通过化学科学探索可提高粮食产量、缓解能源危机、合理利用资源,以保障人类的生存B. 通过化学科学探索可合成新物质,以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C. 通过化学科学探索可探明生命过程中的奥秘、合成新药物,以促进人类的身心健康D. 通过化学科学探索可制造出对环境无害的化学品及生活用品,完全杜绝对环境的影响解析:人类的活动不可避免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D项错误。3. 随着科学的发展,学科之间的交叉综合越来越多,各个学科领域是相互联系的。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 疫苗的研制B. 研制一款更加环保的易分解的塑料C. 将废旧的物品和不能直接利用的农产品通过技术转化成汽车燃料D. 研究物体的运动与运动规律解析: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应用的学科。根据定义,研制疫苗、研制易分解塑料、通过技术转化汽车燃料均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A、B、C不符合题意;研究物体运动与运动规律是物理学研究范畴,D符合题意。4. 诺贝尔化学奖曾授予研究冷冻电子显微镜的三位科学家。冷冻电镜技术可用于溶液中生物分子的高分辨率结构测定。下列叙述与上述技术无关的是( )A. 在分子水平上了解疾病的病理B. 充分利用潮汐能发电C. 对蛋白质结构进行研究D. 对DNA结构进行研究解析:由题意可知,该技术应用于微观层面;在分子水平上了解疾病的病理、对蛋白质结构进行研究、对DNA结构进行研究均属于微观层面。教学效果·勤检测2强化技能 查缺补漏1. 化学工业以及那些生产医药、燃料、金属、食品、肥料乃至几乎所有其他制成品的公司实际上都依赖于化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B. 同样的反应,用的步骤少、副产品少,消耗的能量就少C. 化学家们已能够在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和原子,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等D. 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还伴随能量的变化,如吸热、放热、发光等解析:同样的反应,用的步骤少、副产品少,消耗的能量不一定少。2. 化学来源于生活,下列生产活动或现象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 沙里淘金 B. 粮食酿酒C. 菜刀生锈 D. 火炬燃烧解析: 沙里淘金是分离密度不同的固体混合物,没有新物质产生,则发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A符合题意;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乙醇产生,发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菜刀生锈过程中发生的是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火炬燃烧有新物质产生,是化学变化,D不符合题意。3. 化学科学的形成、发展与应用过程中,下列科学家与其成就不相对应的是( )A. 英国科学家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B. 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提出原子论C. 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D.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解析: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氧化学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论,B错误。4.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21世纪,化学还将继续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使各种新型功能材料的生产成为可能B. 制陶瓷、冶金及酿酒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C. 放射性元素的发现和现代量子化学理论的建立,都是进入20世纪后现代化学的重大成就D.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提出原子论,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解析: 化学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A正确;制陶瓷、冶金及酿酒过程均生成了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B正确;进入20世纪后,现代化学的重大成就有放射性元素的发现和现代量子化学理论的建立等,C正确;原子论是由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的,D错误。5. 化学是一门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的科学,下列事实不能直接体现此观点的是( )A. 通过有机合成等化学方法,可以合成治疗病毒的特效药B. 以工业合成氨技术为基础,可以制造出增产粮食所需的氮肥C. 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把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到统一的理论体系D. 在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和原子,可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等解析: 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是化学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但不能说明化学的创造性和实用性,C项符合题意;合成新药物、利用合成氨技术制造氮肥、在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和原子都体现了化学的创造性,将它们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则体现了化学的实用性,A、B、D项不符合题意。学科素养·稳提升3内化知识 知能升华1. 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展望未来,化学科学具有十分广阔的探索空间。下列四个选项中现代化学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 )A. 开发新能源 B. 合成新物质C. 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 D. 防治环境污染解析: 现代化学日益成为一门“中心科学”,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研究领域涉及微观世界、能源开发、材料研制、环境保护、生命科学等;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属于数学科学的研究领域。1234567891011121314152. 化学在古代与现代的科技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古代与现代的冶金技术均利用了相同的化学原理 B. 古代与现代的火箭发射均利用了液态燃料C. 古代捣碎中药与现代中药纳米粉碎均是化学变化 D. 古代风筝与现代热气球飞行均不需要物质直接供给能量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 金属的冶炼是将金属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古代和现代的冶金技术不同,但原理相同,A项正确;古代的火箭所用燃料是火药,现代的火箭使用的是液态燃料,B项错误;无论是古代捣碎中药还是现代中药纳米粉碎,均无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C项错误;现代热气球飞行是利用燃料燃烧提供热量,使热气球中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3.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立法是为了保障食品安全,根本目的是预防疾病、保障民众健康。下列造假行为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假奶粉”B. 用工业石蜡等给瓜子“美容”C. 用硫黄燃烧去熏蒸粉丝D. 用毛发水、酱色水、盐等兑制成“假酱油”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有新物质生成。A、D项是物质的混合,B项是石蜡熔化又冷却的过程,只有C项中硫黄燃烧有新物质SO2生成。1234567891011121314154. 进入20世纪以后,化学科学经历了迅速发展的时期,取得了若干项现代化学的重大成就。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这个时期重大化学成就的是( )A. 放射性元素的发现B. 现代量子化学理论的建立C. 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D. 制陶技术的成熟解析: 古代人类就已经熟练掌握了制陶工艺,制陶技术的成熟不属于20世纪重大化学成就。1234567891011121314155. 我国科学家曾首次利用超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在一块晶体硅(由硅原子构成)的表面直接移动硅原子写下“中国”两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以上操作中没有发生任何变化B. 该操作中包含化学变化C. 此技术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以再分D. 这表明我国科学的发展已进入了操纵原子的阶段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 硅原子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组成“中国”这两个汉字,物质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其他物质的生成,该操作中不包含化学变化,该操作并没有分割原子,这表明我国科学的发展已进入了操纵原子的阶段。123456789101112131415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早在远古时代,化学就是一门独立的科学B. 功能各异的食品添加剂、各种化妆品、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证明了化学的创造性和实用性C.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D. 化学的特征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认识物质、以符号形式表征物质、在不同层面上创造物质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使化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并较快发展,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化学科学的特征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认识物质、以符号形式表征物质、在不同层面上创造物质。1234567891011121314157. 随着科学的发展,学科间的交叉和综合越来越多,学科之间的界限越来越不明显,“边缘科学”代表了一个新名词,说明了学科间的相互联系。但目前的科学研究,学科间的分工依然存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仍有所不同。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 合成新药物B. 近期出现雾霾的原因探究C. 原子弹爆炸实验D. 冶炼特种钢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 化学科学就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自然科学。合成新药物,是物质的制备,属于化学研究范畴,A不符合题意;出现雾霾的原因探究是物质组成的研究,属于化学研究范畴,B不符合题意;原子弹的爆炸属于原子核的变化,原子种类发生了变化,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C符合题意;冶炼特种钢,是物质的制备,属于化学研究范畴,D不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121314158. 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A. 甲醇低温所制氢气用于新能源汽车 B. 氘、氚用作“人造太阳”核聚变燃料C. 偏二甲肼用作发射“天宫二号”的火箭燃料 D. 开采可燃冰,将其作为能源使用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 A项,甲醇低温生成氢气和氢气用作燃料发生的都是化学变化;B项,氘、氚用作核聚变燃料不是化学变化;C项,偏二甲肼用作火箭燃料发生的是化学变化;D项,可燃冰是甲烷水合物,用作燃料发生的是化学变化。1234567891011121314159.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把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B.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可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提取青蒿素使用乙醚,是因为乙醚可溶解青蒿素而难溶于水C. 化学家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通过化学变化创造出新的原子和新的分子D.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奠定基础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 门捷列夫发现并提出元素周期律,A正确;提取青蒿素使用乙醚,是因为青蒿素难溶于水而易溶于乙醚,乙醚与水互不相溶,便于与水层物质分离,B正确;制造新的原子需通过核反应,核反应不是化学反应,C错误;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认为原子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为近代化学奠定基础,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0. 诺贝尔化学奖曾颁给两位女科学家,以表彰其“开发了一种基因组编辑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化学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科学,是研究生物学科的基础B.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一门自然科学C. 化学注重理论分析、推理,而不需要做化学实验D. 化学家可以在微观层面操纵分子和原子,组装分子材料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进行化学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不需要实验是错误的,C不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1. 下列各项中,主要属于化学科学研究范畴的是( )A. 许多金属和合金具有低温下失去电阻的特性,即具有超导性B. 两个较轻的原子核聚合为一个较重的原子核时要释放出大量的能量,所释放出的能量可用于发电C. 天然的和人为的各种电磁波干扰和有害的电磁辐射会造成电磁污染D. 美国科学家利用分子组装技术研制出世界上最小的“纳米算盘”,该算盘的算珠由球形的C60分子构成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 超导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性质,A项错误;核反应不是化学变化,不属于化学科学研究范畴,B项错误;电磁辐射是物理研究内容,不属于化学科学研究范畴,C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涉及很多的化学知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在“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中,“星桥铁锁开”涉及化学变化B. 明朝的《本草纲目》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创始,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指蒸锅),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该段文字记载了白酒(烧酒)的制造过程中采用了蒸馏的方法来分离和提纯C.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这种对青蒿素的提取方法属于化学变化D. 《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Ca(OH)2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 星桥铁锁开的意思是城门的铁锁打开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错误;白酒的烧制是利用沸点不同进行分离,为蒸馏操作,B正确;青蒿素的提取属于萃取,属于物理变化,C错误;碳酸钙高温分解为氧化钙,“石灰”指的是CaCO3,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3. 化学与能源开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应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B.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C. 实现化石燃料清洁利用,就无须开发新能源D.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应分类回收利用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 化肥和农药的施用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但大量施用时会污染土壤和水资源,应合理施用;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不是治理污染;化石燃料在自然界是有限的一次能源,为了可持续地发展,必须开发新能源;垃圾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可回收的应尽量分类回收利用。12345678910111213141514. 下列科技成果不属于化学成就的是( )A. 美国科学家约翰等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形式和各向异性”,获得诺贝尔奖B. 我国研制的二十四面体铂纳米晶粒催化剂比传统铂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高4倍C. 美国科学家罗杰发现“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获得诺贝尔奖D. 我国某公司用高分子材料生产的“隐形手套”可保护人手不被浓硫酸腐蚀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 A项是物理学的研究范畴;B项是研制高效催化剂,制备新物质,属于化学成就;C项是研究物质的微观构成,属于化学成就;D项是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属于化学成就。12345678910111213141515. (1)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填字母)。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②白玉为床,金作马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④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⑤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 A. ①②③ B. ②④⑤C. ③④⑥ D. ③⑤⑥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①②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③⑥包含燃烧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④是生石灰变成熟石灰,熟石灰又与CO2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123456789101112131415(2)有一首赞美某种气体的诗,其中的几句是:“她营造了云雾缭绕的仙境;她驱散了炎炎夏日的暑气;她奋不顾身扑向烈火;她带给大地勃勃生机……”这首诗所赞美的气体是 ;进游泳池前,有些游泳馆要求我们在一个浅水池内对拖鞋和脚进行消毒,浅水池中的水呈紫红色。该池中起消毒作用的物质可能是 (填写有关物质的化学式)。CO2 KMnO4 解析:CO2固体升华吸热,给环境降温;可灭火;供给植物呼吸,释放O2。紫红色有消毒作用的物质是KMnO4。123456789101112131415(3)很多军事武器中都有化学知识在起作用,化学科学已渗透到军事科学的各个领域。①现代军事武器的原料中 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②照明弹是利用 、铝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而制成的。解析: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中与武器关系最密切的是火药;Mg、Al燃烧时可产生耀眼白光。火药 镁 123456789101112131415感谢欣赏THE END12345678910111213141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docx 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pptx 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练习,含解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