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阶段重点练(二)题组一 物质的量的有关概念、定律及计算1.标准状况下,44.8 L由O2与CO2组成的混合气体质量为 70 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O2与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B.O2与CO2的质量之比为24∶11C.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35 g·mol-1D.该混合气体的密度为1.562 5 g·L-12.镁和铝分别与等浓度、等体积的过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反应中镁和铝的( )A.物质的量之比为3∶2 B.质量之比为3∶2C.摩尔质量之比为2∶3D.密度之比为1∶1题组二 物质的量浓度及计算3.某同学欲用NaOH固体配制480 mL质量分数为25%,密度为1.2 g·mL-1的溶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需用托盘天平称量NaOH固体的质量为144 g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不必烘干就能用于配制溶液C.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会造成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D.未冷却到室温就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并定容,会使测定结果偏高4.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关于0.1 mol·L-1 Ba(NO3)2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1 L溶液中含有Ba2+和N总数为3NAB.该溶液可由1 L水中溶解0.1 mol Ba(NO3)2固体制得C.2 L该溶液中Ba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1 mol·L-1D.0.5 L该溶液中N的物质的量为0.2 mol题组三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5.下列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比碳酸钠强B.相同温度时,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C.用澄清石灰水不能鉴别Na2CO3溶液和 NaHCO3溶液D.等物质的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Na2CO3消耗盐酸量多且产生的CO2多6.下列除去物质中少量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A Na2CO3固体 NaHCO3固体 将固体混合物加热至恒重B Na2O2粉末 Na2O 将混合物在氧气中充分加热C NaCl溶液 NaHCO3 加入盐酸,加热D CO2 HCl 通过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7.室温下,某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被可移动的活塞隔成A、B两室(假设活塞质量、活塞与容器的摩擦忽略不计),A中充入了一定量H2、O2 的混合气体,混合气体的质量为34 g;B中充入了1 mol N2,此时活塞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室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2 molB.A室中氧气的质量为32 gC.若将A室中H2、O2 的混合气体点燃引爆,恢复到反应前温度,活塞最终停留在刻度3处D.A室中气体充分反应后恢复至室温整个容器内气体压强与反应前气体压强之比为1∶28.有①、②两个完全相同的装置,分别在装置①、②中加入1.06 g Na2CO3和0.84 g NaHCO3,然后再分别注入相同体积的过量盐酸,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两装置中的气球都会膨胀,则装置①中的气球膨胀的更快B.装置①中消耗的HCl更多C.若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则最终两试管中Na+ 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D.两个装置产生的气体体积相同,均为0.224 L9.完成下列问题(1)钠元素有多种化合物。下列关于Na2O、Na2O2、NaOH、Na2CO3、NaHCO3的说法正确的有 (选填序号)a.均属于氧化物b.溶于水立即加入酚酞试液最终均为红色c.均能通过化合反应一步生成d.溶于水均伴随着放热现象(2)探究Na2CO3和NaHCO3的相互转化。实验1:加热碳酸氢钠固体,装置如图所示。①利用上述装置可实现NaHCO3向Na2CO3的转化,被加热的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2:分别向滴有2滴酚酞的NaHCO3和Na2C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实验记录如下: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实验2-1 溶液浅红色褪去,立即产生大量气泡实验2-2 开始时,溶液的红色没有明显变化,也没有明显的气泡产生;继续滴加盐酸,当溶液的红色明显变浅时,气泡的数量逐渐增多;当溶液的颜色变为浅红色,继续滴加盐酸,溶液的浅红色褪去,有大量气泡出现②实验2-1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③实验2-2中,实现碳酸钠向碳酸氢钠转化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④碳酸也可实现上述转化,写出将CO2通入Na2CO3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0.配制100 mL 0.100 mol·L-1的Na2S2O3溶液,步骤如下:①用托盘天平称取一定质量Na2S2O3·5H2O固体,放入烧杯,用适量蒸馏水溶解;②将烧杯中的溶液小心的注入100 mL容量瓶中;③……;④继续向容量瓶中加水至距刻度线1~2 c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⑤将容量瓶塞盖好,充分摇匀。回答下列问题:(1)容量瓶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2)配制溶液过程中需用托盘天平称量Na2S2O3·5H2O固体的质量为 。(3)步骤②操作之前容量瓶中有少量水,则配制的溶液的浓度将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4)补全步骤③操作: 。11.在标准状况下进行甲、乙、丙三组实验。三组实验各取30 mL同浓度的盐酸,加入同一种镁铝混合物粉末,产生气体,有关数据如表:实验序号 甲 乙 丙混合物质量/mg 255 385 459生成气体体积/mL 280 336 336(1)甲、乙两组实验中,哪一组盐酸是不足量的? (填“甲”或“乙”)。理由是 。(2)要算出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题中可作计算依据的数据是 ,求得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3)求混合物中Mg、Al的物质的量之比,题中可作计算依据的数据是 ,求得Mg、A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阶段重点练(二)1.A 标准状况下,44.8 L由O2与CO2组成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 mol,设O2与C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mol、y mol,则x+y=2,32x+44y=70,解得x=1.5,y=0.5。O2与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 mol∶0.5 mol=3∶1,A错误;O2与CO2的质量之比为1.5 mol× 32 g·mol-1∶0.5 mol×44 g·mol-1=24∶11,B正确;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35 g·mol-1,C正确;该混合气体的密度为=1.562 5 g·L-1,D正确。2.A 根据题图,Mg、Al产生H2的体积相等,设产生H2的物质的量为n,则Mg+H2SO4MgSO4+H2↑n n2Al+3H2SO4Al2(SO4)3+3H2↑n nn(Mg)∶n(Al)=n∶n=3∶2m(Mg)∶m(Al)=24n∶=4∶3M(Mg)∶M(Al)=24∶27=8∶9ρ(Mg)∶ρ(Al)=∶,镁和铝的体积未知,不能确定其密度之比。3.A 配制480 mL溶液,需用500 mL容量瓶,需用托盘天平称量NaOH固体的质量为500 mL×1.2 g·mL-1×25%=150 g,A错误。4.C 1 L 0.1 mol·L-1 Ba(NO3)2溶液中含有硝酸钡 0.1 mol,0.1 mol硝酸钡中含有0.1 mol钡离子、0.2 mol硝酸根离子,含有Ba2+和N总数为0.3NA,A错误;由1 L水中溶解0.1 mol Ba(NO3)2固体制得的溶液体积不是1 L,所得溶液浓度不是0.1 mol·L-1,B错误;0.5 L 0.1 mol·L-1 Ba(NO3)2溶液中N的物质的量为n=cV=0.1 mol·L-1×0.5 L×2=0.1 mol,D错误。5.C 碳酸氢钠加热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故碳酸氢钠热稳定性比碳酸钠的弱,A错误;相同温度时,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B错误;澄清石灰水与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都发生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故不能鉴别,C正确;根据Na2CO3+2HCl2NaCl+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等物质的量的碳酸钠、碳酸氢钠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前者消耗的盐酸多,但是二者产生的CO2的量相同,D错误。6.D 将固体加热,固体NaHCO3受热分解变为Na2CO3固体,能达到除杂、净化目的,A不符合题意;将混合物在氧气中充分加热,Na2O与O2反应变为Na2O2,能够达到除杂、净化目的,B不符合题意;向含有NaHCO3的NaCl溶液中加入稀盐酸,盐酸与NaHCO3反应变为NaCl,最后加热,反应产生的CO2气体及过量HCl挥发逸出,能够达到除杂、净化的目的,C不符合题意;CO2及杂质HCl都可以与除杂试剂NaOH溶液反应,不能达到除杂、净化的目的,D符合题意。7.C A室混合气体的质量为34 g,B中为 1 mol N2,占2格,则A室占4格的气体为2 mol,设H2物质的量为 x mol,O2物质的量为y mol,,解得,即A室有 1 mol H2、1 mol O2。根据分析,A室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2 mol,A正确;A室中O2为1 mol,质量为 1 mol×32 g·mol-1=32 g,B正确;根据反应2H2+O22H2O可知,1 mol H2与0.5 mol O2恰好反应,生成 1 mol H2O,H2O在室温下是液体,所占体积可以忽略,因此A室剩余气体为0.5 mol O2,B室依然为1 mol N2,因此活塞应停留在刻度2处,C错误;反应前整个容器中的气体为3 mol,反应后整个容器中的气体为1.5 mol,根据pV=nRT,温度、体积一定的条件下,p与n成正比,因此反应后与反应前的压强之比=物质的量之比=1.5∶ 3=1∶2,D正确。8.B ①中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ClNaCl+NaHCO3、NaHCO3+HClNaCl+CO2↑+H2O,②中发生NaHCO3+HClNaCl+CO2↑+H2O,①②都有气体产生,气球都会膨胀,①反应一段时候后产生气体,②是立即产生气体,因此装置②中的气球膨胀的更快,A错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都是0.01 mol,根据选项A的分析可知,碳酸钠消耗的盐酸更多一些,B正确;Na2CO3的物质的量是0.01 mol,Na2CO3中含有n(Na+)=0.02 mol,NaHCO3的物质的量是0.01 mol,NaHCO3中含有n(Na+)=0.01 mol,根据钠元素守恒,当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时,即溶液的体积相同,最终两试管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不相等,C错误;没有给出气体的状态,无法计算气体的体积,D错误。9.(1)c (2)①2NaHCO3Na2CO3+CO2↑+H2O ②NaHCO3+HClNaCl+CO2↑+H2O ③溶液由红色变为浅红色 Na2CO3+HClNaHCO3+NaCl ④Na2CO3+CO2 +H2O2NaHCO3解析:(1)只有Na2O、Na2O2属于氧化物,a错误;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碱使酚酞试液变红,过氧化钠有漂白性,后红色褪去,b错误;钠与氧气常温化合生成氧化钠,钠与氧气加热化合生成过氧化钠,氧化钠与水化合生成氢氧化钠,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化合生成碳酸钠,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合生成碳酸氢钠,故均能通过化合反应一步生成,c正确;碳酸氢钠溶于水伴随着吸热现象,d错误。(2)实验2-1中,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HCO3+HClNaCl+CO2↑+H2O;相同浓度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而言,碳酸钠碱性更强,故实验2-2中,实现碳酸钠向碳酸氢钠转化的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为浅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HClNaHCO3+NaCl;碳酸也可实现上述正盐向酸式盐的转化,CO2 通入Na2CO3 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CO2 +H2O2NaHCO3。10.(1)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2)2.5 g (3)无影响 (4)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并将每次洗涤液转入容量瓶中,振荡解析:(1)容量瓶是准确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仪器,容量瓶在使用前必须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2)配制100 mL 0.100 mol·L-1的Na2S2O3的溶液,需称量的Na2S2O3·5H2O固体的质量m(Na2S2O3·5H2O)=m=n·M=c·V·M=0.100 mol·L-1×0.1 L×248 g·mol-1=2.5 g。(3)步骤②操作之前容量瓶中有少量水,由于不影响溶质的物质的量及溶液的体积,因此对配制的溶液的浓度将不产生任何影响,因此对溶液的浓度无影响。(4)在步骤③中应该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并将每次洗涤液转入容量瓶中,减少实验过程中实验误差,然后充分振荡。11.(1)乙 甲、乙生成H2的体积不等,则产生H2体积小的,说明还有酸未反应,因此甲中盐酸过量,混合物反应完全;若乙中盐酸过量,则可产生H2:×385 mL≈423 mL,而实际为336 mL,说明乙中盐酸不足,镁铝混合物过量(2)336 mL 1 mol·L-1(3)255 mg和280 mL 1∶1解析:(1)因甲、乙生成H2的体积不等,则产生H2体积少的,说明还有酸未反应,因此甲中盐酸过量,混合物反应完全;若乙中盐酸过量,则可产生H2:×385 mL≈423 mL,而实际为336 mL,说明乙中盐酸不足,混合物过量。(2)在乙或丙中,因盐酸完全反应,则可根据2HCl ~ H2 2 1n(HCl)=×2=3×10-2 molc(HCl)==1 mol·L-1。(3)在甲中,混合物完全反应,盐酸有剩余,则可根据混合物质量255 mg,生成气体280 mL计算。根据Mg~H2,Al~H2得:解得:n(Mg)=0.005 mol,n(Al)=0.005 mol,n(Mg)∶n(Al)=1∶1。4 / 4(共34张PPT)阶段重点练二题组一 物质的量的有关概念、定律及计算1. 标准状况下,44.8 L由O2与CO2组成的混合气体质量为 70 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O2与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B. O2与CO2的质量之比为24∶11C. 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35 g·mol-1D. 该混合气体的密度为1.562 5 g·L-11234567891011解析: 标准状况下,44.8 L由O2与CO2组成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2 mol,设O2与C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x mol、 y mol,则 x + y =2,32 x +44 y =70,解得 x =1.5, y =0.5。O2与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 mol∶0.5 mol=3∶1,A错误;O2与CO2的质量之比为1.5 mol× 32 g·mol-1∶0.5 mol×44 g·mol-1=24∶11,B正确;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 =35 g·mol-1,C正确;该混合气体的密度为=1.562 5 g·L-1,D正确。12345678910112. 镁和铝分别与等浓度、等体积的过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 V )与时间( t )的关系如图所示。反应中镁和铝的( )A. 物质的量之比为3∶2B. 质量之比为3∶2C. 摩尔质量之比为2∶3D. 密度之比为1∶11234567891011解析: 根据题图,Mg、Al产生H2的体积相等,设产生H2的物质的量为 n ,则Mg+H2SO4 MgSO4+H2↑n n2Al+3H2SO4 Al2(SO4)3+3H2↑n nn (Mg)∶ n (Al)= n ∶ n =3∶21234567891011m (Mg)∶ m (Al)=24 n ∶ =4∶3M (Mg)∶ M (Al)=24∶27=8∶9ρ(Mg)∶ρ(Al)= ∶ ,镁和铝的体积未知,不能确定其密度之比。1234567891011题组二 物质的量浓度及计算3. 某同学欲用NaOH固体配制480 mL质量分数为25%,密度为1.2g·mL-1的溶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需用托盘天平称量NaOH固体的质量为144 gB. 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不必烘干就能用于配制溶液C. 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会造成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D. 未冷却到室温就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并定容,会使测定结果偏高1234567891011解析: 配制480 mL溶液,需用500 mL容量瓶,需用托盘天平称量NaOH固体的质量为500 mL×1.2 g·mL-1×25%=150g,A错误。12345678910114.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关于0.1 mol·L-1 Ba(NO3)2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B. 该溶液可由1 L水中溶解0.1 mol Ba(NO3)2固体制得C. 2 L该溶液中Ba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1234567891011解析: 1 L 0.1 mol·L-1 Ba(NO3)2溶液中含有硝酸钡0.1mol,0.1 mol硝酸钡中含有0.1 mol钡离子、0.2 mol硝酸根离子,含有Ba2+和N 总数为0.3 NA,A错误;由1 L水中溶解0.1 mol Ba(NO3)2固体制得的溶液体积不是1 L,所得溶液浓度不是0.1mol·L-1,B错误;0.5 L 0.1 mol·L-1 Ba(NO3)2溶液中N 的物质的量为 n = cV =0.1 mol·L-1×0.5 L×2=0.1 mol,D错误。1234567891011题组三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5. 下列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比碳酸钠强B. 相同温度时,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C. 用澄清石灰水不能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D. 等物质的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Na2CO3消耗盐酸量多且产生的CO2多1234567891011解析: 碳酸氢钠加热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故碳酸氢钠热稳定性比碳酸钠的弱,A错误;相同温度时,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B错误;澄清石灰水与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都发生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故不能鉴别,C正确;根据Na2CO3+2HCl 2NaCl+H2O+CO2↑、NaHCO3+HCl NaCl+H2O+CO2↑,等物质的量的碳酸钠、碳酸氢钠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前者消耗的盐酸多,但是二者产生的CO2的量相同,D错误。12345678910116. 下列除去物质中少量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A Na2CO3固体 NaHCO3 固体 将固体混合物加热至恒重B Na2O2粉末 Na2O 将混合物在氧气中充分加热C NaCl溶液 NaHCO3 加入盐酸,加热D CO2 HCl 通过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1234567891011解析: 将固体加热,固体NaHCO3受热分解变为Na2CO3固体,能达到除杂、净化目的,A不符合题意;将混合物在氧气中充分加热,Na2O与O2反应变为Na2O2,能够达到除杂、净化目的,B不符合题意;向含有NaHCO3的NaCl溶液中加入稀盐酸,盐酸与NaHCO3反应变为NaCl,最后加热,反应产生的CO2气体及过量HCl挥发逸出,能够达到除杂、净化的目的,C不符合题意;CO2及杂质HCl都可以与除杂试剂NaOH溶液反应,不能达到除杂、净化的目的,D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7. 室温下,某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被可移动的活塞隔成A、B两室(假设活塞质量、活塞与容器的摩擦忽略不计),A中充入了一定量H2、O2 的混合气体,混合气体的质量为34 g;B中充入了1 mol N2,此时活塞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室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2 molB. A室中氧气的质量为32 gC. 若将A室中H2、O2 的混合气体点燃引爆,恢复到反应前温度,活塞最终停留在刻度3处D. A室中气体充分反应后恢复至室温整个容器内气体压强与反应前气体压强之比为1∶21234567891011解析:A室混合气体的质量为34 g,B中为 1 mol N2,占2格,则A室占4格的气体为2 mol,设H2物质的量为 x mol,O2物质的量为 y mol,,解得,即A室有1 mol H2、1 mol O2。根据分析,A室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2 mol,A正确;A室中O2为1 mol,质量为1 mol×32 g·mol-1=32 g,B正确;根据反应2H2+O2 2H2O可知,1 mol H2与0.5 mol O2恰好反应,生成1 mol H2O,H2O在室温下是液体,所占体积可以忽略,因此A室剩余气体为0.5 mol O2,B室依然为1 mol N2,因此活塞应停留在刻度2处,C错误;反应前整个容器中的气体为3 mol,反应后整个容器中的气体为1.5 mol,根据 pV = nRT ,温度、体积一定的条件下, p 与 n 成正比,因此反应后与反应前的压强之比=物质的量之比=1.5∶ 3=1∶2,D正确。12345678910118. 有①、②两个完全相同的装置,分别在装置①、②中加入1.06 g Na2CO3和0.84 g NaHCO3,然后再分别注入相同体积的过量盐酸,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若两装置中的气球都会膨胀,则装置①中的气球膨胀的更快B. 装置①中消耗的HCl更多C. 若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则最终两试管中Na+ 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D. 两个装置产生的气体体积相同,均为0.224 L1234567891011解析:①中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Cl NaCl+NaHCO3、NaHCO3+HCl NaCl+CO2↑+H2O,②中发生NaHCO3+HCl NaCl+CO2↑+H2O,①②都有气体产生,气球都会膨胀,①反应一段时候后产生气体,②是立即产生气体,因此装置②中的气球膨胀的更快,A错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都是0.01 mol,根据选项A的分析可知,碳酸钠消耗的盐酸更多一些,B正确;Na2CO3的物质的量是0.01 mol,Na2CO3中含有 n (Na+)=0.02 mol,NaHCO3的物质的量是0.01 mol,NaHCO3中含有 n (Na+)=0.01 mol,根据钠元素守恒,当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时,即溶液的体积相同,最终两试管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不相等,C错误;没有给出气体的状态,无法计算气体的体积,D错误。12345678910119. 完成下列问题(1)钠元素有多种化合物。下列关于Na2O、Na2O2、NaOH、Na2CO3、NaHCO3的说法正确的有 (选填序号)a.均属于氧化物b.溶于水立即加入酚酞试液最终均为红色c.均能通过化合反应一步生成d.溶于水均伴随着放热现象c 1234567891011解析:只有Na2O、Na2O2属于氧化物,a错误;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碱使酚酞试液变红,过氧化钠有漂白性,后红色褪去,b错误;钠与氧气常温化合生成氧化钠,钠与氧气加热化合生成过氧化钠,氧化钠与水化合生成氢氧化钠,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化合生成碳酸钠,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合生成碳酸氢钠,故均能通过化合反应一步生成,c正确;碳酸氢钠溶于水伴随着吸热现象,d错误。1234567891011(2)探究Na2CO3和NaHCO3的相互转化。实验1:加热碳酸氢钠固体,装置如图所示。①利用上述装置可实现NaHCO3向Na2CO3的转化,被加热的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HCO3 Na2CO3+CO2↑+H2O 1234567891011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实验2-1 溶液浅红色褪去,立即产生大量气泡实验2-2 开始时,溶液的红色没有明显变化,也没有明显的气泡产生;继续滴加盐酸,当溶液的红色明显变浅时,气泡的数量逐渐增多;当溶液的颜色变为浅红色,继续滴加盐酸,溶液的浅红色褪去,有大量气泡出现实验2:分别向滴有2滴酚酞的NaHCO3和Na2C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实验记录如下:1234567891011②实验2-1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③实验2-2中,实现碳酸钠向碳酸氢钠转化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④碳酸也可实现上述转化,写出将CO2通入Na2CO3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HCO3+HClNaCl+CO2↑+H2O 溶液由红色变为浅红色 Na2CO3+HClNaHCO3+NaCl Na2CO3+CO2 +H2O2NaHCO3 1234567891011解析:实验2-1中,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HCO3+HCl NaCl+CO2↑+H2O;相同浓度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而言,碳酸钠碱性更强,故实验2-2中,实现碳酸钠向碳酸氢钠转化的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为浅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HCl NaHCO3+NaCl;碳酸也可实现上述正盐向酸式盐的转化,CO2 通入Na2CO3 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CO2 +H2O 2NaHCO3。123456789101110. 配制100 mL 0.100 mol·L-1的Na2S2O3溶液,步骤如下:①用托盘天平称取一定质量Na2S2O3·5H2O固体,放入烧杯,用适量蒸馏水溶解;②将烧杯中的溶液小心的注入100 mL容量瓶中;③……;④继续向容量瓶中加水至距刻度线1~2 c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⑤将容量瓶塞盖好,充分摇匀。1234567891011回答下列问题:(1)容量瓶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解析:容量瓶是准确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仪器,容量瓶在使用前必须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2)配制溶液过程中需用托盘天平称量Na2S2O3·5H2O固体的质量为 。解析:配制100 mL 0.100 mol·L-1的Na2S2O3的溶液,需称量的Na2S2O3·5H2O固体的质量 m (Na2S2O3·5H2O)= m = n · M = c · V · M =0.100 mol·L-1×0.1 L×248 g·mol-1=2.5 g。2.5 g 1234567891011(3)步骤②操作之前容量瓶中有少量水,则配制的溶液的浓度将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解析:步骤②操作之前容量瓶中有少量水,由于不影响溶质的物质的量及溶液的体积,因此对配制的溶液的浓度将不产生任何影响,因此对溶液的浓度无影响。无影响 1234567891011(4)补全步骤③操作: 。解析:在步骤③中应该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并将每次洗涤液转入容量瓶中,减少实验过程中实验误差,然后充分振荡。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并将每次洗涤液转入容量瓶中,振荡 123456789101111. 在标准状况下进行甲、乙、丙三组实验。三组实验各取30 mL同浓度的盐酸,加入同一种镁铝混合物粉末,产生气体,有关数据如表:实验序号 甲 乙 丙混合物质量/mg 255 385 459生成气体体积/mL 280 336 3361234567891011(1)甲、乙两组实验中,哪一组盐酸是不足量的?(填“甲”或“乙”)。理由是 。乙 甲、乙生成H2的体积不等,则产生H2体积小的,说明还有酸未反应,因此甲中盐酸过量,混合物反应完全;若乙中盐酸过量,则可产生H2: ×385 mL≈423 mL,而实际为336 mL,说明乙中盐酸不足,镁铝混合物过量 1234567891011解析:因甲、乙生成H2的体积不等,则产生H2体积少的,说明还有酸未反应,因此甲中盐酸过量,混合物反应完全;若乙中盐酸过量,则可产生H2: ×385 mL≈423 mL,而实际为336 mL,说明乙中盐酸不足,混合物过量。1234567891011(2)要算出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题中可作计算依据的数据是 ,求得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解析:(2)在乙或丙中,因盐酸完全反应,则可根据2HCl ~ H2 2 1n (HCl)= ×2=3×10-2 molc (HCl)= =1 mol·L-1。336 mL 1 mol·L-1 1234567891011解析:在甲中,混合物完全反应,盐酸有剩余,则可根据混合物质量255 mg,生成气体280 mL计算。根据Mg~H2,Al~ H2得: 解得: n (Mg)=0.005 mol, n (Al)=0.005 mol,n (Mg)∶ n (Al)=1∶1。(3)求混合物中Mg、Al的物质的量之比,题中可作计算依据的数据是 ,求得Mg、A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55 mg和280 mL 1∶1 1234567891011感谢欣赏THE EN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阶段重点练二.pptx 阶段重点练(二).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