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打包)高中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 第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打包)高中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 第一册

资源简介

第2课时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
1.下列物质中,不具有丁达尔现象的分散系是(  )
A.有尘埃的空气 B.纯水
C.食盐水 D.Fe(OH)3胶体
2.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1 L 2 mol·L-1 FeCl3溶液制成胶体后,其中含有的氢氧化铁胶粒数为2NA
B.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胶体有丁达尔现象,而其他分散系没有
C.胶体的聚沉是化学变化
D.NaCl晶体既可制成溶液又可制成胶体
3.淀粉溶液是一种胶体,并且淀粉遇到碘单质,可以出现明显的蓝色特征。现将淀粉和稀Na2SO4溶液混合,装在半透膜中,浸泡在盛蒸馏水的烧杯内,过一段时间后,取烧杯中液体进行实验,能证明半透膜完好无损的是(  )
A.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 B.加入碘水不变蓝
C.加入BaCl2溶液无白色沉淀 D.加入碘水变蓝
4.已知NaCl在不同的溶剂中可以形成不同的分散系:NaCl晶体溶解在水中形成无色透明的溶液(分散系①);②NaCl晶体分散在乙醇中形成无色透明的胶体(分散系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散系①中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
B.分散系②与云、雾为同一种类型的分散系
C.分散系②中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小于分散系①
D.两种分散系都有丁达尔现象
5.用下列方法来制备溶胶:①0.5 mol·L-1 BaCl2溶液和等体积的2 mol·L-1 H2SO4相混合并振荡;②把1 mL饱和氯化铁溶液逐滴加入 20 mL沸水中,边加边振荡;③把1 mol·L-1水玻璃加入10 mL 1 mol·L-1盐酸中,用力振荡。可行的是(  )
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③
C.只有②③ D.①②③
6.下列事实与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
B.在实验中手不慎被玻璃划破,可用FeCl3溶液应急止血
C.“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现象
D.氯化钠易溶于水,所以氯化钠一定不能制成胶体
7.FeCl3溶液、Fe(OH)3胶体、Fe(OH)3浊液是三种重要的分散系,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Fe(OH)3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在10-9~10-7 m
B.分别用一束光透过三种分散系,只有Fe(OH)3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
C.三种分散系的颜色都相同,且均能与盐酸反应,具有吸附性
D.三种分散系均属于混合物
8.西安交大国家重点实验室设计了一种新型磁流体加速度传感器。在一定条件下,将含一定量的FeSO4和Fe2(SO4)3的溶液混合,再滴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可得到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在36~55 nm之间的黑色磁流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得的分散系中分散质为Fe2O3
B.该磁流体能通过过滤的方法分离
C.该磁流体与氯化钠溶液属于不同分散系
D.FeSO4和Fe2(SO4)3均属于铁盐
9.纯碳新材料“碳纳米泡沫”中每个泡沫约含有 4 000个碳原子,直径约为6~9 nm,在低于 -183 ℃时,该泡沫具有永久磁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碳纳米泡沫”是一种新型的含碳化合物
B.“碳纳米泡沫”不能透过滤纸
C.“碳纳米泡沫”和金刚石的性质完全相同
D.“碳纳米泡沫”与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
10.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利用过滤的方法,可将Z中固体与液体分离
B.X、Z烧杯中分散质不同
C.Y中产生的气体为O2
D.Z中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11.实验室可利用NaCl溶液和AgNO3溶液制备胶体,也可以反应生成沉淀,图中圆的大小代表分散质微粒的相对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散系Ⅰ为溶液 B.制备分散系Ⅰ的离子方程式为Ag++Cl-AgCl(胶体)
C.分散系Ⅱ为胶体 D.两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否有丁达尔现象
12.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硅酸胶体的制备实验。
分组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甲 将1%硅酸钠溶液滴入沸水中,冷却后用激光笔进行照射 无明显现象,未出现“光亮的通路”
乙 向1%硅酸钠溶液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缓慢滴入稀盐酸,溶液红色褪去后停止滴加,用激光笔进行照射 出现“光亮的通路”
丙 向1%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稀盐酸,用激光笔进行照射 未出现“光亮的通路”,溶液中出现浑浊
已知:Ⅰ.硅酸钠(Na2SiO3)溶液呈碱性;
Ⅱ.常温下硅酸(H2SiO3)的溶解度为5×10-5 g/100 g水。试回答下列问题:
(1)成功制备硅酸胶体的是    同学,出现“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的名称是    。
(2)形成硅酸胶体的离子方程式为             。
(3)根据三位同学的实验操作可得,成功制备硅酸胶体的关键在于    (填字母)。
A.硅酸钠溶液的质量分数  B.稀盐酸的加入量
C.激光笔进行照射 D.酚酞溶液加入
(4)丙同学制备实验中溶液出现浑浊的原因是       。
(5)制备的胶体中含有的主要杂质是    ,除去此杂质可采取的操作方法为    。
13.实验小组制备Fe(OH)3胶体并研究其性质。
(1)制备Fe(OH)3胶体
实验 实验操作 丁达尔效应
1 向40 mL沸腾的蒸馏水中滴入5滴饱和FeCl3溶液(浓度约为30%) 迅速出现
2 向40 mL蒸馏水中滴入5滴10% FeCl3溶液,然后滴入1滴10% NaOH溶液,边滴边搅拌 迅速出现
3 加热40 mL饱和FeCl3溶液 一段时间后出现
①实验1,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实验2与实验1对比,优点是                (写出1条即可)。
③综合上述实验:制备Fe(OH)3胶体提供OH-的物质可以是H2O或     ,控制反应条件使生成的微粒直径为     即可制得。
(2)Fe(OH)3胶体的性质
资料:Ⅰ.pH>10时,Fe(OH)3胶体溶解。
Ⅱ.固体FeCl3易升华(物质从固态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实验4:取5 mL实验3得到的液体于蒸发皿中,继续加热,待蒸发皿中液体变为黏稠状,罩上漏斗,可观察到漏斗内出现棕褐色的烟,且有棕褐色固体附着在漏斗的内壁上。继续加热,蒸发皿中最终得到红棕色固体。
①根据资料,推测漏斗内棕褐色的烟中主要含有    (填化学式)。
研究表明:Fe(OH)3胶体可净化水中的砷酸,砷酸浓度低时以吸附为主,砷酸浓度较高时以反应为主。
②不同pH时,测得溶液中Fe(OH)3胶体对砷酸的吸附效率如图,pH为3~9时,Fe(OH)3胶体对砷酸的吸附效率高,pH较高时,吸附效率降低的原因是       。
③去除水中高浓度砷酸的原理是Fe(OH)3胶体与砷酸反应生成砷酸铁(FeAsO4)沉淀,化学方程式是       。
第2课时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
1.C 有尘埃的空气可形成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A项不符合要求;尽管纯水不具有丁达尔现象,但纯水不是分散系,B项不符合要求;食盐水是溶液,属于分散系,但无丁达尔现象,C项符合要求;Fe(OH)3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D项不符合要求。
2.D 氢氧化铁胶体微粒是多个氢氧化铁分子的集合体,所以将1 L 2 mol·L-1 FeCl3溶液制成胶体后,其中含有的氢氧化铁胶粒数小于2NA,故A错误;溶液与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不同,故B错误;胶体的聚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是物理变化,故C错误;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100 nm之间时的分散系为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 nm时的分散系为溶液,NaCl晶体既可制成溶液又可制成胶体,故D正确。
3.B 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可以透过半透膜。因淀粉是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则只要半透膜不破损,淀粉就不会进入烧杯中,取烧杯中液体进行实验时,加入碘水就不变蓝。
4.B 分散系①是溶液,其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 nm,A错误;分散系②是胶体,与云、雾所属的分散系类型相同,B正确;胶体的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溶液的分散质微粒直径,C错误;分散系①不能产生丁达尔现象,D错误。
5.C ①中H2SO4溶液浓度太大,会生成BaSO4沉淀,得不到BaSO4胶体,不可行;②是制备Fe(OH)3胶体的正确方法,可行;③中水玻璃与盐酸反应生成硅酸,硅酸难溶于水,易形成胶状物,可行。
6.D 氯化钠易溶于水,但在酒精中的溶解度较小,氯化钠分散到酒精中可形成胶体,D错误。
7.C FeCl3溶液的颜色为棕黄色,与盐酸不反应,Fe(OH)3胶体和Fe(OH)3浊液的颜色为红褐色,C错误。
8.C 分散质是黑色的,而Fe2O3是红棕色的,故分散质不是Fe2O3,A项错误;该磁流体中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为 36~55 nm,属于胶体,胶体中分散质微粒能够透过滤纸,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B项错误;该磁流体是胶体,与氯化钠溶液不是同种分散系,C项正确;FeSO4属于亚铁盐,D项错误。
9.D “碳纳米泡沫”只含有一种元素,属于碳单质,A错误;“碳纳米泡沫”每个泡沫含有约 4 000个碳原子,直径约 6~9 nm,分散到适当的溶剂中形成胶体,能透过滤纸,B错误;“碳纳米泡沫”在低于-183 ℃时,泡沫具有永久磁性,金刚石没有磁性,二者性质不同,C错误。
10.C A项,过滤法可以分离固体和液体,正确;B项,X是氯化铁溶液,分散质是Cl-和Fe3+,Z是氢氧化铁胶体,分散质是氢氧化铁胶粒,正确;C项,加入碳酸钙,碳酸钙能够与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错误;D项,Z是氢氧化铁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正确。
11.B 根据题意可知,分散系Ⅰ为胶体,分散系Ⅱ为沉淀,A、C项错误;制备分散系Ⅰ的离子方程式为Ag++Cl-AgCl(胶体),B项正确;两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不同,D项错误。
12.(1)乙 丁达尔现象 (2)Si+2H+H2SiO3(胶体) (3)B (4)过量的盐酸导致胶体发生聚沉 
(5)NaCl 渗析法
解析:(1)乙同学用激光灯照射,出现“光亮的通路”,所以成功制备硅酸胶体的是乙同学,出现“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的名称是丁达尔现象。(2)向1%硅酸钠溶液中缓慢滴入稀盐酸,可以形成胶体,形成硅酸胶体的离子方程式为Si+2H+H2SiO3(胶体)。(3)根据三位同学的实验操作可得,成功制备硅酸胶体的关键在于稀盐酸的加入量。(4)丙同学制备实验中,加入过量盐酸,过量的盐酸导致胶体发生聚沉,所以溶液出现浑浊。(5)硅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硅酸胶体和氯化钠,所以制备的胶体中含有的主要杂质是NaCl,胶体微粒不能通过半透膜、氯化钠溶液能透过半透膜,除去NaCl杂质可采取的操作方法为渗析法。
13.(1)①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②不需加热 ③NaOH 1~100 nm 
(2)①FeCl3 ②pH>10时,氢氧化铁胶体溶解 
③Fe(OH)3(胶体)+H3AsO4FeAsO4↓+3H2O
解析:(1)①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②结合实验装置,实验2常温就可以反应完成,则实验2与实验1对比,优点是不需加热;③综合上述实验:制备Fe(OH)3胶体提供OH-的物质可以是H2O或NaOH,控制反应条件使生成的微粒直径为1~100 nm即可制得,因为胶体的微粒直径在1~100 nm之间。(2)①根据资料,固体FeCl3易升华(物质从固态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则漏斗内棕褐色的烟中主要含有FeCl3;②pH为3~9时,Fe(OH)3胶体对砷酸的吸附效率高,pH较高时,吸附效率降低的原因是pH>10时,氢氧化铁胶体溶解;③去除水中高浓度砷酸的原理是Fe(OH)3胶体与砷酸反应生成砷酸铁(FeAsO4)沉淀,化学方程式是Fe(OH)3(胶体)+H3AsO4FeAsO4↓+3H2O。
4 / 4第2课时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
课程 标准 1.知道分散系的概念,能说出分散系的分类。 2.认识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能举例说明胶体的典型特征。能根据胶体的性质解释生活中与之有关的现象
分点突破(一) 几种不同的分散系
1.分散系
2.胶体概念及分类
(1)概念
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介于1~100 nm,这种分散系称为胶体。
(2)分类
胶体常按分散剂状态分类
胶体 分散质 分散剂 实例
气溶胶 微小的   或        、雾、  
液溶胶 固体颗粒 液体 Fe(OH)3胶体
固溶胶 固体颗粒 固体 烟水晶、有色玻璃
(3)常见的胶体
Fe(OH)3胶体、Al(OH)3胶体、血液、豆浆、淀粉胶体、墨水等。
(4)胶体的重要应用——净水
在水的净化过程中,向水中加入可以形成胶体的物质(如可溶性铝盐、铁盐),在水中形成的胶体[Al(OH)3胶体,Fe(OH)3胶体],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吸附水中的色素,悬浮固体并沉降,以达到净水目的。
 清晨,当你漫步在美丽的校园,走进小树林,你会看到缕缕阳光穿过林木的枝叶铺洒在地面上。
【交流讨论】
1.已知鸡蛋清溶液是一种胶体,现有三瓶无色液体:NaCl溶液、Na2SO4溶液、鸡蛋清溶液,根据已学过的知识鉴别它们。
2.胶体为什么比较稳定?
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微粒直径 <1 nm 1~100 nm >100 nm
外观 均一、透明 较均一 不均一、不透明
分散质微粒 分子、离子 分子集合体或高分子 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呈固态或液态
能否透过滤纸 能 能 不能
能否透过半透膜 能 不能 不能
稳定性 稳定 较稳定 不稳定
实例 食盐水、碘酒 氢氧化铁胶体 泥水
1.下列有关分散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散系一定是混合物,分散质一定是纯净物
B.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就是溶液
C.溶液的分散质一定是液体
D.过滤可以分离悬浊液和胶体
2.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的是(  )
A.生理盐水 B.Fe(OH)3胶体
C.CuSO4溶液 D.AgI悬浊液
3.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分类依据是(  )
A.分散质是分子还是离子
B.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
C.是否有颜色
D.是否均一、稳定、透明
分点突破(二) 胶体的性质、制备与提纯
1.胶体的性质和应用
(1) 丁达尔现象
(丁达尔效应)
(2)电泳
(3)聚沉
2.胶体的净化
胶体微粒不能透过    ,而小分子、离子能够透过    ,因此可用   的方法分离胶体中的杂质分子或离子。
 甲同学在实验室制备Fe(OH)3胶体,操作及现象如下:
①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
②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
③继续加热,出现红褐色沉淀。
【交流讨论】
1.上述实验中涉及的三种分散系分别属于哪一类?它们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2.把②中液体冷却,并向烧杯中滴加稀硫酸,刚开始有浑浊出现,继续滴加发现浑浊消失。浑浊是因为加入了电解质,胶体发生了聚沉现象,那么后期浑浊消失是什么原因呢?
3.氯化铝也具有类似氯化铁的性质,写出常温下生成氢氧化铝胶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胶体的制备方法
(1)机械法:用特殊的机械加工方法将固体物质加工成纳米级(1 nm=10-9 m)的超细粉末,该方法目前常用于纳米材料的生产。
(2)溶解法:如淀粉、蛋白质溶解于水中直接得到胶体。如淀粉胶体、蛋白质胶体。
(3)反应法:如Fe(OH)3胶体的制备。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名师点拨
(1)书写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明“胶体”,不能用“↓”符号。
(2)Fe(OH)3胶体中的1个胶体微粒不是1个Fe(OH)3分子(微粒直径<1 nm),而是很多个 Fe(OH)3分子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微粒直径在1~100 nm之间的集合体。
2.胶体的提纯——渗析
胶体微粒不能通过半透膜,而小分子、离子能够透过半透膜,因此可用渗析的方法提纯。如淀粉胶体与NaCl溶液的分离净化:将所得溶胶盛于半透膜制作的渗析袋中,置于流动(或频繁更换)的蒸馏水里一段时间即可。
1.用下列方法制备胶体,能够得到胶体的是(  )
A.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BaCl2溶液和硫酸混合并振荡
B.将1 mL饱和氯化铁溶液逐滴加入20 mL温水中,边加边振荡,并加热到沸腾
C.将1 mL饱和氯化铁溶液一次性加入20 mL沸水中,并加以搅拌
D.将1 mL饱和氯化铁溶液逐滴加入20 mL沸水中,边加边振荡
2.下列有关Fe(OH)3胶体的制备、提纯和性质的实验中,正确的是(  )
3.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
Ⅰ.甲同学向1 mol·L-1氯化铁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
Ⅱ.乙同学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
Ⅲ.丙同学向25 mL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停止加热。试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操作正确的同学是   。写出此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       。
(2)证明有Fe(OH)3胶体生成的最简单的实验操作是       。
(3)丁同学利用所制得的Fe(OH)3胶体进行下列实验:
①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为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表明Fe(OH)3 胶粒带    电荷。
②向其中加入饱和Na2SO4溶液,产生的现象是             。
③向所得Fe(OH)3胶体中逐滴滴加硫酸溶液,开始产生红褐色沉淀,这是因为               ;
继续滴加,沉淀最终消失且得棕黄色溶液,写出化学方程式:       。
④欲除去Fe(OH)3胶体中混有的NaCl,所用主要物品是    ;该操作名称是      。
1.有两种分散系:①FeCl3溶液;②将饱和的FeCl3溶液加入沸水中,得到的红褐色液体。下面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分散质微粒直径:①>②
B.光束照射②时,在垂直光源的方向能看到光亮的“通路”
C.稳定性:①<②
D.①属于混合物,②属于纯净物
2.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区别,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带电荷
B.一束光线分别通过CuSO4溶液和淀粉溶液时,仅前者会出现明显的光路
C.明矾可以净水与胶体的性质无关
D.溶液与胶体的本质区别在于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不同
3.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不同
B.0.1 mol FeCl3溶于水中形成胶体后含有胶体微粒的数目为0.1NA
C.明矾净水与胶体的性质无关
D.可以用滤纸分离提纯胶体和溶液
4.下列有关胶体知识叙述错误的组合是(  )
①水泥厂和冶金厂常用高压直流电除去大量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②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
③区分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最简便方法是利用丁达尔效应
④往 Fe(OH)3胶体中滴入稀硫酸,先看到红褐色沉淀生成而后沉淀溶解
⑤医院里用血液透析的方法治疗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
⑥FeCl3溶液和小苏打溶液混合会产生红褐色沉淀和无色气体
⑦同一支钢笔先后吸入不同牌子的墨水易造成钢笔堵塞
⑧胶体具有介稳性的主要原因是胶体微粒可以通过吸附而带有电荷,且同种胶体微粒的电性相同
⑨在Fe(OH)3胶体中,Fe(OH)3胶体微粒的数目要远远小于原FeCl3溶液中Fe3+的数目
A.⑤⑨ B.③⑥
C.②⑥⑨ D.⑥
5.胶体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混合物。
(1)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胶体、溶液、浊液的分类依据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
B.“卤水点豆腐”“黄河入海口处的沙洲”都与胶体的聚沉有关
C.向1 mol·L-1氯化铁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制取氢氧化铁胶体
D.可以用丁达尔现象区别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
(2)在水泥和冶金工业常用高压电对气溶胶作用除去大量烟尘,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这种做法应用的原理是    。
(3)某课外活动小组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并检验其相关性质。
①写出制备Fe(OH)3胶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取少量制得的胶体加入试管中,再加入少量饱和氯化钠溶液,观察到的现象:             ,这种现象称为胶体的    。
③Fe(OH)3胶体能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
A.胶粒直径小于1 nm
B.胶粒带正电荷
C.胶粒能透过滤纸
(4)有关制备Fe(OH)3胶体实验方案评价。某同学在制备Fe(OH)3胶体时将蒸馏水改为自来水煮沸后进行实验,该同学是否能得到胶体?     (填“能”或“不能”),理由              。
第2课时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
【基础知识·准落实】
分点突破(一)
师生互动
1.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质) 另一种物质(分散剂) 
1 nm 1~100 nm 100 nm
2.(2)液滴 固体颗粒 空气 云 烟
探究活动
交流讨论
1.提示:①用激光笔照射这三瓶无色液体,在入射光侧面进行观察,产生丁达尔现象的是鸡蛋清。②用小试管分别取 2 mL另外两种溶液,分别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Na2SO4溶液,另一种是NaCl溶液(方法不唯一,合理即可)。
2.提示:①主要原因是同种胶体的分散质微粒带同种电荷,胶粒相互排斥,胶粒间无法聚集成大颗粒形成沉淀从分散剂中析出。②次要原因是胶粒小,质量轻,能克服重力引起的沉降作用。
自主练习
1.D A项,根据分散系的定义,分散系一定是混合物,但分散质可能是纯净物或混合物,错误;B项,均一、稳定的液体也可能是纯液体,错误;C项,溶液的分散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错误;D项,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可知,胶体的分散质微粒可透过滤纸,而悬浊液的分散质微粒不能透过滤纸,正确。
2.B 盐水是溶液,A不符合题意;氢氧化铁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B符合题意;硫酸铜溶液属于溶液,C不符合题意;碘化银悬浊液属于浊液,D不符合题意。
3.B 通常情况下,我们把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7 m的分散系叫作浊液(悬浊液或乳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叫作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0-9m的分散系叫作溶液。
分点突破(二)
师生互动
1.(1)光亮的“通路” 溶液 胶体 (2)定向移动 带电离子 (3)①加可溶性盐 2.半透膜 半透膜 渗析
探究活动
交流讨论
1.提示:分别属于溶液、胶体和浊液,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
2.提示:后期浑浊消失是稀硫酸与氢氧化铁沉淀反应生成了硫酸铁和水。
3.提示:AlCl3+3H2OAl(OH)3(胶体)+3HCl。
自主练习
1.D 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BaCl2溶液和硫酸混合并振荡,产生BaSO4白色沉淀,所以得不到胶体,A错误;应先将水煮沸,再逐滴加入FeCl3饱和溶液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B错误;将饱和氯化铁溶液一次性加入20 mL沸水中,并搅拌,得不到胶体,C错误;将饱和氯化铁溶液逐滴加入20 mL沸水中,边加边振荡,可以得到氢氧化铁胶体,D正确。
2.B 将FeCl3饱和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得到的是Fe(OH)3沉淀,若想得到胶体,需将FeCl3饱和溶液逐滴滴入沸水中,A项错误;溶液中的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而胶体的分散质微粒不能,故可以用渗析的方法来分离胶体和溶液,B项正确;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会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进入烧杯前,可见光束穿过的空气不是胶体,不能形成光亮的“通路”,C项错误;氢氧化铁胶体的分散质微粒带正电,故通电时氢氧化铁胶体的分散质微粒会向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的一极移动,D项错误。
3.(1)丙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2)用激光笔照射,有一条光亮的“通路”,则有胶体生成
(3)①正 ②生成红褐色的沉淀
③硫酸解离出的阴离子使Fe(OH)3胶体发生聚沉
2Fe(OH)3+3H2SO4Fe2(SO4)3+6H2O
④半透膜 渗析
【教学效果·勤检测】
1.B 胶体的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溶液的分散质微粒直径,则分散质微粒直径:①<②,A错误;②中红褐色液体是胶体,光束照射②时,产生丁达尔现象,在垂直光束的方向能看到光亮的“通路”,B正确;溶液的稳定性强于胶体,则稳定性:①>②,C错误;溶液和胶体都是分散系,都是混合物,D错误。
2.D 溶液、胶体都是呈电中性的分散系,胶体微粒可能带电荷,A错误;一束光线分别通过 CuSO4溶液和淀粉溶液时,前者不会出现明显的光路,淀粉溶液是胶体,有明显的光路,B错误;明矾可以净水与胶体的性质有关,铝离子水解产生氢氧化铝胶体,利用胶体的吸附性吸附沉淀难溶物,C错误;溶液与胶体的本质区别在于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不同,溶液的微粒直径较小,D正确。
3.A Fe(OH)3胶体微粒是由很多Fe(OH)3分子聚集在一起形成的,故0.1 mol FeCl3溶于水中形成胶体后含有胶体微粒的数目远小于0.1NA,B错误;明矾净水利用的是 Al(OH)3胶体的吸附作用,C错误;溶液和胶体微粒均可以透过滤纸,D错误。
4.D FeCl3 溶液和小苏打溶液混合会产生氢氧化铁沉淀和二氧化碳,但此性质与胶体无关,⑥错误。
5.(1)C (2)电泳 (3)①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②产生红褐色沉淀 聚沉 ③B
(4)不能 自来水中含电解质,易使制备的胶体马上发生聚沉
解析:(1)向1 mol·L-1氯化铁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故C错误。(2)水泥和冶金工厂的烟尘为气溶胶,在高压电作用下,胶粒能定向移动而产生电泳现象,通过电泳使胶体微粒在电极处凝聚、沉降从而达到除尘的目的。(3)①在沸腾的蒸馏水中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当溶液变为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②胶体微粒带有电荷,加入电解质溶液消除微粒所带电荷,会使胶粒之间的排斥力减小,使胶体聚沉生成红褐色沉淀,则加入少量饱和氯化钠溶液,会引起氢氧化铁胶体聚沉;③胶体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能吸附溶液中的离子而带电荷,胶粒之间相互排斥,而不易产生较大微粒而聚沉,B正确。(4)自来水中含电解质,易使制备的胶体发生聚沉,导致实验失败无法制得氢氧化铁胶体。
1 / 3(共79张PPT)
第2课时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
课程 标准 1.知道分散系的概念,能说出分散系的分类。
2.认识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能举例说明胶体的典型特
征。能根据胶体的性质解释生活中与之有关的现象
目 录
1、基础知识·准落实
2、教学效果·勤检测
3、学科素养·稳提升
基础知识·准落实
1
梳理归纳 高效学习
分点突破(一) 几种不同的分散系
1. 分散系
2. 胶体概念及分类
(1)概念
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介于1~100 nm,这种分散系称为胶体。
(2)分类
胶体常按分散剂状态分类
胶体 分散质 分散剂 实例
气溶胶 微小的 或

雾、
液溶胶 固体颗粒 液体 Fe(OH)3胶体
固溶胶 固体颗粒 固体 烟水晶、
有色玻璃
液滴 
固体颗
粒 
空气 
云 
烟 
(3)常见的胶体
Fe(OH)3胶体、Al(OH)3胶体、血液、豆浆、淀粉胶
体、墨水等。
(4)胶体的重要应用——净水
在水的净化过程中,向水中加入可以形成胶体的物质(如可
溶性铝盐、铁盐),在水中形成的胶体[Al(OH)3胶体,Fe
(OH)3胶体],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吸附水中的色素,
悬浮固体并沉降,以达到净水目的。
清晨,当你漫步在美丽的校园,走进小树林,你会看到缕缕阳光穿过
林木的枝叶铺洒在地面上。
【交流讨论】
1. 已知鸡蛋清溶液是一种胶体,现有三瓶无色液体:NaCl溶液、
Na2SO4溶液、鸡蛋清溶液,根据已学过的知识鉴别它们。
提示:①用激光笔照射这三瓶无色液体,在入射光侧面进行观察,
产生丁达尔现象的是鸡蛋清。②用小试管分别取2 mL另外两种溶
液,分别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Na2SO4溶液,
另一种是NaCl溶液(方法不唯一,合理即可)。
2. 胶体为什么比较稳定?
提示:①主要原因是同种胶体的分散质微粒带同种电荷,胶粒相互
排斥,胶粒间无法聚集成大颗粒形成沉淀从分散剂中析出。②次要
原因是胶粒小,质量轻,能克服重力引起的沉降作用。
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微粒直径 <1 nm 1~100 nm >100 nm
外观 均一、透明 较均一 不均一、不透明
分散质微粒 分子、离子 分子集合体或高分子 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呈固态或液态
能否透过滤纸 能 能 不能
能否透过半透膜 能 不能 不能
稳定性 稳定 较稳定 不稳定
实例 食盐水、碘酒 氢氧化铁胶体 泥水
1. 下列有关分散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散系一定是混合物,分散质一定是纯净物
B. 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就是溶液
C. 溶液的分散质一定是液体
D. 过滤可以分离悬浊液和胶体
解析: A项,根据分散系的定义,分散系一定是混合物,但分
散质可能是纯净物或混合物,错误;B项,均一、稳定的液体也可
能是纯液体,错误;C项,溶液的分散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
体,错误;D项,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可知,胶体的分散质
微粒可透过滤纸,而悬浊液的分散质微粒不能透过滤纸,正确。
2. 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的是
(  )
A. 生理盐水 B. Fe(OH)3胶体
C. CuSO4溶液 D. AgI悬浊液
解析: 盐水是溶液,A不符合题意;氢氧化铁胶体中的分散质
粒子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B符合题意;硫酸铜溶液属于
溶液,C不符合题意;碘化银悬浊液属于浊液,D不符合题意。
3. 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分类依据是(  )
A. 分散质是分子还是离子
B. 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
C. 是否有颜色
D. 是否均一、稳定、透明
解析: 通常情况下,我们把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7 m的分散
系叫作浊液(悬浊液或乳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0-9~10-7m
之间的分散系叫作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0-9m的分散系叫作
溶液。
分点突破(二) 胶体的性质、制备与提纯
(1) 丁达尔现象
(丁达尔效应)
1. 胶体的性质和应用
(3)聚沉
(2)电泳
2. 胶体的净化
胶体微粒不能透过 ,而小分子、离子能够透过
,因此可用 的方法分离胶体中的杂质分子或离子。
半透膜 
半透
膜 
渗析 
 甲同学在实验室制备Fe(OH)3胶体,操作及现象如下:
①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
②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
褐色;
③继续加热,出现红褐色沉淀。
【交流讨论】
1. 上述实验中涉及的三种分散系分别属于哪一类?它们的本质区别是
什么?
提示:分别属于溶液、胶体和浊液,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
大小。
2. 把②中液体冷却,并向烧杯中滴加稀硫酸,刚开始有浑浊出现,继
续滴加发现浑浊消失。浑浊是因为加入了电解质,胶体发生了聚沉
现象,那么后期浑浊消失是什么原因呢?
提示:后期浑浊消失是稀硫酸与氢氧化铁沉淀反应生成了硫酸
铁和水。
3. 氯化铝也具有类似氯化铁的性质,写出常温下生成氢氧化铝胶体的
化学反应方程式。
提示:AlCl3+3H2O Al(OH)3(胶体)+3HCl。
1. 胶体的制备方法
(1)机械法:用特殊的机械加工方法将固体物质加工成纳米级
(1 nm=10-9 m)的超细粉末,该方法目前常用于纳米材
料的生产。
(2)溶解法:如淀粉、蛋白质溶解于水中直接得到胶体。如淀粉
胶体、蛋白质胶体。
(3)反应法:如Fe(OH)3胶体的制备。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 Fe(OH)3(胶体)+
3HCl。
名师点拨
(1)书写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明“胶体”,不
能用“↓”符号。
(2)Fe(OH)3胶体中的1个胶体微粒不是1个Fe(OH)3分子(微粒
直径<1 nm),而是很多个 Fe(OH)3分子聚集在一起形成的
微粒直径在1~100 nm之间的集合体。
2. 胶体的提纯——渗析
胶体微粒不能通过半透膜,而小分子、离子能够透过半透膜,因此
可用渗析的方法提纯。如淀粉胶体与NaCl溶液的分离净化:将所
得溶胶盛于半透膜制作的渗析袋中,置于流动(或频繁更换)的蒸
馏水里一段时间即可。
1. 用下列方法制备胶体,能够得到胶体的是(  )
A. 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BaCl2溶液和硫酸混合并振荡
B. 将1 mL饱和氯化铁溶液逐滴加入20 mL温水中,边加边振荡,并加热到沸腾
C. 将1 mL饱和氯化铁溶液一次性加入20 mL沸水中,并加以搅拌
D. 将1 mL饱和氯化铁溶液逐滴加入20 mL沸水中,边加边振荡
解析: 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BaCl2溶液和硫酸混合并
振荡,产生BaSO4白色沉淀,所以得不到胶体,A错误;应先将水
煮沸,再逐滴加入FeCl3饱和溶液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B错
误;将饱和氯化铁溶液一次性加入20 mL沸水中,并搅拌,得不到
胶体,C错误;将饱和氯化铁溶液逐滴加入20 mL沸水中,边加边
振荡,可以得到氢氧化铁胶体,D正确。
2. 下列有关Fe(OH)3胶体的制备、提纯和性质的实验中,正确的是
(  )
解析: 将FeCl3饱和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得到的是Fe(OH)3
沉淀,若想得到胶体,需将FeCl3饱和溶液逐滴滴入沸水中,A项错
误;溶液中的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而胶体的分散质微粒不能,故
可以用渗析的方法来分离胶体和溶液,B项正确;可见光束通过胶
体时会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进入烧杯前,可见光束穿过的空
气不是胶体,不能形成光亮的“通路”,C项错误;氢氧化铁胶体
的分散质微粒带正电,故通电时氢氧化铁胶体的分散质微粒会向与
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的一极移动,D项错误。
3. 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
Ⅰ.甲同学向1 mol·L-1氯化铁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
Ⅱ.乙同学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
Ⅲ.丙同学向25 mL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
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停止加热。试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操作正确的同学是 。写出此过程中的化学方程
式: 。
(2)证明有Fe(OH)3胶体生成的最简单的实验操作是

丙 
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用激光笔照
射,有一条光亮的“通路”,则有胶体生成 
①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为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
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表明Fe(OH)3 胶粒
带 电荷。
②向其中加入饱和Na2SO4溶液,产生的现象是

正 
生成红褐色的
沉淀 
(3)丁同学利用所制得的Fe(OH)3胶体进行下列实验:
③向所得Fe(OH)3胶体中逐滴滴加硫酸溶液,开始产生红褐色
沉淀,这是因为

硫酸解离出的阴离子使Fe(OH)3胶体发生聚
沉 
继续滴加,沉淀最终消失且得棕黄色溶液,写出化学方程
式:
  。
④欲除去Fe(OH)3胶体中混有的NaCl,所用主要物品是
;该操作名称是 。
2Fe(OH)3+3H2SO4 Fe2(SO4)3+6H2O 

透膜 
渗析 
教学效果·勤检测
2
强化技能 查缺补漏
1. 有两种分散系:①FeCl3溶液;②将饱和的FeCl3溶液加入沸水中,
得到的红褐色液体。下面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散质微粒直径:①>②
B. 光束照射②时,在垂直光源的方向能看到光亮的“通路”
C. 稳定性:①<②
D. ①属于混合物,②属于纯净物
解析: 胶体的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溶液的分散质微粒直径,则
分散质微粒直径:①<②,A错误;②中红褐色液体是胶体,光束
照射②时,产生丁达尔现象,在垂直光束的方向能看到光亮的“通
路”,B正确;溶液的稳定性强于胶体,则稳定性:①>②,C错
误;溶液和胶体都是分散系,都是混合物,D错误。
2. 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区别,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带电荷
B. 一束光线分别通过CuSO4溶液和淀粉溶液时,仅前者会出现明显的光路
C. 明矾可以净水与胶体的性质无关
D. 溶液与胶体的本质区别在于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不同
解析: 溶液、胶体都是呈电中性的分散系,胶体微粒可能带电
荷,A错误;一束光线分别通过 CuSO4溶液和淀粉溶液时,前者不
会出现明显的光路,淀粉溶液是胶体,有明显的光路,B错误;明
矾可以净水与胶体的性质有关,铝离子水解产生氢氧化铝胶体,利
用胶体的吸附性吸附沉淀难溶物,C错误;溶液与胶体的本质区别
在于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不同,溶液的微粒直径较小,D正确。
3. 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不同
B. 0.1 mol FeCl3溶于水中形成胶体后含有胶体微粒的数目为0.1 NA
C. 明矾净水与胶体的性质无关
D. 可以用滤纸分离提纯胶体和溶液
解析: Fe(OH)3胶体微粒是由很多Fe(OH)3分子聚集在一
起形成的,故0.1 mol FeCl3溶于水中形成胶体后含有胶体微粒的数
目远小于0.1 NA,B错误;明矾净水利用的是Al(OH)3胶体的吸
附作用,C错误;溶液和胶体微粒均可以透过滤纸,D错误。
4. 下列有关胶体知识叙述错误的组合是(  )
①水泥厂和冶金厂常用高压直流电除去大量烟尘,减少对空气
的污染 
②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 
③区分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最简便方法是利用丁达尔效应 
④往 Fe(OH)3胶体中滴入稀硫酸,先看到红褐色沉淀生成而后沉
淀溶解 
⑤医院里用血液透析的方法治疗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 
⑥FeCl3溶液和小苏打溶液混合会产生红褐色沉淀和无色气体 
⑧胶体具有介稳性的主要原因是胶体微粒可以通过吸附而带有电
荷,且同种胶体微粒的电性相同 
⑨在Fe(OH)3胶体中,Fe(OH)3胶体微粒的数目要远远小于原
FeCl3溶液中Fe3+的数目
A. ⑤⑨ B. ③⑥
C. ②⑥⑨ D. ⑥
解析: FeCl3 溶液和小苏打溶液混合会产生氢氧化铁沉淀和二
氧化碳,但此性质与胶体无关,⑥错误。
⑦同一支钢笔先后吸入不同牌子的墨水易造成钢笔堵塞 
5. 胶体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混合物。
(1)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 胶体、溶液、浊液的分类依据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
B. “卤水点豆腐”“黄河入海口处的沙洲”都与胶体的聚沉有关
C. 向1 mol·L-1氯化铁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制取氢氧化铁胶体
D. 可以用丁达尔现象区别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
解析:向1 mol·L-1氯化铁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故C错误。
C
(2)在水泥和冶金工业常用高压电对气溶胶作用除去大量烟尘,
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这种做法应用的原理是 。
解析:水泥和冶金工厂的烟尘为气溶胶,在高压电作用下,胶粒能定向移动而产生电泳现象,通过电泳使胶体微粒在电极处凝聚、沉降从而达到除尘的目的。
电泳 
②取少量制得的胶体加入试管中,再加入少量饱和氯化钠溶
液,观察到的现象: ,这种现象称为胶
体的 。
③Fe(OH)3胶体能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
A. 胶粒直径小于1 nm B. 胶粒带正电荷 C. 胶粒能透过滤纸
产生红褐色沉淀 
聚沉 
B 
(3)某课外活动小组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并检验其相
关性质。
①写出制备Fe(OH)3胶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Cl3+
3H2O Fe(OH)3(胶体)+3HCl 
解析: ①在沸腾的蒸馏水中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当溶
液变为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
3H2O Fe(OH)3(胶体)+3HCl;②胶体微粒带有电
荷,加入电解质溶液消除微粒所带电荷,会使胶粒之间的排
斥力减小,使胶体聚沉生成红褐色沉淀,则加入少量饱和氯
化钠溶液,会引起氢氧化铁胶体聚沉;③胶体具有很强的吸
附能力,能吸附溶液中的离子而带电荷,胶粒之间相互排
斥,而不易产生较大微粒而聚沉,B正确。
(4)有关制备Fe(OH)3胶体实验方案评价。某同学在制备Fe
(OH)3胶体时将蒸馏水改为自来水煮沸后进行实验,该同
学是否能得到胶体? (填“能”或“不能”),理
由 。
解析: 自来水中含电解质,易使制备的胶体发生聚沉,
导致实验失败无法制得氢氧化铁胶体。
不能 
自来水中含电解质,易使制备的胶体马上发生聚沉 
学科素养·稳提升
3
内化知识 知能升华
1. 下列物质中,不具有丁达尔现象的分散系是(  )
A. 有尘埃的空气 B. 纯水
C. 食盐水 D. Fe(OH)3胶体
解析: 有尘埃的空气可形成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A项不符
合要求;尽管纯水不具有丁达尔现象,但纯水不是分散系,B项不
符合要求;食盐水是溶液,属于分散系,但无丁达尔现象,C项符
合要求;Fe(OH)3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D项不符合要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1 L 2 mol·L-1 FeCl3溶液制成胶体后,其中含有的氢氧化铁胶粒
数为2 NA
B. 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胶体有丁达尔现象,而其他分散
系没有
C. 胶体的聚沉是化学变化
D. NaCl晶体既可制成溶液又可制成胶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氢氧化铁胶体微粒是多个氢氧化铁分子的集合体,所以
将1 L 2 mol·L-1 FeCl3溶液制成胶体后,其中含有的氢氧化铁胶粒
数小于2 NA,故A错误;溶液与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的直
径大小不同,故B错误;胶体的聚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是物理变
化,故C错误;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100 nm之间时的分散系为胶
体,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 nm时的分散系为溶液,NaCl晶体既可
制成溶液又可制成胶体,故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淀粉溶液是一种胶体,并且淀粉遇到碘单质,可以出现明显的蓝色特
征。现将淀粉和稀Na2SO4溶液混合,装在半透膜中,浸泡在盛蒸馏水
的烧杯内,过一段时间后,取烧杯中液体进行实验,能证明半透膜完
好无损的是(  )
A. 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
B. 加入碘水不变蓝
C. 加入BaCl2溶液无白色沉淀
D. 加入碘水变蓝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可以透过半透膜。因淀粉是胶
体,不能透过半透膜,则只要半透膜不破损,淀粉就不会进入烧杯
中,取烧杯中液体进行实验时,加入碘水就不变蓝。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 已知NaCl在不同的溶剂中可以形成不同的分散系:NaCl晶体溶解
在水中形成无色透明的溶液(分散系①);②NaCl晶体分散在乙
醇中形成无色透明的胶体(分散系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分散系①中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
B. 分散系②与云、雾为同一种类型的分散系
C. 分散系②中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小于分散系①
D. 两种分散系都有丁达尔现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分散系①是溶液,其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 nm,A错
误;分散系②是胶体,与云、雾所属的分散系类型相同,B正确;
胶体的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溶液的分散质微粒直径,C错误;分散
系①不能产生丁达尔现象,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5. 用下列方法来制备溶胶:①0.5 mol·L-1 BaCl2溶液和等体积的2
mol·L-1 H2SO4相混合并振荡;②把1 mL饱和氯化铁溶液逐滴加入
20 mL沸水中,边加边振荡;③把1 mol·L-1水玻璃加入10 mL 1
mol·L-1盐酸中,用力振荡。可行的是(  )
A. 只有①② B. 只有①③
C. 只有②③ D. ①②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①中H2SO4溶液浓度太大,会生成BaSO4沉淀,得不到
BaSO4胶体,不可行;②是制备Fe(OH)3胶体的正确方法,可
行;③中水玻璃与盐酸反应生成硅酸,硅酸难溶于水,易形成胶状
物,可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6. 下列事实与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由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
B. 在实验中手不慎被玻璃划破,可用FeCl3溶液应急止血
C. “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现象
D. 氯化钠易溶于水,所以氯化钠一定不能制成胶体
解析: 氯化钠易溶于水,但在酒精中的溶解度较小,氯化钠分
散到酒精中可形成胶体,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7. FeCl3溶液、Fe(OH)3胶体、Fe(OH)3浊液是三种重要的分散
系,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Fe(OH)3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在10-9~10-7 m
B. 分别用一束光透过三种分散系,只有Fe(OH)3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
C. 三种分散系的颜色都相同,且均能与盐酸反应,具有吸附性
D. 三种分散系均属于混合物
解析: FeCl3溶液的颜色为棕黄色,与盐酸不反应,Fe(OH)3
胶体和Fe(OH)3浊液的颜色为红褐色,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8. 西安交大国家重点实验室设计了一种新型磁流体加速度传感器。在
一定条件下,将含一定量的FeSO4和Fe2(SO4)3的溶液混合,再滴
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可得到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在36~55
nm之间的黑色磁流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得的分散系中分散质为Fe2O3
B. 该磁流体能通过过滤的方法分离
C. 该磁流体与氯化钠溶液属于不同分散系
D. FeSO4和Fe2(SO4)3均属于铁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分散质是黑色的,而Fe2O3是红棕色的,故分散质不是
Fe2O3,A项错误;该磁流体中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为36~55
nm,属于胶体,胶体中分散质微粒能够透过滤纸,不能用过滤的
方法分离,B项错误;该磁流体是胶体,与氯化钠溶液不是同种分
散系,C项正确;FeSO4属于亚铁盐,D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9. 纯碳新材料“碳纳米泡沫”中每个泡沫约含有4 000个碳原子,直
径约为6~9 nm,在低于-183 ℃时,该泡沫具有永久磁性。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
A. “碳纳米泡沫”是一种新型的含碳化合物
B. “碳纳米泡沫”不能透过滤纸
C. “碳纳米泡沫”和金刚石的性质完全相同
D. “碳纳米泡沫”与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碳纳米泡沫”只含有一种元素,属于碳单质,A错
误;“碳纳米泡沫”每个泡沫含有约 4 000个碳原子,直径约6~9
nm,分散到适当的溶剂中形成胶体,能透过滤纸,B错误;“碳纳
米泡沫”在低于 -183 ℃时,泡沫具有永久磁性,金刚石没有磁
性,二者性质不同,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0. 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利用过滤的方法,可将Z中固体与液体分离
B. X、Z烧杯中分散质不同
C. Y中产生的气体为O2
D. Z中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A项,过滤法可以分离固体和液体,正确;B项,X是
氯化铁溶液,分散质是Cl-和Fe3+,Z是氢氧化铁胶体,分散质是
氢氧化铁胶粒,正确;C项,加入碳酸钙,碳酸钙能够与酸反应
放出二氧化碳,错误;D项,Z是氢氧化铁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
象,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1. 实验室可利用NaCl溶液和AgNO3溶液制备胶体,也可以反应生成
沉淀,图中圆的大小代表分散质微粒的相对大小。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 分散系Ⅰ为溶液
B. 制备分散系Ⅰ的离子方程式为Ag++Cl-
AgCl(胶体)
C. 分散系Ⅱ为胶体
D. 两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否有丁达尔现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分散系Ⅰ为胶体,分散系Ⅱ为沉淀,A、
C项错误;制备分散系Ⅰ的离子方程式为Ag++Cl- AgCl(胶
体),B项正确;两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
不同,D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2. 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硅酸胶体的制备实验。
分组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甲 将1%硅酸钠溶液滴入沸水中,冷却后用激光笔进行照射 无明显现象,未出现
“光亮的通路”
乙 向1%硅酸钠溶液中加入几滴酚酞溶
液,缓慢滴入稀盐酸,溶液红色褪去后停止滴加,用激光笔进行照射 出现“光亮的通路”
丙 向1%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稀盐酸,用激光笔进行照射 未出现“光亮的通
路”,溶液中出现浑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已知:Ⅰ.硅酸钠(Na2SiO3)溶液呈碱性;
Ⅱ.常温下硅酸(H2SiO3)的溶解度为5×10-5 g/100 g水。试回答下列
问题:
(1)成功制备硅酸胶体的是 同学,出现“光亮的通路”这种
现象的名称是 。
解析: 乙同学用激光灯照射,出现“光亮的通路”,所以
成功制备硅酸胶体的是乙同学,出现“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
的名称是丁达尔现象。
乙 
丁达尔现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形成硅酸胶体的离子方程式为

解析:向1%硅酸钠溶液中缓慢滴入稀盐酸,可以形成胶体,形成硅酸胶体的离子方程式为Si +2H+ H2SiO3(胶体)。
Si +2H+ H2SiO3(胶
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根据三位同学的实验操作可得,成功制备硅酸胶体的关键在
于 (填字母)。
A. 硅酸钠溶液的质量分数
B. 稀盐酸的加入量
C. 激光笔进行照射
D. 酚酞溶液加入
解析:根据三位同学的实验操作可得,成功制备硅酸胶体的关键在于稀盐酸的加入量。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丙同学制备实验中溶液出现浑浊的原因是

解析:丙同学制备实验中,加入过量盐酸,过量的盐酸导致胶体发生聚沉,所以溶液出现浑浊。
过量的盐酸导致胶
体发生聚沉 
(5)制备的胶体中含有的主要杂质是 ,除去此杂质可采取
的操作方法为 。
解析:硅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硅酸胶体和氯化钠,所以制备的胶体中含有的主要杂质是NaCl,胶体微粒不能通过半透膜、氯化钠溶液能透过半透膜,除去NaCl杂质可采取的操作方法为渗析法。
NaCl 
渗析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3. 实验小组制备Fe(OH)3胶体并研究其性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制备Fe(OH)3胶体
实验 实验操作 丁达尔效应
1 向40 mL沸腾的蒸馏水中滴入5滴饱和FeCl3溶液(浓度约为30%) 迅速出现
2 向40 mL蒸馏水中滴入5滴10% FeCl3溶液,然后滴入1滴10% NaOH溶液,边滴边搅拌 迅速出现
3 加热40 mL饱和FeCl3溶液 一段时间后出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①实验1,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实验2与实验1对比,优点是 (写出1条即
可)。
③综合上述实验:制备Fe(OH)3胶体提供OH-的物质可以是H2O或 ,控制反应条件使生成的微粒直径为    即可制得。
FeCl3+
3H2O Fe(OH)3(胶体)+3HCl 
不需加热 
NaOH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100 nm
解析:①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②结合实验装置,实验2常温就可以反应完成,则实验2与实验1对比,优点是不需加热;③综合上述实验:制备Fe(OH)3胶体提供OH-的物质可以是H2O或NaOH,控制反应条件使生成的微粒直径为1~100 nm即可制得,因为胶体的微粒直径在1~100 nm之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Fe(OH)3胶体的性质
资料:Ⅰ.pH>10时,Fe(OH)3胶体溶解。
Ⅱ.固体FeCl3易升华(物质从固态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实验4:取5 mL实验3得到的液体于蒸发皿中,继续加热,待蒸发皿中
液体变为黏稠状,罩上漏斗,可观察到漏斗内出现棕褐色的烟,且有
棕褐色固体附着在漏斗的内壁上。继续加热,蒸发皿中最终得到红棕
色固体。
①根据资料,推测漏斗内棕褐色的烟中主要含有 (填化学式)。
FeCl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研究表明:Fe(OH)3胶体可净化水中的砷酸,砷酸浓度低时以吸附为主,砷酸浓度较高时以反应为主。
②不同pH时,测得溶液中Fe(OH)3胶体对砷酸的
吸附效率如图,pH为3~9时,Fe(OH)3胶体对砷
酸的吸附效率高,pH较高时,吸附效率降低的原因是 。
pH>10时,氢氧化铁胶体溶解 
③去除水中高浓度砷酸的原理是Fe(OH)3胶体与砷酸反应生成砷酸
铁(FeAsO4)沉淀,化学方程式是

Fe(OH)3(胶体)+H3AsO4
FeAsO4↓+3H2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①根据资料,固体FeCl3易升华(物质从固态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则漏斗内棕褐色的烟中主要含有FeCl3;②pH为3~9时,Fe(OH)3胶体对砷酸的吸附效率高,pH较高时,吸附效率降低的原因是pH>10时,氢氧化铁胶体溶解;③去除水中高浓度砷酸的原理是Fe(OH)3胶体与砷酸反应生成砷酸铁(FeAsO4)沉淀,化学方程式是Fe(OH)3(胶体)+H3AsO4 FeAsO4↓+3H2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感谢欣赏
THE EN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