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2节 第2课时 离子反应(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打包)高中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 第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章 第2节 第2课时 离子反应(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打包)高中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 第一册

资源简介

第2课时 离子反应
1.下列离子方程式中,只能表示一个化学反应的是(  )
①C+2H+CO2↑+H2O ②Ba2++2OH-+2H++SBaSO4↓+2H2O
③Ag++Cl-AgCl↓ ④Fe+Cu2+Fe2++Cu ⑤Cl2+H2OH++Cl-+HClO
A.①③  B.②③ C.②⑤  D.只有⑤
2.下列反应可用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的是(  )
A.H2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 B.NaHCO3溶液与HCl溶液混合
C.HNO3溶液与KOH溶液混合 D.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
3.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Na+、Mg2+、Cl-、OH- B.H+、Ca2+、C、N
C.Cu2+、K+、S、N D.Na+、H+、OH-、Ca2+
4.某溶液中含有大量的Cl-、C、OH-,如果只取一次该溶液就能够将这3种阴离子依次检验出来,下列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①滴加过量Mg(NO3)2溶液;②过滤;③滴加 AgNO3溶液;④滴加过量Ba(NO3)2溶液
A.①②④②③ B.④②①②③ C.①②③②④ D.④②③②①
5.下列离子或分子组中能大量共存,但不满足相应要求的是(  )
选项 离子或分子 要求
A K+、N、Cl-、HC K+和Cl-的个数可能相等
B Na+、N、C、Cl- 滴加过量盐酸有气体产生
C N、Na+、S、Br- 逐滴滴加NaOH溶液立即有气体产生
D Na+、HC、Ba2+、Cl- 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立即有沉淀产生
6.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
(1)过量CO2 通入NaOH溶液的离子方程式             。
(2)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改写成离子方程式             。
(3)写出与2H++CH2O+CO2↑ 相对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4)Fe+2FeCl33FeCl2 改写成离子方程式             。
7.(1)向CuCl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现象是              ,离子方程式:       。
(2)向NaHCO3溶液中滴加稀硫酸,现象是             ,离子方程式:       
       。          
(3)稀硝酸与KOH溶液混合,现象是           ,离子方程式:       。
(4)上述三个反应均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反应发生条件的不同点是第一个生成        ,第二个生成        ,第三个生成        。
8.下列方框中的物质或溶液之间发生的反应分别是①②③④,下列有关这些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①是置换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2H+Mg2++H2↑
B.②是复分解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CaOH2O+Ca2+
C.③是化合反应,是离子反应
D.④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能是CO2+Ba2++2OH-BaCO3↓+H2O
9.某溶液中含有HC、C、Na+、N四种离子。若向其中加入Na2O2粉末,充分反应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溶液中离子浓度保持增大的是(  )
A.N、Na+ B.C、N
C.HC、Na+ D.C、Na+
10.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Na+、Mg2+、Ba2+、Cu2+、Mn、Cl-、C、N中的一种或几种离子。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以下实验:
①向此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
②取少量①的溶液加入少量的Na2SO4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③取少量①的溶液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④取少量①的溶液加入少量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一定没有C B.一定含有Cl-
C.一定含有Ba2+ D.一定没有Mn
11.菜之魂在味,在“七味八滋”中,盐应是百味之首。粗盐常含有少量Ca2+、Mg2+、S以及泥沙等杂质,实验室中提纯NaCl的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Ⅰ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是    (填仪器名称)。
(2)操作Ⅱ为蒸发结晶,蒸发过程中    时停止加热。
(3)溶液a和溶液b分别为     溶液和   溶液,加入过量溶液b的目的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说明溶液c已经足量的现象为       。
(5)称取0.048 g精盐,配制成100 mL溶液;量取25 mL与0.01 mol·L-1的AgNO3溶液反应,消耗AgNO3溶液的体积为20.0 mL,则该精盐样品中NaCl的质量分数是      。
12.现有一混合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N、Cl-、Mg2+、Ba2+、C、S,现取三份100 mL该混合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①:向第一份混合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
实验②:向第二份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加热,收集到0.08 mol气体;
实验③:向第三份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后,得到干燥的沉淀12.54 g,经足量稀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4.66 g。
(已知:N+OH-H2O+NH3↑)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1)由实验①推断该混合溶液    (填“一定”或“不一定”)含有Cl-。
(2)由实验②推断该混合溶液中应含有   (填离子符号),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
(3)由实验③可知12.54 g沉淀的成分为   (填化学式)。
(4)综合上述实验,你认为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填字母)。
A.该混合溶液中一定含有K+、N、C、S,可能含Cl-,且n(K+)≥0.04 mol
B.该混合溶液中一定含有N、C、S,可能含K+、Cl-
C.该混合溶液中一定含有N、C、S,可能含Mg2+、K+、Cl-
D.该混合溶液中一定含有N、S,可能含Mg2+、K+、Cl-
13.为了探究离子反应的本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向0.2 mol·L-1 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 0.1 mol·L-1的稀盐酸,并用电导率传感器测得混合溶液的导电性能(电导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Ba(OH)2 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溶液的导电性由溶液中    和    决定。
(2)从A点到B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填字母)。
A.AB段溶液的导电能力减弱,说明电解质逐渐转变为非电解质
B.溶液中Ba2+的数目没有改变
C.溶液中OH-的数目不断减小
D.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H++OH-H2O
(3)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4)如果将稀盐酸改为等浓度的稀硫酸,猜想此时电导率的最低点在B点的   (填字母)。
a.上方  b.下方 c.重合  d.无法确定
(5)向Ba(OH)2溶液中通入CO2生成碳酸钡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       。
(6)用X射线检查肠胃病时,让病人服用的“钡餐”就是硫酸钡的悬浊液,但不会引起钡离子中毒。若误食碳酸钡,则会出现钡离子中毒现象。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不能服用碳酸钡的原因:       。
第2课时 离子反应
1.D ①表示可溶性碳酸盐与强酸的反应,如碳酸钠与稀硝酸、稀盐酸等,错误;②可以表示氢氧化钡与硫酸溶液反应,也可以是氢氧化钡与过量硫酸氢钠(或硫酸氢钾等)的反应,错误;③表示硝酸银溶液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的反应,错误;④表示铁与可溶性铜盐的一类反应,如铁与硫酸铜、氯化铜、硝酸铜等,错误;Cl2+H2OH++Cl-+HClO只表示氯气与水的反应,满足条件,⑤正确。
2.C H2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BaSO4↓+2H2O,故A不符合题意;NaHCO3溶液与HCl溶液混合离子方程式为HC+H+H2O+CO2↑,故B不符合题意;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离子方程式为HC+OH-H2O+C,故D不符合题意。
3.C Mg2+与OH-反应生成Mg(OH)2沉淀,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H+与C反应生成CO2与H2O,Ca2+与C生成CaCO3沉淀,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H+与OH-反应生成H2O,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4.B 若先滴加Mg(NO3)2溶液检验OH-,C也与Mg2+反应,造成干扰。若先滴加AgNO3溶液检验Cl-,C、OH-也与Ag+反应,造成干扰。只能先滴加过量Ba(NO3)2溶液检验C,生成BaCO3沉淀,过滤;再滴加过量Mg(NO3)2溶液检验OH-,生成Mg(OH)2沉淀,过滤;最后滴加AgNO3溶液检验Cl-,生成AgCl沉淀。
5.A K+、N、Cl-、HC之间能够共存,但K+和Cl-的个数相等时,不满足溶液电中性,A符合题意;Na+、N、C、Cl-之间能够共存,滴加过量盐酸,H+与C反应生成CO2气体,B不符合题意;N、Na+、S、Br-之间能够共存,逐滴滴加NaOH溶液,立即产生气体氨气,C不符合题意;Na+、HC、Ba2+、Cl-之间能够共存,滴加氢氧化钠溶液,OH-与HC反应生成C和水,C与Ba2+生成BaCO3沉淀,D不符合题意。
6.(1)CO2+OH-HC
(2)3Cu+8H++2N3Cu2++2NO↑+4H2O
(3)2HCl+Na2CO32NaCl+H2O+CO2↑
(4)Fe+2Fe3+3Fe2+
解析:(1)过量CO2 通入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OH-HC;(2)书写离子方程式时,硝酸和硝酸铜要拆开,其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3Cu2++2NO↑+4H2O;(3)2H++CH2O+CO2↑相对应化学反应为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2HCl+Na2CO32NaCl+H2O+CO2↑;(4)书写离子方程式时氯化铁和氯化亚铁要拆开,其离子方程式为Fe+2Fe3+3Fe2+。
7.(1)生成蓝色沉淀 Cu2++2OH-Cu(OH)2↓ (2)生成无色无味气体 HC+H+CO2↑+H2O (3)无明显现象 H++OH-H2O
(4)复分解 沉淀 气体和水 水
解析:(1)CuCl2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生成蓝色沉淀,离子方程式是Cu2++2OH-Cu(OH)2↓。
(2)向NaHCO3溶液中滴加稀硫酸,会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离子方程式是HC+H+CO2↑+H2O。(3)稀硝酸与KOH溶液混合,会发生中和反应,离子方程式是H++OH-H2O。(4)这三个反应均是复分解反应,但反应发生的条件不同:第一个生成沉淀,第二个生成气体和水,第三个生成水。
8.C 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A项正确;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氧化钙应保留化学式,B项正确;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不在水溶液中进行,不是离子反应,C项错误;少量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水,D项正确。
9.D 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则Na+浓度增大,N浓度不变,不选A;HC和OH-反应生成C,C浓度增大,不选B;HC和OH-反应生成C,HC浓度减小,不选C;HC和OH-反应生成C,C和Na+浓度增大,选D。
10.B 加入盐酸没有明显现象,说明一定没有碳酸根离子,A正确;溶液中加入盐酸后再加入硝酸银生成白色沉淀,不能确定溶液中是否含有氯离子,B错误;加入硫酸钠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钡离子,C正确;溶液为无色,说明一定不含高锰酸根离子,D正确。
11.(1)玻璃棒、漏斗、烧杯 (2)有大量的晶体析出
(3)BaCl2 Na2CO3 Ba2++CBaCO3↓,Ca2++CCaCO3↓ (4)溶液中不再产生气体 (5)97.5%
解析:(1)操作Ⅰ为过滤,需要的玻璃仪器为玻璃棒、漏斗、烧杯。(2)蒸发时当蒸发皿中有大量的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温使溶液蒸发至干。(3)溶液中先加入BaCl2溶液,除硫酸根离子,然后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使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镁沉淀,再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除去钙离子及过量的钡离子,因此a为BaCl2,b为Na2CO3;其中加入b以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Ba2++CBaCO3↓,Ca2++CCaCO3↓。(4)碳酸根离子在盐酸的作用下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当溶液中不再产生气体时,说明碳酸根离子已完全消耗,即稀盐酸已足量。(5)AgNO3的物质的量为0.01 mol·L-1×20.0 mL×10-3 L·mL-1=0.2×10-3 mol,则NaCl的物质的量也为0.2×10 -3 mol,则该精盐样品中NaCl的质量分数是×100%=97.5%。
12.(1)不一定 (2)N 0.8 mol·L-1 (3)BaSO4、BaCO3 (4)A
解析:(1)向第一份混合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则至少含有Cl-、C、S中的一种。(2)向第二份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0.08 mol气体,该气体为氨气,则该混合溶液一定含N,其物质的量为0.08 mol,则c(N)=0.8 mol·L-1。(3)向第三份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后,得到干燥的沉淀12.54 g,经足量稀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4.66 g,则该混合溶液一定含C、S,12.54 g沉淀为BaSO4、BaCO3,其中BaSO4的质量为4.66 g,BaCO3的质量为12.54 g-4.66 g=7.88 g。(4)由(3)可知该混合溶液中一定不含Mg2+、Ba2+,且n(S)==0.02 mol,n(C)==0.04 mol,由电荷守恒可知,该混合溶液中一定含K+,由于不能确定该混合溶液是否含有Cl-,则n(K+)≥0.04 mol,A项正确。
13.(1)Ba(OH)2+2HClBaCl2+2H2O 离子浓度 离子所带电荷数 (2)A (3)BaCl2 (4)b (5)Ba2++2OH-+CO2BaCO3↓+H2O (6)BaCO3+2H+Ba2++H2O+CO2↑
解析:(1)Ba(OH)2 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a(OH)2+2HClBaCl2+2H2O,溶液的导电性由溶液中离子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数决定。(2)AB段溶液的导电能力减弱,是因为自由移动的离子逐渐减少,生成的氯化钡和水是电解质,A项错误;根据离子方程式,Ba2+没有参加反应,数目不变,B项正确;随H+的加入,OH-的数目不断减小,C项正确;发生的离子反应是H++OH-H2O,D项正确。(3)B点时,Ba(OH)2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中和,溶液中的溶质是BaCl2。(4)如果将稀盐酸改为等浓度的稀硫酸,生成硫酸钡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S+Ba2++2OH-BaSO4↓+2H2O。最低点导电能力基本为零,自由移动的离子基本为零,电导率的最低点在B点的下方。(5)向Ba(OH)2溶液中通入CO2生成BaCO3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CO2BaCO3↓+H2O。(6)碳酸钡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钡,则会出现钡离子中毒现象。离子方程式为BaCO3+2H+Ba2++H2O+CO2↑。
3 / 3第2课时 离子反应
课程 标准 1.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2.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3.能利用离子反应等概念对常见的反应进行分类和分析说明。 4.掌握粗盐的提纯方法,学会利用离子反应进行物质的除杂与提纯
分点突破(一) 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
1.离子反应
(1)概念:在溶液中有   参加的化学反应。
(2)实质:溶液中某种或某些离子的浓度发生了变化。
(3)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2.离子方程式
(1)概念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       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2)意义
①表示化学反应的实质;②表示     的离子反应。
(3)特征
①离子方程式中含有离子符号;
②连接号两边     相等(即电荷守恒)。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方法1[以Cu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为例]
①写:写出反应物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明确溶液中存在的微粒。
CuSO4Cu2++S
Ba(OH)2Ba2++2OH-
由以上电离方程式可以看出,溶液中主要存在         四种离子。
②断:判断电离出的微粒中哪些能够相互作用生成   、   或      。
S和Ba2+反应:Ba2++SBaSO4↓
Cu2+和OH-反应:Cu2++2OH-Cu(OH)2↓
③写:综合①和②,写出离子方程式,并配平。
Cu2++S+Ba2++2OH-BaSO4↓+Cu(OH)2↓
④查: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的         是否相等,      是否相等。
(2)方法2(以CaCO3与盐酸的反应为例)
名师点拨
1.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拆写原则
(1)拆成离子的物质:易溶、易电离的物质,如强酸、强碱、绝大部分可溶性盐。
(2)书写化学式的物质:①单质,②气体,③氧化物,④难溶性物质,⑤难电离的物质,⑥非电解质,⑦浓硫酸。
(3)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拆写。如NaHCO3不能拆写成“Na++H++C”,应写作“Na++HC”。
2.酸、碱、盐溶解性口诀
全溶钾、钠、铵、硝盐;氯化物中银沉淀;硫酸钡难、银钙微;碱中溶钡、钾、钠、铵;碳酸只溶钾、钠、铵;碳酸氢盐常溶完。
探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实质
实验 操作
实验 现象 随H2SO4溶液的滴入,电导率            ,同时溶液中出现      ,溶液颜色        
解释 稀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的实质是溶液中的      结合生成      的水、Ba2+和S结合生成    沉淀,溶液中离子的浓度   ;随着稀硫酸的继续加入,溶液中离子浓度升高
【交流讨论】
1.若Ba(OH)2溶液浓度为0.01 mol·L-1,体积为20 mL,硫酸浓度为0.02 mol·L-1,则b点消耗硫酸的体积为多少?
2.酸、碱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否都可以写成H++OH-H2O?
3.H++OH-H2O仅表示酸碱中和反应吗?
4.未处于自由移动离子状态的反应能否写成离子方程式的形式?
1.离子方程式书写及正误判断
在书写离子方程式和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时要从“两易”“两等”和“两查”入手:
2.离子方程式书写的特殊情况
特殊情况 处理方式 举例
微溶性反应物呈澄清溶液形式 拆写成离子符号 澄清石灰水和盐酸反应: OH-+H+H2O
微溶性生成物或反应物呈悬浊液形式 仍写化学式 用石灰乳制漂白粉的反应:Ca(OH)2+Cl2Ca2++Cl-+ClO-+H2O
氨水为反应物或不加热的稀溶液中的生成物 写成NH3·H2O 硫酸铝溶液中加入氨水: Al3++3NH3·H2OAl(OH)3↓+3N
氨水为加热条件或浓溶液中的生成物 写成NH3↑+H2O 浓NaOH溶液中加入浓硫酸铵溶液并加热:OH-+NNH3↑+H2O
Na2CO3溶液与稀盐酸之间的反应 将少量的HCl往多量Na2CO3溶液中滴加时 先发生:C+H+HC;后发生:H++HCCO2↑+H2O
将少量Na2CO3往多量HCl中滴加时 C+2H+CO2↑+H2O
3.“六看”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
(1)看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如Fe加入盐酸中:2Fe+6H+2Fe3++3H2↑(×)
Fe+2H+Fe2++H2↑(√)
(2)看是否符合拆写原则
如石灰石加入稀盐酸中:C+2H+CO2↑+H2O(×)
CaCO3+2H+Ca2++CO2↑+H2O(√)
(3)看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如Na2CO3与稀硫酸反应:C+H+CO2↑+H2O(×)
C+2H+CO2↑+H2O(√)
(4)看是否遵守电荷守恒
如钠与稀硫酸反应:Na+2H+Na++H2↑(×)
2Na+2H+2Na++H2↑(√)
(5)看是否漏掉参加反应的离子
如CuSO4与Ba(OH)2溶液反应:Ba2++SBaSO4↓(×)
Ba2++S+Cu2++2OH-BaSO4↓+Cu(OH)2↓(√)
(6)看是否符合阴、阳离子的个数配比
如Ba(OH)2溶液和稀硫酸反应:Ba2++OH-+H++SBaSO4↓+H2O(×)
Ba2++2OH-+2H++SBaSO4↓+2H2O(√)
1.根据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发生离子反应的是(  )
A.H2SO4溶液与BaCl2溶液
B.NaOH溶液与CuSO4溶液
C.Na2CO3溶液与HNO3溶液
D.NaOH溶液与KCl溶液
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铁与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
B.BaCO3溶于醋酸:BaCO3+2H+Ba2++H2O+CO2↑
C.澄清石灰水中滴加少量NaHCO3:Ca2++2OH-+2HCCaCO3↓+2H2O+C
D.向Ca(HCO3)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Ca2++OH-+HCCaCO3↓+H2O
3.向溶液a中加入溶液b,灯泡亮度不会出现“亮—灭(或暗)—亮”变化的是(  )
选项 A B C D
试剂a Ba(OH)2 Ba(OH)2 CH3COOH Ca(OH)2
试剂b CuSO4 H2SO4 氨水 NH4HCO3
分点突破(二) 离子共存的判断
1.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判断方法
判断离子能否共存,实际上是看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若能发生反应,则不共存;若不能发生反应,则大量共存。
2.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三种情况
生成难溶性或微溶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生成难溶性的盐 如Ca2+与C,Ba2+与C、S,Ag+与Cl-等
生成难溶性的碱 如OH-与Cu2+、Fe2+、Fe3+、Mg2+、Al3+等
生成气体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H+与C、HC等
生成水或其他难电离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H+与OH-、CH3COO-,OH-与N等
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
阳离子 阴离子
OH- N Cl- S C
H+ — 溶、挥 溶、挥 溶 溶、挥
N 溶、挥 溶 溶 溶 溶
K+ 溶 溶 溶 溶 溶
Na+ 溶 溶 溶 溶 溶
Ba2+ 溶 溶 溶 不 不
Ca2+ 微 溶 溶 微 不
说明:“溶”表示可溶于水,“不”表示不溶于水,“微”表示微溶于水,“挥”表示具有挥发性。
【交流讨论】
1.C与H+(足量)、Ca2+、Na+、K+、OH-、N中哪些离子能发生离子反应?试写出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大量的Fe3+、Na+、Cl-、OH-吗?
3.某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显红色,则该溶液中可能含有大量的K+、C吗?
判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隐含条件”
(1)“无色透明”溶液不存在有色离子,如:
(2)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与H+反应的离子。
“酸性”溶液的不同描述:
①酸性溶液。
②pH<7的溶液。
③使石蕊溶液变红色的溶液。
不能和H+共存的常见离子有OH-、弱酸根阴离子(如C、S、ClO-、CH3COO-等)及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如HC、HS、HS-等)。
(3)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与OH-反应的离子。“碱性”溶液的不同描述:
①碱性溶液。
②pH>7的溶液。
③使石蕊溶液变蓝色的溶液。
不能和OH—共存的常见离子有H+、弱碱阳离子(如N、Fe3+、Al3+等)以及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如HC、HS、HS-等)。
(4)既不能和H+又不能和OH-共存的离子有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如HC、HS、HS-等既不能和H+共存,也不能和OH—共存。
1.下列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A.无色透明的溶液中:Cu2+、K+、S、N
B.使无色酚酞试液呈红色的溶液中:Na+、K+、S、C
C.BaCl2溶液中:K+、OH-、S、N
D.pH=1的溶液中:Na+、K+、C、N
2.下列各组离子在给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在酸性溶液中:N、K+、C、Cl-
B.含有大量S的溶液中:Na+、Mg2+、Ca2+、Br-
C.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中:Na+、Cl-、S、Fe3+
D.无色透明的水溶液中:K+、Ba2+、Cl-、N
3.现有离子:①Cl- ②S ③H+ ④OH-
⑤C ⑥HC ⑦Na+ ⑧Cu2+ ⑨Ca2+
⑩Ag+  Ba2+  K+  Mn  Fe3+
(1)在酸性条件下,一定不能大量共存的有    (填序号,下同)。
(2)在碱性条件下,一定不能大量共存的有       。
(3)在无色溶液中,一定不能共存的有       。
(4)在含有 Ba2+的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共存的有    。
4.将Na+、K+、Cu2+、H+、N、Cl-、C、OH-按可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的情况,把它们分成A、B两组,而且每组中均含两种阳离子和两种阴离子。
A组:       ;
B组:       。
分点突破(三) 离子反应的应用
几种常见离子的检验
(1)氯离子(Cl-)的检验
①反应原理:Cl-+Ag+AgCl↓(白色)。
②可能存在的干扰离子:C。因为C+2Ag+Ag2CO3↓(白色),但Ag2CO3能跟硝酸反应而溶解:Ag2CO3+2HNO32AgNO3+CO2↑+H2O。
③试剂:AgNO3溶液、稀硝酸。
④检验方法
(2)硫酸根离子(S)的检验
①反应原理:Ba2++SBaSO4↓。
②可能存在的干扰离子:C、S。因为Ba2++CBaCO3↓、Ba2++SBaSO3↓,但C、S均可用稀盐酸排除掉。
③试剂:稀盐酸、BaCl2溶液。
④检验方法
食盐的精制
1.实验目的:从粗食盐水中除去Ca2+、Mg2+、S。
2.实验方案设计
3.实验操作流程
【交流讨论】
1.为了除去粗盐中杂质离子,加入的顺序可以有哪几种?
2.如何检验杂质离子是否除尽?
3.如何洗涤沉淀?
4.步骤(5)与步骤(6)可以颠倒顺序吗?为什么?
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1)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区别
分离 提纯
含义 把混合物中的各成分分开 把混合物中所含有的杂质除去
区别 分开后的各物质要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杂质不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2)分离和提纯的四原则
1.下列有关物质检验的操作、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消失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
B 向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l-
C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变浑浊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
D 加入氯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 溶液中存在Ag+
2.为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及泥沙等杂质,某同学设计了一种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流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①步操作A是溶解,第⑦步操作C是过滤
B.第①⑤⑦步操作都用到一种相同的仪器
C.第④步只发生Ca2++CCaCO3↓
D.第⑥步可以调至第④步和第⑤步之间
3.某无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Ag+、Mg2+、Cu2+、Fe3+、Na+中的几种。请填写下列空白:
(1)不做任何实验就可以肯定原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            。
(2)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过量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消失。说明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   ,有关离子方程式为       。
(3)取(2)中的滤液,加入过量的稀氨水(NH3·H2O),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肯定有    ,有关的离子方程式为       
       。
(4)原溶液可能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   (填字母)。
A.Cl-  B.N C.C  D.OH-
“用量改变型”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归纳与论证)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在选择题、非选择题中都会考查,是离子反应的热点题型。除考查教材所涉及的常见重要的反应以及结合新信息书写陌生离子方程式外,还应关注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解题时结合背景材料、反应条件与环境、反应物的用量等信息突破问题关键,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化学核心素养。
按要求写出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向Ca(HCO3)2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       。
(2)NH4HCO3溶液与足量澄清石灰水混合:             。
(3)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
【规律方法】
1.连续型
指反应生成的离子因又能跟剩余(过量)的反应物继续反应而跟用量有关。
(1)可溶性多元弱酸(或其酸酐)与碱溶液反应。
如CO2通入NaOH溶液中
碱过量:CO2+2OH-C+H2O;
碱不足:CO2+OH-HC。
(2)多元弱酸盐与强酸反应。
如Na2CO3溶液与稀盐酸
盐酸不足:C+H+HC;
盐酸过量:C+2H+CO2↑+H2O。
2.配比型
一种反应物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组成离子参与反应时,因其组成比例不协调(一般为复盐或酸式盐),当一种组成离子恰好完全反应时,另一种组成离子不能恰好完全反应(有剩余或不足),因而跟用量有关。此类方程式的书写常用“定1法”。
(1)将少量物质定为“1 mol”,若少量物质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离子参加反应,则参加反应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与物质组成之比相符。
(2)依据少量物质中离子的物质的量,确定过量物质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
(3)依据“先中和,再沉淀,最后生成气体”的顺序书写离子方程式。
3.先后型
某种反应物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成离子,都能跟另一种反应物的组成离子反应,但因反应顺序不同而跟用量有关,又称为竞争型反应。
依据“竞争反应,强者优先”的规律,解决离子反应的先后顺序问题,解答时先确定出先后反应的离子,再分步书写出离子方程式。
【迁移应用】
1.下列各选项中的两个反应,可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选项 Ⅰ Ⅱ
A Ba(OH)2溶液与过量NaHCO3溶液混合 NaOH溶液与过量NaHCO3溶液混合
B 少量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过量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 KOH溶液与稀硝酸混合 Fe(OH)3与稀硝酸混合
D Na2CO3溶液与过量H2SO4溶液混合 少量K2CO3溶液与HCl溶液混合
2.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向Ca(HCO3)2溶液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Ca2++HC+OH-CaCO3↓+H2O
B.向NH4HCO3溶液中滴入少量NaOH溶液:N+OH-NH3·H2O
C.澄清石灰水与少量小苏打溶液混合:Ca2++HC+OH-CaCO3↓+H2O
D.少量氢氧化钡溶液与过量硫酸氢钠混合:Ba2++OH-+H++SBaSO4↓+H2O
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等体积、等浓度的Ba(OH)2溶液与NaHSO4溶液混合:       。
(2)将CO2通入过量NaClO溶液中:                  。
(3)Ca(OH)2溶液和少量NaHCO3溶液反应:       。
(4)向漂白粉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
(5)向NH4HCO3溶液中滴加过量NaOH溶液:             。
(6)等浓度的NaHSO4与Ba(OH)2混合至溶液呈中性:       。
(7)0.1 mol·L-1 MgCl2溶液中加入足量石灰乳:       。
(8)NaHCO3溶液中加入少量Ba(OH)2溶液:             。
(9)用氨水吸收过量的二氧化硫:             。
1.NaHCO3溶液与NaHSO4溶液混合后,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  )
A.H+和C
B.HC和HS
C.HC和H+
D.Na+、HC和H+
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金属Na投入MgCl2溶液中:2Na+Mg2+2Na++Mg
B.向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H++OH-H2O
C.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CaCO3+2H+Ca2++H2O+CO2↑
D.氯气通入水中:Cl2+H2OH++Cl-+ClO-
3.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
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
C.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
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2+
4.为从粗食盐水中除去Ca2+、Mg2+、S 等离子,以制得精盐水。某同学设计如图方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中主要有Mg(OH)2和BaSO4,也可能有一些Ca(OH)2
B.②中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主要目的是除去Mg2+、Ca2+
C.D中只有C、Cl-、Na+这三种离子
D.③中发生的反应只有2H++CH2O+CO2↑
5.有5瓶白色固体试剂,分别是氯化钡、氢氧化钠、无水硫酸铜、碳酸钠、硫酸钠。现只提供蒸馏水,通过下面的实验步骤即可鉴别它们。请填写下列空白:
(1)各取适量固体试剂分别加入5支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试管,观察到的现象是                        。被检出的物质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
(2)分别取未检出的溶液,往其中加入上述已检出的溶液,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写出相应的方程式:1 支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
2支试管中有蓝色沉淀生成:             。
被检出物质的化学式是    。
(3)鉴别余下未检出物质的方法和观察到的现象是                   。
第2课时 离子反应
【基础知识·准落实】
分点突破(一)
师生互动
1.(1)离子
2.(1)离子的符号 (2)②同一类型 (3)②电荷总数
3.(1)①Cu2+、S、Ba2+、OH- ②沉淀 气体 弱电解质 ④原子种类和数量 电荷总数 (2)CaCO3+2HClCaCl2+CO2↑+H2O CaCO3+2H++2Cl-Ca2++2Cl-+CO2↑+H2O CaCO3+2H+Ca2++CO2↑+H2O 质量 电荷
探究活动
先由大变小、后由小变大 白色沉淀 由红色变浅至褪色 H+和OH- 极难电离 硫酸钡 降低
交流讨论
1.提示:Ba(OH)2+H2SO4BaSO4↓+H2O;V(H2SO4)==0.01 L=10 mL。
2.提示:否;如H2SO4与Ba(OH)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BaSO4↓+2H2O。
3.提示:不一定;如NaHSO4与Na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
4.提示:未处于自由移动离子状态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如铜和浓硫酸,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反应等。浓盐酸、浓硝酸要拆写成离子形式。
自主练习
1.D NaOH溶液与KCl溶液不反应,不满足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2.D 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离子方程式是Fe+2H+Fe2++H2↑,A错误;醋酸是弱酸,属于弱电解质,在离子方程式中应写成化学式,离子方程式是BaCO3+2CH3COOHBa2++2CH3COO-+H2O+CO2↑,B错误;要以不足量的NaHCO3为标准,二者反应产生 CaCO3、NaOH、H2O,离子方程式为Ca2++OH-+HCCaCO3↓+H2O,C错误;澄清石灰水过量,可假设 Ca(HCO3)2的物质的量为1,二者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离子方程式为Ca2++OH-+HCCaCO3↓+H2O,D正确。
3.C 向Ba(OH)2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发生反应:Ba(OH)2+CuSO4BaSO4↓+Cu(OH)2↓,离子浓度变化:减小→接近于0→增大,灯泡亮度:变暗→熄灭→变亮,A不符合题意;向Ba(OH)2溶液中加入H2SO4溶液,发生反应:Ba(OH)2+H2SO4BaSO4↓+2H2O,离子浓度变化:减小→接近于0→增大,灯泡亮度:变暗→熄灭→变亮,B不符合题意;向CH3COOH溶液中加入氨水,发生反应:CH3COOH+NH3·H2OCH3COONH4+H2O,离子浓度逐渐增大,灯泡逐渐变亮,C符合题意;向Ca(OH)2溶液中加入NH4HCO3溶液,发生反应:Ca(OH)2+NH4HCO3CaCO3↓+NH3·H2O+H2O,离子浓度变化:减小→接近于0→增大,灯泡亮度:变暗→熄灭→变亮,D不符合题意。
分点突破(二)
探究活动
交流讨论
1.提示:C与H+、Ca2+能发生反应。C+2H+CO2↑+H2O,Ca2++CCaCO3↓。
2.提示:不可能。无色溶液中不会含有大量Fe3+,且Fe3+与OH-因生成Fe(OH)3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
3.提示:可能有大量的K+,但不能有大量的C。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显红色说明溶液显酸性,则不可能含有大量的C,因为二者发生反应C+2H+CO2↑+H2O。
自主练习
1.B Cu2+在水溶液中显蓝色,A不符合题意;使无色酚酞试液呈红色的溶液中存在大量氢氧根离子,Na+、K+、S、C在此条件下可大量共存,B符合题意;BaCl2溶液中存在大量钡离子和氯离子,其中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不能大量共存,C不符合题意;pH=1的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氢离子与碳酸根离子不能大量共存,D不符合题意。
2.D 酸性溶液中含有氢离子,C与H+反应,故不能大量共存,A不符合题意;S与Ca2+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B不符合题意;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与Fe3+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C不符合题意;离子间均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D符合题意。
3.(1)④⑤⑥ (2)③⑥⑧⑨⑩  (3)⑧
(4)②⑤
4.Cu2+、H+、N、Cl- Na+、K+、C、OH-(A、B组可互换)
解析:设A组中含有Cu2+,Cu2+与C、OH-均不能大量共存,则C、OH-应存在于B组中,C、OH-因与H+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则H+应存在于A组中,又因每组中均含两种阳离子和两种阴离子,所以A组中还应含有N、Cl-,B组中还应含有Na+、K+,则A组中含有Cu2+、H+、N、Cl-,B组中含有Na+、K+、C、OH-(A、B组可互换)。
分点突破(三)
探究活动
交流讨论
1.提示:为了使杂质能除得比较干净,所加试剂一般要过量,为此要设计加入试剂的顺序,即要使前一过量试剂在后续除杂操作中除去。可以有三种添加顺序:BaCl2→NaOH→Na2CO3→盐酸、BaCl2→Na2CO3→NaOH→盐酸、NaOH→BaCl2→Na2CO3→盐酸。最后,通过蒸发结晶,获得纯净的NaCl(注意加盐酸之前要过滤除去沉淀)。
2.提示:取净化后的溶液少许于洁净的试管中,继续加入沉淀剂,看是否有沉淀生成,若有,说明杂质离子未除尽。
3.提示:沿玻璃棒向漏斗中加蒸馏水至刚好没过沉淀(沉淀物一般不超过滤纸高度的),待水自然流出后,再重复操作1~2次。
4.提示:不可以,若颠倒前面生成的沉淀Mg(OH)2、CaCO3、BaCO3又溶解,引入杂质离子。
自主练习
1.D 白色沉淀可能为AgCl,则原溶液中不一定存在S,A错误;白色沉淀可能为氯化银、硫酸银等,则溶液中不一定含有Cl-,B错误;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变浑浊,该溶液可能含有C、HC、S、HS等,C错误。
2.B 溶解后加BaCl2溶液可除去S,再加NaOH溶液除去Mg2+,然后加碳酸钠溶液除去Ca2+及过量的Ba2+,过滤后加盐酸,最后蒸发。第①步操作A是溶解,第⑦步操作C是蒸发结晶,A错误;第①步操作是溶解,用到烧杯和玻璃棒,第⑤步操作为过滤,用到玻璃棒和漏斗、烧杯,第⑦步操作是蒸发结晶,用到蒸发皿和玻璃棒,三步操作都用到玻璃棒,B正确;第④步加碳酸钠溶液除去Ca2+及过量的Ba2+,发生的反应为Ca2++CCaCO3↓、Ba2++CBaCO3↓,C错误;若第⑥步调至第④步和第⑤步之间,稀盐酸会溶解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等沉淀,又引入杂质离子,因此不能调换顺序,D错误。
3.(1)Cu2+、Fe3+ (2)Ag+ Ag++Cl-AgCl↓
(3)Mg2+ Mg2++2NH3·H2OMg(OH)2↓+2N (4)B
解析:(1)有颜色的离子不用做实验就能判断是否存在。(2)加入过量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过量稀硝酸,沉淀不消失,说明含有Ag+。(3)能和稀NH3·H2O反应的离子是Mg2+,离子反应方程式为Mg2++2NH3·H2OMg(OH)2↓+2N。(4)原溶液中存在Ag+,则Cl-不能共存,原溶液中肯定有Mg2+,故C、OH-不能与其共存,硝酸根离子不与所给的任何离子生成沉淀,故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硝酸根离子,故答案为B。
【关键能力·细培养】
 提示:(1)是酸式盐与碱反应:HC与OH-生成C和H2O,C再与Ca2+生成CaCO3沉淀。
Ca2++HC+OH-CaCO3↓+H2O
(2)是酸式盐与碱的反应:N、HC均与OH-发生反应,C与Ca2+生成CaCO3沉淀。
N+HC+Ca2++2OH-CaCO3↓+NH3·H2O+H2O
(3)Na2CO3与稀盐酸先生成NaHCO3,然后NaHCO3与盐酸反应生成CO2。
C+H+HC、HC+H+CO2↑+H2O
迁移应用
1.D Ba(OH)2溶液与过量NaHCO3溶液混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CBaCO3↓+C+2H2O;NaOH溶液与过量NaHCO3溶液混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H-+HCC+H2O,离子方程式不相同,A不符合题意;少量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2OH-+CO2CaCO3↓+H2O;过量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H-+CO2HC,离子方程式不相同,B不符合题意;KOH溶液与稀硝酸混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Fe(OH)3与稀硝酸混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Fe(OH)3+3H+Fe3++3H2O,离子方程式不相同,C不符合题意。
2.C 向Ca(HCO3)2溶液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生成碳酸钙、碳酸钠、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a2++2HC+2OH-CaCO3↓+C+2H2O,A错误;向NH4HCO3溶液中滴入少量NaOH溶液,生成碳酸铵、碳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HC+OH-C+H2O,B错误;少量氢氧化钡溶液与过量硫酸氢钠混合生成硫酸钡、硫酸钠、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Ba2++2OH-+2H++SBaSO4↓+2H2O,D错误。
3.(1)Ba2++OH-+H++SBaSO4↓+H2O
(2)CO2+ClO-+H2OHC+HClO
(3)Ca2++OH-+HCCaCO3↓+H2O
(4)CO2+H2O+ClO-HC+HClO
(5)N+HC+2OH-C+NH3·H2O+H2O
(6)Ba2++2OH-+S+2H+BaSO4↓+2H2O
(7)Mg2++Ca(OH)2Mg(OH)2+Ca2+
(8)2HC+Ba2++2OH-BaCO3↓+2H2O+C
(9)NH3·H2O+SO2HS+N
【教学效果·勤检测】
1.C NaHCO3和NaHSO4的溶液混合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离子方程式为HC+H+CO2↑+H2O,则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HC和H+,C正确。
2.C Na为活泼金属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根离子与镁离子结合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所以金属Na投入MgCl2溶液中:2Na+Mg2++2H2O2Na++Mg(OH)2↓+H2↑,A错误;碳酸氢钠为弱酸的酸式盐,只能电离为HC,所以向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OH-+HCC+H2O,B错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和弱酸HClO,且该反应为Cl2+H2OH++Cl-+HClO,D错误。
3.C 原溶液中可能含有亚硫酸根离子、亚硫酸氢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也会出现此现象,不一定含有C,A错误;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该沉淀也可能是AgCl,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有S,B错误;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盐酸白色沉淀消失,生成的沉淀可能为碳酸钙,不一定为碳酸钡,原溶液中可能含有Ca2+,D错误。
4.A 粗食盐水中含有Ca2+、Mg2+、S等离子,①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形成Mg(OH)2和BaSO4沉淀,还有少量Ca(OH)2沉淀,可完全除去Mg2+、S,②再加过量的碳酸钠溶液,除去剩余的Ca2+和过量的Ba2+,③加入适量的盐酸除去过量的OH-和C,最终得到精盐水。加入过量 Ba(OH)2溶液,得到的沉淀X中主要含有 Mg(OH)2和BaSO4沉淀,还会有少量Ca(OH)2沉淀,A正确;②中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主要目的是除去Ca2+及过量的Ba2+,B错误;加入过量Na2CO3溶液后,溶液中应有OH-、C、Cl-、Na+等离子,C错误;③中发生的反应为H++OH-H2O及2H++CCO2↑+H2O,D错误。
5.(1)5种固体全部溶解,4支试管中得到无色溶液,1支试管中得到蓝色溶液 CuSO4 (2)CuSO4+BaCl2BaSO4↓+CuCl2 CuSO4+2NaOHCu(OH)2↓+Na2SO4、CuSO4+Na2CO3CuCO3↓+Na2SO4 BaCl2、Na2SO4
(3)分别取(2)中能产生蓝色沉淀的两种溶液,向其中加入已检出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Na2CO3溶液,无沉淀生成的是NaOH溶液
解析:(1)5种固体均溶于水形成溶液,其中只有 CuSO4溶液是蓝色的,故先检出的物质是CuSO4;(2)剩余的四种溶液加入CuSO4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的是BaCl2,发生的反应为CuSO4+BaCl2BaSO4↓+CuCl2;产生蓝色沉淀的是NaOH和Na2CO3,发生的反应为CuSO4+2NaOHCu(OH)2↓+Na2SO4和CuSO4+Na2CO3CuCO3↓+Na2SO4,无明显变化的是Na2SO4,故被检出的物质是BaCl2和Na2SO4;(3)分别取(2)中能产生蓝色沉淀的两种溶液,加入已检出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Na2CO3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的是NaOH溶液。
11 / 11(共129张PPT)
第2课时 离子反应
课程 标准 1.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2.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3.能利用离子反应等概念对常见的反应进行分类和分析说明。
4.掌握粗盐的提纯方法,学会利用离子反应进行物质的除杂与提纯
目 录
1、基础知识·准落实
2、关键能力·细培养
3、教学效果·勤检测
4、学科素养·稳提升
基础知识·准落实
1
梳理归纳 高效学习
分点突破(一) 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
1. 离子反应
(1)概念:在溶液中有 参加的化学反应。
(2)实质:溶液中某种或某些离子的浓度发生了变化。
(3)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离子 
(1)概念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 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2)意义
①表示化学反应的实质;②表示 的离子反应。
(3)特征
①离子方程式中含有离子符号;
②连接号两边 相等(即电荷守恒)。
离子的符号 
同一类型 
电荷总数 
2. 离子方程式
3.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方法1[以Cu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为例]
①写:写出反应物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明确溶液中存
在的微粒。
CuSO4 Cu2++S
Ba(OH)2 Ba2++2OH-

Cu2+、S
、Ba2+、OH- 
②断:判断电离出的微粒中哪些能够相互作用生成
、 或 。
S 和Ba2+反应:Ba2++S BaSO4↓
Cu2+和OH-反应:Cu2++2OH- Cu(OH)2↓
③写:综合①和②,写出离子方程式,并配平。
Cu2++S +Ba2++2OH- BaSO4↓+Cu(OH)2↓
④查: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的 是否相
等, 是否相等。

淀 
气体 
弱电解质 
原子种类和数量 
电荷总数 
(2)方法2(以CaCO3与盐酸的反应为例)
名师点拨
1. 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拆写原则
(1)拆成离子的物质:易溶、易电离的物质,如强酸、强碱、绝
大部分可溶性盐。
(2)书写化学式的物质:①单质,②气体,③氧化物,④难溶性
物质,⑤难电离的物质,⑥非电解质,⑦浓硫酸。
(3)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拆写。如NaHCO3不能拆写成
“Na++H++C ”,应写作“Na++HC ”。
2. 酸、碱、盐溶解性口诀
全溶钾、钠、铵、硝盐;氯化物中银沉淀;硫酸钡难、银钙微;碱
中溶钡、钾、钠、铵;碳酸只溶钾、钠、铵;碳酸氢盐常溶完。
探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实质

验 操

实验 现象 随H2SO4溶液的滴入,电导率 ,同时溶液中出现 ,溶液颜色
解释
先由大变小、后由小变大 
白色沉淀 
由红色变浅至褪色 
H+和OH- 
极难电离 
硫酸钡 
降低 
【交流讨论】
1. 若Ba(OH)2溶液浓度为0.01 mol·L-1,体积为20 mL,硫酸浓度
为0.02 mol·L-1,则b点消耗硫酸的体积为多少?
提示:Ba(OH)2+H2SO4 BaSO4↓+H2O; V (H2SO4)=
=0.01 L=10 mL。
2. 酸、碱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否都可以写成H++OH-
H2O?
提示:否;如H2SO4与Ba(OH)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
-+2H++S BaSO4↓+2H2O。
3. H++OH- H2O仅表示酸碱中和反应吗?
提示:不一定;如NaHSO4与Na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
H2O。
4. 未处于自由移动离子状态的反应能否写成离子方程式的形式?
提示:未处于自由移动离子状态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如铜和
浓硫酸,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反应等。浓盐酸、浓硝酸要拆
写成离子形式。
1. 离子方程式书写及正误判断
在书写离子方程式和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时要从“两易”“两
等”和“两查”入手:
2. 离子方程式书写的特殊情况
特殊情况 处理方式 举例
微溶性反应物呈澄清溶液形式 拆写成离子符号
微溶性生成物或反应物呈悬浊液形式 仍写化学式
氨水为反应物或不加热的稀溶液中的生成物 写成 NH3·H2O
特殊情况 处理方式 举例
氨水为加热条件或浓溶液中的生成物 写成NH3↑+H2O
Na2CO3溶液与稀盐酸之间的反应 将少量的HCl往多量Na2CO3溶液中滴加时
将少量Na2CO3往多量HCl中滴加时
3. “六看”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
(1)看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如Fe加入盐酸中:2Fe+6H+ 2Fe3++3H2↑( )
Fe+2H+ Fe2++H2↑( )
(2)看是否符合拆写原则
如石灰石加入稀盐酸中:C +2H+ CO2↑+H2O
( )
CaCO3+2H+ Ca2++CO2↑+H2O( )
×

×

(3)看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如Na2CO3与稀硫酸反应:C +H+ CO2↑+H2O( )
C +2H+ CO2↑+H2O( )
(4)看是否遵守电荷守恒
如钠与稀硫酸反应:Na+2H+ Na++H2↑( )
2Na+2H+ 2Na++H2↑( )
×

×

(5)看是否漏掉参加反应的离子
如CuSO4与Ba(OH)2溶液反应:Ba2++S BaSO4↓
( )
Ba2++S +Cu2++2OH- BaSO4↓+Cu(OH)2↓
( )
×

(6)看是否符合阴、阳离子的个数配比
如Ba(OH)2溶液和稀硫酸反应:Ba2++OH-+H++S
BaSO4↓+H2O( )
Ba2++2OH-+2H++S BaSO4↓+2H2O( )
×

1. 根据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发生离子反应
的是(  )
A. H2SO4溶液与BaCl2溶液
B. NaOH溶液与CuSO4溶液
C. Na2CO3溶液与HNO3溶液
D. NaOH溶液与KCl溶液
解析: NaOH溶液与KCl溶液不反应,不满足离子反应发生
的条件。
2.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解析: 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离子方程式
是Fe+2H+ Fe2++H2↑,A错误;醋酸是弱酸,属于弱电
解质,在离子方程式中应写成化学式,离子方程式是BaCO3+
2CH3COOH Ba2++2CH3COO-+H2O+CO2↑,B错误;
要以不足量的NaHCO3为标准,二者反应产生CaCO3、NaOH、
H2O,离子方程式为Ca2++OH-+HC CaCO3↓+
H2O,C错误;澄清石灰水过量,可假设Ca(HCO3)2的物质的
量为1,二者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离子方程式为Ca2++OH-
+HC CaCO3↓+H2O,D正确。
3. 向溶液a中加入溶液b,灯泡亮度不会出现“亮—灭(或暗)—亮”变化的是(  )
选项 A B C D
试剂a Ba(OH)2 Ba(OH)2 CH3COOH Ca(OH)2
试剂b CuSO4 H2SO4 氨水 NH4HCO3
解析:向Ba(OH)2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发生反应:Ba(OH)2+CuSO4 BaSO4↓+Cu(OH)2↓,离子浓度变化:减小→接近于0→增大,灯泡亮度:变暗→熄灭→变亮,A不符合题意;向Ba(OH)2溶液中加入H2SO4溶液,发生反应:Ba(OH)2+H2SO4 BaSO4↓+2H2O,离子浓度变化:减小→接近于0→增大,灯泡亮度:变暗→熄灭→变亮,B不符合题意;向CH3COOH溶液中加入氨水,发生反应:CH3COOH+NH3·H2O CH3COONH4+H2O,离子浓度逐渐增大,灯泡逐渐变亮,C符合题意;向Ca(OH)2溶液中加入NH4HCO3溶液,发生反应:Ca(OH)2+NH4HCO3 CaCO3↓+NH3·H2O+H2O,离子浓度变化:减小→接近于0→增大,灯泡亮度:变暗→熄灭→变亮,D不符合题意。
分点突破(二) 离子共存的判断
1. 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判断方法
判断离子能否共存,实际上是看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若能发生
反应,则不共存;若不能发生反应,则大量共存。
2. 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三种情况
生成难溶性或微溶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生成难溶
性的盐
生成难溶
性的碱 如OH-与Cu2+、Fe2+、Fe3+、Mg2+、Al3+等
生成气体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生成水或其他难电离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
阳离子 阴离子 OH- Cl-
H+ — 溶、挥 溶、挥 溶 溶、挥
溶、挥 溶 溶 溶 溶
K+ 溶 溶 溶 溶 溶
Na+ 溶 溶 溶 溶 溶
Ba2+ 溶 溶 溶 不 不
Ca2+ 微 溶 溶 微 不
说明:“溶”表示可溶于水,“不”表示不溶于水,“微”表示微溶
于水,“挥”表示具有挥发性。
【交流讨论】
1. C 与H+(足量)、Ca2+、Na+、K+、OH-、N 中哪些离子
能发生离子反应?试写出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提示:C 与H+、Ca2+能发生反应。C +2H+ CO2↑+
H2O,Ca2++C CaCO3↓。
2. 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大量的Fe3+、Na+、Cl-、OH-吗?
提示:不可能。无色溶液中不会含有大量Fe3+,且Fe3+与OH-因
生成Fe(OH)3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
3. 某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显红色,则该溶液中可能含有大量的K
+、C 吗?
提示:可能有大量的K+,但不能有大量的C 。溶液中加入紫色
石蕊溶液显红色说明溶液显酸性,则不可能含有大量的C ,因
为二者发生反应C +2H+ CO2↑+H2O。
判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隐含条件”
(1)“无色透明”溶液不存在有色离子,如:
③使石蕊溶液变红色的溶液。
(2)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与H+反应的离子。
“酸性”溶液的不同描述:
①酸性溶液。
②pH<7的溶液。
不能和H+共存的常见离子有OH-、弱酸根阴离子(如C 、S
、ClO-、CH3COO-等)及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如HC
、HS 、HS-等)。
(3)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与OH-反应的离子。“碱性”溶液的
不同描述:
①碱性溶液。
②pH>7的溶液。
③使石蕊溶液变蓝色的溶液。
不能和OH—共存的常见离子有H+、弱碱阳离子(如N 、Fe3
+、Al3+等)以及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如HC 、HS 、HS
-等)。
(4)既不能和H+又不能和OH-共存的离子有弱酸的酸式酸根离
子。如HC 、HS 、HS-等既不能和H+共存,也不能和
OH—共存。
1. 下列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解析: Cu2+在水溶液中显蓝色,A不符合题意;使无色酚酞试
液呈红色的溶液中存在大量氢氧根离子,Na+、K+、S 、C
在此条件下可大量共存,B符合题意;BaCl2溶液中存在大量钡
离子和氯离子,其中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不能大量共存,C不符合
题意;pH=1的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氢离子与碳酸根离子不能
大量共存,D不符合题意。
2. 下列各组离子在给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
解析: 酸性溶液中含有氢离子,C 与H+反应,故不能大量
共存,A不符合题意;S 与Ca2+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
存,B不符合题意;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与
Fe3+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C不符合题意;
离子间均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D符合题意。
3. 现有离子:①Cl- ②S  ③H+ ④OH- 
⑤C ⑥HC ⑦Na+ ⑧Cu2+ ⑨Ca2+
⑩Ag+ Ba2+ K+ Mn Fe3+
(1)在酸性条件下,一定不能大量共存的有 (填序
号,下同)。
(2)在碱性条件下,一定不能大量共存的有 。
(3)在无色溶液中,一定不能共存的有 。
(4)在含有 Ba2+的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共存的有

④⑤⑥ 
③⑥⑧⑨⑩
  
⑧  

⑤ 
4. 将Na+、K+、Cu2+、H+、N 、Cl-、C 、OH-按可能大量
共存于同一溶液的情况,把它们分成A、B两组,而且每组中均含
两种阳离子和两种阴离子。
A组: ;
B组: 。
Cu2+、H+、N 、Cl- 
Na+、K+、C 、OH-(A、B组可互换) 
解析:设A组中含有Cu2+,Cu2+与C 、OH-均不能大量共存,
则C 、OH-应存在于B组中,C 、OH-因与H+反应而不能
大量共存,则H+应存在于A组中,又因每组中均含两种阳离子和
两种阴离子,所以A组中还应含有N 、Cl-,B组中还应含有Na
+、K+,则A组中含有Cu2+、H+、N 、Cl-,B组中含有Na+、
K+、C 、OH-(A、B组可互换)。
分点突破(三) 离子反应的应用
几种常见离子的检验
(1)氯离子(Cl-)的检验
①反应原理:Cl-+Ag+ AgCl↓(白色)。
②可能存在的干扰离子:C 。因为C +2Ag+
Ag2CO3↓(白色),但Ag2CO3能跟硝酸反应而溶解:Ag2CO3+
2HNO3 2AgNO3+CO2↑+H2O。
③试剂:AgNO3溶液、稀硝酸。
④检验方法
(2)硫酸根离子(S )的检验
①反应原理:Ba2++S BaSO4↓。
②可能存在的干扰离子:C 、S 。因为Ba2++C
BaCO3↓、Ba2++S BaSO3↓,但C 、S 均可用稀
盐酸排除掉。
③试剂:稀盐酸、BaCl2溶液。
④检验方法
食盐的精制
1. 实验目的:从粗食盐水中除去Ca2+、Mg2+、S 。
2. 实验方案设计
3. 实验操作流程
【交流讨论】
1. 为了除去粗盐中杂质离子,加入的顺序可以有哪几种?
提示:为了使杂质能除得比较干净,所加试剂一般要过量,为此要
设计加入试剂的顺序,即要使前一过量试剂在后续除杂操作中除
去。可以有三种添加顺序:BaCl2→NaOH→Na2CO3→盐酸、
BaCl2→Na2CO3→NaOH→盐酸、NaOH→BaCl2→Na2CO3→盐酸。
最后,通过蒸发结晶,获得纯净的NaCl(注意加盐酸之前要过滤
除去沉淀)。
2. 如何检验杂质离子是否除尽?
提示:取净化后的溶液少许于洁净的试管中,继续加入沉淀剂,看
是否有沉淀生成,若有,说明杂质离子未除尽。
3. 如何洗涤沉淀?
提示:沿玻璃棒向漏斗中加蒸馏水至刚好没过沉淀(沉淀物一般不
超过滤纸高度的 ),待水自然流出后,再重复操作1~2次。
4. 步骤(5)与步骤(6)可以颠倒顺序吗?为什么?
提示:不可以,若颠倒前面生成的沉淀Mg(OH)2、CaCO3、
BaCO3又溶解,引入杂质离子。
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1)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区别
分离 提纯
含义 把混合物中的各成分分开 把混合物中所含有的杂质除去
区别 分开后的各物质要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杂质不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2)分离和提纯的四原则
1. 下列有关物质检验的操作、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消失
B 向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l-
C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变浑浊
D 加入氯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 溶液中存在Ag+
解析: 白色沉淀可能为AgCl,则原溶液中不一定存在S ,
A错误;白色沉淀可能为氯化银、硫酸银等,则溶液中不一定含有
Cl-,B错误;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
水中,变浑浊,该溶液可能含有C 、HC 、S 、HS
等,C错误。
2. 为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 及泥沙等杂质,某同学设计了
一种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流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①步操作A是溶解,第⑦步操作C是过滤
B. 第①⑤⑦步操作都用到一种相同的仪器
D. 第⑥步可以调至第④步和第⑤步之间
解析: 溶解后加BaCl2溶液可除去S ,再加NaOH溶液除去
Mg2+,然后加碳酸钠溶液除去Ca2+及过量的Ba2+,过滤后加盐
酸,最后蒸发。第①步操作A是溶解,第⑦步操作C是蒸发结晶,
A错误;第①步操作是溶解,用到烧杯和玻璃棒,第⑤步操作为过
滤,用到玻璃棒和漏斗、烧杯,第⑦步操作是蒸发结晶,用到蒸发
皿和玻璃棒,三步操作都用到玻璃棒,B正确;第④步加碳酸钠溶
液除去Ca2+及过量的Ba2+,发生的反应为Ca2++C
CaCO3↓、Ba2++C BaCO3↓,C错误;若第⑥步调至第④
步和第⑤步之间,稀盐酸会溶解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等沉
淀,又引入杂质离子,因此不能调换顺序,D错误。
3. 某无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Ag+、Mg2+、Cu2+、Fe3+、Na+
中的几种。请填写下列空白:
(1)不做任何实验就可以肯定原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

Cu2+、Fe3
+ 
解析:有颜色的离子不用做实验就能判断是否存在。
(2)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过量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
过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消失。说明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
是 ,有关离子方程式为 。
Ag+ 
Ag++Cl-
AgCl↓  
解析: 加入过量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过量稀硝
酸,沉淀不消失,说明含有Ag+。
(3)取(2)中的滤液,加入过量的稀氨水(NH3·H2O),出现白
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肯定有 ,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为 。
Mg2+ 
Mg2++2NH3·H2O Mg(OH)2↓+2N  
解析: 能和稀NH3·H2O反应的离子是Mg2+,离子反应方程式为Mg2++2NH3·H2O Mg(OH)2↓+2N 。
(4)原溶液可能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 (填字母)。
A. Cl-
D. OH-
B 
解析: 原溶液中存在Ag+,则Cl-不能共存,原溶液中肯定有Mg2+,故C 、OH-不能与其共存,硝酸根离子不与所给的任何离子生成沉淀,故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硝酸根离子,故答案为B。
关键能力·细培养
2
互动探究 深化认知
“用量改变型”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归纳与论证)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在选择题、非选择题中都会考查,是离子反应
的热点题型。除考查教材所涉及的常见重要的反应以及结合新信息书
写陌生离子方程式外,还应关注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解题
时结合背景材料、反应条件与环境、反应物的用量等信息突破问题关
键,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化学核心素养。
按要求写出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向Ca(HCO3)2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   。
提示: 是酸式盐与碱反应:HC 与OH-生成C 和
H2O,C 再与Ca2+生成CaCO3沉淀。
Ca2++HC +OH- CaCO3↓+H2O
(2)NH4HCO3溶液与足量澄清石灰水混合:     。
提示: 是酸式盐与碱的反应:N 、HC 均与OH-发
生反应,C 与Ca2+生成CaCO3沉淀。
N +HC +Ca2++2OH- CaCO3↓+NH3·H2O+H2O
(3)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
提示: Na2CO3与稀盐酸先生成NaHCO3,然后NaHCO3与
盐酸反应生成CO2。
C +H+ HC 、HC +H+ CO2↑+H2O
【规律方法】
1. 连续型
指反应生成的离子因又能跟剩余(过量)的反应物继续反应而跟用
量有关。
(1)可溶性多元弱酸(或其酸酐)与碱溶液反应。
如CO2通入NaOH溶液中
碱过量:CO2+2OH- C +H2O;
碱不足:CO2+OH- HC 。
(2)多元弱酸盐与强酸反应。
如Na2CO3溶液与稀盐酸
盐酸不足:C +H+ HC ;
盐酸过量:C +2H+ CO2↑+H2O。
2. 配比型
一种反应物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组成离子参与反应时,因其组成比
例不协调(一般为复盐或酸式盐),当一种组成离子恰好完全反应
时,另一种组成离子不能恰好完全反应(有剩余或不足),因而跟
用量有关。此类方程式的书写常用“定1法”。
(1)将少量物质定为“1 mol”,若少量物质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离
子参加反应,则参加反应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与物质组成之
比相符。
(2)依据少量物质中离子的物质的量,确定过量物质中实际参加
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
(3)依据“先中和,再沉淀,最后生成气体”的顺序书写离子方
程式。
3. 先后型
某种反应物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成离子,都能跟另一种反应
物的组成离子反应,但因反应顺序不同而跟用量有关,又称为
竞争型反应。
依据“竞争反应,强者优先”的规律,解决离子反应的先后顺序问
题,解答时先确定出先后反应的离子,再分步书写出离子方程式。
【迁移应用】
1. 下列各选项中的两个反应,可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选项 Ⅰ Ⅱ
A Ba(OH)2溶液与过量
NaHCO3溶液混合 NaOH溶液与过量NaHCO3溶液混合
B 少量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过量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 KOH溶液与稀硝酸混合 Fe(OH)3与稀硝酸混合
D Na2CO3溶液与过量H2SO4溶
液混合 少量K2CO3溶液与HCl溶液混合
解析: Ba(OH)2溶液与过量NaHCO3溶液混合,反应的离子
方程式为Ba2++2OH-+2HC BaCO3↓+C +2H2O;
NaOH溶液与过量NaHCO3溶液混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H-+HC
C +H2O,离子方程式不相同,A不符合题意;少量
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2OH-+CO2
CaCO3↓+H2O;过量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反应的离子方程
式为OH-+CO2 HC ,离子方程式不相同,B不符合题意;
KOH溶液与稀硝酸混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 H2O;
Fe(OH)3与稀硝酸混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OH)3+3H+
Fe3++3H2O,离子方程式不相同,C不符合题意。
2. 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解析: 向Ca(HCO3)2溶液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生成碳酸
钙、碳酸钠、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a2++2HC +2OH-
CaCO3↓+C +2H2O,A错误;向NH4HCO3溶液中滴入少
量NaOH溶液,生成碳酸铵、碳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HC
+OH- C +H2O,B错误;少量氢氧化钡溶液与过量硫酸
氢钠混合生成硫酸钡、硫酸钠、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Ba2++
2OH-+2H++S BaSO4↓+2H2O,D错误。
3.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Ca(OH)2溶液和少量NaHCO3溶液反应:

Ba2++OH-+H++S BaSO4↓+H2O 
CO2+ClO-+H2O HC
+HClO 
Ca2++OH-+
HC CaCO3↓+H2O 




CO2+H2O+ClO- HC
+HClO 
N +HC +
2OH- C +NH3·H2O+H2O 
Ba2++
2OH-+S +2H+ BaSO4↓+2H2O 
Mg2++Ca
(OH)2 Mg(OH)2+Ca2+ 
(8)NaHCO3溶液中加入少量Ba(OH)2溶液:

(9)用氨水吸收过量的二氧化硫:

2HC +Ba2+
+2OH- BaCO3↓+2H2O+C  
NH3·H2O+SO2 HS +N
 
教学效果·勤检测
3
强化技能 查缺补漏
1. NaHCO3溶液与NaHSO4溶液混合后,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
(  )
解析: NaHCO3和NaHSO4的溶液混合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
碳和水,离子方程式为HC +H+ CO2↑+H2O,则实际参加
反应的离子是HC 和H+,C正确。
2.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解析: Na为活泼金属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根离子与
镁离子结合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所以金属Na投入MgCl2溶
液中:2Na+Mg2++2H2O 2Na++Mg(OH)2↓+H2↑,A错
误;碳酸氢钠为弱酸的酸式盐,只能电离为HC ,所以向碳酸氢
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OH-+HC C +H2O,
B错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和弱酸HClO,且该反应为Cl2+H2O
H++Cl-+HClO,D错误。
3. 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D. 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
Ba2+
解析: 原溶液中可能含有亚硫酸根离子、亚硫酸氢根离子或碳
酸氢根离子,也会出现此现象,不一定含有C ,A错误;加入
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该沉淀也可
能是AgCl,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有S ,B错误;加入碳酸钠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盐酸白色沉淀消失,生成的沉淀可能为碳酸
钙,不一定为碳酸钡,原溶液中可能含有Ca2+,D错误。
4. 为从粗食盐水中除去Ca2+、Mg2+、S 等离子,以制得精盐水。某同学设计如图方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中主要有Mg(OH)2和BaSO4,也可能有一些Ca(OH)2
B. ②中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主要目的是除去Mg2+、Ca2+
解析: 粗食盐水中含有Ca2+、Mg2+、S 等离子,①加入过
量的Ba(OH)2溶液,形成Mg(OH)2和BaSO4沉淀,还有少量Ca
(OH)2沉淀,可完全除去Mg2+、S ,②再加过量的碳酸钠溶
液,除去剩余的Ca2+和过量的Ba2+,③加入适量的盐酸除去过量
的OH-和C ,最终得到精盐水。加入过量 Ba(OH)2溶液,得
到的沉淀X中主要含有 Mg(OH)2和BaSO4沉淀,还会有少量Ca
(OH)2沉淀,A正确;②中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主要目的是除
去Ca2+及过量的Ba2+,B错误;加入过量Na2CO3溶液后,溶液中
应有OH-、C 、Cl-、Na+等离子,C错误;③中发生的反应为
H++OH- H2O及2H++C CO2↑+H2O,D错误。
5. 有5瓶白色固体试剂,分别是氯化钡、氢氧化钠、无水硫酸铜、碳
酸钠、硫酸钠。现只提供蒸馏水,通过下面的实验步骤即可鉴别它
们。请填写下列空白:
(1)各取适量固体试剂分别加入5支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
荡试管,观察到的现象是
。被检出的物质的化
学式(分子式)是 。
解析:5种固体均溶于水形成溶液,其中只有 CuSO4溶液是蓝色的,故先检出的物质是CuSO4;
5种固体全部溶解,4支试管中得到
无色溶液,1支试管中得到蓝色溶液  
CuSO4 

CuSO4+BaCl2 BaSO4↓+CuCl2 
CuSO4+2NaOH Cu(OH)2↓+
Na2SO4、CuSO4+Na2CO3 CuCO3↓+Na2SO4 
BaCl2、Na2SO4 
解析: 剩余的四种溶液加入CuSO4溶液时,产生白色沉
淀的是BaCl2,发生的反应为CuSO4+BaCl2 BaSO4↓+
CuCl2;产生蓝色沉淀的是NaOH和Na2CO3,发生的反应为
CuSO4+2NaOH Cu(OH)2↓+Na2SO4和CuSO4+
Na2CO3 CuCO3↓+Na2SO4,无明显变化的是Na2SO4,故
被检出的物质是BaCl2和Na2SO4;
(3)鉴别余下未检出物质的方法和观察到的现象是



解析:分别取(2)中能产生蓝色沉淀的两种溶液,加入已检出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Na2CO3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的是NaOH溶液。
分别取(2)
中能产生蓝色沉淀的两种溶液,向其中加入已检出的BaCl2溶
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Na2CO3溶液,无沉淀生成的是
NaOH溶液 
学科素养·稳提升
4
内化知识 知能升华
1.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只能表示一个化学反应的是(  )
①C +2H+ CO2↑+H2O ②Ba2++2OH-+2H++S
BaSO4↓+2H2O ③Ag++Cl- AgCl↓ ④Fe+Cu2+
Fe2++Cu
⑤Cl2+H2O H++Cl-+HCl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⑤ D. 只有⑤
解析: ①表示可溶性碳酸盐与强酸的反应,如碳酸钠与稀硝
酸、稀盐酸等,错误;②可以表示氢氧化钡与硫酸溶液反应,也可
以是氢氧化钡与过量硫酸氢钠(或硫酸氢钾等)的反应,错误;③
表示硝酸银溶液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的反应,错误;④表示铁
与可溶性铜盐的一类反应,如铁与硫酸铜、氯化铜、硝酸铜等,错
误;Cl2+H2O H++Cl-+HClO只表示氯气与水的反应,满足
条件,⑤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下列反应可用离子方程式“H++OH- H2O”表示的是
(  )
A. H2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
B. NaHCO3溶液与HCl溶液混合
C. HNO3溶液与KOH溶液混合
D. 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H2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离子方程式为Ba2++
2OH-+2H++S BaSO4↓+2H2O,故A不符合题意;
NaHCO3溶液与HCl溶液混合离子方程式为HC +H+ H2O+
CO2↑,故B不符合题意;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离子方程
式为HC +OH- H2O+C ,故D不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Na+、Mg2+、Cl-、OH-
D. Na+、H+、OH-、Ca2+
解析: Mg2+与OH-反应生成Mg(OH)2沉淀,不能大量共
存,A错误;H+与C 反应生成CO2与H2O,Ca2+与C 生成
CaCO3沉淀,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H+与OH-反应生成H2O,不
能大量共存,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 某溶液中含有大量的Cl-、C 、OH-,如果只取一次该溶液就
能够将这3种阴离子依次检验出来,下列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
①滴加过量Mg(NO3)2溶液;②过滤;③滴加 AgNO3溶液;④滴
加过量Ba(NO3)2溶液
A. ①②④②③ B. ④②①②③
C. ①②③②④ D. ④②③②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若先滴加Mg(NO3)2溶液检验OH-,C 也与Mg2+
反应,造成干扰。若先滴加AgNO3溶液检验Cl-,C 、OH-也
与Ag+反应,造成干扰。只能先滴加过量Ba(NO3)2溶液检验C
,生成BaCO3沉淀,过滤;再滴加过量Mg(NO3)2溶液检验
OH-,生成Mg(OH)2沉淀,过滤;最后滴加AgNO3溶液检验Cl
-,生成AgCl沉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5. 下列离子或分子组中能大量共存,但不满足相应要求的是(  )
选项 离子或分子 要求
A K+和Cl-的个数可能相等
B 滴加过量盐酸有气体产生
C 逐滴滴加NaOH溶液立即有气体产生
D 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立即有沉淀产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K+、N 、Cl-、HC 之间能够共存,但K+和Cl-的
个数相等时,不满足溶液电中性,A符合题意;Na+、N 、C
、Cl-之间能够共存,滴加过量盐酸,H+与C 反应生成
CO2气体,B不符合题意;N 、Na+、S 、Br-之间能够共
存,逐滴滴加NaOH溶液,立即产生气体氨气,C不符合题意;Na
+、HC 、Ba2+、Cl-之间能够共存,滴加氢氧化钠溶液,OH-
与HC 反应生成C 和水,C 与Ba2+生成BaCO3沉淀,D不
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6. 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
(1)过量CO2 通入NaOH溶液的离子方程式

解析: 过量CO2 通入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其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OH- HC ;
CO2+OH- H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 改写
成离子方程式

解析: 书写离子方程式时,硝酸和硝酸铜要拆开,其离
子方程式为3Cu+8H++2N 3Cu2++2NO↑+4H2O;
3Cu+8H++2N 3Cu2++2NO↑+
4H2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写出与2H++C H2O+CO2↑ 相对应的一个化学方程
式 。
解析: 2H++C H2O+CO2↑相对应化学反应为
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
式为2HCl+Na2CO3 2NaCl+H2O+CO2↑;
2HCl+Na2CO3 2NaCl+H2O+CO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Fe+2FeCl3 3FeCl2 改写成离子方程式  Fe+2Fe3+

解析: 书写离子方程式时氯化铁和氯化亚铁要拆开,其
离子方程式为Fe+2Fe3+ 3Fe2+。
Fe+2Fe3+
3Fe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CuCl2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生成蓝色沉淀,
离子方程式是Cu2++2OH- Cu(OH)2↓。

解析:向NaHCO3溶液中滴加稀硫酸,会产生无色无味
的气体,离子方程式是HC +H+ CO2↑+H2O。
生成蓝色沉淀 
Cu2++2OH- Cu(OH)2↓ 
生成无色无味气
体 
HC +H+ CO2↑+H2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稀硝酸与KOH溶液混合,会发生中和反应,离子方程式是H++OH- H2O。
无明显现象 
H++OH- H2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上述三个反应均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反应发生条件的不同点是第一个生成 ,第二个生
成 ,第三个生成 。
解析:这三个反应均是复分解反应,但反应发生的条件不同:第一个生成沉淀,第二个生成气体和水,第三个生成水。
复分解 
沉淀 
气体和水 
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8. 下列方框中的物质或溶液之间发生的反应分别是①②③④,下列有
关这些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C. ③是化合反应,是离子反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A项
正确;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氧化钙应保留化学式,
B项正确;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不在水溶液中进
行,不是离子反应,C项错误;少量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钡溶液反
应生成碳酸钡和水,D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9. 某溶液中含有HC 、C 、Na+、N 四种离子。若向其中加
入Na2O2粉末,充分反应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溶液中离
子浓度保持增大的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则Na+浓度增大,N
浓度不变,不选A;HC 和OH-反应生成C ,C
浓度增大,不选B;HC 和OH-反应生成C ,HC 浓度
减小,不选C;HC 和OH-反应生成C ,C 和Na+浓
度增大,选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0. 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Na+、Mg2+、Ba2+、Cu2+、Mn 、Cl
-、C 、N 中的一种或几种离子。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以下
实验:
①向此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
②取少量①的溶液加入少量的Na2SO4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③取少量①的溶液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④取少量①的溶液加入少量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
产生。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B. 一定含有Cl-
C. 一定含有Ba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加入盐酸没有明显现象,说明一定没有碳酸根离子,A
正确;溶液中加入盐酸后再加入硝酸银生成白色沉淀,不能确定
溶液中是否含有氯离子,B错误;加入硫酸钠产生白色沉淀,说
明含有钡离子,C正确;溶液为无色,说明一定不含高锰酸根离
子,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1. 菜之魂在味,在“七味八滋”中,盐应是百味之首。粗盐常含有
少量Ca2+、Mg2+、S 以及泥沙等杂质,实验室中提纯NaCl的
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Ⅰ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是 (填
仪器名称)。
解析:操作Ⅰ为过滤,需要的玻璃仪器为玻璃棒、漏斗、烧杯。
玻璃棒、漏斗、烧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操作Ⅱ为蒸发结晶,蒸发过程中 时停
止加热。
解析:蒸发时当蒸发皿中有大量的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温使溶液蒸发至干。
有大量的晶体析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溶液a和溶液b分别为 溶液和 溶液,加
入过量溶液b的目的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解析:溶液中先加入BaCl2溶液,除硫酸根离子,然后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使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镁沉淀,再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除去钙离子及过量的钡离子,因此a为BaCl2,b为Na2CO3;其中加入b以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Ba2++C BaCO3↓,Ca2++C CaCO3↓。
BaCl2 
Na2CO3 
Ba2++C BaCO3↓,Ca2++
C CaCO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说明溶液c已经足量的现象为 。
解析:碳酸根离子在盐酸的作用下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当溶液中不再产生气体时,说明碳酸根离子已完全消耗,即稀盐酸已足量。
溶液中不再产生气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5)称取0.048 g精盐,配制成100 mL溶液;量取25 mL与0.01
mol·L-1的AgNO3溶液反应,消耗AgNO3溶液的体积为20.0
mL,则该精盐样品中NaCl的质量分数是 。
解析: AgNO3的物质的量为0.01 mol·L-1×20.0 mL×10-3 L·mL-1=0.2×10-3 mol,则NaCl的物质的量也为0.2×10 -3 mol,则该精盐样品中NaCl的质量分数是 ×100%=97.5%。
97.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2. 现有一混合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N
、Cl-、Mg2+、Ba2+、C 、S ,现取三份100 mL该混
合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①:向第一份混合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
实验②:向第二份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加热,收集
到0.08 mol气体;
实验③:向第三份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后,得到干燥的
沉淀12.54 g,经足量稀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4.66 g。
(已知:N +OH- H2O+NH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1)由实验①推断该混合溶液 (填“一定”或“不一
定”)含有Cl-。
不一定 
解析:向第一份混合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则至少含有Cl-、C 、S 中的一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由实验②推断该混合溶液中应含有 (填离子符
号),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
N  
0.8 mol·L-1 
解析: 向第二份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0.08 mol气体,该气体为氨气,则该混合溶液一定含N ,其物质的量为0.08 mol,则 c (N )=0.8 mol·L-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由实验③可知12.54 g沉淀的成分为 (填
化学式)。
BaSO4、BaCO3 
解析: 向第三份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后,得到干燥的沉淀12.54 g,经足量稀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4.66 g,则该混合溶液一定含C 、S ,12.54 g沉淀为BaSO4、BaCO3,其中BaSO4的质量为4.66 g,BaCO3的质量为12.54 g-4.66 g=7.88 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综合上述实验,你认为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填字母)。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由(3)可知该混合溶液中一定不含Mg2+、Ba2+,且 n (S )= =0.02 mol, n (C )= =0.04 mol,由电荷守恒可知,该混合溶液中一定含K+,由于不能确定该混合溶液是否含有Cl-,则 n (K+)≥0.04 mol,A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3. 为了探究离子反应的本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向0.2 mol·L-1 的
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 0.1 mol·L-1的稀盐酸,并用电导率传
感器测得混合溶液的导电性能(电导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
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Ba(OH)2 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溶液的导电性由溶液中 和
决定。
解析: Ba(OH)2 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a(OH)2+2HCl BaCl2+2H2O,溶液的导电性由溶液
中离子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数决定。
Ba(OH)2
+2HCl BaCl2+2H2O 
离子浓度 
离子所带电荷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从A点到B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填字母)。
A. AB段溶液的导电能力减弱,说明电解质逐渐转变为非电解质
B. 溶液中Ba2+的数目没有改变
C. 溶液中OH-的数目不断减小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AB段溶液的导电能力减弱,是因为自由移动的离子逐渐减少,生成的氯化钡和水是电解质,A项错误;根据离子方程式,Ba2+没有参加反应,数目不变,B项正确;随H+的加入,OH-的数目不断减小,C项正确;发生的离子反应是H++OH- H2O,D项正确。
(3)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解析:B点时,Ba(OH)2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中和,溶液中的溶质是BaCl2。
BaCl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如果将稀盐酸改为等浓度的稀硫酸,猜想此时电导率的最低
点在B点的 (填字母)。
a.上方 b.下方
c.重合 d.无法确定
解析:如果将稀盐酸改为等浓度的稀硫酸,生成硫酸钡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S +Ba2++2OH- BaSO4↓+2H2O。最低点导电能力基本为零,自由移动的离子基本为零,电导率的最低点在B点的下方。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5)向Ba(OH)2溶液中通入CO2生成碳酸钡沉淀的离子方程式
为 。
解析:向Ba(OH)2溶液中通入CO2生成BaCO3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CO2 BaCO3↓+H2O。
Ba2++2OH-+CO2 BaCO3↓+H2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6)用X射线检查肠胃病时,让病人服用的“钡餐”就是硫酸钡
的悬浊液,但不会引起钡离子中毒。若误食碳酸钡,则会出
现钡离子中毒现象。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不能服用碳酸钡的
原因: 。
解析:碳酸钡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钡,则会出现钡离子中毒现象。离子方程式为BaCO3+2H+ Ba2++H2O+CO2↑。
BaCO3+2H+ Ba2++H2O+CO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感谢欣赏
THE EN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