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阶段重点练(三)题组一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1.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混合物:氯水、水银、漂白粉B.碱性氧化物:过氧化钠、氧化钙、氧化铜C.电解质:碳酸钠、氯化铁、液氯D.同素异形体:C60、金刚石、石墨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与碱发生反应②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③长江三角洲的形成、东方明珠夜景、树林中的晨曦均与胶体的性质有关④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⑤因为胶粒比溶液中溶质微粒大,所以胶体可以用过滤的方法把胶粒分离出来⑥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胶粒直径介于1 nm到100 nm之间A.3个 B.4个C.5个 D.6个3.如图是物质的分类及部分转化关系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属于转化aB.转化c可能是物理变化C.转化c中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D.转化b一定是化学变化题组二 离子反应4.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强碱性溶液中:N、Cl-、Ba2+、Na+B.无色溶液中:K+、Fe2+、C、SC.澄清透明的溶液中:Mn、N、S、K+D.酸性溶液中:Na+、ClO-、Ca2+、Cl-5.将下列离子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Mg2++2OH-Mg(OH)2↓MgSO4+Ba(OH)2Mg(OH)2↓+BaSO4↓B.Fe+Cu2+Fe2++CuFe+Cu(OH)2Fe(OH)2+CuC.Ag++Cl-AgCl↓AgNO3+HClAgCl↓+HNO3D.CO2+2OH-C+H2OCO2+Ca(OH)2CaCO3↓+H2O6.含下列离子组的溶液中加入相应试剂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离子组 加入试剂 离子方程式A Na+、S Ba(OH)2溶液 S+Ba2+BaSO4↓B H+、Cl- 足量石灰乳 2H++Ca(OH)22H2O+Ca2+C K+、HC 稀H2SO4溶液 HC+H+H2O+CO2↑D H+、S 少量铜粉 Cu+2H+Cu2++H2↑题组三 离子反应的应用7.某无色、澄清溶液中可能含有①Na+、②S、③Cl-、④HC、⑤C、⑥H+、⑦Cu2+中的若干种离子,依次进行下列实验,且每步所加试剂均过量,观察到的现象如下: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1) 用紫色石蕊溶液检验 溶液变红(2) 向溶液中滴加BaCl2和稀HCl 有白色沉淀生成(3) 将(2)中所得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HNO3 有白色沉淀生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肯定含有的离子是②③⑥B.该实验无法确定是否含有③C.可能含有的离子是①③⑦D.肯定没有的离子是④⑤,可能含有的离子是②8.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K+、Ag+、Ba2+、Cu2+、Cl-、OH-、C、S中的一种或几种,对其进行如下实验操作:(1)取少量溶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2)另取少量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3)向(2)所得混合物中加足量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无色气体生成;(4)将(3)所得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下列对该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不含有Ag+、Ba2+、Cu2+、Cl- B.可能含有Cl-、OH-C.一定含有K+、OH-、C、S D.无法判断9.某溶液仅由Na+、Cu2+、Ba2+、Fe3+、C、S、Cl-中的若干种离子组成,取适量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根据以上实验判断,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气体1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B.白色沉淀2中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C.原溶液中一定存在Na+,一定不存在Ba2+D.白色沉淀3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存在Cl-10.某化学小组甲同学学习了酸、碱、盐化学性质后展开了如下探究活动:(1)B试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实验一】A、B试管中物质分别充分反应后,先将B试管中所有物质倒入空烧杯C中,再将A试管中所得溶液慢慢滴加到C烧杯中,烧杯内固体质量随A试管中加入液体质量变化如图所示: 据此判断B试管中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3)【实验二】将C烧杯中沉淀过滤,向滤渣中加入过量稀硝酸,观察到 的实验现象,进而证明滤渣为混合物。(4)【猜想与假设】实验二C烧杯的滤液中含有哪些离子?猜想一:Na+、Ba2+、OH-猜想二:Na+、H+、C猜想三:Na+、OH-、C猜想四:Na+、OH-、S猜想五: (写出一种即可);小组同学一致认为猜想 不正确,理由是 。(5)【实验探究】为确定最终滤液中溶质成分,小组同学向滤液中加入稀硫酸,观察到 的实验现象,最终证明了溶液的溶质成分为Na+、Ba2+、OH-。向Ba(OH)2溶液中滴加稀H2SO4反应至过量,导电能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为 。若将稀硫酸改为等浓度的Na2SO4溶液,测得的溶液的导电性曲线是否与上述曲线相同 。(填“是”或“否”)11.某化工厂的废液中,含有大量NaNO3溶液,当中掺杂有一些NaCl、Na2SO4,为实现变废为宝,选择适当的试剂设计实验除去杂质,从而得到纯净的NaNO3晶体,相应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流程中的试剂X是 (填化学式)。(2)上述实验流程中加入过量Na2CO3溶液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按此实验方案得到的溶液3中肯定含有 (填化学式,下同)杂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向溶液3中加入适量的 。(4)在①步操作中如何证明滴加的BaCl2 溶液已过量? 。阶段重点练(三)1.D 水银为Hg,属于单质,是纯净物,A错误; 过氧化钠属于过氧化物,B错误;液氯为Cl2的液态,属于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C错误;C60、金刚石、石墨属于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D正确。2.A 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则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盐、盐和氧化物,④错误;胶粒、溶质微粒都能通过滤纸,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来分离胶粒,⑤错误;氢氧化铁胶粒带正电,因为都带同种电荷,胶粒之间是相排斥的,不易聚集成大颗粒,使氢氧化铁胶体可以稳定存在,⑥错误;①②③正确。3.C 甲应为单质,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是利用了蒸馏的方法,属于物理变化,但水不是单质,不属于转化a,A错误;转化c是化合物转化为单质,一定有新物质生成,一定属于化学变化,B错误;转化c是化合物转化为单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C正确;转化b是混合物转化为纯净物,可能采用的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分离提纯的方法,可能属于物理变化,D错误。4.C 强碱性溶液中N与OH-不能大量共存,A不选;Fe2+有颜色,且与C不能大量共存,B不选;澄清透明的溶液中:Mn、N、S、K+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C选;在酸性溶液中ClO-能与H+发生反应生成弱电解质HClO,不能大量共存,D不选。5.C A项,离子方程式中的生成物只有Mg(OH)2沉淀,而改写后的化学方程式中却出现了Mg(OH)2、BaSO4两种沉淀,错误;B项,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Fe与含Cu2+的溶液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含Fe2+的化合物,而化学方程式不符合客观事实,Fe不能与Cu(OH)2发生置换反应,错误;D项,离子方程式表示CO2与可溶性的强碱溶液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盐,而化学方程式中的碳酸盐却是难溶于水的CaCO3,错误。6.D 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离子方程式为S+Ba2+BaSO4↓,A正确;石灰乳含有大量 Ca(OH)2固体,因此不能拆写成离子形式,离子方程式为Ca(OH)2+2H+Ca2++2H2O,B正确;HC与H+反应生成CO2和H2O,离子方程式为HC+H+H2O+CO2↑,C正确;Cu与H+不能发生化学反应,D错误。7.B (1)溶液显无色,则一定无Cu2+,用紫色石蕊试液检验,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酸性,溶液里含有H+,不含C和HC。(2)向溶液中滴加BaCl2和稀HCl,有白色沉淀生成,此沉淀为BaSO4,说明溶液里有S。(3)将(2)中所得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HNO3,此沉淀为AgCl,但无法说明溶液里有Cl-,因实验(2)中滴加了稀盐酸和氯化钡溶液,引入了Cl-;综上所述,一定含有H+、S,一定不含HC、C、Cu2+,不能确定是否含有Na+、Cl-。8.C 该溶液无色则一定没有Cu2+;(1)取少量溶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碱性,一定有OH-,则一定没有Ag+;(2)另取少量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可能是BaCO3或BaSO4;(3)向(2)所得混合物中加足量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无色气体生成,说明该沉淀是BaCO3和BaSO4的混合物,则说明溶液中一定存在C和S,则原溶液一定没有Ba2+;(4)将(3)所得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因(2)步加入了BaCl2,此步得到的白色沉淀AgCl无法证明Cl-的来源。综上所述,溶液中一定存在阴离子OH-、C、S,不能确定是否会有Cl-,阳离子Ag+、Ba2+、Cu2+一定没有,根据电中性原则,溶液中一定有K+。9.D 原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能够得到气体和无色溶液1,Cu2+显蓝色,Fe3+显棕黄色,因此原溶液中一定不含有Cu2+、Fe3+,根据所给离子,气体1为CO2,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根据离子共存,原溶液中一定不含有Ba2+,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a+,无色溶液1中加入过量Ba(OH)2溶液,得到白色沉淀2,该白色沉淀为BaSO4,原溶液中含有S,滤液2中加入过量HNO3和AgNO3溶液,得到白色沉淀3,白色沉淀为AgCl,过量的盐酸引入了Cl-,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Cl-。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C、Na+、S,可能含有Cl-,一定不含有离子是Cu2+、Ba2+、Fe3+。气体1为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A正确;沉淀2为BaSO4,BaSO4不溶于稀硝酸,B正确;原溶液中一定存在Na+,一定不含有Ba2+,C正确;白色沉淀3为AgCl,Cl-可能来自过量的盐酸,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Cl-,D错误。10.(1)Ba2++2OH-+2H++SBaSO4↓+2H2O (2)Ba(OH)2 (3)沉淀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 (4)Na+、OH-、S、C 二 H+与C不能共存,且BaCO3能溶于强酸,滤液中不含H+ (5)有白色沉淀生成 A 否解析:(1)在B试管中稀H2SO4和Ba(OH)2反应生成BaSO4沉淀和水,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BaSO4↓+2H2O。(2)加入A后质量开始增加,说明立即有沉淀生成,碳酸钠、硫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都可以直接生成沉淀,所以B中氢氧化钡过量,此时B中溶质为Ba(OH)2。(3)碳酸钡可溶于酸,硫酸钡不溶于酸,因此加入硝酸后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气泡产生,说明沉淀为BaCO3与BaSO4的混合物。(4)H+、C 反应生成CO2气体,所以H+、C 不能共存;BaCO3能溶于强酸,滤液中不含有H+,故猜想二不正确。(5)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向滤液中加入稀硫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最终证明了溶液的溶质成分;向 Ba(OH)2溶液中滴加稀H2SO4反应至过量,开始阶段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发生反应:Ba2++2OH-+2H++SBaSO4↓+2H2O,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几乎为零,导电能力最小,反应完全后继续滴加稀硫酸,过量的H2SO4电离产生H+、S,使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增大,溶液的导电能力又逐渐增强,A项符合题意;若将稀硫酸改为等浓度的Na2SO4溶液,二者发生反应:Na2SO4+Ba(OH)2BaSO4↓+2NaOH,反应后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Na+和OH-,电流不会为零,所以测得的溶液的导电性曲线与上述曲线不相同。11.(1)AgNO3 (2)Ba2++CBaCO3↓ 2Ag++CAg2CO3↓ (3)Na2CO3 HNO3 (4)静置,取溶液1的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少量B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解析:(1)试剂X为AgNO3。(2)加入过量的碳酸钠,除去钡离子和银离子,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Ba2++CBaCO3↓、2Ag++CAg2CO3↓。(3)得到的溶液3中含有硝酸钠和过量的Na2CO3杂质,可以加入适量的HNO3除去。(4)要证明氯化钡过量,即证明硫酸根离子已沉淀完全,具体操作:取溶液1的上层清液少量于试管中,用胶头滴管继续滴加少量BaCl2溶液,如无明显现象,则证明所加的BaCl2已过量。3 / 4(共32张PPT)阶段重点练三题组一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1. 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 混合物:氯水、水银、漂白粉B. 碱性氧化物:过氧化钠、氧化钙、氧化铜C. 电解质:碳酸钠、氯化铁、液氯D. 同素异形体:C60、金刚石、石墨1234567891011解析: 水银为Hg,属于单质,是纯净物,A错误; 过氧化钠属于过氧化物,B错误;液氯为Cl2的液态,属于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C错误;C60、金刚石、石墨属于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D正确。1234567891011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与碱发生反应 ②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③长江三角洲的形成、东方明珠夜景、树林中的晨曦均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④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⑤因为胶粒比溶液中溶质微粒大,所以胶体可以用过滤的方法把胶粒分离出来 ⑥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胶粒直径介于1 nm到100 nm之间A. 3个 B. 4个C. 5个 D. 6个1234567891011解析: 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则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盐、盐和氧化物,④错误;胶粒、溶质微粒都能通过滤纸,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来分离胶粒,⑤错误;氢氧化铁胶粒带正电,因为都带同种电荷,胶粒之间是相排斥的,不易聚集成大颗粒,使氢氧化铁胶体可以稳定存在,⑥错误;①②③正确。12345678910113. 如图是物质的分类及部分转化关系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属于转化aB. 转化c可能是物理变化C. 转化c中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D. 转化b一定是化学变化1234567891011解析: 甲应为单质,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是利用了蒸馏的方法,属于物理变化,但水不是单质,不属于转化a,A错误;转化c是化合物转化为单质,一定有新物质生成,一定属于化学变化,B错误;转化c是化合物转化为单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C正确;转化b是混合物转化为纯净物,可能采用的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分离提纯的方法,可能属于物理变化,D错误。1234567891011题组二 离子反应4.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D. 酸性溶液中:Na+、ClO-、Ca2+、Cl-1234567891011解析: 强碱性溶液中N 与OH-不能大量共存,A不选;Fe2+有颜色,且与C 不能大量共存,B不选;澄清透明的溶液中:Mn 、N 、S 、K+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C选;在酸性溶液中ClO-能与H+发生反应生成弱电解质HClO,不能大量共存,D不选。12345678910115. 将下列离子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Mg2++2OH- Mg(OH)2↓MgSO4+Ba(OH)2 Mg(OH)2↓+BaSO4↓B. Fe+Cu2+ Fe2++CuFe+Cu(OH)2 Fe(OH)2+CuC. Ag++Cl- AgCl↓AgNO3+HCl AgCl↓+HNO3D. CO2+2OH- C +H2OCO2+Ca(OH)2 CaCO3↓+H2O1234567891011解析: A项,离子方程式中的生成物只有Mg(OH)2沉淀,而改写后的化学方程式中却出现了Mg(OH)2、BaSO4两种沉淀,错误;B项,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Fe与含Cu2+的溶液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含Fe2+的化合物,而化学方程式不符合客观事实,Fe不能与Cu(OH)2发生置换反应,错误;D项,离子方程式表示CO2与可溶性的强碱溶液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盐,而化学方程式中的碳酸盐却是难溶于水的CaCO3,错误。12345678910116. 含下列离子组的溶液中加入相应试剂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离子组 加入试剂 离子方程式A Ba(OH)2溶液B H+、Cl- 足量石灰乳C 稀H2SO4溶液D 少量铜粉1234567891011解析: 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离子方程式为S +Ba2+ BaSO4↓,A正确;石灰乳含有大量Ca(OH)2固体,因此不能拆写成离子形式,离子方程式为Ca(OH)2+2H+Ca2++2H2O,B正确;HC 与H+反应生成CO2和H2O,离子方程式为HC +H+ H2O+CO2↑,C正确;Cu与H+不能发生化学反应,D错误。1234567891011题组三 离子反应的应用7. 某无色、澄清溶液中可能含有①Na+、②S 、③Cl-、④HC、⑤C 、⑥H+、⑦Cu2+中的若干种离子,依次进行下列实验,且每步所加试剂均过量,观察到的现象如下: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1) 用紫色石蕊溶液检验 溶液变红(2) 向溶液中滴加BaCl2和稀HCl 有白色沉淀生成(3) 将(2)中所得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HNO3 有白色沉淀生成1234567891011A. 肯定含有的离子是②③⑥B. 该实验无法确定是否含有③C. 可能含有的离子是①③⑦D. 肯定没有的离子是④⑤,可能含有的离子是②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1234567891011解析: (1)溶液显无色,则一定无Cu2+,用紫色石蕊试液检验,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酸性,溶液里含有H+,不含C 和HC 。(2)向溶液中滴加BaCl2和稀HCl,有白色沉淀生成,此沉淀为BaSO4,说明溶液里有S 。(3)将(2)中所得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HNO3,此沉淀为AgCl,但无法说明溶液里有Cl-,因实验(2)中滴加了稀盐酸和氯化钡溶液,引入了Cl-;综上所述,一定含有H+、S ,一定不含HC、C 、Cu2+,不能确定是否含有Na+、Cl-。12345678910118. 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K+、Ag+、Ba2+、Cu2+、Cl-、OH-、C、S 中的一种或几种,对其进行如下实验操作:(1)取少量溶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2)另取少量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3)向(2)所得混合物中加足量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无色气体生成;(4)将(3)所得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下列对该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1234567891011解析:该溶液无色则一定没有Cu2+;(1)取少量溶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碱性,一定有OH-,则一定没有Ag+;(2)另取少量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可能是BaCO3或BaSO4;(3)向(2)所得混合物中加足量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无色气体生成,说明该沉淀是BaCO3和BaSO4的混合物,则说明溶液中一定存在C 和S,则原溶液一定没有Ba2+;(4)将(3)所得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因(2)步加入了BaCl2,此步得到的白色沉淀AgCl无法证明Cl-的来源。综上所述,溶液中一定存在阴离子OH-、C 、S 、Cl-不能确定,阳离子Ag+、Ba2+、Cu2+一定没有,根据电中性原则,溶液中一定有K+,选C。12345678910119. 某溶液仅由Na+、Cu2+、Ba2+、Fe3+、C 、S 、Cl-中的若干种离子组成,取适量溶液进行如下实验:1234567891011A. 气体1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B. 白色沉淀2中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C. 原溶液中一定存在Na+,一定不存在Ba2+D. 白色沉淀3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存在Cl-根据以上实验判断,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解析:原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能够得到气体和无色溶液1,Cu2+显蓝色,Fe3+显棕黄色,因此原溶液中一定不含有Cu2+、Fe3+,根据所给离子,气体1为CO2,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 ,根据离子共存,原溶液中一定不含有Ba2+,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原溶液中一定1234567891011含有Na+,无色溶液1中加入过量 Ba(OH)2溶液,得到白色沉淀2,该白色沉淀为BaSO4,原溶液中含有S ,滤液2中加入过量HNO3和AgNO3溶液,得到白色沉淀3,白色沉淀为AgCl,过量的盐酸引入了Cl-,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Cl-。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C 、Na+、S ,可能含有Cl-,一定不含有离子是Cu2+、Ba2+、Fe3+。气体1为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A正确;沉淀2为BaSO4,BaSO4不溶于稀硝酸,B正确;原溶液中一定存在Na+,一定不含有Ba2+,C正确;白色沉淀3为AgCl,Cl-可能来自过量的盐酸,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Cl-,D错误。123456789101110. 某化学小组甲同学学习了酸、碱、盐化学性质后展开了如下探究活动:(1)B试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解析:在B试管中稀H2SO4和Ba(OH)2反应生成BaSO4沉淀和水,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 BaSO4↓+2H2O。Ba2++2OH-+2H++SBaSO4↓+2H2O 1234567891011(2)【实验一】A、B试管中物质分别充分反应后,先将B试管中所有物质倒入空烧杯C中,再将A试管中所得溶液慢慢滴加到C烧杯中,烧杯内固体质量随A试管中加入液体质量变化如图所示: 据此判断B试管中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Ba(OH)2 解析:加入A后质量开始增加,说明立即有沉淀生成,碳酸钠、硫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都可以直接生成沉淀,所以B中氢氧化钡过量,此时B中溶质为Ba(OH)2。1234567891011(3)【实验二】将C烧杯中沉淀过滤,向滤渣中加入过量稀硝酸,观察到 的实验现象,进而证明滤渣为混合物。解析:碳酸钡可溶于酸,硫酸钡不溶于酸,因此加入硝酸后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气泡产生,说明沉淀为BaCO3与BaSO4的混合物。沉淀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 1234567891011(4)【猜想与假设】实验二C烧杯的滤液中含有哪些离子?猜想一:Na+、Ba2+、OH-猜想二:Na+、H+、C猜想三:Na+、OH-、C猜想四:Na+、OH-、S猜想五: (写出一种即可);小组同学一致认为猜想 不正确,理由是 。解析:H+、C 反应生成CO2气体,所以H+、C 不能共存;BaCO3能溶于强酸,滤液中不含有H+,故猜想二不正确。Na+、OH-、S 、C 二 H+与C不能共存,且BaCO3能溶于强酸,滤液中不含H+ 1234567891011(5)【实验探究】为确定最终滤液中溶质成分,小组同学向滤液中加入稀硫酸,观察到 的实验现象,最终证明了溶液的溶质成分为Na+、Ba2+、OH-。向Ba(OH)2溶液中滴加稀H2SO4反应至过量,导电能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为 。有白色沉淀生成 A 若将稀硫酸改为等浓度的Na2SO4溶液,测得的溶液的导电性曲线是否与上述曲线相同 。(填“是”或“否”)否 1234567891011解析: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向滤液中加入稀硫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最终证明了溶液的溶质成分;向 Ba(OH)2溶液中滴加稀H2SO4反应至过量,开始阶段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发生反应:Ba2++2OH-+2H++S BaSO4↓+2H2O,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几乎为零,导电能力最小,反应完全后继续滴加稀硫酸,过量的H2SO4电离产生H+、S ,使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增大,溶液的导电能力又逐渐增强,A项符合题意;若将稀硫酸改为等浓度的Na2SO4溶液,二者发生反应:Na2SO4+Ba(OH)2 BaSO4↓+2NaOH,反应后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Na+和OH-,电流不会为零,所以测得的溶液的导电性曲线与上述曲线不相同。123456789101111. 某化工厂的废液中,含有大量NaNO3溶液,当中掺杂有一些NaCl、Na2SO4,为实现变废为宝,选择适当的试剂设计实验除去杂质,从而得到纯净的NaNO3晶体,相应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1234567891011(1)实验流程中的试剂X是 (填化学式)。解析:试剂X为AgNO3。(2)上述实验流程中加入过量Na2CO3溶液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解析:加入过量的碳酸钠,除去钡离子和银离子,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Ba2++C BaCO3↓、2Ag++C Ag2CO3↓。AgNO3 Ba2++C BaCO3↓ 2Ag++C Ag2CO3↓ 请回答下列问题:1234567891011(3)按此实验方案得到的溶液3中肯定含有 (填化学式,下同)杂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向溶液3中加入适量的 。解析:得到的溶液3中含有硝酸钠和过量的Na2CO3杂质,可以加入适量的HNO3除去。Na2CO3 HNO3 1234567891011(4)在①步操作中如何证明滴加的BaCl2 溶液已过量? 。解析:要证明氯化钡过量,即证明硫酸根离子已沉淀完全,具体操作:取溶液1的上层清液少量于试管中,用胶头滴管继续滴加少量BaCl2溶液,如无明显现象,则证明所加的BaCl2已过量。静置,取溶液1的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少量B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 1234567891011感谢欣赏THE EN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阶段重点练三.pptx 阶段重点练(三).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