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章末质量检测(二) 元素与物质世界(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叙述只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北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B.东晋·葛洪:“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C.明·于谦:“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D.唐·杜牧:“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②生石灰作干燥剂时发生化学变化③NO2与H2O反应生成HNO3和NO,故NO2是酸性氧化物④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⑤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不涉及化学变化⑥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A.①③⑥ B.①②③④⑥C.②④⑤ D.②④⑥3.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不需要加入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A.FeCl3 NaCl NaOH KClB.CuSO4 Ba(OH)2 HCl HNO3C.Na2SO4 BaCl2 Na2CO3 HNO3D.Ca(OH)2 K2CO3 CaCl2 NaCl4.下列各组离子在给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0.1 mol·L-1氨水中:Ag+、Cu2+、N、SB.在0.1 mol·L-1氯化钠溶液中:Fe3+、I-、Ba2+、HCC.在0.1 mol·L-1醋酸溶液中:S、N、Br-、H+D.在0.1 mol·L-1硝酸银溶液中:K+、Cl-、Na+、C5.KIO3常用作食盐中的补碘剂,可用“氯酸钾氧化法”制备,该方法的第一步反应为 6I2+11KClO3+3H2O6KH(IO3)2+5KCl+3Cl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产生22.4 L(标准状况)Cl2时,反应中转移 10 mol e-B.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6C.可用石灰乳吸收反应产生的Cl2制备漂白粉D.可用酸化的淀粉碘化钾溶液检验食盐中I的存在6.某学生发现实验室中的一瓶无色气体,他想知道是何种气体。经实验测定此瓶气体中只含有C、O两种元素。通常情况下这瓶气体不可能是( )A.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B.两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混合物C.两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D.一种化合物7.下列对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 )A.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B.某无色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一定显碱性C.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SD.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有Cl-,先加稀盐酸除去OH-,再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含Cl-8.下列各组反应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铁与稀HCl、铁与稀H2SO4B.Na2CO3溶液与稀盐酸、CaCO3与稀盐酸C.HNO3与NaOH溶液、CH3COOH与NaOH溶液D.CuSO4溶液与NaOH溶液、CuSO4溶液与 Ba(OH)2溶液 9.某反应化学方程式为aP+bCuSO4+cH2OdCu+eH3PO4+fH2SO4,下列选项中的数字与化学方程式中的a、b、c、d、e、f一一对应的是( )选项 a b c d e fA 2 5 8 5 2 5B 3 4 6 4 3 6C 5 2 8 2 5 8D 2 2 4 2 2 410.下表所列各组第Ⅰ栏中的化学反应与第Ⅱ栏中的化学反应,都可以用第Ⅲ栏中的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选项 第Ⅰ栏 第Ⅱ栏 第Ⅲ栏A 将少量CO2通入KOH与 Ca(OH)2的混合液中 将CO2通入大量KOH溶液中 CO2+2OH-C+H2OB 向Fe2(SO4)3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 向Fe2(SO4)3 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 Fe3++3OH-Fe(OH)3↓C 向NaHCO3溶液中滴入少量Ca(OH)2溶液 向NaHCO3溶液中滴入少量NaOH溶液 OH-+HCC+H2OD 向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气体 向Ca(OH)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气体 CO2+OH-HC11.某地区的雾霾中可能含有Na+、Ba2+、Mg2+、Fe3+、S、Cl-、C、HC等离子。某同学收集雾霾样品,经必要的预处理配成试样溶液,设计如下实验探究其中含有的离子。①取一定体积的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滴加足量盐酸,沉淀不溶解,同时得到无色气体。②另取一定体积的溶液,加入足量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滴加足量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操作①中产生的无色气体为CO2B.可能含有CC.肯定含有Mg2+、S、HCD.一定不存在Ba2+、Fe3+、C1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Na与CuSO4溶液的反应:2Na+Cu2+Cu+2Na+B.Cu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Cu2++Ba2++2OH-+SCu(OH)2↓+BaSO4↓C.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HC+OH-H2O+CD.Ca(ClO)2溶液中通入少量CO2:Ca2++2ClO-+CO2+H2OCaCO3↓+2HClO13.已知浓硫酸有强氧化性,沸点较高难挥发。溴为红棕色液体,但易挥发形成溴蒸气,碘为紫黑色固体。某小组比较Cl-、Br-、I-的还原性,实验如表,下列对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实验1 实验2 实验3装置操作现象 微热后,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试管口有白雾,经检验不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经检验无SO2气体) 溶液变黄;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生成 溶液变深紫色;试管口有紫色烟,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A.实验1中可能生成了HCl气体B.根据实验1和实验2能判断还原性:Br->Cl-C.根据实验3能判断还原性:I->Br-D.由上述3个实验可以比较出还原性:I->Cl-14.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体系中,反应物、生成物共有六种微粒:Fe3+、N、Fe2+、N、H+、H2O。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说明Fe(NO3)2溶液不宜加酸酸化B.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8∶1C.若有1 mol N发生氧化反应,则转移5 mol电子D.氧化性:Fe3+>N(H+) 15.①Cl2+2KI2KCl+I2 ②2FeCl2+Cl22FeCl3 ③2FeCl3+2KI2FeCl2+2KCl+I2 ④I2+SO2+2H2OH2SO4+2HI,根据上述化学方程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l2>Fe3+>I2>SB.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SO2>I->Fe2+>Cl-C.SO2 气体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D.预测新制氯水和二氧化硫的水溶液反应后溶液的酸性增强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16.(11分)过碳酸钠(化学式为2Na2CO3·3H2O2)俗名固体双氧水。溶于水可看作是Na2CO3溶液和H2O2溶液混合。为了方便保存,过碳酸钠样品可能添加少量的MgSO4和硅酸镁中的一种或两种作为稳定剂。已知①双氧水可用于供氧、消毒和漂白;②硅酸镁不溶于水。(1)过碳酸钠的用途不合理的是 (填字母)。A.鱼池供氧剂 B.消毒剂C.干燥剂 D.漂白剂(2)在过碳酸钠中加入下列物质时,不会导致过碳酸钠变质的是 (填字母)。A.二氧化锰 B.稀盐酸C.硫酸钠 D.石灰水(3)利用实验室限选试剂,设计实验确定该样品中是否添加少量的MgSO4。限选试剂:稀盐酸、稀H2SO4、BaCl2溶液、蒸馏水、AgNO3溶液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必要结论步骤1: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缓慢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过滤 得到① (填颜色)溶液步骤2:取少量步骤1所得的滤液于试管中,加入② ,振荡后静置 ③ 步骤3:取少量步骤2所得的溶液于试管中,④ ⑤ ,说明样品中有MgSO417.(11分)分类法是进行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不同的标准可以把事物分为不同的类别。Ⅰ.现有以下物质:①固体碳酸氢钠 ②Fe ③CaCO3 ④Fe(OH)3胶体 ⑤NaHSO4溶液 ⑥干冰 ⑦稀盐酸 ⑧蔗糖(1)以上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电解质的是 。(2)向④中逐滴滴加⑦至过量,可观察到先产生红褐色的沉淀后沉淀逐渐溶解,写出沉淀溶解的离子方程式 。(3)写出①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 。Ⅱ.采用不同的标准可以把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4)如图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置换反应三者之间的关系,其中表示离子反应的是 (填字母)。(5)②和⑦的反应与上述三种反应类型均符合,写出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Ⅲ.有一瓶无色透明溶液,只含Cl-、C、S、Na+、K+、Mg2+、Cu2+中的某几种。经实验:①少量原溶液加入足量的Ba(OH)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②少量原溶液加BaCl2溶液不产生沉淀;③取少量原溶液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回答下列问题:(6)试分析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 ,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18.(11分)回答下列问题。(1)Cu与浓H2SO4发生反应:Cu+2H2SO4(浓)CuSO4+SO2↑+2H2O。其中氧化产物是 。若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2 mol,则生成的SO2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2)下列微粒:①S、②S2-、③Fe2+、④H+、⑤Cu、⑥HCl、⑦H2O。在化学反应中只能被氧化的是 (填序号,下同),只能表现出氧化性的是 。(3)在含有Cu(NO3)2、Mg(NO3)2、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最终反应容器中有固体剩余。则固体中一定含有 (填化学式),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4)自来水中的N危害人类健康。为了降低自来水中N的浓度,某研究人员提出两种方案。①方案a:微碱性条件下,用Fe(OH)2还原N,产物之一是NH3。生成3.4 g NH3的同时会生成 mol Fe(OH)3。②方案b:碱性条件下,用Al粉还原N,产物之一是N2。发生的反应如下所示,配平离子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Al+N+OH-+H2O[Al(OH)4]-+N2↑19.(10分)化学不仅能创造新物质,还能分离提纯物质。Ⅰ.用一种试剂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并写出离子方程式。(1)NaOH溶液[Ca(OH)2 ],试剂: ,离子方程式: 。(2)Ba(NO3)2 溶液(BaCl2 ),试剂: ,离子方程式: 。Ⅱ.现要将含有少量Zn2+、Fe3+、Cu2+等重金属阳离子的生活污水(其阴离子主要为Cl- )进行处理,选择适当的试剂除去重金属离子,得到可排放的水,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3)操作Ⅰ的名称为 ,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4)写出生成Zn(OH)2 沉淀的离子方程式: 。(5)若加入的稀硫酸过量,则红色固体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浅绿色溶液中的溶质除了过量的硫酸,还有 (填化学式)。20.(12分)Ⅰ.工业上使用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制取“84”消毒液。(1)其有效成分是 (填化学式)。(2)“84”消毒液使用时应按比例稀释,放置20~30 min,放置过程中生成碳酸氢钠,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Ⅱ.“消毒液”中氯元素的存在形态与溶液pH的关系如表:溶液pH >9 5~6 4~5 2~3 <2主要成分 NaClO HCl与NaClO (少量) HCl与Cl2 (少量) HClO与Cl2 Cl2(3)请你写出pH降低时产生氯气的离子方程式: 。Ⅲ.同学猜测“84”消毒液(以下简称“84”)可漂白米醋,进行了如下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实验一 滴入米醋后立即褪色,闻到刺激性气味实验二 溶液为浅棕色,无刺激性气味(4)实验二的目的是:① ;② 。(5)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释实验一的现象: 。Ⅳ.ClO2是一种常用的自来水消毒剂。某研究小组用如图装置制备少量ClO2(夹持装置已略去)。资料:ClO2常温下为易溶于水而不与水反应的气体,水溶液呈深黄绿色,11 ℃时液化成红棕色液体。制备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O3+4HCl2NaCl+2ClO2↑+Cl2↑+2H2O(6)装置中,冰水浴的作用是 。(7)ClO2中Cl的化合价是 。现有10 L 0.2 mol·L-1的NaClO3溶液与足量浓HCl溶液反应,可获得ClO2的质量为 。章末质量检测(二) 元素与物质世界1.C 燃放爆竹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A项不符合题意;硫酸铜等铜盐水溶液与铁发生置换反应,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B项不符合题意;碳酸钙分解生成生石灰,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再吸收CO2生成碳酸钙,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C项符合题意;蜡烛燃烧是氧化还原反应,D项不符合题意。2.C 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O2与O3的混合物,只含一种元素,为混合物,①错误;酸性氧化物是能与水作用只生成酸或与碱作用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3NO2+H2O2HNO3+NO,不符合酸性氧化物性质,不是酸性氧化物,③错误;Mn2O7为酸性氧化物,但它是金属氧化物,⑥错误;②④⑤正确。3.C FeCl3溶液是黄色的,能与FeCl3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但其余试剂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无法鉴别氯化钠、氯化钾,故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A不符合题意;CuSO4溶液是蓝色的,首先鉴别出蓝色的 CuSO4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同时产生蓝色沉淀和白色沉淀的是Ba(OH)2溶液,无法鉴别稀盐酸、稀硝酸,故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B不符合题意;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他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HNO3,产生白色沉淀的为氯化钡;与碳酸钠溶液混合无任何明显现象的为硫酸钠溶液;故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C符合题意;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K2CO3与Ca(OH)2、CaCl2溶液反应均能产生白色沉淀,但其余试剂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D不符合题意。4.C 氨水显碱性,OH-会与Ag+、Cu2+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A不符合题意;Fe3+与I-、HC会发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B不符合题意;硝酸银中的银离子会与氯离子、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D不符合题意。5.A 根据题干中的化学方程式可知,I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5价,转移电子数为6×5×2=60,所以产生标准状况下22.4 L即1 mol氯气需消耗2 mol碘单质,转移 20 mol e-,A错误;该反应中I2为还原剂,KClO3为氧化剂,故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6,B正确;工业上常用氯气和石灰乳反应制备漂白粉,C正确;酸性条件下,I-与I反应生成I2,淀粉遇I2变蓝色,故可用酸化的淀粉碘化钾溶液检验I的存在,D正确。6.A 由于含有C、O两种元素,碳单质不是气体,则不可能为两种单质,A符合题意;可能是两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混合物,如O2和O3与CO,B不符合题意;可能为两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如CO和CO2,C不符合题意;可能为一种化合物,如CO,D不符合题意。7.B 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可能是碳酸盐、碳酸氢盐、亚硫酸盐等,A错误;碱性溶液使酚酞试液显红色,某无色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显红色,则溶液一定显碱性,B正确;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可能含S或Ag+,C错误;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有Cl-,先加稀盐酸除去OH-,会引入Cl-,再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不能证明原溶液中含Cl-,D错误。8.A HCl和H2SO4均为强酸,生成的FeCl2、FeSO4均为可溶性盐,两个离子方程式均为Fe+2H+Fe2++H2↑,A项正确;Na2CO3为可溶性盐,CaCO3为难溶盐,两个离子方程式分别为C+2H+CO2↑+H2O和CaCO3+2H+Ca2++CO2↑+H2O,B项错误;HNO3为强酸,CH3COOH为弱酸,两个离子方程式分别为H++OH-H2O和CH3COOH+OH-CH3COO-+H2O,C项错误;CuSO4溶液与Ba(OH)2溶液除了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还会生成硫酸钡沉淀,两个离子方程式分别为Cu2++2OH-Cu(OH)2↓和Cu2++2OH-+Ba2++SCu(OH)2↓+BaSO4↓,D项错误。9.A 在反应P+CuSO4+H2OCu+H3PO4+H2SO4中,P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P单质的0价变为反应后H3PO4中+5价,升高5价;Cu元素化合价由CuSO4中+2价变为反应后Cu单质的0价,化合价降低2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质量守恒配平后该方程式为2P+5CuSO4+8H2O5Cu+2H3PO4+5H2SO4。10.D 将少量CO2通入KOH与Ca(OH)2的混合液中,CO2先与Ca(OH)2反应生成CaCO3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2OH-+Ca2+CaCO3↓+H2O,A项错误;第Ⅰ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OH-Fe(OH)3↓,第Ⅱ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3S+3Ba2++6OH-2Fe(OH)3↓+3BaSO4↓,两者不同,B项错误;第Ⅰ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C+Ca2++2OH-CaCO3↓+2H2O+C,第Ⅱ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H-C+H2O,两者不同,C项错误;第Ⅰ栏反应生成的是 NaHCO3,第Ⅱ栏反应后生成易溶于水的Ca(HCO3)2,两者离子方程式相同,D项正确。11.B 加入足量BaCl2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可能是BaSO4或者BaCO3,继续滴加足量盐酸,沉淀不溶解,说明沉淀是BaSO4,没有BaCO3,则原溶液中有S,没有C,因为有S,则原溶液中没有Ba2+,滴加足量盐酸还得到无色气体,因为没有C,一定有HC,产生的无色气体是CO2;加入足量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加足量盐酸,沉淀全部溶解,说明沉淀是Mg(OH)2,则原溶液中有Mg2+没有Fe3+,综合分析得原溶液中一定有S、HC、Mg2+、一定没有C、Ba2+、Fe3+,可能有Na+、Cl-,则A、C、D判断正确,B判断错误。12.A Na与H2O先发生反应生成NaOH,NaOH再与Cu2+反应,即发生的离子反应为2Na+2H2O+Cu2+Cu(OH)2↓+2Na++H2↑,A错误;CuSO4溶液与 Ba(OH)2溶液反应:Cu2++Ba2++2OH-+SCu(OH)2↓+BaSO4↓,B正确;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实质是碳酸氢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和碳酸根离子,C正确;向Ca(ClO)2溶液中通入少量CO2,碳酸根离子转化成碳酸钙沉淀,次氯酸是弱酸不可拆成离子,正确的离子反应为Ca2++2ClO-+CO2+H2OCaCO3↓+2HClO,D正确。13.C 实验1中,溶液颜色不发生变化,没有Cl2、SO2生成,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试管口产生白雾,则可能生成了HCl气体,A正确;实验2中,溶液变黄,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则表明反应生成了Br2,实验1中,浓硫酸不能氧化Cl-,实验2中,浓硫酸能将Br-氧化,则还原性:Br->Cl-,B正确;实验3中,由实验现象可确定反应生成了I2,但不能肯定I-是被Br2氧化,也可能是过量浓硫酸发生的氧化作用,所以不能判断还原性:I->Br-,C不正确;不管实验3中I2是I-被浓硫酸氧化的产物还是被Br2氧化的产物,都存在氧化性:浓硫酸>I2,而浓硫酸不能将Cl-氧化,所以由上述3个实验可以比较出还原性:I->Cl-,D正确。14.A 在所给的六种微粒中,元素化合价高的为Fe3+、N,元素化合价低的为Fe2+、N,氧化性:N(H+)>Fe3+,还原性:Fe2+>N,所以该反应的主体反应物及产物为N+Fe2+N+Fe3+,由得失电子守恒可得N+8Fe2+N+8Fe3+,再根据原子守恒及电荷守恒配平可得N+8Fe2++10H+N+8Fe3++3H2O,D项错误;A项,该反应说明 Fe(NO3)2溶液不宜加酸酸化,否则Fe2+易被氧化为Fe3+,正确;B项,该反应的氧化剂为N,还原剂为Fe2+,所以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8,错误;C项,由元素化合价变化可知1 mol N发生还原反应时转移8 mol电子,错误。15.C 根据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有氧化性:①Cl2>I2,②Cl2>Fe3+,③Fe3+>I2,④I2>S,综合可得氧化性排序:Cl2>Fe3+>I2>S;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则①I->Cl-,②Fe2+>Cl-,③I->Fe2+,④SO2>I-,综合可得SO2>I->Fe2+>Cl-。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l2>Fe3+>I2>S,A正确;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SO2>I->Fe2+>Cl-,B正确;SO2的氧化性弱于I2,不能将I-氧化成I2,因此不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C错误;Cl2的氧化性强于SO2,新制氯水和二氧化硫的水溶液发生反应:Cl2+SO2+2H2O2HCl+H2SO4,生成HCl和H2SO4,溶液酸性增强,D正确。16.(1)C (2)C (3)①无色 ②过量稀盐酸 ③有气泡产生 ④滴加少量的BaCl2溶液 ⑤有白色沉淀生成解析:过碳酸钠具有的性质就是Na2CO3溶液和H2O2溶液共同具有的性质。设计实验确定该样品中是否添加少量的MgSO4,可以检验Mg2+的存在,也可以检验S的存在。(1)H2O2分解可产生O2,可作为鱼池供氧剂,A合理;H2O2具有强氧化性,可作为消毒剂,B合理;不管是Na2CO3还是H2O2都不具有吸水性,不能做干燥剂,C不合理;H2O2具有强氧化性,可作为漂白剂,D合理。(2)二氧化锰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会导致过碳酸钠变质,A不符合题意;稀盐酸能与Na2CO3反应,会导致过碳酸钠变质,B不符合题意;硫酸钠与Na2CO3和H2O2都不反应,不会导致过碳酸钠变质,C符合题意;石灰水与Na2CO3能发生反应,会导致过碳酸钠变质,D不符合题意。17.(1)④⑤⑦ ①③ (2)Fe(OH)3+3H+Fe3++3H2O (3)NaHCO3Na++HC (4)C (5)Fe+2H+Fe2++H2↑ (6)Cl-、Mg2+ C、S、Cu2+ Na+、K+解析:(2)向Fe(OH)3胶体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过量,可观察到先产生红褐色的沉淀后沉淀逐渐溶解,先产生红褐色的沉淀是Fe(OH)3胶体发生聚沉,后沉淀溶解是 Fe(OH)3沉淀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4)置换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表示置换反应,A表示氧化还原反应,则C表示离子反应。(6)无色溶液不含有Cu2+,②少量原溶液加BaCl2溶液不产生沉淀,则不含有C、S,溶液呈电中性,则肯定含有Cl-;①少量原溶液加入足量的 Ba(OH)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Mg2+;③取少量原溶液加 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也证明含有Cl-,不能确定Na+、K+是否存在。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Cl-、Mg2+,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C、S、Cu2+,可能含有的离子是Na+、K+。18.(1)CuSO4 2.24 L (2)②⑤ ④ (3)Ag Zn2+、Mg2+ (4)①1.6②解析:(1)Cu与浓H2SO4发生反应:Cu+2H2SO4(浓)CuSO4+SO2↑+2H2O,铜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氧化产物为CuSO4;根据关系式SO2~2e-可知,若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2 mol,则生成的SO2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 L。(2)①S处于中间价态,所以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②S2-中硫元素处于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③Fe2+中铁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所以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④H+中氢元素的化合价处于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⑤Cu处于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⑥HCl中氢元素处于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Cl元素处于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所以HCl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⑦H2O中氢元素处于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O的化合价处于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所以H2O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结合以上分析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只能被氧化的是②⑤,只能表现出氧化性的是④。(3)根据金属的还原性:Mg>Zn>Cu>Ag,可知向含有Cu2+、Mg2+、Ag+的混合液中加入适量锌粉,Zn首先置换出Ag,当Ag+完全反应后,Zn再置换出Cu;Zn不能置换出Mg,所以最终反应容器中有固体剩余,则固体中一定含有Ag,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Zn2+、Mg2+。(4)①3.4 g NH3的物质的量为0.2 mol;反应前后铁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到+3价,氮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到-3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3-2)×n[Fe(OH)3]=0.2 mol×(5+3),n[Fe(OH)3]=1.6 mol。②方案b:反应前后铝元素的化合价升高3,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5;根据元素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电荷守恒及原子守恒配平离子方程式得10Al+6N+4OH-+18H2O10[Al(OH)4]-+3N2↑,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如下: 19.(1)碳酸钠溶液 C+Ca2+CaCO3↓(2)硝酸银溶液 Cl-+Ag+AgCl↓ (3)过滤漏斗、玻璃棒、烧杯 (4)Zn2++2OH-Zn(OH)2↓(5)纯净物 FeSO4、ZnSO4解析:(1)可以加入适量碳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为C+Ca2+CaCO3↓。(2)可以加入适量的硝酸银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钡,反应为Cl-+Ag+AgCl↓。(3)操作Ⅰ是分离固液的操作,为过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烧杯。(4)氢氧化钠和锌离子生成氢氧化锌沉淀,Zn2++2OH-Zn(OH)2↓。(5)若加入的稀硫酸过量,铁、锌完全反应,则红色固体中只含有铜,属于纯净物,浅绿色溶液中的溶质除了过量的硫酸,还有铁、锌和硫酸生成的硫酸亚铁(FeSO4)和硫酸锌(ZnSO4)。20.(1)NaClO (2)ClO-+H2O+CO2HClO+HC (3)ClO-+Cl-+2H+Cl2↑+H2O (4)①排除因米醋被稀释导致颜色褪去的可能性 ②排除醋酸挥发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可能性 (5)醋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发生反应:ClO-+CH3COOHCH3COO-+HClO,所以立即褪色 (6)使ClO2冷凝为液体,收集ClO2 (7)+4 135 g解析:(2)“84”消毒液有效成分是NaClO,由于空气中含有CO2,酸性:H2CO3>HClO,所以“84”消毒液在空气中久置,会发生反应:ClO-+H2O+CO2HClO+HC,最终得到NaHCO3和HClO。(3)“84”消毒液成分是NaCl、NaClO的混合物,随着溶液pH的降低,会发生归中反应:ClO-+Cl-+2H+Cl2↑+H2O,而产生Cl2。(4)“84”消毒液中含有水,实验2作为对照实验,可以排除因米醋被稀释导致颜色褪去的可能性,同时也可以排除醋酸挥发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可能性。(5)在实验一中,向5滴管“84”中滴加2滴米醋,醋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发生离子反应:ClO-+CH3COOHCH3COO-+HClO,所以立即褪色。(6)ClO2在常温下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在11 ℃时液化成红棕色液体,所以冰水浴的作用是使ClO2冷凝为液体,便于收集ClO2。(7)ClO2中O为-2价,则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其中Cl的化合价为+4价。根据化学方程式2NaClO3+4HCl2NaCl+2ClO2↑+Cl2↑+2H2O可知,1 mol NaClO3发生反应可制取得到1 mol ClO2;10 L 0.2 mol·L-1NaClO3的物质的量n(NaClO3)=0.2 mol·L-1×10 L=2 mol,则产生的ClO2的物质的量为2 mol,其质量为m=nM=2 mol×67.5 g·mol-1=135 g。5 / 6(共60张PPT)章末质量检测(二)元素与物质世界(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叙述只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北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B. 东晋·葛洪:“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C. 明·于谦:“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D. 唐·杜牧:“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燃放爆竹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A项不符合题意;硫酸铜等铜盐水溶液与铁发生置换反应,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B项不符合题意;碳酸钙分解生成生石灰,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再吸收CO2生成碳酸钙,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C项符合题意;蜡烛燃烧是氧化还原反应,D项不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②生石灰作干燥剂时发生化学变化③NO2与H2O反应生成HNO3和NO,故NO2是酸性氧化物④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⑤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不涉及化学变化⑥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A. ①③⑥ B. ①②③④⑥C. ②④⑤ D. ②④⑥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O2与O3的混合物,只含一种元素,为混合物,①错误;酸性氧化物是能与水作用只生成酸或与碱作用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3NO2+H2O 2HNO3+NO,不符合酸性氧化物性质,不是酸性氧化物,③错误;Mn2O7为酸性氧化物,但它是金属氧化物,⑥错误;②④⑤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3. 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不需要加入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A. FeCl3 NaCl NaOH KClB. CuSO4 Ba(OH)2 HCl HNO3C. Na2SO4 BaCl2 Na2CO3 HNO3D. Ca(OH)2 K2CO3 CaCl2 NaCl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FeCl3溶液是黄色的,能与FeCl3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但其余试剂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无法鉴别氯化钠、氯化钾,故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A不符合题意;CuSO4溶液是蓝色的,首先鉴别出蓝色的CuSO4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同时产生蓝色沉淀和白色沉淀的是Ba(OH)2溶液,无法鉴别稀盐酸、稀硝酸,故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B不符合题意;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他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碳酸钠溶液;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与碳酸钠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HNO3,产生白色沉淀的为氯化钡;与碳酸钠溶液混合无任何明显现象的为硫酸钠溶液;故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C符合题意;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K2CO3与Ca(OH)2、CaCl2溶液反应均能产生白色沉淀,但其余试剂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D不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4. 下列各组离子在给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解析: 氨水显碱性,OH-会与Ag+、Cu2+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A不符合题意;Fe3+与I-、HC 会发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B不符合题意;硝酸银中的银离子会与氯离子、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D不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5. KIO3常用作食盐中的补碘剂,可用“氯酸钾氧化法”制备,该方法的第一步反应为 6I2+11KClO3+3H2O 6KH(IO3)2+5KCl+3Cl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产生22.4 L(标准状况)Cl2时,反应中转移 10 mol e-B. 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6C. 可用石灰乳吸收反应产生的Cl2制备漂白粉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化学方程式可知,I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5价,转移电子数为6×5×2=60,所以产生标准状况下22.4L即1 mol氯气需消耗2 mol碘单质,转移20 mol e-,A错误;该反应中I2为还原剂,KClO3为氧化剂,故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6,B正确;工业上常用氯气和石灰乳反应制备漂白粉,C正确;酸性条件下,I-与I 反应生成I2,淀粉遇I2变蓝色,故可用酸化的淀粉碘化钾溶液检验I 的存在,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6. 某学生发现实验室中的一瓶无色气体,他想知道是何种气体。经实验测定此瓶气体中只含有C、O两种元素。通常情况下这瓶气体不可能是( )A. 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B. 两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混合物C. 两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D. 一种化合物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由于含有C、O两种元素,碳单质不是气体,则不可能为两种单质,A符合题意;可能是两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混合物,如O2和O3与CO,B不符合题意;可能为两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如CO和CO2,C不符合题意;可能为一种化合物,如CO,D不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7. 下列对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 )A. 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B. 某无色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一定显碱性D. 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有Cl-,先加稀盐酸除去OH-,再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含Cl-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可能是碳酸盐、碳酸氢盐、亚硫酸盐等,A错误;碱性溶液使酚酞试液显红色,某无色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显红色,则溶液一定显碱性,B正确;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可能含S 或Ag+,C错误;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有Cl-,先加稀盐酸除去OH-,会引入Cl-,再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不能证明原溶液中含Cl-,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8. 下列各组反应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 铁与稀HCl、铁与稀H2SO4B. Na2CO3溶液与稀盐酸、CaCO3与稀盐酸C. HNO3与NaOH溶液、CH3COOH与NaOH溶液D. CuSO4溶液与NaOH溶液、CuSO4溶液与Ba(OH)2溶液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HCl和H2SO4均为强酸,生成的FeCl2、FeSO4均为可溶性盐,两个离子方程式均为Fe+2H+ Fe2++H2↑,A项正确;Na2CO3为可溶性盐,CaCO3为难溶盐,两个离子方程式分别为C +2H+ CO2↑+H2O和CaCO3+2H+ Ca2++CO2↑+H2O,B项错误;HNO3为强酸,CH3COOH为弱酸,两个离子方程式分别为H++OH- H2O和CH3COOH+OH- CH3COO-+H2O,C项错误;CuSO4溶液与Ba(OH)2溶液除了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还会生成硫酸钡沉淀,两个离子方程式分别为Cu2++2OH- Cu(OH)2↓和Cu2++2OH-+Ba2++S Cu(OH)2↓+BaSO4↓,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9. 某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a P+ b CuSO4+ c H2O d Cu+ e H3PO4+ fH2SO4,下列选项中的数字与化学方程式中的 a 、 b 、 c 、 d 、 e 、 f一一对应的是( )选项 a b c d e fA 2 5 8 5 2 5B 3 4 6 4 3 6C 5 2 8 2 5 8D 2 2 4 2 2 4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在反应P+CuSO4+H2O Cu+H3PO4+H2SO4中,P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P单质的0价变为反应后H3PO4中+5价,升高5价;Cu元素化合价由CuSO4中+2价变为反应后Cu单质的0价,化合价降低2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质量守恒配平后该方程式为2P+5CuSO4+8H2O 5Cu+2H3PO4+5H2SO4。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0. 下表所列各组第Ⅰ栏中的化学反应与第Ⅱ栏中的化学反应,都可以用第Ⅲ栏中的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选项 第Ⅰ栏 第Ⅱ栏 第Ⅲ栏A 将少量CO2通入KOH与Ca(OH)2的混合液中 将CO2通入大量KOH溶液中B 向Fe2(SO4)3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 向Fe2(SO4)3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C 向NaHCO3溶液中滴入少量Ca(OH)2溶液 向NaHCO3溶液中滴入少量NaOH溶液D 向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气体 向Ca(OH)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气体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将少量CO2通入KOH与Ca(OH)2的混合液中,CO2先与Ca(OH)2反应生成CaCO3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2OH-+Ca2+ CaCO3↓+H2O,A项错误;第Ⅰ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OH- Fe(OH)3↓,第Ⅱ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3S +3Ba2++6OH- 2Fe(OH)3↓+3BaSO4↓,两者不同,B项错误;第Ⅰ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C +Ca2++2OH- CaCO3↓+2H2O+C ,第Ⅱ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 +OH- C +H2O,两者不同,C项错误;第Ⅰ栏反应生成的是 NaHCO3,第Ⅱ栏反应后生成易溶于水的Ca(HCO3)2,两者离子方程式相同,D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1. 某地区的雾霾中可能含有Na+、Ba2+、Mg2+、Fe3+、S 、Cl-、C 、HC 等离子。某同学收集雾霾样品,经必要的预处理配成试样溶液,设计如下实验探究其中含有的离子。①取一定体积的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滴加足量盐酸,沉淀不溶解,同时得到无色气体。②另取一定体积的溶液,加入足量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滴加足量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加入足量BaCl2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可能是BaSO4或者BaCO3,继续滴加足量盐酸,沉淀不溶解,说明沉淀是BaSO4,没有BaCO3,则原溶液中有S ,没有C ,因为有S ,则原溶液中没有Ba2+,滴加足量盐酸还得到无色气体,因为没有C ,一定有HC ,产生的无色气体是CO2;加入足量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加足量盐酸,沉淀全部溶解,说明沉淀是Mg(OH)2,则原溶液中有Mg2+没有Fe3+,综合分析得原溶液中一定有S 、HC 、Mg2+、一定没有C 、Ba2+、Fe3+,可能有Na+、Cl-,则A、C、D判断正确,B判断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2.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Na与H2O先发生反应生成NaOH,NaOH再与Cu2+反应,即发生的离子反应为2Na+2H2O+Cu2+ Cu(OH)2↓+2Na++H2↑,A错误;Cu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Cu2++Ba2++2OH-+S Cu(OH)2↓+BaSO4↓,B正确;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实质是碳酸氢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和碳酸根离子,C正确;向Ca(ClO)2溶液中通入少量CO2,碳酸根离子转化成碳酸钙沉淀,次氯酸是弱酸不可拆成离子,正确的离子反应为Ca2++2ClO-+CO2+H2O CaCO3↓+2HClO,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3. 已知浓硫酸有强氧化性,沸点较高难挥发。溴为红棕色液体,但易挥发形成溴蒸气,碘为紫黑色固体。某小组比较Cl-、Br-、I-的还原性,实验如表,下列对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实验1 实验2 实验3装置操作现象 微热后,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试管口有白雾,经检验不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经检验无SO2气体) 溶液变黄;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生成 溶液变深紫色;试管口有紫色烟,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A. 实验1中可能生成了HCl气体B. 根据实验1和实验2能判断还原性:Br->Cl-C. 根据实验3能判断还原性:I->Br-D. 由上述3个实验可以比较出还原性:I->Cl-解析:实验1中,溶液颜色不发生变化,没有Cl2、SO2生成,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试管口产生白雾,则可能生成了HCl气体,A正确;实验2中,溶液变黄,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则表明反应生成了Br2,实验1中,浓硫酸不能氧化Cl-,实验2中,浓硫酸能将Br-氧化,则还原性:Br->Cl-,B正确;实验3中,由实验现象可确定反应生成了I2,但不能肯定I-是被Br2氧化,也可能是过量浓硫酸发生的氧化作用,所以不能判断还原性:I->Br-,C不正确;不管实验3中I2是I-被浓硫酸氧化的产物还是被Br2氧化的产物,都存在氧化性:浓硫酸>I2,而浓硫酸不能将Cl-氧化,所以由上述3个实验可以比较出还原性:I->Cl-,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4. 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体系中,反应物、生成物共有六种微粒:Fe3+、N 、Fe2+、N 、H+、H2O。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反应说明Fe(NO3)2溶液不宜加酸酸化B. 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8∶1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在所给的六种微粒中,元素化合价高的为Fe3+、N ,元素化合价低的为Fe2+、N ,氧化性:N (H+)>Fe3+,还原性:Fe2+>N ,所以该反应的主体反应物及产物为N +Fe2+ N +Fe3+,由得失电子守恒可得N +8Fe2+ N +8Fe3+,再根据原子守恒及电荷守恒配平可得N +8Fe2++10H+ N +8Fe3++3H2O,D项错误;A项,该反应说明Fe(NO3)2溶液不宜加酸酸化,否则Fe2+易被氧化为Fe3+,正确;B项,该反应的氧化剂为N ,还原剂为Fe2+,所以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8,错误;C项,由元素化合价变化可知1 mol N 发生还原反应时转移8 mol电子,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5. ①Cl2+2KI 2KCl+I2 ②2FeCl2+Cl2 2FeCl3 ③2FeCl3+2KI 2FeCl2+2KCl+I2 ④I2+SO2+2H2O H2SO4+2HI,根据上述化学方程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SO2>I->Fe2+>Cl-C. SO2 气体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D. 预测新制氯水和二氧化硫的水溶液反应后溶液的酸性增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根据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有氧化性:①Cl2>I2,②Cl2>Fe3+,③Fe3+>I2,④I2>S ,综合可得氧化性排序:Cl2>Fe3+>I2>S ;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则①I->Cl-,②Fe2+>Cl-,③I->Fe2+,④SO2>I-,综合可得SO2>I->Fe2+>Cl-。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l2>Fe3+>I2>S ,A正确;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SO2>I->Fe2+>Cl-,B正确;SO2的氧化性弱于I2,不能将I-氧化成I2,因此不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C错误;Cl2的氧化性强于SO2,新制氯水和二氧化硫的水溶液发生反应:Cl2+SO2+2H2O 2HCl+H2SO4,生成HCl和H2SO4,溶液酸性增强,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16. (11分)过碳酸钠(化学式为2Na2CO3·3H2O2)俗名固体双氧水。溶于水可看作是Na2CO3溶液和H2O2溶液混合。为了方便保存,过碳酸钠样品可能添加少量的MgSO4和硅酸镁中的一种或两种作为稳定剂。已知①双氧水可用于供氧、消毒和漂白;②硅酸镁不溶于水。(1)过碳酸钠的用途不合理的是 (填字母)。A. 鱼池供氧剂 B. 消毒剂C. 干燥剂 D. 漂白剂C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过碳酸钠具有的性质就是Na2CO3溶液和H2O2溶液共同具有的性质。设计实验确定该样品中是否添加少量的MgSO4,可以检验Mg2+的存在,也可以检验S 的存在。(1)H2O2分解可产生O2,可作为鱼池供氧剂,A合理;H2O2具有强氧化性,可作为消毒剂,B合理;不管是Na2CO3还是H2O2都不具有吸水性,不能做干燥剂,C不合理;H2O2具有强氧化性,可作为漂白剂,D合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在过碳酸钠中加入下列物质时,不会导致过碳酸钠变质的是 (填字母)。A. 二氧化锰 B. 稀盐酸C. 硫酸钠 D. 石灰水C 解析: 二氧化锰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会导致过碳酸钠变质,A不符合题意;稀盐酸能与Na2CO3反应,会导致过碳酸钠变质,B不符合题意;硫酸钠与Na2CO3和H2O2都不反应,不会导致过碳酸钠变质,C符合题意;石灰水与Na2CO3能发生反应,会导致过碳酸钠变质,D不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3)利用实验室限选试剂,设计实验确定该样品中是否添加少量的MgSO4。限选试剂:稀盐酸、稀H2SO4、BaCl2溶液、蒸馏水、AgNO3溶液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必要结论步骤1: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缓慢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过滤 得到① (填颜色)溶液步骤2:取少量步骤1所得的滤液于试管中,加入② ,振荡后静置 ③ 步骤3:取少量步骤2所得的溶液于试管中,④ ⑤ ,说明样品中有MgSO4无色 过量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滴加少量的B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7. (11分)分类法是进行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不同的标准可以把事物分为不同的类别。Ⅰ.现有以下物质:①固体碳酸氢钠 ②Fe ③CaCO3 ④Fe(OH)3胶体 ⑤NaHSO4溶液 ⑥干冰 ⑦稀盐酸 ⑧蔗糖(1)以上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电解质的是 。(2)向④中逐滴滴加⑦至过量,可观察到先产生红褐色的沉淀后沉淀逐渐溶解,写出沉淀溶解的离子方程式 。④⑤⑦ ①③ Fe(OH)3+3H+Fe3++3H2O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向Fe(OH)3胶体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过量,可观察到先产生红褐色的沉淀后沉淀逐渐溶解,先产生红褐色的沉淀是Fe(OH)3胶体发生聚沉,后沉淀溶解是Fe(OH)3沉淀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3)写出①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 。NaHCO3 Na++HC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Ⅱ.采用不同的标准可以把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4)如图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置换反应三者之间的关系,其中表示离子反应的是 (填字母)。C 解析: 置换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表示置换反应,A表示氧化还原反应,则C表示离子反应。(5)②和⑦的反应与上述三种反应类型均符合,写出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Fe+2H+ Fe2++H2↑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Ⅲ.有一瓶无色透明溶液,只含Cl-、C 、S 、Na+、K+、Mg2+、Cu2+中的某几种。经实验:①少量原溶液加入足量的Ba(OH)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②少量原溶液加BaCl2溶液不产生沉淀;③取少量原溶液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回答下列问题:(6)试分析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 ,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Cl-、Mg2+ C 、S 、Cu2+ Na+、K+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无色溶液不含有Cu2+,②少量原溶液加BaCl2溶液不产生沉淀,则不含有C 、S ,溶液呈电中性,则肯定含有Cl-;①少量原溶液加入足量的 Ba(OH)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Mg2+;③取少量原溶液加 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也证明含有Cl-,不能确定Na+、K+是否存在。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Cl-、Mg2+,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C 、S 、Cu2+,可能含有的离子是Na+、K+。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8. (11分)回答下列问题。(1)Cu与浓H2SO4发生反应:Cu+2H2SO4(浓) CuSO4+SO2↑+2H2O。其中氧化产物是 。若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2 mol,则生成的SO2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CuSO4 2.24 L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Cu与浓H2SO4发生反应:Cu+2H2SO4(浓) CuSO4+SO2↑+2H2O,铜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氧化产物为CuSO4;根据关系式SO2~2e-可知,若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2 mol,则生成的SO2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 L。(2)下列微粒:①S、②S2-、③Fe2+、④H+、⑤Cu、⑥HCl、⑦H2O。在化学反应中只能被氧化的是 (填序号,下同),只能表现出氧化性的是 。②⑤ ④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①S处于中间价态,所以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②S2-中硫元素处于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③Fe2+中铁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所以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④H+中氢元素的化合价处于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⑤Cu处于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⑥HCl中氢元素处于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Cl元素处于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所以HCl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⑦H2O中氢元素处于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O的化合价处于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所以H2O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结合以上分析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只能被氧化的是②⑤,只能表现出氧化性的是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3)在含有Cu(NO3)2、Mg(NO3)2、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最终反应容器中有固体剩余。则固体中一定含有 (填化学式),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Ag Zn2+、Mg2+ 解析:根据金属的还原性:Mg>Zn>Cu>Ag,可知向含有Cu2+、Mg2+、Ag+的混合液中加入适量锌粉,Zn首先置换出Ag,当Ag+完全反应后,Zn再置换出Cu;Zn不能置换出Mg,所以最终反应容器中有固体剩余,则固体中一定含有Ag,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Zn2+、Mg2+。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4)自来水中的N 危害人类健康。为了降低自来水中N 的浓度,某研究人员提出两种方案。①方案a:微碱性条件下,用Fe(OH)2还原N ,产物之一是NH3。生成3.4 g NH3的同时会生成 mol Fe(OH)3。②方案b:碱性条件下,用Al粉还原N ,产物之一是N2。发生的反应如下所示,配平离子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Al+N +OH-+H2O [Al(OH)4]-+N2↑1.6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解析:①3.4 g NH3的物质的量为0.2 mol;反应前后铁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到+3价,氮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到-3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3-2)× n [Fe(OH)3]=0.2 mol×(5+3), n [Fe(OH)3]=1.6 mol。②方案b:反应前后铝元素的化合价升高3,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根据元素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电荷守恒及原子守恒配平离子方程式得10Al+6N +4OH-+18H2O 10[Al(OH)4]-+3N2↑,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如下: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9. (10分)化学不仅能创造新物质,还能分离提纯物质。Ⅰ.用一种试剂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并写出离子方程式。 碳酸钠溶液 C +Ca2+ CaCO3↓ 解析:可以加入适量碳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为C +Ca2+ CaCO3↓。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Ba(NO3)2 溶液(BaCl2 ),试剂: ,离子方程式: 。硝酸银溶液 Cl-+Ag+ AgCl↓ 解析:可以加入适量的硝酸银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钡,反应为Cl-+Ag+ AgCl↓。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Ⅱ.现要将含有少量Zn2+、Fe3+、Cu2+等重金属阳离子的生活污水(其阴离子主要为Cl- )进行处理,选择适当的试剂除去重金属离子,得到可排放的水,实验流程如图所示。(3)操作Ⅰ的名称为 ,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过滤 漏斗、玻璃棒、烧杯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操作Ⅰ是分离固液的操作,为过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烧杯。(4)写出生成Zn(OH)2 沉淀的离子方程式: 。Zn2++2OH-Zn(OH)2↓ 解析:氢氧化钠和锌离子生成氢氧化锌沉淀,Zn2++2OH- Zn(OH)2↓。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5)若加入的稀硫酸过量,则红色固体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浅绿色溶液中的溶质除了过量的硫酸,还有 (填化学式)。纯净物 FeSO4、ZnSO4 解析:若加入的稀硫酸过量,铁、锌完全反应,则红色固体中只含有铜,属于纯净物,浅绿色溶液中的溶质除了过量的硫酸,还有铁、锌和硫酸生成的硫酸亚铁(FeSO4)和硫酸锌(ZnSO4)。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0. (12分)Ⅰ.工业上使用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制取“84”消毒液。(1)其有效成分是 (填化学式)。 NaClO ClO-+H2O+CO2 HClO+HC 解析: “84”消毒液有效成分是NaClO,由于空气中含有CO2,酸性:H2CO3>HClO,所以“84”消毒液在空气中久置,会发生反应:ClO-+H2O+CO2 HClO+HC ,最终得到NaHCO3和HClO。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Ⅱ.“消毒液”中氯元素的存在形态与溶液pH的关系如表:溶液pH >9 5~6 4~5 2~3 <2主要成分 NaClO HCl与NaClO (少量) HCl与Cl2 (少量) HClO与Cl2 Cl2(3)请你写出pH降低时产生氯气的离子方程式: 。ClO-+Cl-+2H+ Cl2↑+H2O 解析: “84”消毒液成分是NaCl、NaClO的混合物,随着溶液pH的降低,会发生归中反应:ClO-+Cl-+2H+ Cl2↑+H2O,而产生Cl2。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Ⅲ.同学猜测“84”消毒液(以下简称“84”)可漂白米醋,进行了如下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实验一 滴入米醋后立即褪色,闻到刺激性气味实验二 溶液为浅棕色,无刺激性气味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4)实验二的目的是:① ;② 。排除因米醋被稀释导致颜色褪去的可能性 排除醋酸挥发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可能性 解析: “84”消毒液中含有水,实验2作为对照实验,可以排除因米醋被稀释导致颜色褪去的可能性,同时也可以排除醋酸挥发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可能性。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5)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释实验一的现象: 。醋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发生反应:ClO-+CH3COOHCH3COO-+HClO,所以立即褪色 解析: 在实验一中,向5滴管“84”中滴加2滴米醋,醋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发生离子反应:ClO-+CH3COOH CH3COO-+HClO,所以立即褪色。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Ⅳ.ClO2是一种常用的自来水消毒剂。某研究小组用如图装置制备少量ClO2(夹持装置已略去)。资料:ClO2常温下为易溶于水而不与水反应的气体,水溶液呈深黄绿色,11 ℃时液化成红棕色液体。制备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O3+4HCl 2NaCl+2ClO2↑+Cl2↑+2H2O(6)装置中,冰水浴的作用是 。使ClO2冷凝为液体,收集ClO2 解析: ClO2在常温下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在 11 ℃时液化成红棕色液体,所以冰水浴的作用是使ClO2冷凝为液体,便于收集ClO2。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ClO2中O为-2价,则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其中Cl的化合价为+4价。根据化学方程式2NaClO3+4HCl 2NaCl+2ClO2↑+Cl2↑+2H2O可知,1 mol NaClO3发生反应可制取得到1 mol ClO2;10 L 0.2 mol·L-1NaClO3的物质的量 n (NaClO3)=0.2 mol·L-1×10 L=2 mol,则产生的ClO2的物质的量为2 mol,其质量为 m = nM =2 mol×67.5 g·mol-1=135 g。(7)ClO2中Cl的化合价是 。现有10 L 0.2 mol·L-1的NaClO3溶液与足量浓HCl溶液反应,可获得ClO2的质量为 。+4 135 g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感谢欣赏THE EN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章末质量检测(二) 元素与物质世界.docx 章末质量检测(二) 元素与物质世界.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