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课时 自然界中的硫 二氧化硫1.下列反应中,不能说明SO2是酸性氧化物的是( )A.Na2SO3+2HClSO2↑+H2O+2NaClB.SO2+2NaOHNa2SO3+H2OC.SO2+2H2S3S↓+2H2OD.SO2+Na2ONa2SO32.CO2气体中含有少量SO2,欲将气体通过图中的洗气瓶,得到干燥纯净的CO2,则甲、乙两瓶中所装的试剂应该是( )A.甲为NaOH溶液,乙为浓硫酸B.甲为浓硫酸,乙为NaOH溶液C.甲为饱和NaHCO3溶液,乙为浓硫酸D.甲为浓硫酸,乙为饱和Na2CO3溶液3.下列实验能证明一定有SO2存在的是( )①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③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④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沉淀溶于稀盐酸 ⑤通入溴水中能使溴水褪色,再滴加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A.都能 B.都不能C.③④⑤ D.只有⑤4.已知Na2SO3固体与浓硫酸可发生反应:Na2SO3(固体)+H2SO4(浓)Na2SO4+H2O+SO2↑,如图是实验室制取SO2并验证SO2的某些性质的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中的实验现象为紫色石蕊溶液褪色,此实验证明SO2具有漂白性B.③中溶液变浑浊是因为SO2和H2S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质量比为1∶2C.④和②中溶液均褪色,但褪色的原理不同D.实验室中可以用澄清石灰水代替氢氧化钠溶液5.现有混有少量SO2杂质的CO2气体,请选用适当的实验装置,收集纯净干燥的CO2气体。(1)要达到实验目的,按气流从左到右通入,各接口连接顺序正确的是 (填字母,下同)。A.dcabh B.efabg C.feabg(2)本实验除去SO2的原理是利用SO2的 。A.氧化性 B.漂白性 C.还原性 D.酸性(3)SO2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6.已知向BaCl2溶液中通入SO2,溶液仍澄清;若将BaCl2溶液分别盛在甲、乙两支试管中,向甲试管中加入新制氯水,向乙试管中加入烧碱溶液,然后分别通入SO2,结果两支试管中都有白色沉淀生成。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A.两支试管中的白色沉淀均为BaSO4 B.两支试管中的白色沉淀均为BaSO3C.SO2具有还原性,且属于酸性氧化物 D.SO2能氧化新制氯水中的物质7.如图,在注射器中加入少量Na2SO3晶体,并吸入少量浓硫酸(以不接触纸条为准)。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B.品红试纸、沾有高锰酸钾溶液的滤纸均褪色,证明SO2具有漂白性C.湿润的淀粉-KI试纸未变蓝,说明SO2的氧化性弱于I2D.NaCl溶液可用于除去实验中多余的SO28.H2S的转化是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研究课题。将H2S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入FeCl3、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回收S,其转化过程如图所示(CuS不溶于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过程①中,生成CuS的反应为H2S+Cu2+CuS↓+2H+B.过程②中,Fe3+作氧化剂C.回收S的总反应为2H2S+O22S↓+2H2OD.过程③中,各元素化合价均未改变9.一体化实验装置能够快速制备物质并检验其性质,具有现象明显、无污染、操作方便等优点。二氧化硫和硫化氢的制备及性质检验一体化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略去)。实验步骤: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打开K2,关闭K1,注射器2将浓硫酸缓慢注入乙试管,观察湿润蓝色石蕊试纸颜色变化。③关闭K2,打开K1,观察到Y型管A、B两端溶液均褪色。④注射器3将BaCl2溶液缓慢注入Y型管B端,有白色沉淀生成。⑤……⑥用酒精灯微热Y型管A端,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②乙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能说明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的实验现象为 。(3)步骤④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 。(4)步骤⑤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则该步骤的实验操作为 。(5)步骤⑥溶液的颜色变化为 。(6)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10.二氧化硫和亚硫酸在工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用途。某化学兴趣小组对SO2和H2SO3的一些性质进行了探究。回答下列问题:Ⅰ.探究SO2性质(1)装置B中试剂X是 。(2)关闭旋塞1后,打开旋塞2,装置E中的Na2S溶液用于验证SO2的 性,离子方程式为 。Ⅱ.探究H2SO3的酸性强于HClO(可能所需要的装置和试剂如图所示):(3)所需装置的连接顺序为:纯净的SO2→ → → → (填装置标号),装置K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Ⅲ.葡萄酒常用SO2作抗氧化剂。测定某葡萄酒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以游离SO2计算)的方案如下:(已知:测定时化学方程式为SO2+I2+2H2OH2SO4+2HI)(4)按上述方案实验,消耗I2溶液25.00 mL,该次实验测得样品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以游离SO2计算)为 g·L-1。(5)在上述实验过程中,若有部分HI被空气氧化,则测得结果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第1课时 自然界中的硫 二氧化硫1.C SO2能与H2S 反应是因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O2+2H2S3S↓+2H2O,不能说明SO2是酸性氧化物,C符合题意。2.C 要得到干燥纯净的CO2,应先除去SO2再对CO2进行干燥。 SO2、CO2都能与NaOH和Na2CO3溶液反应,所以应用饱和 NaHCO3溶液除去CO2中的SO2,再用浓硫酸干燥CO2,C项符合题意。3.D ①澄清石灰水常用来检验CO2的存在,SO2也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该方法不能验证一定有SO2;②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是酸性气体,但不一定是SO2,也可以是HCl等,故该方法不能验证一定有SO2;③品红溶液常用来检验SO2的存在,但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也可以是Cl2等,故该方法不能验证一定有SO2;④将气体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沉淀溶于稀盐酸,则该气体既可以是SO2,也可以是CO2,故该方法不能验证一定有SO2;⑤将气体通入溴水中能使溴水褪色,再滴加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该气体只能是SO2,SO2和溴水反应生成H2SO4,H2SO4再和Ba(NO3)2反应产生不溶于HNO3的BaSO4白色沉淀,故该方法能验证一定有SO2;综上所述,只有⑤可以验证一定有SO2,故选D。4.C A项,①中的实验现象为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但是不褪色,错误;B项,③中溶液变浑浊是因为SO2和H2S反应生成硫单质,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质量比为2∶1,错误;C项,④和②中溶液均褪色,品红溶液褪色是因为SO2的漂白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因为SO2的还原性,正确;D项,澄清石灰水浓度比较小,不能代替氢氧化钠溶液,错误。5.(1)B (2)C (3)5SO2+2Mn+2H2O5S+2Mn2++4H+解析:根据题中所给装置,应将混有少量SO2杂质的CO2气体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二氧化硫,然后用浓硫酸干燥,最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1)要达到实验目的,按气流从左到右通入,各接口连接顺序正确的是efabg,选B。(2)本实验除去SO2的原理是利用SO2的还原性。(3)SO2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5SO2+2Mn+2H2O5S+2Mn2++4H+。6.C 通入甲试管中的SO2能被新制氯水氧化:SO2+Cl2+2H2OH2SO4+2HCl,故生成的白色沉淀是BaSO4;通入乙试管中的SO2首先与NaOH反应生成Na2SO3,Na2SO3与BaCl2反应可生成BaSO3沉淀。7.C SO2溶于水生成H2SO3,溶液显酸性,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但不能褪色,故蓝色石蕊试纸变红,A错误;SO2能使KMnO4溶液褪色,体现了SO2的还原性,B错误;湿润的淀粉-KI试纸未变蓝,即无I2生成,故SO2的氧化性弱于I2的氧化性,C正确;除去多余的SO2应用NaOH溶液而非NaCl溶液,D错误。8.D 过程①中,生成CuS的反应为H2S+Cu2+CuS↓+2H+,A项正确;过程②中发生的反应为CuS+2Fe3+2Fe2++Cu2++S,其中Fe3+中Fe元素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B项正确;由题图可以推出,回收S的总反应为2H2S+O22S↓+2H2O,C项正确;过程③中发生的反应为4Fe2++4H++O24Fe3++2H2O,此过程中O、Fe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变化,D项错误。9.(1)H2SO4(浓)+Na2SO3Na2SO4+H2O+SO2↑(2)湿润蓝色石蕊试纸变红(3)Ba2++SBaSO4↓(4)注射器1将稀硫酸缓慢注入甲试管中,锥形瓶中有淡黄色沉淀生成(5)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6)吸收二氧化硫、硫化氢气体,防止排放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解析:(1)注射器2中浓硫酸与亚硫酸钠发生反应,产生SO2,所以步骤②乙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SO4(浓)+Na2SO3Na2SO4+H2O+SO2↑。(2)湿润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说明SO2溶于水生成亚硫酸,呈酸性,是一种酸性氧化物。(3)步骤③中B端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因为SO2被高锰酸钾氧化生成S,所以步骤④是Ba2+与S反应,离子方程式为Ba2++SBaSO4↓。(4)注射器1中稀硫酸与硫化亚铁反应产生H2S,SO2与H2S反应生成淡黄色的S:2H2S+SO23S↓+2H2O,体现了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所以步骤⑤的操作是注射器1将稀硫酸缓慢注入甲试管中,锥形瓶中有淡黄色沉淀生成。(5)SO2通入品红溶液,是与品红溶液生成了无色物质,从而使品红溶液褪色,该无色物质不稳定,所以用酒精灯微热Y型管A端,又分解生成SO2和品红,所以溶液又变为红色。(6)饱和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SO2和H2S,防止污染环境。10.(1)浓硫酸 (2)氧化 2S2-+3SO22S+3S↓ (3)H J I K Ca2++2ClO-+CO2+H2OCaCO3↓+2HClO (4)0.16 (5)偏低解析:(1)装置B中试剂X是浓硫酸,作用是干燥SO2,防止对SO2与Na2O2的反应产生干扰。(2)关闭旋塞1后,打开旋塞2,装置E中的Na2S溶液与SO2气体进行反应:2S2-+3SO22S+3S↓,在该反应中,SO2中硫元素化合价降低,表现氧化性,因此该实验用于验证SO2的氧化性。(3)要探究H2SO3的酸性强于HClO,可根据复分解反应的规律:强酸与弱酸盐反应制取弱酸进行分析。SO2与小苏打溶液发生反应:SO2+NaHCO3NaHSO3+CO2,然后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过量SO2气体,再经I中品红溶液检验SO2已经除尽,最后将气体通入漂白粉溶液中,发生反应:CO2+Ca(ClO)2+H2OCaCO3↓+2HClO,由此可证明酸性:H2SO3>H2CO3>HClO,从而说明酸性:H2SO3>HClO,故装置连接顺序为H→J→I→K;装置K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2ClO-+CO2+H2OCaCO3↓+2HClO。(4)根据方程式SO2+I2+2H2OH2SO4+2HI可知,n(SO2)=n(I2)=0.010 000 mol·L-1×0.025 L=2.5×10-4 mol ,则该次实验测得样品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为=0.16 g·L-1。(5)在上述实验过程中,若有部分HI被空气氧化,反应消耗的I2偏少,据此计算的SO2的物质的量及其质量偏少,最终导致测得结果偏低。4 / 4第1课时 自然界中的硫 二氧化硫课程 标准 1.认识硫元素在物质中具有不同价态,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含有不同价态硫元素的物质的相互转化。 2.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硫、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能说明二氧化硫的应用对环境的影响分点突破(一) 自然界中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 硫单质1.自然界中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2.硫元素不同化合价之间的相互转化3.硫的同素异形体(1)同素异形体: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几种单质。(2)硫单质俗称硫黄,常见的同素异形体有正交硫和单斜硫。4.硫的物理性质色、态 溶解性 硬度 熔、沸点黄色或淡黄色固体 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很脆,易研成粉末 不高5.用途(1)制造硫酸、硫化橡胶;(2)黑火药、焰火、火柴;(3)农药(石灰硫黄合剂);(4)医药(硫黄软膏)。实验探究硫单质的性质实验操作 预测性质 实验现象 结论及化学方程式取少量硫粉放入试管中,观察其颜色、状态,并在酒精灯上加热 - 硫粉是淡黄色的固体,加热一会儿便熔化成液体 硫单质为淡黄色固体,熔点较低把研细的硫粉和铁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放在石棉网上,用灼热的玻璃棒触及一端,当混合物呈红热状态时移开玻璃棒 硫单质具 有氧化性 混合物仍然保持红热状态继续反应,生成黑色固体 硫单质具有氧化性: Fe+SFeS (黑色固体)取少量硫粉放入燃烧匙中,将燃烧匙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硫粉熔化并燃烧后,迅速伸入盛满O2的集气瓶(底部有少量水)中 硫单质具 有还原性 熔化的硫粉继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可闻到刺激性气味 硫单质具有还原性: S+O2SO2【交流讨论】1.硫单质与氧气反应时,若氧气过量,反应能否生成SO3?2.铁粉与硫粉的反应过程中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3.某同学不慎将温度计打碎了,散落了好多汞珠,他首先将大个的汞珠收集起来,然后在碎汞上面撒了一层硫粉。该同学在处理过程中应用了硫单质的什么性质?该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是什么?硫单质的化学性质氧化性 与金属反应 2Na+SNa2S Fe+SFeS 2Cu+SCu2S与非金属反应 H2+SH2S黑火药反应 S+2KNO3+3CK2S+3CO2↑+N2↑还原性 与非金属反应 S+O2SO2与氧化性酸反应 S+6HNO3(浓)H2SO4+6NO2↑+2H2O S+2H2SO4(浓)3SO2↑+2H2O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 与热的碱溶液反应 3S+6NaOH2Na2S+Na2SO3+3H2O1.下列化合物能用相应元素的单质直接化合生成的是( )①CuS ②FeS ③Al2S3 ④Fe2S3 ⑤Cu2S ⑥FeCl2 ⑦H2S ⑧FeCl3A.②③⑤⑦⑧ B.①④⑥⑦C.①②③⑦⑧ D.②③⑤⑥⑦⑧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硫元素具有正交硫、单斜硫等多种同素异形体 B.硫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可用于制作药皂C.硫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SO3 D.可以用CS2洗涤试管中残留的硫3.如图是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循环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硫元素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B.过程⑤可在土壤的缺氧区实现C.循环过程中硫元素只被还原D.若生物体有机硫中硫元素为-2价,则过程③中S发生的是还原反应4.如图表示硫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大气中的硫可能以酸雨的形式进入土壤B.煤和石油中的硫燃烧生成的三氧化硫进入大气C.化石燃料中的硫主要来自形成化石燃料的生物体D.煤和石油燃烧产生的颗粒物是雾霾的形成因素之一分点突破(二) 二氧化硫 1.物理性质颜色 气味 密度 状态 溶解性大于空气 气态2.化学性质(1)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2)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还原性:①2SO2+O22SO3②SO2+X2+2H2O (X=Cl、Br、I)③5SO2+2Mn+2H2O ④SO2+2Fe3++2H2O 氧化性:SO2+2H2S (3)漂白性SO2具有漂白性,能使某些有色物质褪色。将SO2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 ,加热后颜色又复原,利用这一原理可以检验SO2的存在。3.实验室制法实验室常用Na2SO3固体与较浓的硫酸(70%)反应制取SO2: 。4.用途制硫酸、漂白剂、防腐剂、抗氧化剂等。【交流讨论】1.实验探究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用试管取2 mL SO2的水溶液,向其中滴入1~2滴品红溶液,振荡,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SO2或亚硫酸溶液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试管,注意通风,再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SO2与品红溶液结合生成的无色物质不稳定,加热易分解而使溶液恢复原来的颜色(1)若将Cl2通入品红溶液中,现象是什么?若再加热,又有什么现象?(2)若将等物质的量的SO2和Cl2同时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的漂白性是“强强联合”吗?为什么?(3)SO2能漂白紫色石蕊溶液吗?(4)SO2能使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能说明SO2具有漂白性吗?2.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常温下某未知气体的成分,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持续通入,发现浑浊又变澄清。由此该小组同学对气体的成分进行进一步探究,该小组同学按如图所示连接装置,将气体从a端通入。小组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下:①A中品红溶液褪色;②C中品红溶液不褪色;③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A中品红溶液的作用是什么?(2)D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什么?(3)根据上述现象,该小组同学认为该气体的成分是什么?(4)除去CO2中混有的SO2,用什么方法?1.SO2和CO2化学性质的比较SO2 CO2与水的 反应 SO2+H2OH2SO3 CO2+H2OH2CO3与碱的 反应 SO2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先生成沉淀,当气体过量时沉淀又溶解: Ca(OH)2+SO2CaSO3↓+H2O、 CaSO3+SO2+H2OCa(HSO3)2 CO2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先生成沉淀,当气体过量时沉淀又溶解: Ca(OH)2+CO2CaCO3↓+H2O、CaCO3+CO2+H2OCa(HCO3)2氧化性 SO2+2H2S3S↓+2H2O CO2+C2CO还原性 2SO2+O22SO3,二氧化硫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氯水、溴水、碘水等氧化剂氧化 无漂白性 有,不稳定 无2.SO2和CO2的鉴别方法SO2和CO2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通入的气体过量,则沉淀都会消失,故不能用澄清石灰水[或Ba(OH)2溶液]鉴别SO2和CO2。通常用以下方法鉴别:试剂 操作 现象与结论品红溶液 将气体分别通入品红溶液中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SO2,不能使之褪色的是CO2酸性 KMnO4溶液 将气体分别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能使KMnO4溶液的紫红色褪去的是SO2,无变化的是CO2溴水 (或氯水) 将气体分别通入溴水(或氯水)中 能使溴水(或氯水)褪色的是SO2,无变化的是CO2氢硫酸 将气体分别通入氢硫酸溶液中 能使溶液产生黄色浑浊的是SO2,无变化的是CO21.根据SO2通入不同溶液中的实验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选项 溶液 现象 结论A 酸性KMnO4溶液 紫红色溶液褪色 SO2有还原性B H2S溶液 产生黄色沉淀 SO2有还原性C 含HCl、BaCl2的FeCl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SO2有还原性D Na2SiO3溶液 产生胶状沉淀 酸性:H2SO3>H2SiO32.下列溶液或用品中:①澄清石灰水;②H2S溶液;③酸性KMnO4溶液;④溴水;⑤Ba(NO3)2溶液;⑥品红溶液;⑦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不能区别SO2和CO2气体的是( )A.①⑦ B.①⑤⑦C.②③④⑤⑥ D.①⑤3.室温下,1体积的水能溶解约40体积的SO2。用试管收集SO2后进行如下实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试管内液面上升,证明SO2与水发生了反应B.试管中剩余少量气体,是因为SO2的溶解已达饱和C.取出试管中的溶液,立即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显红色,原因是SO2+H2OH2SO3、H2SO3H++HS、HSH++SD.取出试管中溶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pH下降,是由于SO2挥发分点突破(三) 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相互转化的思路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实际上是探究含有不同价态硫元素的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第一步:要选择含有不同价态硫元素的物质,如含+4价硫元素的物质可以选择SO2或Na2SO3。第二步:实现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依据的是氧化还原理论,需要寻找合适的氧化剂或还原剂。氧化剂 还原剂浓硫酸,酸性KMnO4溶液,氯水,SO2水溶液,Na2SO3溶液 Na2S溶液,KI溶液,铜片,SO2水溶液,Na2SO3溶液第三步:提供表明相应转化实际发生的证据。可以通过明显的实验现象判断反应是否发生,也可以利用其他试剂检验可能的转化产物,如利用品红溶液检验是否生成了SO2。用如图装置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交流讨论】1.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B中溶液由紫红色变为 ,SO2被 ,硫元素化合价 。3.C装置中产生 ,证明SO2具有 性。4.写出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关系1.为实现下列转化,需要加入氧化剂的是( )A.S2-S B.SO2SC.SSO2 D.H2SO4SO22.能实现下列物质间直接转化的是( )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盐A.铝 B.硫 C.铜 D.铁3.A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B、C为化合物。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省略)。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B、C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B.A可能是金属,也可能是非金属C.B、C都属于含氧酸盐D.反应①②不一定都是氧化还原反应1.要检验二氧化硫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可采用的方法是( )A.将气体样品通过澄清石灰水B.将气体样品通过品红溶液C.将气体样品先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D.将气体样品先通过小苏打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2.下列有关硫的说法正确的是( )A.S具有氧化性,故铁粉和硫粉共热可生成Fe2S3B.S与金属或非金属反应时均做氧化剂C.黑火药中的KNO3、C、S可用水、CS2做溶剂并采用过滤等操作进行分离D.S在充足的O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S+3O22SO33.下列有色溶液褪色原理相同的是( )①SO2使品红溶液褪色 ②Cl2使品红溶液褪色 ③将Na2O2加入含酚酞的水溶液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④SO2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A.①② B.②④C.②③ D.①④4.将足量的SO2通入BaCl2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当加入某试剂X后,有沉淀生成。试剂(或气体)X可能是( )①NaOH溶液 ②H2O2溶液 ③CO2 ④K2SO4溶液 ⑤新制氯水 ⑥H2SA.①②③ B.②③⑤⑥C.①②④⑤⑥ D.④⑤⑥5.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SO2的性质,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后,装置B中产生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装置C中的现象是 ,表现了SO2的 ;装置D中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后,若要验证SO2与品红溶液作用的可逆性,实验操作及现象为 。(4)装置F可吸收多余的SO2,倒扣的漏斗的作用是 。第1课时 自然界中的硫 二氧化硫【基础知识·准落实】分点突破(一)师生互动2.氧化 还原探究活动交流讨论1.提示:硫与氧气反应的产物与反应物的量无关,不论氧气是否过量,均生成SO2。2.提示:铁粉与硫粉混合物用灼热的玻璃棒引燃后,移开玻璃棒,混合物继续保持红热,最终生成黑色固体,说明该反应放热,并且放出的热量能够维持反应继续进行。3.提示:向碎汞上撒上一层硫粉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g+SHgS,此方法利用了硫单质的氧化性。自主练习1.A 硫单质和氯气分别与相应元素的单质发生的反应如图所示:2.C 单斜硫与正交硫均为硫的同素异形体,A项正确;硫有氧化性,具有杀菌消毒作用,可以用于制作药皂,B项正确;硫在足量的O2中充分燃烧只能生成SO2,C项错误;硫易溶于CS2,D项正确。3.C 硫元素在自然界中有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存在形态,A项正确;在缺氧的条件下可实现过程⑤的转化,B项正确;①、②中硫元素均被氧化,C项错误;若生物体有机硫中硫元素为-2价,S中S元素为+6价,则过程③中S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D项正确。4.B 大气中的硫元素主要以SO2的形式存在,SO2经过一系列反应,会以酸雨的形式进入土壤;煤和石油中的硫燃烧生成的是SO2;化石燃料中硫的主要来源是形成化石燃料的生物体;煤和石油燃烧产生的颗粒物易形成雾霾。分点突破(二)师生互动1.无色 刺激性 易溶于水2.(1)H2SO3 CaSO3↓+H2O Ca(HSO3)2 CaSO3(2)②H2SO4+2HX ③5S+2Mn2++4H+ ④S+2Fe2++4H+ 3S↓+2H2O (3)褪色3.Na2SO3+H2SO4(浓)Na2SO4+H2O+SO2↑探究活动交流讨论1.溶液褪色 溶液恢复原色(1)提示:品红溶液褪色;再加热后不能恢复原来的颜色。(2)提示:不是。因为若将等物质的量的SO2和Cl2相混合后,在溶液中发生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从而失去漂白作用。(3)提示:SO2虽具有漂白性,但不能漂白紫色石蕊溶液。将S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只变红不褪色。(4)提示:SO2能使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是因为SO2是酸性氧化物,可与碱性物质发生反应。2.(1)提示:检验气体中是否有SO2。(2)提示:检验CO2是否存在。(3)提示:气体中含有CO2和SO2。(4)提示:除去CO2中混有的SO2,常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洗气。自主练习1.B A项,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正确;B项,SO2具有氧化性,能把H2S氧化为单质S,自身被还原为单质S,错误;C项,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硫酸根离子生成,发生的反应是溶液中的铁离子氧化二氧化硫生成硫酸,正确;D项,亚硫酸的酸性强于硅酸的酸性,亚硫酸能与硅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沉淀,正确。2.A SO2和CO2都属于酸性氧化物,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分别生成CaSO3和CaCO3白色沉淀,两者均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所以①⑦不能用来区别SO2和CO2;SO2具有氧化性,能将H2S氧化生成单质硫(有淡黄色沉淀生成);SO2具有还原性,能被酸性KMnO4溶液和溴水氧化(溶液褪色),能和Ba(NO3)2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而CO2没有这些性质。3.C 由信息可知,室温下SO2易溶于水,也能使液面上升,A错误;SO2与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当反应达到限度后,SO2的量不再减少,液面高度也无明显变化,B错误;滴入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溶液显酸性,SO2与水反应生成H2SO3,H2SO3为弱酸,分步电离产生H+, C正确;H2SO3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易被氧化为H2SO4,弱酸变强酸,也能使pH下降,D错误。分点突破(三)探究活动交流讨论1.提示: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2.提示:无色 氧化 升高3.提示:淡黄色沉淀 氧化4.提示:SO2+2NaOHNa2SO3+H2O自主练习1.A 此题是对含硫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与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的综合性考查。需要加入氧化剂的应为含硫物质中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故选A。2.B S与O2反应生成SO2,SO2与H2O反应生成H2SO3,H2SO3可以与NaOH反应生成Na2SO3或NaHSO3,B项符合题意;Al2O3、CuO、Fe3O4均不与H2O反应,A、C、D项不符合题意。3.A 满足题目要求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教学效果·勤检测】1.C 检验CO2要排除SO2的干扰,故先用酸性KMnO4溶液将SO2氧化成S,再检验CO2。2.C 硫单质的氧化性较弱,与变价金属反应只能生成低价态的金属化合物,A项错误;硫与非金属性较强的非金属单质(如氧气、氯气、氟气等)反应时,硫表现出还原性,B项错误;CS2可溶解S,过滤后蒸发滤液可得S,再将滤渣溶于水,过滤又可得C,滤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得到KNO3,C项正确;不管O2是否过量,S与O2反应只能生成SO2,D项错误。3.C ①SO2与品红反应生成无色物质,体现其漂白性;②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③Na2O2和水反应生成的NaOH显碱性,故溶液先变红,Na2O2与水反应的过程中可生成H2O2,H2O2具有强氧化性从而使溶液褪色;④SO2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因为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H2SO4,与SO2的还原性有关;所以有色溶液褪色原理相同的是②③。4.C 足量的SO2通入BaCl2溶液中,不发生反应,无明显现象。当加入NaOH溶液,发生反应生成BaSO3沉淀,①符合题意;当加入H2O2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到硫酸根离子,生成BaSO4沉淀,②符合题意;CO2与BaCl2溶液也不反应,无明显现象,③不符合题意;当加入K2SO4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BaSO4沉淀,④符合题意;当加入新制氯水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到硫酸根离子,生成BaSO4沉淀,⑤符合题意;当加入H2S,SO2与H2S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单质沉淀,⑥符合题意。5.(1)溶液褪色 SO2+Cl2+2H2O4H++2Cl-+S (2)溶液紫红色褪去 还原性 有黄色沉淀生成 2H2S+SO23S↓+2H2O (3)将试管E在酒精灯上加热,溶液恢复红色 (4)防止倒吸解析:(1)二氧化硫与氯气反应生成盐酸和硫酸,反应后,装置B中发生的现象是溶液褪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Cl2+2H2O4H++2Cl-+S。(2)二氧化硫能够使装置C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表现了SO2的还原性;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能够氧化装置D中硫化氢生成硫单质,现象为有黄色沉淀生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SO23S↓+2H2O。(3)装置E的目的是探究SO2与品红溶液作用的可逆性,将试管E在酒精灯上加热,溶液恢复红色。(4)二氧化硫有毒不能排放到空气中,所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倒扣的漏斗的作用是防止倒吸。8 / 8(共89张PPT)第1课时 自然界中的硫 二氧化硫课程 标准 1.认识硫元素在物质中具有不同价态,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含有不同价态硫元素的物质的相互转化。2.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硫、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能说明二氧化硫的应用对环境的影响目 录1、基础知识·准落实2、教学效果·勤检测3、学科素养·稳提升基础知识·准落实1梳理归纳 高效学习分点突破(一) 自然界中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 硫单质1. 自然界中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2. 硫元素不同化合价之间的相互转化3. 硫的同素异形体(1)同素异形体: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几种单质。(2)硫单质俗称硫黄,常见的同素异形体有正交硫和单斜硫。4. 硫的物理性质色、态 溶解性 硬度 熔、沸点黄色或淡黄色固体 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很脆,易研成粉末 不高5. 用途(1)制造硫酸、硫化橡胶;(2)黑火药、焰火、火柴;(3)农药(石灰硫黄合剂);(4)医药(硫黄软膏)。实验探究硫单质的性质实验操作 预测性质 实验现象 结论及化学方程式取少量硫粉放入试管中,观察其颜色、状态,并在酒精灯上加热 - 硫粉是淡黄色的固体,加热一会儿便熔化成液体 硫单质为淡黄色固体,熔点较低实验操作 预测性质 实验现象 结论及化学方程式把研细的硫粉和铁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放在石棉网上,用灼热的玻璃棒触及一端,当混合物呈红热状态时移开玻璃棒 硫单质具有氧化性 混合物仍然保持红热状态继续反应,生成黑色固体 硫单质具有氧化性:Fe+S FeS(黑色固体)取少量硫粉放入燃烧匙中,将燃烧匙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硫粉熔化并燃烧后,迅速伸入盛满O2的集气瓶(底部有少量水)中 硫单质具有还原性 熔化的硫粉继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可闻到刺激性气味 硫单质具有还原性:S+O2 SO2【交流讨论】1. 硫单质与氧气反应时,若氧气过量,反应能否生成SO3?提示:硫与氧气反应的产物与反应物的量无关,不论氧气是否过量,均生成SO2。2. 铁粉与硫粉的反应过程中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提示:铁粉与硫粉混合物用灼热的玻璃棒引燃后,移开玻璃棒,混合物继续保持红热,最终生成黑色固体,说明该反应放热,并且放出的热量能够维持反应继续进行。3. 某同学不慎将温度计打碎了,散落了好多汞珠,他首先将大个的汞珠收集起来,然后在碎汞上面撒了一层硫粉。该同学在处理过程中应用了硫单质的什么性质?该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是什么?提示:向碎汞上撒上一层硫粉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g+SHgS,此方法利用了硫单质的氧化性。硫单质的化学性质氧化性 与金属 反应 2Na+S Na2SFe+S FeS2Cu+S Cu2S与非金属反应 H2+S H2S黑火药反应 S+2KNO3+3C K2S+3CO2↑+N2↑还原性 与非金属反应 S+O2 SO2与氧化性酸反应 S+6HNO3(浓) H2SO4+6NO2↑+2H2OS+2H2SO4(浓) 3SO2↑+2H2O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 与热的碱 溶液反应 3S+6NaOH 2Na2S+Na2SO3+3H2O1. 下列化合物能用相应元素的单质直接化合生成的是( )①CuS ②FeS ③Al2S3 ④Fe2S3 ⑤Cu2S⑥FeCl2 ⑦H2S ⑧FeCl3A. ②③⑤⑦⑧ B. ①④⑥⑦C. ①②③⑦⑧ D. ②③⑤⑥⑦⑧解析: 硫单质和氯气分别与相应元素的单质发生的反应如图所示: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硫元素具有正交硫、单斜硫等多种同素异形体B. 硫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可用于制作药皂C. 硫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SO3D. 可以用CS2洗涤试管中残留的硫解析: 单斜硫与正交硫均为硫的同素异形体,A项正确;硫有氧化性,具有杀菌消毒作用,可以用于制作药皂,B项正确;硫在足量的O2中充分燃烧只能生成SO2,C项错误;硫易溶于CS2,D项正确。3. 如图是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循环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硫元素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B. 过程⑤可在土壤的缺氧区实现C. 循环过程中硫元素只被还原D. 若生物体有机硫中硫元素为-2价,则过程③中S 发生的是还原反应解析: 硫元素在自然界中有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存在形态,A项正确;在缺氧的条件下可实现过程⑤的转化,B项正确;①、②中硫元素均被氧化,C项错误;若生物体有机硫中硫元素为-2价,S 中S元素为+6价,则过程③中S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D项正确。4. 如图表示硫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大气中的硫可能以酸雨的形式进入土壤B. 煤和石油中的硫燃烧生成的三氧化硫进入大气C. 化石燃料中的硫主要来自形成化石燃料的生物体D. 煤和石油燃烧产生的颗粒物是雾霾的形成因素之一解析: 大气中的硫元素主要以SO2的形式存在,SO2经过一系列反应,会以酸雨的形式进入土壤;煤和石油中的硫燃烧生成的是SO2;化石燃料中硫的主要来源是形成化石燃料的生物体;煤和石油燃烧产生的颗粒物易形成雾霾。分点突破(二) 二氧化硫1. 物理性质颜色 气味 密度 状态 溶解性 大于空气 气态 无色 刺激性 易溶于水 (1)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2. 化学性质(2)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还原性:①2SO2+O2 2SO3②SO2+X2+2H2O (X=Cl、Br、I)H2SO4+2HX ③5SO2+2Mn +2H2O ④SO2+2Fe3++2H2O 5S +2Mn2++4H+ S +2Fe2++4H+ 氧化性:SO2+2H2S 3S↓+2H2O (3)漂白性SO2具有漂白性,能使某些有色物质褪色。将SO2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 ,加热后颜色又复原,利用这一原理可以检验SO2的存在。3. 实验室制法实验室常用Na2SO3固体与较浓的硫酸(70%)反应制取SO2: 。4. 用途制硫酸、漂白剂、防腐剂、抗氧化剂等。褪色 Na2SO3+H2SO4(浓) Na2SO4+H2O+SO2↑ 【交流讨论】1. 实验探究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用试管取2 mL SO2的水溶液,向其中滴入1~2滴品红溶液,振荡,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SO2或亚硫酸溶液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试管,注意通风,再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SO2与品红溶液结合生成的无色物质不稳定,加热易分解而使溶液恢复原来的颜色溶液褪色 溶液恢 复原色 (1)若将Cl2通入品红溶液中,现象是什么?若再加热,又有什么现象?提示:品红溶液褪色;再加热后不能恢复原来的颜色。(2)若将等物质的量的SO2和Cl2同时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的漂白性是“强强联合”吗?为什么?提示:不是。因为若将等物质的量的SO2和Cl2相混合后,在溶液中发生反应:SO2+Cl2+2H2O H2SO4+2HCl,从而失去漂白作用。(3)SO2能漂白紫色石蕊溶液吗?提示:SO2虽具有漂白性,但不能漂白紫色石蕊溶液。将S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只变红不褪色。(4)SO2能使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能说明SO2具有漂白性吗?提示:SO2能使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是因为SO2是酸性氧化物,可与碱性物质发生反应。2.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常温下某未知气体的成分,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持续通入,发现浑浊又变澄清。由此该小组同学对气体的成分进行进一步探究,该小组同学按如图所示连接装置,将气体从a端通入。小组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下:①A中品红溶液褪色;②C中品红溶液不褪色;③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A中品红溶液的作用是什么?提示:检验气体中是否有SO2。(2)D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什么?提示:检验CO2是否存在。(3)根据上述现象,该小组同学认为该气体的成分是什么?提示:气体中含有CO2和SO2。(4)除去CO2中混有的SO2,用什么方法?提示:除去CO2中混有的SO2,常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洗气。1. SO2和CO2化学性质的比较SO2 CO2与水的反应 SO2+H2O H2SO3 CO2+H2O H2CO3与碱的反应 SO2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先生成沉淀,当气体过量时沉淀又溶解: Ca(OH)2+SO2CaSO3↓+H2O、CaSO3+SO2+H2O Ca(HSO3)2 CO2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先生成沉淀,当气体过量时沉淀又溶解:Ca(OH)2+CO2 CaCO3↓+H2O、CaCO3+CO2+H2O Ca(HCO3)2SO2 CO2氧化性 SO2+2H2S 3S↓+2H2O CO2+C 2CO还原性 2SO2+O2 2SO3,二氧化硫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氯水、溴水、碘水等氧化剂氧化 无漂白性 有,不稳定 无2. SO2和CO2的鉴别方法SO2和CO2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通入的气体过量,则沉淀都会消失,故不能用澄清石灰水[或Ba(OH)2溶液]鉴别SO2和CO2。通常用以下方法鉴别:试剂 操作 现象与结论品红溶液 将气体分别通入品红溶液中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SO2,不能使之褪色的是CO2酸性KMnO4 溶液 将气体分别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能使KMnO4溶液的紫红色褪去的是SO2,无变化的是CO2试剂 操作 现象与结论溴水 (或氯水) 将气体分别通入溴水(或氯水)中 能使溴水(或氯水)褪色的是SO2,无变化的是CO2氢硫酸 将气体分别通入氢硫酸溶液中 能使溶液产生黄色浑浊的是SO2,无变化的是CO21. 根据SO2通入不同溶液中的实验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选项 溶液 现象 结论A 酸性KMnO4溶液 紫红色溶液褪色 SO2有还原性B H2S溶液 产生黄色沉淀 SO2有还原性C 含HCl、BaCl2的FeCl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SO2有还原性D Na2SiO3溶液 产生胶状沉淀 酸性:H2SO3>H2SiO3解析: A项,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正确;B项,SO2具有氧化性,能把H2S氧化为单质S,自身被还原为单质S,错误;C项,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硫酸根离子生成,发生的反应是溶液中的铁离子氧化二氧化硫生成硫酸,正确;D项,亚硫酸的酸性强于硅酸的酸性,亚硫酸能与硅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沉淀,正确。2. 下列溶液或用品中:①澄清石灰水;②H2S溶液;③酸性KMnO4溶液;④溴水;⑤Ba(NO3)2溶液;⑥品红溶液;⑦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不能区别SO2和CO2气体的是( )A. ①⑦ B. ①⑤⑦C. ②③④⑤⑥ D. ①⑤解析: SO2和CO2都属于酸性氧化物,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分别生成CaSO3和CaCO3白色沉淀,两者均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所以①⑦不能用来区别SO2和CO2;SO2具有氧化性,能将H2S氧化生成单质硫(有淡黄色沉淀生成);SO2具有还原性,能被酸性KMnO4溶液和溴水氧化(溶液褪色),能和Ba(NO3)2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而CO2没有这些性质。3. 室温下,1体积的水能溶解约40体积的SO2。用试管收集SO2后进行如下实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 试管内液面上升,证明SO2与水发生了反应B. 试管中剩余少量气体,是因为SO2的溶解已达饱和C. 取出试管中的溶液,立即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显红色,原因是SO2+H2O H2SO3、H2SO3 H++HS 、HS H++SD. 取出试管中溶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pH下降,是由于SO2挥发解析:由信息可知,室温下SO2易溶于水,也能使液面上升,A错误;SO2与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当反应达到限度后,SO2的量不再减少,液面高度也无明显变化,B错误;滴入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溶液显酸性,SO2与水反应生成H2SO3,H2SO3为弱酸,分步电离产生H+, C正确;H2SO3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易被氧化为H2SO4,弱酸变强酸,也能使pH下降,D错误。分点突破(三) 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相互转化的思路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实际上是探究含有不同价态硫元素的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第一步:要选择含有不同价态硫元素的物质,如含+4价硫元素的物质可以选择SO2或Na2SO3。第二步:实现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依据的是氧化还原理论,需要寻找合适的氧化剂或还原剂。氧化剂 还原剂浓硫酸,酸性KMnO4溶液,氯水,SO2水溶液,Na2SO3溶液 Na2S溶液,KI溶液,铜片,SO2水溶液,Na2SO3溶液第三步:提供表明相应转化实际发生的证据。可以通过明显的实验现象判断反应是否发生,也可以利用其他试剂检验可能的转化产物,如利用品红溶液检验是否生成了SO2。用如图装置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交流讨论】1. 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示:Na2SO3+H2SO4(浓) Na2SO4+SO2↑+H2O2. B中溶液由紫红色变为 ,SO2被 ,硫元素化合价 。提示:无色 氧化 升高3. C装置中产生 ,证明SO2具有 性。提示:淡黄色沉淀 氧化4. 写出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提示:SO2+2NaOH Na2SO3+H2O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关系1. 为实现下列转化,需要加入氧化剂的是( )A. S2- S B. SO2 SC. S SO2 D. H2SO4 SO2解析: 此题是对含硫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与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的综合性考查。需要加入氧化剂的应为含硫物质中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故选A。2. 能实现下列物质间直接转化的是( )单质 氧化物 酸或碱 盐A. 铝 B. 硫C. 铜 D. 铁解析: S与O2反应生成SO2,SO2与H2O反应生成H2SO3,H2SO3可以与NaOH反应生成Na2SO3或NaHSO3,B项符合题意;Al2O3、CuO、Fe3O4均不与H2O反应,A、C、D项不符合题意。3. A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B、C为化合物。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省略)。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B、C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B. A可能是金属,也可能是非金属C. B、C都属于含氧酸盐D. 反应①②不一定都是氧化还原反应解析: 满足题目要求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教学效果·勤检测2强化技能 查缺补漏1. 要检验二氧化硫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可采用的方法是( )A. 将气体样品通过澄清石灰水B. 将气体样品通过品红溶液C. 将气体样品先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D. 将气体样品先通过小苏打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解析: 检验CO2要排除SO2的干扰,故先用酸性KMnO4溶液将SO2氧化成S ,再检验CO2。2. 下列有关硫的说法正确的是( )A. S具有氧化性,故铁粉和硫粉共热可生成Fe2S3B. S与金属或非金属反应时均做氧化剂C. 黑火药中的KNO3、C、S可用水、CS2做溶剂并采用过滤等操作进行分离D. S在充足的O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S+3O2 2SO3解析: 硫单质的氧化性较弱,与变价金属反应只能生成低价态的金属化合物,A项错误;硫与非金属性较强的非金属单质(如氧气、氯气、氟气等)反应时,硫表现出还原性,B项错误;CS2可溶解S,过滤后蒸发滤液可得S,再将滤渣溶于水,过滤又可得C,滤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得到KNO3,C项正确;不管O2是否过量,S与O2反应只能生成SO2,D项错误。3. 下列有色溶液褪色原理相同的是( )①SO2使品红溶液褪色 ②Cl2使品红溶液褪色 ③将Na2O2加入含酚酞的水溶液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④SO2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A. ①② B. ②④C. ②③ D. ①④解析: ①SO2与品红反应生成无色物质,体现其漂白性;②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③Na2O2和水反应生成的NaOH显碱性,故溶液先变红,Na2O2与水反应的过程中可生成H2O2,H2O2具有强氧化性从而使溶液褪色;④SO2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因为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5SO2+2KMnO4+2H2O K2SO4+2MnSO4+2H2SO4,与SO2的还原性有关;所以有色溶液褪色原理相同的是②③。4. 将足量的SO2通入BaCl2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当加入某试剂X后,有沉淀生成。试剂(或气体)X可能是( )①NaOH溶液 ②H2O2溶液 ③CO2 ④K2SO4溶液 ⑤新制氯水 ⑥H2SA. ①②③ B. ②③⑤⑥C. ①②④⑤⑥ D. ④⑤⑥解析: 足量的SO2通入BaCl2溶液中,不发生反应,无明显现象。当加入NaOH溶液,发生反应生成BaSO3沉淀,①符合题意;当加入H2O2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到硫酸根离子,生成BaSO4沉淀,②符合题意;CO2与BaCl2溶液也不反应,无明显现象,③不符合题意;当加入K2SO4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BaSO4沉淀,④符合题意;当加入新制氯水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到硫酸根离子,生成BaSO4沉淀,⑤符合题意;当加入H2S,SO2与H2S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单质沉淀,⑥符合题意。5.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SO2的性质,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1)反应后,装置B中产生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解析:二氧化硫与氯气反应生成盐酸和硫酸,反应后,装置B中发生的现象是溶液褪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Cl2+2H2O 4H++2Cl-+S 。溶液褪色 SO2+Cl2+2H2O 4H++2Cl-+S 请回答下列问题:(2)装置C中的现象是 ,表现了SO2的 ;装置D中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解析:二氧化硫能够使装置C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表现了SO2的还原性;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能够氧化装置D中硫化氢生成硫单质,现象为有黄色沉淀生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SO2 3S↓+2H2O。溶液紫红色褪去 还原性 有黄色沉淀生成 2H2S+SO2 3S↓+2H2O (3)实验后,若要验证SO2与品红溶液作用的可逆性,实验操作及现象为 。解析:装置E的目的是探究SO2与品红溶液作用的可逆性,将试管E在酒精灯上加热,溶液恢复红色。(4)装置F可吸收多余的SO2,倒扣的漏斗的作用是 。解析:二氧化硫有毒不能排放到空气中,所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倒扣的漏斗的作用是防止倒吸。将试管E在酒精灯上加热,溶液恢复红色 防止倒吸 学科素养·稳提升3内化知识 知能升华1. 下列反应中,不能说明SO2是酸性氧化物的是( )A. Na2SO3+2HCl SO2↑+H2O+2NaClB. SO2+2NaOH Na2SO3+H2OC. SO2+2H2S 3S↓+2H2OD. SO2+Na2O Na2SO3解析: SO2能与H2S 反应是因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O2+2H2S3S↓+2H2O,不能说明SO2是酸性氧化物,C符合题意。123456789102. CO2气体中含有少量SO2,欲将气体通过图中的洗气瓶,得到干燥纯净的CO2,则甲、乙两瓶中所装的试剂应该是( )A. 甲为NaOH溶液,乙为浓硫酸B. 甲为浓硫酸,乙为NaOH溶液C. 甲为饱和NaHCO3溶液,乙为浓硫酸D. 甲为浓硫酸,乙为饱和Na2CO3溶液12345678910解析: 要得到干燥纯净的CO2,应先除去SO2再对CO2进行干燥。 SO2、CO2都能与NaOH和Na2CO3溶液反应,所以应用饱和 NaHCO3溶液除去CO2中的SO2,再用浓硫酸干燥CO2,C项符合题意。123456789103. 下列实验能证明一定有SO2存在的是( )①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③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④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沉淀溶于稀盐酸 ⑤通入溴水中能使溴水褪色,再滴加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A. 都能 B. 都不能C. ③④⑤ D. 只有⑤12345678910解析:①澄清石灰水常用来检验CO2的存在,SO2也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该方法不能验证一定有SO2;②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是酸性气体,但不一定是SO2,也可以是HCl等,故该方法不能验证一定有SO2;③品红溶液常用来检验SO2的存在,但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也可以是Cl2等,故该方法不能验证一定有SO2;④将气体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沉淀溶于稀盐酸,则该气体既可以是SO2,也可以是CO2,故该方法不能验证一定有SO2;⑤将气体通入溴水中能使溴水褪色,再滴加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该气体只能是SO2,SO2和溴水反应生成H2SO4,H2SO4再和Ba(NO3)2反应产生不溶于HNO3的BaSO4白色沉淀,故该方法能验证一定有SO2;综上所述,只有⑤可以验证一定有SO2,故选D。123456789104. 已知Na2SO3固体与浓硫酸可发生反应:Na2SO3(固体)+H2SO4(浓) Na2SO4+H2O+SO2↑,如图是实验室制取SO2并验证SO2的某些性质的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2345678910A. ①中的实验现象为紫色石蕊溶液褪色,此实验证明SO2具有漂白性B. ③中溶液变浑浊是因为SO2和H2S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质量比为1∶2C. ④和②中溶液均褪色,但褪色的原理不同D. 实验室中可以用澄清石灰水代替氢氧化钠溶液12345678910解析: A项,①中的实验现象为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但是不褪色,错误;B项,③中溶液变浑浊是因为SO2和H2S反应生成硫单质,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质量比为2∶1,错误;C项,④和②中溶液均褪色,品红溶液褪色是因为SO2的漂白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因为SO2的还原性,正确;D项,澄清石灰水浓度比较小,不能代替氢氧化钠溶液,错误。123456789105. 现有混有少量SO2杂质的CO2气体,请选用适当的实验装置,收集纯净干燥的CO2气体。(1)要达到实验目的,按气流从左到右通入,各接口连接顺序正确的是 (填字母,下同)。A. dcabh B. efabg C. feabgB 12345678910(1)要达到实验目的,按气流从左到右通入,各接口连接顺序正确的是efabg,选B。解析:根据题中所给装置,应将混有少量SO2杂质的CO2气体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二氧化硫,然后用浓硫酸干燥,最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12345678910(2)本实验除去SO2的原理是利用SO2的 。A. 氧化性 B. 漂白性C. 还原性 D. 酸性解析: 本实验除去SO2的原理是利用SO2的还原性。C (3)SO2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解析: SO2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5SO2+2Mn +2H2O 5S +2Mn2++4H+。5SO2+2Mn+2H2O 5S +2Mn2++4H+ 123456789106. 已知向BaCl2溶液中通入SO2,溶液仍澄清;若将BaCl2溶液分别盛在甲、乙两支试管中,向甲试管中加入新制氯水,向乙试管中加入烧碱溶液,然后分别通入SO2,结果两支试管中都有白色沉淀生成。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A. 两支试管中的白色沉淀均为BaSO4B. 两支试管中的白色沉淀均为BaSO3C. SO2具有还原性,且属于酸性氧化物D. SO2能氧化新制氯水中的物质12345678910解析: 通入甲试管中的SO2能被新制氯水氧化:SO2+Cl2+2H2O H2SO4+2HCl,故生成的白色沉淀是BaSO4;通入乙试管中的SO2首先与NaOH反应生成Na2SO3,Na2SO3与BaCl2反应可生成BaSO3沉淀。123456789107. 如图,在注射器中加入少量Na2SO3晶体,并吸入少量浓硫酸(以不接触纸条为准)。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B. 品红试纸、沾有高锰酸钾溶液的滤纸均褪色,证明SO2具有漂白性C. 湿润的淀粉-KI试纸未变蓝,说明SO2的氧化性弱于I2D. NaCl溶液可用于除去实验中多余的SO212345678910解析: SO2溶于水生成H2SO3,溶液显酸性,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但不能褪色,故蓝色石蕊试纸变红,A错误;SO2能使KMnO4溶液褪色,体现了SO2的还原性,B错误;湿润的淀粉-KI试纸未变蓝,即无I2生成,故SO2的氧化性弱于I2的氧化性,C正确;除去多余的SO2应用NaOH溶液而非NaCl溶液,D错误。123456789108. H2S的转化是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研究课题。将H2S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入FeCl3、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回收S,其转化过程如图所示(CuS不溶于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过程①中,生成CuS的反应为H2S+Cu2+CuS↓+2H+B. 过程②中,Fe3+作氧化剂C. 回收S的总反应为2H2S+O2 2S↓+2H2OD. 过程③中,各元素化合价均未改变12345678910解析: 过程①中,生成CuS的反应为H2S+Cu2+ CuS↓+2H+,A项正确;过程②中发生的反应为CuS+2Fe3+ 2Fe2++Cu2++S,其中Fe3+中Fe元素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B项正确;由题图可以推出,回收S的总反应为2H2S+O2 2S↓+2H2O,C项正确;过程③中发生的反应为4Fe2++4H++O2 4Fe3++2H2O,此过程中O、Fe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变化,D项错误。123456789109. 一体化实验装置能够快速制备物质并检验其性质,具有现象明显、无污染、操作方便等优点。二氧化硫和硫化氢的制备及性质检验一体化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略去)。12345678910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打开K2,关闭K1,注射器2将浓硫酸缓慢注入乙试管,观察湿润蓝色石蕊试纸颜色变化。③关闭K2,打开K1,观察到Y型管A、B两端溶液均褪色。④注射器3将BaCl2溶液缓慢注入Y型管B端,有白色沉淀生成。⑤……⑥用酒精灯微热Y型管A端,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实验步骤:12345678910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②乙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解析: 注射器2中浓硫酸与亚硫酸钠发生反应,产生SO2,所以步骤②乙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SO4(浓)+Na2SO3 Na2SO4+H2O+SO2↑。H2SO4(浓)+Na2SO3 Na2SO4+H2O+SO2↑ 12345678910(2)能说明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的实验现象为 。解析: 湿润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说明SO2溶于水生成亚硫酸,呈酸性,是一种酸性氧化物。(3)步骤④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 。解析: 步骤③中B端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因为SO2被高锰酸钾氧化生成S ,所以步骤④是Ba2+与S 反应,离子方程式为Ba2++S BaSO4↓。湿润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Ba2++SBaSO4↓ 12345678910(4)步骤⑤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则该步骤的实验操作为 。解析: 注射器1中稀硫酸与硫化亚铁反应产生H2S,SO2与H2S反应生成淡黄色的S:2H2S+SO2 3S↓+2H2O,体现了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所以步骤⑤的操作是注射器1将稀硫酸缓慢注入甲试管中,锥形瓶中有淡黄色沉淀生成。注射器1将稀硫酸缓慢注入甲试管中,锥形瓶中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12345678910(5)步骤⑥溶液的颜色变化为 。解析: SO2通入品红溶液,是与品红溶液生成了无色物质,从而使品红溶液褪色,该无色物质不稳定,所以用酒精灯微热Y型管A端,又分解生成SO2和品红,所以溶液又变为红色。(6)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解析: 饱和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SO2和H2S,防止污染环境。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吸收二氧化硫、硫化氢气体,防止排放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 1234567891010. 二氧化硫和亚硫酸在工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用途。某化学兴趣小组对SO2和H2SO3的一些性质进行了探究。回答下列问题:Ⅰ.探究SO2性质(1)装置B中试剂X是 。浓硫酸 解析:装置B中试剂X是浓硫酸,作用是干燥SO2,防止对SO2与Na2O2的反应产生干扰。12345678910(2)关闭旋塞1后,打开旋塞2,装置E中的Na2S溶液用于验证SO2的 性,离子方程式为 。氧化 2S2-+3SO2 2S +3S↓ 解析: 关闭旋塞1后,打开旋塞2,装置E中的Na2S溶液与SO2气体进行反应:2S2-+3SO2 2S +3S↓,在该反应中,SO2中硫元素化合价降低,表现氧化性,因此该实验用于验证SO2的氧化性。12345678910Ⅱ.探究H2SO3的酸性强于HClO(可能所需要的装置和试剂如图所示):(3)所需装置的连接顺序为:纯净的SO2→ → → → (填装置标号),装置K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H J I K Ca2++2ClO-+CO2+H2O CaCO3↓+2HClO 12345678910解析: 要探究H2SO3的酸性强于HClO,可根据复分解反应的规律:强酸与弱酸盐反应制取弱酸进行分析。SO2与小苏打溶液发生反应:SO2+NaHCO3 NaHSO3+CO2,然后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过量SO2气体,再经I中品红溶液检验SO2已经除尽,最后将气体通入漂白粉溶液中,发生反应:CO2+Ca(ClO)2+H2O CaCO3↓+2HClO,由此可证明酸性:H2SO3>H2CO3>HClO,从而说明酸性:H2SO3>HClO,故装置连接顺序为H→J→I→K;装置K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2ClO-+CO2+H2O CaCO3↓+2HClO。12345678910Ⅲ.葡萄酒常用SO2作抗氧化剂。测定某葡萄酒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以游离SO2计算)的方案如下:(已知:测定时化学方程式为SO2+I2+2H2O H2SO4+2HI)(4)按上述方案实验,消耗I2溶液25.00 mL,该次实验测得样品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以游离SO2计算)为 g·L-1。0.16 12345678910解析: 根据方程式SO2+I2+2H2O H2SO4+2HI可知, n (SO2)= n (I2)=0.010 000 mol·L-1×0.025 L=2.5×10-4 mol ,则该次实验测得样品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为 =0.16 g·L-1。(5)在上述实验过程中,若有部分HI被空气氧化,则测得结果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偏低 解析: 在上述实验过程中,若有部分HI被空气氧化,反应消耗的I2偏少,据此计算的SO2的物质的量及其质量偏少,最终导致测得结果偏低。12345678910感谢欣赏THE EN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2节 第1课时 自然界中的硫 二氧化硫.docx 第2节 第1课时 自然界中的硫 二氧化硫.pptx 第2节 第1课时 自然界中的硫 二氧化硫(练习,含解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