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复习讲义)(全国通用)2026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系列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01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复习讲义)(全国通用)2026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系列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01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目录
01 2
02 知识导图·思维引航 3
03 核心突破·考法全析 3
考点一 追求智慧的学问 4
知识点1 哲学的起源 4
知识点2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
知识点3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5
考向1 哲学的起源 6
考向2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7
考向3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9
【思维建模】破解“内卷”需要青年学生多学点哲学
考点二 哲学的基本问题 10
知识点1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0
知识点2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1
知识点3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1
考向1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3
考向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4
【思维建模】火箭院科研人员“逐梦星空”取得成功的道理
考点三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6
知识点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 16
知识点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7
知识点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17
考向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 18
考向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20
考向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21
【思维建模】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行”的哲学
0423
考点要求 考察形式 2025年 2024年 2023年
追求智慧的学问 选择题 非选择题 / 海南卷T10,3分 /
哲学的基本问题 选择题 非选择题 / 甘肃卷T8,3分 /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选择题 非选择题 / 安徽卷T2,3分 湖南卷T3,3分 浙江卷1月T10,2分 海南卷T9,2分
考情分析: 1.考情分析:从近年高考真题来看,题型主要为选择题。考点集中在哲学与世界观、哲学与具体科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派别、“哲学与时代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等方面。 2.高考方向预测:2026年高考可能以名人名言、古诗词、科技进步考查相关知识成为常态;常以古代名人名言为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派别。常以漫画的形式为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原理。以“科技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为情境,要求学生运用“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原理,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为科技创新提供方法论支持。复习备考中多关注哲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古典哲学家的经典名言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相关论述。 3.最新高考趋势:2026年高考对“时代精神的精华”的考查将呈现“理论与实践结合、素养与能力并重、情境与创新融合”的特点。学生需在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辩证思维、创新能力和政治认同,关注时代热点,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方能在考试中从容应对。
复习目标: 1.准确阐述哲学的起源,理解哲学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明晰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深入理解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牢记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并能运用实例进行说明。 3.清晰区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和功能,明确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知晓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4.全面掌握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的原因,明白真正的哲学从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归纳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提醒:追求智慧 世界观 决定 方法论 推动 世界观
本原 同一性
物质 古代朴素 意识 主观
实践 科学 历史观 实践 与时俱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考点一 追求智慧的学问
知识点1 哲学的起源
哲学的 本义 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哲学的 产生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改造世界) ②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认识世界)
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②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就是因为它从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的层面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哲学的 作用 哲学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知识点2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哲学与世界观
比较 哲学 世界观
含义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形成 哲学家研究的结果,不是人人都有的 自发形成的,人人都有
特点 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一般是零散的、不自觉的
联系 ①哲学与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②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④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都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
易错提醒:误认为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并非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哲学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2.世界观与方法论
世界观 方法论
区别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联系 ①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②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③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人人都有世界观,所以人人都是哲学家。
提示:观点错误。人生而在世,都要接触周围的事物,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获得对事物的认识,认识积累的过程会形成对世界的看法,所以人人都有世界观。但往往是自发的、朴素的、零散的,缺乏理论论证的,有正确和错误之分。但是,世界观虽然跟哲学有关,但尚不等于哲学。哲学家研究的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所以,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
知识点3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 具体科学
区别 对象 整个世界 世界某一具体领域
任务 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揭示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
作用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方法的指导
联系 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③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
错误倾向 ①把哲学看作凌驾于一切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 ②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指导作用的看法
易错提醒:误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是科学之母” “哲学是百科全书”等说法都是错误的,但可以说“哲学是科学研究之母”。
特别提醒:全面理解哲学的概念
(1)从本义上看:哲学是一门爱智慧或追求智慧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2)从本质上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它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3)从产生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4)从特点看: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5)从作用看:哲学指导具体科学的研究,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运用追求智慧的学问的知识,对“哲学是‘一切知识的总汇’”“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这两个观点进行评析。
提示:①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哲学与具体科学二者研究的对象不同、揭示的规律不同、作用不同,认为“哲学是‘一切知识的总汇’”的观点是错误的。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的。
③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离开具体科学知识,哲学就会干涸和枯萎,把哲学看成“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观点是错误的。
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哲学就是世界观。
3.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4.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具体的方法。
考向1 哲学的起源
例1 亚里士多德说:“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他们先是惊异于种种迷惑的现象,逐渐积累一点一滴的解释,对一些较重大的问题,例如日月与星的运行以及宇宙之创生作出说明。”上述资料最适合论证的观点是( )
①好奇心在哲学的产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②哲学是人们对自然万事万物自发思考的结果
③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④哲学起源于人们对宇宙、人生的追问与思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变式训练1·变载体】“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六尺巷的典故,体现了“相互礼让、以和为贵”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走完六尺巷只需要一分钟,但其中浸润的哲学智慧却跨越了时空。由此可见,哲学智慧( )
①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来自哲学家对世界的好奇心
③不是从人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 ④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变式训练2】经典是中国哲学创作的重要思想资源,对中华民族的品格、行为和价值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经典记录的不是逝去的历史陈迹,而是鲜活的生命智慧和思想经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如何围绕经典书写当代中国哲学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使命和必要的时代课题。这说明( )
①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②哲学源于时代并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③哲学为人们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指导
④哲学智慧不是从来就有,产生于社会实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考向2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例2 思想是人的“总开关”,指挥着人们的行为。2025年党建工作的重点任务是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人民立场。由此可知( )
①世界观是人们自发形成的一种哲学体系
②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③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④思想观念作为精神力量决定人们的选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变式训练1】在电影《哪吒2》中,主人公哪吒虽被贴上“魔童”的标签,但他不甘被命运束缚,通过自身努力打破偏见,相信“命运由人自主创造”,秉持“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理念,否定“天命既定”的宿命论,奋起反抗。从哲学的角度,这体现了( )
①哲学可以为人们提供处理问题的具体方法
②哲学的任务在于解释人们内心世界的奥妙
③世界观总是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与实践
④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了世界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变式训练2·变考法】“45°人生”形容年轻人想卷卷不动、想躺又躺不平的尴尬姿态。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广大青年应正确看待45°阶段,克服“玻璃心”,练就“钻石心”,实现45°向90°的过渡。这说明( )
A.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C.世界观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最普遍的问题
D.哲学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重要影响
考向3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例32025年5月,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论坛在深圳举办。与会人员表示,要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知识创新过程中坚守文化主体性,使中华文化成为知识创新的重要源泉和力量,深入研究和应对科技变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积极探索运用先进技术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材料表明( )
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的发展源于具体科学的进步
③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有指导作用
④文化的发展影响哲学的产生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变式训练1·变载体】过去十几年里,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应用到各行各业之中,并带来生产力的大幅提升。但在具体实践中,人工智能的应用也暴露出侵犯数据隐私、制造“信息茧房”等风险。为此,人们需要从技术伦理的角度对科学发展进行反思,希望科学技术能真正造福人类。这启示我们( )
A.哲学能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于世界观的方法论
C.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指导
D.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与总结
【变式训练2】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科技与人类未来关系的认知成为哲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也促使哲学研究者们进一步反思人类的本质、人工智能的属性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这说明( )
①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②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
③哲学思考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④科学技术的进步拓宽了哲学的视野,推动了哲学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思维建模 破解“内卷”需要青年学生多学点哲学
①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真正的哲学能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②青年学生多学点哲学有助于正确认识自身,科学规划自己的人生,缓解“内卷”焦虑,走出适合自身特点的人生发展之路。
考点二 哲学的基本问题
知识点1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是什么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内容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表达 不同哲学传统中,哲学基本问题有不同的理论表达。同一哲学传统中,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表达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特别提醒:从根本观点上看,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二者是对立的。但既不能对所有的唯物主义一律提倡,也不能对所有的唯心主义全盘否定。
知识点2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从社会 实践来看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从哲学 自身派别来看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哲学要从总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弄清楚并明确回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知识点3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两者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2.根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3.基本形态:
(1)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比较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 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代表观点 ①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②荀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③范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④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 ①霍尔巴赫: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②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③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合理性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以自然科学为基础,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
局限性 缺少科学依据;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共同性 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特别提醒: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代表观点:①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②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③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范缜);④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⑤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⑥水源说: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代表观点:①霍尔巴赫:原子是世界的本原;②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③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基本观点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代表人物 及观点 ①孟子:“万物皆备于我”;②陆九渊:“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③王阳明:“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是天”“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④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⑤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①朱熹:“理在事先”“理生万物”“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②黑格尔: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绝对精神”的外化;③孔子:“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联系 二者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4.正确区分哲学上的“两个对子”
项目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区别 回答的是世界“是什么”的问题 回答的是世界是“怎么样”以及用什么样的思维方法来认识世界的问题
联系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注意 从哲学基本派别上看,哲学上只存在“两大阵营”,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要正确揭示世界的本原,不仅要坚持唯物主义的观点,还要坚持辩证法的观点。只有这样,才可能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唯物主义一定正确,唯心主义一定错误吗?
提示:(1)从根本观点上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根本对立的,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2)从哲学的发展过程来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相斗争而发展,唯心主义哲学较它先前的唯物主义哲学来讲显然是哲学发展的新阶段,唯心主义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丰富和发展了辩证法。因此,唯心主义在其发展史上有其进步、正确的因素,不能绝对地认为凡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3)正确与错误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相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讲,无论是唯心主义哲学,还是旧唯物主义哲学都有错误的一面。因此,不能说凡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
1.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
考向1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例1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2025年后可能出现劳动力短缺,过去长期依赖的劳动力比较优势逐渐减弱,为此我国需要尽快完善退休制度,以适应劳动力市场新形势的变化。从哲学基本问题角度来看,这说明( )
①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应该反映时代的任务要求
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政策能如实反映时代要求
③能动地反映存在的思维,才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④世界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我们要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变式训练1·变载体】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也是一切哲学必须回答的问题。下列选项中,能体现哲学基本问题两重内涵各自内部对立的是( )
①“我们的知觉是我们的唯一对象”与“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
②“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与“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
③“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与“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
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有理而后有象,有象而后有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变式训练2】人工智能是当下的社会热点词汇之一,也是哲学研究的一大热门主题。人工智能所表现出的超强拟人性(深度学习和模仿能力)让人们开始忧思自身的主体地位,机器人能否等同于人、电脑能否等同于人脑、人工智能能否等同于人类智能等问题引发人们的关注和讨论。这说明( )
①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的思考常常会触及一些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
②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③哲学是追求智慧的学问,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④具体科学的进步深刻影响着人们对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认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考向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例2王阳明曾言:“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吉凶灾祥?天地鬼神万物离却我的灵明,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了。”下列观点与其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
①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②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③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
④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变式训练1】与柏拉图的观点“理念是世界的本原”一致的是( )
①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②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③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④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变式训练2·变考法】在人类追求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观点。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哲学两大基本派别根本分歧的是( )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大地浮于水上,没有水就没有万物”
②“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③“物是观念的集合”————“原子和虚空是世界的本原”
④“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思维建模 火箭院科研人员“逐梦星空”取得成功的道理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科研人员“逐梦星空”表明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因此我们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逐梦星空”取得成功表明人能够正确认识世界,因此我们要坚持可知论,反对不可知论。
考点三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知识点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
产生 阶级 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解放斗争的必然产物
理论 基础 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科学 基础 自然科学前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社会科学前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意义 真理性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它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
历史 使命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就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知识点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核心观点 实践观点
基本特征 ①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③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理论品质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
易错提醒:误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所有的哲学都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的知识,分析说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正确性。
提示:①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在于它的全部理论来自于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一带一路”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具体实践,并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国际影响力。②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就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在全球治理层面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为人类社会指明了前进方向。
知识点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 思想 地位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贡献 精髓:实事求是; 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形成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不同时期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贡献 其蕴含的丰富的哲学思想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重要贡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地位 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贡献 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为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易错提醒:误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完成了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新时代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但不是完成了这一认识。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以“党的创新理论彰显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提示: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人民完成中国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并不断结合新的实际推进理论创新。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取得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理论成果,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命力。在党的创新理论指引下,我国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取得了伟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1.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解决社会问题的现成答案。
2.历史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3.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科学基础上的实践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4.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考向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
例1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从毛泽东思想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既扎根于中国实际,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科学回答了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大时代课题。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 )
①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②以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为历史使命
③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④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变式训练1·变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 )
①能为各国发展指明具体道路 ②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③是不断发展的“科学之科学” ④是能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变式训练2】马克思主义哲学着眼于现实的个人或人的现实生活来理解人类的自由与解放,从而将消除异己力量的存在视为追求人的全面自由与解放的根本与关键。它深入到人的现实生活中进行实证考察,揭示了现代人类所要面对的异己力量主要就是资本主义的统治。这说明( )
A.科学性和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
B.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
C.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考向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例22025年4月,第八届中国青年马克思主义大会召开,会议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围绕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当代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等议题展开研讨。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是因为它( )
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结合
②创造性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③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具体方案
④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变式训练1】2025年5月5日,卡尔·马克思诞辰207周年。这位思想巨人,以《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为人类社会的发展篆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在人工智能重塑生产方式、全球经济深陷结构性危机、生态灾难频发的今天,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光芒依然穿透历史迷雾,为破解当代文明困境提供着理论指引。这说明马克思主义( )
①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②指引方向,为破解世界难题提供具体方案
③历久弥新,科学性经得起实践的反复检验
④历史使命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变式训练2】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指导,党历来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
①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②把握了时代脉搏、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③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具体方案的指导
④实现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考向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例3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简称“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丰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和实践途径。以下能体现“第二个结合”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义的是( )
①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使其更加贴合中国国情和人民需求
②增强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新的指针
③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指明社会发展方向
④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变式训练1】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既是我们党历经百年奋斗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也是我们党在壮阔新征程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指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任务,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要( )
①深化对党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在理论创新基础上推进实践发展
②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有效贯通起来
③全面继承和发展社会主义理论,始终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
④紧跟时代的步伐,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变式训练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勇于站在人类发展前沿,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更好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说明( )
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改革发展提供具体方法
②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③马克思主义是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钥匙”
④“两个结合”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思维建模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行”的哲学
①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新发展了“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全部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是科学的,它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革命的。
③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创新发展了“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境界。
2024年高考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2024·海南·高考真题)中国首个极深地下实验室,位于四川凉山。在这个世界最深、辐射极低的实验室,可以探索暗物质这一最前沿的研究领域,求解关于宇宙和人类的终极问题:宇宙如何演化?人类从哪儿来?这不仅是科学之问,也是哲学之问,因为( )
①自然科学与哲学所研究的领域相同
②哲学起源于人们对自然科学的追问和思考
③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哲学研究提供现实基础
④哲学为自然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4·甘肃·高考真题)法国哲学家拉美特利明确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他把唯物主义比作“牢固坚实的橡树”,把唯心主义比作“脆弱的芦苇”。下列选项中,前后两端分别体现哲学两大基本派别的是( )
①存在是主体,思维是宾词——存在即是被感知
②人类历史是理念的展开——思维的发展是历史的动力
③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
④人是一种聪明的机器——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4·安徽·高考真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下列对“魂脉”与“根脉”理解正确的是( )
①“魂脉”与“根脉”的思想来源相同,二者一脉相承
②“魂脉”与“根脉”存在高度契合性,二者贯通融通
③“魂脉”与“根脉”的结合推进了党的理论守正创新
④“魂脉”与“根脉”的结合为深化改革提供物质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24·湖南·高考真题)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马克思的功绩在于,“第一个把已经被遗忘的辩证方法、它和黑格尔辩证法的联系以及差别重新提到人们面前,同时在《资本论》中把这个方法应用到一种经验科学即政治经济学的事实上去”。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①《资本论》第一次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
②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③黑格尔辩证法与马克思辩证法没有本质区别
④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成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3年高考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2023·海南·高考真题)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 )
①为中国社会发展提供了具体方案
②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③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④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23·浙江·高考真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是因为它( )
①做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②构建了涵盖所有领域的理论体系
③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
④完成了对当代中国新情况新问题的探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01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目录
01 2
02 知识导图·思维引航 3
03 核心突破·考法全析 3
考点一 追求智慧的学问 4
知识点1 哲学的起源 4
知识点2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
知识点3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5
考向1 哲学的起源 6
考向2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7
考向3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9
【思维建模】破解“内卷”需要青年学生多学点哲学
考点二 哲学的基本问题 10
知识点1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0
知识点2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1
知识点3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1
考向1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3
考向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4
【思维建模】火箭院科研人员“逐梦星空”取得成功的道理
考点三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6
知识点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 16
知识点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7
知识点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17
考向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 18
考向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20
考向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21
【思维建模】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行”的哲学
0423
考点要求 考察形式 2025年 2024年 2023年
追求智慧的学问 选择题 非选择题 / 海南卷T10,3分 /
哲学的基本问题 选择题 非选择题 / 甘肃卷T8,3分 /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选择题 非选择题 / 安徽卷T2,3分 湖南卷T3,3分 浙江卷1月T10,2分 海南卷T9,2分
考情分析: 1.考情分析:从近年高考真题来看,题型主要为选择题。考点集中在哲学与世界观、哲学与具体科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派别、“哲学与时代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等方面。 2.高考方向预测:2026年高考可能以名人名言、古诗词、科技进步考查相关知识成为常态;常以古代名人名言为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派别。常以漫画的形式为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原理。以“科技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为情境,要求学生运用“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原理,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为科技创新提供方法论支持。复习备考中多关注哲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古典哲学家的经典名言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相关论述。 3.最新高考趋势:2026年高考对“时代精神的精华”的考查将呈现“理论与实践结合、素养与能力并重、情境与创新融合”的特点。学生需在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辩证思维、创新能力和政治认同,关注时代热点,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方能在考试中从容应对。
复习目标: 1.准确阐述哲学的起源,理解哲学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明晰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深入理解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牢记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并能运用实例进行说明。 3.清晰区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和功能,明确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知晓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4.全面掌握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的原因,明白真正的哲学从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归纳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考点一 追求智慧的学问
知识点1 哲学的起源
哲学的 本义 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哲学的 产生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改造世界) ②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认识世界)
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②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就是因为它从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的层面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哲学的 作用 哲学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知识点2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哲学与世界观
比较 哲学 世界观
含义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形成 哲学家研究的结果,不是人人都有的 自发形成的,人人都有
特点 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一般是零散的、不自觉的
联系 ①哲学与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②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④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都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
易错提醒:误认为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并非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哲学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2.世界观与方法论
世界观 方法论
区别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联系 ①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②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③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人人都有世界观,所以人人都是哲学家。
提示:观点错误。人生而在世,都要接触周围的事物,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获得对事物的认识,认识积累的过程会形成对世界的看法,所以人人都有世界观。但往往是自发的、朴素的、零散的,缺乏理论论证的,有正确和错误之分。但是,世界观虽然跟哲学有关,但尚不等于哲学。哲学家研究的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所以,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
知识点3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 具体科学
区别 对象 整个世界 世界某一具体领域
任务 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揭示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
作用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方法的指导
联系 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③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
错误倾向 ①把哲学看作凌驾于一切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 ②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指导作用的看法
易错提醒:误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是科学之母” “哲学是百科全书”等说法都是错误的,但可以说“哲学是科学研究之母”。
特别提醒:全面理解哲学的概念
(1)从本义上看:哲学是一门爱智慧或追求智慧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2)从本质上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它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3)从产生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4)从特点看: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5)从作用看:哲学指导具体科学的研究,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运用追求智慧的学问的知识,对“哲学是‘一切知识的总汇’”“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这两个观点进行评析。
提示:①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哲学与具体科学二者研究的对象不同、揭示的规律不同、作用不同,认为“哲学是‘一切知识的总汇’”的观点是错误的。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的。
③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离开具体科学知识,哲学就会干涸和枯萎,把哲学看成“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观点是错误的。
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解析: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哲学就是世界观。(×)
解析: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但只有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
3.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解析: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但不影响世界观。
4.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具体的方法。(×)
解析: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考向1 哲学的起源
例1 亚里士多德说:“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他们先是惊异于种种迷惑的现象,逐渐积累一点一滴的解释,对一些较重大的问题,例如日月与星的运行以及宇宙之创生作出说明。”上述资料最适合论证的观点是( )
①好奇心在哲学的产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②哲学是人们对自然万事万物自发思考的结果
③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④哲学起源于人们对宇宙、人生的追问与思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这说明好奇心在哲学的产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①正确。②: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它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我们既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学说,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不等于哲学,②错误。③: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世界观,③错误。④:他们先是惊异于种种迷惑的现象,逐渐积累一点一滴的解释,对一些较重大的问题,例如日月与星的运行以及宇宙之创生作出说明。这说明哲学起源于人们对宇宙、人生的追问与思考,④正确。故本题选B。
【变式训练1·变载体】“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六尺巷的典故,体现了“相互礼让、以和为贵”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走完六尺巷只需要一分钟,但其中浸润的哲学智慧却跨越了时空。由此可见,哲学智慧( )
①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来自哲学家对世界的好奇心
③不是从人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 ④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六尺巷的典故源于生活中的实际事例,体现出其中蕴含的哲学智慧,说明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①正确。②:哲学智慧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而不是来自哲学家对世界的好奇心,②不选。③:六尺巷的故事表明哲学智慧是基于生活实践产生的,不是人头脑中凭空想象出来的,③正确。④:题干主要强调的是哲学智慧源于实践,并未体现其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发展,④不选。故本题选B。
【变式训练2】经典是中国哲学创作的重要思想资源,对中华民族的品格、行为和价值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经典记录的不是逝去的历史陈迹,而是鲜活的生命智慧和思想经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如何围绕经典书写当代中国哲学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使命和必要的时代课题。这说明( )
①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②哲学源于时代并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③哲学为人们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指导
④哲学智慧不是从来就有,产生于社会实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①:材料强调了哲学与时代的关系,没有涉及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①排除。②: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如何围绕经典书写当代中国哲学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使命和必要的时代课题,说明哲学源于时代并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②正确。③:哲学有科学与不科学之分,真正的哲学能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指导,③错误。④:经典记录的不是逝去的历史陈迹,而是鲜活的生命智慧和思想经验,表明哲学智慧并非从来就有,而是产生于社会实践中,④正确。故本题选D。
考向2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例2 思想是人的“总开关”,指挥着人们的行为。2025年党建工作的重点任务是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人民立场。由此可知( )
①世界观是人们自发形成的一种哲学体系
②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③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④思想观念作为精神力量决定人们的选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B
【解析】①: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自发形成的、零散的,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因此“世界观是一种哲学体系”的说法错误,①排除。②:材料中“思想是人的‘总开关’,指挥着人们的行为”,以及通过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人民立场(世界观),进而规范其行为(方法论),体现了世界观对方法论的决定作用,以及方法论对世界观的体现,②正确。③: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世界观)决定了其行为选择(方法论),学习教育旨在通过塑造正确世界观引导正确行为,符合这一逻辑,③正确。④:思想观念属于意识范畴,能影响人们的选择,但不能“决定”,④排除。故本题选B。
【变式训练1】在电影《哪吒2》中,主人公哪吒虽被贴上“魔童”的标签,但他不甘被命运束缚,通过自身努力打破偏见,相信“命运由人自主创造”,秉持“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理念,否定“天命既定”的宿命论,奋起反抗。从哲学的角度,这体现了( )
①哲学可以为人们提供处理问题的具体方法
②哲学的任务在于解释人们内心世界的奥妙
③世界观总是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与实践
④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了世界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①:哲学为人们提供的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而不是处理问题的具体方法,①错误。②: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而不是仅仅解释人们内心世界的奥妙,②错误。③:哪吒秉持“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影响着他奋起反抗“天命既定”宿命论的行为,这表明世界观总是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与实践,③正确。④:哪吒“命运由人自主创造”的世界观,决定了他奋起反抗、努力打破偏见的方法论,其方法论体现了他的世界观。这反映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了世界观,④正确。故本题选D。
【变式训练2·变考法】“45°人生”形容年轻人想卷卷不动、想躺又躺不平的尴尬姿态。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广大青年应正确看待45°阶段,克服“玻璃心”,练就“钻石心”,实现45°向90°的过渡。这说明( )
A.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C.世界观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最普遍的问题
D.哲学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重要影响
【答案】B
【解析】A: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未必是科学的,因此未必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的统一,A排除。BD: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广大青年应正确看待45°阶段,克服“玻璃心”,练就“钻石心”,实现45°向90°的过渡,摆脱“半摆烂”状态,这体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而不是体现哲学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影响,B正确,D排除。C: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C排除。故本题选B。
考向3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例32025年5月,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论坛在深圳举办。与会人员表示,要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知识创新过程中坚守文化主体性,使中华文化成为知识创新的重要源泉和力量,深入研究和应对科技变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积极探索运用先进技术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材料表明( )
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的发展源于具体科学的进步
③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有指导作用
④文化的发展影响哲学的产生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深入研究和应对科技变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积极探索运用先进技术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这表明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①符合题意。②:哲学智慧产生于实践,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②说法错误。③:材料体现的是具体科学及文化发展对哲学的影响,没有涉及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③不符合题意。④: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知识创新过程中坚守文化主体性,使中华文化成为知识创新的重要源泉和力量,这表明文化的发展影响哲学的产生发展,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变式训练1·变载体】过去十几年里,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应用到各行各业之中,并带来生产力的大幅提升。但在具体实践中,人工智能的应用也暴露出侵犯数据隐私、制造“信息茧房”等风险。为此,人们需要从技术伦理的角度对科学发展进行反思,希望科学技术能真正造福人类。这启示我们( )
A.哲学能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于世界观的方法论
C.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指导
D.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与总结
【答案】A
【解析】A:题干强调通过技术伦理指导科学发展,这体现了哲学为具体科学(如人工智能)提供世界观(如伦理原则)和方法论(如反思路径)的指导,A正确。B:材料侧重于强调哲学对具体科学的作用,没有涉及世界观与方法论之间的关系,B排除。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C排除。D: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不是“科学之科学”,D排除。故本题选A。
【变式训练2】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科技与人类未来关系的认知成为哲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也促使哲学研究者们进一步反思人类的本质、人工智能的属性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这说明( )
①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②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
③哲学思考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④科学技术的进步拓宽了哲学的视野,推动了哲学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①:题干强调科技对哲学的影响,而非哲学对知识的概括总结作用,①排除。②:哲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反映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题干中科技与人类未来关系成为哲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说明哲学是当前人工智能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②正确。③:题干未涉及哲学思考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而是侧重科技发展如何引发哲学反思,③排除。④:科学技术的进步(如人工智能)为哲学提供了新的研究课题,拓宽了哲学的视野(如反思人类本质),并推动了哲学的发展,④正确。故本题选C。
思维建模 破解“内卷”需要青年学生多学点哲学
①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真正的哲学能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②青年学生多学点哲学有助于正确认识自身,科学规划自己的人生,缓解“内卷”焦虑,走出适合自身特点的人生发展之路。
考点二 哲学的基本问题
知识点1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是什么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内容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表达 不同哲学传统中,哲学基本问题有不同的理论表达。同一哲学传统中,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表达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特别提醒:从根本观点上看,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二者是对立的。但既不能对所有的唯物主义一律提倡,也不能对所有的唯心主义全盘否定。
知识点2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从社会 实践来看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从哲学 自身派别来看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哲学要从总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弄清楚并明确回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知识点3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两者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2.根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3.基本形态:
(1)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比较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 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代表观点 ①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②荀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③范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④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 ①霍尔巴赫: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②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③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合理性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以自然科学为基础,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
局限性 缺少科学依据;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共同性 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特别提醒: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代表观点:①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②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③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范缜);④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⑤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⑥水源说: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代表观点:①霍尔巴赫:原子是世界的本原;②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③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基本观点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代表人物 及观点 ①孟子:“万物皆备于我”;②陆九渊:“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③王阳明:“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是天”“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④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⑤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①朱熹:“理在事先”“理生万物”“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②黑格尔: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绝对精神”的外化;③孔子:“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联系 二者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4.正确区分哲学上的“两个对子”
项目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区别 回答的是世界“是什么”的问题 回答的是世界是“怎么样”以及用什么样的思维方法来认识世界的问题
联系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注意 从哲学基本派别上看,哲学上只存在“两大阵营”,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要正确揭示世界的本原,不仅要坚持唯物主义的观点,还要坚持辩证法的观点。只有这样,才可能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唯物主义一定正确,唯心主义一定错误吗?
提示:(1)从根本观点上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根本对立的,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2)从哲学的发展过程来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相斗争而发展,唯心主义哲学较它先前的唯物主义哲学来讲显然是哲学发展的新阶段,唯心主义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丰富和发展了辩证法。因此,唯心主义在其发展史上有其进步、正确的因素,不能绝对地认为凡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3)正确与错误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相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讲,无论是唯心主义哲学,还是旧唯物主义哲学都有错误的一面。因此,不能说凡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
1.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命题。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
解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即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展开的。
考向1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例1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2025年后可能出现劳动力短缺,过去长期依赖的劳动力比较优势逐渐减弱,为此我国需要尽快完善退休制度,以适应劳动力市场新形势的变化。从哲学基本问题角度来看,这说明( )
①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应该反映时代的任务要求
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政策能如实反映时代要求
③能动地反映存在的思维,才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④世界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我们要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①: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①错误。②:材料中指出国家根据劳动力短缺的国情,提出要尽快完善退休制度,以适应劳动力市场新形势的变化,这说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政策能如实反映时代要求,②正确。③:思维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思维才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③不选。④:材料中指出有了劳动力短缺的现状,才有了国家政策的出台,这说明世界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我们要做到主观符合客观,④正确。故本题选C。
【变式训练1·变载体】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也是一切哲学必须回答的问题。下列选项中,能体现哲学基本问题两重内涵各自内部对立的是( )
①“我们的知觉是我们的唯一对象”与“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
②“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与“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
③“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与“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
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有理而后有象,有象而后有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②③: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火,存在是本原,“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思维是本原,体现思维与存在本原的对立,②正确;“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认为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属于可知论,“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认为思维不能认识存在,属于不可知论,体现了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对立,③正确;①:“我们的知觉是我们的唯一对象”和“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都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①与题意不符;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有理而后有象,有象而后有数”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属于客观唯心主义,④排除。故本题选B。
【变式训练2】人工智能是当下的社会热点词汇之一,也是哲学研究的一大热门主题。人工智能所表现出的超强拟人性(深度学习和模仿能力)让人们开始忧思自身的主体地位,机器人能否等同于人、电脑能否等同于人脑、人工智能能否等同于人类智能等问题引发人们的关注和讨论。这说明( )
①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的思考常常会触及一些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
②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③哲学是追求智慧的学问,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④具体科学的进步深刻影响着人们对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认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①④:人工智能所表现出的超强拟人性(深度学习和模仿能力)让人们开始忧思自身的主体地位,机器人能否等同于人、电脑能否等同于人脑、人工智能能否等同于人类智能等问题引发人们的关注和讨论。这说明具体科学的进步深刻影响人们对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认识,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的思考常常会触及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①④符合题意。②③:材料反映了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的思考常常会触及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没有涉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没有体现哲学善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②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考向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例2王阳明曾言:“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吉凶灾祥?天地鬼神万物离却我的灵明,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了。”下列观点与其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
①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②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③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
④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题干中王阳明的观点强调“我的灵明”是天地鬼神万物的主宰,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即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当作世界的本原,外部世界依赖于主观认识而存在。①:“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意思是不是风在动,不是幡在动,而是人的心动,将人的心灵视为运动的主宰,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与题干观点一致,①符合题意。②:“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意思是万物我都具备了。如果能反躬自省,诚实无欺,那就没有比这更快乐的了,把“我”当作万物的根源,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与题干观点一致,②符合题意。③:“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意思是天下没有离开物体而独自燃烧的火,世间怎么能有脱离形体而独自产生知觉的精气呢,强调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观点,与题干观点不一致,③不符合题意。④:“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意思是宇宙之间,只有理存在,天得到理就成为天,地得到理就成为地,把“理”当作世界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与题干观点不一致,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变式训练1】与柏拉图的观点“理念是世界的本原”一致的是( )
①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②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③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④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①:柏拉图“理念是世界的本原”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认为“理”是世界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①正确。②:“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把“天”(客观精神)看作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②正确。③:“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强调人的主观精神决定存在,是主观唯心主义,③排除。④:“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属于唯物主义观点,④排除。故本题选A。
【变式训练2·变考法】在人类追求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观点。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哲学两大基本派别根本分歧的是( )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大地浮于水上,没有水就没有万物”
②“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③“物是观念的集合”————“原子和虚空是世界的本原”
④“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者的根本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凡是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的,都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凡是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是世界本原的,都属于唯心主义观点。①:“存在就是被感知”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大地浮于水上,没有水就没有万物””强调水是世界的本原,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能够体现哲学两大基本派别的根本分歧,①符合题意。②:“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意为形体存在时精神才存在,形体消亡后精神也随之消亡,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讲的是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属于唯物主义,不能体现哲学两大基本派别根本分歧,②不符合题意。③:“物是观念的集合”认为客观世界的存在依赖于人的观念,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原子和虚空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唯物主义,能够体现哲学两大基本派别的根本分歧,③符合题意。④:“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的对立,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思维建模 火箭院科研人员“逐梦星空”取得成功的道理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科研人员“逐梦星空”表明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因此我们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逐梦星空”取得成功表明人能够正确认识世界,因此我们要坚持可知论,反对不可知论。
考点三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知识点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
产生 阶级 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解放斗争的必然产物
理论 基础 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科学 基础 自然科学前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社会科学前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意义 真理性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它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
历史 使命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就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知识点2
核心观点 实践观点
基本特征 ①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③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理论品质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
易错提醒:误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所有的哲学都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的知识,分析说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正确性。
提示:①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在于它的全部理论来自于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一带一路”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具体实践,并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国际影响力。②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就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在全球治理层面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为人类社会指明了前进方向。
知识点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 思想 地位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贡献 精髓:实事求是; 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形成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不同时期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贡献 其蕴含的丰富的哲学思想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重要贡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地位 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贡献 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为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易错提醒:误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完成了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新时代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但不是完成了这一认识。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以“党的创新理论彰显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提示: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人民完成中国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并不断结合新的实际推进理论创新。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取得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理论成果,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命力。在党的创新理论指引下,我国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取得了伟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1.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解决社会问题的现成答案。(×)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解决社会问题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历史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解析: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3.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科学基础上的实践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4.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解析: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考向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
例1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从毛泽东思想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既扎根于中国实际,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科学回答了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大时代课题。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 )
①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②以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为历史使命
③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④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具有科学性(真理性和客观性)和革命性(批判旧世界、建设新世界)。题干中“紧密结合具体实践”“科学回答了重大时代课题”体现了这一特征,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应用,①正确。④:题干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体现,这直接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党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④正确。②:材料未涉及“解放使命”,侧重理论指导实践及回答时代课题,而非无产阶级解放目标,②排除。③:题干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而非其哲学史地位,③排除。故本题选B。
【变式训练1·变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 )
①能为各国发展指明具体道路 ②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③是不断发展的“科学之科学” ④是能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D
【解析】①: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各国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但不能为各国发展指明具体道路,故①错误;②: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强大生命力,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故②正确;③: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并非是“科学之科学”,故③错误;④: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 社会发展一般规律,是能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故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D。
【变式训练2】马克思主义哲学着眼于现实的个人或人的现实生活来理解人类的自由与解放,从而将消除异己力量的存在视为追求人的全面自由与解放的根本与关键。它深入到人的现实生活中进行实证考察,揭示了现代人类所要面对的异己力量主要就是资本主义的统治。这说明( )
A.科学性和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
B.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
C.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答案】D
【解析】A: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A错误。B: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B错误。C:任何哲学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C错误。D: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入到人的现实生活中进行实证考察,揭示了现代人类所要面对的异己力量主要就是资本主义的统治。这充分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就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D正确。故本题选D。
考向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例22025年4月,第八届中国青年马克思主义大会召开,会议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围绕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当代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等议题展开研讨。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是因为它( )
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结合
②创造性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③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具体方案
④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①:在马克思主义之前,已有哲学家尝试结合,只是未形成科学统一,马克思主义是第一次科学地实现了二者的结合,①错误。②:马克思主义通过剩余价值学说等,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认识社会提供了科学指导,②正确。③: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的是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不是具体方案,③错误。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在于正确反映客观规律,革命性在于为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服务,二者以实践为基础统一,④正确。故本题选D。
【变式训练1】2025年5月5日,卡尔·马克思诞辰207周年。这位思想巨人,以《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为人类社会的发展篆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在人工智能重塑生产方式、全球经济深陷结构性危机、生态灾难频发的今天,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光芒依然穿透历史迷雾,为破解当代文明困境提供着理论指引。这说明马克思主义( )
①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②指引方向,为破解世界难题提供具体方案
③历久弥新,科学性经得起实践的反复检验
④历史使命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①: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时代前沿,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理论,要推动其与时俱进,①正确。②:马克思主义为解决世界和中国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而不是具体方案,②错误。③: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光芒依然穿透历史迷雾,为破解当代文明困境提供着理论指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久弥新,经得起实践的反复检验,③正确。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材料没有体现,④排除。故本题选A。
【变式训练2】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指导,党历来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
①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②把握了时代脉搏、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③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具体方案的指导
④实现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D
【解析】①:任何哲学都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这不是我们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因,①不选。②④:党历来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理论,把握了时代脉搏、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正确指导,②④正确。③: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而不是具体方案的指导,③不选。故本题选D。
考向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例3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简称“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丰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和实践途径。以下能体现“第二个结合”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义的是( )
①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使其更加贴合中国国情和人民需求
②增强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新的指针
③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指明社会发展方向
④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①:“第二个结合”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能使马克思主义更具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更好地适应中国实际,①正确。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既彰显理论自信,又弘扬文化自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思想指引,②正确。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毛泽东思想的创立,“第二个结合”是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③错误。④:马克思主义本身已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第二个结合”侧重理论与文化的融合,而非重新提供指导,④不选。故本题选A。
【变式训练1】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既是我们党历经百年奋斗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也是我们党在壮阔新征程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指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任务,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要( )
①深化对党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在理论创新基础上推进实践发展
②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有效贯通起来
③全面继承和发展社会主义理论,始终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
④紧跟时代的步伐,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①:实践发展是理论创新的基础,①错误。②④: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就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②④正确。③:我们要继承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③错误。故本题选D。
【变式训练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勇于站在人类发展前沿,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更好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说明( )
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改革发展提供具体方法
②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③马克思主义是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钥匙”
④“两个结合”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②:材料强调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②正确。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说明“两个结合”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途径,④正确。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改革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不是具体方法,①错误。③: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但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钥匙”,③错误。故本题选C。
思维建模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行”的哲学
①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新发展了“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全部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是科学的,它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革命的。
③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创新发展了“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境界。
2024年高考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2024·海南·高考真题)中国首个极深地下实验室,位于四川凉山。在这个世界最深、辐射极低的实验室,可以探索暗物质这一最前沿的研究领域,求解关于宇宙和人类的终极问题:宇宙如何演化?人类从哪儿来?这不仅是科学之问,也是哲学之问,因为( )
①自然科学与哲学所研究的领域相同
②哲学起源于人们对自然科学的追问和思考
③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哲学研究提供现实基础
④哲学为自然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①:自然科学与哲学所研究的领域不相同,①说法错误。②: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②说法错误。③④:求解关于宇宙和人类的终极问题,不仅是科学之问,也是哲学之问,因为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哲学研究提供现实基础,哲学为自然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2.(2024·甘肃·高考真题)法国哲学家拉美特利明确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他把唯物主义比作“牢固坚实的橡树”,把唯心主义比作“脆弱的芦苇”。下列选项中,前后两端分别体现哲学两大基本派别的是( )
①存在是主体,思维是宾词——存在即是被感知
②人类历史是理念的展开——思维的发展是历史的动力
③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
④人是一种聪明的机器——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存在是主体,思维是宾词,这强调存在决定思维,属于唯物主义;存在即是被感知,这夸大了意识的作用,属于唯心主义,①符合题意。②:人类历史是理念的展开、思维的发展是历史的动力,都是唯心主义,②不符合题意。③: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的意思指天有一定的运行规律,地有一定的运行法则,属于唯物主义;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属于唯心主义,③符合题意。④:人是一种聪明的机器,属于机械唯物主义;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3.(2024·安徽·高考真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下列对“魂脉”与“根脉”理解正确的是( )
①“魂脉”与“根脉”的思想来源相同,二者一脉相承
②“魂脉”与“根脉”存在高度契合性,二者贯通融通
③“魂脉”与“根脉”的结合推进了党的理论守正创新
④“魂脉”与“根脉”的结合为深化改革提供物质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①:“魂脉”与“根脉”的思想来源不同,马克思主义来自西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土生土长的中国文化,①错误。②:“魂脉”与“根脉”存在高度契合性,二者贯通融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②正确。③:“魂脉”与“根脉”的结合推进了党的理论守正创新,使党的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③正确。④:“魂脉”与“根脉”的结合为深化改革提供理论基础,而非物质基础,④错误。故本题选C。
4.(2024·湖南·高考真题)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马克思的功绩在于,“第一个把已经被遗忘的辩证方法、它和黑格尔辩证法的联系以及差别重新提到人们面前,同时在《资本论》中把这个方法应用到一种经验科学即政治经济学的事实上去”。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①《资本论》第一次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
②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③黑格尔辩证法与马克思辩证法没有本质区别
④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成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①:《共产党宣言》第一次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①不选。②:马克思的功绩在于,“第一个把已经被遗忘的辩证方法……应用到一种经验科学即政治经济学的事实上去”,说明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方法,②正确。③:黑格尔辩证法是唯心的,马克思辩证法是唯物的,二者有本质区别,③说法错误。④:“第一个把已经被遗忘的辩证方法,它和黑格尔辩证法的联系以及差别重新提到人们面前”,说明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成分,④正确。故本题选D。
2023年高考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2023·海南·高考真题)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 )
①为中国社会发展提供了具体方案
②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③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④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①: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中国社会发展提供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而不是提供具体方案,①错误。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②错误。③④: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不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2.(2023·浙江·高考真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是因为它( )
①做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②构建了涵盖所有领域的理论体系
③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
④完成了对当代中国新情况新问题的探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是因为她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做到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符合中国国情,①③符合题意。②: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不是因为构建了涵盖所有领域的理论体系,而是因为这些理论体系能够与时俱进,与中国国情相适应,起到了行动指南作用,②错误。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对当代中国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探索,及时正确地指导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无止境,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也无止境,④错误。故本题选B。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