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教案

资源简介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统编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主要包括正确运用性质判断和正确运用关系判断等内容,在前面一框学习了判断的概述等知识,本课是在医学的基础上的深化和发展,对判断有深入的理解和认识,通过本课学习,为后面的正确运用复合判断和推理学习奠定基础,引导学生学会认识和分析事物的情况,进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辩证思维和逻辑分析能力,但是由于《逻辑和思维》大部分内容的形式性、抽象性和系统性较强,以高中生现有的逻辑素养水平,会有些难以理解性质判断的分类和关系判断的分类等,难以正确运用逻辑思维方法观察和理解社会,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但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是平时同学们在生活中经常运用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生活体验和感性认识,教学活动中要抓住这个有利条件,让学生从身边情境出发,在探究中理解知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
1.学生在“寻美”的过程中,主动关注社会正能量事件,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从而自觉认同并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对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校园人物闪光点、合作撰写颁奖词等活动,积极参与团队协作,提高学生参与集体活动和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积极关注社会问题,提升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
3.学生通过人物猜测、校园人物描述和社会事件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方式,提升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水平。促进学生科学精神素养的全面提升。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性质判断与关系判断的的含义、构成和分类
2.教学难点:性质判断的分类,运用性质判断应注意的问题,关系判断的对称性和传递性
五、教学过程
主议题:以 “寻美” 之径,悟 “简单判断” 之妙
【教师开场】: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这节课我们要通过体会、描述身边的美,来探究如何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导入新课】:展示三个简单判断
①他/她是 长发圆脸 。(外貌)
②他/她 开朗乐观 。(性格)
③我与他/她 同事 。(关系)
【教师过渡】:首先,请同学们看老师呈现在PPT上的三句话,猜一猜这三句话描述的是谁呢?听到有同学才出来了,这就是同学们的班主任老师。老师用了三句简单判断来描述班主任,那么同学们来试一试,用几句简单判断来描述一下班级的同学,让全班同学来猜一猜你说的是谁。
【设计意图】作为课堂导入环节,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参与热情,使其快速聚焦于课堂。从外貌、性格、关系等方面对人物进行描述,能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认知和观察能力去思考、判断,自然地切入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这一教学主题。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开端氛围,提升教学效果。
子议题一:【察颜】观察身边的美,猜可爱的他(她)
议学情境1:
①他/她是 。(外貌)
②他/她 。(性格)
③我与他/她 。(关系)
【议学活动1】:
①选定你认为的班级最可爱的人物(老师和同学都可),分别从一下三个方面描述,让大家来猜一猜他/她是谁。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提升】:刚刚同学们描述的都非常好,我们运用了3句简单判断,通过三局简单判断其实就对一个人物做出了是或者不是的判断,这种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我们把它叫做是性质判断,事物除了有某些性质以外,还与其他事物有多种关系,人也一样,当你说出你和他是什么关系的时候,其实你就做出了一个关系判断
性质判断(直言判断):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
关系判断: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叫做关系判断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来猜班级中的最美人物,促使学生主动运用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去构建描述内容,从而深入理解这两种简单判断的实际应用。在描述和猜测的互动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加真切地体会到性质判断如何精准地界定人物的固有属性与特质,以及关系判断怎样清晰地表述人物之间的关系。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熟悉的校园生活紧密相连,为系统学习简单判断知识筑牢基础。
【教师过渡】:其实,在我们的校园里,其实还有很多拥有闪光点的人,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美,接下来,让我们来进一步探究。
子议题二:【观行】领略校园的美,寻闪光的他(她)
议学情境2:
①我的班主任是 的。
②我的同桌不是 的。
③大多食堂阿姨是 的。
④大多保安叔叔不是 的。
⑤所有任课老师是 的。
⑥所有同学不是 的。
【议学活动2】: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以下三个任务,不超过5分钟(推选发言人、记录员)。
①请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选用合适的词填入横线内。
②结合课本第33页知识,任选一句分析该判断的构成,并依据判断的质或量,对以上判断进行分类。
划分标准 种类 序号
性质判断 判断的质 肯定
否定
判断的量 全称
特称
单称
③请根据各小组的回答以以下标准给小组进行打分,选出最佳寻美小组。
主要维度如下(1-10分)
维度 分数 小组
表达明确
逻辑清晰
准确率高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将目光聚焦于校园中的各类人物群体,深入体会校园之美。借助对这些描述性语句的分析,促使学生紧密结合课本知识,深入理解简单判断的构成要素,包括主项、谓项、联项和量项等,并熟练掌握依据判断的质(肯定或否定)与量(全称、特称或单称)进行分类的方法,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象化到熟悉的场景中,有效提升学生对正确运用简单判断这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学生回答】
【教师过渡】:刚刚同学们已经根据讨论的结果完成了分类与寻找最佳寻美小组的任务,恭喜他们。我们通过同学们的回答已经明确,性质判断一般由量项、主项、联项和谓项构成。我们通过这句话再来深入学习一遍。
【教师过渡】: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简单判断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让我们来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思考】:以下例句分别出现了哪些问题
例:是一名团支书 /所有的人都认同
要求一: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否则判断就不完整。
例:中学生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阶段,我不能辜负这段美好时光。
要求二: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否则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状况,造成误解
例:所有的高中生都是共青团员。
要求三:要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以保证判断的“质”和“量”都准确无误
【设计意图】此环节在于让学生通过对错误例句的深度剖析,精准地把握正确运用简单判断的关键要点。从判断完整性要求出发,帮助学生用恰当语言进行合逻辑判断,提升其逻辑思维与语言表达准确性、严谨性,为构建严密逻辑体系打好基础。
【教师过渡】:在对简单判断的关键要点有了深入探究之后,我们的思维即将从逻辑的理论世界转向现实生活中的美好场景。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子议题 三 “悟志” 环节,通过一段感人的视频议学情境,去感受社会中的正能量
子议题三:【悟志】感受社会的美,赞英勇的他 (她)
议学情境3:陈谦老师救人的视频
材料1:
宁波日报新闻:10月26日下午3时40分左右,陈谦老师正与家人在钱湖景区入口处散步,忽然听见湖边传来喊叫声。只见一个六岁的孩子正在水里扑腾,情况万分紧急。陈谦老师来不及多想,迅速跳入水边停靠的小船上,一把抓住孩子的手臂,奋力将孩子拉了上来。上岸后,陈谦老师第一时间确认了孩子的安全,见他平安无事,等孩子父母赶到现场后,便带着女儿默默离开了现场。“当时我的女儿也在现场,她回去后跟我说‘爸爸你真棒!’的时候,我觉得做这件事情是非常有意义的。”陈谦老师接受采访时说道。
【议学活动3】:同桌合作,完成以下任务
①根据新闻,梳理人物关系,并用关系判断进行描述,
②结合课本第35页知识,任选一句,分析该判断的构成。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引入陈谦老师英勇救人的真实新闻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层面的美的感悟与关系判断的实践应用。让学生在梳理人物关系并运用关系判断进行描述的过程中,促使学生紧密结合课本知识,深入探究关系者项、关系项等要素在具体情境中的呈现与作用,将抽象的逻辑知识具象化到鲜活的社会事例之中,有效提升学生运用关系判断准确解读社会现象的水平,同时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公共参与热情,促进其公共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的形成。
【学生回答】
【教师过渡】:刚刚同学们都梳理清楚并用一句关系判断描述了:陈谦老师救了六岁孩子。
其中陈谦老师是第一关系者项,救是关系项,孩子是第二关系者项。关系者项前面的是量项。但是事物之间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关系的性质也是有分类的。请同学们进行以下思考。
①甲的岁数比乙大,乙的岁数比丙大。
②甲是乙的父亲,乙是丙的父亲。
③甲是乙的朋友,乙是丙的朋友。
【思考】:以上三个判断中,是否能推出第一关系者项与第三关系者项之间的关系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提升】:甲的岁数比乙大,乙的岁数比丙大,“……岁数比……大”关系是传递关系,因为甲的岁数肯定比丙大。甲是乙的父亲,乙是丙的父亲,“………是……的父亲”关系是反传递关系,因为甲肯定不是丙的父亲。甲是乙的朋友,乙是丙的朋友“同学”关系是非传递关系,因为甲可能是丙的朋友,也可能不是丙的朋友。这就是传递性关系。除此之外,甲是乙的同学,这是对称关系,因为乙也是甲的同学。甲比乙大3岁,“大3岁”关系就是反对称关系,因为乙肯定不比甲大3岁。甲认识乙,“认识”关系就是非对称关系,因为乙有可能认识甲,也有可能不认识甲。这就是关系判断的分类。
【榜样如炬,追光前行】
现召开见镇海区见义勇为表彰会
A B C
A:陈谦老师正与家人在钱湖景区入口处散步,忽然听见湖边传来喊叫声。只见一个六岁的孩子正在水里扑腾。陈谦老师迅速跳入水边停靠的小船上,一把抓住孩子的手臂,奋力将孩子拉了上来。
B:物业保安王小现同志在夜间巡逻中发现有名男子在商铺门口偷电瓶,王小现立刻一个疾冲拽住对方的衣服质问道:“你在干嘛!”小偷从口袋里掏出一把剪刀向王小现捅了过去,保安队长火速赶到,“我记得他当时倒在地上跟我说的第一句话是,人跑掉了,东西没丢”保安队长含着泪叙述道。
C:正在家中准备吃晚饭的周振浩,听到门外有人大喊:“有人落水啦,谁会游泳啊,赶紧救人啊!”他立刻跑出家门,熟谙水性的周振浩不假思索,当即跳入水中,把落水者救到岸边。
【小组合作】:正确运用简单判断,选择其中一位见义勇为积极分子,为他写一份颁奖词。
【学生分享】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小组合作撰写颁奖词,实际上是对今天所学简单判断的运用,这有助于学生将逻辑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拉近抽象知识和学生的距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以榜样力量激励自身积极践行社会正能量行为,提升综合素养与社会参与意识。
【教师总结】同学们,这堂课以 “寻美” 为径,我们在探寻身边、校园与社会之美的旅途中,深入领略了简单判断的魅力。从描述人物猜身份,到剖析校园人物特质,再到感悟社会英勇事迹,大家一路成长。在这过程中,我们不仅收获了逻辑知识,更重要的是,心中对美与善的感知被唤醒。。做一个用心、有心的人,愿大家带着这份感悟,在生活里成为美的发现者、传播者,在追寻美的道路上持续升华,绽放光芒。
六、教学反思
1.选择契合议题,构建逻辑脉络
该教学设计精准锁定 “寻美” 这一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且极具吸引力的主题,巧妙地将其分解为 “寻找身边之美”“领略校园之美”“感悟社会之美” 三个层层递进的子议题,如同搭建起一座稳固且有序的逻辑桥梁。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人物入手,逐步拓展至校园中的群体,再延伸到社会中的榜样,在这个逐步拓展的过程中,对简单判断的认知和运用能力也逐步攀升,有条不紊地沿着逻辑轨道深入知识的核心领域。
2.创设生动情境,精于化繁为简
此教学设计在情境创设方面独具匠心,通过展示班主任的形象描述、呈现校园人物的特点以及播放社会见义勇为的新闻等方式,营造出一个个鲜活且极具感染力的情境。这些情境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重要的是能够将抽象、晦涩的逻辑知识巧妙地融入其中,为学生搭建起一座从具体生活通往抽象逻辑的桥梁,有效降低了学习难度。
3.指向核心素养,引领全面成长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各个环节。通过引导学生在不同场景中运用简单判断进行观察、分析和表达,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精神素养,使学生学会运用理性思维和科学方法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以 “寻美” 为主题的教学设计,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注重价值引领、公共参与。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体验社会生活与自身的思维活动中达成知、情、意、行的的统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