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第三框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这框内容有点费脑!瞌睡的人请自觉保持清醒!!一、联言判断的真值及其推理p q P且q假 假真 假假 真真 真假假假真并非“p且q”—————————————“或者非p,或者非q”1. 并非小李和小张都是江苏人。2. 并非小王既参加1000米又参加5000米。3. 并非张三既懂法律又懂道德。1.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2. 中国既是火药的故乡,又是火箭的故乡。3. 巴黎公社虽然只存在了72天,但它为创立无产阶级政权做了尝试。全真则真,一假则假二、相容选言判断及其推理p q P或者q真 真 真真 假 真假 真 真假 假 假1. 这批商品滞销或者由于质量低劣,或者由于价格太高。2. 这个电视剧或者剧情动人,或者表演精彩。3. 小张或者是棋迷,或者是球迷。并非“p或者q”—————————————“非p且非q”一真即真,全假则假三、不相容选言判断及其推理p q 要么p要么q真 真 假真 假 真假 真 真假 假 假1. 在困难面前,要么知难而进,要么知难而退。2. 或是故意犯罪,或是过失犯罪,二者必居其一。3. 他要么是中学生,要么是大学生。并非“p或者q”—————————————“p且q”或者“非p且非q”有且只有一真为真,全假全真皆假《墨子·鲁问》载,墨子与彭轻生子辩论,辩题是:“未来可否预知 彭轻生子曰:“往者可知,来者不可知。”子墨子曰:“籍设而亲在百里之外,则遇难焉,期以一日也,及之则生,不及则死。今有固车良马于此,又有奴马四隅之轮于此,使子择焉,子将何乘?”对曰:“乘良马固车,可以速至。”子墨子曰:“焉在矣来!”思考:上述论辩中彭轻生子的双亲并没有真的遭遇危险,为什么彭轻生子还要选择良马固车以求快些赶到 彭轻生子的双亲并没有真的遭遇危险,但是这个判断所反映的事物之间的条件性关系是存在的。【P40-探究与分享】03某一情况的发生会促使另一情况的发生;某一情况不发生,会导致另一情况不发生。事物情况之间的这种联系,就是条件联系。(客观的)人们认识了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联系,就可以形成假言判断。(主观的)2、假言判断(条件判断)含义: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1、条件联系:3、假言判断的组成:一个假言判断由表示条件关系的两个判断组成。前件 + 后件 表示条件的判断叫做假言判断的前件,表示依赖这一条件而成立的判断叫做假言判断的后件。联结项 ①用来联结前件与后件的词项,叫做假言判断的联结项。②举例:“如果……那么……”“只有……才……”“……当且仅当……”等;如果 寒流来了 那么 气温会下降前件后件联结项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种类 主要内容 逻辑形式 联结项 例子充分条件 假言判断 有前必有后 无前未必无后 如果p, 那么q 如果…那么… 倘若…则… 如果天下雨,地面就会湿了必要条件 假言判断 无前必无后 有前未必有后 只有p, 才有q 只有…才… 必须…才… 必须认真学习,才能考上大学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有前必有后 无前必无后 当且仅当 p,则q …当且仅当 …才… 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能被2整除4、假言判断的分类: (背诵并运用)依据假言判断的前件和后件所反映的事物情况之间存在着三种条件的关系划分。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关系的判断。①逻辑性质: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有前必有后,前真后必真)②联结项:“如果,那么” “倘若,则” “只要,就” “一旦,就” “当,便” “要是,就” “假使,那么”4.假言判断的分类例如:如果天下雨,那么地湿。充分条件假言判断:肯定前件,肯定后件(有前必有后)否定前件,不一定否定后件(无前不一定无后)肯定后件,不一定肯定前件(有后不一定有前)否定后件,必否定前件(无后必无前)前真后假,则不是充分条件真 真假 真或假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真值表p (前件) q (后件)如果P那么q真 真真 假假 真假 假例如:如果天下雨, 那么地湿。真 真假 √真假假√真假√真假真真有前必有后 、无前未必无后前真后假为假 其他均为真新冠疫情使我国旅游业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某景区发出公告,在新冠疫情未得到缓解之前,严禁游客进入本景区参观游览。假设这一地区严格执行景区的公告,那么以下推理是真的有( )①新冠疫情得到了缓解,游客一定可以进入该景区参观游览②新冠疫情得到了缓解,游客可能不会被允许进入该景区参观游览③游客允许进入本景区参观游览,所以,新冠疫情必然得到了缓解④游客无法进入本景区参观游览,所以,新冠疫情必然没有得到缓解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详解】如果“新冠疫情未得到缓解”,那么“严禁游客进入本景区参观游览”,此判断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也就是“新冠疫情得到了缓解”,游客也不一定“可以进入该景区参观游览”,故①错误,②正确。③正确:题中的判断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也就是“游客允许进入本景区参观游览”,“新冠疫情必然得到了缓解”。④错误:题中的判断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也就是“游客无法进入本景区参观游览”,不能得出“新冠疫情必然没有得到缓解”的结论C(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①逻辑性质:必要条件是产生某种事物情况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必要条件。 (无前必无后)②联结项:“只有,才” “必须,才”“……才……” “除非,才”“除非,不” “没有,就没有”4.假言判断的分类例如:只有年满18周岁,才有选举权。前假后真,不是必要条件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否定前件,必定否定后件(无前必无后)否定后件,未必否定前件(无后未必无前)肯定后件,必定肯定前件(有后必有前)肯定前件,不一定肯定后件(有前未必有后)假 假真 真或假p (前件) q (后件)只有p才q真 真真 假假 真假 假例如:只有年满18周岁,才有选举权真 真假 √真假假√真假√假真真真无前必无后 ,有前未必有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真值表前假后真为假 其他均为真对点练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22年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56789”的基础性作用,是市场经济活力的根本保障,只有民营经济信心提振,2023年中国经济才有望实现经济复苏。据此,下列说法正确而是( )①除非民营经济信心提振,否则2023年中国经济难以实现经济复苏②2023年中国经济实现经济复苏,说明民营经济信心提振③如果民营经济信心提振,那么2023年中国经济有望实现经济复苏④2023年中国经济没有实现经济复苏,这说明民营经济没有提振信心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A【详解】①②:材料中只有民营经济信心提振,2023年中国经济才有望实现经济复苏,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①②正确。③:如果民营经济信心提振,那么2023年中国经济有望实现经济复苏,肯定前件,后件真假不定,③错误。④:2023年中国经济没有实现经济复苏,不能推出民营经济没有提振信心,也有可能是民营经济信心提振,但是其它条件具备导致中国经济没有实现经济复苏,④错误。(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①逻辑性质:有了这种情况,必将产生某种情况;没有这种情况,必不产生该种情况。 (有前必有后、无前必无后)②联结词:“……当且仅当……” “如果……就……并且如果不……就不……”前真后假、前假后真,不是充分必要条件例如: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能被2整除。真 真假 假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真值表p (前件) q (后件)真 真真 假假 真假 假例如: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能被2整除。真 真假真假假真假假真真有前必有后且无前必无后当且仅当p,则q假 √√ 全真全假皆为真,一真一假皆为假小试牛刀:以下为哪种假言判断?1、当且仅当竞争对手推出投标时,小李才会报一个较高的价位2、没有种子,就没有庄稼。3、方老师只有生病或有急事才不来上课。4、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5、一旦黄河决口,后果就不堪设想。6、只要肯登攀,世上无难事。充分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有前必有后,无前未必无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无前必无后,有前未必有后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有前必有后,无前必无后(1)假言判断的真假不取决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而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条件关系能否成立。5.假言判断的真假值特征(2)有时前件和后件都是假的,但事物情况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条件关系,这样的判断仍然可以是真的。例:如果人可以长生不老,那么地球上的人早就没地方站了。这个假言判断的前件、后件都是假的,它所反映的这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却是存在的。这个假言判断仍然是真的。7.判断的重要性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6.假言判断的前提:掌握假言判断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是我们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①判断是由概念构成的,又是构成推理的基本要素。②没有判断,就不能明确概念,没有判断,也不能进行推理。总结:假言判断的真值表p q 如果p,那么q (充分) 只有p,才q (必要) 当且仅当p,则q(充分必要)真 真真 假假 真假 假真假假假真真真真假真真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