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9月月考
思想政治试题
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城均无效。
3.选择题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必修1第一、二课。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3分,共 7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3 年7月 19日,宁夏银川市举行的水洞沟遗址发现100周年纪念活动。作为我国最早发现并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之一,水洞沟遗址百年来历经6次大规模发掘,发现了12个旧石器遗址点,出土1万余件珍贵遗迹、遗物。对于该遗址所处历史时期描述合理的是
①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②出现铁制工具和封建君主专制
③出现文字,金属工具得到广泛使用 ④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猪得 不过几千寒热。……”毛泽东在《贺新郎·读史》中用 115 字勾画出人类社会从蛮荒的原始社会到青铜文明,再到封建时代近5000 年的历史进程。下列解读正确的有
①“小儿时节”,喻指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
②“人猿相揖别”,标志人类迈人奴隶社会的门槛
③“铜铁炉中翻火焰”,体现社会生产力在不断发展
④“不过几千寒热”,说明社会形态自发地由低级向高级更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从三次社会大分工的发生和发展中解析了私有制和阶级产生的原因及过程。劳动个体化的趋势促进了私有制的普遍化,私有制的发展使得社会分裂为阶级,而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时候又产生了国家。由此可见
A.脑力劳动从体力劳动中分离出来是阶级产生的前提
B.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用于调和阶级矛盾的工具
C.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结果
D.阶级矛盾是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主要矛盾
4.中国古代诗词向来有反映社会现实、针砭时弊的社会功能。唐代郑邀的“一粒红稻饭,几滴牛颔血。珊瑚枝下人,衔杯吐不歇。”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不劳而获的豪富贵族的愤怒之情。造成农民疾苦的根本原因是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封建土地所有制
C.封建专制制度
D.封建等级制度
5.某班学生围绕“阶级社会的演进”相关内容展开讨论,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①甲同学: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使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为生产者
②乙同学:在奴隶主眼里,奴隶只是一种“会说话的工具”
③丙同学:地主占有所有土地,这成为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④丁同学:雇佣工人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其所得到的工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马克思指出,“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这句话
①一针见血赤裸裸地揭穿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②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过程充满着暴力和血腥
③强调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要有大量货币当作资本
④是马克思对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无情批判和揭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 世纪 20 年代,在当时被称为“新时代”,财富和机会向美国人敞开了大门。美国股市道琼斯指数在1921年到 1929 年处于顶峰时期,平均年增长率高达 33%。1929年,股市的狂热已失去控制。美国股市道琼斯指数从 1929年10月至 1932年7月,累计跌幅超 80%,到1954年才终于回到了股灾前的水平。据此可以推断
①这种变化是美国社会无法克服的痼疾,会周期性出现
②导致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社会生产的相对过剩
③美国股市崩盘后,政府并未出台相应措施来补救
④1921-1929 年间的“繁花”是虚假盛开,背后存在隐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恩格斯在评价空想社会主义时指出:“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有从头脑中产生出来。”这说明
①空想社会主义是适应早期无产阶级渴望改变现状的需要产生的
②空想社会主义对未来美好社会进行了精心勾画和设计
③空想社会主义受时代条件的局限,存在着许多片面性、不成熟性
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熟,是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现实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在其著作中描述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和谐制度。在这一制度下,人人劳动,男女平等,没有城乡差别,没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并以普遍的协作代替文明社会的个人竞争。他希望有富翁出资来实现这一理想目标,最终也没有一个富翁支持他。空想社会主义者之所以失败,就在于
①主张阶级调和,未对资本主义弊端进行揭露和批判
②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③没有看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
④没有进行社会变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1883年3月,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发表讲话指出,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揭示了
①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②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
③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
④资本家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它“一经问世就震动了全世界”“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共产党宣言》以其真理之光,穿越历史,照亮今天,是因为它①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②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和道路,使工人阶级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
③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必然
④是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结品,照亮了人类寻求自由、解放的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列宁在《论两个政权》一文中指出,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俄国无产阶级推翻了资产阶级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十月革命的胜利
①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②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提供了重要思想理论滋养
③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飞跃
④是中国旧日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1840年鸦片战争后,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进行各种尝试,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在历史和现实的反复比较中,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各种救国方案都以失败而告终是因为
①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近代西方国家取得日新月异的进步
③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纲领
④忽视了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和进步势力的重要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有辛亥革命不曾有的姿态。这种“姿态"主要是指
A.有先进阶级政党的领导
B.具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特点
C.受十月革命的影响
D.目的是反对君主专制
15.1933年7月,申报月刊》出版创刊周年纪念特大号,刊载“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核心论题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条件和方式。在讨论中,许多知识分子认识到,实现现代化需要坚强的政治基础,必须以社会主义发展实业。这次讨论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浓缩着近代以来知识分子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努力和尝试。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两大历史任务是认清近代中国革命问题的基本根据
②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是中国现代化的必要准备
④走社会主义道路让人民群众看到了中国的出路和希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毛泽东谈到中国民主革命阶段性问题时指出:中国革命,有两篇文章,上篇和下篇。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一道,进行民族民主革命,这是文章的上篇,一定要做好这一篇文章。下篇,就是无产阶级领导农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①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分上下两篇
②只有完成“上篇”才能完成“下篇”,二者相互衔接
③完成“上篇”,完成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任务
④完成“下篇”,在我国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7.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这个时期历史任务的确定是由
A.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历史使命决定的
B.中国人民在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
C.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选择的
D.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的
18.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华民族的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真正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①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找到了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②毛泽东思想的创立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③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莫定了基础
④群众路线、武装斗争和党的领导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把中国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可见毛泽东思想
①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④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和平手段完成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通过社会主义改造
A.已基本完成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B.彻底结束极少数剥削者对劳动人民的统治
C.为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制度和经济基础
D.实现了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飞跃
21.195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的时候,毛泽东有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描述:“现在我们能够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对此相关理解正确的是
①反映了过渡时期我国落后的生产状况
②中国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③国家正在加快向社会主义转变
④反映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1953年,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说:“总路线也可以说就是解决所有制的问题。国有制扩大--国营企业的新建、改建、扩建。私人所有制有两种,劳动人民的和资产阶级的,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国营(经过公私合营,统一于社会主义),这才能提高生产力,完成国家工业化。”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毛泽东意在强调
A.通过扩大国有制完成国家工业化
B.通过社会主义改造消灭剥削
C.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D.总路线是为了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23.历史犹如一面镜子,记录了社会发展的轨迹。下列词语能够记录“三大改造”时期特征的是
①“社会主义”“合作化” ②“公私合营”“过渡时期”
③“整风运动”“站起来” ④“土地革命”“分产到户”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1956年9月,1026名党代表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总结了党的七大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丰富经验,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党在今后的根本任务和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这次会议
①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作出了规定
②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人党章
③因为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的前景
④明确提出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5.近日,某同学在参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1956年-1966年)成就展"时,看到下面三幅图片。据此可推断出这一时期的中国
①经历着中华民族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②已由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先进工业强国
③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④已成为当时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 25 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 分)
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主要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然而,最终升华的根本原因,是马克思说:“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
在马克思提出科学社会主义之前,空想社会主义者早已存在,但由于没有揭示社会发展规律,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的有效途径,因而也就难以真正对社会发展发生作用。马克思创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的讲话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知识,根据习近平讲话内容,分析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各种条件。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近代以来,实现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也曾幻想通过学习西方文明、走西方发展道路来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结合材料,运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近代以来中国通过走西方发展道路来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尝试无一例外都失败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8月,在财经会议上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中国集中财力、物力搞建设、谋发展。仅“一五”计划期间,全国就开展了1万多个工矿建设单位的施工,包括 156 个重点建设项目。独立自主、艰苦创业,愚公移山、改造中国,成为这个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火红年代的中国人民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新中国仅仅用了 20 年时间就完成了西方国家 200年才能完成的成就,基本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根本基础。
毛泽东同志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1956年4月发表《论十大关系》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形成初步的系统的思路。1957年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作出重要理论贡献。这为我们打开了认识社会主义的窗口,并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别于苏联模式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指出了中国应当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的相关知识,分析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过程中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9月月考·思想政治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 ①④:水洞沟遗址作为我国最早发现并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之一,这意味着当时为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①正确。②:出现铁制工具和封建君主专制,这属于封建社会状况,②不符合题意。③:出现文字,金属工具得到广泛使用,这属于奴隶社会状况,國不符合题意。
2.B ①:只儿个石头过,小儿时节,喻指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原始社会,①符合题意。②:人相揖别说明人类进入原始社会,②表述错误。③:铜铁炉中翻火焰,说明从石器时代进化到铁时代,体现社会生产力在不断发展,③符合题意。①:社会形态不会自发地出低级向高级更替,①表述错误。
3.C A:随着生产力发展,出现私有制,是阶级产生的前提,而不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A 错误。B: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并不是用于调和阶级矛盾的工具,B错误。C:从三次社会大分工的发生和发展中解析了私有制和阶级产生的原因及过程,说明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结果,恩格斯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明了阶级与国家的产生,C符合题意。D:阶级矛盾是贯穿于阶级社会的主要矛盾,而不是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主要矛盾,D错误。
4.B B:造成农民疾苦而贵族花天酒地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所有制,B正确,AC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封建专制制度、封建等级制度,都不是造成农民疾苦而贵族花天酒地的根本原因,ACD 排除。
5.C ②:在奴隶社会,奴隶只是一种“会说话的工具",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②正确。①:在资本主义社会,雇佣工人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其所得到的工资,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①正确。①:本题设定的是“阶级社会的演进”,甲同学观点正确,但属于原始社会时期,不在阶级社会范围内,①不符合题意。③:丙同学表述不正确,地主占有绝大多数土地,而不是所有土地,③错误。
6.C ②,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绝不是一个田同诗般的过程,而是一个充满侵略,征服,掠夺,残杀和奴役的过程。"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这句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过程充满着暴力和血腥,②)正确。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在历史上,西方资产阶级依靠暴力、通过掠夺促使这两个条件形成,材料中的这句话是马克思对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无情批判和揭路,正确。():资本家剥的工人的秘密是刺余价值,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①不符合题意。③,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要有大量货币当作资本,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③不符合题意。
7.B ①:由材料可知,美国发生了经济危机,这是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克服的疾,并会周期性出现,①正确。②: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②不选。③:到 1954年才终于回到了股灾前的水平,由此可推断美国政府采取了补救措施,不选。①:美国股市道琼斯指数在 1921年到 1929 年处于顶峰时期,但在 1929 年至 1932 年间,道琼斯指数大幅下跌,这体现了美国经济虚假繁荣,背后存在隐忠,①正确。
8.B ①③:恩格斯的话强调空想社会主义是适应早期无产阶级渴望改变现状的需要产生的,空想社会主义受时代条件的局限,存在着许多片面性,不成熟性,①國符合題意,②:材料没有涉及空想社会主义对未来美好社会进行了精心勾画和设计,②不符合题意。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是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现实前提,①说法错误。
9.C ②:材料提到"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在其著作中描述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和谐制度,……他希望有富翁出资来实现这一理想目标,最终也没有一个富翁支持他”,这体现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②正确,③:材料提到了理想社会,提到了希望富翁出资,就是没有提到人民群众,因此他没有看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③正确。①:空想社会主义者主张阶级调和,但是也对资本主义弊端做出了深刻揭露和批判,①错误。①:空想社会主义者是理想主义者,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而不是没有进行社会变革,①错误。
10.A ①③: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①正确。②①: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揭示了资本家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②①错误。
11.D ③④:共产党宜言》以其真理之光,穿越历史,照亮今天,是因为它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必然,是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结品,照亮了人类寻求自由,解放的道路,③符合题意,①: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①说法错误。因:三大工人运动使工人阶级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②说法错误。
12.C ①: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①不符合题意。②: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提供了重要思想理论滋养,②正确。③: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飞跃,③正确。①,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④不符合题意。
13.D 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西方国家取得日新月异的进步,是当时的客观事实,不是各种救国方案都以失败而告终的原因,①②不符合题意。各种救国方案都以失败而告终是因为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纲领,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和进步势力,③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14.B B,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要协地反封建主义,这使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正确。ACD,五四运动具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特点,这是其与辛亥革命的重大区别,排除 ACD.
15.D ①:认清近代中国的国情,是认清近代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根据,①表述错误。②:新民主主义开始的标志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而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间是 1921年,中国共产党并不始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②)表述错误。③: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建立新中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是中国现代化的必要准备,③符合题意。①:在讨论中,许多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以社会主义发展实业,说明走社会主义道路让人民群众看到了中国的出路和希望,①符合题意。
16.A ①: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分上下两篇,①正确。②: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只有完成“上篇"才能完成“下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二者相互衔接,②正确。③:完成“上篇”,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③说法错误。①:完成“下篇”,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④说法错误。
17.D A,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不能决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任务,A排除。B: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任务,需要中国人民艰苦奋斗,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任务并不是由中国人民在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B排除。心,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太平天国运动,戊成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任务不是由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选择的,C排除。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任务,D正确。
18.A ①: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找到了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终夺取全国胜利的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①正确。②: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其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创立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②正确。③: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结果而不是原因,③错误。①:党战胜敌人取得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①错误。
19.D ③①,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③①符合题意。①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①四排除。
20.C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为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制度和经济基础,C正确,A: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创造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正在为完成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历史任务接续奋斗,A错误。B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实现了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飞跃,BD错误。21.A ①②:1952年毛泽东的这一讲话,反映了过渡时期我国落后的生产状况,中国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①②符合题意,③,毛泽东的这一讲话,没有涉及当时我国需要加快向社会主义的转变,③不符合题意。①: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八大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952 年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尚未发生根本性变化,①说法错误。
22.C AC:材料是在强调通过扩大公有制完成社会主义改造,而非通过扩大国有制完成国家工业化,A排除,C符合题意;B,材料没有强调剥削问题,B不符合题意:D: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不是为了巩固社会主义制度,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还未建立,D说法错误。
23.A ①②: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所以“社会主义"“合作化"“公私合营”“过渡时期"能够记录“三大改造"时期特征,①②符合题意。③:“整风运动”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站起来"是指新中国成立,③不符合题意。①:“土地革命"是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分产到户"展现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①不符合题意。
24.B ①①:党的八大最重要的贡献是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明确提出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勢下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①④说法正确。②:党的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人党章,②排除。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的前景,四排除。
25.D ①:1956年底我国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①排除。②:党的八大指出当时我国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②排除。③:1956年-1966年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不断探索着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③正确。①,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①正确。
26.①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在资本主义到来之际,一些先进分子看到资本主义的弊端,纷纷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从而形成空想社会主义。②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标志着工人运动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③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每点3分,共9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7.①近代以来,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这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②帝国主义为了维护其在华特权,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的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附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非常弱小,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不能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每点2分,共8分,其他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8.①新中国成立后,正确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展了社会主义改造或一化三改),有利于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顺利过渡,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党的八大指明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经过长期奋斗,基本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③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独立自主,艰苦创业也可),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④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坚持毛泽东思想),为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就作出重要的理论指导。(每点2分,共8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