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上14诗词三首 水调歌头 知识清单 知识点1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参加殿试中乙科,赐进士及第,一说赐进士出身。嘉祐六年(1061年),应中制科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宋神宗时曾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李志敏评价:“苏轼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知识点2 文体知识词,宋代占文学主流的一种文学体裁。唐及五代时,已出现词这一形式,但词的成熟与兴盛在宋代。词的最初特点是以诗文配上曲调,可以演唱。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词牌”。因曲调节拍的不同,可分为令、引、近、慢等。词还有曲、杂曲、曲子词、乐府、琴趣、乐章、长短句等称谓。词一般都分两部分(叫作上下片或上下阕)。宋代的文人喜好填词作曲,对推动词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知识点3 创作背景这首词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中秋。当时作者被贬至密州,与弟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政治上不能施展抱负,生活上兄弟天各一方,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遂作此词。知识点4 课文原文、注释、赏析【原文】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①。【注释】①〔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赏析】点明作词时间及缘由。丙辰年,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原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②,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③,又恐琼楼玉宇④,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⑤在人间。【注释】②〔宫阙〕宫殿。③〔归去〕回到天上去。④〔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月中仙宫。⑤〔何似〕哪里比得上。【赏析】以问句开篇,把词人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端了出来,也显露出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最后两句飞天探月,出尘之思,表现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恐”字表现了词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表达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原文】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⑥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⑦。【注释】⑥〔何事〕为什么。⑦〔婵娟〕本义指妇女姿态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赏析】“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此事古难全”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这正是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是自然界的规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词人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和乐观旷达的胸襟。 知识点5 理解性默写1.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借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2.苏轼的《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直接寄语远方弟弟唤起人类普遍情感体验的名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作者矛盾心情的句是: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从“隔千里兮并明月”演化而来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5.苏轼的《水调歌头》中蕴含“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的感慨的词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6.苏轼《水调歌头》中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7.宋代词人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下阕开头描写月光流转的名句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8. 苏轼《水调歌头》词中表达他不堪月宫的孤寂清寒而依恋人间的句子是: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9. 苏轼《水调歌头》词中写由月光转为思绪的过渡排比句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10. 苏轼《水调歌头》中写因思念亲人而夜不成寐的句子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11. 苏轼《水调歌头》“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12.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的情感相近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3.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要突破时间的局限,打通空间的阻隔,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的诗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4.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苏轼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来表达豁达的处世态度,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15.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以反诘语气和埋怨口吻向月亮发问,道出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的句子是: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知识点6 诗歌主题词的上片极写词人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全词充满形象的描绘和浪漫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议论和抒情,表达了词人乐观旷达的情怀和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