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让教学更有效第六课山寨欢歌01本课目标02新课导入03新知讲解04课堂展示与拓展05课堂练习06课堂总结目 录(一)审美感知感受歌曲欢快热烈的情绪,通过聆听辨析齐唱与二声部合唱的音响差异,感知节奏型与“渐强渐弱”处理对塑造“火车穿行”画面的作用,建立音乐与生活场景的联想。(二)艺术表现能用自然明亮、充满喜悦的声音演唱歌曲,掌握二声部合唱的和谐配合,准确表现附点音符的韵律与“渐强渐弱”的力度变化,尝试用歌声传递苗家人民的兴奋情感。(三)创意实践分组设计“火车行进”的肢体律动(如拍手模拟车轮声),或用打击乐器(如木鼓、响板)为歌曲伴奏;尝试改编简单歌词,描绘现代苗寨的新变化。(四)文化理解了解歌曲与湘黔铁路建设的历史关联,认识苗族芦笙调的音乐特色,知道交通发展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意义,感受民族音乐与时代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看这青山里的苗寨美吗?过去这里的山路特别难走,苗族同胞很少能走出大山。大家猜猜,是什么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是铁路!20世纪70年代,湘黔铁路修到了苗家寨,就像一条“银飘带”连起了山寨和外面的世界。苗族同胞别提多开心了,还为此创作了一首歌。歌曲《铁路修到苗家寨》今天我们就一起学唱这首歌,感受苗家人民的喜悦吧!你们了解苗族吗?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走进苗族聆听歌曲1.感受歌曲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2.表现了怎样的画面?歌曲的情绪是高兴地、速度稍快,表达了苗乡人民的喜悦之情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歌曲背景:《铁路修到苗家寨》是20世纪70年代广为传唱的创作歌曲,由张启贤谱曲,其前身为杨崇隆创作的歌词《一条铁龙绕山来》。歌曲以20世纪70年代初湘黔铁路建成通车为时代背景,取材于苗族芦笙调(尤其吸收了芦笙讨花带的音调),以“5”“2”为骨干音,生动描绘了火车穿行苗岭山间的场景,展现了铁路为苗族村寨带来生机活力的喜人变化。下面请同学们朗诵一下歌词歌曲为大调式、二四拍,采用单段体结构,由四个乐句加扩充句组成,节奏全曲节奏规整型,模拟火车穿行时均匀欢快的声响,增强画面感。歌曲中“渐强”“渐弱”的表情处理,生动表现出火车由远及近、翻山越岭的行进变化。下面我们演唱第一乐句简谱注意上滑音、同音高连音线、渐强的演唱,请再次演唱下面我们演唱第二乐句简谱注意同音高连音线、渐弱、附点节奏的演唱,请再次演唱下面我们演唱第三乐句简谱下面我们演唱第四乐句简谱注意下滑音、同音高连音线的演唱,请再次演唱下面我们完整的演唱下面利用苗族木鼓鼓点为歌曲伴奏下面请同学上台用声势动作和律动的方法表现歌曲欣赏视频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一)填空题 1. 歌曲《铁路修到苗家寨》采用______族芦笙调的音乐素材创作,骨干音为“5”和“______”。2.这首歌曲的拍号是______。(二)判断题1.《铁路修到苗家寨》表现了苗族人民喜迎铁路通车的喜悦心情。( )2.歌曲中“渐强渐弱”的处理是为了模拟火车由远及近再远去的场景。( )答案:(一)填空题1.苗;2 2.四二拍(二)判断题1.√ 2.√《铁路修到苗家寨》1=bE 2/4 稍快感谢同学们的聆听!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堂教学设计【课型】唱歌课型【教学内容】湖南文化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第六课《山寨欢歌》第3课时《铁路修到苗家寨》【教材分析】《铁路修到苗家寨》是湖南文化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第六课《山寨欢歌》第3课时唱歌课。《铁路修到苗家寨》是20世纪70年代广为传唱的创作歌曲,由张启贤谱曲,其前身为杨崇隆创作的歌词《一条铁龙绕山来》。歌曲以20世纪70年代初湘黔铁路建成通车为时代背景,取材于苗族芦笙调(尤其吸收了芦笙讨花带的音调),以“5”“2”为骨干音,生动描绘了火车穿行苗岭山间的场景,展现了铁路为苗族村寨带来生机活力的喜人变化,表达了苗乡人民的喜悦之情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直接体验来学习和探索音乐,对音乐活动表现出较高的热情。然而,三年级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相对较短,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维持学习兴趣。同时,学生间的音乐基础和能力存在一定差异,需要教师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通过丰富的音乐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享受音乐的乐趣。【教学目标】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一)审美感知感受歌曲欢快热烈的情绪,通过聆听辨析齐唱与二声部合唱的音响差异,感知节奏型与“渐强渐弱”处理对塑造“火车穿行”画面的作用,建立音乐与生活场景的联想。(二)艺术表现能用自然明亮、充满喜悦的声音演唱歌曲,掌握二声部合唱的和谐配合,准确表现附点音符的韵律与“渐强渐弱”的力度变化,尝试用歌声传递苗家人民的兴奋情感。(三)创意实践分组设计“火车行进”的肢体律动(如拍手模拟车轮声),或用打击乐器(如木鼓、响板)为歌曲伴奏;尝试改编简单歌词,描绘现代苗寨的新变化。(四)文化理解了解歌曲与湘黔铁路建设的历史关联,认识苗族芦笙调的音乐特色,知道交通发展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意义,感受民族音乐与时代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以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特点与力度变化。(二)教学难点1.精准表现附点音符的节奏韵律与“渐强渐弱”的力度层次,贴合歌曲意境。【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教师:(播放贵州苗寨风光与湘黔铁路老照片)小朋友们,看这青山里的苗寨美吗?过去这里的山路特别难走,苗族同胞很少能走出大山。大家猜猜,是什么改变了他们的生活?预设:是公路吗?还是火车?教师:答对啦!是铁路!20世纪70年代,湘黔铁路修到了苗家寨,就像一条“银飘带”连起了山寨和外面的世界。苗族同胞别提多开心了,还为此创作了一首歌。预设:这首歌叫什么呀?好听吗?教师:这首歌就叫《铁路修到苗家寨》。今天我们就一起学唱这首歌,感受苗家人民的喜悦吧!书写板书《铁路修到苗家寨》。【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同学们对于本节课有一个预热的感觉,为后续引出主题奠定基础】二、师生互动,走进音乐(一)聆听音乐,感受情绪教师:你们了解苗族吗?预设:回答问题教师: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走进苗族预设:欣赏视频教师:接下来,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表现了怎样的画面?(播放歌曲)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教师:歌曲的情绪是高兴地、速度稍快,表达了苗乡人民的喜悦之情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歌曲背景:《铁路修到苗家寨》是20世纪70年代广为传唱的创作歌曲,由张启贤谱曲,其前身为杨崇隆创作的歌词《一条铁龙绕山来》。歌曲以20世纪70年代初湘黔铁路建成通车为时代背景,取材于苗族芦笙调(尤其吸收了芦笙讨花带的音调),以“5”“2”为骨干音,生动描绘了火车穿行苗岭山间的场景,展现了铁路为苗族村寨带来生机活力的喜人变化。下面请同学们朗诵一下歌词预设:朗诵【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提问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初步的聆听对音乐的情绪、速度建立初步的认知,为后续的教唱奠定基础】(二)分析音乐,表现音乐教师:歌曲为大调式、二四拍,采用单段体结构,由四个乐句加扩充句组成,节奏全曲节奏规整型,模拟火车穿行时均匀欢快的声响,增强画面感。歌曲中“渐强”“渐弱”的表情处理,生动表现出火车由远及近、翻山越岭的行进变化。下面我们演唱第一乐句简谱预设:演唱教师:注意上滑音、同音高连音线、渐强的演唱,请再次演唱预设:演唱教师:填词演唱预设:演唱教师:下面我们演唱第二乐句简谱预设:演唱教师:注意同音高连音线、渐弱、附点节奏的演唱,请再次演唱预设:演唱教师:填词演唱预设:演唱教师:下面我们演唱第三乐句简谱预设:演唱教师:填词演唱预设:演唱教师:下面我们演唱第四乐句简谱预设:演唱教师:注意下滑音、同音高连音线的演唱,请再次演唱预设:演唱教师:填词演唱预设:演唱教师:下面我们完整的演唱预设:演唱教师:下面利用苗族木鼓鼓点为歌曲伴奏【设计意图:通过感受、学唱音乐,体验音乐表现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对于音乐情感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三、精彩演绎,自由发挥教师:下面请同学上台用声势动作和律动的方法表现歌曲。预设:表现音乐【设计意图:通过上台表演,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同学们体会舞台的乐趣,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歌声、语言、动作充分融入歌曲当中,让音乐教学面对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当中来。】四、拓展思路,开阔视野教师:下面我们欣赏视频预设:欣赏教师: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预设:回答问题【设计意图:通过演唱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传达的积极向上、珍惜幸福生活的情感,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激发学生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五、结语教师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总结。六、课堂小结(或教学反思)本节课以“铁路与苗寨”的情境为主线,通过老照片、分段聆听等环节,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多数学生能掌握歌曲的基本演唱。但二声部教学仍存在不足,部分学生在合唱时音准不稳定,虽通过师生合作、声部互换练习改善,仍需增加单独声部的巩固时间。创意实践环节中,学生对苗族乐器的了解较浅,后续可加入芦笙音频片段欣赏。此外,节奏训练可结合“火车律动”游戏提前铺垫,帮助学生更快掌握附点节奏。七、课堂练习(一)填空题1. 歌曲《铁路修到苗家寨》采用______族芦笙调的音乐素材创作,骨干音为“5”和“______”。2.这首歌曲的拍号是______。(二)判断题1.《铁路修到苗家寨》表现了苗族人民喜迎铁路通车的喜悦心情。( )2.歌曲中“渐强渐弱”的处理是为了模拟火车由远及近再远去的场景。( )答案:(一)填空题1.苗;22.四二拍(二)判断题1.√2.√【板书设计】《铁路修到苗家寨》1=bE 2/4 稍快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让教学更有效第六课山寨欢歌目 录01 本课目标 02 新课导入03 新知讲解 04 课堂展示与拓展05 课堂练习 06 课堂总结(一)审美感知感受歌曲欢快热烈的情绪,通过聆听辨析齐唱与二声部合唱的音响差异,感知节奏型与“渐强渐弱”处理对塑造“火车穿行”画面的作用,建立音乐与生活场景的联想。(二)艺术表现能用自然明亮、充满喜悦的声音演唱歌曲,掌握二声部合唱的和谐配合,准确表现附点音符的韵律与“渐强渐弱”的力度变化,尝试用歌声传递苗家人民的兴奋情感。(三)创意实践分组设计“火车行进”的肢体律动(如拍手模拟车轮声),或用打击乐器(如木鼓、响板)为歌曲伴奏;尝试改编简单歌词,描绘现代苗寨的新变化。(四)文化理解了解歌曲与湘黔铁路建设的历史关联,认识苗族芦笙调的音乐特色,知道交通发展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意义,感受民族音乐与时代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20世纪70年代,湘黔铁路修到了苗家寨,就像一条“银飘带”连起了山寨和外面的世界。苗族同胞别提多开心了,还为此创作了一首歌。今天我们就一起学唱这首歌,感受苗家人民的喜悦吧!你们了解苗族吗?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走进苗族聆听歌曲1.感受歌曲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2.表现了怎样的画面?歌曲的情绪是高兴地、速度稍快,表达了苗乡人民的喜悦之情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歌曲背景:《铁路修到苗家寨》是20世纪70年代广为传唱的创作歌曲,由张启贤谱曲,其前身为杨崇隆创作的歌词《一条铁龙绕山来》。歌曲以20世纪70年代初湘黔铁路建成通车为时代背景,取材于苗族芦笙调(尤其吸收了芦笙讨花带的音调),以“5”“2”为骨干音,生动描绘了火车穿行苗岭山间的场景,展现了铁路为苗族村寨带来生机活力的喜人变化。下面请同学们朗诵一下歌词歌曲为大调式、二四拍,采用单段体结构,由四个乐句加扩充句组成,节奏全曲节奏规整型,模拟火车穿行时均匀欢快的声响,增强画面感。歌曲中“渐强”“渐弱”的表情处理,生动表现出火车由远及近、翻山越岭的行进变化。下面我们演唱第一乐句简谱注意上滑音、同音高连音线、渐强的演唱,请再次演唱下面我们演唱第二乐句简谱注意同音高连音线、渐弱、附点节奏的演唱,请再次演唱下面我们演唱第三乐句简谱下面我们演唱第四乐句简谱注意下滑音、同音高连音线的演唱,请再次演唱下面我们完整的演唱下面利用苗族木鼓鼓点为歌曲伴奏下面请同学上台用声势动作和律动的方法表现歌曲欣赏视频(一)填空题1. 歌曲《铁路修到苗家寨》采用______族芦笙调的音乐素材创作,骨干音为“5”和“______”。2.这首歌曲的拍号是______。(二)判断题1.《铁路修到苗家寨》表现了苗族人民喜迎铁路通车的喜悦心情。( )2.歌曲中“渐强渐弱”的处理是为了模拟火车由远及近再远去的场景。( )答案:(一)填空题1.苗;2 2.四二拍(二)判断题1.√ 2.√《铁路修到苗家寨》1=bE 2/4 稍快感谢同学们的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新教材】唱游·音乐湖南文化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第六课 -《铁路修到苗家寨》-课件.pdf 【新教材】唱游·音乐湖南文化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第六课 -《铁路修到苗家寨》-课件.pptx 【新教材】唱游·音乐湖南文化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第六课 -《铁路修到苗家寨》-课堂教学设计.docx 苗族.mp4 铁路修到苗家寨.mp3 铁路修到苗家寨.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