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同步素养教案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0.家乡物产养鱼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导向同步素养教案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0.家乡物产养鱼我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道德与法治
核心素养导向同步素养教案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10.家乡物产养鱼我
本课内容分析
“家乡物产养育我”是第三单元“我的家乡美”的第二个主题,该主题围绕家乡物产与人们生活的联系展开,帮助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深化对家乡的理解。教材立足生活,帮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认识家乡物产,这既符合学生从直观到抽象的认知规律,也体现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源于生活的理念。丰富的物产不仅为家乡人民提供物质保障,其背后的传说故事、劳动付出更承载着家乡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学生通过学习,能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家乡,在知识增长的同时,实现情感的升华,增强对家乡的热爱和认同感。
本课共有两个话题,分别是“我的家乡产什么”“家乡物产惹人爱”。
“我的家乡产什么”呈现了具体的调查方式,通过选取不同的调查场景(餐桌上、商场里),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常见场景入手,去调查、发现家乡的物产有什么。这种设计将抽象的“家乡物产”概念具象化,让学生能基于自身生活经验去感知,从而激发他们探索家乡物产的兴趣。绘本讲述《马头琴的传说》,不仅生动有趣,更让学生了解到家乡物产背后的人文内涵。学生化身“物产小主播”,用角色扮演的形式介绍家乡的物产及特点,通过充满童趣的表达,加深对家乡物产的来源与价值的理解。
“家乡物产惹人爱”以儿歌形式展现家乡的丰富物产,学生可以通过续写儿歌、创编童谣的方式,继续讲述“我的家乡什么多”,描绘家乡物产富足的生活景象。学生在感受家乡物产丰富的同时,体会到物产给生活带来的美好,激发对家乡物产的喜爱,进而增进学生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千人糕”的内容则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物产背后的劳动付出。分组拼贴物产生产流程图(插秧→耕耘→收割→磨粉→制作),围绕“一块千人糕背后的家乡人”展开讨论,通过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明白一块看似平常的千人糕凝聚着家乡人的智慧与汗水,使学生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同时体会到家乡人与家乡的紧密联系,即家乡人通过辛勤劳动培育出各种物产,养育着家乡的人们。
教学活动准备
学习目标设计
1.通过调查、角色扮演、绘本阅读等方式,识别常见的家乡物产,简单了解其特点和用途;知晓家乡物产背后的传说故事,丰富对家乡文化的认知。
2.通过化身家乡“物产小主播”的方式,感受家乡物产的丰富多样,激发对家乡的喜爱之情,懂得家乡物产养育了我们。
3.通过事例分析、观察交流等方式,思考物产与劳动的关系,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家乡物产的丰富多样,增进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2.难点:体会家乡物产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劳动价值;将对家乡的热爱转化为实际行动,如宣传家乡物产、珍惜劳动成果。
教学活动设计
导入新课
1.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先带着大家做一个猜谜语的小游戏。请同学们仔细听,猜猜这是什么,试着说一说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它。
2.提问:
谜语1:“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猜猜这是什么呢?
谜语2:“白白嫩嫩小胖子,水中生长泥中藏。切开露出白玉体,烹饪调味它最棒!”它可是能吃的哟,猜出来是什么了吗?
谜语3:“小小竹片巧编织,图案精美用处多,能装饰能盛物,家乡智慧它来托。”猜到这是什么工艺品了吗?
3.学生交流,回答问题。
预设1:我知道,第一个是花生,许多地方都有。
预设2:我们猜出来了,花生和莲藕,都是好吃的。
预设3:我的家乡就盛产莲藕,它生长在水底的淤泥里面,洗干净后白白胖胖的,我最爱吃糖醋藕片啦。
预设4:我们觉得第三个谜语的答案是用竹子编织的东西,可以用竹子编篮子,还能编筐子,装东西用。
预设5:我家有果盘就是竹子编的,可漂亮啦。
4.过渡:同学们,你们太棒啦!在猜谜语的时候,老师看到大家都特别积极,不管是猜出花生、莲藕,还是竹编工艺品的同学,你们都是善于观察和想象的。大家开动脑筋,成功解开了这么多谜题,这可太了不起啦!希望在接下来的家乡物产探索之旅中,大家能继续发现更多家乡的宝藏。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纷纷参与到猜谜语的活动中,踊跃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联系生活经验,尝试说出这些物品的产地。
活动一 化身“物产小主播”
情境创设
1.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刚刚我们猜出来的花生、莲藕,还有竹编工艺品的家乡在哪里吗?
预设1:我知道,我刚才猜出来的莲藕,它就是我家乡的特产,我的家乡在湖北。
预设2:老师,种花生的地方应该挺多的。我记得,咱们学校还组织过同学们拔花生呢。
预设3:哪里是竹编工艺品的家乡,我可不知道。
2.过渡:看来,同学们知道得可真不少呢!不知道的内容,也不用着急,接下来我们变身为家乡“物产小主播”,就能解决这些问题啦。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预设:准备好了。
设计意图
在猜谜语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物产,明确本节课的研究主题和研究方式。
学习活动
1.教师:首先,要想成为优秀的主播,我们要先清楚“家乡产什么”。同学们,谁来分享一下自己课前调查的家乡物产?
预设1:我先来,我的家乡在贵州,那里群山环绕,物产丰富。香脆可口的刺梨酸甜开胃,软糯香甜的波波糖酥脆化渣,还有香气浓郁的遵义红茶,它是贵州遵义的名片。这些都是我的家乡贵州独特的味道,欢迎大家来品尝!
预设2:我们在超市经常看到各种的奶酪、奶片、奶皮子酸奶,这些都是我的家乡一内蒙古的物产 。我的家乡有香香的奶酪哟!奶酪是用牛奶做的,方方正正的,像一个个小砖块。它的味道很特别,香香的,有点酸又有点甜。咬上一口,软糯弹牙,特别好吃,还很有营养,能让我们长得高高的、壮壮的!
预设3:我的家乡在江西景德镇,那里的瓷器可多啦!有盘子、碗,还有漂亮的花瓶。这些瓷器上面画着各种各样美丽的图案,有小花、小草,还有可爱的小动物,摸起来光滑细腻的,摆在餐桌上可好看啦!
预设4:我的家乡在青海,那里雪山巍峨、草原辽阔。家乡人都爱喝牦牛奶,它甘甜醇香。我们家乡还有嚼劲十足的风干牦牛肉、颗大味美的黑枸杞,每一样都是大自然的馈赠,展现着青海的独特风情。
预设5:我的家乡在苏州,那里盛产丝绸。我最喜欢超美的丝绸小扇子!扇子小小的,拿在手上刚刚好。扇面是用丝绸做的,软软滑滑,就像流淌的彩色小溪,轻轻一摸,舒服极了。扇面绣着漂亮图案,有粉嫩娇艳的花朵,还有活泼可爱的小鸟,好像下一秒就要飞起来。夏天热的时候,轻轻一扇,凉凉的风就像带着花香飘过来一样。
2.小结:同学们在这次家乡物产调查活动中表现得超级出色,老师要为你们每一个人点赞!我们发现,家乡的物产就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每天吃饭的餐桌,就是一个“家乡物产小宝库”。问问爸爸妈妈,那些蔬菜、水果是从哪儿来的,说不定就能发现家乡独特的农产品呢。超市里也有好多家乡的宝贝,货架上摆放的零食、生活用品,看看它们的产地,也许就有家乡的名字,这都是家乡物产的“小秘密”。还有出去旅行的时候,多留意当地的特色小店,那些手工制品、特色小吃,都可能和家乡的物产有着奇妙的联系。
希望大家可以继续在生活中发掘更多家乡的特色物产,咱们一起分享更多的精彩发现!恭喜同学们,获得“物产小主播”的资格,准备上播吧!
案例呈现
1.教师:同学们好,欢迎大家来到“家乡好物一趣淘铺子”直播间,我是今天的主播。先给大家看看山东的花生。我国好多地方都产花生,像河南、山东等地都有大片种植区。花生成为山东莱西的特产,是由于当地土壤肥沃、气候适宜,种出的花生颗粒饱满、含油率高,种植历史悠久。而且还能做成各种美味,如花生糖、花生酱等,深受大家喜爱;花生油,更是家家厨房离不了的;要是把花生碎加到冰激凌上,呀,同学们都流口水了吧!
2.出示物产展示牌——花生
山东莱西——花生的甜蜜家园
中国花生看山东,山东花生数莱西。为啥山东莱西的花生这么棒?那是因为这里的土壤和气候特别适合花生生长。充足的阳光、肥沃的土地,让花生们在这里茁壮成长。咱们莱西的花生含油量高,吃起来那叫一个香脆可口!
我们还把花生做成了各种各样的美味:喷香的花生油,炒菜香极了;甜甜的花生糖果,咬一口,幸福的味道在嘴里散开;还有花生碎,加到糕点里、冰激凌上,口感丰富得不得了!
花生图
学习活动
1.提问:同学们,听了老师关于花生的直播,解决了猜谜的问题吗?另外,仔细观察展示牌,上面都有哪些内容?可以怎样展示家乡物产呢?
预设1:知道啦,我国种花生的地方多,但是山东莱西的最棒。
预设2:介绍家乡特色物产时要展示物产是什么,它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预设3:我懂了,家乡物产,不一定是这个地方独有的,但它一定是有特色的,大家喜欢的。
预设4:可以把展示的物产画出来,或者把带来的家乡物产展示给大家看。
2.小结:看来,同学们真的可以走进直播间,开始家乡物产的介绍啦。大家可以阅读资料,使用材料区的物品,做好直播前的准备。
资料1:马头琴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38、39页绘本故事《马头琴的传说》。
资料2:莲藕
洪湖莲藕是湖北洪湖市的特产,还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有超2300年的种植历史。相传在元代中叶,洪湖淤填形成后,当地人就已种植莲藕,清道光年间它还成了贡品。洪湖光照足、雨水多,土壤是富含有机质的青泥,特别适合莲藕生长。洪湖莲藕长长的,长得粗粗大大的,吃起来粉糯清甜,生熟都好吃。
资料3:竹编
指尖上的竹韵传奇崇州道明竹编。 崇州道明竹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起源可追溯到秦代。宋代陆游以“冷翠千竿玉,浮岚万幅屏”形容道明镇竹子,清代时竹编产品就已经是畅销产品。
资料4:年画
杨柳青木版年画(简称“杨柳青年画”)来自天津杨柳青,兴起于明朝,到现在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它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先得由画师精心画出漂亮的画稿,再由刻版师傅刻出木版,最后印刷工人用这些木版,把图案印到纸上,还要手工上色,这样一张杨柳青年画才能完成,可费工夫啦!
材料区的物品:白纸板、水彩笔、各种贴纸、剪刀、胶棒等。
3.学生准备活动。
学生分组,依据资料和材料区物品,进行直播准备。
4.学生分小组,以直播的方式介绍家乡物产。
资料1预设:内蒙古——马头琴 .
大家好,我是“好听、多听”直播间的小主播一“ 阿穆尔”。“阿穆尔”在蒙语里是“平安”的意思。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讲马头琴的传说。同学们,相传,马头琴是这样来的:牧人苏和的白马被王爷杀害后,苏和很伤心,他做了一把琴,并在琴柄上刻了个马头。从此,这把琴就能发出像小白马叫声一样好听的声音,人们就把它叫作马头琴。后来呀,马头琴就成了蒙古族人民最喜爱的乐器,能演奏出好多好多美妙的音乐呢。
蒙古族的最爱——马头琴
小朋友们,快来认识马头琴!它超特别,琴柄上有个漂亮的马头雕像,这可是它名字的由来。它有两根琴弦,用马尾做成的琴弦拉一拉,就能发出超好听的声音,一会儿像呼呼的风声,一会儿像咩咩的羊叫,一会儿又像哒哒的马蹄声,能带着你的想象力在大草原上尽情奔跑!
马头琴图
教师:看来家乡的物产,还蕴含着情谊呢!这马头琴自此成了草原儿女的至爱,承载着家乡的情感。远行游子听到它,就会想起家乡的辽阔草原、温暖毡房和亲人的笑脸,乡愁瞬间有了寄托;欢聚时刻,马头琴激昂的旋律又让人们忆起先辈的英勇和对家乡的热爱与守护,它是家乡的象征,将草原儿女紧紧相连。我知道,咱们班有民乐团的同学,你们能为我们演奏一曲吗?
预设:学生演奏乐曲《家乡》。
过渡:这个直播间超棒的,听了故事、赏了民乐,使我们对内蒙古大草原和蒙古族有了更多了解,原来物产里还承载着对家乡的情感。快来走进下一场直播,看看我们还会收获什么。
资料2预设:湖北——莲藕
欢迎同学们来到我的直播间,我是“白胖子”直播间。为什么起这么一个名字呢?因为呀,我的直播间专门卖我家乡的特产——湖北洪湖的大莲藕。大家快瞧瞧,别看它们长在淤泥里,洗干净后可是白白嫩嫩的,很好吃。今天直播间里不但有莲藕,还有许多相关产品呢!有荷花、莲子、荷叶茶……
湖北洪湖——莲藕之乡欢迎你
在湖北有个美丽的湖一洪湖,洪湖水可清澈啦,水底的淤泥很肥沃,莲藕就爱在这里安家。洪湖长出来的莲藕,又大又嫩,咬一口,脆脆的、甜甜的,里面还有好多淀粉呢。洪湖的叔叔阿姨们可聪明啦,把莲藕做成了藕粉,从莲蓬中取下莲子,将荷叶做成荷叶茶,这些与莲藕有关的产品大家都特别喜欢。洪湖的莲藕还特别有名,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起来啦。
莲藕图
教师:你们喜欢吃莲藕吗?有什么问题想问小主播吗?
预设1:喜欢,我最喜欢喝排骨莲藕汤了,这个汤就用的是莲藕加排骨。
预设2:姥姥做的炸藕盒,可香了,想起来就流口水。
教师:你们喜欢吃莲藕吗?有什么问题想问小主播吗?
预设1:喜欢,我最喜欢喝排骨莲藕汤了,这个汤就用的是莲藕加排骨。
预设2:姥姥做的炸藕盒,可香了,想起来就流口水。
预设3:我想问问“白胖子”直播间的同学,国家是怎么把莲藕保护起来的?
预设小主播回答: 2015 年的时候,国家正式批准对洪湖莲藕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18年,“ 洪湖莲藕”地理标志商标注册成功,明确了地域保护范围。
教师:老师也收集到了相关资料,在2023年,“湖北省洪湖莲藕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式获得批准建设,开展莲藕产业创新性研究和开发工作,包括培育优良品种、研发先进种植技术等。这些都是对家乡物产的保护,不但让更多的人吃到正宗的湖北莲藕,而且是品质有保障的产品。谢谢“白胖子”直播间的介绍,欢迎下一位小主播。
资料3预设:四川——竹编
同学们好,我是小主播阿巧,欢迎大家来到我的直播间“ 崇州竹编特产馆”。今天直播间给大家带来的是我家乡历史悠久的竹编,竹编一直可以追溯到秦朝,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我家乡的人手可巧了,竹编工艺精湛,图案清晰,产品种类有150多种,可以编生活用品、生产用具和装饰品等。
我们这个直播间可不一般,大家快看看,这是什么?
预设:熊猫的盖碗,这个能喝茶吗?
预设小主播回答:当然可以啦!这是我们直播间为大家精选的一件竹编创意产品——熊猫抱竹竹编盖碗。它选用德化白瓷作为茶具,将国画风格的熊猫抱竹形象烧制于杯身,再用生长2至3年的慈竹,运用传统瓷胎竹编技法,呈现出龙门山脉的起伏之美。这个茶具,既可以用来品茶,又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
设计意图
学生在学习内蒙古马头琴、洪湖莲藕、崇州道明竹编、杨柳青年画等家乡物产时,发现许多家乡的物产都受到保护,有些还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懂得家乡物产往往承载着当地独特的历史、民俗和传统技艺,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
四川——崇州竹编特产馆
在四川崇州有个叫道明镇的地方,这里的竹子可多啦。道明镇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手可巧啦,他们用细细的竹子,编出了好多好多好玩的东西。像漂亮的篮子、盘子、扇子,还有好看的画呢。他们编东西可有一套啦,用了好多小技巧。这里的竹子特别好,软软的,还有弹性。道明镇的竹编历史悠久,是我们国家特别珍贵的民间艺术呢。
竹编图
教师:谢谢阿巧主播,听了你的介绍,老师想到陆游的诗句“竹里房栊一径深, 静揞惜。乱红飞尽绿成阴,有鸣禽”,描绘了崇州竹境清幽、静谧的美好景象。真是景美、人秀、手儿巧,让我们领略到四川崇州家乡的风采!接下来的小主播将会为我们介绍哪件家乡物产呢?快来听一听。
资料4预设:天津——杨柳青年画
同学们,嘟嘟向大家问好!今天“非遗巨匠”直播间首次开播,为大家带来的是天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柳青年画。 到现在,它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啦,和苏州的桃花坞年画一样有名,大家都叫它们“南桃北柳”。告诉你们啊,在2006年的时候,杨柳青年画被国家列为特别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呢,它就像一本神奇的大书, 里面藏有好多古老的故事,是天津的骄傲,也是咱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贝。
天津——杨柳青年画
杨柳青年画的制作可讲究啦,要经过好多好多工艺。首先把图案仔细地画出来,再根据祥稿在木版上刻出来,然后把刻好的木版涂上油墨,覆上纸张进行印刷,接着用五颜六色的颜料给画上色,最后还要把年画精心装裱起来。
杨柳青,画儿俏
杨柳青,年画宝,色彩艳,故事妙。四季花,瓶中绕,三星到,福气高。
小娃娃,拍手笑,爷爷画,奶奶裱。纸墨香,心头飘,家乡美,齐欢笑!
年画图
设计意图
无论是崇州道明竹编,还是杨柳青年画,都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家乡物产蕴含着独特的传统技艺,这些传统技艺是民间艺人代代相传的宝贵财富。家乡这独特的技艺,更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现在我们学习、了解的过程就是在传承传统技艺,了解、宣传家乡物产,更是对家乡的爱。
直播间提问:我是主播嘟嘟,现在我手里的画是年画的一部分,你们猜猜这幅杨柳青年画,画的是什么?
预设1:我看到一只大鲤鱼,还有一双手抱着它。
预设2:这双手胖胖的,一定是个胖娃娃。
预设3:我猜到了,是过年时的年画——《连年有余》。
预设小主播回答:嘟嘟先给大家看这幅完整的年画。画中娃娃怀抱鲤鱼,鱼象征生活富足有余,大家都猜对了。仔细看,这幅画中还有莲花,莲花寓意连年吉祥美好,所以这幅画叫《连年有余》。最后,哪嘟欢迎大家和我一起读一读《杨柳青,画儿俏》,这就是我们直播间的暗语啦,欢迎大家以后到天津做客,凭暗语领取迷你杨柳青年画一幅。
5.总结:小主播们,你们的声音就是家乡最动听的音符!每一次勇敢举起的小手,都是在为家乡故事增光添彩。希望同学们继续用你们的热情,让更多人听见家乡的声音!
课堂评价
1.能够在课堂学习中展现出较高的积极性,许多同学参与到交流中。从最初的猜谜语开始,大家踊跃发言,无论是关于家乡物产特点的讨论,还是讲述背后故事,都能体现大家活跃的创新思维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2.能够表达自己真挚的情感,引发深刻共鸣。学生化身小主播讲述家乡故事、赞美家乡物产,言语中流露出对家乡深深的热爱。这种情感不仅感染了身边的同学,也让整个课堂充满温情,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让大家对家乡文化有了更深刻地理解和认同。
活动二 拼贴“千人糕诞生记”
情境创设
1.教师:老师特意准备了一份礼物,奖励给各位小主播。你们想看看是什么吗?
预设:想(由一名同学代表打开礼物)。
千人糕图
2.提问:为什么叫“千人糕”呢?
预设1:就是一块普通的米糕,它是当地人起的名字吧。
预设2:我知道,是许多人做出来的,所以叫“千人糕”
预设3:这一块米糕,也不用一千个人做吧,为什么叫“千人糕”?
3.过渡:是啊,小小的一块米糕,怎么能要一千个人做呢?到底是什么原因,管它叫千人糕?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
依据问题,设计拼图游戏,在完成拼图后,引导学生阅读信息,在交流、讨论中尝试分析、解决问题,懂得一块普普通通的米糕背后,都是许许多多家乡人辛勤劳动的成果。
学习活动
1.教师:在每个小组的学具袋子里,有一幅拼图,请同学们阅读活动要水,完成拼图游戏。
2.出示活动要求;
(1)使用拼图正面,完成拼图游戏。
(2)能准确拼出米糕的图形即为正确。
(3)翻转拼图,阅读拼图背面信息,讨论:为什么叫“千人糕”呢?
(4)根据讨论,完成填图。
设计意图
拼图设计为正、反面,正面是千人糕图案,也是拼图是否拼摆正确的答案,学生能够根据图形匹配判断拼摆的是否正确,了解千人糕的生产制作流程,直观地感受不同行业的人们。的辛苦付出。
3.学生活动:
拼图正面:
千人糕拼图
拼图背面:
设计意图
拼图背面呈现了米糕的生产、包装、销售等过程,学生在拼摆过程中了解到一块米糕背后有许多人付出的辛苦劳动,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填图内容:
同学们,阅读拼图信息后,和同伴一起填一填:一块“千人糕”需要付出哪些劳动,我们才能品尝到它香甜的味道?
设计意图
使用气泡围梳理学习成果,把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劳动工作场景浓缩成文字,这是对信息的梳理,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千人糕”名字的由来。
4.交流讨论。
教师:哪个小组愿意和我们分享-下,你们懂得为什么叫“千人糕”了吗?
预设1:一块“千人糕”的诞生,首先需要许多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从播种到插秧,再到田间护理。夏天天气炎热,还会下大暴雨,农民伯伯劳作特别辛苦!
预设2:我们数了一下,米糕原材料的收获就有5块拼图,每一张图都代表着许许多多的人辛勤的劳动。
预设3:我们还看到了,生产米糕也离不开运输原料的司机和流水线上的工人等各行各业人们的付出,因此得名“千人糕”。
预设4:因为制作“千人糕”需要经过众多人的劳动,从种稻谷的农民,到收割、脱粒、磨粉的人们,再到制作过程中的工人等,所以叫“千人糕”。
预设5:“千人糕”的原材料,像大米、糖等,每一种原料的生产都需要大量人力参与,从播种到收获,再到加工,综合起来参与人数众多,故而叫“千人糕”。
5.总结:通过了解“千人糕”名字的由来,我们深刻认识到每一件物品的背后都饱含着无数人的辛勤付出。因此,我们要珍惜劳动成果,不随意浪费粮食和其他物品。同时,更应该尊重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因为正是他们的默默奉献,才让我们的生活如此便利和丰富多彩。无论是田间劳作的农民,还是在工厂里忙碌的工人,亦或是奔波在路上的司机等,他们的劳动都值得我们尊重。
课堂评价
1.学生们在了解“千人糕”的过程中,通过拼摆图片的方式,清晰地知晓从种植、运输,再到加工、销售等各个流程,涉及众多人员的辛勤付出,透彻地理解了“千人糕”名字背后的深层含义。
2.“千人糕”的学习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拓展。面对“千人糕为什么叫这个名字”这一问题,学生们使用气泡图梳理资料,从不同角度积极思考,提出了多样化的见解。不仅关注原材料种植的人力投入,还思考流水线加工、销售环节的人员贡献,甚至联想到这些劳动背后蕴含的智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得到锻炼,学会了全面、深入地看待问题,并且能够在讨论中相互启发,进一步深化了对事物的理解,展现出思维的灵活性与创新性。
课堂小结
通过争当“小主播”展开对家乡物产的系统学习,同学们深入了解了本地丰富多样的特产。从农产品到特色手工艺品,知晓了它们的生长环境、独特制作工艺及历史渊源,懂得了家乡物产蕴含着先辈们的智慧与辛勤劳作。在拼摆“千人糕”的活动中,大家更是积极思考,动手动脑,知晓了家乡物产凝聚着千万人的辛勤劳动。希望大家课后继续“推荐好物话家乡,珍惜劳动美名扬”!
板书设计
家乡物产养育我
家乡物产韵悠长,主播我来讲一讲:
年画竹编技艺棒,马头琴声多悠扬。
鱼虾满篓市场忙,糕点盈盈硕果藏。
皆赖耕耘劳动强,当惜成果敬各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