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同步素养教案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2.家乡新变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导向同步素养教案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2.家乡新变化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道德与法治
核心素养导向同步素养教案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12.家乡新变化
本课内容分析
“家乡新变化”是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4课,是教材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内容。它将学生的视野从自身生活拓展到家乡的大环境,让学生在了解家乡发展的过程中,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为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奠定基础。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家乡的未来建设者,激发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的意愿。
教材包含“我家门前新事多”“家乡传统永流传”“我的家乡会更好”三个话题。
“我家门前新事多”话题展示了许多图片,从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精神面貌等多个角度呈现变化,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具体变化,如道路变宽、小区环境改善、休闲设施增加等生活环境方面的变化,以及文化活动更丰富等精神层面的变化,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熟悉的家门口的变化,直观地感受家乡在日常生活层面的发展与进步,培养学生对生活细节的观察能力,使他们意识到家乡变化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家乡传统永流传”话题通过故事和图片告诉我们,尽管家乡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有些传统特色一直在流传。例如家乡的传统工艺、民俗文化、特色美食等,这些都是家乡独特的文化符号。教材内容意在让学生明白,家乡的变化不仅体现在物质和生活方式上,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家乡发展的重要方面。通过了解家乡的特色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文化传承意识,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有责任将家乡的特色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我的家乡会更好”话题引导学生畅想未来,让学生对家乡的发展充满期待和信心。教材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思考家乡在未来可能会有哪些进一步的变化和发展,如科技更加发达、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和谐等,这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为家乡建设出力的意愿,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明白自己是家乡的未来,要为家乡的美好明天努力学习,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三个话题层层递进,从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变化,到家乡传统文化的传承,再到对家乡未来的展望,全面地让学生感受家乡的发展,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教学活动准备
学习目标设计
1.从身边的人、事、物出发,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调查、体验、对话,感悟家乡的发展,获得对家乡变化的真切感受,并为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到高兴和自豪。
2.通过观察和访问活动,认识到家乡在发展过程中的不足,坚信家乡的将来更美好,努力学习,为家乡的发展献计出力,初步树立责任意识。
3.通过参观和体验活动,知道家乡的传统特色,愿意主动接触、学习和传承。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家乡发展变化,为家乡发展而自豪,加深热爱家乡之情。
2.难点:能主动关注家乡特色传统文化,感受其中的魅力,产生传承家乡特色传统文化的兴趣与信心,增强传承家乡特色传统文化的使命感。
教学活动设计
导入新课
1.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神奇的“时空胶囊”,它们来自过去的家乡,里面藏着家乡的秘密。让我们一起打开“时空胶囊”,看看家乡以前是什么样子的吧!
2.活动:请同学选择一个“时空胶囊”打开,并向大家展示里面的照片或物品。
例如:
时空胶囊图片
3.提问:大家发现了吗?这些过去的家乡景象和我们现在生活的家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4.追问:那你们想知道家乡是怎么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吗?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家乡新变化的探索之旅。
板书:家乡新变化
活动一 我家门前新事多
情境创设
1.教师:今天老师收到了一个由家乡小精灵送来的神秘“魔法盒子”。小精灵说,咱们的家乡最近发生了好多奇妙的变化,它希望我们一起去揭开这些变化的神秘面纱。但是,打开这个盒子需要我们共同完成一项挑战一“家乡变化大搜索”!
2.课件:呈现不同的探索角色。
步行侦察员:放学后沿着熟悉的路线,仔细观察街道、小区、公园等地方的细微变化,如新增的设施、新种的花草等。
情报收集员:向长辈(如社区里的老人、保安、居委会工作人员等)打听家乡近期发生的新鲜事,了解背后的故事。
数字小达人:在家长或老师的帮助下,通过网络(家乡的官方网站、社交媒体群组、本地生活论坛等)搜索家乡的新动态,如新建的建筑、举办的活动等。
设计意图
以“家乡小精灵送来的神秘‘魔法盒子’”创设童话情境,将抽象的观察任务转化为具象的冒险挑战,激发学生好奇心与参与积极性,驱动学生主动参与“家乡变化大搜索”任务。
3.活动:组织学生按照兴趣选择角色,分成相应的小组。如步行侦察员一组、情报收集员一组、数字小达人一组。
4.出示:“家乡变化大搜索”任务卡,说明任务要求。
家乡变化大搜索
发现的变化
以前 现在 我的感受
要求:
用观察、采访、查找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变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这些资料展示出来。
“家乡变化大搜索”任务卡
5.小结: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开启这趟家乡变化探索之旅吧!去街头巷尾看看、去和长辈聊天、去网络世界里好好探寻一番。期待大家都能带着满满当当的新鲜事回来,把家乡那些有趣又动人的新变化,分享给每一个小伙伴!
设计意图
在课前观察、访问的基础上,通过课上展示交流,学生不仅知道了自己身边的新鲜事,也了解了其他同学身边的新鲜事,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这些新鲜事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让学生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
学习活动
1.教师:过去这几天,大家积极投入调查中,想必都收获了许多有趣的发现。今天,就是你们尽情展示成果的时刻!老师期待看到大家用各种独特的方式,分享家门前那些令人惊喜的新鲜事。
2.活动: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调查结果,教师适时播放课件加以引导。
(1)社区变化大
①提问:谁来说一说我们居住的社区有哪些改变?
预设1:妈妈说我们居住的是老旧小区,经过重新改造,我们家住的楼房变漂亮了,还增加了外挂电梯,爷爷奶奶上下楼非常方便。
预设2:我们的家在胡同里,是个四合院,文物保护单位和居委会帮助我们重新设计,从里到外整修了一遍,红墙灰瓦,还新建了垂花门,摆上了门墩儿,非常有特色,住着可舒服了。
预设3:我们家原来的房子只有不到六十平方米,现在换成了一个一百多平方米的房子。我有了自己的卧室,妈妈还给我单独准备了一个书房,书架上都是我喜欢的书。
预设4:我们小区新增了儿童游乐设施和健身器材,里面可好玩啦!
预设5:我们小区新增了快递取件柜、自动售货机,还修建了立体停车库,社区生活变得更方便了。
预设6:我们小区新建了老年活动中心,我姥姥在活动中心和朋友们一起参加舞蹈队的活动,天天都很高兴。
预设7:我家附近原来有一小块空地,现在那里修建了一个“口袋公园”。公园虽然很小,但是花草、雕像、小溪、宣传橱窗等样样都有,吸引了很多周边居民。
预设8:我家周边换了太阳能路灯,造型特别新颖。除了照明用的路灯,还增添了冬奥特色的景观灯,如雪花、雪橇形状的,特别精美。一到晚上,路灯和景观灯都亮了起来,不仅方便出行,还特别漂亮。
②提问:同学们,在这样的社区环境里,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预设1:我发现人们更喜欢运动了,小区的广场上每天都有人在跳舞。
预设2:我发现社区经常组织健康知识讲座,居民的保健意识越来越强了。
预设3:我发现社区居委会经常会组织一些环保公 益活动,很多人都去参加了。
③小结:大家的眼睛就像“社区小雷达”一样,一下子就捕捉到这么多生活变化!你们不仅看到了跳舞、听讲座、做公益这些有形的变化,更发现了大家对健康、环保的重视!
(2)学校变化大
①引导:同学们,你们发现了社区里这么多温暖又有趣的变化!其实,我们每天生活的校园也正在悄悄“升级”呢!我们一起看一看吧。
②出示照片:学校同-场景以前的照片和现在的照片。
③活动要求:请学生对比学校以前和现在的照片,找出不同;用抢答的方式,说说学校发生了哪些变化,看谁说得又快又准。
预设1:学校翻修了运动场,还新建了体育馆,下雨天,我们可以在室内上体育课啦。
预设2:学校新装了饮水系统,可以随时喝到净化的水。
预设3:学校图书馆新进了很多图书,有各种各样的绘本,可好看啦!
④小结:同学们个个都是“校园小福尔摩斯”,有火眼金睛!同学们发现了运动场的焕新、饮水系统的贴心、图书馆图书的上新!这些藏在校园里的变化,让我们的学习生活变得更美好啦!
板书:变化大
(3)交通变化大
①引导:同学们,刚刚我们像“小雷达”和“小福尔摩斯”一样发现了社区和校园的奇妙变化,其实,家乡的“出行魔法”也在悄悄施展!
②出示图片:出示本地区早期的地铁线路图和现在的地铁线路图。
③提问:数一数,两张图中的地铁线路各有多少条,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④追问:说一说,你还知道哪里又新开通了地铁线路?你坐过这条新线路吗?感觉和之前的线路有什么不一样?新线路开通后,你家附近有没有什么新变化?
预设1:我知道!上个月开通了3号线,妈妈带我坐过!以前去外婆家要坐好久的公交,现在坐地铁15分钟就到啦!自从新线路开通后,我家附近的超市变得更热闹了,因为有很多人坐地铁来买东西呢。
预设2:我和小伙伴坐过新线路!以前去游乐园要绕远路,现在地铁直达!出站就能看到超酷的机器人商店。
预设3;原来的线路只到城市中间,现在的线路都“长”到郊区去了!现在的地铁能去的地方比以前多多了,像章鱼的触手一样越伸越远 !
小结:大家都是超厉害的“地铁发现家”!有人发现新线路让出行更快,有人找到新奇的商店,还有人发现地铁线路越伸越远。这些变化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更有趣啦!我们的家乡发展可真快呀!
板书:发展快
(4)其他变化
①提问:你还发现了哪些家乡变化?
预设1:我们小区安装了一个新设备“人脸扫描仪”,小区的居民进出时只要刷一下脸,门就自动开了。这个仪器还能在刷脸的同时测量你的体温呢,特别方便。
预设2:我和妈妈一起报名参加了故宫博物院线上直播活动。那天,我们通过手机游览了故宫,还听了专家的讲解,比自己真正到了故宫收获还大呢!
预设3:妈妈说以前她下班回家,出地铁站到家要走很远,现在地铁出口有排列整齐的共享单车,只要用手机扫码就能使用,几分钟就骑到家了,还车也很方便。
预设4:今年清明节,很多公墓推出了网络祭扫,这是一种文明祭扫的新方式。
预设5:我们小区原来的垃圾桶换成了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
②小结:同学们真是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人们外出、参观、祭扫、智能垃圾回收……这么多的新鲜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3.提问:我们的家乡变化大,发生的新鲜事数也数不清。随着家乡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的居住更舒适、环境更优美、交通更便捷、生活更精彩。面对家乡的变化,你最想说什么?
预设1:家乡的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和幸福。
预设2:家乡真美好,我感到很自豪。
4.小结:听着你们的分享,老师心里也暖暖的!从大家亮晶晶的眼睛里,老师看到了你们对家乡满满的爱!有人用“快乐和幸福”说出了生活的变化,有人用“自豪”表达对家乡的骄傲,这些感受就是家乡变化带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
板书:我自豪
设计意图
本环节教师需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初步明确什么是家乡传统特色。借助形象具体的事物建立概念,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水平。
课堂评价
1.学生调查内容十分丰富,能够从生活经验出发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能够认真倾听他人发言,从不同经验的分享中感受到家乡变化带来的快乐与幸福,潜移默化地培养对家乡建设者的感恩之心,珍惜当下美好生活。
活动二 家乡传统永流传
情境创设
1.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样好东西,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出示图片:吹糖人儿、毛猴、捏面人。
北京传统玩意儿图
3.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看到过这些东西吗?
4.过渡:这些都是老北京的传统手工艺品,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们是怎么制作的吧!
5.播放视频:吹糖人儿是老手艺,艺人用一口热气把糖稀吹成活灵活现的小动物;捏面人就像变魔术,普通面团在手艺人手里三两下就成了故事里的角色;毛猴最神奇,用蝉蜕、玉兰花等材料拼出人间百态。
6.追问:同学们,看完老北京这些神奇的手工艺品,你们是不是觉得特别有意思?其实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手艺!你知道你家乡的传统手工艺品是什么吗?
预设1:我知道!我老家在陕西,爷爷奶奶会做皮影!用牛皮刻出小人,画上花花绿绿的颜色,晚上拿灯一照,皮影小人就能人的操控下,在幕布上跳舞、打仗,可好玩啦!
预设2:我是苏州人,我们那里有苏绣!我妈妈的围巾上有个荷花刺绣,细细的丝线绣得比照片还好看,听说一朵花要绣好多好多针呢!
预设3:我在安徽见过竹编!老爷爷用细细的竹条编出了小篮子,还能在上面编出漂亮的图来!我用那个小篮子装过野果子,特别结实!
7.小结:虽然家乡变化很快,可有些传统却一直没有变,这是为什么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学习活动
一、家乡的传统特色
1.引导:什么是家乡传统特色呢?家乡传统特色就是指我们家乡世代相传的道德、风俗、艺术、建筑、行为方式等。上课前, 我们对家乡传统特色进行了寻访和调查,家乡传统特色有哪些呢?下面就用你喜欢的方式来介绍自己的调查结果吧。
2.分享: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
预设:我了解了家乡北京的传统美食,其中有北京烤鸭、焦圈、炒肝、豆汁、面茶、炸灌肠,还有小窝头、豌豆黄和驴打滚等。
①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出示照片:
北京美食图
②追问:这么多家乡美食,味道一直很地道,这是为什么呢?
预设1:因为师傅特别认真,一直沿用老一辈传下来的老配方!
预设2:我猜是师傅把技艺记在心里了,每次都按同样的步骤做,味道就不变!
③小结:大家真会动脑筋!正是因为家乡人对美食的坚持、对传统的守护,这些美食才能几十年如一日地香在嘴里,每一口都藏着浓浓的家乡味!
预设:学生展示成都武侯祠春节庙会的图片。大家瞧,这里面有糖画、剪纸、蜀绣等工艺品,每一样都很精美。庙会上还有川剧变脸、喷火表演,以及热闹非凡的舞龙舞狮活动,演员们的精彩演绎,让现场掌声和叫好声不断,所有人都沉浸在欢乐喜庆的氛围里!
①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出示照片:
成都武侯祠春节庙会图
②追问:为什么大家都对武侯祠的庙会这么情有独钟,热衷于去看这些表演呢?
③讲解:逛武侯祠庙会是成都人过春节的重要民俗。这一传统已延续千余年,人们借此纪念诸葛亮。每年庙会上,川剧、舞龙舞狮等特色表演精彩纷呈,既能让大家大饱眼福,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又承载着大家对新年的美好祈愿,所以深受大家喜爱。
预设:我来介绍家乡的传统工艺,江西的特色工艺品有景德镇青花瓷、南昌瓷板画、萍乡傩面具、铅山连四纸、婺源歙砚、吉安竹编、万载夏布绣等,工艺精湛、独具匠心,每一件都让我爱不释手!
①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出示照片:
江西特色手工艺品图
②追问:这些特色工艺你见过吗?有什么感受?
预设1:我见过景德镇青花瓷!去陶瓷博物馆的时候,那些瓶子上面的白底蓝色花纹像水墨画,灯光一照还亮晶晶的,感觉特别高贵!
预设2:萍乡傩面具好吓人又好酷!眼睛鼓鼓的,嘴巴张得大大的,听说戴着它跳舞能赶走坏运气,我好想试试!
预设3:我用过铅山连四纸!写毛笔字的时候,墨水不会晕开,摸起来软软的,感觉比普通纸高级很多!
③小结:同学们说得太棒了!这些精美的江西手工艺品蕴藏着匠人的智慧,是家乡的骄傲,希望大家能把这份传统之美继续传递下去!
3.过渡:刚才我们从美食、民俗、工艺品等方面进行了交流,这些传统特色都是家乡的代表。让我们来一起欣赏。
4.播放课件:分类呈现家乡的特色,内容包括特色美食、传统游戏、传统技艺、特色建筑、传统美德等。
5.提问:看了家乡的传统特色,你想说些什么?
预设1:家乡的传统特色真多,样样都很棒!
预设2:家乡的传统美食真是丰富,人们都喜欢吃。
预设3:家乡有这么多传统特色,我真自豪!
6.小结:我们家乡的传统特色非常丰富,有各种特色小吃,有有趣的传统游戏、传统技艺,有独具特色的传统建筑,还有独特的民俗生活、优秀的传统美德等,真是丰富多彩!这让我们喜爱,并为之自豪。
二、探究传承原因
1.教师:为什么家乡的这些传统特色没有变?下面,我们就来进一步探究揭秘。
(1)探秘千层底布鞋
①问题情境:爷爷奶奶喜欢穿老北京的千层底布鞋,小强觉得那鞋一点儿也不时尚。奶奶却说,虽然它不时髦,但穿在脚上舒服、透气、吸汗,踩在脚底下特别实在。小强想,千层底布鞋该被淘汰吗?
②播放视频:介绍老北京千层底布鞋制作工艺与市场销售情况。
③提问:为什么至今仍有很多人喜欢老北京传统布鞋?说说你的感想。
预设1:真没想到,一双布鞋选料这样讲究,制作起来这么复杂,怪不得爷爷奶奶喜欢。所以,千层底布鞋不应该被淘汰。
预设2:我也觉得不能淘汰,我很佩服制作布鞋的叔叔阿姨们,他们把传统的技艺掌握得这么熟练,布鞋的质量一直保持得很好。
④小结:就像同学们说的,制作布鞋是北京的特色传统技艺,这么精湛的技艺值得后人去传承。我们传承的并不只是这一种技艺,还有技艺背后的精益求精、默默无闻、辛勤工作等美德,这也是工匠精神的体现。
设计意图
本环节通过“问题情境创设+视频直观呈现+深度互动探究”的模式,以千层底布鞋、沙燕风筝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从传统技艺、文化寓意、精神价值等难度,探究传统特色延续的深层原因。
(2)鉴赏沙燕风筝
①提问:北京传统的沙燕风筝,你们喜欢吗?你们觉得这个沙燕风筝怎么样?
②播放视频:沙燕风筝的制作流程,扎制一糊风筝—绘制一绑线。
③讲解:沙燕风筝的历史、制作及寓意。
讲解词:据说北京的风筝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沙燕风筝就是其中的代表,制作极其精巧,做一个要十多个步骤,历时好几天。扎风筝讲究对称与平衡,放风筝讲究收与放,这是技术,又蕴含着做人的道理。沙燕风筝上的图案特别丰富,寓意着吉祥、喜庆、长寿和祝福,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渗透着传统和民俗。
④追问:为什么家乡的沙燕风筝这个传统特色没有变?
预设1:沙燕风筝非常精巧,图案特别喜庆、吉祥,大家都非常喜欢,所以一直流传到现在都没有变。
预设2:做风筝的手艺非常讲究,还蕴含着做人的道理,人们希望把它传下去,所以至今没有变。
⑤小结:同学们都说到点子上了!正是因为沙燕风筝既好看又有意义,手艺里还藏着智慧,才让这份传统一直传承到现在!
2.提问:除了千层底布鞋、沙燕风筝,我们家乡还有什么传统特色没有变?
预设1:我老家在山东,过年贴窗花的传统-直都没有变!红色的纸剪成小老虎、大鲤鱼,贴在窗户上可漂亮了,奶奶说这是老一辈传下来的!
预设2:我是苏州人,妈妈说苏绣的针法到现在都没改!用细细的丝线绣出小桥流水,每一针都和以前一样仔细!
预设3:在四川,过年舞龙灯的热闹劲儿一直没有变!叔叔们举着金灿灿的龙,跟着锣鼓声扭来扭去,和爷爷小时候看到的一模一样!
预设4:我是福建人,奶奶包的肉粽还是用竹叶和绳子!她说包法和她奶奶教的一样,这样煮出来的粽子才有家乡味!
预设5:东北的冰灯每年都有!用大冰块雕成城堡、小动物,亮闪闪的,和爸爸小时候玩得一样有趣!
3.追问:通过大家的介绍,我们看到家乡的一些传统特色不仅没有变,其精湛的技艺还得到了发展和创新。你发现其中还有什么没有变呢?
预设1:我外婆织湘绣,她说现在机器也能绣花,但她还是喜欢自己一针一线慢慢绣。我看见她绣一朵牡丹,要聚精会神绣好久,连眼睛都不眨。这种耐心和对刺绣的热爱,和她年轻时一模一样!
预设2:我在庙会看皮影戏,老爷爷操纵皮影时,手一直在动,眼睛紧紧盯着幕布。
爸爸说以前他看皮影,手艺人也是这样全神贯注。不管什么时候,手艺人对待表演的投入和热情都没有变!
预设3:我见过景德镇的陶艺师傅做青花瓷,他们画花纹的时候,一笔一画都特别慢,就怕画错。我爷爷说他小时候看到的匠人也是这样,花好长时间打磨一件瓷器。 他们认真专注、不肯将就的态度,从来没变过!
4.小结: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不管技艺怎么变,手艺人对传统的热爱、耐心和执着始终没有变,希望大家也能传承这份精神,让传统特色既保留原汁原味,又绽放出新的光彩!
设计意图
本环节以极具思辨性的问题切入,引发学生对传统特色“传承主体”与“传承路径”的深度思
考,将前期对传统特色魅力的感知转化为现实行动的探究。
三、家乡特色代代传
1.引导:家乡有这么多的传统特色需要传承,谁来传承,如何传承?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对此,你有什么想法?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两个小朋友的问题吧。
2.辨一辨,解决问题
①出示课件:呈现问题情境。
情境1:京剧虽说是国粹,但我一句也听不懂,对京剧一点儿也不了解,我自己从没想过要去传承它。
情境2:我玩过抖空竹,虽然-开始很感兴趣, 但学了几天,只学会了一点儿基本动作,一个花样也不会,后来觉得没意思就想放弃了。
②提问:你赞同这两个小朋友的观点吗?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预设1:我们可以尝试着去了解京剧,先陪着爷爷奶奶听一听,慢慢就会知道一些了,也许还会感兴趣呢。
预设2:家乡的传统,我们都应该去尝试了解,都应该去传承。
预设3:我觉得他不应该放弃,要多观察、多请教,再尝试着多多练习,就能找到窍门,时间长了就一定能学会。
预设4:学抖空竹,一开始是有兴趣的,后面就应该坚持努力,不放弃。
③过渡:同学们刚才说得太棒了!看来大家都知道,无论是京剧这样的国粹,还是抖空竹这样的传统游戏,只要我们愿意多尝试、多练习,就能发现其中的乐趣!那接下来,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视频,请你们边看边思考,视频里的爷爷、爸爸和孙子都在抖空竹,他们三代人抖空竹的样子,哪- -处让你觉得最厉害?
④播放视频:一家三代抖空竹(爷爷每天坚持抖空竹,身体健康精神好;爸爸在爷爷的影响下创新抖空竹玩法,编出了很多新花样;孙子是专业抖空竹的演员,创编了许多以抖空竹为题材的节目,还获得过许多大奖)。
⑤提向:观看了这个故事,你发现这三代人是怎样传承抖空竹的?同样是抖空竹,你发现有什么不一样吗?
⑥交流:学生发言,教师适时引导。
预设1:这一家三代人对抖空竹都非常喜爱。
预设2:他们一代比一代抖得更好。
预设3:爷爷是为了健身,天天练,抖得很好;爸爸编出了很多新花样,这很了不起; 孙子把它当作终生的事业,在赛场和舞台上让更多的人看到抖空竹的精彩,这会让更多的人喜欢抖空竹,让更多的人愿意去学习抖空竹。
⑦小结:同学们看得真仔细!从爷爷的坚持、爸爸的创新到孙子的传承,我们发现传统技艺想要“活起来”,既要热爱、坚持,也要大胆创新!因爱而传承,因责任和使命而不断发扬。只要我们对家乡特色感兴趣,就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它、继承它,争做家乡传承小使者。课后,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一项家乡传统特色,共同为家乡特色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板书:家乡传统永流传
课堂评价
1.在交流互动中,学生能主动关注家乡特色传统文化,感受其中的魅力,产生传承家乡特色传统文化的兴趣与信心。
2.根据创设的情境,能够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增强传承家乡特色传统文化的使命感。
活动三 我的家乡会更好
情境创设
1.播放视频:家乡美丽风光和独特人文,视频中包含家乡的标志性建筑、热闹的集市、传统的民俗活动等场景。
设计意图
本环节,通过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的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变化,目的是激励学生愿意为家乡发展尽自己的力量,进一步树立主人翁意识,培养他们对家乡的责任感。
2.提问:同学们,看完这段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
预设1:家乡的山水也太漂亮啦!那些山绿油油的,水特别清澈,看着心里好舒服!
预设2:原来家乡这么厉害,有这么多独特的东西。我要把家乡介绍给我的好朋友,让他们也知道我的家乡有多棒。
3.追问:那么,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家乡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呢?我们又该如何去做呢?请你和身边的小朋友们一起说一说吧。
学习活动
1.提问:你希望自己的家乡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呢?
预设1:我希望未来家乡的山更绿,水更清,到处都能看到小鸟在天空飞,小鱼在水里游。河边能种满五颜六色的花,空气闻起来甜甜的,我们每天都像生活在大花园里一样。
预设2:以后家乡应该没有垃圾,街道都干干净净的。每个角落都有智能垃圾桶,能自动把垃圾分类,还能把垃圾变成有用的东西,环境越来越好。
预设3:以后家乡能有一个大大的民俗文化博物馆,里面摆满了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还有专门的老师教我们做传统手工艺品,把家乡的文化一直传承下去。
2.追问:大家想得非常好,要想把我们的家乡变成大家想象中的样子,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预设1:我可以从自身做起,不乱扔垃圾,看到垃圾就捡起来扔进垃圾桶,让家乡的街道一直干干净净的。我还要告诉小伙伴们也要爱护环境,大家一起让家乡变美。
预设2:我要努力学习知识,特别是科学知识,以后发明一些能让家乡空气变好的机器,把雾霾都赶走,让大家每天都能呼吸到新鲜空气。
预设3:周末的时候,我可以去社区帮忙打扫卫生,修剪小区里的花草。我还能和小伙伴们一起组织活动,让邻居们关系更好,让社区变得更温暖。
预设4:我要去帮助家乡的孤寡老人,陪他们聊天,帮他们做一些小事。大家都互相帮助,家乡就会变得更美好。
3.过渡:老师相信等你们长大后,一定能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现在,让我们开启想象的大门,当一回“城市小小规划师”,把你们心中小发明、小创造画下来。大家尽情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吧!
4.活动:学生创作。
5.展示: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贴在展板或画架上,依次向全班介绍自己的作品。
预设1:我画的这个未来交通工具,可以根据道路的拥堵情况随时变形。遇到堵车时,它能像变形金刚一样,把轮子变成履带,从绿化带边缘或拓宽的人行道上快速通过,而且它使用的是太阳能和电能,非常环保。
预设2:我画的是未来的新型住房,它采用了折叠式的设计,可以根据家庭人口的变化和居住需求进行调整。不用的时候可以折叠起来,大大节省空间。房子的外墙还安装了太阳能板,能自己发电。
预设3:我画的是未来植物,叶子特别大,而且有很多气孔。它们能吸收空气中更多的有害物质,释放出大量的氧气,更好地净化空气。我还设想在城市的屋顶、墙壁上都种满这种植物,让整个城市都被绿色环绕。
6.小结: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你们的设想有可能就是家乡的未来。请同学们把你们的作品贴到黑板上。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更加努力地学习,长大后共同建设我们的家乡,让我们的家乡更美好。
板书:我的家乡会更好
课堂评价
1.课堂上学生参与热情高涨,全身心投入创作,积极与同学交流想法,并且在规定时间内多数学生能完成创作,说明活动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执行有效。
2.学生所画内容紧密围绕家乡建设需求,对改善家乡交通、环境等方面具有切实意义,活动促使学生思考家乡建设,发挥创造力。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堂课我们一路探寻,看到家乡发生了好多了不起的新变化!但不变的是我们对家乡的热爱。希望大家记住:现在的你们是家乡变化的“见证者”,未来的你们更是家乡的“建设者”,要一起用行动让家乡的明天更美好!
板书设计
家乡新变化
变化大 发展快 我自豪
家乡传统永流传 我的家乡会更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