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16 世纪初到 17 世纪末的空想社会主义。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莫尔、闵采尔、康帕内拉等,主要代表作有莫尔的《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用文学的语言批判资本主义带来的各种灾难和罪恶,描述了一个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16世纪18 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18 世纪,资本主义已由简单协作发展到工场手工业,这一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开始摆脱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纯粹虚构的幻想,从法律角度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法国的摩莱里和马布利分别在《自然法典》和《论法制或法律的原则》中,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提出了人人平等、生产资料公有制等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18世纪19 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这一时期,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最高阶段,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生产过渡,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加剧,工人阶级反抗资产阶级剥削的斗争也更加激烈。空想社会主义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同时,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合理的设想。19世纪【探究与分享】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16 世纪初 –17 世纪末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莫尔、康帕内拉等借《乌托邦》等文学作品,批判社会罪恶、构想平等社会,思想缺系统论证,多为幻想。18 世纪资本主义达工场手工业阶段,摩莱里、马布利等以《自然法典》等,用法律条文提公有制等原则,向理论化发展但未离抽象理性。19 世纪初工业革命推动机器大生产,圣西门等系统批判资本主义,提具体改造设想,欧文还搞实验,却未识无产阶级使命,主张阶级调和。结合学过的历史知识,说说三个时期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三人虽批判资本主义罪恶,却未揭示其根本矛盾与发展规律,仅从道德正义视角谴责剥削。其 “实业制度”“和谐制度” 等构想基于主观设计,未把握社会发展规律,脱离现实经济基础。三人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革命。圣西门寄望 “说服” 权贵无果,傅立叶坐等富翁支持十年落空,欧文的 “新和谐公社” 和平实验难敌资本主义环境,均忽视资产阶级本质与革命的决定性作用。他们未将无产阶级视为变革主体:圣西门倚重实业家、学者,傅立叶依赖富人,欧文实验未发动工人联合斗争。无视无产阶级革命性,寄望上层阶级同情,终因缺乏群众基础而失败。理论认知未触及资本主义本质,缺乏科学根基变革路径依赖温和改良,否定阶级斗争的作用忽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脱离群众力量失败告终【探究与分享】为什么圣西门、傅立叶、欧文建设美好社会的努力都以失败告终?圣西门、傅立叶、欧文建设美好社会的努力失败,核心是空想社会主义根本缺陷与时代局限叠加。123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就在于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空想社会主义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空想社会主义他们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2. 空想社会主义,为何被称为 “空想”?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先后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3. 19 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三大工人运动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思想理论斗争思想理论斗争是无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在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中占有重要地位。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思想理论斗争的主要任务是向无产阶级和广大群众宣传革命思想,同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思想进行长期的顽强的斗争。政治斗争政治斗争是无产阶级为推翻资产阶级反动统治、建立和巩固无产阶级政权而进行的阶级斗争,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最重要的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斗争形式,包括政治罢工、游行示威、议会斗争、武装起义和革命战争等方式。夺取政权的武装斗争是政治斗争的最高方式。经济斗争经济斗争是无产阶级为了增加工资、缩短劳动时间、改善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而进行的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包括从最初的捣毁机器到后来的经济罢工、游行示威等方式。单纯的经济斗争不能消灭资本主义制度,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无产阶级受剥削、被压迫的地位。【相关链接】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有三种基本形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它为何能应运而生4.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是什么?它为何能应运而生?2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Part1.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在理论上实现了怎样的突破?其核心意义是什么?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是什么?3.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4. 《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有哪些?5. 《共产党宣言》阐述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目标是什么?唯物史观核心意义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研究社会历史,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1.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在理论上实现了怎样的突破?其核心意义是什么?剩余价值学说唯物史观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剩余价值学说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是什么?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是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共产党宣言》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崇高理想,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纲领。《共产党宣言》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品格。《共产党宣言》是一部是一部秉持人民立场、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为全人类谋解放的经典著作。3.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1848 年 2 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共产党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与其它政党的不同共产党人实践理论方面一方面,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相关链接】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从共产党人的角度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与特点。一个目标《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正是这一理想目标所蕴含的强大动力,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一个政党共产党是代表无产阶级的政党,是无产阶级中最有觉悟、最有战斗力的先进部队,是无产阶级先锋队。两个必然《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4. 《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共产党宣言》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正是这一理想目标所蕴含的强大动力,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5. 《共产党宣言》阐述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目标是什么?克思创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克思主义能够永葆其美妙之青春,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马克思主义的特征(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3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Part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宣告成立。1917 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与趋势01巴黎公社摧毁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机构,废除了资产阶级议会制,采取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限制公职人员年薪等方式,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02巴黎公社虽然失败了,但是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03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高度评价了巴黎公社的意义:“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而为人所称颂。”1. 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宣告成立。《国际歌》诞生于巴黎公社失败后,歌词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呼应《共产党宣言》的国际联合思想。它打破语言、国界隔阂,唤醒觉悟工人的阶级身份认知,使其找到思想共鸣的同志。歌曲批判资本主义剥削、呼唤阶级斗争、向往共产主义,浓缩科学社会主义核心主张,以艺术形式转化为无产阶级的情感共鸣与行动信念,成为跨越时空的精神纽带。它传承巴黎公社革命火种,成为反抗压迫的象征。其承载的斗争意志与理想追求成为无产阶级共同信仰,凝聚分散个体为有组织力量,彰显国际范围内的精神联结与斗争合力,与《共产党宣言》的政党领导逻辑一脉相承。《国际歌》构建了超越地域的阶级共同体《国际歌》承载着统一的革命精神内核《国际歌》凝聚了无产阶级的斗争共识【探究与分享】列宁在《欧仁·鲍狄埃(为纪念他逝世二十五周年而作)》中热切地写道:“一个有觉悟的工人,不管他来到哪个国家,不管命运把他抛到哪里,不管他怎样感到自己是异邦人,言语不通,举目无亲,远离祖国,——他都可以凭《国际歌》的熟悉的曲调,给自己找到同志和朋友。”听唱《国际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在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意 义爆 发俄国十月革命2. 1917 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3.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资 本 主 义 社 会 主 义基 础 生 产 资 料 私 有 制 生 产 资 料 公 有 制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生产资料完全归 资本家占有 生产资料归 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剥削与被剥削 的关系 互助合作 的关系是否存在阶级剥削 资产阶级剥削广大劳动者 消除了阶级剥削个人消费品的分配 资本家榨取工人创造的 剩余价值 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重难点突破:对比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道路曲折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前途光明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真理之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中国道路彰显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之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强大的生命力。4. 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与趋势(1)从一国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2)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3)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显示了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突破提升: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4. 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与趋势尝试一国成功多国实践遭遇挫折继续发展社会主义国家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月革命的胜利苏联建立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巴黎公社知识整合: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理论实践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条件1、法国巴黎公社工人运动2、十月革命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实践3、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本课小结1、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2、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4、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3、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践证明我是对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